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医心得体会

时间:2023-12-07 09:33:54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导医心得体会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导医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导医心得体会

导医心得体会1

  连续四个小时的志愿者活动,原本以为会令人无聊和疲惫,实则不然。

  一大早赶到医院后,我们换上了志愿者服装,然后,医院的专职导医为我们讲解了医院的大概情况以及导医的常见问题。我们在一切准备就绪后就站在服务台那里准备进行志愿者服务。

  许多患者尤其是初次就诊的患者通常会咨询一些关于就诊流程的问题,这时,我们一般会告诉前来就诊的人员先去自助挂号机或者是缴费窗口挂号,然后按照挂号单的提示前去相应的可是就诊。也有一些患者会问到我们关于挂哪一科的问题,这时,我们会利用我们所学的医学知识进行解答,顿时觉得我们本学期所学的诊断、内、外、妇、儿等此时发挥了它们的作用。另外,也有一些就诊人员会向我们寻求一些小的.帮助,其中有一件事情令我们感觉有些担心和遗憾。事情是这样的:有位五十多岁的母亲非常焦急地前来咨询,她的儿子不见了,她的儿子二十多岁了,大概一米四左右,精神有些异常,和她吵了一架就跑走了。

  母亲很是着急,让我们帮忙留意一下。我们一边服务其他就诊人员,一边不断地在大厅中搜寻,希望能找到她的儿子,这位母亲也去四处寻找。大概过了20分钟,那位母亲抹着眼泪过来了,她的儿子还是没有找到。我们就让她去医院的保安室寻求保安的帮助,同时看看是否调出监控视频来寻找她的儿子。我们仅仅帮到了这里,也不知道那位母亲后来有没有找到儿子。当时看着抹泪的母亲,觉得十分寒心,希望那位母亲顺利找到她的儿子。

导医心得体会2

  我是一名新入职的护士,门诊导医工作是一个新的工作岗位,它不同于临床科室工作。通过在门诊工作这一段时间,每时每刻都有不同的经历和感受,特别是每天接触那么多形形色色的患者及家属,更让我感触颇多。

  我记得,门诊第一天工作的情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厅里扎堆的人群,还有入耳的嘈杂声,以及导诊台外排着长队焦急等待的患者,对这里的一切我都不太熟悉,老师简单介绍了诊区环境和就诊流程后,我就开始工作了。

  大脑一片混乱,根本没反应过来,更无从下手,看着她们忙碌的身影,我只能站在一旁维持秩序,期间有不少患者问我一些问题,比如某某医生今天出诊吗?口腔科在哪里?腹部彩超在哪做等等,这些问题我都解答不了,都是向老师请教了之后再告诉患者,一天下来我就对门诊工作有了直观的感受,它并不像我以前想的那样简单、轻松。

  门诊作为医院的重要窗口,门诊护士又是患者首先接触到的.工作人员,因此,我们的服务质量如何,在其某种程度上体现和反映了医院的综合服务水平,也给患者最直观的感受和印象。我们的言谈举止、人格素养都会给患者留下印象,并且直接影响患者的就诊情绪和心态。

  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我基本熟悉了门诊工作流程,以及医院环境等情况,当患者向我咨询时,我都能准确流利一一解答。由于排队挂号时间长,候诊时间也长,而就诊时间只有几分钟,我们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需要提前开放各诊室的门,检查大厅电视屏,以及工作中所用电脑、水电是否运行正常,确保患者就诊时正常工作,如有问题及时解决,避免患者因为我们的失误而耽误就诊。

  门诊人流量大,患者病情复杂,候诊时间长,加上对环境的不熟悉,许多家属情绪难免会有些急躁,甚至会有些抱怨,这就需要护士作来安抚,对待患者多一些微笑,多一些包容,与患者沟通时多一些耐心。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还有一些老年病人、农村患者,有时一个问题能问好几遍,需要不厌其烦地给予解释说明,这样既缓和了护患关系,又给患者留下了好的印象,为工作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我知道,在工作中我们对患者要语气亲切,保持平和的心态,有时一个适宜的称呼都能让患者感到欣慰,而患者给我们一句表扬“这个护士挺负责,态度挺好”,我们听了心里都会感觉到暖暖的。有时忙起来,一上午连口水都顾不上喝,上厕所都没时间。可每当为患者解决问题后,都会有一种成就感,患者给我们一个理解、信任的眼神,我们都会十分满足,并乐在其中。

