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反思

小学语文期末考试反思

时间:2022-12-08 09:44:41 考试反思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期末考试反思范文

  语文期末考试反思300字

小学语文期末考试反思范文

  经过两天的耐心等待,期末考试的卷纸终于发下来了。我迫不及待地拿住卷纸一看,考了96.5分,看到这个成绩,我非常失望。

  我仔细把卷纸看了一遍,总结出了考试中的“得”与“失”。

  “得”是我的基础知识掌握的还比较好,字、词都没错,在汤老师的带领下,我的阅读能力提高了,作文也明显进步了。作文题还得了满分呢!

  “失”是根据语境填空这一题因为我没把题意读懂而扣了2.5分,回头一想:太失望了,如果我把题读懂,就一定会考好了。还有阅读题的第二小题,在文中找出反义词:干燥--( ),本来应该是“潮湿”,可我没细心阅读写成了“湿漉漉”,说明我太马虎了,没有仔细去找,才造成了失分。

  失误让我得到了教训:要想拿高分,必须做出以下三点:

  1、在平常的学习中多读书。

  2、要细心把题读懂才能写。

  3、考试后一定检查、检查、再检查。

  争取能在以后的考试中,我要保持自己的“得”,弥补自己的“失”,向满分进军!

  语文期末考试反思500字

  一、试卷情况:

  本次检测的试卷,能紧贴教材,既考查了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充满了人文的关怀,关注了学生心灵的成长。既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又强调阅读的积累运用,同时还注重了习题的拓展延伸,学用身边的语文资源等,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理念。题型结构的安排,分数比例的分配也非常合理,除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能力的培养考察之外,还注重了对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的考察,份量适中,有一定的梯度。

  二、 学生考试的基本情况分析:

  我班共有学生36人,参加考试人数36人,从试卷的题型来看,符合二年级孩子的特点。下面将从学生答题得分情况主题分析如下:

  语文: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2题:我能看拼音写词语,该试题是对教材中生字表里的词语进行常规的抽测,是学生应知应会的最基本的字词知识,在测查“会与不会”的同时,还测查了规范与否,即测查了学生是否养成了良好的写字习惯。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得分率高,满分很多。

  8题:我会排序。部分学生排错。原因是没有仔细读句子,理解句意。

  (二)阅读理解:

  部分学生自然段数的不仔细。

  (三)看图写话:

  这个是本次考试中我深感欣慰的地方,这次的写话内容比较简单,孩子们写的都很不错,能把图意写完整。

  语文期末考试反思1000字

  期末考试尘埃落定,分析学生的试卷,从失分点中提取造成学生答题盲区的原因,结合08年各地的中考试题看新的命题趋势。

  1、试卷重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生活即语文。

  期末试卷紧扣现代生活,把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语文化。如“综合性学习”考查题: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的家乡南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准备搞一次“走民间,看变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相信你一定会有许多惊喜的发现。导语下面设问:一假如在这次活动中你被选为活动小组的组长,要带领全组同学编一本反映家乡变化的读本。请你给这个读本拟一个新颖、恰当的书名。二张大爷三十年来一直担任村长,他亲眼目睹了这三十年来的巨大变化,并且亲身带领、参与了家乡的建设。现在,你们小组准备去采访他,请你设计一段采访词。题面表达自然,凸显现实情境,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便于学生进入“角色”运用所学的拟题、口语交际知识完成“书面”表述。其实,这样的“综合性学习”考查题似乎并不新颖,但可贵的是命题者并没有故意给学生“设套”,人为地加大难度,而是很好地考虑到学情,达到了考查学生语文能力的目的。再如阅读题《我读故我在》的第14题:你班的张文同学因为父母调动工作即将转学去外地就读。作为好朋友的你准备送给他一本名著(A、《朝花夕拾》B、《格列佛游记》C、《名人传》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任选其一),请结合本文及所选书目的内容,在扉页写上一段赠言。完成这样“生活”的“语文”考题,我想应该是很温暖的。

  2、试卷重视引导教师教好课内拓展课外。

  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中考不再考查课内语段,导致了轻课内重课外,题海训练的现象普遍存在,课本的地位明显削弱了。期末考试试卷较好地发挥了纠偏、正确引领的作用,导向明显。命题者把课内文本的考查科学、机智地与课外阅读“链接”在一起。如《丝瓜花开》一文的阅读第19题:阅读以下链接的季羡林所写的部分内容,用《散文家谈散文》中学到的方法,与《丝瓜花开》一文做比较。说一说:两篇同是描写丝瓜的散文,他们的写作风格有什么不同?【链接】……丝瓜用什么来思想呢?丝瓜靠什么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呢……(选自《季羡林散文》)这个题是有一些难度的,对没有很好运用教材的老师的确是一个考验:《散文家谈散文》、季羡林的《幽静悲剧》如果不教好,学生是无法“链接”无法拓展开去的。这个题的巧妙之处在于它的“立体性”,一是实现了课内文本知识的迁移,课外文本之间的链接;二是既考查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又考查学生的赏析能力。这样的考查符合初三学生的要求。这样的考查提醒我们要扎扎实实运用好课文,教好第一遍,充分发挥课内文本的典范意义。

  3、试卷在选文上重视典范性,坚守“文体”意识。

  纵观2008年各地中考试卷,选文取向上正悄悄地发生着一些变化,更重视选文的典范性,文体意识得到强化。说明文就是说明文,议论文就是像样的议论文。重视文体知识在考查中的显性展现,这无疑是对新课改中“淡化文体知识”的一种。其实,《语文课程标准》中从未有“淡化文体知识”的要求,是一些专家、学者在解读课程标准过程中有意无意灌输了这样的意志,在以讹传讹式的强化中,“淡化”深入了,转而为“全盘抛弃”了。这给语文教学带来的伤害,给学生语文素养的伤害显而易见。如《蓝牙技术显神通》一文考查: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短语的表达作用,指向说明文的语言特点、说明方法的作用;如《我读故我在》第12题:本文【A】【B】两处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各有什么作用?这些题看起来似乎直白了些,不绕弯子,不设陷阱,但有利于学生夯实基本知识。在笔者看来是语文考试的一种回归,是很好的导向。

  期末考试是一个学期的总结,需要命题者的智慧奉献。在当下教育的大环境下,考的导向显得尤为重要,某种程度上说,它直接决定着教的方向,直接决定着学的质量。

【小学语文期末考试反思】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期末考试反思04-24

语文期末考试反思07-19

语文期末考试的反思02-10

2022小学语文期末考试反思(精选16篇)06-29

语文期末考试反思范文08-04

语文期末考试反思必备02-28

语文期末考试反思通用04-12

语文期末考试反思(推荐)07-15

语文期末考试反思13篇07-21

语文学科期末考试的反思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