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美丽乡村建设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时间:2022-08-04 12:15:39 社会实践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大学生美丽乡村建设社会实践心得体会(精选11篇)

  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学生美丽乡村建设社会实践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生美丽乡村建设社会实践心得体会(精选11篇)

  大学生美丽乡村建设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篇1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长期以来,农业和农村扮演着食物供给、要素贡献的角色,生产功能、增产导向占主导地位。当经济社会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结构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发展对资源要素量的投入依赖程度下降,这需要农业从增产转向提质,农村从要素供给向生态空间、文化传承、新消费载体等转变。

  三、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思考

  (一)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这个传统不能丢。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办好农村的事情,关键在党。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需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和党内法规,增强领导农村工作本领,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二)坚持规划先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必须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类实施、典型引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推进乡村振兴具有前所未有的长远性和全局性,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强化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引领作用。要始终坚持以各级相关文件精神为引领,根据农村实际,认真谋划乡村振兴发展。

  大学生美丽乡村建设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篇2

  在这次的社会实践调查中我收获不少,其中我认为以下四点在完成调查的工作中是最必不可少的:

  一、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如何与别人沟通好,这门技术是需要长期的练习。以前工作的机会不多,使我与别人对话时不会应变,谈话时有冷场,这是很尴尬的。但经过这次的调查工作后,我与人沟通的能力有所进步。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良好的沟通能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事半功倍。

  二、在社会中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在工作中,我明白了自信的重要性。你没有社会工作经验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的能力不比别人差。社会工作经验也是积累出来的。没有第一次又何来二、第三次呢?有自信使你更有活力更有精神。

  三、在社会中要克服自己胆怯的心态。实践活动没开始的'时候,自己就害怕了。自己觉得困难挺多的,自己的社会经验缺乏,等种种原因使自己觉得很渺小,自己懦弱就这样表露出来。但其实有谁一生下来就什么都会的,当你克服心理的障碍,那一切都变得容易解决了。几次的尝试后就可以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了。如师兄师姐所说的“在社会中你要学会厚脸皮,不怕别人的态度如何的恶劣,也要轻松应付,大胆与人对话,工作时间长了你自然就不怕了。”有句话说得好:“只有征服自己才能征服世界。”我相信只要有勇气,一切事情都会变得简单起来。

  四、工作中不断地丰富知识。知识犹如人体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在这次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中,我深深地感悟到知识犹如浩瀚的大海,而且相互交织。我们想要完成这次的社会实践调查,还需要许多其他的知识。因为一份社会实践调查的制作需要多方面知识的应用,因此我们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学习新的知识,才能完成一份有质量的社会实践调查。

  在这次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我学到了许多东西,如强化了我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我也发现我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因此我会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奋进。

  大学生美丽乡村建设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篇3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署,这是党中央着眼于推进“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亿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三农”工作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贫富差异较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从实际出发,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举各方之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努力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是基础。发展是第一要务。实施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而无论是解决农民就业还是确保群众增收,都都需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农业强,产业必须强。产业旺,乡村振兴才有底气。要实现产业兴旺,首先要构建乡村产业体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是通过培育农业品牌、增强科技创新、强化城乡融合,补齐农业发展短板,促进农村产业集聚。

  人才振兴是支撑。“人才兴,事业方兴”。发展离不开人,乡村振兴自当不例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要解决人的间题。由于受前些年农村发展“钱景”不大的影响,大量人口外出务工,农村缺人特别是缺少能人的问题,已经成为振兴乡村的制约瓶须。因此,实施乡村振兴必须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做好农村人才政策这篇大文章,完善人才服务机制建设。既重视本土人才的培育,培养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使之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主要生力军。也要广纳懂科技、懂市场、懂法律、懂管理的贤才能人到农村来创新创业,让农村成为贤才能人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质专业化乡村振兴队伍,增强农业发展的创新驱动力和农村产业发展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文化振兴是灵魂。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乡村文化作为我国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乡土人文之美。如果说没有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更或是没有乡村文化的同步振兴,那那乡村振兴就失去了真正的灵魂。因此,实施乡村振兴必须抓住乡村文化这一灵魂根本。不仅要顺应新时代的.要求,推进城乡文化融合,保护并传承好乡村文化,增加文化产品,促进文化供给,大力发展具有特色的乡村文化及其产业。还要打通农村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文化服务难题,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深深扎根,不断提高农村群众在文化成果上的获得感以及在精神文化生活上的幸福感。

