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财务会计理论的论文

时间:2022-11-23 22:36:38 财务知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有关于财务会计理论的论文

  会计专业的学生们,还在为写财务会计理论的论文而发愁吗?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财务会计理论的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有关于财务会计理论的论文

  论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的发展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讨论知识经济时代会计理论的新转变,对知识经济时代财务会计实际应用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与传统经济相适应的财务会计在知识经济时代,其目标、信息质量、核算重心以及无形资产产权理论等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知识经济环境下财务会计的发展前景更为看好。

  【关键词】知识经济;财务会计;财经;理论

  所谓新经济,就是以经济全球化和信息革命为背景、以互联网的应用和电子商务为特征、以知识和人才为依托、以进一步提高整个经济的运行效率为目标、以不断创新为保证的经济形态。这种区别于传统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新经济的到来,必将对传统财务会计的理论与实务提出挑战,并可能诱发新的会计革命。

  一、现代会计理论

  1.现代会计理论的基本前提

  现行财务会计是建立在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四项基本前提上,新经济的出现对这四项基本前提提出了挑战。

  (1)关于会计主体。在新经济时代,由于经济的日益全球化,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急速发展,企业可以借助互联网进行不分国界的联合或分组,从而导致会计主体具有可变性,这就使得对会计主体认定产生困难,使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处于一种模糊状态。

  (2)关于持续经营。在新经济时代,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借助互联网相互联合起来来完成一个项目,当项目完成之后,企业就会立即分散。这种临时性的网络企业在新经济时代将十分普遍,使企业持续经营的前提对它们不再适用。

  (3)关于会计分期。会计分期的目的是为了及时提供会计信息,满足企业内部和外部决策的需要。在新经济时代,即时的通讯手段带来了即时的操作和调控,企业内外部会计信息需求者可以在互联网上动态地得到企业实时的财务及非财务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会计分期已无存在的必要。

  (4)关于货币计量。在新经济时代,连接各国的信息网络使全球形成统一的大市场,经济活动的国内与国外的界限变得模糊起来。同时,国际贸易剧增,市值变动大。这些都对货币计量前提提出了挑战。在新经济时代,完全可能出现全球一致的电子货币计量单位,用以准确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

  2.现代会计理论的权益观点

  传统会计的平衡公式“资产=负债+业主(股东)权益”中,等式右边所体现的只是企业财务资本所有者的权益,而未体现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权益。在新经济时代,知识、信息与创新能力对企业起着最重要的作用,企业应是“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面对新经济时代,必须建立一种新的会计权益理论。

  3.现代会计理论的目标

  会计目标主要明确为什么要提供会计信息,向谁提供会计信息,提供哪些会计信息等问题,会计目标是会计理论的基础,现在财务会计把会计信息使用者作为一个整体,提供一种通用的会计报表。在新经济时代,会计信息需求者与作为会计信息提供者的企业之间可以利用互联网及时双向交流;企业在了解会计信息需求者的决策模型后,可以针对其需要,向其提供专门的财务报告。因此在新经济时代,可能发展成提供适用于不同决策模型的专用财务报告。

  4.现代会计理论的要素

  现行财务会计把会计要素划分成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在新经济时代,无形资产是企业生存的资产,创新是新经济的核心,人是保证创新的的决定性因素,知识作为一种动态的生产要素和经济资源显得日益重要。

  二、现代会计理论的新形势

  1.关于货币计量货币计量包含了币值不变的假设,但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产品知识含量高,更新换代快,价值变动的频率和幅度极大,一种商品会很快被另一种性能更佳、质量更好的商品所代替,而且贸易壁垒进一步打破,国际金融一体化,这些都会对币值变化产生影响。

  2.关于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假设一个企业在可预见的将来会持续经营下去。由于知识经济时代会计的多变性,使得人们对一个主体是否能持续经营的辨别上难以分清,再加上跨行业的强强联合,随着市场要求不断变换联合对象和范围等等,使企业持续经营的假设变得有名无实。

  3.关于会计分期该假设满足不了信息使用者随时利用会计信息作出及时决策的需要。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的充分及时供应成为决策制胜的关键。有人提出,将企业各种原始数据直接在网络上提供,由使用者各取所需、即时利用。这样,会计分期的假设是否还有存在的意义?

