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高考地理复习方法及测试题附答案

时间:2021-06-22 13:44:15 地理 我要投稿

高考地理复习方法大全及测试题附答案

  高考地理复习十大实用方法

高考地理复习方法大全及测试题附答案

  1.聚合法

  是指从不同来源,不同方向探索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如我国气象学家竺可桢教授通过长期对气温、气压、风向和湿度等气候要素的观察,并仔细观察冰的初冻、融化以及物候现象等,得出了我国近五千年以来的气候变化规律。

  2.逆向思维法

  这是以背道常规现象、由结论推原因或条件的思维方式。如,近年来在青藏高原发现了岩溶地形,这一反常现象怎样解释?按青藏高原现在的自然条件,不能形成岩溶地貌。但如果反过来由果索因,从青藏高原的发展来探寻答案,则问题就解决了。

  3.假设思维法

  这种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科学假说。由于受科学水平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对某些现象不能确切了解其产生和发展规律,往往借助猜测,作出假定说明。如魏格纳用这种方法提出了“大陆漂移说”。科学家们对地中海未来的情形提出了“消亡说”、“干涸说”、“扩展说”三种假设。

  4.发散思维法

  发散思维又叫扩散思维,是指当遇到一个问题,以解决这一问题为目标,进行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的活动,寻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如植树造林有什么作用?用发散思维就可回答为,森林提供木材,净化空气,吸烟滞尘,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美化环境等。

  5.形象思维法

  这种方法就是人们利用自然形象进行思维的方法。如在进行地图教学时,由于地图引起形象思维有三种因素:一是空间关系,如地图的范围,经纬度等;二是形象,如山脉、河流、岛屿等;三是图例符号,如地图上的颜色、等高线、表示城市的圆圈等。通过对地图的观察,会从三方面引起的形象思维活动,有利于形成对各种事物的空间,有利于的理解和。

  6.联想思维法

  这是从巳知的地理概念出发,将有关其它地理概念彼此联系起来的思维过程。联想有“纵比”和“横比”两种发散形式。纵比是从地理事物的各个发展阶段进行比较,如地壳的演化史,可比较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演化阶段的不同。横比是由此地理事物与彼地理事物进行比较,如马达加斯加岛的自然带与我国台湾自然带的比较。

  7.类比思维法

  类比思维是通过联想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把已经熟知的地理知识、地理规律、思维经验与所研究的地理现象、过程相联系,找出它们的相似性,并用类似方法分析、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如讲到等深线、等降水量线、等压线时,只要提示学生与等高线相对比,就可解决这些概念。

  8.演绎思维法

  这是由一般地理原理推断个别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的思维方法。如地中海式气候的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非洲大陆西南角属地中海式气候,所以这里必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9.归纳思维法

  归纳思维是由一系列具体地理事实材料概括出一般地理原理,或者是由一些特殊地理事物推导出一般地理原理的思维方法。如我国北方的黄河,海河,辽河等河流,除了它们各自的特性之外,都具有含沙量大,水位变化大,冬季结冰等共同特点,这些特点加以归纳,即可得出中国北方河流水文的一般特征。

  10.选言排除法

  选言排除法是指为了找到正确答案,根据现有材料作出一系列的假定,然后通过验证,逐一排除那些站不住脚的假定,余下的一种就是正确答案。如世界地势最低的国家是:(1)芬兰(2)瑞士(3)冰岛(4)荷兰,本题用选言排除法,确定答案为(4)。

  高中自然地理学习方法浅析

  不仅有许多关于地球运动方面等相关的计算内容,在做题时也是相当需要我们一定的思考。对于许多文科的同学来说,和可能不在话下,但是对于的则显得不得要领。分为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

  在自然地理这块主要包括自然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内容涉及宇宙、大气、海洋和陆地地理环境的,这一部分框架比较大,要涉及的知识点特别多,信息量特别庞大又处处不可掉以轻心。

