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时间:2024-01-23 07:34:47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集锦15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这时最关键的读书笔记不能忘了哦。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书笔记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国演义》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集锦15篇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

  三国是众人皆知的历史故事,由罗贯中先生发表。对于三国演义,大家肯定会支持刘备的国家(蜀国),恨吴国吧。(因为吴国的人杀了关羽和张飞,刘备好像也是被吴国的'陆逊气死的,因为在刘备报仇的晚上,陆逊烧了刘备七十万大军!当时吴国只有20万左右)我来讲解各国少数资料。。。

  蜀国:由刘备建立,先主刘备,后主刘禅(阿斗)。丞相:诸葛亮(以前是军师,刘备称帝建立蜀国后封他为丞相);五虎上将:队长关羽,副队长张飞,队员:赵云、马超和黄忠;将军:魏延、王平、马谡、马岱、王匡、关平、张苞、关兴(关平的哥哥)、廖化、张嶷、夏侯霸、姜维(被人们称为麒麟儿、火凤凰等)、张翼、高翔、马忠等其他名将;军师:诸葛亮(前任的,后被封为丞相),庞统,36岁死于落凤坡,简单说死于乱箭之中,徐庶,第一任军师,因母亲被曹操抓,只能投奔曹操,后来他母亲自杀,徐庶用计逃脱。。。其余的不清楚,蜀国能干的人讲清楚了。

  魏国:由曹操建立,先主曹操,后面是曹丕,接下来是曹睿,然后是曹芳,最后司马炎统一全国,他废魏建普。丞相:无;五子良将:张辽、徐晃、乐进、于禁、张郃。将军:许褚、张鲁、曹真、曹仁、夏侯渊、曹休、夏侯惇、夏侯恩、典韦、李典、蔡瑁、蔡和、蔡中、邓艾、邓忠、钟会、陈泰、张虎、孙礼、高览、庞德、秦棋、韩浩、韩琦等;大都督:曹真,副都督:司马懿;军师:奉孝、司马懿等。

  吴国:由孙坚创造,然后是孙策,接着是孙权,后面是孙亮,最后是孙浩。都督是:周瑜、鲁肃、吕蒙和陆逊;将军有:程普、周泰、黄盖、甘宁、张绍等(由于东吴缺少人才,所以必败无疑),军师就和都督差不多。

  我的资料已经够足的了,你喜欢哪个国家呢?我个人喜欢蜀国。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2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相信有很多同学都读过吧。号称“三国迷”我今天就来说一说我读完这本书的感受吧。

  《三国演义》主要讲了刘备在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人的帮助下终于建立了自己的国家---蜀国。但好景不长,刘备的蜀国就被他的儿子刘禅拱手送人了。

  这本书中,有一章让我甚感兴趣。这一章主要讲关羽攻打樊城时,却被吕蒙偷袭了荆州,关羽回防途中却被孙权杀死。

  关羽不仅是世人眼中的盖世英雄,还是我崇拜的英雄人物。过五关,斩六将的大英雄为什么这么容易就被人杀死了呢?带着疑惑,对于这一章的内容,我读了十多遍,突然悟出一个道理:关羽在“三国”中是一位“忠义”、“神武”的大英雄。几千年来人们把它当作完美的神来供奉。但是在这个故事里也充分说明了人无完人,关羽这样的英雄人物也一样有缺点,就是“骄”。

  俗话说“骄兵必败”,在荆州的'问题上他有三个错误:一是没有处理好同盟友东吴的关系,拒绝联姻要求;二是没有处理好和刘封、孟达等同事关系,导致自己孤立无援;三是轻视敌人,被人从后偷袭,痛失荆州,败走麦城,最后失去了性命,留下千古遗恨。

  读完这一章,我从中也学会了两个做人的道理:1.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如果当时关羽把诸葛亮的话听进去,北拒曹操,东和孙权,就不会发生这种事;2.搞好朋友间的关系。试想:如果关羽和刘封、孟达搞好关系,那当时他们两个就会出兵相救。这样关羽也许就能抵挡一下孙权的攻击,保住生命。

  《三国演义》这本书用一个个章节讲述一个个大道理。但这些道理要多读才能悟道,心细的你们快来读一读吧!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3

  我第一次读《三国演义》是在二年级的暑假,那时我刚刚八岁。

  那时的我,对《三国演义》的理解十分浅显。记得当时看完后,只觉得这本书里讲的是打打杀杀的故事,我还不屑一顾地说:“这个叫《三国演义》的书写的真是不好,不就是这个人带一大群乱哄哄的士兵去打另一个人带的兵,或者是这个人用计砍了另一个人嘛……,谁写的呀,没意思!”我丢下几句话就去玩儿了,那时的我,只对玩儿感兴趣。

