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反思 百分网手机站

梦圆飞天教学反思

时间:2020-11-05 17:10:30 考试反思 我要投稿

梦圆飞天教学反思

  《梦圆飞天》是一篇讲述现代科技的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中国第一次土载人航天飞行的情景,主要人物是宇航员杨利伟,课文是按“送行--发射--对话--圆梦”这样的顺序组织全文,这一课的教学要让学生明白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与骄傲,歌颂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激起民族的自豪感。

梦圆飞天教学反思

  《梦圆飞天》教学反思_【1】

  《梦圆飞天》是一篇通讯稿,报道的是2003年10月15日,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成功飞向太空的壮烈景象。表现了中国人们实现飞天梦想时无比喜悦与自豪的心情,歌颂了我国航天事业再创新辉煌,以此激发孩子们对航天事业的热爱。课文可以大致分为四个场景:送行、发射、问候、梦圆。教学时,我紧紧抓住了人物的心情。

  片断一:

  师:老师请一位同学为我们读读“送行”的场面,其他同学们边听边勾画,当时人们的心情如何?

  一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画。

  师:听完了,谁来汇报一下当时人们各自的心情如何?

  生:当时人们的心情很“激动”,还有“喜悦和自傲”,杨利伟当时很“平静”,还有总指挥当时很“期待和信任”。

  (说得真的很全!)

  师:你能说说当时人们为什么激动吗?

  生:几千年的梦想即将实现了。

  师:为了这几千年的梦想,我们的科学家们付出了很多努力。今天这个愿望马上就要实现了,能不激动吗?请你读出人们激动地心情。

  生:有感情的朗读。

  片断二:

  师:读得真好!文中说人人脸上都写满了喜悦和自豪。喜悦和自豪怎么好“写”在脸上呢?(这个问题是临时想到的,但我觉得问得很好。)

  (沉默片刻)

  生2:“写”在脸上就是这喜悦和自豪能够看得出来,“写”在脸上就更能让我们感受到人们的喜悦与自豪了。

  师:是啊!“写”字更加突出了人们当时内心激动的心情。我相信你一定能读好这句话。

  生2:有感情地朗读。

  片断三:

  师:谁能说说当人们动沉浸在激动与喜悦的`心情当中时,为什么杨利伟却表现得那样的“平静”

  生3(不假思索):因为当时杨利伟很紧张,怕发射失败。

  师:说得真好!杨利伟此时可能有一种担心。但仅仅是担心吗?

  (沉默)

  师:我觉得,他还很镇定。

  生:赞同的点头。

  师:几千年的梦想都寄托在杨利伟的身上,如果是别人的话,早就紧张得找不到北了,而杨利伟却表现得这样平静,他多么镇定呀!

  生:嗯!(肯定得不住点头。)

  师:看来,总指挥没有选错人。

  生:是啊!

  师:从杨利伟的“平静”,你还能感受到什么?

  生4:杨利伟很自信,他觉得他一定能够完成任务的。所以他一点都不紧张。

  师:你说得真好,真是杨利伟平时扎实的训练和我国航天技术的成熟让杨利伟充满自信!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杨利伟这一不平凡的“平静”。

  生:有感情朗读。

  教学反思:

  以上教学片断中,我觉得两个环节颇有感受:

  1.体会“写”字。“写”字并不是我课前预设的一个教学环节,是根据学生的交流随机生成的。虽然只是简短的一个环节,我觉得还是很得当的,笑容本身不好写在脸上,而“写”字正突出了当让人们激动、自豪的内心。体会“写”字,更有利于学生把握当时人物内心的激动和喜悦。可惜,处理的时候有些浅尝辄止。

  2.体会杨利伟“平静”的心情。

  通过“平静”,孩子们最容易体会到的就是杨利伟内心中可能比较紧张。但绝不仅仅是紧张。个人认为,杨利伟当时的“平静”,更多的是一种自信,是经过多次艰苦训练之后对胜利完成任务,对中国航天事业的一种自信,更是一种镇定的表现。

  教学时,孩子们很顺利地就感受到了杨利伟的担心。短暂的沉默可以感受到孩子的思维没有放开,出了“担心”就没别的了。我觉得,此时教师的引导是非常关键的,如果一味的等待,反而浪费时间。于是,老师说出了自己的体会(得到了学生的赞同)。随后,老师再把问题抛给学生,由于学生思维受到启发,所以有了自己的见解。效果较好。只可惜,教师讲得有些多了,如果在学生“赞同的点头”时,及时地把问题再抛给学生,可能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梦圆飞天》教学反思_【2】

  《梦圆飞天》这片课文是一则通讯报导,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生动详细地记叙了“神舟”5号飞船载着航天员杨利伟首次飞行太空的过程,表现了中国人民实现了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与自豪。

  我在教学本课时,设计教学目标从整体效应出发,注意了纵向横向之间的关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需要,从而使教学目标取得一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