  首先是端正态度。地理不同于文科的其它两门历史和政治,即使有一周没,依然自已可以去看去背把它给很好的补回来,地理的学习是每天一个脚印,尤其是自然地理,每天的学习都会有新的知识点的出现,上也会联系具体题目来给大家进行讲解,所以初期按步就班的学习,弄懂讲得每个知识点,再结合查图看图理解图进而熟悉图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是要牢固的记忆好书上的知识点与地图,无图不成地理。比如一开始学习的行星的排列,有类地行星和巨行星及远日行星,大家可能把它按顺序很好的背了下来,但是出题的时候问你行星带是位于哪两个行星之间,可能同学就忘了。书上是有行星排列图的,也有行星带分布的示意的,但很多时候我们是选择性记忆,忽略了细节。所以地理知识是要记得细的。怕记不牢的话,可以自已想有助于记忆的,比如行星带是在类地行星与巨行星之间,或者同学间有时调侃时会说,“地球是很危险滴,快回到火星上去~”我想着行星带比火星还远呢,这就不会忘了。学到地球运动时,我们除了把书上的文字和图看好后,还要自已常画图来加深印象。这样以后,自已再充分利用时间来回忆把图画出来,中午吃完饭拿出笔和纸,简单画下草图,其实基本上就是把知识点记忆起来了。如此反复坚持学习自然地理,深入浅出 高中地理,相信你一定会看出自已的进步,地理知识的学习是渐进的,我们常说“一口吃不出个胖子”,但是同时也是立竿见影的,达到一定程度后,用我们政治上学得原理就是“量变产生质变”的时候到了,当有一天你把这些熟悉后已经作为你常识的储备时做起题目来就会得心应手了。所以还是贵在坚持,坚持到量变产生质变的那一天。对于地理知识点的缺差补漏,无它,惟记忆耳。死记,记死它。只有你付出的越多,才会收获得越多。

  有句话,地理你全背熟了不一定能考到分,但没记熟你一定考不到分。这就考查大家的能力问题了。现在虽然是应试,但是对于知识的整体把握与运用还是十分重要的。有了一定的地理知识掌握,100分的地理题,虽然在大题目上,从自然到人文是综合来考查的,但是我们可以以不变应万变。这样我们平时还是要多做题来对自已加以训练,掌握一定的做题技巧和命题规律。比如有些题目我们不太会做,但是我们至少要在自已会的基础上拿到更多的分数,这是可以的同时也是十分重要的。课上认真听老师的总结后,平时自已积累的一定的习题量后也要学习分析和总结。换个高度,站在命题者的角度来思考下,你会豁然开朗很多。

  高一地理第2节山岳的形成过关测试(附答案)

  课时知能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示Q地质构造为( )

  A.背斜构造 B.断层构造

  C.岩浆侵入构造 D.向斜构造

  2.若图示范围内有丰富的资源,则( )

  A.Q地可能贮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

  B.Q地地下可能有大理岩矿分布

  C.在P地向下钻探可以找到④岩层所含资源

  D.P地地下水资源丰富

  (2010淮南模拟)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的岩石属于良好建筑材料的有(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对于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P处岩层受挤压隆起成山

  B.Q处岩层因岩浆活动拱起

  C.④处岩石的年代比Q处老

  D.②岩石的形成属内力作用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5~7题。

  5.图示①、②、③、④处中,最适宜建水库大坝的是(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6.甲地区的构造地貌属( )

  A.向斜谷地 B.背斜谷地

  C.向斜山岭 D.背斜山岭

  7.图示景观图片中,能代表甲地区典型地貌景观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10海淀模拟)读下面的地质剖面图,回答8~9题。

  8.图中①处河谷的成因是( )

  A.向斜构造向下弯曲形成

  B.背斜造顶部遭侵蚀形成

  C.陡坡地带流水侵蚀力较强形成

  D.断层地带岩层破碎易遭侵蚀形成

  9.图示地段发生过的地质作用不能确定的是( )

  A.水平拉伸作用 B.岩浆活动

  C.变质作用 D.沉积作用

  10.有关火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火山喷发会形成玄武岩高原,如哥伦比亚高原

  B.我国的长白山主峰、日本的富士山都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

  C.火山锥是由岩浆在流动过程中堆积而成的锥形体

  D.由于火山锥是由多次火山喷发形成,所以火山高度均在5 000米以上

  11.读“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图”(如右图),高速公路选择在图中地形部位通过,主要原因是( )

