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湖北随州的气候特点是什么类型

时间:2022-04-14 15:41:49 地理 我要投稿

湖北随州的气候特点是什么类型

  随州,湖北省最年轻的地级市,位于湖北省北部。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湖北随州的气候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

  湖北随州的气候特点是什么类型 篇1

  随州处于中纬度季风环流区域的中部,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因受太阳辐射和季风环流的季节性变化的影响,随州气候温各,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较长,严寒酷暑时间较短。据统计,年平均降水量大部分地区在865-1070毫米,年光照相馆总数在2009.6-2059.7小时之间,年平均气温15.5摄氏度,无霜期220-240天。温暖的气候条件,良好地地貌特点,造就了优越的生态环境,尤其是大洪山一带,保留着很多珍贵的植物种类,其中主要包括中亚热带的常绿阔叶林和北亚热带的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

  繁茂的植和充足的果根,使随州的动物资源也相应丰富,从腔肠动物、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到哺乳类,应有尽有,而且至今还保留有一些珍贵的物种如大鲵、金鱼等。可以说,自古以来,随州大地一直是动植物栖息和繁衍的理想场地。

  湖北随州的气候特点是什么类型 篇2

  位置

  随州位于湖北省北部,跨北纬31度19分至32度26分,东经112度43分至113度46分。地处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交汇地带,东承中部中心城市武汉,西接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阳,北临南阳、信阳,南达荆门,是湖北省对外开放的`“北大门”。

  地形

  随州地貌多样,山地、丘陵、平原多种地形兼而有之。其中,山地面积4285平方公里、丘陵面积2094平方公里、平原530平方公里、河滩面积80平方公里,分别占总面积61.3%、30%、7.6%、和1.1%。随州因而形成了山脉与河流交错,山谷与坡地相衔,丘陵与平地呼应,随州因此有“万山千泉百洞”之称。随州的北面是属于淮阳山脉西段的桐柏山,其主峰太白顶海拔1140米,西南面是褶皱断块山大洪山,其主峰宝珠峰海拔1055米。其间为丘陵和坡地,中部是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的平原,称之为随枣走廊,这是古今南北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

  土壤

  随州区境土壤的成土母岩主要为花岗岩、花岗片麻岩、凝灰岩、千枚岩和红砂岩等。形成的农业土壤共三大类,即黄粽壤类、潮土类和水稻土类。其中水稻土分布遍及全境,占耕地的86.2%。

  水文

  在平原之上,有氵厥水流贯其间。氵厥水是汉水东面最大的一条支流,它发源于大洪山北麓,流经随州、安陆、云梦,至应城与云梦交界的虾咀分流,西支经汉川北部至新沟注入汉水,东支由云梦入孝感至武汉谌家叽注入长江。在氵厥水两岸,数百条支流呈叶脉状分布,其中流量较大的氵厥水、漂水、差水、均水等,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水系,可称之为涢水流域。

  湖北随州的气候特点是什么类型 篇3

  随州博物馆

  随州市新博物馆位于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大道中段西侧风景宜人的厥水河畔。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擂鼓墩古墓群”毗邻。距离市中心约1公里。占地100亩,馆舍由展厅、文物库房和辅助用房三部分构成。建筑面积9636平方米,其中:陈列楼7000平方米,文物库房2000平方米,编钟演奏厅300平方米,其他建筑336平方米。

  馆藏文物十分丰富。堪称一座内涵丰富的文物宝库,而且随着基本建设的发展步伐,出土和征集的文物还将增多。尤其是青铜器数量众多、种类齐全、内涵丰富、时代跨度大,而且铸造精美,在全国屈指可数,被誉为“青铜器王国”。特别是曾国青铜器群,为研究曾国文化及曾、楚关系,提供了重要实物史料。战国菱形勾连云纹铜敦之精美,为国内已出土铜敦之首。随州擂鼓墩二号墓出土的36件编钟更为珍贵,其音色、间律均与曾侯乙编钟相通,被称之为曾侯乙编钟的“秭妹钟”,曾多次出访美、英、德、法、日、丹麦、瑞士等国家,充分展示了中国灿烂的历史文化。

