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

高一化学模块I主要知识及化学方程式整理

时间:2021-06-20 13:24:43 化学 我要投稿

高一化学模块I主要知识及化学方程式整理

  篇一: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模块I主要知识及化学方程式整理

  一、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1. 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

  2. 基本程序:

  第三步:用比较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

  二、 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

  2. 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点燃====Na2O2

  3. 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④伴有嗞嗞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4.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5.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6.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7. 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

  8. 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

  三、 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2. 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点燃===2FeCl3

  3. 制取漂x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 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O+HCl

  5. 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NaClO+CO2+H2O=NaHCO3+HClO

  6. 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Ca(ClO)2+CO2+H2O=CaCO3↓+2HClO

  四、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

  1. 物质的量n(mol)= N/N(A)

  2. 物质的量n(mol)= m/M

  3. 标准状况下气体物质的量n(mol)= V/V(m)

  4. 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mol)=cV

  五、 胶体:

  1. 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2. 胶体性质:

  ① 丁达尔现象

  ② 聚沉

  ③ 电泳

  ④ 布朗运动

  3. 胶体提纯:渗析

  六、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 定义:①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②性质:能否导电;③物质类别:化合物。

  2. 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等。

  3.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① 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② 拆:将易溶、易电离的物质改写成离子形式,其它以化学式形式出现。

  下列情况不拆:难溶物质、难电离物质(弱酸、弱碱、水等)、氧化物、HCO3-等。  ③ 删:将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的离子符号删去。

  ④ 查:检查元素是否守恒、电荷是否守恒。

  4. 离子反应、离子共存问题:下列离子不能共存在同一溶液中:

  ① 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如Ba2+与SO42-;Ag+与Cl-等

  ② 生成气体或易挥发物质:如H+与CO32-、HCO3-、SO32-、S2-等;OH-与NH4+等。  ③ 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弱电解质)

  ④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MnO4-与I-;H+、NO3-与Fe2+等

  七、 氧化还原反应

  1. (某元素)降价——得到电子——被还原——作氧化剂——产物为还原产物

  2. (某元素)升价——失去电子——被氧化——作还原剂——产物为氧化产物

  3.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八、 铁及其化合物性质

  1. Fe2+及Fe3+离子的检验:

  ① Fe2+的检验:(浅绿色溶液)

  a) 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而变灰绿色,最后变红褐色。

  b) 加KSCN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加氯水,溶液显红色。

  ② Fe3+的检验:(黄色溶液)

  a) 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b) 加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

  2. 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铁与盐酸的反应:Fe+2HCl=FeCl2+H2↑

  ② 铁与硫酸铜反应(湿法炼铜):Fe+CuSO4=FeSO4+Cu

  ③ 在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加氯水:(除去氯化铁中的氯化亚铁杂质)3FeCl2+Cl2=2FeCl3  ④ 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变质:4Fe(OH)2+O2+2H2O=4Fe(OH)3

  ⑤ 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2FeCl3+Fe=3FeCl2

  ⑥ 铜与氯化铁反应(用氯化铁腐蚀铜电路板):2FeCl3+Cu=2FeCl2+CuCl2

  ⑦ 少量锌与氯化铁反应:Zn+2FeCl3=2FeCl2+ZnCl2

  ⑧ 足量锌与氯化铁反应:3Zn+2FeCl3=2Fe+3ZnCl2

  九、 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雷雨发庄稼”涉及反应原理:

  ① N2+O2放电===2NO

  ② 2NO+O2=2NO2

  ③ 3NO2+H2O=2HNO3+NO

  2. 氨的工业制法:N2+3H2 2NH3

  3. 氨的实验室制法:

  ① 原理:2NH4Cl+Ca(OH)2△==2NH3↑+CaCl2+2H2O

  ② 装置:与制O2相同

  ③ 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

  ④ 检验方法:

  a)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验,会变蓝色。

  b) 用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瓶口,有大量白烟产生。NH3+HCl=NH4Cl

  ⑤ 干燥方法:可用碱石灰或氧化钙、氢氧化钠,不能用浓硫酸。

  4. 氨与水的反应:NH3+H2O=NH3H2O NH3H2O NH4++OH-

  5. 氨的催化氧化:4NH3+5O2 4NO+6H2O(制取硝酸的第一步)