  A.该部位为山脊,地势较高

  B.该部位为山谷,工程量较小

  C.该部位为鞍部,地势较低

  D.该部位岩层较脆弱,易于开挖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12~13题。

  12.导致图中铁路线弯曲的主导因素是( )

  A.避开河谷 B.避开山脊

  C.联系居民点 D.避开断层

  13.图中居民点的分布特点是( )

  ①沿河分布 ②沿交通线分布 ③沿断层线分布 ④聚落的规模与地形有关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10聊城模拟)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其中C为沉积物,B、F、C为沉积岩,A、D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而且该地没有发生过地层倒置现象。据此完成14~15题。

  14.据图判断该地发生过的地质作用有( )

  ①地壳运动 ②岩浆活动 ③变质作用 ④外力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走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择在F处

  B.假如C地层上为松散沙质沉积物,则该地可能常年盛行北风

  C.A处有可能找到化石

  D.如果该地有石油,则应该在2地向下打井开采

  二、综合题(共40分)

  16.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若 地层为含水层,其余各地层为隔水层,因此在________处(甲、乙)打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判断依据是_________。

  (2)甲处成为谷地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17.右图所示地区是某重点建设地区,读图回答问题。(20分)

  (1)据图分析此区域发展工业的优越自然条件有哪些?________

  (2)丙地区交通线路密度比甲地区_____(大、小),原因是_______。

  (3)在选择乙丙之间交通干线时,人们选择了乙丁丙线路而没有选择乙丙直达线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解析

  1-2【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的岩层向下弯曲变形可知,该处的地质构造是褶皱中的向斜。第2题,Q地为向斜,可能贮藏着丰富的地下水资源;由于Q地的地下存在着岩浆活动,它可能使附近的岩石发生变质,因此Q地地下可能有大理岩矿分布,P处为背斜,④岩层所含资源已被风化侵蚀掉。

  【答案】 1.D 2.B

  3-4【解析】 第3题,石灰岩变质形成的大理岩和岩浆岩中的侵入岩是良好的建筑材料。第4题,图中P处是向斜成山,Q处是岩层受挤压弯曲形成的背斜。由岩浆的侵入可判断④处岩石的年代比Q处新。②岩石所属类型是变质岩,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

  【答案】 3.D 4.D

  5-7【解析】 第5题,根据等高线的分布状况①处位于峡谷口,内为一盆地,利于蓄水。第6题,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甲处是中部岩层老,两侧岩层新,属背斜谷地。第7题,甲地区石灰岩广布,且属南方地区,降水丰富,故多喀斯特地貌,图片中④是溶洞属此种地貌。

  【答案】 5.A 6.B 7.D

  8-9【解析】 第8题,①处为断层地带,因岩层破碎易遭侵蚀而形成河谷。第9题,图中有岩浆活动形成的花岗岩,变质作用形成的大

  理岩③,堆积作用形成的沉积岩、石灰岩、砂岩,不能确定是否发生了水平拉伸作用。

  【答案】 8.D 9.A

  10【解析】 岩浆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往往形成宽广的玄武岩高原,如哥伦比亚高原;岩浆沿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往往会形成火山,如我国长白山主峰,日本的富士山;火山锥是由火山碎屑物质或喷涌出来的岩浆堆积而成的;火山的规模大小不一,大火山相对高度可达4 000~5 000米如乞力马扎罗山,小火山的相对高度不及100米。

  【答案】 B

  11【解析】 高速公路通过部位位于两山之间,属于鞍部,地势较低,工程量较小。

  【答案】 C

  12-13【解析】 第12题,从等高线地形图及图例分布可判断,铁路主要分布在海拔低于200米的平原地区,且沿线分布有大量居民点,故铁路线弯曲主要是联系更多居民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第13题,结合图例及在图中的分布特点可知,居民点不仅分布在铁路沿线,而且河流沿岸地区也有分布,故可判断其分布特点。