  时光如流水,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我长大了,当我再次拿起这本书的时候,便有了新的`感受。我看到了每个人物不同的性格,感受到他们在故事发展中的心理变化,了解了书中每章故事的情节,领悟到了开篇“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含义。这时,我才觉到这是一本多么好的书啊。于是,我去买了原版,读的就更加津津有味,乐在其中了。在书中,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如同走马灯般从我眼前依次走过,抬棺出战的庞德,忠诚勇猛的赵云,阴险狡诈的曹操,有勇无谋的张飞和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我好像就在他们身边看他们一样。

  在这二百多个人物中,你要问我喜欢哪个,我绝对应声答出诸葛亮。他精通兵法,神机妙算,是《三国演义》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也是作者笔下智慧和忠诚的化身。借东风,草船借箭,空城计,火烧新野……每次当我觉得他已经陷入困境时,诸葛亮便和我开玩笑似的,略施计谋就解决了问题,比那“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曹操好多了。刘备去世后,诸葛亮为了帮“扶不起的阿斗”刘禅征服天下,连夜劳累而吐血,真是鞠躬尽瘁。他还七擒孟获,用最仁义的方法让倔强的孟获屈服。最后,诸葛亮因劳累病死在五丈原,我读到这一段时特别伤心,我想五丈原的人们一定在萧萧的秋风中怀念赞颂他吧。

  《三国演义》中的每次战役也都描写的各有特色,袁、曹官渡之战,魏、蜀、吴赤壁之战……,而就各场精彩的战役中,“火烧赤壁”是我最喜欢的了。这篇讲的是东吴大败曹兵的故事。周瑜对黄盖用了苦肉计后,黄盖带着好几十条盖着柴草的小船向曹操诈降,这时,“知天文,晓地理”的孔明从七星台上“向老天借了东风”,东风一吹,已被黄盖点燃柴草的小船飞快冲进了用铁索连在一起的曹军大船之中,借着风势,曹军的战船淹没在火海中。黄盖又率领一班人马快速杀出,曹兵一下乱了阵脚,烧死的,淹死的,被东吴军队杀死的,相互踩死的士兵不计其数,江上一片惨景……,读到这,我的眼前似乎出现了一大片熊熊燃烧向着老天挑衅的烈火,还浮现出曹操惊慌失措逃跑的样子,我不禁拍手称快。

  在品味故事精彩内容的同时,《三国演义》还教给我许多做人的道理。忠义勇猛的关羽却因为低估敌人实力而又骄傲自满导致了败走麦城,一代豪杰死在了孙权手下。这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要骄傲自大,这样就会导致失败。是呀,学习是这样,生活也如此。有一次我就因为骄傲自满而“蒙受了损失”。“眼看明天就考试了,你还不复习呀。”客厅里传来妈妈的叫声,而我呢,依旧懒洋洋地躺在床上。“没事没事,我实力强着呢!”我不耐烦地说。第二天,我顺利地答完了试卷,下午美滋滋地等着我的好成绩,而现实却不如所愿。唉,我真是个现代版的小关羽呀!

  好的名著是伴随一生的,只要一提起“三国演义”这个名字,我的脑海里就会出现那些生动的人物和精彩的故事,我终生难忘。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4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流传至今可谓是家喻户晓!《三国演义》里有许多令人闻风丧胆的人物,如英勇善战的关羽,张飞;又如料事如神的诸葛亮、阴险狡诈的周瑜,武力高强的.吕布……

  《三国演义》里面的英雄人物数不胜数,个个武力高强,头脑灵活。就比如说关羽不仅武艺高强,能在众将面前斩华雄,颜良和文丑。而且他还很重情义,虽然一开始投靠了曹操,但始终身在曹营心在汉,最后得到故主的消息,便回到了刘备身边,孙权虽抓到关羽,但关羽绝不投降,孙权最后下令把关羽给斩了。真是的假如是我的话我一定会投降,等孙权和刘备交战时我立刻在战乱中拿一把箭向孙权射去。

  这样的计谋不是很好吗?这样吴国不久就能被占领。正所谓作战还是要靠大脑不能硬闯呀!吕布,一听这名字你们就知道一个成语:有勇无谋,最后还是被刘备在曹操面前说了几句话给害了。还是当年程宫说的好一山容不下二虎。《三国演义》的故事能让我们明白许多道理,取胜要靠的就是大脑!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5

  过生日的那天,爸爸妈妈送给我一套《三国演义》连环画,我特别喜欢读,甚至到了爱不释手的程度。故事中的人物众多,印象最深的有:性格多疑的`曹操、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礼贤下士的刘备、重情重义的关云长等。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最喜欢的情节——赤壁大战。