  6.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NH4HCO3 NH3↑+H2O+CO2↑

  7. 铜与浓硝酸反应:Cu+4HNO3=Cu(NO3)2+2NO2↑+2H2O

  8. 铜与稀硝酸反应:3Cu+8HNO3=3Cu(NO3)2+2NO↑+4H2O

  9. 碳与浓硝酸反应:C+4HNO3=CO2↑+4NO2↑+2H2O

  10. 氯化铵受热分解:NH4Cl NH3↑+HCl↑

  十、 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铁与硫蒸气反应:Fe+S△==FeS

  2. 铜与硫蒸气反应:2Cu+S△==Cu2S

  3. 硫与浓硫酸反应:S+2H2SO4(浓)△==3SO2↑+2H2O

  4. 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反应:SO2+2H2S=3S↓+2H2O

  5. 铜与浓硫酸反应:Cu+2H2SO4△==CuSO4+SO2↑+2H2O

  6. 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2SO2+O2 2SO3

  7. 二氧化硫与氯水的反应:SO2+Cl2+2H2O=H2SO4+2HCl

  8. 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SO2+2NaOH=Na2SO3+H2O

  9. 硫化氢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2H2S+3O2点燃===2SO2+2H2O

  10. 硫化氢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2H2S+O2点燃===2S+2H2O

  十一、 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在空气中点燃镁条:2Mg+O2点燃===2MgO

  2. 在氮气中点燃镁条:3Mg+N2点燃===Mg3N2

  3. 在二氧化碳中点燃镁条:2Mg+CO2点燃===2MgO+C

  4. 在氯气中点燃镁条:Mg+Cl2点燃===MgCl2

  5. 海水中提取镁涉及反应:

  ① 贝壳煅烧制取熟石灰:CaCO3高温===CaO+CO2↑ CaO+H2O=Ca(OH)2  ② 产生氢氧化镁沉淀:Mg2++2OH-=Mg(OH)2↓

  ③ 氢氧化镁转化为氯化镁:Mg(OH)2+2HCl=MgCl2+2H2O

  ④ 电解熔融氯化镁:MgCl2通电===Mg+Cl2↑

  十二、 Cl-、Br-、I-离子鉴别:

  1. 分别滴加AgNO3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Cl-;产生浅黄色沉淀的为Br-;产生黄色沉淀的为I-

  2. 分别滴加氯水,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下层溶液为无色的是Cl-;下层溶液为橙红色的为Br-;下层溶液为紫红色的为I-。

  十三、 常见物质俗名

  ①苏打、纯碱:Na2CO3;②小苏打:NaHCO3;③熟石灰:Ca(OH)2;④生石灰:CaO;⑤绿矾:FeSO47H2O;⑥硫磺:S;⑦大理石、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⑧胆矾:CuSO45H2O;⑨石膏:CaSO42H2O;⑩明矾:KAl(SO4)212H2O

  十四、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铝与盐酸的反应:2Al+6HCl=2AlCl3+3H2↑

  2. 铝与强碱的反应:2Al+2NaOH+6H2O=2Na[Al(OH)4]+3H2↑

  3. 铝在空气中氧化:4Al+3O2==2Al2O3

  4. 氧化铝与酸反应:Al2O3+6HCl=2AlCl3+3H2O

  5. 氧化铝与强碱反应:Al2O3+2NaOH+3H2O=2Na[Al(OH)4]

  6. 氢氧化铝与强酸反应:Al(OH)3+3HCl=AlCl3+3H2O

  7. 氢氧化铝与强碱反应:Al(OH)3+NaOH=Na[Al(OH)4]

  8. 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沉淀:Al3++3NH3H2O=Al(OH)3↓+3NH4+

  十五、 硅及及其化合物性质

  1. 硅与氢氧化钠反应:Si+2NaOH+H2O=Na2SiO3+2H2↑

  2. 硅与氢氟酸反应:Si+4HF=SiF4+H2↑

  3. 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

  4. 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SiO2+4HF=SiF4↑+2H2O

  5. 制造玻璃主要反应:SiO2+CaCO3高温===CaSiO3+CO2↑ SiO2+Na2CO3高温===Na2SiO3+CO2↑

  鲁教版化学必修一

  第一章  认识化学科学

  第一节 走进化学科学

  第二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第三节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第二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第一节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第二节 电解质