  【答案】 12.C 13.A

  14-15【解析】 第14题,图中下覆岩层有明显的水平弯曲变形,说明该地发生过水平运动;A、D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说明地质史上发生过岩浆活动;与岩浆岩接触地带有变质岩存在,说明该地发生过变质作用;C为沉积物,说明有外力作用的影响。第15题,隧道选址应在背斜处,而F处为向斜;A为岩浆岩,不可能找到化石;2处地下为向斜构造,为良好的储水构造,开采石油应对应于地下的背斜构造,即从1处向下钻井;若C为沙质沉积物,其形态示意为沙丘,则其迎风面为北侧坡面,故其常见风向为北风。

  【答案】 14.D 15.B

  16【解析】 第(1)题,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在乙处打井打到向斜槽部,地下水容易汇集。第(2)题,背斜(甲处)成谷是因为背斜处受张力影响,岩石比较脆弱,容易受到外力侵蚀变成洼地(或谷地)。

  【答案】 (1)乙 该处为向斜构造,在此打井能打到向斜槽部,地下水容易汇集 (2)甲处地质构造为背斜 高中地理,该处容易形成断裂,岩石比较破碎,因此较容易受到流水、风力侵蚀作用,地势逐渐降低而形成山谷

  17【解析】 第(1)题,从资源、交通等方面分析,注意是自然条件。第(2)题,甲地地处平原,丙位于山地,对交通干线的选择与密度大小有影响。第(3)题,乙丙之间的直线线路经过山地,工程难度大、投资大、安全性差。

  【答案】 (1)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淡水资源;便利的水运。 (2)小 山地地区的交通运输线路,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密度小

  (3)乙丙间的直线路线需经过山地、丘陵地区,地形起伏大,工程难度大、投资大、安全性差

  高一地理第1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达标训练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有效辐射。读图并结合所学,回答1~2题。

  黄河流域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等值线图(单位:MJ/m2)

  1.关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由甲地向乙地急剧增加 B.由乙地向丙地急剧增加

  C.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 D.由丙地向乙地逐渐减少

  2.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

  B.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弱

  C.空气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

  D.空气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

  3.(2010广州模拟)如图所示,该地当天的环境最可能出现( )

  我国某地某日气温变化曲线示意图

  A.白天多云,夜间晴朗 B.大气逆辐射较强

  C.夜间风力较大 D.昼最短夜最长

  (2011银川模拟)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悬浮体。2010年入冬以来,华北地区遭遇多次大雾天气,有些地区的能见度甚至只有50米左右。气象台也多次发布大雾黄色预警。据此完成4~5题。

  4.深秋、初冬时节是该地大雾的多发期,这其中的道理是( )

  A.昼夜温差减小 高中政治,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

  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

  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

  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干燥空气又提供了足够的扬尘颗粒

  5.白天的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

  A.大雾削弱了地面辐射

  B.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

  C.大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D.大雾增强大气逆辐射

  读图,回答6~7题。

  6.若上图表示热力环流形势,则a地与b地的气压(P)和气温(T)的大小关系是( )

  A.Pa>Pb;Ta<Tb B.Pa<Pb;Ta<Tb

  C.Pa<Pb;Ta>Tb D.Pa>Pb;Ta>Tb

  7.若图示地区在北半球,理论上,c、d两地间的稳定水平气流方向(风向)为( )

  A.南风 B.东北风 C.东风 D.西南风

  2010年8月28日至9月8日中国水上运动会在山东省日照市举行,海上风力适中,帆船项目顺利完成。读下图,回答8~10题。

  8.影响海上风力大小的主要因素有( )

  ①地转偏向力 ②摩擦力

  ③水平气压梯度力 ④惯性离心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导致图示现象发生的大气运动形式,最可能是( )

  A.城市热岛环流 B.海陆风

  C.季风环流 D.山谷风

  10.图中大气污染危害较大的是( )

  A.春季 B.秋季 C.白天 D.夜间

  在水库及其周围,由于热容量的差异,导致了局部小气候的产生。回答11~12题。

  11.若该水库旁建有一度假村,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该水库与度假村之间风向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2.关于水库对库区周边地区的影响,正确的是( )

  A.风力减弱

  B.雷电、阵雨等天气现象减少

  C.气温年较差增大,日较差减小

  D.增加周边地区空气湿度

  右图示意某一等高面。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PN,M、N之间的气压梯度力相同。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据此回答13~15题。

