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考指南

注册岩土工程师备考练习方法

时间:2021-11-22 16:30:18 报考指南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17注册岩土工程师备考练习方法

  做练习题是备考岩土工程师考试的重要方法,那么关于注册岩土工程师备考练习方法有哪些呢?下面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注册岩土工程师备考练习方法,希望大家喜欢。

  注册岩土工程师备考练习方法

  一练是要在做好通读和细读的同时,以章为单位,如果章的内容较多,就以节为单位,购买一些配套的练习题进行闭卷演练,不会做的题做好标记,并查阅教材,看这个知识点出自书中什么位置。但这时的演练不要去计较得失,关键要找到不会的知识点。

  二练是在做好精读和检验式阅读的同时,针对一练查出的不能做的题,重新再演练一次,如果还有做不好的题,重新再做好标记,然后再查找教材和标准,这次就一定要认真的记忆一次。隔上一天再做一次,如果还不能做,就要反复的记忆,直到记住为止。

  三练是以课为单位,用模拟试卷和以往考题做练习,记好时间,真刀真枪地考前模拟演练。

  做好“六读”和“三练”以后,可以说考试成功的概率已达到了70%,但为了确保考试的顺利通过,还需要注意以下四点事项,否则也可能大意失荆州,造成本应该通过考试的没有通过。那时再亡羊补牢,为时过晚。

  首先要理论联系实际。学习知识一定要联系实际。要把书上介绍的知识拿到实践中去检验。边学习边思考,结合实际情况。

  其次是全面复习,重点掌握,切忌猜题、押题。不可能每一个人对所有的行业都熟悉,总有不知道的地方,而考试几乎每章每节都要考,每个行业都要考。所以要对大纲要求的重点进行重点掌握。但如果采取猜题、押题的方式,必然会导致考试猜中的几率特别小,一旦没有猜中,就很难通过考试。

  再次是可以参加考前培训,但不能完全依赖培训。由于每个人都有不懂的行业,如果完全自学必然很费力,也不可能真正地全部搞明白。参加考前培训,一方面老师站在宏观角度,把自己学习的零散知识点串联在一起,容易全面掌握所学的安全知识,掌握答题技巧;另一方面自己自学时没有搞懂的知识点,通过老师讲解也会搞明白。但是也不能完全依赖培训,因为培训的时间短,老师不可能每个知识点都讲,大多数还得靠自己。如果想自己不学习,完全依赖老师的培训,那是根本不可能考合格的。

  最后是要制定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俗话说“预则立、不预则废”。教材厚,知识点多,报名到考试的时间非常短,加上大多数人都是在职人员,在家里也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因此学习时间就显得格外少。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就特别重要。一旦计划制定出来后,不管什么原因,每天都必须坚持看完所要学的内容,做完所要做的事情。

  岩土工程师电气复习讲义

  软件的组成及功能

  软件是指各种程序、文档和数据的总和。软件对于计算机的使用是必需的。

  软件可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系统软件是指管理、控制和维护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提供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界面等方面的软件。它主要包括操作系统、各种程序设计语言处理程序(编译程序和解释程序)、各种软件开发工具等。应用软件是专业人员为各种应用目的开发的程序。常见的应用软件有办公自动化软件、绘图软件、大型科学计算软件包等。

  操作系统的功能是用于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的一组程序,是计算机硬件与其他软件的接口、用户和计算机的接口。常用的操作系统有:DOS、Windows、Unix、Linux、OS/2等。

  程序设计语言可用来编写计算机程序,一般可分为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

  计算机能直接接受的只是以二进制形式的机器语言;汇编语言是机器语言的符号表示并且需要翻译成机器语言才能执行;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更是必须通过编译程序或解释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才能供机器执行,常用的高级语言有BASIC、FOTRAN、C等等。

  用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编写的程序一般效率较高、执行速度较快;而用高级语程序则一般效率较低、执行速度较慢。但用高级语言编写程序要比用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编写程序容易些,可读性、通用性强。