  第三节 氧化剂和还原剂

  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一节 碳的多样性

  第二节 氮的循环

  第三节 硫的转化

  第四节 海水中的化学元素

  第四章  元素与材料世界

  第一节 硅  无机非金属材料

  第二节 铝  金属材料

  第三节 复合材料

  篇二:鲁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

  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一、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从本质看,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成分,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从数量上看,110多种元素组成了几千万种的物质。

  2.元素的组成形式:

  (1)单质:同一种元素自身组成的物质叫单质,有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

  (2)化合物:不同的元素之间组成的物质叫化合物。

  3.元素的存在形态:

  (1)游离态:元素以自身形式结合成单质时的存在状态,此时的化合价为零价。

  (2)化合态:元素与另外的元素之间结合成化合物时的存在状态,此时的化合价一般为正价或负价。

  二、 物质的.分类

  1.物质分类的方法:

  (1)按物质是否由同种物质(分子)组成,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同种物质(分子)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由不同物质的分子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2)按组成物质的元素的种类把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3)化合物的分类方法很多,如按化合物的性质分类,又把化合物分为酸、碱、盐、氧化物等;若按化合物在水溶液或在融化状态下是否导电,则可以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若按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则分为氧化剂和还原剂。按混合物中分散质粒度大小可将混合物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等。

  2.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之间的相互关系

  (2)金属的化学通性:

  ① 金属+非金属→无氧酸盐 ② 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③ 较活泼金属+酸(硝酸、浓硫酸除外)→盐+氢气

  ④ 较活泼金属金属+较不活泼金属的盐溶液→较不活泼金属+较活泼金属的盐溶液

  (3)氧化物的化学通性:

  ① 酸性氧化物+水→含氧酸  ② 酸性氧化物+碱→盐+水

  ③ 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盐

  ④ 碱性氧化物+水→碱⑤ 碱性氧化物+酸→盐+水

  说明: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

  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酸性氧化物。

  (4)碱的化学通性:

  ① 碱+酸碱指示剂: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② 碱+酸性氧化物→盐+水

  ③ 碱+酸→盐+水  ④ 盐→新碱+新盐

  (5)盐的化学通性:

  ①盐+酸→新盐+新酸  ②盐+碱→新盐+ 新碱 ③盐+盐→新盐+新盐

  (6)化学反应的分类

  ①根据反应形式分: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②根据反应中电子得失分: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根据反应中化学粒子特征分:分子反应和离子反应等。

  三、胶体

  1.分散系

  定义: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注意:分散系由分散质(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和分散剂(粒子分布在其中的物质)组成,依据分散质粒子粒度来分类,可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2.胶体的性质

  (1)丁达尔效应

  让光线照射胶体时,从垂直入射光线的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有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做丁达尔效应。

  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原因是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对光有散射作用,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因此,可用丁达尔效应来鉴别溶液和胶体(液溶胶)。

  (2)电泳现象

  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做定向移动的现象,叫做电泳现象。 电泳现象证明分散质粒子带有电荷.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吸附离子而带有电荷是胶体具有稳定性的主要原因.由于同种分散质粒子带同种电荷,在一般情况下,它们之间相互排斥使它们不容易聚集成大于100nm的大颗粒,故可以稳定存在较长时间。

  (3)胶体的聚沉

  胶体聚沉就是施加某些条件,使分散质粒子聚集成大于100nm的大颗粒而成为沉淀.施加条件就是破坏胶体的稳定存在,即克服分散质粒子之间的斥力.使胶体发生聚沉的方法有三种:

  ①加热  给胶体加热,使胶体粒子的动能增大,胶体粒子之间的斥力被克服,胶体粒子发生聚集而成为沉淀。

  ②加入酸、碱或盐:往某些胶体里加入少量酸、碱或盐,增大了胶体中离子的总浓度,有利于胶体粒子吸引相反电荷的离子,使原来胶体粒子所带的电荷减少或完全中和,胶体粒子就可因碰撞而结合,发生聚沉。

  ③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体  把含有带正电荷胶体粒子的胶体与含有带负电荷胶体粒子的胶体混合,两种胶体粒子互相中和电荷,斥力消失,胶体粒子“同归于尽”,即发生聚集而成为沉淀。

