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方案

时间:2024-02-10 12:01:59 一般方案 我要投稿

设计方案[合集]

  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设计方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设计方案[合集]

设计方案 篇1

  一. 活动目标

  1) 初步学习儿歌,并用身体语言表达儿歌内容。

  2) 尝试根据儿歌内容仿编儿歌。

  3) 愿意参与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二. 活动准备

  (一) 物质材料准备:背景一幅、记录表一份、泡泡液若干瓶。

  (二) 课件儿歌《吹泡泡》

  三. 活动重难点

  重点:初步学习儿歌,并用身体语言表达儿歌内容。

  难点:尝试根据儿歌内容仿编儿歌。

  四.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引起孩子兴趣。

  1、师(神秘口吻)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样很有趣的东西,你们来猜猜看,是什么呢?幼儿猜不出来时,老师出示吹泡泡的用具,引出泡泡液。

  2、老师第一次吹,提问,你们看到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鼓励幼儿用各种词语来描述看到的泡泡)

  3、老师第二次吹,提问,我们的泡泡还有颜色呢?请小朋友看都有什么颜色?(幼儿边观察边回答)

  4、老师第三次吹,提问,小朋友去追泡泡,看能不能用手捉住它?你们捉住了吗?泡泡哪里去了?

  老师总结:刚才我们看到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回答后老师总结:吹泡泡,吹泡泡,吹出一个大泡泡,吹出一个小泡泡。老师边说边表演。

  泡泡的.颜色是怎样的?(红的,白的,紫的)那我用一个优美的词语来形容它,五颜六色真漂亮。泡泡飞呀飞,呀,飞到手心上,就怎样了?(不见了)老师总结,泡泡,泡泡飞呀飞,飞到手心上,咦,泡泡不见了。

  (二)读儿歌,目的是让幼儿对儿歌内容有了解。

  1、看课件,老师朗读儿歌(边做动作边说儿歌)

  2、请幼儿边做动作边朗读儿歌。

  (三)仿编儿歌,

  泡泡,泡泡飞呀飞,飞到哪里呢?请幼儿发挥想象创编,幼儿创编一个,老师和幼儿一起将儿歌完整的说一遍,说三到四个之后,幼儿只做创编,不用全部朗读儿歌。

  (四)音乐游戏

  幼儿和老师边唱边表演,在愉悦的活动过程中动静交替,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

  延伸: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许多的泡泡液,我们一起到外面去吹泡泡吧。

设计方案 篇2

  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三大直接服务方法,但是在农民工社会工作服务中它们并不是单一存在的,一个完整性的公益项目或者一个系列性专业服务大都融入了其中两种及以上的服务方法,甚至引入其他专业服务方法。因此,在农民工社会工作服务中更加注重和强调综融社会工作方法的应用。

  一、社会工作服务农民工直接方法的使用情况

  从具体实践来看,社会工作服务农民工注重不同直接服务方法的多方位介入,这也说明了问题和需求的复杂性需要不同方面的手法介入,以达至更好的服务成效。以上海复源社工事务所20xx~2012年“流动儿童社会适应项目”为例,根据该机构《流动儿童社会适应项目终期报告》显示,该项目社会工作直接服务方法在农民工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中的应用情况如下:开展4个系列专业小组和42次一般小组活动,基本活动内容为自我成长、兴趣培养、潜能挖掘、团队协作等;开展社区工作活动28次,基本活动内容以社区融入和节日主题性活动为主;开展25项个案工作与辅导,基本活动内容以亲子关系和环境适应调适为主。

  这些数据能够显现出社会工作直接服务方法介入农民工服务的基本特点,即以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三大方法综合运用为主,辅以其他服务方法,同时在三大直接服务方法中以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为主要方法。

  二、综融: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服务的重要选择

  农民工社会工作服务活动设计和实践中经常综合性应用了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以及其他专业手法,这就是综融社会工作方法。它是对不同社会工作直接服务方法的有机融合,既有针对农民工及其家庭个别化需求的个案工作,也有内容丰富的小组活动,还有依托社区、学校等开展的社区活动。

  以上海复源社工事务所“流动儿童社会适应项目”为例,在项目后期,社会工作者发现项目对象中的六年级学生面临着回老家就学与留在上海就学的两难选择等现实问题。针对这个实际需求,社会工作者将个案工作、小组工作、情绪疏导和家庭辅导等专业手法相结合,引导流动儿童、家庭正确面对自身的`成长发展以及对未来学习生活的规划。