  三、现代会计理论的发展趋势

  1.强化理财理念由树立以人为本的理财观念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而知识的首要载体是人,即知识要有人掌握、由人创造、由人发展。人才是发展知识经济的根本。相对于物资资本,人力资本更具有增值性。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将各项活动“人格化”,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企业运行机制,强化对人的激励和约束,才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财务管理目标。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使用信息的风险加大。因此,经济、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强化风险理财观念。树立正确的风险观,科学地预测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所产生的结果,防患于未然。目前,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信息的获取更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因此,经济、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强化信息理财观念。只有充分掌握现代网络技术,牢固树立信息理财观念,全面、准确、迅速、有效地搜集、分析和利用信息,才能在竞争中居于不败之地。

  2.网络会计网络会计是建立在网络环境基础上的会计信息系统

  作为网络会计信息系统支持的网络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国际互联网使企业同外部进行信息交流与互享;另一方面,它根植于国际互联网以上的企业内部网络结构,它实现了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信息交流与互享。由于经济组织内网络化涉及生产、财务、销售等所有部门,从而使每一笔经济业务的发生能够立刻反映为经过处理的会计信息。同时,对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来说,也可随时通过上网访问企业的主页,获得企业最新的财务信息。

  3.会计人员知识结构多元化着会计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会计人员必须懂得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软件开发与设计、软件操作等一系列新的技能和知识随着会计发展的日益国际化,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国际会计理论与方法,而且还要有较高的外语水平。随着会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会计管理职能的充分发挥,会计人员不仅要具备有关预测、决策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而且应具有较强的逻辑推理和分析判断能力。因此,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人员将是兼容科技与管理知识的、具有多元知识结构和创新思维的高智能复合型会计人员。

  总之,新经济会给财务会计带来一系列的影响和挑战。有挑战,才有创新;有创新,才有发展。我们相信,随着对新经济时代会计领域出现的新问题的研究,我国财务会计理论将会得到较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涛.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之构建[J].会计之友,2009(21).

  [2]肖昆,谭旭红.应用型会计人才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继续教育研究,2009(1).

  [3]谢琨.会计实践教学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8(7).

  [4]立体化全方位多角度重实效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目的[J].西南财大学报,2009(9).

  [5]袁葵芳.会计学专业层次性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4).

  财务会计理论的论文篇2

  试析公允价值理念下的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环境也出现了剧烈的波动,原有的会计资源账面价值已经偏离了正常的轨道,为公允价值的产生提供了必要条件。文章对公允价值的具体要求进行诠释,并对公允价值理念下的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公允价值;财务会计;会计理论

  公允价值所反映出的实际涵义与价值计量基本一致,都是为了体现会计的经济价值。公允价值是经济学中的一种会计表达形式,它既能够体现财务会计概念中的重点内容,也能使会计工作遵循其基本规范。同时,公允价值也是制度竞争下所产生的一种体制,能够保证会计行业的健康持久发展。如果想要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使计量属性得到完善,就必须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应用公允价值来完成对信息的调控。

  一、将公允价值理应用于财务会计中的必要性

  (一)为会计的发展提供保证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人对会计工作的认识存在一定的片面性,认为会计工作只是简单的完成数据的记录和运算,对其中的经济学理论知之甚少。在一些企业中,会计的工作内容多为协助性工作,缺少实质性的工作内容,这对会计的发展十分不利。在我国,虽然会计的培养制度已经较为完善,注册会计师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但多数会计对自身的职能没有清醒的认识,在工作中仍采取传统的工作方法,降低了工作的效率。将公允价值理应用于财务会计培养中,能够提高财务会计的素质,改变计量的属性,提高信息的可用价值,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二)满足制度竞争的要求

  会计的'模式存在多种不同的类型,由于类型不同,其所从事的具体工作也有所不同。但不论是哪一种类型的会计,其内部都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从传统会计的运营模式来看,由于其提供信息的能力较差,投资者要想实现信息的获取,就必须投入大量的成本,增加了原始资金的投入。将公允价值理应用于财务会计管理中,能够降低资源获取的成本。在公允价值的带动下,信息持有者会抛弃原有的制度,企业管理者也会加强对制度的调整,使企业具备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在新形势的要求下,落后的制度必须得以更改,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加强对公允价值的利用恰恰能够满足企业的这一要求,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

