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

初中化学的化学式知识点

时间:2021-12-04 19:57:44 化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中化学必备的化学式知识点

  化学是初中的一门新课程,很多学生都比较陌生,而且很多知识点比较零散,很多的概念和化学式都需要我们去记忆和理解。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学重点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

初中化学必备的化学式知识点

  初中化学式知识

  一、与氧气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2Mg+O2==2MgO

  现象: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放出耀眼的白光

  S+O2==SO2

  现象:空气中是淡蓝色的火焰;纯氧中是蓝紫色的火焰;同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O2==CO2

  现象:生成能够让澄清石灰水浑浊的气体

  2C+O2==2CO现象:燃烧

  4P+5O2==2P2O5 现象::生成白烟

  3Fe+2O2==Fe3O4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2H2+O2==2H2O

  现象:淡蓝色的火焰

  2H2O2==MnO2==2H2O+O2↑

  现象:溶液里冒出大量的气泡

  2HgO==△==2Hg+O2↑

  现象:生成银白色的液体金属

  2KClO3==MnO2==2KCl+3O2↑

  现象:生成能让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2KMnO4==△==K2MnO4+MnO2+O2↑

  现象:生成能让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二、与氢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2H2+O2 2H2O

  现象:淡蓝色的火焰

  Zn+H2SO4==ZnSO4+H2↑

  现象:有可燃烧的气体生成

  Mg+H2SO4==MgSO4+H2↑

  现象:同上

  Fe+H2SO4 ====FeSO4+H2↑

  现象:变成浅绿色的溶液,同时放出气体

  2Al+3H2SO4 ====Al2(SO4)3+3H2↑

  现象:有气体生成

  Zn+2HCl====ZnCl2+H2↑

  现象:同上

  Mg+2HCl====MgCl2+H2↑

  现象:同上

  Fe+2HCl====FeCl2+H2↑

  现象:溶液变成浅绿色,同时放出气体

  2Al+6HCl====2AlCl3+3H2↑

  现象:有气体生成

  H2+CuO==△==Cu+H2O

  现象:由黑色的固体变成红色的,同时有水珠生成

  2Fe2O3+3H2 ==高温==2Fe+3H2O

  现象:有水珠生成,固体颜色由红色变成银白色

  三、与碳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C+O2 CO2(氧气充足的情况下)

  现象:生成能让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C+O2 2CO(氧气不充足的情况下)

  现象:不明显

  C+2CuO==高温==2Cu+CO2↑

  现象: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并减少,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3C+2Fe2O3==高温==4Fe+3CO2↑

  现象:固体由红色逐渐变成银白色,同时黑色的固体减少,有能使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3C+2H2O=CH4+2CO

  现象:生成的混和气体叫水煤气,都是可以燃烧的气体

  初三化学知识

  一.溶 液

  1.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特征

  (1)均一性:是制溶液各部分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2)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等),溶剂的量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气体。

  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概念: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溶解某种绒织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意义在于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且可以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或增加溶质不饱和溶液

  三.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以及溶解度曲线

  1.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解里的溶解度。

  2.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1)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

  (2)温度

  3.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①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②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溶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此时,溶液必定是饱和溶液。

  ③两条曲线的交叉点表示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在该温度下,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④在溶解度曲线的下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⑤在溶解度曲线上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过饱和溶液,也就是说,在溶液中存在未溶解的溶质。

  (2)溶解度曲线变化的规律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一般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陡”,如硝酸钾;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表现在曲线的“坡度”比较“平缓”,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在曲线的“坡度”下降,如熟石灰。

  四.结晶的方法:

  (1)蒸发结晶(蒸发溶剂法):将固体溶质的溶液加热(或日晒,或在风力的作用下)使溶剂蒸发,使溶液又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再继续蒸发溶剂,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适用范围: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

  (2)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冷却热的饱和溶液,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适用范围: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如氯酸钾。

  初中化学知识重点

  二氧化碳的制取

  CaCO3+2HCl=CaCl2+CO2+H2O

  (1)实验步骤:

  连:按要求把装置连接好。

  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把大理石或石灰石的小块装入广口瓶;

  注:向广口瓶内注入稀盐酸;

  集:收集二氧化碳。

  注:

  A.用块状大理石或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较好。因为粉末状大理石跟稀盐酸反应速度相当快,且形成大量泡沫,进入导管甚至集气瓶。

  B.制取二氧化碳,不用浓盐酸,因为浓盐酸挥发性强。

  C.制氢气,通常用不具有挥发性的稀硫酸,而制二氧化碳时,却不用稀硫酸。因为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微溶于水,成为薄膜包住碳酸钙,使反应很难继续进行。

  D.二氧化碳气体中往往含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有时,在制得二氧化碳后,要除去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氯化氢)

  (2)验满:

  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试验,如果火焰熄灭证明瓶内已充满二氧化碳。

  (3)灭火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