  徐家河旅游度假区

  徐家河省级旅游度假区位于广水市长岭镇风光秀美的徐家河水库,是湖北省第三大淡水湖泊。景区以繁茂丰富的森林资源,浩淼无际的碧绿湖水,众多奇特的岛屿港湾,争鸣斗艳的珍禽异兽,婀娜多姿的花卉植物,源远流长的历史遗产,浓郁丰厚的民俗风情而著称,是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森林生态环境、森林保健功能于一体,具有旅游、休闲、度假、养生、科研等多功能的生态型旅游度假区。

  高贵三潭

  三潭风景区位于广水市北部,地处鄂豫之交。有三潭、高贵山金顶、许家冲水库、平靖关古关隘4个游览区,35个游览点。清奇幽邃的“三潭叠韵”是三潭景区标志性景点,被誉为“中原一秀”。中国第一青檀园总面积2000余亩,是华中地区最大的青檀群落。风景区最高峰大贵山金顶海拔908米,其门匾“崧高峻极”与河南少林寺门匾如出一辙。闻名遐迩的雄关古道平靖关、恢宏壮观佛教名刹乾明寺、明朝忠烈杨涟的故地杨公岭、惟妙惟肖的“双狮夺珠”石都极具观赏价值。

  中华山国家森林公园

  中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处广水市东北部,桐柏山南麓,大别山西端,是江淮流域的分水岭,南北景观兼而有之。景区面积6927公顷,是湖北省面积最大的国家森林公园。这里气候宜人,森林植被保护完好,共有木本植物69科155属1830种。这里地形复杂,地势险峻,有“九峰、七寨、五寺、一百零八岭”之称。这里山水风光秀丽,分为莲花湖、祖师殿、香峰寺、龙泉沟、古井庵、观音寺六大景区,金牛溪、哈哈岭、宝林寺、兴王寨等50多个景点,是集森林旅游、疗养避暑、观光度假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气候

  随州处于中纬度季风环流区域的中部,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因受太阳辐射和季风环流的季节性变化的影响,随州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较长,严寒酷暑时间较短。据统计,年平均降水量大部分地区在865~1070毫米,年光照总数在2009.6~2059.7小时之间,年平均气温15.5摄氏度,无霜期220~240天。

  人口

  随州市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时,随州市常住人口为2162222人;随州常住人口数量位于全省第十二,仅次于荆门、咸宁、黄石。其中广水市常住人口最多,人数达787730人;随县次之,常住人口为755910人,较少的为曾都区,常住人口为618582人。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为1096328人,占总人口的50.70%;女性为1065894人,占总人口的49.30%。市常住人口中,0至14岁的人口为298967人,占总人口的14.00%;15-64岁的人口为1664910人,占总人口的77%;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98345人,占总人口的9%。[

  201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指常住本市半年以上人口)218.3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01.55万人。

  历史沿革

  随州之“随”,其名最早源于远古的“随氏族”。据战国时史官撰写的《世本·作篇》记载:“随,作笙。长四寸,十三簧,像凤之身,正月之音也。”宋衷注:“随,女蜗氏之臣。”由此可见,“随人”不仅是远古时代创制笙簧、酷爱歌舞的氏族,而且还是“女皇”女蜗氏的“臣子”、“诸侯”或后裔,为女娲氏、神农氏、烈山氏同血缘关系的氏族部落。是时,“随人”先以“兕”为图腾(“兕”即“犀”之异名,“兕属雌,犀属雄”)后又演变为崇拜“豕”图腾,是生存、繁衍于南方大洪山的土著氏族,赖以渔猎为生计,后来扩展至桐柏山区。其中一支族“烈山氏之子曰柱”,“烈山泽而焚之”,开创了原始农业和饲养业,故又崇拜“牛”“豕”图腾,至今随州地区仍保留崇敬“独角兽”(即“兕”)“猪头插筷子”(即祭祀烈山之子柱)的习俗。

  随氏族日渐发展壮大,其中一支族随为帝向北扩张。虞夏至商初,随人在中原建立“犀”方国。同时,从商代中期至战国末期,先后在随境有“厉”、“随”、“唐”三个诸候国建置都邑,西周初年,周武王封姬姓四十人,其中“随”、“唐”封建随境。