  生态振兴是根本。“録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只有实现生态振兴才能体现文明和谐的乡村振兴目标,乡村振兴离不开生态振兴,绿色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由于前些年农村环境保护相对滞后,这无疑为农村生态振兴带来了更多的难题,需要花费较大的力气来解决。必须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改进农业生产方式,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持续攻坚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增加能源供应的良性循探索农村绿色发展之路。不断增强乡村振兴的恒久生命力。

  树高千尺源于根深,大厦巍峨靠的是地基坚固,乡村振兴战略让国之基更稳,祖国必须将更加坚实屹立在世界洞东方,让我们信心倍增地撸起袖子加油干,在乡村振兴战略的牵引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番农村力量。

  大学生美丽乡村建设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篇4

  响应中共十八大“美丽乡村”建设的精神。我们台州学院思政部组成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时间小分队,深入新昌县澄潭镇棠村进行调研。我们此次活动的宗旨是在棠村走村入户,梳理村庄历史,挖掘文化亮点,访谈“文化名人”。组织“纳凉村晚”,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调研农村公共文化发展情况。考察千年古刹及其文化影响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帮助棠村提升其文化内涵,从而更好地进行“美丽乡村”的建设。

  我们此次的社会实践进行了六天,在这短短的六天时间里,我们实践队跑遍棠村所有的小巷胡同。访谈了一些棠村的历史文化名人。并且还对棠村的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总的来说我们此次暑期社会实践就针对三个方面:棠村的村庄历史,棠村农村公共文化发展情况,棠村新农村的建设情况。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确确实实收获了很多。位于棠村中间位置的舒氏台门,里面住着一位棠村有名的老教师舒老师。舒老师现已经八十三高龄,但仍是一副不老容颜。舒老师告诉我们棠村位于三江之汇,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因此棠村自古以来也是相对建设得较好的一个村庄。舒老师还向我们讲述了自己的家族史,一阵浓浓的书香气息。原本的舒家并不富裕,他们如今的成就都是寒窗苦读的成果。舒老师是家里的老大,家里还有两个弟弟。在舒老师的带来下,家里人都通过读书走了出去。舒家对教育文化的重视同时也映衬了整个棠村对与教育文化的重视。事实证明,这是对了,现在有四十多个棠村学子正就对于全国各地的名牌大学。

  说过了舒氏台门,还有棠村最大的吕氏台门。它们都是棠村的历史文化产物。吕氏台门现在的主人吕雪汀,1956年开始做棠村的书记,当时吕老先生才26岁。采访中,老爷爷不仅讲了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兵进村的历史,还向我们阐述了新中国建立后,棠村的社会主义改革历史。详细、具体、真实,将棠村的历史画面一幕幕展现在我们面前!最重要的是,吕氏家族历史悠久的发家史。浓浓的酒文化,贯穿着吕氏家族的兴盛衰弱。吕家最早的祖先可追溯到清朝嘉庆年间,祖先名叫吕朝清。真的可以说:一座吕家台门,半部棠村史!

  在我们暑期社会的第二天,我们在上午举办了一场村民座谈会。我清楚的记得一个叫吕小堂的老爷爷。他在座谈会结束后特意把我叫出去,给了我们许多建议。老爷爷这种建言献策的.积极性着实让我感动了一番。吕爷爷指出当下棠村存在着许多农村公共文化发展的问题。比如许多在广场上放着的休闲器材已经年久失修,反映出了村干部的工作没有到位。还有现在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极度匮乏,三年前还会来的戏班子,到现在已经不再来了。村民们的休闲方式除了在一起打麻将、跳跳广场舞,好像就没有再别的。这种现在与村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想矛盾。严重的讲,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得不到,村庄就很难更好地发展,这对于国家新农村建设也是不利的。吕爷爷再离开前,依旧时时念叨着希望棠村的村干部们能想想办法,先天的条件不足,就需要后天的努力加以弥补。老人家对于村庄的发展如此揪心,真希望相关部门能尽早找到解决良方。

  我们实践队一共在棠村住了六天,每天六点整,我们都会在村口广播放的国歌声中醒来。这六天对于棠村映像蛮深的就是每到下午,棠村就会停水,直到傍晚时分,才会断断续续的有水供应而且据我们所知,这个水是没有经过处理的,是直接从村里的水库中输送到棠村的每家每户的。新农村的建设,我觉得棠村的这一点是需要尽快去改善的。针对新农村建设这一方面,我们还特意采访了棠村的水果种植户和有名的梁亚红阿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也摆脱了单一的生产模式。产业经济也开始多样化。梁亚红阿姨就是新农村建设中个体户中的佼佼者。几个年头磨一剑,通过自己的努力,梁阿姨在农村经济建设的新潮中率先走向小康生活。总体的来说,棠村的新农村建设是有声有色的,文化广场建起来了,新的村委会大楼也造起来了。村民的经济生活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不再是单一的务农,村民们也慢慢地开始走向别的产业链。