  岩土工程师的发展前景

  1.引言

  展望岩土工程的发展,笔者认为需要综合考虑岩土工程学科特点、工程建设对岩土工程发展的要求,以及相关学科发展对岩土工程的影响。

  岩土工程研究的对象是岩体和土体。岩体在其形成和存在的整个地质历史过程中,经受了各种复杂的地质作用,因而有着复杂的结构和地应力场环境。而不同地区的不同类型的岩体,由于经历的地质作用过程不同,其工程性质往往具有很大的差别。

  岩石出露地表后,经过风化作用而形成土,它们或留存在原地,或经过风、水及冰川的剥蚀和搬运作用在异地沉积形成土层。在各地质时期各地区的风化环境、搬运和沉积的动力学条件均存在差异性,因此土体不仅工程性质复杂而且其性质的区域性和个性很强。

  岩石和土的强度特性、变形特性和渗透特性都是通过试验测定。在室内试验中,原状试样的代表性、取样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扰动以及初始应力的释放,试验边界条件与地基中实际情况不同等客观原因所带来的误差,使室内试验结果与地基中岩土实际性状发生差异。

  在原位试验中,现场测点的.代表性、埋设测试元件时对岩土体的扰动,以及测试方法的可靠性等所带来的误差也难以估计。

  岩土材料及其试验的上述特性决定了岩土工程学科的特殊性。岩土工程是一门应用科学,在岩土工程分析时不仅需要运用综合理论知识、室内外测成果、还需要应用工程师的经验,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在展望岩土工程发展时不能不重视岩土工程学科的特殊性以及岩土工程问题分析方法的特点。

  土木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促进了岩土工程学科的发展。例如在土木工程建设中最早遇到的是土体稳定问题。土力学理论上的最早贡献是1773年库伦建立了库伦定律。随后发展了Rankine(1857)理论和Fellenius(1926)圆弧滑动分析理论。

  为了分析软粘土地基在荷载作用下沉降随时间发展的过程,Terzaghi(1925)发展了一维固结理论。回顾我国近50年以来岩土工程的发展,它是紧紧围绕我国土木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而发展的。

  在改革开放以前,岩土工程工作者较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水利、铁道和矿井工程建设中的岩土工程问题,改革开放后,随着高层建筑、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和高速公路的发展,岩土工程者的注意力较多的集中在建筑工程、市政工程和交通工程建设中的岩土工程问题。土木工程功能化、城市立体化、交通高速化,以及改善综合居往环境成为现代土木工程建设的特点。

  人口的增长加速了城市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促进了大城市在数量和规模上的急剧发展。人们将不断拓展新的生存空间,开发地下空间,向海洋拓宽,修建跨海大桥、海底隧道和人工岛,改造沙漠,修建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等。展望岩土工程的发展,不能离开对我国现代土木工程建设发展趋势的分析。

  岩土工程是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将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工程地质学、岩体力学三者逐渐结合为一体并应用于土木工程实际而形成的新学科。岩土工程的发展将围绕现代土木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并将融入其他学科取得的新成果。岩土工程涉及土木工程建设中岩石与土的利用、整治或改造,其基本问题是岩体或土体的稳定、变形和渗流问题。笔者认为下述12个方面是应给予重视的研究领域,从中可展望21世纪岩土工程的发展。

  2.区域性土分布和特性的研究

  经典土力学是建立在无结构强度理想的粘性土和无粘性土基础上的。但由于形成条件、形成年代、组成成分、应力历史不同,土的工程性质具有明显的区域性。

  周镜在黄文熙讲座〔1〕中详细分析了我国长江中下游两岸广泛分布的、矿物成分以云母和其它深色重矿物的风化碎片为主的片状砂的工程特性,比较了与福建石英质砂在变形特性、动静强度特性、抗液化性能方面的差异,指出片状砂有某些特殊工程性质。然而人们以往对砂的工程性质的了解,主要根据对石英质砂的大量室内外试验结果。