  13.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O点风向为( )

  A.⑥或⑦ B.②或⑥ C.④或⑧ D.③或④

  14.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PN,则O点风向为( )

  A.③或④ B.②或⑧ C.③或⑦ D.⑥或⑦

  15.近地面,空气作水平运动时,所受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合力方向( )

  A.与空气运动方向是180°角

  B.与空气运动方向成90°角

  C.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90°角

  D.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180°角

  二、综合题(共40分)

  16.读“大气热量传递与平衡示意图”,回答问题。(20分)

  (1)据图分析下列现象产生的原因,并说明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哪一过程相关。

  ①冬半年的霜冻多发生在晴朗的夜间。

  ②塔里木盆地的昼夜温差大。

  (2)一般情况下,就多年平均而言B=A+C+D。但是近若干年来,上述平衡被打破,“=”变成了“>”。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②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水汽难以进入,云量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少,大量太阳辐射到达地面,近地面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近地面气温低。甲,丙。

  (2)化石燃料的燃烧,森林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温室气体吸收并保存地面辐射和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使大气热量收入大于支出。

  17.读北半球某地面水平气压分布图,回答问题。 (20分)

  (1)就气压状况而言,图中A与B中低压中心是________,B与C中高压中心是________。

  (2)若该地气压只受温度影响,则A、B、C中地面温度最高的是________。

  (3)右图为沿AB作的剖面图,完成AB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气压值PA、PB、PA′、PB′的大小顺序是________,气温值TA、TB、TA′、TB′的大小顺序是________。

  (4)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AB高空等压面状况的示意图是( )

  (5)在图中甲处画出风向及其所受的力。

  答案及解析

  1-2【解析】 第1题,分析甲、乙、丙三地附近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等值线分布状况可知,甲、乙两地的有效辐射介于2 600~2 700之间,丙地小于2 000。从图示有效辐射的变化看,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从乙地向丙地逐渐减少,从丙地向乙地逐渐增加,从甲地向乙地变化不大,比较选项叙述,只有C项正确。第2题,地面辐射的强弱除与地面温度有关外,还和下垫面的性质有关。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强;天空云量越多,湿度越大,大气逆辐射也越强。

  【答案】 1.C 2.B

  3【解析】 白天多云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较低,如夜晚晴朗则大

  气逆辐射弱,气温下降明显,日出前后应达到最低,但图中夜间气温变化不大较平稳,说明大气保温作用强,故夜晚可能是多云或阴天,A项错,B项正确;夜间气温变化较小故风力较小;昼最短夜最长应是冬至日,该地整体气温高,不可能是冬季。

  【答案】 B

  4-5【解析】 第4题,雾的形成是气温降低水汽凝结的结果,此过程需凝结核。第5题,大雾天气能见度低的表现是天空昏暗,原因在于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

  【答案】 4.D 5.B

  6-7【解析】 第6题,根据垂直方向上气流运动状况分析:Tb>Ta,Pb<Pa。第7题,根据Pb<Pa判断Pc>Pd,水平气压梯度力由c指向d,该地区为北半球,高空中不受摩擦力影响,故c、d间的风向是东风。

  【答案】 6.A 7.C

  8-10【解析】 第8题,水平气压梯度力及摩擦力影响风力的大小。第9题,由图示中烟尘飘移可判断风向,此现象发生的原因是由海陆风导致。此现象的发生与昼夜变化有关,故不是季风环流。第10题,白天吹海风,沿海企业排放的烟尘飘向城市,带来大气污染。

  【答案】 8.B 9.B 10.C

  11-12【解析】 第11题,根据温压定律来判断,近地面温度高,气压低;温度低,气压高;大气由气压高的地区流向气压低的地区。白天水库温度低,夜间

  水库温度高,由此判断③④正确。第12题,水库改变局部地区的地面状况,使气温变化减小,日、年变化减小,湿度增大,降水量增多,水面摩擦力小,风力增大。

  【答案】 11.B 12.D

  13-15【解析】 第13题,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O点风向应考虑两种情况,近地面为⑥,高空由于忽略摩擦力的作用,向右偏转至与等压线平行,即⑦。第14题,高空空气不考虑摩擦力,所以风向应与等压线平行。由于不确定此图所在半球,所以在北半球高空应为③,在南半球高空应为⑦。第15题,在近地面,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共同影响风向和风速,两力的合力与另一力的方向成180°角。