  我认为我们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是互利的。对于棠村,我们这六天的走访还有第六天晚上的纳凉晚会给棠村村民带去了文化的新的血液。对于棠村农村文化的改善和村民们文化观念的改变是有着积极的作用的。对于我们,深入基层的体验是我们人生阅历中的一大财富。我们的动手能力,协调能力,合作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最后真的由衷地希望,棠村的明天会更好!

  大学生美丽乡村建设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篇5

  自**年以来,我乡连续5年实施了美丽乡村建设,共建设美丽乡村24个,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三农”工作的有力抓手。美丽乡村建设由点到片,由片到面,全面展开,我们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截至目前,我乡已有19个村完成美丽乡村建设,5个村正在进行中,共新建“两室”22个,修缮“两室”2个,新建广场19个,打造游园13个,坑塘改造建设中心湖2处,修建水泥路19.6公里,砖路6.5公里,基本实现村主街道硬化,安装路灯300余盏,栽种各类观赏苗木3万余株,绿化、亮化、美化了农村环境。

  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大家的努力。一是形成了共识。从开始时的前瞻后顾、犹犹豫豫,有些村里还存在过“等靠要”的思想,如今正如赵勇副书记所讲,越干越想干,越干越会干,实现了从迷茫到“迷恋”的转变。二是乡村干部共同参与。从机关干部到村两委班子,从开始的规划设计确定建设方案,再到具体施工,我们的乡村干部付出了太多的辛勤与汗水。三是找到了路子。从实际出发,因村制宜,走出了政府引导、群众参与、产业结合、打造特色的`新道路。

  以后的工作中,我讲四点意见。具体讲,就是要重点把握好“特色、支撑、落实、责任”四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特色”,就是因村施策,打造本村特色。我们一定要注重挖掘,例如灌河村,把村内垃圾遍地、杂草丛生的大坑打造成民心湖,建设出一个景在村中的美丽乡村。例如许姚,计划把村内苹果园规划成特色采摘园。

  第二个关键词“支撑”,就是以产业为基础,提供经济支撑。大力发展多业态农业,开拓农业经营新模式、新业态,努力培育新的农业增长点。例如泊洛片果蔬大鹏种植,灌河百亩采摘园,力求叫响品牌、形成精品。

  第三个关键词“落实”,就是抓好重点任务的落实。重点村、精品村要按照规划,结合实际,重点抓好垃圾处理、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厕所改造、村民中心建设、环境美化、产业支撑和基层组织建设等几件大事。

  第四个关键词“责任”,就是强化工作责任落实。美丽乡村建设既要有党委、政府的积极主导,村两委班子的组织协调,更离不开农民群众的主体参与。只有几个方面的积极性共同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才能高效率、出成效。

  最后就是要抓好长效机制。无论是正在进行的村,还是建设完成的村,一定抓好环境卫生保持,制定村规民约、门前三包等措施规范村民行为,充分发挥好村民对环境卫生的管理和监督的积极性,要动员广大群众特别是发挥好村监会、村代会、村民代表的作用,共同把长效机制完善好,确保农村长期保持良好的村庄容貌。

  大学生美丽乡村建设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篇6

  短短3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结束了,但它给我们的影响是深远的,真是收获很多,感触很深。我充分认识到了只有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活动之前应精心计划,尽量想的周全些,则后面就顺利些,毕竟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活动过程中对出现计划之外的情况应能够灵活而合理地进行调整;此类调查活动首先更应该取得当地领导的'重视和群众的理解支持;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完全任务。此次农村之行让我更深层地了解我们国家农村的基本情况。我们去的都是癌症高发之处,特别是涉县这个人口调整死亡率全国第一的地方。经调查当地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尽管当地有“十佳小康村”,也是工厂较多带来了经济效益,但也给当地环境带来了巨大污染。以前农民不得不饮用被污染的水,现在普遍已经打了深井,能够喝上清洁卫生的水。但各方面的许多因素仍使当地心血管疾病和癌症高发。有的家庭出现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

  国家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有效地缓解了病人家庭的经济压力,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现象,促进了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就医观念的改变,同时也提升了党和政府为民办事的形象,但仍有不少农民对这一政策不够了解。因次还应加大宣传教育,农村的环境卫生需要极大改善,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需极大提高。这也许才是我们公共卫生人员以后工作的一个极大挑战啊!

