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节的作文

时间:2024-02-09 18:04:17 节作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实用的火把节的作文(精选8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火把节的作文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用的火把节的作文(精选8篇)

火把节的作文 篇1

  我的家乡在肥西,那里每年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都要过火把节。火把节又叫歌婆节。

  火把节的那天,我和妈妈上山割了很多杂草来,再砍了两根木棍,又拿了两根细长的绳子来。我们把杂草放在木棍一头,用细长的绳子紧紧地捆住。火把做好了,我和妈妈一人一个,准备晚上参加火把节活动。

  天色暗下来了,我和妈妈一人撑着一支点燃的火把来到马路上。只见,这里的'人们如云集一片,大家都高高地举着火把。有的大声说:“我的火把最亮!”有的笑着说:“我举得最高。”还有的得意地说:“哈哈,我的火把最漂亮。”……大家在说说笑笑中沿着大马路走着,犹如一条火龙在游动。

  夜深了,我和妈妈开心地回家了。

火把节的作文 篇2

  每年的六月份是白族哪里的火把节。关于火把节有一个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有个城堡,城堡里住着一个土司,他长着一双老鼠眼和一张鲢鱼嘴,圆圆的脸上还有一堆豆,人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叫黑煞神。他无恶不作,手下养了一帮家丁都心狠手辣,专门欺负老百姓,许多的老百姓都起来反抗他们,但是都被他们给处死了。

  直到有一天,有一个牧童叫扎卡他很聪明。他就联合九十九个山寨的'贫困得老百姓,从六月十七起,将各家各户的羊都关起来,每天只喂点水,不喂草料,饿上七天七夜。然后他们在羊头上绑上火把,大家就约定在六月二十四号起义。就以第一支“火把母”为号,点燃千万支绑着火把的羊群,冲向土司的城堡。吐司跑到地道里,让家丁守住。可是家丁守不住。扎卡他们冲进来抓住了大管家,他立即跪下求饶,说黑煞神在地道里。他们让黑煞神出来,可他不出来还反抗。扎卡一气之下就烧死了黑煞神。

  所以人们把那一天叫做“火把节”。

火把节的作文 篇3

  夜幕降临,成千上万的火把从各家各户出来,刹那间火光冲天。山上山下,到处都是火把,到处都是红色,这不是火把,而是一片火红的海洋。无数的火把像是天空中闪烁的星星一样,汇成一条绵更蜿蜒的巨龙!你说这不美吗?紧接着,把它们汇聚成一个火堆,男女老少拉起手,围成一个圈,载歌载舞。粗矿的歌声传遍满山遍野……

  远远望去,人们动作一致的`跳起八角鼓舞,十分壮观和谐!走近一看,漂亮的姑娘们、俊朗的小伙子们洋溢着笑容,在风中扭着腰摆动着,降降落落,像是一起一伏的海洋!这真是世上最美的舞蹈呀!看,这难道不美吗?

  这是白族的火把节相当于我们汉族的春节一样热闹重要!照他们的老规矩火把节差不多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日就开始了。这是一年里最热闹的一天,男女老少聚集一堂,通过拜火把、点火把、耍火把、跳火把等活动,预祝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火把节既然如此重要,那我们来听听它的由来吧!古时候,有个魔王残酷迫害百姓,群众无可忍受,便群起而攻之。但是魔王堡垒久攻不克,于是改为用羊群火攻,即在每只羊的双角和后腿绑上火把,驱羊进攻,结果获胜,人们为了纪念这次争胜利,乃于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耍火把庆贺,由此形成了火把节。

  就这样,火把节在人们的欢声笑语中快乐的度过了!

火把节的作文 篇4

  老人来了,弹着平日积满灰尘的月琴;小伙子来了,吹着非常久没有摸了的笛子;姑娘们来了,手拉手脚碰脚地挑起了欢快的舞蹈;孩子们来了,围着火堆唱着,跳着,追逐着,嬉闹着……火光照红了每个彝家人的脸,也照亮了每个彝家人的心。听,那悦耳的歌声,唱出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唱出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企盼。

  火把节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节日,它更是我们彝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火把节的作文 篇5