  周镜院士指出:“众所周知,目前我国评价饱和砂液化势的原位测试方法,即标准贯入法和静力触探法,主要是依据石英质砂地层中的经验,特别是唐山地震中的经验。有的规程中用饱和砂的相对密度来评价它的液化势。显然这些准则都不宜简单地用于长江中下游的片状砂地层”。

  我国长江中下游两岸广泛分布的片状砂地层具有某些特殊工程性质,与标准石英砂的差异说明土具有明显的区域性,这一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国内外岩土工程师们发现许多地区的饱和粘土的工程性质都有其不同的特性,如伦敦粘土、波士顿蓝粘土、曼谷粘土、Oslo粘土、Lela粘土、上海粘土、湛江粘土等。这些粘土虽有共性,但其个性对工程建设影响更为重要。

  我国地域辽阔、岩土类别多、分布广。以土为例,软粘土、黄土、膨胀土、盐渍土、红粘土、有机质土等都有较大范围的分布。如我国软粘土广泛分布在天津、连云港、上海、杭州、宁波、温州、福州、湛江、广州、深圳、南京、武汉、昆明等地。人们已经发现上海粘土、湛江粘土和昆明粘土的工程性质存在较大差异。以往人们对岩土材料的共性、或者对某类土的共性比较重视,而对其个性深入系统的研究较少。

  对各类各地区域性土的工程性质,开展深入系统研究是岩土工程发展的方向。探明各地区域性土的分布也有许多工作要做。岩土工程师们应该明确只有掌握了所在地区土的工程特性才能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3.本构模型研究

  在经典土力学中沉降计算将土体视为弹性体,采用布西奈斯克公式求解附加应力,而稳定分析则将土体视为刚塑性体,采用极限平衡法分析。采用比较符合实际土体的应力-应变-强度(有时还包括时间)关系的本构模型可以将变形计算和稳定分析结合起来。

  自Roscoe与他的学生(1958~1963)创建剑桥模型至今,各国学者已发展了数百个本构模型,但得到工程界普遍认可的极少,严格地说尚没有。岩体的应力-应变关系则更为复杂。看来,企图建立能反映各类岩土的、适用于各类岩土工程的理想本构模型是困难的,或者说是不可能的。

  因为实际工程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是很复杂的,具有非线性、弹性、塑性、粘性、剪胀性、各向异性等等,同时,应力路径、强度发挥度、以及岩土的状态、组成、结构、温度等均对其有影响。

  开展岩土的本构模型研究可以从两个方向努力:一是努力建立用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实用模型;一是为了建立能进一步反映某些岩土体应力应变特性的理论模型。理论模型包括各类弹性模型、弹塑性模型、粘弹性模型、粘弹塑性模型、内时模型和损伤模型,以及结构性模型等。

  它们应能较好反映岩土的某种或几种变形特性,是建立工程实用模型的基础。工程实用模型应是为某地区岩土、某类岩土工程问题建立的本构模型,它应能反映这种情况下岩土体的主要性状。用它进行工程计算分析,可以获得工程建设所需精度的满意的分析结果。

  例如建立适用于基坑工程分析的上海粘土实用本构模型、适用于沉降分析的上海粘土实用本构模型,等等。笔者认为研究建立多种工程实用模型可能是本构模型研究的方向。

  在以往本构模型研究中不少学者只重视本构方程的建立,而不重视模型参数测定和选用研究,也不重视本构模型的验证工作。在以后的研究中特别要重视模型参数测定和选用,重视本构模型验证以及推广应用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为工程建设服务。

 

【注册岩土工程师备考练习方法】相关文章:

2017注册岩土工程师备考生活学习方法解读08-03

2017注册岩土工程师备考经验分享07-31

2017注册岩土工程师备考减压原则07-31

2017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备考攻略08-02

2017注册岩土工程师备考心态攻略08-02

2017注册岩土工程师备考复习小贴士08-03

2017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备考指南08-03

2017注册岩土工程师备考复习笔记08-04

2017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备考心得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