  【答案】 13.A 14.C 15.D

  16【解析】 第(1)题,结合大气的热力作用分析。第(2)题,从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和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分析。

  【答案】 (1)①晴夜少云,大气逆辐射弱,大气保温效应差,气温低。丙。

  17【解析】 第(1)题,由图中等压线数值即可确定。第(2)题,根据热力环流中上升气流形成的原理可知,地面温度越高,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越多,近地面气压越低。第(3)题,热力环流的形成根据所学知识可确定。A、B、A′、B′气压大小的判定,A、B大小明确,其对应高空的A′、B′相反,且越向高空气压越低,即高空的气压低于近地面。气温判断时注意高空气温比近地面气温要低,而高空两处大小与近地面两处大小一致。第(4)题,高空等压面弯曲状况与地面相反。第(5)题,根据风向判断步骤及各个力的特点绘制。

  【答案】 (1)B C (2)B

  (3)逆时针方向画箭头 PA>PB>PB′>PA′(或PA′<PB′<PB<PA ) TB>TA>TB′>TA′(或TA′<TB′<TA<TB)

  (4)B (5)

  高中地理学习的重点在于地图

  高一地理成绩下降是正常现象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成绩不好?不要紧张,这是正常现象。”黄明首先安慰了林同学。黄明说高中地理成绩比起初中阶段骤然下降,原因有三。

  第一,高一必修一学习的《自然地理》是整个高中地理阶段最难的部分,必修二和必修三以《人文地理》为主,学生就会发现难度大大降低。由于内容比较难,加上有些学校自身出题比较难,所以第一学期成绩不好是正常现象,在心理上不要气馁。

  第二,有些学生在思想上不够重视。地理是文科高考科目,一些将来想要报考理科的学生平时不重视地理,以为考前临时抱佛脚就行,而高中地理的内容之多是初中阶段不能比的。

  第三,学习上没有从初中转变过来。有些学生很疑惑:“我初中花一周突击,现在花了两周甚至三周,已经很努力了,为什么成绩反而下降?”初中地理内容简单,许多学生考前突击一周就过关,感觉很容易。到了高中,海量的内容,这种方法就行不通了。

  高中地理重中之重:地图

  “高中地图的东西比较多,图的掌握,关系到地理成绩的高低。”黄明说,如果以为地理学习只是背背地理名词那就错了,现在地理内容的综合考查很多都是建立在图表题型上。一定要熟悉所有地图,训练地理空间位置感,学会从一个地理位置联系到相关联的地理知识,如气候类型等等。

  黄明建议,对课本里的地图要多看,读书的过程做到“文图结合”,看文字的时候要联系图表,看图表的时候,脑子里要联系相关位置内容,不要书是书,图是图。

  背诵不能替代做题

  地理的学习有一个特点:必须通过做题来巩固知识点。

  黄明建议精力充足的学生每天地理课前最好预习一下,当然这个要求对许多时间根本就不够用的学生来说有些奢侈,那至少在有地理课的当天,要把学习内容复习一遍,把课后习题做一遍,发现有不会的地方,当天寻求同学或者老师的帮助。

  黄明老师说,做到他建议的'几点,就会发现高中地理学习其实也能轻松过关,并且地理知识对将来生产、生活有很大的作用。

  高二地理森林资源教学简案

  教学目的

  1.使明确森林作为物质资源与环境资源的重要作用,认清森林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

  2.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森林的作用、利用与保护,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3.通过森林资源有关内容的,使学生树立起要珍惜爱护森林资源的观念,并且积极自觉地参加每年的植树活动。

  课型 讲授新课。

  教学 讲述与问答相结合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森林的作用、利用与保护,难点是森林的环境资源作用。

  教学用具 自制投影片:①有关森林作用的数据;②护田林带防风示意图;③水土保持坡林带的作用示意图;④漫画“小鸟的悲哀”;⑤世界森林变化。

  教学提纲

  第三节 森林资源

  一、森林的作用

  1.重要的物质资源

  2.重要的环境资源——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二、森林的利用与保护

  1.世界森林的变化

  2.森林的合理利用

  3.森林的保护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我国的植树节是几月几日?