  今年暑假,我们一家到了月城——西昌哥哥家避暑。西昌冬暖夏凉,四季如春,十分凉爽。

  通过几个小时的时间,终于来到了西昌。一下车,便看见哥哥已经来接我们了。

  一路上,我看见满街的彝族人,穿着艳丽多彩的彝族服装,带着五颜六色的头饰,老的、年轻的彝族人都有。

  我向哥哥打听了一下,听说8月12日是农历六月二十五,是彝族的火把节,我兴奋得跳了起来。而关于火把节,还有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呢——很久很久以前,大姚县赵家店红山脚下彝族寨子有个聪明美丽、贤惠善良的姑娘诺娜与打苴基地方英俊勇敢的小伙子阿查倾心相爱着。这一年,阴险狠毒的魔哈想让诺娜成为自己的妾。而阿查却战胜了魔哈,而阿查不幸坠落深渊,后经众乡亲搭救才脱险。诺娜为了寻找阿查,因气力耗尽累死在了悬崖之下,阿查发现了诺娜的身影,最后与乡亲们用火把把魔哈烧死了,替诺娜报了仇,为乡亲解了恨。

  火把节终于来了,哥哥带我们来到了楚雄彝区一个农家乐去玩,这是一座两层楼的小院,屋檐挂着一个个金黄色的包谷,墙上则挂着牛角装饰,牛角上有三种颜色:红、黄、黑。红色代表着太阳,黄色代表着丰收,黑色代表的而是那肥袄的土地。漂亮的漆餐具是用索玛花木制成的,十分鲜艳的.颜色,让人眼前一亮。

  中午,桌上摆满了丰盛的午餐:坨坨肉、苦荞并、蒸土豆、彝家烧烤、酸菜鸡汤…我喝了一小口鸡汤,慢慢的品味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下午,哥哥又带我们去看了斗牛比赛,一进场,便看见了一头黄牛与一头黑牛站在两方,并用眼睛与对方对眼,过了一小会儿,黄牛与黑牛开始争斗了起来。黄牛用尖尖的长角顶向黑牛的头,只见黑牛用尖角与黄牛的长角相互对持着,忽然,黑牛把头一偏,黄牛一个不小心便向前冲了去,最后黑牛获胜了。

  夜幕降临了,到处都亮起了火把,一闪一闪的,特别像黑夜中点缀的一颗颗宝石,十分绚丽多彩。我们买了几把火把,打着火把往大场坝走去。到了大场坝,才发现这里可真谓是人山人海,都举着火把朝大场坝走来,有些人排成龙的形状,举着火把,那条龙可真是栩栩如生,我也不禁想起了我们是龙的传人,中国就是一条龙。

  大场坝中央有几个火坛,人们围着转圈,最后把火把扔进了火坛里,看着燃烧的火把,也亮起了我们心中的希望之光,火光熊熊,映红了半边的天空。一群彝族人围着篝火唱歌跳舞,我们也加入了进去,一起跳起了左脚舞,唱起了民族歌。我的心也欢呼了起来:我们是最棒的!

  我们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欢呼着!

火把节的作文 篇6

  我的老家在南靖的一个小山村。每年的正月十四日就是我们村的庙会。家乡的庙会还有一个令人神往的名字——火把节。每当这天,家家户户都会点起火把随着抬神的队伍和舞龙、舞狮的队伍奔跑,因此,人们称它为“火把节”。庙会一般会从下午三点热闹到三更半夜,时间非常长,可是村民们还往往意犹未尽。

  一年一度的庙会又到啦!

  晚上到了,我和妹妹迫不及待地往外跑。奶奶起身好像要交待什么,我们却一阵烟似的,让她追不上。

  来到村里的寺庙前,这里早已人山人海,好不热闹!抬神的人聚集在场地中间,围观的人自觉地围成了个大圈。“啪啪啪……”什么声音?自然是鞭炮声啦!听大人们说鞭炮能驱邪带来热闹、平安,难怪大家都买了一挂又一挂,手上忙碌地点着,脸上尽情地笑着,把整个村子搞得烟雾腾腾,喜气洋洋。

  “咚咚……”,锣鼓声响起来了!哈,开始抬佛祖啦!一顶前呼后拥的盛装的轿子出发了!我一看,嘿!分工还真不错,几个膀大腰圆、个儿差不多高的抬轿子,一个精干魁梧的小伙子手擎龙旗挥舞着,其他的'则高举着火把。红红的火焰照亮了大家的脸膛,个个都显得精神抖擞。

  我拉着妹妹的手和村里的小孩们跟着抬神的队伍一边跑一边唱歌,像一只只欢快的小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但我们的笑声和歌声早已淹没在抬神队伍的呼喊声和鞭炮声中了。每经过一户人家,抬神的队伍都会放慢脚步,而主人都会来敬神明,手中擎着一柱香,口中念念有词,大概就是书上说的虔诚吧。我想:他们可能在说——天灵灵,地灵灵……

  绕村子一圈后,我们又回到了庙前。这时庙前出现了一场好戏,这也是火把节的高潮。原来抬神的人因为完成了使命,想把佛祖抬回庙里供奉,可是一些还没抬过的人也想抬,因为大家认为抬神能给自己带来好运。抬着神的人想把神送回庙里,等着抬的开始抢轿子,只见他们拉拉扯扯,像是在拔河,我们就在一旁哈哈笑着看热闹。火把手高举火把呐喊着,烟花“嗖嗖”地冲天而起,鞭炮“啪啪”地响个不停,小小的山村沸腾了!