  我深知我们肩上的担子很重,任重而道远!因此现在学校阶段必须充分学好相关理论知识,充分武装自己的头脑,把握好社会实践和学校实习的机会,多积累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为我们国家的公共卫生事业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让我们国家更加繁荣昌盛,人民都能过上健康幸福的生活。

  大学生美丽乡村建设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篇7

  xx乡位于xx县城南部,近年来,紧紧围绕县委、政府“三篇文章”的发展思路,乡党委、政府确立了以“核桃产业强乡,民族文化活乡,生态农业兴乡”的发展战略,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实施民富、景美、人和的文明村工程,对加快龙潭发展作了一些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建设绿色生态。xx在生态建设中,以“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为措施,以恢复和改善森林植被为重点,以保持水土为措施,以发展经济林为中心,建设多功能、多效益的`防护林体系。20xx年开始实施以云南松、华山松造林5800亩;经济林造林3700亩;干果基地2300亩;绿色扶贫工程400亩;封山育林20xx亩;荒山造林1000亩,退耕还林1000亩。

  发展绿色核桃。核桃是xx农民主要经济收入产业,当地核桃品质好,产量高,乡、村加大核桃生态园建设,强化科技示范。白竹村、密古村、水竹坪村等农户核桃收入上万元。截止20xx年全乡核桃产量和质量得到提高,农民收入逐步增加,如今农户房前屋后,田角地埂,沟边山坡种上了核桃。

  开辟绿色能源。为实现生态平衡,搞好森林保护,大力实施节能灶太阳能、沼气能源建设,20xx年以白竹村为示点组织党员创新带头实施“六个一”工程(即一个核桃园、一个沼气池、一个菜园、一个卫生厕所、一个太阳能、洗澡间、一个水窖或水池)。通过努力,白竹村已建成沼气池52个、建核桃园82个,菜园41个,卫生厕所56间,太阳能61个,村民投工投劳新修村组公路3条,很大程度上不仅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而且节约了资源,利用了能源,每年累计节约用电586度,每年节约柴火876m3,从而很好的保护了生态环境。“六个一”工程的实施不仅改变了白竹村的村容村貌,而且提高了广大群众的生态环境意识、科技意识和资源节约意识,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今年“六个一”工程在全乡推广建设。

  开发绿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之一。龙潭乡立足资源优势,着力发展特色产业,一是大力发展养殖业。以发展乌骨鸡、黑山羊为主的养殖业。二是加大投入实施黄牛冻精改良工程。三是着力发展种植树头菜、鱼腥草。四是发展野生菌、药材加工。五是着力发展反季节蔬菜种植。

  开拓绿色旅游。近年来,开辟了白竹山自然生态风光游,核桃林游,民族风情游,农家乐等度假旅游线。xx以打造民族特色旅游为目标,使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得以久远流传。全乡有苗族、彝族、傈僳族等少数民族,他们能歌善舞、爱好传统体育运动,特别是苗族的射弩、彝族的山歌对唱、傈僳族打跳,曾分别在“省民运会”、“大现三月街民族节”等比赛中获得过奖励。

  总之,通过实施绿色工程建设,我乡步入了青山绿水、山川秀美、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道路。

  大学生美丽乡村建设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篇8

  时间的长河在不知觉中悄然流逝,转眼间已经度过了xx支教生活的第一周。短短的七天内,可以谈得上感受颇丰。无论从哪一方面谈起,总说不完道不尽。

  首先,感受最深的莫过于身份的转变。由校园里的xx学子转变成学生们口中称谓的老师,这不单是一种头衔变化,而且是心灵意境的升华。作为xx的学子当然铭记我们的校训“博学笃行,为人师表”。深入xx基层支教的第一天,从站在讲台上的那一刻起,才算真正体会到这句话的内涵。学生口中称谓的老师,是知识的权威象征,是礼仪形象的标准,是行为规范的准则。所以,作为一名义务教育阶段的老师,必须以高度的标准要求自己。

  其次,离开了家和母校之后,身边也就少了一份警示。在我们的行为活动中,没有了时刻提醒我们什么可为,什么莫为的人。一切的一切,都要自己来权衡和制约。突然间发现,其实这个时候才真正的长大。

  值得称道的是,我懂得了怎样自立。以前总说一个完善的人要学会:自尊,自强,自立,自省,却并未并未真正意义上去实践,如今实践起来还真没那么容易。从交际中的待人接物到生活中的一日三餐,都要做出细致的安排,容不得半分大意。一旦不慎,则将自食其果。