  三、实践中探索创新:应注重基于需求和实践的服务方法创新

  基于农民工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农民工社会工作服务还应尝试性地整合其他专业方法,使用扩展性服务方法,比如文艺表达法、影像传播法等,从实践效果来看,这些方法比较适合农民工的群体特点和实际需求。同时,也应注重在社会工作服务农民工的具体过程中将专门性服务方法和综合性方法相结合,形成农民工社会工作服务体系。一方面专门专业的方法能够确保服务成效并推进我国社会工作发展,另一方面农民工问题是多面性问题,因此我们应在考虑问题和需求特殊性的基础上注重将引入国际经验和创新本土经验相结合。

  比如协作者结合草根文艺创造的方法组织农民工创作了民众戏剧并巡回演出,积极倡导社会公众对农民工及其社会问题的关注。这些内含社会工作理念和手法的服务都具有实效性的,也是一种方法创新。

设计方案 篇3

  特色活动:

  快乐颂(音乐欣赏)

  活动目的

  1.欣赏摇滚歌曲《快乐颂》,了解摇滚乐的基本特点(歌词简单、重复,曲调热烈、奔放)

  2.通过模仿摇滚乐手的演唱,动作及歌手的呼应,表达对歌曲的感受。

  3.能积极参与活动,大胆表现。

  活动准备

  1.话筒架,话筒各一只,观察有关摇滚乐的图片或者录相

  2.录音机,有关音乐

  教学流程

  1.播放摇滚乐,幼儿自由表现后师问:你们快乐吗?

  2.欣赏歌曲录音。

  (1)欣赏歌曲,教师提问:他们在快乐的时候说了些什么?(他们数数,从1数到8;他们互相问,回答:你快乐吗?我很快乐)

  (2)重复欣赏歌曲,熟悉歌词主要内容,并知道歌词反复出现的特点。“他样总是唱;只要大家一起唱,就很快乐;快乐没什么道理,快乐就是这么容易。”

  (3)再次欣赏音乐,在问答处,跟着歌曲一起大声回答。

  3.欣赏有关录相,并模仿摇滚手的动作

  (1)欣赏音乐录相,问:摇滚乐乐队除了唱以外,是怎么表达他们的快乐的?(有的弹吉他,有的打鼓,有的弹电子琴)

  (2)请幼儿模仿自己喜爱的`摇滚乐手的动作并与同伴交流

  (3)跟着音乐和电视画面自由模仿摇滚手的动作。

  (4)面对“观众”,跟着音乐大胆地表演,将自己的快乐表现出来。

  4.教师扮演摇滚乐手,进行现场表演,幼儿扮演观众,与歌手进行呼应,(幼儿与老师交换角色)

  5.小结:今天欣赏了摇滚乐,这是一种快乐,热烈的音乐。

设计方案 篇4

  案例背景

  北京A公司是全国大型零售企业之一,旗下拥有两家子公司和多家控股公司,业务领域涉及综合大型超市、精品超市、百货店、商业地产及广告代理等。凭借一流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该公司获得了迅速发展,到目前为止,该公司总资产约1.2亿元,在全国20多个重点城市拥有80多家大型超市,建立了覆盖全国范围的连锁零售网络,员工人数近万人。

  自成立以来,该公司领导对企业管理,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并明确了以资产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以人力资源管理为核心的发展战略规划,希望能通过商品结构、产业结构、组织机构和业务流程的连接与再造,迅速壮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企业的逐步发展,其管理体系的漏洞也逐渐显露出来,其中,薪酬管理问题一直是困扰企业管理者的难题。基于此,该公司管理者希望能借助第三方专业机构的帮助,搭建一套科学的薪酬管理体系,以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通过深入的访谈和分析,顾问专家指出,该企业的薪酬管理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缺乏内部公平性,同工不同酬现象较严重

  目前,该公司员工的薪酬水平缺乏明确的标准依据,员工工资水平多是参照外部同等单位的薪酬水平和员工的学历、工作年限等因素制定,即使是同一岗位的员工,其基本工资也可能因为员工学历不同、工作经验不同,甚至是因为入职时间不同而产生差异。

  部分职能部门员工与业务部门员工的工资水平又相差无几,尽管其承担的责任和风险相差很大,不同的付出却得到近乎相同的回报,这就造成了薪酬的内部不公平性,员工对此抱怨也很多。

  此外,与外部同行业同等单位的薪酬水平相比,该公司的薪酬水平普遍偏低,这就更加剧了员工对薪酬管理的不满意程度。

  2、薪酬结构单一,缺乏激励型

  目前,该公司的薪酬结构如下:工资总额=基本工资+月度奖金,其中基本工资为固定值,月度奖金根据公司业绩进行调整,为变动值,且大多职位工资的浮动比相同或相差不大,固定工资部分占全部工资的绝大部分,而浮动工资的比例则很小。