  妹妹吵着要我放烟花,我便拿出一支“响尾蛇导弹”,点燃了。只听“唧——嘭”,响尾蛇导弹在空中划过一道潇洒的身影,“哇!它的反冲力那么强!难怪叫响尾蛇导弹呢!”妹妹激动得又叫又跳。接着我拿出一根自制烟花,一点燃,只见从里面喷出了许多“小火花”,五颜六色的,真漂亮!

  我突然看见一个人摔倒了,连忙高喊着加油为他鼓劲,他一下子仿佛有力气了,马上爬起来,又用力地去拉抢。这一拉力气可不小,一大群人和轿子一转眼就掉进河里去了。可谁都不认为这是一件糟糕的事,因为它让庙会显得更有趣了……

  奶奶不知什么时候站到我旁边,拉着我和妹妹,哎,该回家了,我只好恋恋不舍地跟着奶奶走了。一路上,我不停地回头,爆竹烟花声在耳畔回响着,火把在眼前摇曳着……

  家乡的“火把节”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家乡人们向往幸福、和平那种美好的心情。我爱家乡,我爱家乡的火把节。

火把节的作文 篇7

  上个暑假,妈妈带我去云南石林旅游,正好赶上了农历六月二十四彝族的火把节。

  热情好客的彝族导游举着小红旗对我介绍道:“古时候有个魔王的堡垒久攻不下,于是改为羊群火攻,在每只羊的双角和后退绑上火把,驱羊进攻,果然大获全胜。人们为了纪念这场战争,在每年的农历二十四日就要耍火把庆祝,因此就有了火把节。

  夜幕降临了,天上刚刚出现几颗星星。我看见年轻人们迫不及待地抱着一捆一捆的柴火,架在空地上,准备篝火。

  晚会开始了,几个小女孩唱了一首民歌的开头,一唱完,全部的人都唱了起来:“咿咿娜给哟哟——哦都丽娜。”在场的彝族人民和我都穿着充满花纹的民族传统衣裳:一些壮汉和小伙子们普遍穿着颜色深沉的衣裙,宽大的衣袖上有着斜线和纹路;美丽的少女和妇女通常在头上围一块头巾,衣服的颜色艳丽,花纹是许多个月亮。男女老少们唱着欢快的民歌儿,一齐翩翩起舞,像纷飞的彩蝶。旁边的.游客,也随着他们的音乐手舞足蹈,我也不列外,跟着音乐的节奏跳了起来,“咿咿呀呀”地跟着他们唱起来。随着欢乐的歌声,大家都点燃了手中的火把,我也好不胆怯地将火把点燃了。在歌声中,一个粗壮的声音叫起来:“大家一起把火把聚拢在一起!”所有人都将火把举起来,这个火团极其刺眼,黑夜被照的如同白天,火光找的每个人的脸上笑嘻嘻的。

  火把熄灭了,这片空地在一起沸腾器来——人们把手在火把上的灰烬涂抹,再涂抹在自己、好朋友、家人的脸上,意思是让他人健康平安。一阵涂抹后,我和妈妈都变成了“包青天”。整个空地都充满了笑声。

  多么快活的节日啊!云南的民风民俗就是这么有趣。望着那一团团跳动的火。

火把节的作文 篇8

  彝族火把节的起源

  彝族火把节,是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族也过这一节日。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彝族隆重、盛大、富有浓郁民族特征的节日,节期三天。人们利用集会欢聚之机,进行社交或情人相会,并在节日开展商贸活动。

  火把节的由来虽有多种说法,但其本源当与火的自然崇拜有最直接的关系,它的目的是期望用火驱虫除害,保护庄稼生长。火把节在凉山彝语中称为"都则"即"祭火"的意思;在仪式歌《祭火神》、《祭锅庄石》中都有火神阿依迭古的神绩叙述。火把节的原生形态,简而言之就是古老的火崇拜。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在彝族地区,对火的崇拜和祭祀非常普遍,云南泸西县彝族在正月初一和六月二十四,由家庭主妇选一块最肥的肉扔进燃烧的火塘祈祷火神护佑平安。永仁县彝族在同样正月初二或初三奉行祭火,称作开"火神会",凉山彝族把火塘看作是火神居住的神圣之地,严禁触踏和跨越。