  作为xx专业的.学生,当然要比其他专业的学子多一份任务,那就是口语的实践练习。在学校的时候,只是学在课堂,用在课堂。而到了xx才发现,口语要时刻练习,词典要随身携带,词汇更是随处可记。因为这里是维吾尔族聚居的地区,在这维吾尔语是日常交际的主流用语。再也不能拖延学习,再也不能保持沉默,因为那样只能令我们“寸步难行”。

  这一周是那么的难忘,那么的富有意义。不为别的,单说人生中的第一次体验;第一次被学生称作老师;第一次离家那么遥远;第一次在工作和生活中独挡一面;第一次面对困难,接受社会的考验。恰逢xx的沙尘天气,感受天空中的流沙漫飞,在这能见度极低的情况下,迎来风尘仆仆的指导老师的慰问,心中倍感温馨。

  虽然生活比较艰苦,要时刻面临各种考验,但是我们一定要不畏艰难,努力履行这次xx之行的职责,做出一名xx学子应有的贡献。

  大学生美丽乡村建设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篇9

  艳阳高照,携着晨风,经过近两小时的颠簸,穿过层层云山,绕过无数河流小溪,我们新农村建设“寸草心”计划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一行46人来到良村中学参观,并开展走读乡村文化活动,关爱留守儿童,教育课题活动。

  良村是一个有4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镇,位于洣水河畔的杨山脚下,北面与县城隔河相望,可以说是依山伴水。在为期一天的时间里,队员们穿越良村的大街小巷,领略了当地的青山绿水、特色建筑和淳朴民风。

  调研组的成员就良村文化基础设施的总体情况以及古镇旧俗新风、乡村古镇人居环境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对村里的村民进行了走访调查,认真询问了村民当前的农村生活状态和农村文化普及的程度。队员们还到附近山脚和水源处采风,考察了当地生态旅游的发展情况,体会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双赢、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好感觉。

  在江西中医学院与良村中小学结对帮扶座谈会上,我们对兴国县良村镇的教育状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地理位置处于偏远的山区,教学点较为分散,师资力量薄弱,基础设施落后……当我们走进良村中学时,我们顿感惊讶,破旧且狭小的土操场、矮小而破烂不堪的校舍映入眼帘。

  在带队老师和良村中学校长的安排下,我们认识了父母都在泉州打工的留守儿童谢xx,她年仅14岁就开始自立的生活。微卷的头发,在漂亮的小蝴蝶发夹的点缀下显得文静而羞涩;明亮的眼眸透出智慧的目光,显得无比的纯真。初次见面,腼腆的她,防范意识较强,让陌生人难以靠近。在如此尴尬的气氛下,我们不断的尝试着给她零食吃,带她出去走,放电影给她看,跟她聊童年趣事……渐渐的,我们熟悉了起来,也开始聊起了她的童年生活,她的学习,她的家庭……

  家离良村中学有着四小时的路程,山路九曲回肠,崎岖无比。对于一位14岁的小姑娘来说,回家就是一次莫大挑战。在与其聊天时,她告诉记者,家里有五口人,爸爸妈妈都在泉州打工,弟弟因为腿摔断了,出了院在泉州养伤,奶奶在家。来到谢xx的居住的地方,昏暗而阴湿的小房间,简易的布置,一张狭小的床,一张摇摇欲坠的书桌承载着一大摞书。家用电器,除了照明用的白炽灯,一无所有,连插座也没安装。寻遍整个房间,没有看到一个玩具,也许只有书才是她最好的伙伴,最好的玩具,能给予她无限的乐趣。

  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都有着单纯的梦想,美好的憧憬,也有着一股坚韧而顽强的冲劲。在生活上,xx克服一切困难,保持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学习上,xx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一直保持着激昂的学习热情,成绩一直都名列前茅。在问及现在所面对的困难时,xx羞红着脸直摇头说:“没什么困难!”坚强的她,只愿与人分享她的快乐,而独自吃尽自己的苦头。听闻,xx喜欢写日记,小鸿便买了一本以“回忆”为主题的笔记本赠予xx,我则买了一套文具送给她。祝愿她再接再厉,一直保持着优异的成绩!xx,加油!