  3月12日。每年在这一天,全国各地都宣传植树造林的好处。那么,高中政治,森林资源究竟有什么用途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森林资源。

  第三节 森林资源(板书)

  一、森林资源的作用(板书)

  [提问] 森林是不可缺少的物质资源,主要有哪些用途?(引导学生从生产、生活中归纳。)

  1.重要的物质资源(板书)

  [总结] 森林作为物质资源主要的作用是:能够提供大量木材,用于建筑、家俱、造纸造船等等,能提供大量果实作为食品、饲料等等,所以说是一种重要的物质资源。

  [提问] 森林除了是一种重要的物质资源外,它还是一种重要的环境资源,现在请大家根据投影片说明森林对环境都有哪些作用?

  [展示投影片] 森林的作用:

  A. 每天每公顷阔叶林可吸收1000千克二氧化碳。放出730千克氧气。

  B. 每年每公顷松林能滞留粉尘34吨。

  C. 5万公顷森林所含蓄的水量相当于一座容量为100万立方米的小水库。

  D. 夏季每天每公顷森林,可以从地下汲取70—100吨水,化为水蒸汽。

  [提问] 该投影片反映的森林的作用是什么?(A是森林能调节大气成分。B是森林能净化空气。C是森林能含蓄水源。D是森林能增加空气湿度。)

  [展示投影片] 护田林带防风示意图。

  [提问] 该投影片反映的森林的作用是什么?(该图说明由于护田林带使有害的大风减弱,因而沙尘也随之减少,甚至消失。)

  [展示投影片] 水土保持护坡林作用示意图。

  [提问] 该图反映的森林的作用是什么?(该图说明水土保持护坡林使土不下坡,清水长流)

  [教师总结] 归纳上面同学的回答,我们看到森林有调节大气成分、净化空气、含蓄水源、增加空气湿度、防风护田、保持水土等多方面的作用。难怪人们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因此,森林不仅是一种重要的物质资源,而且更重要的是一种环境资源。

  2.重要的环境资源——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板书)

  过渡既然森林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就要求我们对森林合理利用和保护。

  二、森林的利用与保护(板书)

  1.世界森林的变化

  [展示投影片] 世界森林的变化资料:

  A.在上,世界陆地曾有三分之二为森林覆盖,面积为76亿公顷,现在世界森林面积只有28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2%。

  B.目前森林面积仍在迅速减少,世界上每年约毁林1800万公顷。

  [提问] 根据世界森林的变化资料,你能说明世界森林不断减少都带来哪些后果吗?(人均木材量减少,满足不了需要;森林覆盖率减小,破坏了地球上的环境。)

  [提问] 世界森林面积不断减少的原因是什么?(农牧业的发展,工业的发展以及战争和自然灾害等原因,都使森林遭到破坏。因而森林面积不断减少。)

  [展示投影片] 漫画“小鸟的悲哀”

  [提问] 漫画“小鸟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此图表示由于乱砍滥伐森林,造成了环境严重恶化,使生活在森林中的野生动植物,丧失了理想的栖息场所,再加上人类的乱捕滥杀,现在地球上每天至少有一种灭绝。)

  过渡 怎样才能保护森林资源,又能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对木材的需要呢?这就是森林的合理利用问题。

  2.森林的合理利用(板书)

  [阅读课文] 读教科书第80页第三段,并回答课文中所提出的问题。

  合理的是第三种。因为,第一种办法保护了森林,但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第二种办法满足了人们生产和生活需要,但不能保护森林。第三种办法是合理采伐森林的方法。这样做既能给人类提供木材,又可以保护森林。

  [提问] 根据上面的事例,说明怎样才是合理利用森林?(在不破坏环境,使森林面积不断增加的基础上,合理采伐森林,以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指导学生阅读] 读教科书第80页“读一读”,并且思考,课文中强调的保护森林的办法是什么?(人工造林)

  [提问] 请你归纳一下,为了更好地保护森林,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引导学生广泛讨论)