  3.胶体的净化——渗析

  胶体分散质粒子粒度介于1~100nm,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半透膜具有比滤纸更细小的孔隙,只有分子、离子能够透过,因而可以用它将胶体粒子和分子或离子分开。利用半透膜分离胶体中的杂质分子或离子,提纯、精制胶体的操作称为渗析。渗析的原理在微电子材料制造、化学工程、生物工程、环境工程、海水淡化等方面都有重要应用。

  四、电解质

  1  电解质的电离

  1.酸、碱、盐的电离

  (1)电离的概念:物质溶解于水或熔化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

  注意:电离的条件是在水的作用下或受热熔化,绝不能认为是通电。

  (2)酸、碱、盐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称为酸;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称为碱;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是金属阳离子(或NH4+离子)、阴离子全部是酸根离子的化合物称为盐。

  (3)电离方程式:用离子符号和化学式来表示电解质电离的式子。如: H2SO4=2H++SO42-;NaOH=Na++OH-;NaHCO3=Na++HCO3- 电离的条件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并不是在通电的条件下。

  2.酸、碱、盐是电解质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

  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非电解质。

  说明: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②电离是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前提。

  ③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等;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如食盐晶体。

  ④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因为这些化合物在水中或熔化状态下本身不能电离,故也不是电解质.如SO2、SO3、NH3、CO2等,它们的水溶液都能导电,是因为跟水反应生成了电解质,它们本身都不是电解质。

  ⑤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是相等的,故显电中性,称电荷守恒。

  (2)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里电离能力的大小又可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叫做强电解质,如强酸、强碱和绝大多数盐,

  只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叫做弱电解质,如弱酸、弱碱和水等。

  (3)常见的电解质

  ①强电解质

  强酸:H2SO4、HCl、HNO3、HClO4、HBr、HI。强碱;NaOH、KOH、Ca(OH)2、Ba(OH)2。大多数盐:NaNO3、NH4Cl、MgSO4等

  ②弱电解质

  弱酸:H2CO3、HF、CH3COOH、HClO、H2SO3、H2S、H3PO4等;弱碱:NH3·H2O、Cu(OH)2、Fe(OH)3、 Mg(OH)2等;水:H2O

  五、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实质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化学反应称为离子反应。如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复分解反应、溶液中的置换反应等属于离子反应。

  (2)实质: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都是离子反应。

  (3)酸、碱、盐在溶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有难溶性物质生成,或有难电离的物质生成,或有易挥发性物质生成。总之,这类反应的特点就是向着降低某些离子的浓度或数目的方向进行。

  2、离子方程式

  (1)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2)意义:①表示化学反应的实质;②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3)特征:①方程式中出现离子符号;②等号两边电荷总数相等(即电荷守恒)。

  (4)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①“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②“拆”:把易溶且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凡是难溶、难电离,以及气体物质均写成化学式。

  ③“删”:删去反应前后不参加反应的离子。

  ④“查”: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的原子个数是否相等,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说明:此方法的关键是第二步拆,能否可拆取决于

  该物质是否是电解质,是否符合电离的条件,是否完全电离,在体系中是否以离子形态大量存在。 注意事项:

  ①合事实:离子反应要符合客观事实,不可臆造产物及反应。

  ②式正确:化学式与离子符号使用正确合理。

  ③号实际:“↑”“↓”等符号符合实际。

  ④两守恒:两边原子数、电荷数必须守恒(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要相等)。

  ⑤明类型:依据离子反应原理,分清类型,总结方法技巧。

  ⑥检查细:结合书写离子方程式过程中易出现的错误,细心检查。

  六、氧化剂和还原剂

  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

  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相互作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经过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置换反应: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一)氧化还原反应

  1.元素化合价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

  (1)化合价:化合价是认识氧化还原的前提与基础。

  ①规则: ①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②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②本质:

  a化合价的正与负:失去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离呈正价;得到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向呈负价。

  篇三: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精华)

  高一化学模块I主要知识及化学方程式

  一、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1. 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

  2. 基本程序:

  第三步 用比较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

  二、 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

  2. 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点燃====Na2O2

  3. 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④伴有嗞嗞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4.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5.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6.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7. 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

  8. 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

  三、 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2. 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点燃===2FeCl3

  3. 制取漂x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 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O+HCl

  5. 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NaClO+CO2+H2O=NaHCO3+HClO

  6. 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Ca(ClO)2+CO2+H2O=CaCO3↓+2HClO

