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秋为题的作文

时间:2024-01-30 10:42:09 题作文 我要投稿

以秋为题的作文(精)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以秋为题的作文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以秋为题的作文(精)

以秋为题的作文 篇1

  当夏的炎热还残留在街头巷尾,秋姑娘则迈着轻盈的脚步悄然来到,带来了专属于她的清凉。

  变了,变了,她就象一个神奇的魔术师,将纤细的手轻轻一挥,小草褪去了往日的嫩绿,泛出了点点鹅黄,柔和的光从枝缝中直射下去,一幅迷人而又渐变的油画展现在你面前。不时间,林中传来了秋虫的呢哝,给原本寂静的丛林带来了勃勃生机。凋零的叶子告别了树妈妈温暖的怀抱,簌簌飘落,宛如纷飞的蒲公英。此时的叶子少了夏的热情,多了秋的萧瑟。踏着满地金黄的落叶,看蓝天、云海,任秋风抚面,让你全然忘却夏的酷热难耐。尽管太阳的光是那样的强烈、灼人,却让你感到温暖、明媚。

  秋的天空更是变幻无穷,像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湛蓝的天干净、透明,几朵棉花糖般的云漂浮着,随着秋风的吹拂,不时地变换着各种姿态,时儿像巍峨的雪山,时儿像奔驰的骏马,时儿像怒吼的雄师,时儿像婀娜的舞女……把秋日的天空点缀得分外妩媚、动人。

  常有人说秋是凄凉的,给人以伤感。而在我眼中,秋是壮美的,秋是丰富的,秋是成熟的,秋的胸怀更是博大的!

  我爱秋天,爱她的善解人意,爱她的凉爽宜人,爱她的多愁善感……你也爱秋天吗?

以秋为题的作文 篇2

  今天我和妈妈来到鼓楼广场观赏菊花,忽然吹来一阵秋风,冷得我不停地往手心哈气,而五颜六色的菊花却竞香开放,争奇斗艳。“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妈妈不由自主地感慨起来。是啊,你瞧这些菊花,有的红的富贵,紫的高雅,黄的耀眼,粉的娇气……

  金边大丽菊的叶子又青又小,味道又香又浓,火红的花瓣分为两层,上层的花瓣以上往内弯,下层的花瓣从下往内弯,中间还有一个硬硬的'小花蕊。妈妈对我说:“红色花瓣的反而是黄色的,你看!”我从妈妈手中花瓣一看,果然此,心想:这种菊花叫“金边大丽菊或许就是因为这个关系吧。”

  萝卜丝菊的叶子十分茂密,味道又淡又清,闻起来像加过糖的菊花茶一样。远看花瓣是白色的,近看却是粉中带黄,如同是被夕阳映红的彩云。粉色花瓣的顶端微微卷起,仿佛一条条蛇在守护着“明珠”——花蕊。

  紫叶大丽菊的花瓣由外向内一圈圈地卷了起来,像一个旋涡,更像紫绣球。我把鼻子往前一凑闻了闻说:“这种菊花的味道好特别。”妈妈说:“紫叶大丽菊的花瓣紧紧地连在一起,如果你把它的花瓣扒开,就会发现里面全是紫色的粘液。”突然我看见一个黑影闪入花中,再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只小蜜蜂正在吸着花粉呢!

  洋甘菊虽然小得不起眼,却生命力顽强,大街小巷随处都能看见它的身影,那一丛丛,一片片五彩缤纷的洋甘菊每一朵都一片花瓣压在一片花瓣之上,远看像点点繁星,又如金黄的、波丝地毯,点缀人们的生活。

  金边大丽菊色彩独特,形如莲花宝座;萝卜丝菊美不胜收,形如条条彩蛇;紫叶大丽菊汁液饱满,形如紫色绣球;洋甘菊奉献于人,形如点点繁星……秋天的菊花真是美丽!

以秋为题的作文 篇3

  秋天来了,我和褚梦超还有妈妈去灵湖放风筝。

  到了灵湖,我感到凉风习习,我抬头仰望天空,天空中已经有许多风筝了。你看,那个金黄色的小蜜蜂正翘着两只绿色的翅膀,仿佛在百花丛中飞来飞去,采着花蜜呢!那只鲜红色的大金鱼,尾巴一摇一摆的,似乎在水中游着。还有那精致的大老鹰,好像在森林里飞着,巡视着大地,寻找猎物的踪影,好美美的饱餐一顿。

  我和褚梦超拿起风筝,开始学怎么放风筝,我只见妈妈一手拿着线轱辘,一手托着风筝。风一来,那么便放开托风筝的手,摇着轱辘把线放长,然后用手把风筝拉了拉,风筝就在空中自由的飞翔了。我也拿起“星星”风筝照样做了这些动作,可是风筝像一个淘气包,就是死拉的大地妈妈的手不放。我准备放弃了,妈妈的`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说:“儿子不要灰心,不要三心二意,只有一心一意才能成功!”我听了有了勇气,果然风筝真的飞离大地,在空中翩翩起舞。这时我发现褚孟超的“大雄鹰”也已经飞上蓝天。可是好景不长,我的“星星”和褚孟超的“大雄鹰”打架了,两个风筝线缠在一起。星星打败了,直线往下坠,我连忙收线想让风筝飞回蓝天。还好,星星飞回了天空。

  我爱秋天,因为秋天带给我一首欢乐的歌。

【以秋为题的作文】相关文章:

以秋为题的作文10-10

以秋为题的作文10-11

(精选)以秋为题的作文10-14

以秋为题的作文(精选)07-24

【精选】以秋为题的作文12-06

(精选)以秋为题的作文11-20

以秋为题的作文[经典]12-11

以秋为题的作文【经典】12-10

以秋为题的作文(精选)09-05

以秋为题的作文(经典)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