  (三)符合理论基础的要求

  从当前实际情况开看,财务会计在进行计量工作时,多表现为重视成本而忽视价值。公允价值的标准也因企业内部的工作内容不同而存在较大的差异。目前被认可的一种解释为:货币交易中收到的资产中所包含的金额以及在货币权利转让时所涉及到的价格近似值。会计理论基础涉及价值理念、会计要素、经济收益概率等理论基础,而公允价值是经济学中的一种表达形式。通过研究可以看出,公允价值符合经济发展中的各项理论基础,能够充分体现会计概念中的相关内容,使会计所遵循的相关规范得到认同。

  二、公允价值下的会计基本理论

  (一)公允价值与会计假设的关系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体制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在经济的剧烈波动中,会计环境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在会计工作中,会计假设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必须对其作出相应的调整。从我国目前的经济现状来看,会计假设主要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会计主体的假设,二是对持续经营的假设,三是对货币计量的假设,四是对会计分期的假设。由于受到公允价值的影响,这几种假设都会受到一定的冲击。但不同的假设内容所受到的冲击力度有所不同,其中货币计量假设与持续经营假设所受到的影响最大。

  (二)公允价值与会计理论的关系

  在公允价值与会计理论的关系的研究中,主要研究公允价值对事项法理论的影响。事项法就是通过对经济事项的了解,来完成对会计经济过度的报告,并以报告的内容作为相关依据,构建出全新的报告理论和计量方法。从事项法的理论中可以看出,其对会计的主要作用是使其了解个体的经济状况。从计量方面来看,由于我国对计量上的研究还处于发展状态,改变其原有的制度存在着很多不便之处。因此,只有加强对事项法理论的研究,才能满足公允价值的要求。在公允价值的带动下,各个相关部门的计量技术都能够得到提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事项法的要求。

  (三)公允价值与会计概念的关系

  财务会计的概念框架包含会计要素、会计确认基础、目标内涵、信息量特征、会计计量模式等多方面的内容。在公允价值的带动下,这些理论基础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例如在会计目标的制定上,经过公允价值的影响,在今后的目标制定工作中,会尽量朝着有意义的方向来完成制定。另外,公允价值也会影响信息的质量。由于二者具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在应用的过程中又相互发生影响,因此会计信息的质量必须满足公允价值的要求,以便于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

  三、公允价值理念下的财务会计方法

  (一)净额法与总额法

  在应收款的计价上,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是在出现现金折扣后,应当选择总额入账还是净收入账。从操作上来看,总额入账的操作流程较为简单,但在操作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果应收金额的在最后的结账时期没有满足折扣的期限,则下一年度仍享有原有的现金折扣,这一情况会使得上一年度的应收账目出现虚记现象。如果在这一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现金金额较大,就会对财务信息的准确度造成影响。而采用净收入账的方式出现这种现象的几率较小。在公允价值的要求下,一般采用净收入账的方式来完成折扣现金后的入账工作。

  (二)现值计价与面值计价

  从理论上来看,公允价值一般采用现值计价的方式来体现。在实际的操作中,流动性的资产往往存在一定时间的偿还期,在面值的估计上有可能会出现高估债权的现象,但该操作并不是针对所有的票据。在国际中,应收票据在一年之内不必进行现值估计,只对其进行面值估计即可。如果企业存在超出一年内的票据,则必须进行现值计价。在合作中,投资一方对长期票据的关注度更高,在实际操作中涉及大量的资金变动。在公允价值理念的倡导下,现值计价得到更加广泛地应用,该做法能够实现票据的长期稳定发展。   (三)存货存量的计价方式

  在存活存量的计算中,可以根据投入和生产的的不同价值来选择不同的计量属性。投入价值主要是为了获取生产所需的存货,并使其处于正常的消耗状况。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投入价值存货的计价方法可以分为四种形式,一是采用现行重置成本的计价方式;二是采用历史成本计价的方式;三是标准成本的计价方式;四是市场与成本的孰低法计价方式。产出价值基础计价方式可以分为三种,分别为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的流量现值以及现行市价。在公允价值的带动下,存货价值成为资金的一种常见表现形式,而其中的产出价值计价法在实际使用中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推荐使用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的流量现值以及现行市价进行计价。