  到了节日,各族男女青年点燃松木制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间活动,边走边把松香撒向火把,或进行集会,唱歌跳舞,或赛马、斗牛、摔跤。近代,人们利用集会欢聚之机,进行社交或情人相会,并在节日开展商贸活动。[2] 传说一

  火把节由来传说不一。一说天神与地神斗争,人们用火把助地神灭虫战胜天神。一说出自《南诏野史》及师范《滇系》。这两书载:南诏首领皮罗阁企图并吞另五诏,将会五诏首领集会于松明楼而焚杀,邓赕诏妻慈善谏夫勿往,夫不从而被杀,慈善以精明的智慧和对丈夫执着的爱恋,找到丈夫的尸体并顺利安葬,滇人以是日燃炬吊之。石林彝族撒尼人视火把节为纪念民众与恶魔斗争胜利的节日;武定彝族认为过火把节是要长出的谷穗像火把一样粗壮。后人以此祭火驱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

  传说二

  在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大小凉山,关于火把节由来的传说很多。其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最具代表性的是彝族英雄斗败天神恶魔,团结民众与邪恶和灾害抗争的故事。

  相传在远古的时候,天上有六个太阳和七个月亮,白天有烈日的暴晒,晚上有强光照耀,土地荒芜,妖魔横行,世间万物面临着灭顶之灾。就在这个时刻,彝族英雄支格阿龙射死了灼热的五个太阳和六个月亮,驯服了剩

  表现彝族的国画作品-作者狄少英下的最后一个太阳和最后一

  个月亮,治服了肆虐的洪水,消灭了残害人间的各种妖魔。从此,天下风和日丽,水草丰茂,彝族人民开始过着安居乐业,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但是,统治天地万物的天神恩体古孜看到人间如此繁荣富足,心怀不满,于是年年派他的儿子大力神斯热阿比率天兵到人间征收苛捐杂税。天兵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好端端的人间又被天神恶魔搅得民不聊生,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后来支格阿龙的'故乡出了个彝族英雄叫黑体拉巴,他力大无穷,智慧超人,英勇

  无畏,跨上骏马能日行千里,迈开脚步可飞崖走壁。他经常为各个部落排忧解难,除暴安良,深受民众的爱戴。一天,黑体拉巴上山打猎,站在高高的山颠上,陶醉在美不胜收的景色之中,他禁不住引吭高歌,抒发对大自然的爱,对美发生活的渴求。高亢的歌喉引来了另一座山上牧羊的姑娘妮璋阿芝悠扬婉转的歌声。他们隔着高山河流对唱情歌直到天黑。从此,他们相亲相爱,山盟海誓。

  早就对妮璋阿芝垂涎三尺的大力神斯热阿比听说了两人的恋情,心里交织着愤恨和嫉妒,总想找机会置黑体拉巴于死地。没过多久,忍耐不住嫉恨的斯热阿比便下凡挑战,想与黑体拉巴摔跤决斗。结果在摔跤决斗中,被彝族民间英雄黑体拉巴摔死,天神为此大怒,便放出铺天盖地的天虫(蝗虫)到人间毁灭成熟的庄稼。

  表现彝族的国画作品-作者狄少英

  聪明的妮璋阿芝翻山越岭,找到了天边的一位德高望重的大毕摩(祭司),毕摩翻看了天书,告诉妮璋阿芝:消灭蝗虫,要用火把。妮璋阿芝和黑体拉巴带领民众上山扎蒿杆火把,扎了三天三夜的火把,烧了三天三夜的火把,终于烧死了所有的天虫,保住了庄稼。 看到这情景,可恶的体古孜暴跳如雷。使用法力将劳累过度的黑体拉巴变成了一座高山。妮璋阿芝看着这一切,伤心欲绝,痛不欲生,在大毕摩的祈祷声中舍身化作满山遍野美丽的索玛花盛开在黑体拉巴变成的那座高山上。这一天,正好是农历的六月二十四。

  从此,彝族人为了纪念这一天,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这天便要以传统方式击打燧石点燃圣火,燃起火把,走向田野,以祈求风调雨顺、来年丰收。人们载歌载舞,普天同庆抗灾的胜利,歌唱黑体拉巴的英勇和妮璋阿芝的聪明美丽。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彝家一年一度的火把节。彝族火把节一般历时三天三夜,分为迎火、玩火、送火三个阶段。

【火把节的作文】相关文章:

火把节作文【推荐】08-05

作文:难忘的火把节02-28

【推荐】火把节作文07-31

实用的火把节的作文10-10

必备火把节作文09-17

推荐火把节作文09-28

火把节的传说08-10

火把节的作文三篇07-01

火把节的作文4篇07-01

精选火把节作文四篇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