  [教师总结]

  3.森林的保护

  ①以法规的形式保证对森林的合理采伐;

  ②人工造林是保护森林的重要方法;

  ③大力宣传,使民众树立正确的森林资源观。

  布置作业 设计一个在本地植树造林,发展森林资源的计划。

  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判读方法及应用的等高线地形图,它可以充分考查的空间概念,空间想像以及分析计算,历年都非常重视对等高线地形图的考查,也是备考的难点所在,所以了解等高线的基本特点,把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非常必要。

  一、等高线图的基本特点

  1、同一条等高线上高度相等。

  2、等高距全图一致。

  3、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只是有的不能在一幅图上完全呈现出来。

  4、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但在悬崖峭壁处,等高线可以重合。

  5、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而等高线之间间距愈大,等高线愈稀疏,则坡度愈缓。

  6、等高线与山脊、山谷线重直相交,等高线穿过河谷时,向上游弯曲,成为“V”字形。

  7、示坡线表示坡降方向,它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

  二、判读方法

  (一)判读等高线的数值。

  1、计算两点的相对高度和温度差。

  读出任何两点的海拔高度,计算出这两点的相对高度,还可以进一步求出它的气温差(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

  2、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等高线重叠或相交的地方,表示为陡崖。

  陡崖的相对高度为:(n-1)d≤h<(n+1)d

  其中n为两地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

  3、判别局部小范围闭合等高线的高度。

  如不在正常范围内,则判别规律为“低于低值,高于高值”,即如果闭合等高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较低的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于这条等高线的海拔,此地可能为小盆地;如果闭合等值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较高的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海拔高于这条等高线的海拔,此地可能为小山峰。

  4、计算两点相对高度的范围。

  (1)确定两点的海拔高度的范围。

  (2)确定最大可能值和最小可能值。

  (二)判读等高线的形状特征。

  1、根据等高线疏密,判断坡度陡缓。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匀坡,等高线上疏下密表示凸形坡,等高线上密下疏表示凹形坡。

  2、等高线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降低,表示为山地或丘陵 高中学习方法。

  3、等高线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升高,表示为盆地。

  4、等高线的凸出部分指向低处表示山脊,其最大弯曲处的点的连线,表示为山脊线,也叫分水线。

  5、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高处,表示为山谷,其最大弯曲处点的连线,表示为山谷线,也叫集水线。

  6、相邻两个小山顶之间呈马鞍型的低地部位为鞍部,也叫垭口。

  7、两组山脊等高线对垒,中间是一道比较狭窄而低平的河谷或谷地,表示为峡谷。

  8、判断两点间可否通视,可通过绘制地形剖面图判断。

  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1、确定水库河坝址的位置。

  在不考虑地质等条件下,水库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在“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这些地区不仅库容重大,而且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坝址应选在河流流出的洼地或小盆地的最窄处。

  2、确定公路、铁路线路。

  一般选择坡度较缓,线路平稳,距离较短,弯路较少上的线路为好。一般在两条等高线之间绕行,只有必要时才可穿过一、二条等高线;尽量少通过河流,少建桥梁;避免通过沼泽、断崖。

  3、农业区位选择。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貌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副渔业布局原则。例如,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山区宜发展林业、牧业。

  4、工业区位选择。

  工业区宜建在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形平坦开阔的地形区,且水源充足、接近资源的地区。若是电子、半导体、感光器材厂等需要建在空气清洁、环境优美的地点。

  5、水系的水文特征。

  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常形成河流分水岭;山谷常有河流发育。

  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方向弯曲,即河流方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陡崖处有时形成瀑布,河流出山口常形成冲积扇。

【高考地理复习方法及测试题附答案】相关文章:

2017高考地理意义作用类题型专练(附答案)11-13

2017年高考地理比较类题型训练「附答案」11-13

2017年高考政治备考测试题「附答案」10-30

高考语文试题附答案09-25

森林防火测试题附答案03-31

最新防震减灾知识测试题(附答案)04-19

入党培训教材测试题附答案04-27

2017校园安全知识测试题附答案10-29

临床执业医师备考测试题(附答案)10-07

2016上海高考地理真题及答案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