  我知道,自己欠缺的是对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有时为患者分诊时不能及时做出判断。因此为更好地鉴别患者的病情、所属科室,我需要认真学习各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临床诊断及表现,不断拓宽知识,丰富和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以便更准确便捷地为患者提供服务。

  我相信,在门诊工作,我的沟通能力会越来越强,同时通过时间的锤炼,我会把工作做得越来越好。

  我同样相信,更多像我一样的和平人,通过默默工作和奉献,一定能够换来和平医院更加美好的明天。

导医心得体会3

  作为一名还未实习的大四学生,我虽未曾经历过妙手回春、转危为安的抢救,没有管理过临床病人,但我经常以导医志愿者的身份活跃在周末西区的门诊大厅。作为服务患者的第一岗,我虽不能为病人进行诊断治疗,但却能帮助他们早日就医、顺利就诊。

  在门诊与患者沟通,我会遵循以下的“套路”:一观察二倾听三回答。“一观察”就是在为患者解决问题之前,通过观察他的衣装打扮,言行举止,推测出此人的文化程度、经济水平、性格特点与来源地等信息,为沟通打好基础;如果患者所患疾病可以被肉眼观察,了解他病情的轻重也是相当重要的。“二倾听”就是要认真聆听患者的问题,为你思考解决方案留出时间;在聆听时也要通过肢体动作表明你在听,让患者觉得你是在真心帮助而不是敷衍了事。当患者逻辑不清时,需要整理已知信息,用自己的逻辑引导患者讲述,就像病史采集一样。“三回答”就是在清晰理解患者问题后,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病情、心情等要素,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解决患者的问题,争取让患者在平复心情的同时,明白下一步该怎么做。下面我将分享一个导医中遇到的真实事件。

  同仁医院的眼科与耳鼻咽喉科学享誉全国,来自四面八方的患者慕名前来求医,所以号源自然十分紧张,每天早上与下午放号后数分钟内就被一抢而空。超半数患者不了解北京非急诊全面预约政策,也不懂如何预约挂号,他们来到自助机前或是望号兴叹、或是鬼语连篇。

  曾在门诊遇到一个中年女性患者,拖着两个大行李袋缓缓来到自助挂号机前,在她拿着身份证不知道插哪儿的时候,我赶紧走上前问她是不是要挂号,挂号的话先去建卡吧。等她建卡回来,我问她:“您要挂什么科?”她说:“要挂眼科。”我说:“不好意思阿姨,眼科这周已经没号了,普通号也没了。”她一听,立马急眼了,说:“那我大老远的不是白跑了吗?我从家里的市医院到省医院,为了看病已经奔波数月,大夫都说治不好让我来同仁找专家试一试,我赶紧带着所剩不多的钱来北京看病,可你们这大医院居然连一个普通号都没有?难道让我为了挂号在北京住上十天半个月吗?你们这医院太差劲了,我要去投诉你们!”

  我赶紧安慰说:“阿姨不好意思,知道您不容易,听您口音是东北人,是刚坐火车过来的吧?北京站现在正是人多的时候,您这一路不容易。”患者一听有点惊讶,点了点头。我说:“您也知道同仁医院的眼科全国顶尖,来看病的`人一波又一波,有的大夫一天看七八十个病人还下不了班,可想而知这号源有多紧张。但您也别担心,虽然预约号没了,但是每天早上7点还会放一部分当天号源,您如果想试试的话我教您怎么用自助机,您明天早点来排队看能不能挂到号。如果您愿意等,下午3点还会放第八天预约号源。”患者听完这番话,激烈的情绪有些平复下来,但还是一脸愁苦地问:“那我在这能挂到专家号吗,万一我抢不到,还不是白白在这里耗时间。”我说:“这个我不能跟您保证,专家号确实挺难挂的,不过我建议您呀可以先抢个普通号,把该做的检查做了,如果确实需要专家诊治,大夫会给您诊间预约的,您也不用自己守着机器抢专家号了,下次拿着检查结果直接让专家给您看,又省事又省钱。”

  这个事例虽然平凡,在导医工作中时常发生,相比临床故事亦枯燥乏味,但它证明了合理有效的沟通确实能为患者带去帮助,为医院减少冲突。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拥有一个好口才,至关重要。虽然我还不能奋斗在救死扶伤的一线,但是却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病人就诊更快捷、更顺利、更冷静,为营造和谐的医疗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