  从秦代至今的二千多年间,随州建置虽然变迁频繁,但大部分时期或设郡、州,或置专署,成为江汉、鄂北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战国末,楚灭随建县,秦汉因之。晋设义阳郡,南北朝改设随阳郡,后又改为随郡、北随郡;北周设汉东、义阳二郡。西魏随升为州,辖郡、县。隋仍设州,后废州设汉东郡。唐改郡为随州。宋、元仍为随州。民国后废州为县,抗战时期,政府湖北省三专区公署设在随县。

  随州地灵人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秦始皇、汉武帝仰慕大洪山的天然灵气和秀丽山川,先后赴大洪山巡视,故有“祭尧舜于九嶷山(即大洪山)”之说;西汉末,平林(今随州古城畈)人陈牧、廖湛举兵起义,号“平林兵,击溃王莽军,建立东汉王朝;晋太康九年,武帝司马炎封司马迈为随郡王、置随国;太安二年,义阳(今随州北境)人张昌聚饥民起义,立刘泥(立沈)为帝恢复汉朝,建元“神凤”,宋时随州还涌现出孟宗政、李庭芝、边居谊等一批著名抗金抗元将领、民族英雄;元末,梅丘里(今曾都柳林古城畈人)人明玉珍率众起义,后加入红巾军,入川后自立为帝,建国大夏;明崇祯十年,农民义军张献忠、李自成部克随州,建立了随州历史上第一个革命政权,任汪鹭为随州牧;清咸丰五年,落湖里(今曾都区长岗镇)人赵邦壁举兵起义,克随州、德安等五个州府,建国后宋。随州人林翼支、方维、谢石钦、李亚楠、吴少伯等近千人参加武昌起义,并担任军政要职。

  在革命战争年代,随州更加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大革命时期的工农青妇运动如火如荼;土地革命时期的随县“秋收暴动”成功,建立了三个苏维埃政权,湘鄂西、豫鄂皖两个中央分局扩大会议在随境召开,红四方面军从随南开始长征;中央鄂北特委机关设在随州高庙;抗日战争时期,随县是鄂豫边区抗战的指挥枢纽,中共鄂中省委、随枣地委、豫南地委、洪山地委均设在随州境内;鄂豫边区抗敌工作委员会、管辖十三县国共抗日联合政权在随县均川成立;新四军第五师在随南九口堰建军,随州境内建立了三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解放战争时期,江汉区党委、江汉区行署、江汉军区和洪山地委、专署、军分区始终驻设随县。

  1949年5月16日,随境随县、洪山县并列,分别隶属孝感、襄阳两专署。1955年4月30日,湖北省人民委员会13号命令,将洪山县制撤销,其辖区分别归并宜城、钟祥、枣阳和随县。

  1979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以原随县城关镇和北郊公社为基础,设立随州市,与随县并存。

  1983年8月19日,国务院164号文通知,撤销随县建制,其行政区域并入随州市。11月20日,县、市正式合署办公。

  1991年8月26日,湖北省人民政府45号文决定,把随州市的发展列入全省统筹规划中,各项计划指标直接单列。

  1994年11月4日,湖北省人民政府152号文件通知,随州市由省直管县级市。

  2000年6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地级随州市,原县级随州市改名曾都区,隶属地级随州市;代管广水市。

  2009年,国务院批准随州市重新设立随县,即在原随州市曾都区(市政府所在地)区划范围内,划出部分乡镇成立随县,曾都区继续保留;随州市管辖随县、曾都区,代管广水市。

【湖北随州的气候特点是什么类型】相关文章:

莆田的气候特点是什么气候类型12-29

卡塔尔的气候特点是什么气候类型02-09

兰州的气候特点是什么气候类型03-22

嘉兴的气候特点是什么气候类型12-06

加蓬的气候特点类型是什么12-06

武汉的气候特点类型是什么11-22

吉赞的气候特点是什么气候类型01-05

瑞士的气候特点是什么类型01-26

邛崃的气候特点是什么类型01-04

青岛的气候特点是什么类型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