  在这样的工资结构下,员工贡献与工资水平的关系不大,加上公司没有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奖金的发放也趋于平均化,只要工作中不出现重大错误就可以拿全奖,这样没有人愿意承担责任和风险,特别是一线营业人员,对顾客的需求或问题漠不关心,只是按部就班的开展工作,更不用说主动为客户提供服务了,严重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企业业绩的提升。

  3、薪酬水平的确定及调整缺乏必要的依据

  目前,该公司缺乏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以及工作分析和岗位评价体系,也就无法为薪酬水平的确定及调整提供必要的依据,导致该公司确定或调整薪酬水平的随意性较大,多依照员工直接上级的主观评价,这就使得员工不能专注于自身素质的提高,反而热衷于职场政治,通过在上级面前的各种“表现”来实现工资水平的提高。优秀员工的才能得不到施展和发挥,良好的工作氛围受到破坏,制约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顾问团队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并为该公司搭建了完善的薪酬管理体系,具体如下:

  一、优化薪酬结构,建立岗位等级工资制

  基于工作分析和岗位评价的基础工作,明确各等级岗位的岗位系数,建立岗位等级工资制,其薪酬结构如下:工资总额=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奖金+福利+津贴。

  其中,基本工资根据岗位评价结果得出的岗位系数乘以薪酬基数得到;绩效工资由公司整体业绩水平及员工绩效考核结果确定;奖金包括年终奖和单项奖。年终奖是企业根据整体业绩和员工个人年度综合考评结果而核发的奖金。单项奖是为了表彰那些为企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而设立的奖项,有建议奖、创新奖、特殊贡献奖等;福利和津贴是公司为了补偿员工特殊工作环境下的工作付出而支付的工资。

  其中,岗位等级工资制适用于中高层管理人员以外的大部分员工。同工实行岗位工资制,可真正实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薪酬分配原则,将员工努力程度与薪酬水平进行对等,改变传统薪酬体系以职务划分薪酬等级的现状。

  此外,专家建议对公司的中高层管理者实行年薪制,其工资总额由基薪和年终结算薪酬两个部分构成。基薪是建立在岗位分类定级的基础上,按照“利益越厚,责任越大,风险越高”的原则确定;年终结算薪酬建立在绩效考评的基础上,年末进行核算确定。

  二、建立健全配套机制,保证薪酬管理体系落地实施

  薪酬制度的有效执行还需要一系列相关制度的有力支持,其中,绩效考核制度与薪酬制度关系最为紧密,是薪酬制度实施的有效保障。

  零售企业的薪酬制度是激励员工、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改革原有的不合理的薪酬制度,不仅有效减少人才流失,也提高了员工工作效率,进而对整个企业的运作产生积极的影响,推动企业不断发展。

  但是,大多企业在薪酬管理体系的实施过程中,都存在一些问题,该零售企业的薪酬问题也同样存在于其他企业中,比如同工不同酬、薪酬调整缺乏依据、内部不公平等问题。

  针对此,在深入分析企业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建立了岗位工资制,真正实现了同工同酬,实现了对员工的激励,可进一步促进公司业绩的提升。

  此外,为保证薪酬管理体系的顺利落地实施,企业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在新的薪酬制度推广执行之前要事先做好培训工作。培训的目的在于使公司自上而下对新的薪酬制度有一个正确和清晰的认识,降低推行的阻力。

  新的薪酬制度推行后,公司人力资源部要能跟踪新的薪酬制度的运行情况。及时收集员工对于新的薪酬制度的意见和建议,并对薪酬制度中不合理的内容进行修正。

  一个科学的薪酬方案可以有效激励员工、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进而对整个企业的运作产生积极的影响,推动企业不断发展。由此可见,一个科学有效的薪酬方案是实现零售企业不断发展的前提。

设计方案 篇5

  一、设计思路:

  《阳光》讲述了小姑娘英子把阳光包起来送给腿脚不便的奶奶的故事,文章简短生动,真实感人,“把阳光包起来”这种做法看起来稚嫩可笑,但恰恰是从这天真的想法、做法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一颗真挚的爱心。教学时,应该抓住英子的一言一行,深入体会英子纯真的感情,深切地领悟:英子的一片孝心就像这阳光一样温暖着奶奶的心,从而让学生受到思想的熏陶。

  二、教学目标:

  (一)学会抓住主要词句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对奶奶的一片孝心,从中受到思想熏陶。

  (三)掌握本课八个生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重点难点:

  (一)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英子的一片孝心。

  (二)难点:理解“阳光跑到心里”的含义。

  四、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

  五、教学时间: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课件导入,进入情境。

  1、课件展示画面:大地沐浴着灿烂的阳光,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草地里开满了花儿,芬芳扑鼻,小鸟在天空飞翔。英子来到绿茵茵的草坪上坐下来。

  2、指名说画面内容,谈谈感受。

  3、阳光多么美好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阳光》。

  4、围绕阳光,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自由读课文,指名说说。

  (二)理解课文,深入体会

  1、英子的想法

  (1)文中哪些段写出了英子的想法,指名读第三、四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出示句子:

  看着这可爱的.阳光,英子的心里闪出一个美妙的想法:“多好的阳光啊!我要把它带回去,作为礼物送给奶奶。”

  (3)轻声读句子,英子的想法美妙在哪里?为什么?

  (4)“美妙”可以换成别的词吗?

  2、英子的行动

  (1)英子一想到这就马上行动起来,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课件出示:

  英子把阳光紧紧地包在裙子里,带回家去。

  英子把阳光包在裙子里,带回家去。

  ①先出示两个句子,找出不同,再读读句子,去掉“紧紧地”行吗?为什么?

  ②从“紧紧地”这个词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甲:英子做得非常认真。

  学生乙:英子很小心,生怕阳光跑了。

  学生丙:英子特别想把阳光带回去,帮奶奶实现愿望。

  (3)你能把英子这种心情读出来吗?

  3、事情的结果

  (1)英子满怀希望地把阳光送给奶奶,结果怎样?请A组的同学读第五自然段。

  (2)阳光不见了,英子简直要哭出声来,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学生甲:英子非常伤心,她的礼物不见了。

  学生乙:英子非常失望,把阳光带给奶奶的想法成了泡影。

  学生丙:英子十分着急,真想把阳光给找回来。

  (3)阳光不见了,英子伤心,失望,着急,你能把这种心情读出来吗?先自己练习读,再四个同学一组,组内练一练,练好了,老师抽两个组,派代表来比赛,看谁读得最好。

  (4)小组代表比赛读,评价。

  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这段话要分两种语气读,“可是”前面是英子打开裙子准备把阳光送给奶奶,要高兴地满怀希望地读,“可是”后面再读得着急又难过。

  师:你体会得很深刻,你很会读书,请你读给大家听好吗?

  (以评促读,更加深了对英子一片爱心的理解。)

  4、理解奶奶的话

  (1)课件展示画面:奶奶久久地把英子抱在怀里安慰着英子。

  (2)阳光跑到了你的心里,也跑到了我的心里,这是什么意思?英子心里装的是什么?奶奶心里有什么?

  学生甲:英子心里装的是奶奶,装的是对奶奶的一片孝心。

  学生乙:英子爱奶奶,奶奶心里当然很高兴,像见到阳光一样。

  (3)师:是啊,英子没带回来阳光,却带回来了一片孝心,奶奶能不高兴吗?英子的孝心就是送给奶奶最好的礼物,就像阳光一样可爱。(板书:孝心)

  (三)拓展延伸

  请你帮英子想想办法,怎样才能把阳光送到奶奶那里去?

  七.板书设计

  阳光

  孝心

  英子 奶奶

设计方案 篇6

  【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教学点:

  ⑴ 学会本课4个生字,掌握戈壁清晰介绍边疆等词语;

  ⑵ 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⑶ 了解白杨的特点。

  2、能力训练点:

  ⑴ 训练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

  ⑵ 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能背诵指定的段落。

  3、德育渗透点: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边疆建设者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做贡献的高尚品质。

  4、美育渗透点: 感受白杨树的形象美和精神美,理解白杨树与建设者形象美的实质,在感受美、欣赏美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能重建与再现课文中的语言美,即能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形式把自己的审美感受准确地表达出来。

  【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认真阅读课文,有所理解,有所感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2、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⑴ 理解爸爸介绍白杨的话;

  ⑵ 训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难点: 体会爸爸借白杨来表白什么?

  3、疑点:

  ⑴ 爸爸为什么接孩子到新疆来念书?

  ⑵ 爸爸为什么要借白杨来表白自己的心?爸爸在表白什么?

