考试反思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时间:2023-03-19 18:45:50 考试反思 我要投稿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范文

  【范文一】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范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转变角色,在课堂教学中充当学生学习的伙伴、合作者、指导者以及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选择,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呢?

  一、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目标。

  1、指导预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预习是学生的主动性的学习行为。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预习,有充足时间让学生预习,掌握最基本的预习方法。首先,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扫清学习的障碍,再选用自己喜欢的一种读书方法,把课文读通读顺;第二,利用课前预习导读提纲和课后思考题认真读书思考,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的主要意思;第三,将自己喜欢的片段多读几遍,读好、读美,读出感情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第四,画出不懂的地方,准备向老师、同学请教;第五,课前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同时,老师要进行预习检查,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汇报,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交流搜集到的资料。让课堂满足学生渴望了解未知生活的需求感,又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干的舞台,成就感得到满足,学生当然乐于去预习。

  2、激发兴趣,引导选择学习目标。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通过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课堂,让学生觉得学习是一种享受,一种乐趣而以轻松愉快的情绪,进入到语文学习中来,达到最佳学习效果。例如,教学《陶罐和铁罐》这课,我利用多媒体播放课件,让学生欣赏有趣的动画边听我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情节。这样,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然后因势利导,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充分感知课文内容后,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再让各小组的同学分析、讨论、寻找伙伴编成课本剧表演。最后让学生对表演情况进行评价,提出优缺点。这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主动阅读。目标是学习的向导,是思维的起点。学生的能力有大小,对于同一篇课文的理解各不相同,因此应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发展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例如教学《鸟的天堂》,我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说说要达到什么目标,归纳后提出几个初读目标让学生选择,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了阅读目标,努力方向,在阅读中各尽所能,也各有所获。

  二、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1、引导选择课内的学习内容。

  课后的“思考·练习”给学生提供了选择空间,如“把你喜欢的句子(段落)多读几遍,试着提问题”、“读完后摘抄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等等。这些都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鸟的天堂》课后有一个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我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选择:(1)选择描写大榕树长得茂盛的段落来背诵;(2)选择描写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的段落来背诵;(3)选择描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喜爱、赞美的有关语句来背诵。这样让学生自主选择,激发了学生内驱力,调动了积极性,他们主动地去读、抄、背,积累了知识。

  2、引导选择课外的学习内容。

  语文能力的提高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教师应引导学生课外学习。教师要作好学生课外阅读的推荐工作,教他们如何选择阅读材料。学习了一篇文章后,为学生推荐与之相关的这位作家的另一作品或其他作家的同类作品,以进行比较性阅读,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例如教学《狱中联欢》,我介绍学生去阅读《红岩》;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我让学生去阅读《一夜的工作》、《周总理,您在哪里?》。同时,我积极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记下阅读作品的题目、作者、主要内容,摘抄好词好句、精彩片段或写下一些感受等。过一段时间在班里组织一次课外读书读报的汇报会,使学生能够检验自己课外学习的效果。这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学习。

  三、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

  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自主学习的习惯不同,采用的学习方式也不尽相同。教师应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让他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学习的效率。例如教学《桂林山水》,我让学生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来学习:喜欢朗读的学生采用“读读,说说”的方法,通过语言生动地再现了桂林山水的美景;爱好画画的学生采用“读读,画画”的方法,画出了风景秀丽的桂林山水。学生的阅读热情高,纷纷发挥特长自主去学习,学习的效果好。

  四、引导学生自主评价。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的讲解代替不了学生的自主阅读。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让学生主动去学,去读,去悟,获得个性化的理解。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加以赞赏,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消除畏惧心理。对于学生所提的有价值的问题,进一步指导、点拨,让学生读书释疑,自行解决。在学生汇报时,鼓励他们谈体会,说真话、实话,充分肯定欣赏学生独特的感悟和个性化的理解。同时,当学生回答问题或谈感受时,我总是让学生自主评价。例如当学生朗读课文后,我总是说:“他朗读得好不好?谈谈你的理由。”、“有没有朗读得更好的,谁来试一试?”这样,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获得的理解、观点得到了老师的尊重、赞赏、肯定。学生尝到了甜头,体验到成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当然更愿意去阅读、去探究。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使学生互相欣赏、互相悦纳、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范文二】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生动有趣,情节富有变化,它讲述了国王御厨里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许多年代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的故事。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即他们的对话;第二部分主要讲许多年代过去后,人们发现了陶罐,铁罐却早已消失。作者告诉人们“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已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这样一个道理。这则寓言故事语言朴素却富有童趣。初读教材时,我感觉对话应该是重点,以对话贯穿全文,给学生呈现一个傲慢自大的铁罐和一个谦虚善良的陶罐。但多读几遍后才发现,作者的这篇童话目的不是给我们呈现两个罐子,而是以两个罐子的形象来说明“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道理,我们应如何正确的看待人和事物。找到了人文价值,以何种形式来贯穿全文呢?经过深深思索与课堂实验,经过全校教师的同研,我们找到了以“提示语”贯穿对话的朗读,从而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为了让课堂更加明晰、教学思路更加精细,我们全体语文教师进行了深深的思考。通过这节课,我也有许多的感悟与想法。

  感悟一:放手有益。

  每次拿过课文,我都会着急的去思考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才能想出新点子,让大家看到我精彩的设计,但每次都没有预想的效果。仔细想想,我忽略了课堂上最主要的人物——学生,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体,他们的兴趣才是课堂的源泉。因此,我认真听取了岳校长的意思,课堂上放手,让学生随便谈,随便说,随着学生的兴趣爱好走。没想到真的有效果了,学生的表达完全出乎我的意外,而且与我的预设也完全一样。仔细想想,原来站在学生的立场,想想他们对什么感兴趣,他们最想了解什么?会给我带来那么多的惊喜。

  感悟二:走进文本,走进学生,达到师生、文本对话之效。

  记得李家栋老师说过:语文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正如淳淳小溪流淌在课堂上。因此,以学生文本、关注学生才是我们上课的最终目的。课堂伊始,我可能没有走进学生、走进课文,因此不知其功效。当我投入的与学生一起挖掘陶罐和铁罐的性格,探究其价值时,我和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完全以学生为本,和他们同感悟、同体验。这时我们的思想相互碰撞,心灵相互交流,让我真正体会到了真正的课堂。

  感悟三:抛开设计,以生为本。

  通过这节课,让我深深领悟到:课堂是随机的,课堂也是学生的,教案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学生的发言进行教学。处处体现学生自主性,当然,这也需要教师自身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因此,通过这节课也让我深深的明白:知识的储备对一个教师来讲是多么的重要。

  这节课,我也深深的反思过,对于我个人来说缺乏一定的锻炼,听的少,练的少,因此也有些不成熟的地方,通过这次教学,我也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己在阅读教学方面的不足。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虚心地向老师们请教,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精选10篇)11-15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精选19篇)02-22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04-23

铁罐和陶罐的教学设计01-01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03-24

《陶罐和铁罐》精品教学设计07-21

陶罐和铁罐上课教学设计03-24

陶罐和铁罐教案03-01

《陶罐和铁罐》的教案11-03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精选17篇)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