  (四)平均法与先进先出法

  如果使用产出价值计算存货存量,那么存货的流量收益就不会存在因使用方法不同而出现的差异。也就是说,账面存款可以始终以产出价值进行衡量。即在不同的时期购进质量相同的存货,其成本可以看做是一致的,不存在计价方法上的选择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只能应用于存货计价方式的选择上。如果使用产出价值进行计价,则不需要进行存货计价方式上的选择。

  四、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的环境也出现了很大变化,原有的会计资源账面价值已经无法正常行使其职能,这就为公允价值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公允价值涉及会计假设、会计理论以及会计概念等多方面的知识。在实际的应用中,可以采用净额法、总额法、现值计价、面值计价、存货存量的计价、先进先出法等多种计价方式来完成计价,使公允价值发挥其作用,从而体现会计工作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邵兰兰.公允价值理念下的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3(24).

  [2]周华,刘俊海,戴德明.会计准则与法律制度的理念分歧――关于会计准则之价值导向的反思[J].社会科学战线,2009(07).

  [3]周华,戴德明,刘俊海.会计准则的价值导向与财务会计的目标定位[J].经济管理,2009(07).

  [4]李靠队,张华,徐惠珍.人力资产的构成、时间难题与公允价值计量[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2(02).

  [5]黄申.会计理论研究起点观比较与评价――兼议会计理论研究的“基础起点论”[J].西部论坛,2013(02).

  [6]曲晓辉,丁庭选,肖虹.后趋同时期会计确认与计量的理论发展――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2011年专题学术研讨会综述[J].会计研究,2011(05).

  财务会计理论的论文篇3

  浅析财务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摘要:财务会计理论经历了不完善到完善,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其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能形成一个逻辑严密的组织结构,即财务会计理论体系。要了解财务会计理论体系首要就要了解它的逻辑起点。文章分析了目前存在的各种逻辑起点,提出了适合中国的财务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关键词:财务会计理论;逻辑起点

  一、引言

  自1957年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詹宁斯明确提出会计理论体系研究以来,财务会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就成为了关注的问题,并由此提出了不同的财务会计起点理论。从逻辑结构上讲,构建科学的财务理论体系结构,首先要确定逻辑起点。逻辑起点应是财务理论中最简单、最普遍、最基本的范畴。要想了解中国的财务会计理论体系,就先要了解中国财务会计体系的逻辑起点。只有以此为基础,才能进一步地了解财务会计理论体系的构成要素(或层次),掌握财务会计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最终将有利于中国财务会计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本文运用了比较的分析方法,从会计理论体系历史回顾出发,总结了目前存在的财务会计理论体系不同的起点理论,并分析了其各自的由来及优缺点。最后考虑到中国目前的现状,进一步探索了改善财务会计理论体系的相关措施。

  二、国外财务会计理论体系研究的历史回顾

  回顾20世纪各国会计研究史,我们可以把关于会计理论的逻辑起点的讨论大致分成3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前,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的认识处于模糊状态。

  第二阶段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以会计假设作为会计理论研究逻辑起点时期。著名会计学家W.A.佩顿早在1922年在《会计理论》中最先提出会计假设的概念,但是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期,会计假设的研究才在美国获得很大的进展。这时,美国广泛展开了以会计假设作为逻辑起点的会计理论研究。到l962年,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会长鲍威尔提出一项新的会计理论研究计划,提出“会计假设-基本原则-具体准则或指南”结构。在此结构中,会计理论体系的起点是会计假设,因此,我们称之为会计假设起点理论。

  第三个阶段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到现在,是以会计目标为现代会计理论体系构建的逻辑起点时期。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软件系统在会计上的广泛应用,信息科学、系统科学等迅速向会计学科领域渗透,人们逐渐认识到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同时,由于以会计假设为出发点构建现代会计理论体系,推导会计原则的设想遭到社会强烈反对。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美国学术界和实务界开始以会计目标为逻辑起点、以增强会计准则客观性、逻辑性和科学性的现代会计理论体系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后,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会计学家和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纷纷研究会计目标,对以会计目标为现代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达成共识。所以,以会计目标为建立现代会计理论体系的起点,目前是西方流行的观点。