  赤壁大战是由于曹军不擅水战,曹操采用了庞统的连环计,将大小船只连在一起。周瑜借此机会,决定用火攻。通晓天文知识的诸葛亮帮助他借东风,忠心耿耿的黄盖使出了苦肉计,最后火烧曹营,大败了刚愎自用的曹操。要不是后来关羽在华容道念起旧情,放了曹操,强大的曹军差一点就全军覆没了。这是《三国演义》中最著名的一场战役,形成了魏、蜀、吴三国三足鼎立的局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是骄兵必败,强大的曹操由于轻敌,几乎全军覆没;二是遇事要多动脑筋,要善于分析问题,找准突破口,比如说周瑜的火攻,以弱胜强。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6

  我很早就读过《三国演义》这本书,可到现在书里的内容仍旧牢记心间。什么原因使我忘不了它呢?因为它的内容很精彩,情节曲折离奇。这使我看完后拍案叫绝。

  在本书里,最让我赞叹的是三国魏蜀吴互不相让,龙虎相争。他们有时候边打边退,有时候横冲直撞,还有时候会在敌方必经之路上设陷阱,弄得敌军魂飞魄散。起先魏国较强,后来因为蜀吴联合,赤壁一战,将曹操打的一败涂地,带来的几十万人马只剩下两三百人了,从此,三国形成了鼎立之势……一直到最后,中国被司马氏所占领。这些是为什么呢?因为在每个国家都有几位军师给他们的首领献计来攻击敌军。在三国中,我最喜欢蜀国的五个人,分别是:诸葛亮,刘备,赵子龙,关羽和张飞。刘备为人讲义气,他志向远大,信心十足,完全有能力统治中国,可惜因太疲惫而病死。常山赵子龙,关羽,张飞是刘备的爱将之一,都被刘备封为五虎将,其中关羽被列为五虎将之首,诸葛亮足智多谋,被世人称作伏龙先生,与凤雏先生齐名,人称他俩为卧龙藏虎,诸葛亮曾经在敌强我弱的时候用空城计退敌。

  空城计

  有一天,蜀军打了败仗,逃回营中,但是曹兵追过来了。面对着几十万曹兵的猛烈攻击,蜀兵们个个都准备投降,但这时军师诸葛亮传下命令:5分之一的士兵打扮成老百姓,剩下的人躲在营里不出声也不能露面,战旗全部倒下,而他自己却坐在楼上弹琴。将领们想问诸葛亮:为什么要怎么做。但想想他是军师,这么做肯定有他的理由,便将疑问压进肚子里。“嗒嗒,嗒嗒……”战马的.脚步声离蜀营越来越近,曹军到了城门口,愣了一会,只听司马懿说道:“退兵!”于是曹兵回营了。一位将军问诸葛亮:“为什么司马懿要喊退兵?”“因为他知道我做事一向很谨慎,而我将大门敞开一定有其原因,可能会有埋伏,所以就要撤兵了。”诸葛亮答道。听了这话,大家更佩服诸葛亮了。

  别以为只有蜀国最强,如果你这样认为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魏吴两国见蜀国最强,他们当然不甘心,肯定会想办法使自己变得更强)。魏国的武将也不少:许褚,张辽,张颌,典韦,李典,夏侯三兄弟,乐进……只有武将没有谋士可不行啊,郭嘉、荀攸等人都是学富五车的大思想家。吴国也不甘示弱,武有太史慈,甘宁,凌统,潘璋……文有张昭,周瑜,鲁肃……

  读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很多谋士所用的计谋都神机妙算,有点可将敌军吓得魂飞魄散,有的则将敌军打的落花流水。这些都让我刮目相看,不愧是罗贯中作品啊!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7

  “滚滚长江东市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个暑假。我读了一篇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

  这本书主要讲了在东汉末年,由汉灵帝昏庸无能,整天沉溺在酒色之中,不理国事,以张角为首的黄巾军起义,诸侯割据。曹操、刘备、孙权三方势力逐渐崛起,形成魏、蜀、吴三国鼎力之势,最后三国归晋的历史故事。

  书中塑造了谋臣武将各具特色,性格鲜明,谋臣即足智多谋又人格完美,如诸葛亮、荀或、郭嘉;武将虽勇冠三军,却有明显的缺点,如无情无义的吕布,性格暴躁的张飞等。

  我最欣赏的.人物是刘备。他虽然没有诸葛亮那样“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才华,也没有关羽、张飞那样:“以一敌百”的高超武艺,但是他弘毅宽厚,知人待士,揽得天下英雄豪杰----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等大将抵死相拥,神级妙算的诸葛亮毕生相助,终于成就了蜀汉大业,称帝为三国鼎力之一足。