  4、解决办法:

  ⑴ 图文结合,让学生感知白杨的`形象美,重点品读爸爸介绍白杨树的三句话,进而感悟白杨的品格美,并说一说爸爸与白杨树有什么共同点。

  ⑵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加深理解和体会。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己发现问题,在读书、思考、讨论中自己解决问题。当学生的思路阻滞时给予疏通,认识模糊时给予点拨,表达不畅时给予帮助,鼓励学生在讨论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谁见过白杨树?它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什么特点呢?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随现代著名作家袁鹰一起到荒无人烟的沙漠, 去看一看白杨在那里是怎样生长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个别不理解的新词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2、默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怎样描绘大戈壁和生长在那里的白杨的;把爸爸谈论白杨的话画下来,试着自己理解。

  3、汇报交流自读情况:

  ⑴ 抽读生字词卡片,可采取齐读、抢读、开火车读、扩词读等多种方式把生字词读熟,记牢。

  ⑵ 读一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注意纠正字音。

  三、再读课文 看看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在小组讨论后,把你们认为有价值的记录下来,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四、图文结合,感知白杨树的形象美

  1、(看录像)茫茫戈壁,铁路沿线一排高大挺拔的白杨树。

  2、学生尝试说说大戈壁上白杨树的形象(理解高大挺秀)

  3、大戈壁有什么特点?(抓住浑黄一体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等词句来理解。)

  4、讨论:在荒凉的大戈壁上,铁路沿线为什么有许多白杨树?在这荒凉的大戈壁上,白杨树为什么还生长得这样高大挺秀,说明了什么?

  (遮挡风沙,护卫铁路,说明这儿需要白杨树,白杨树就在这扎根。)

  5、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1-3自然段,体会大戈壁的苍茫荒凉和白杨树的高大挺拔,要读出对白杨树的喜爱、崇敬的感情。

  二、重点品读、感悟白杨树的品格美

  1、出示爸爸介绍白杨树的三句话:

  ⑴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⑵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⑶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2、学生自由品读后逐句交流:先读,再说为什么这么读 通过读读议议感悟白杨树的品格:高大挺拔、适应性强、坚强不屈。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三句话,把白杨树的品格美和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

  三、再次研读,领悟建设者的人格美

  1、过渡: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2、引导读孩子们知道的内容,再推想孩子们不知道的是什么。 孩子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要到新疆工作,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要接他们到新疆去上学,不知道新疆是个怎样的地方。

  3、孩子们不知道的,你们知道吗?

  分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爸爸妈妈到新疆工作是为了建设新疆。爸爸把孩子们接到新疆念书是想让孩子们从小适应那里的环境,长大后接自己的班,把新疆建设得更好。

  4、你们已经理解爸爸的心了,再来读读爸爸说的三句话,有没有觉得话中有话?重点挑一句研究一下话里边包含的意思。

  5、学生各自独立研读后全班交流:先说说研究哪句,再说说研究成果。

  研究第一句的:爸爸希望孩子们像白杨树一样做个正直、高尚的人。

  研究第二句的:爸爸希望孩子们像白杨树那样,哪儿需要他们,就到哪儿去工作、生活。

  研究第三句的:爸爸希望孩子们到新疆后能像白杨树一样不畏艰难。

  6、再读爸爸说的三句话,把爸爸含在里边的深情也读出来。

  四、开启心扉,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美 此时此刻,你想对白杨树以及像白杨树一样的祖国建设者说些什么呢?自选一个角度,以我心中的白杨为题,把心中的所思、所感写下来。 举例:

  1、赞美我心中的白杨,他们远离故乡,在他乡生根、发芽;赞美我心中的白杨,漫漫黄沙吹走了他们的青春年华,却吹不走他们的挺拔、坚强。

  2、看着一棵棵白杨树,我想到了西部的开发者,为了让荒凉的大西北变成绿洲,他们毅然奔向那里,他们就是我心中的白杨。

  五、读最后一段话,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提示:可以用提问题的方法加以理解。比如,爸爸在沉思什么?为什么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

  爸爸沉思孩子们是否能在新疆生根、发芽、成长,看到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想到孩子在父辈的影响教育下,也一定会像小白杨树那样在边疆茁壮成长,因此,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

  六、总结全文

  1、这篇文章表面写白杨树,实际上写的是谁?(实际上写的是爸爸和新疆的建设者。)

  爸爸与白杨树有什么共同点?(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

  教师说明:借助白杨树来写新疆建设者,这种方法叫借物喻人。

  2、谈谈学了课文后你受到了什么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七、指导书写,巩固字音,记忆字形

  1、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记忆生字的。

  2、教师重点指导疆字。

  八、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背诵从爸爸的微笑消失了到课文结束。

【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06-12

教学设计方案02-28

教学设计方案07-22

网络设计方案09-26

设计方案模板09-28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7-27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02-20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3-20

美术教学设计方案06-21

化学教学设计方案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