  三、中国财务会计理论体系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会计理论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这些成果中相当一部分是在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环境中取得的,大部分是研究会计基本理论问题,而对会计应用理论问题研究较少。在中国,长期以来一直采用的是“会计属性、本质、职能、对象-会计制度-会计方法、程序”的体系。这就是一般所称的会计对象起点理论。当然,这一理论体系的研究与当时中国特殊的社会经济环境有关,是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体系。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会计目标起点论传入中国,中国会计学者在研究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时大都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作为参照,会计目标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研究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逻辑起点。但是到目前为止,人们在会计理论体系逻辑起点这一问题上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对于目前中国财务会计理论体系的起点理论还处于不断的争论之中,因此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逻辑起点理论还需要不断的探索。

  四、财务会计理论体系逻辑起点述评

  关于财务会计理论体系逻辑起点,不同学派之间进行了激烈的交锋,形成了以下几种理论。

  (一)会计本质起点论

  会计本质起点论受到了会计本质属性和会计本质的讨论的极大影响,认为会计本质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根本属性,会计概念就是对会计本质属性的概括而形成的一种认识。因此必须以会计本质为逻辑起点来构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但是会计本质是关于会计属性的抽象范畴,不能及时反映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因此,它也是滞后于会计实践的,不能很好地指导会计实践,对会计实践只能起间接的指导作用,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直接有效的统一。当前,中国会计研究已逐步放弃了以会计本质作为起点。

  (二)会计假设起点论

  会计假设是会计人员为了进行会计实践而对会计环境中的某些事物和现象所做的合理推断。会计假设来源于会计环境并随着会计环境而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联系会计实践与会计理论,它具有稳定性,如果缺少了会计假设,会计实务就不能顺利进行。但是会计假设是一个简单的抽象理论范畴,并不能对所有要素理论范畴进行严密地推理。即以会计假设作为逻辑起点会引起准则制定的随意性,达不到理论框架发挥的作用。

  (三)会计对象起点论

  会计对象是会计的客体,是会计反映和控制的内容,它具有联系会计理论和会计环境的特征。但是会计对象是抽象的,无法在实务上给予具体的反映,对其具体化就形成了要素。而要素受制于目标,不同的会计目标会产生不同的会计要素。它具有不稳定性,如以此为起点,其结果是会使信息不能准确的反映会计目标,从而使会计准则理论框架失去存在的意义。

  (四)会计环境起点论

  所谓会计环境是指与会计产生、发展密切相关,并决定着会计思想、会计组织、会计法制、会计理论、会计方法、会计工作水平,以及与会计密切相关的审计、财务的客观历史条件及其特殊情况等。该理论持有者认为,环境决定一切,会计环境始终影响和支配着会计的发展历史,决定了会计目标、会计对象、会计职能、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但是他们忽视了会计环境是多因素的集合,它对会计理论体系有影响,但不是最本源的。而且它是一个典型的易变范畴,只能是财务会计理论框架的一个背景。

  (五)会计目标起点论

  会计目标是会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境地。会计目标起点论认为,作为一个系统,会计应首先明确目标,同时,会计准则只有以一致的目标为基础,才能有效和有用。现在对中国最有影响的就是目标决定论。但是,中国的会计目标可以说是“经济效益系统理论体系”而西方的会计目标可以说是“信息系统理论体系”,两者显然不同。考虑到目前的改革开放和国家经济一体化格局,仅以会计目标作为构建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显然是不合适的。

  五、财务会计理论体系的改进

  (一)合理的选择逻辑起点

  一个合理的逻辑起点应该具有以下4个方面的特征: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稳定性与适应性的统一。笔者认为目前应该以会计对象和会计目标结合作为财务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因为他们两者的结合真正地做到了以上4方面的统一。在以此为逻辑起点上,我们也应该兼顾考虑到会计环境对会计目标的影响。