  通过此次活动,队员们深刻感受到良村打造古镇文明的成果。对于全体队员们而言,这既是一次学习考察、了解农村之行,更是一次服务社会、展示当代大学生风貌的宝贵经历。同时,调研组成员每人将得出一份调研报告,在调查研究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总结现有问题,撰写调研报告,为我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及新农村文化发展提供重要依据和参考,也为党的十八大召开献上一份礼物。

  大学生美丽乡村建设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篇10

  在文章开始之前,先晒结局。成长部落三下乡内容简介和成果:实践队由24人组成,招收229名学生。开设6门学科主课与健美操、街舞、剪纸、散打等10门第二课堂。历时14天,得到基地学校与地方派出所的鼎力支持,最后在7月22号晚在基地学校大舞台进行了大型文艺汇演,观众达到500人。

  还在3、4月份的时候,就很忐忑很纠结,究竟要不要带队三下乡。那时认为自己班的同学们都比较含蓄,不喜欢和太多的陌生人、外人一起组队。而自己做队长的话,完全没有看到搞好的希望。毕竟,在我眼中,很多人都不能吃苦。

  现在搞完了,也可以说出来了。从组队的那一刻,我就没有看到过三下乡成功的希望,当然这个不能表现出来。许多“过来人”说:“你没经验,一定会搞砸。”他们建议我找个有经验的副队长。考虑到自己班挺有集体感的,也不喜欢一个外人指手画脚,我就没有接受那些好心人的建议。在我眼中还是那个样:只要人没死,一切都能挽回。许多事,等发生了再解决其实也不晚。

  一直强迫自己在所有人面前表现自信,哪怕自大也在所不惜。起码能让队员们不害怕,不担心。需要担心忧虑的,只有我一个就够了。四月初,五支队抢基地的事,我并没有告诉其他人其中难度。每一支队伍的队长都跟基地学校有着各种各样不同的亲密关系,剩下的,只有比拼实力。那时基地学校的校长并没有看好我,只是副校长和书记支持我。靠着一把喜欢用事实来制造假象的嘴,历时一个星期,说服了生科院和外语院的队伍。在确定了基地的时候,捏了一把汗。

  五月份开始准备三下乡,却反响无几。赌气出走,留言:我还教不了画画,我还教不了音乐,我还教不了舞蹈……在去火车站的途中,发现不小心带错了别人的东西,只能纠结地半路下车。事后,许多人也开始帮忙,很有分量的方案书,很多彩的第二课堂……总有一种感觉:不发飙的话大家都懒得理会自己,永远自己过自己的小日子,不管风吹雨打。

  一个团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性,有自己的优缺点。你是喜欢和一群陌生的只能看到表面的人在一起,还是想和一群知根知底的人相处?每次想到这个,我都暗暗地鼓励自己,只有互相接受缺点,团队才能形成。不管队员是否接受我的缺点,我都需要首先接受他们的缺点。

  五月份开始的时候,我们队伍开始了准备工作。每个星期也抽了好几次时间出来排练健美操,到如今写心得的时候,也是先跳了几遍健美操才开始动笔的。最炫民族风已经成为了我们队伍不可磨灭的回忆。

  六月份的时候,其他准备都没有开始,就连试讲,也没进行几次。许多队员开始担心三下乡的事情了,我也参考了许多资料,在细节方面做了许多安排,而会议却意外的没有开成。人生就是这样,不是在拍电影,没有附和自己的人生规划师。

  没有意外就没有精彩。

  我决定不做安排,支教方面不清楚能招到多少学生所以无法做出方案,伙食住宿生活用品方面可以临时解决。分工问题临时解决,晚上决定第二天的人员分配就行。

  我曾经喜欢的一句话:信息的不对等,是社会混乱的根源。很好地阐释了我们那时发生的事:去基地前只有我一人知道学校的情报,去到的晚餐安排、以及当晚的活动安排。其他人不清楚,难免的担心、忧虑许多方面。

  7月10号到达基地,校长书记接待了我们,请我们吃了那霍镇最受欢迎的东西——鸭粥。11号,基地并没有能用的课室,全校在施工,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如果我们队伍有指导老师带队的话,如果学院领导有视察的话,很有可能会制止我们的三下乡活动。为了能顺利地进行三下乡活动,我们只能自己收拾几间课室。基地也让工人给我们腾出了课室,刷墙,装灯、风扇和电。而搬桌子,却还是要我们自己动手。11号下午6点,我在操场搬桌子现场休克,失去意识一阵,是脱力导致。从来没有像那一刻恨自己的体质太差,在12号,13号也分别出现这状况一次。当时开玩笑地说出来而已,现在讲出来也不是为了喧哗取宠,毕竟不打算公布此文章。说得难听的,写出来,只为了感动自己。

