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昔盐》原文及赏析

时间:2024-03-28 08:05:42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昔昔盐》原文及赏析

《昔昔盐》原文及赏析1

  《昔昔盐》

  唐代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译文

  春天夜晚,寂无人声,芬芳桂花,轻轻飘落。青山碧林,更显空寂。

  明月升起,惊动几只栖息山鸟。清脆鸣叫,长久回荡空旷山涧。

  注释

  ⑴鸟鸣涧:鸟儿在山涧中鸣叫。

  ⑵人闲:指没有人事活动相扰。闲:安静、悠闲,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桂花:此指木樨,有春花、秋花等不同品种,这里写的是春天开花的一种。

  ⑶春山:春日的山。亦指春日山中。空:空寂、空空荡荡。空虚。这时形容山中寂静,无声,好像空无所有。

  ⑷月出:月亮升起。惊:惊动,扰乱。山鸟:山中的鸟。

  ⑸时鸣:偶尔(时而)啼叫。时:时而,偶尔。

  全文赏析

  关于这首诗中的桂花,颇有些分歧意见。一种解释是桂花有春花、秋花、四季花等不同种类,此处所写的当是春日开花的一种。另一种意见认为文艺创作不一定要照搬生活,传说王维画的《袁安卧雪图》,在雪中还有碧绿的芭蕉,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同时出现的事物,在文艺创作中是允许的。不过,这首诗是王维题友人所居的《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之一。五首诗每一首写一处风景,接近于风景写生,而不同于一般的写意画,因此,以解释为山中此时实有的春桂为妥。

  桂树枝叶繁茂,而花瓣细小。花落,尤其是在夜间,并不容易觉察。因此,开头“人闲”二字不能轻易看过。“人闲”说明周围没有人事的烦扰,说明诗人内心的闲静。有此作为前提,细微的桂花从枝上落下,才被觉察到了。诗人能发现这种“落”,或仅凭花落在衣襟上所引起的触觉,或凭声响,或凭花瓣飘坠时所发出的一丝丝芬芳。总之,“落”所能影响于人的因素是很细微的。而当这种细微的因素,竟能被从周围世界中明显地感觉出来的时候,诗人则又不禁要为这夜晚的静谧和由静谧格外显示出来的空寂而惊叹了。这里,诗人的心境和春山的'环境气氛,是互相契合而又互相作用的。

  在这春山中,万籁都陶醉在那种夜的色调、夜的宁静里了。因此,当月亮升起,给这夜幕笼罩的空谷,带来皎洁银辉的时候,竟使山鸟惊觉起来。鸟惊,当然是由于它们已习惯于山谷的静默,似乎连月出也带有新的刺激。但月光之明亮,使幽谷前后景象顿时发生变化,亦可想见。所谓“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曹操《短歌行》)是可以供读者联想的。但王维所处的是盛唐时期,不同于建安时代的兵荒马乱,连鸟兽也不免惶惶之感。王维的“月出惊山鸟”,大背景是安定统一的盛唐社会,鸟虽惊,但决不是“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它们并不飞离春涧,甚至根本没有起飞,只是在林木间偶而发出叫声。“时鸣春涧中”,它们与其说是“惊”,不如说是对月出感到新鲜。因而,如果对照曹操的《短歌行》,在王维这首诗中,倒不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那样一种迷人的环境,而且还能感受到盛唐时代和平安定的社会气氛。

  王维在他的山水诗里,喜欢创造静谧的意境,这首诗也是这样。但诗中所写的却是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动的景物反而能取得静的效果,这是因为事物矛盾着的双方,总是互相依存的。在一定条件下,动之所以能够发生,或者能够为人们所注意,正是以静为前提的。“鸟鸣山更幽”,这里面是包含着艺术辩证法的。

《昔昔盐》原文及赏析2

  原文:

  垂柳覆金堤,蘼芜叶复齐。

  水溢芙蓉沼,花飞桃李蹊。

  采桑秦氏女,织锦窦家妻。

  关山别荡子,风月守空闺。

  恒敛千金笑,长垂双玉啼。

  盘龙随镜隐,彩凤逐帷低。

  飞魂同夜鹊,倦寝忆晨鸡。

  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

  前年过代北,今岁往辽西。

  一去无消息,那能惜马蹄。

  译文

  丝丝垂柳低垂,轻轻覆盖在金黄色的堤岸浓;又是浓浓夏日,蘼芜的叶子又变得异常繁茂浓密。

  在荷叶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碧绿的池塘水溢出池塘外,桃李的花瓣随风飘然而落,撒满树下的子。

  思妇长得像采桑的秦罗被一样美貌,她对丈夫的思念情怀像织锦的窦家妻那样真切。

  丈夫已去关山之外,思妇在风月之夜只能独守空闺,忍受寂寞。

  她独处闺中,长期收敛值千金的笑容,相思使她经常整日流泪。

  她无心打扮,铜镜背面所刻的龙纹被藏在匣中;懒得整理房间,凤形花纹的帷帐没浓钩而长垂。

  她因思念丈夫神魂不定,夜里睡不着,就像夜鹊见月惊起而神魂不定,也像晨鸡那样早起不睡。

  她的屋内,昏暗的窗户浓到处悬着一张一张的蜘蛛网;空废的屋梁浓剥落着一块一块的燕巢泥。

  丈夫征戍行踪不定,前年还在代州北部,而今又到了辽水西边。

  一经出征,从此便再无消息,何时才能听到丈夫归来的马蹄声?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诗。前四句写春末夏初的景物,引出思妇。接着四句用旧事喻思妇守空闺。再用八句写思妇的悲苦情状,妙在用景物的衬托,把思妇的思念之切活画了出来。最后以问句作结,内心的.埋怨之情表露无遗。这首诗同其闺怨诗一样,并无多少新意,但“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是当时传诵的名句。牖暗,梁空,蛛网悬挂,燕泥落下,在工整的对偶和确切、形象的语言运用中,把门庭冷落的情况以及思妇极端凄凉悲苦的心情完全表现出来。传说在大业五年(609),薛道衡将要被处死时,隋炀帝问他:“你还能写‘空梁落燕泥’这样的诗句吗?”由于隋炀帝忌薛的诗才而特别提出这句诗,因而使之传为名句。这两句诗可用来形容人去楼空、好景不常这类景况。

【《昔昔盐》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昔昔盐原文及赏析03-02

《昔游》原文原文赏析及作者介绍08-25

贺明朝·忆昔花间相见后原文及赏析11-19

忆昔的作文11-21

今夜昔夏作文12-13

《煎盐绝句》原文及古诗词赏析05-29

盐角儿·亳社观梅原文及赏析02-20

盐角儿·亳社观梅原文、赏析06-29

寒食的原文及赏析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