  1、具有作为逻辑起点的稳定性,不会出现因为环境的变化而引起概念结构的大的变化,这有效地解决了会计假设、会计目标缺乏普遍性的问题,不会因为会计假设的松动而引起会计框架的变化。另外,会计目标又具有特殊性,在不同的时期,具体的目标会做相应的调整,体现时代的特征。

  2、会计的目标是人们在客观的经济条件下,对于具体环境得出的认识,认识是有限的。随着客观对象的发展不断地得到发展,展示了概念框架的进步性,更好地指导具体会计实务,这很好地克服了会计本质主观与客观暂时的分离状态。

  3、“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是会计实践不断要达到的目标,“是会计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会计系统内部的一切机制,如会计运行机制、会计协调机制、会计信息反馈机制等,围绕着会计目标而发挥作用,通过优化会计行为来实现会计目标”,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会计对象实践性不强和会计本质会计对会计实践指导实效性不强的问题。

  (二)完善财务会计理论体系内容

  现代经济是是兼顾生态、社会、经济3大效益的数量和质量均衡的发展,而非片面的`经济增长,这就要求生态环境、人类资源环境等信息作为“内生变量”纳入信息使用者的决策系统,与之相适应。

  1、会计目标方面。现代会计目标应定位于经济目标、生态目标和社会目标的有机统一、相互促进、协调互动。在会计信息内容上,不仅要包括传统财务信息,还要包括生态环境资源信息和人力资源信息。该信息对于使用者了解企业的经济发展效率、生态安全与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社会公平与发展等情况是不可或缺的。在会计目标层次上,其基本目标是以经济效益为基础,实现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的持续协调发展。作为基本目标的执行目标――具体目标,则要求充分的披露企业相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责任的具体会计信息,使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互协调。

  2、会计假设方面。将企业视为“社会生态经济人”,是谋求经济、生态与社会3大利益协调发展的理性主体。现代会计理论应当研究这一新的会计假设,构建与变化了的会计环境、会计目标和会计对象相适应的会计假设体系,在传统会计4大假设的基础上引入有关环境资源、人力资源的假设等,以科学核算来监督生态环境与人力资源。主要有多层次假设;环境可持续利用假设;多种货币计量假设;弹性分析假设。

  3、会计对象与会计要素方面。这就要求拓展会计对象的外延,使资金运动的纵向链条不仅包括开端取得的自然环境资源,还应包括末端排放的废气、污水进行处理的生态环境保护;而横向的链条还应包括人造资源、环境资源与人力资源,同时其内涵也应创新。在要素方面,可分为经济类要素、环境类要素和人类资源要素。

  4、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方面。货币计量和非货币计量相结合的方法,向传统会计信息使用者、人力资源会计信息使用者和环境会计使用者提供相关、可靠的会计信息。企业应当站在全局角度思考,体现公平性原则,对其损

  坏的生态环境与使用的人力资源给予合理补偿。

  六、结论

  本文分析了财务会计理论的逻辑起点,并针对中国现在的情况提出了建议,力求对构建中国现代财务会计理论体系有促进作用。但是构建会计理论体系并不等于真正建立起一个科学的会计理论体系。理论体系的构建只是在一定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未来会计理论研究所做的一种规划。理论体系建立后,应重点对具体的内容展开较系统的研究。当前,应在重新审视过去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重点进行结构性理论和规范性理论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映照,陈妮娜.于会计理论体系逻辑起点问题的研究[J].财会通讯,2005(8).

  2、沈红波.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逻辑起点[J].中国总会计师月刊,2005(4).

  3、陈煦江.环境会计核算模式与核算实务管见[J].财会通讯,2004(6).

  4、吴联生.会计研究起点理论述评[J].会计研究,1998(10).

  5、魏明海.会计理论新体系探索[M].中山大学出版社,1994.


【于财务会计理论的论文】相关文章:

人际交往心理论文11-20

在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论文11-24

班主任工作管理论文08-02

建筑施工企业的制度建设管理论文11-27

企业养老保险的基金管理论文11-27

隐喻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的作用研究论文11-30

少儿英语教育理论与实践探讨论文11-27

消毒供应中心规范化管理论文精选11-24

图式理论下英语阅读教学论文推荐11-24

电力企业如何做好薪酬管理论文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