  四、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

  1. 物质的量n(mol)= N/N(A)

  2. 物质的量n(mol)= m/M

  3. 标准状况下气体物质的量n(mol)= V/V(m)

  4. 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mol)=cV

  五、 胶体:

  1. 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2. 胶体性质:

  ① 丁达尔现象

  ② 聚沉

  ③ 电泳

  ④ 布朗运动

  3. 胶体提纯:渗析

  六、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 定义:①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②性质:能否导电;③物质类别:化合物。

  2. 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等。

  3.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① 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② 拆:将易溶、易电离的物质改写成离子形式,其它以化学式形式出现。

  下列情况不拆:难溶物质、难电离物质(弱酸、弱碱、水等)、氧化物、HCO3-等。  ③ 删:将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的离子符号删去。

  ④ 查:检查元素是否守恒、电荷是否守恒。

  4. 离子反应、离子共存问题:下列离子不能共存在同一溶液中:

  ① 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如Ba2+与SO42-;Ag+与Cl-等

  ② 生成气体或易挥发物质:如H+与CO32-、HCO3-、SO32-、S2-等;OH-与NH4+等。  ③ 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弱电解质)

  ④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MnO4-与I-;H+、NO3-与Fe2+等

  七、 氧化还原反应

  1. (某元素)降价——得到电子——被还原——作氧化剂——产物为还原产物

  2. (某元素)升价——失去电子——被氧化——作还原剂——产物为氧化产物

  3.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八、 铁及其化合物性质

  1. Fe2+及Fe3+离子的检验:

  ① Fe2+的检验:(浅绿色溶液)

  a) 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而变灰绿色,最后变红褐色。

  b) 加KSCN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加氯水,溶液显红色。

  ② Fe3+的检验:(黄色溶液)

  a) 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b) 加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

  2. 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铁与盐酸的反应:Fe+2HCl=FeCl2+H2↑

  ② 铁与硫酸铜反应(湿法炼铜):Fe+CuSO4=FeSO4+Cu

  ③ 在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加氯水:(除去氯化铁中的氯化亚铁杂质)3FeCl2+Cl2=2FeCl3  ④ 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变质:4Fe(OH)2+O2+2H2O=4Fe(OH)3

  ⑤ 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2FeCl3+Fe=3FeCl2

  ⑥ 铜与氯化铁反应(用氯化铁腐蚀铜电路板):2FeCl3+Cu=2FeCl2+CuCl2

  ⑦ 少量锌与氯化铁反应:Zn+2FeCl3=2FeCl2+ZnCl2

  ⑧ 足量锌与氯化铁反应:3Zn+2FeCl3=2Fe+3ZnCl2

  九、 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雷雨发庄稼”涉及反应原理:

  ① N2+O2放电===2NO

  ② 2NO+O2=2NO2

  ③ 3NO2+H2O=2HNO3+NO

  2. 氨的工业制法:N2+3H2 2NH3

  3. 氨的实验室制法:

  ① 原理:2NH4Cl+Ca(OH)2△==2NH3↑+CaCl2+2H2O

  ② 装置:与制O2相同

  ③ 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

  ④ 检验方法:

  a)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验,会变蓝色。

  b) 用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瓶口,有大量白烟产生。NH3+HCl=NH4Cl

  ⑤ 干燥方法:可用碱石灰或氧化钙、氢氧化钠,不能用浓硫酸。

  4. 氨与水的反应:NH3+H2O=NH3H2O NH3H2O NH4++OH-

  5. 氨的催化氧化:4NH3+5O2 4NO+6H2O(制取硝酸的第一步)

  6.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NH4HCO3 NH3↑+H2O+CO2↑

  7. 铜与浓硝酸反应:Cu+4HNO3=Cu(NO3)2+2NO2↑+2H2O

  8. 铜与稀硝酸反应:3Cu+8HNO3=3Cu(NO3)2+2NO↑+4H2O

  9. 碳与浓硝酸反应:C+4HNO3=CO2↑+4NO2↑+2H2O

  10. 氯化铵受热分解:NH4Cl NH3↑+HCl↑

  十、 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铁与硫蒸气反应:Fe+S△==FeS

  2. 铜与硫蒸气反应:2Cu+S△==Cu2S

  3. 硫与浓硫酸反应:S+2H2SO4(浓)△==3SO2↑+2H2O

  4. 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反应:SO2+2H2S=3S↓+2H2O

  5. 铜与浓硫酸反应:Cu+2H2SO4△==CuSO4+SO2↑+2H2O

  6. 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2SO2+O2 2SO3

  7. 二氧化硫与氯水的反应:SO2+Cl2+2H2O=H2SO4+2HCl

  8. 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SO2+2NaOH=Na2SO3+H2O

  9. 硫化氢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2H2S+3O2点燃===2SO2+2H2O