  开始3天,因为前期准备的不够,我为此付出了难以想象的代价。不过幸好的是还能撑下来。13号开班仪式的时候,准备10点钟的开班仪式,先是提前到9点,最后因为8点就招收到80个学生,不得不提前到8点半。

  成功了一半,招到的学生不少,还需要担心的就是如何把学生们留下来。这个想法在15号被彻底打破。因为15号早上我们已经拥有150的学生了。

  13号,开课第一天,准备不充分,没想到小学生那么多,幸好我们的散打老师1个带了全部,14号把小学分开两个班,抽调了6名队员支援小学组。为了场地,临时找了几名队员把饭堂2,3楼腾出来变成课室。

  前三天,每天脱力,几乎休克。终于让一切开始正常运作起来了。可也因为急事太多,忽视了许多小问题。后勤的成员一成不变、全民忙碌的时候居然有几个人不知道该干嘛……

  “过来人”的话在我耳边萦绕:“没经验的话一定搞不好。”在外表看来兴兴向荣的支教活动,居然暗地里出现了这些问题。而不小心上了一次q,看到了别人的负面心情,自己更难受了。自己的信仰,自己的`坚持,摇摇欲坠。如何才能打造一个互相接受缺点的团队?

  知道出问题的时候,已经晚了。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挽回。那时我才知道我的那句话的缺陷:只要人没死,一切都能挽回,前提是有时间。

  自己承受的越来越多,而日常的修养训练却没时间进行,导致自己开始处于崩溃的边缘。在送走副队长的时候,这更是难受到了极点。上百遍的队歌在脑里环绕,直到送她上车。晚上,疯狂的训练健美操想麻醉自己。

  20号意外地有了机会给一二班上了一次人生规划课,在教坛上,也洗礼了自己。就那一节课,才让校长认同了我,认同了我们实践队的付出与成果。25号的时候,校长请我吃饭,给予我们评价:我们实践队的男生太娘娘腔。那时,我才知道,我失去的是什么。那时,才知道这个队伍的缺陷。

  21号再送走了两名队员,此时我们队里已经离开了5人了。人心惶惶,而我却压抑着什么都不干,只能笑嘻嘻地说我把她们赶走了……

  22号,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已经出现。而我,已经崩溃。内心阴沉,老天也配合地阴沉。一个人擦饭堂的桌子,上千张。最后来了几名队员与两个学生帮忙。

  自己的信仰,自己的坚持,在那时已经崩溃。曾经常常反问自己:“一个团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性,有自己的优缺点。你是喜欢和一群陌生的只能看到表面的人在一起,还是想和一群知根知底的人相处?”在那一瞬间,自己固执地想:有些缺点,无法接受。

  以上纯属负面情绪。下面来点正面能量。

  我们的队伍24人招到229的学生,为了确保学生安全,每个班都安排了大量人手,许多老师和学生构建了深刻的情谊。虽然大家都忙得没时间写新闻稿,但相信大家都收获了最美的回忆。做老师的,学会了如何教学。当班主任的,学会了管理班级。而我,也学会了开除学生。不得不说,这次的三下乡非常的成功,得到了基地的高度赞扬。

  如果可以重新来过,我只要做一件事就可以把此次三下乡变得无比完美。那就是把时间缩减为10天。但,一切都已过去,此次的三下乡有了些瑕疵,让我感觉更完美。也正因为14天,才有了离别时更深情的眼泪。

  写到这里,或许因为洗完澡过来继续写的原因,心情非常好。所有的阴霾都消去了,有点瑕疵更完美,不管怎样,这次三下乡都是我最美好的回忆。我非常希望下一年能再次带队到那霍中学。

  大学生美丽乡村建设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篇11

  社会是一面很好的镜子,而社会实践就是拿起这面镜子照自己,从而能够更好地重新看清自己,重新审视自己,认识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同时也给我们提供多了一次学以致用的好机会,也让我们深入认识社会基层,体察民情,增强当代大学生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7月5号到7月16号,我们以班为一个团队展开了为期12天的下乡支教活动,在这有限的时间内,我却有了无限的体验与感慨,收获了珍贵的同学情谊,收获了成长,增长了见识,丰富了经验。

  认识自己,反思自己 ,完善自己以满足建设社会的人才需求,适应社会的发展。想着自己从一开始在支教方面什么都不懂到逐渐经验丰富,心里就对自己觉得欣慰,觉得自己当初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在下乡支教前,我满怀信心地准备了一些教学资料,脑子里也早就构造好了到时候要讲的知识框架。因为自己在这次活动中主要是负责支教这项任务,并且又是教自己比较擅长喜欢的科目,所以一开始虽有点担心但还是相信自己能够教好的。理想的蓝图总是美好的,但当理想与现实发生碰撞的时候,是继续坚持理想,直面残酷的现实,还是选择逃离,这确实是太考验一个人的自信心与毅力了。而我在这次实践中就经历了这样一个选择与挣扎的过程。在第一节课中我就遇到了令人头痛的问题,如学生们的积极性低,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低,因而上课睡觉的,交头接耳的比较多,同时也有些学生向我反映说我教的内容有点难。这些问题虽然自己早就预料到会出现在自己的课堂上,也想过如何去解决,但是当我真正遇到的时候才发现我原先想好的应付方法太过柏拉图式了。一个老师所掌握的知识多少固然重要,但如果不注重讲课的方法和技巧,只是模板式地进行我讲学生听的教学程序,实质上并不能起到很好的课堂效果,也不能很好地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最大限度地传授给学生,这显然将不会是一名合格的教师。虽然自己不是读师范专业的,但自己还是希望自己能够从事一些与教育相关的工作。所以在此次实践活动中我就多次暗暗提醒自己要好好珍惜这次机会,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自己得到最大的锻炼。因此我就凭着这股信念勇敢地面对这些问题,积极寻找和尝试解决的途径。在网上搜,向同学讨教,做旁听等方法来吸取他们当中有用的经验在结合实际情况应用到自己的课堂当中。渐渐地,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效果显着。或许实践的最终的结果并不一定是最重要的,但实践的过程一定是耐人寻味的,因为在这过程当中人才会不断将自己所学与应用实际对照,从而发现自己平时在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改正,更加清楚地了解到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自己要变得怎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同时在经历一些心酸苦辣之后,自己也获得了成长。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珍惜同学情谊。

  在这次实践活动中,虽然人力物力财力非常有限,但我们的`活动还是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了,并且取得了学生家长和村委的一致认可,这无疑是我们有效的团队合作的成果。我们的后勤组,保卫组,新闻组,支教组,活动组在活动期间既做到了明确的分工,又充分发挥了大公无私,相互协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实现了人力资源的最大化。与此同时,这十多天的工作与生活不但给我们提供了更多同学之间认识和深入了解的机会,而且还在合作当中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情谊。后勤组起早贪黑地照顾我们的饮食,还经常征集我们全体组员的意见,不断地完善组内的工作,任劳任怨却从不抱怨,在改善伙食质量的同时还想方设法地减少这方面的开支,真正做到了“勤俭持家”。保卫组虽然只有五位男生,但却义不容辞地肩负起保卫组员安全的重大责任,白天干粗重活,晚上还要守夜,只要是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们都尽力地做到最好,他们的苦他们的累,他们的男子汉气概,确实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感谢这次实践让我们看到了平时所不能看到的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新闻组夜以继日地负责写稿,征集稿件,将他们舞文弄墨的本领发挥的淋漓尽致。支教组行走于备课,讲课,维持课堂纪律,保证学生安全之间,保证了日常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活动组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策划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既带给了学生们无限的欢乐,也教会了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除了各组的明确分工外,各组的组员也会在他们闲暇之时积极主动地帮其他组工作,所以我们组与组之间早就揉成了一股绳,将我们团队的心紧紧绑在了一起,我们心往一处使利往一处用,最后我们下乡支教活动完美地落幕了,我们收获了友谊,收获了村民的感激之情,收获了成长,我们满载而归。

  走进基层,服务基层。调研组深入村落调查农村居民的养老问题,团队开展健身操活动,号召老人们来锻炼身体,与老人交流谈心,进行家访活动,了解和关心学生的学习成长情况,并及时向家长提出建议。为学生们做一面心愿墙,将他们小小的心愿做好记录,带回大学努力寻求机会和条件帮助他们实现。帮助家庭情况特殊的孩子解决读书费用问题。通过网络途径反映乡村学校教学设施落后,教学材料贫乏,学校急需修缮,孩子期盼知识,渴求知识但却无条件实现的面貌,希望能够发挥全社会的力量,切实改善乡村教育条件,履行好我们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

  我相信只要有信心有毅力,珍惜每一次实践的机会,我们都会获得成长,都会羽翼渐丰,终有一天能展翅翱翔社会的蓝天!

【大学生美丽乡村建设社会实践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大学生美丽乡村建设社会实践报告02-10

美丽乡村建设汇报材料08-24

建设美丽乡村建议书07-20

美丽乡村建设的宣传标语09-26

建设美丽乡村的建议书03-13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汇报03-12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02-17

美丽乡村社会实践心得12-10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优秀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