  10. 硫化氢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2H2S+O2点燃===2S+2H2O

  十一、 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在空气中点燃镁条:2Mg+O2点燃===2MgO

  2. 在氮气中点燃镁条:3Mg+N2点燃===Mg3N2

  3. 在二氧化碳中点燃镁条:2Mg+CO2点燃===2MgO+C

  4. 在氯气中点燃镁条:Mg+Cl2点燃===MgCl2

  5. 海水中提取镁涉及反应:

  ① 贝壳煅烧制取熟石灰:CaCO3高温===CaO+CO2↑ CaO+H2O=Ca(OH)2  ② 产生氢氧化镁沉淀:Mg2++2OH-=Mg(OH)2↓

  ③ 氢氧化镁转化为氯化镁:Mg(OH)2+2HCl=MgCl2+2H2O

  ④ 电解熔融氯化镁:MgCl2通电===Mg+Cl2↑

  十二、 Cl-、Br-、I-离子鉴别:

  1. 分别滴加AgNO3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Cl-;产生浅黄色沉淀的为Br-;产生黄色沉淀的为I-

  2. 分别滴加氯水,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下层溶液为无色的是Cl-;下层溶液为橙红色的为Br-;下层溶液为紫红色的为I-。

  十三、 常见物质俗名

  ①苏打、纯碱:Na2CO3;②小苏打:NaHCO3;③熟石灰:Ca(OH)2;④生石灰:CaO;⑤绿矾:FeSO47H2O;⑥硫磺:S;⑦大理石、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⑧胆矾:CuSO45H2O;⑨石膏:CaSO42H2O;⑩明矾:KAl(SO4)212H2O

  十四、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铝与盐酸的反应:2Al+6HCl=2AlCl3+3H2↑

  2. 铝与强碱的反应:2Al+2NaOH+6H2O=2Na[Al(OH)4]+3H2↑

  3. 铝在空气中氧化:4Al+3O2==2Al2O3

  4. 氧化铝与酸反应:Al2O3+6HCl=2AlCl3+3H2O

  5. 氧化铝与强碱反应:Al2O3+2NaOH+3H2O=2Na[Al(OH)4]

  6. 氢氧化铝与强酸反应:Al(OH)3+3HCl=AlCl3+3H2O

  7. 氢氧化铝与强碱反应:Al(OH)3+NaOH=Na[Al(OH)4]

  8. 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沉淀:Al3++3NH3H2O=Al(OH)3↓+3NH4+

  十五、 硅及及其化合物性质

  1. 硅与氢氧化钠反应:Si+2NaOH+H2O=Na2SiO3+2H2↑

  2. 硅与氢氟酸反应:Si+4HF=SiF4+H2↑

  3. 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

  4. 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SiO2+4HF=SiF4↑+2H2O

  5. 制造玻璃主要反应:SiO2+CaCO3高温===CaSiO3+CO2↑ SiO2+Na2CO3高温===Na2SiO3+CO2↑

  鲁教版化学必修一

  第一章  认识化学科学

  第一节 走进化学科学

  第二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第三节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第二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第一节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第二节 电解质

  第三节 氧化剂和还原剂

  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一节 碳的多样性

  第二节 氮的循环

  第三节 硫的转化

  第四节 海水中的化学元素

  第四章  元素与材料世界

  第一节 硅  无机非金属材料

  第二节 铝  金属材料

  第三节 复合材料

【高一化学模块I主要知识及化学方程式整理】相关文章:

高一化学必修一化学方程式大全01-25

Java I/O基础知识09-22

C语言误用知识整理09-08

2017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汇总08-12

C语言基本知识整理10-03

PHP易混淆知识整理笔记04-04

C语言段位操作知识整理10-31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0-24

儿童食品安全知识整理202210-25

Java中的数组基础知识整理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