  刘备为了让诸葛亮当自己的军师。冒着天寒地冻跑这么远的路拜访诸葛亮,刘备连续跑了三次非常远的路,诸葛亮为了天下百姓选择当了刘备的军师,,最后诸葛亮虽然帮刘备一统三国失败了。但是刘备和诸葛亮的故事确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一段佳话。从此,三国鼎立的局面就结束了,西晋王朝终于统一了全国,中国的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合上书,我还沉浸在三国人物的精彩故事中,其中蕴藏的人生道理值得我慢慢去体会,细细去品味……..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8

  我想大部分的男孩子还是很喜欢看《三国演义》的,里面的人物和事件的描写都把我们深深地吸引住了,也是我百读不厌的一本书。

  在幼儿园时,看的是连环画《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个个传奇的故事,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赤壁之战。我还明白了俗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肚子在唱空城计。”的含义。

  在小学高年级,再读原著《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饱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义的鸿篇巨作。对里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如我最崇拜的诸葛亮,从火烧新野,骂死王朗、空城计、妙锦斩魏延中显示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并非神仙,如他让马谡去守街亭,导致丢失了街亭、柳列城两个军事重镇,一出祁山失败,自己也被降职。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况我等凡夫俗子。所以我们没有理由苛求别人和自己不犯错误,不应该因为别人的一点过失而横加指责,也不应该因为自己的一次考试的失利而灰心气馁,更不应该为自己取得的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人无完人,我们身上也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实改进的地方。

  而我喜爱的三国猛将张飞,长坡桥单骑救主,智夺瓦口,义释严颜,可谓功不可没,只可惜关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务正业,无故鞭打士兵,导致自己被手下两名小将刺杀,还陪上了黄忠、刘备和蜀国七十五万大军的性命,使蜀国状况一落千丈。相反,魏国名将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辱骂置之不理,态度乐观,使一代奇才诸葛亮无计可使,以病死五丈原为告终。可见当遇见悲伤、痛苦、气愤的事情时,应该理智地控制情绪,用乐观的态度去战胜它,如果意气用事,后果将不堪设想。

  《三国演义》这本书在人生中的不同年龄阅读,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这也是它有那么多人喜爱的原因之一。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9

  吕布战三英大败而逃,张飞追之,箭石阻回。众诸侯为三英庆功并报捷与袁绍。孙坚得令进兵却不得袁术粮草致兵败而大怒。而董卓爱将李傕欲说坚与其主联姻,坚怒斥之。卓怒而无策,李儒献策退兵洛阳迁帝于长安以图迎合童谣。卓独断迁帝,杀逆己者,抢掠钱粮火烧洛阳,一时间生灵涂炭,百姓被迫从之。孙坚得入京都,恰得玉玺,大喜过望忙退兵离去。时曹操追击董卓得胜回,不悦盟军之形势窃以为耻而去,席散各诸侯尽去。荆州刘表的袁绍密令阻击孙坚并困之,孙坚难逃。

  孙坚十七岁时便孤身斩杀盗贼,在汉末讨贼,讨黄巾,征边关,战无不胜,确实是汉末难得的良将,不过最令其出彩的'便是这次讨董。

  此次讨董的关东诸侯联军,虽然声势浩大,但是大都虚张声势,如大部分诸侯,或者战绩不佳,如曹操,惟有孙坚一人,不单战之,而且颇有胜绩,称这支讨董能逼得董卓迁都孙坚当为首功。

  正因孙坚勇猛无比,所以董卓甚畏惧之,讨好于他,要求和亲,将自己女儿嫁于孙坚之子,可见董卓对之的畏惧,而孙坚拒绝之,之后董卓离开洛阳,也是孙坚第一个入洛(自然,他一直在前线。)扑灭大火,将董卓发掘的各王公贵族的坟墓掩盖。(发掘坟墓盗取财物一事,曹操董卓都干过)关东诸侯,最忠烈者英雄,非孙坚莫属。

  但是,英雄也有自己的弱点,孙坚有将才,对朝廷忠心,但是他也有自己的弱点,便是政治能力太差。荆州刺史王睿被杀,孙坚也不能控制荆州,反被刘表控制。结果孙坚还不得不再和刘表作战,要夺回之,结果被偷袭而死,一代英雄就此殒命。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0

  《三国演义》记叙了东汉末年至西汉之间,以刘备、曹操、孙权

  为首的三个军事集团,为了独霸天下以至沙场厮杀的战乱时期。其中有很多特性显明的英雄人物:独霸一方、窥伺天下的乱世枭雄;解民倒悬、广施仁政的一代义主;横刀立马、威猛绝伦的威猛大将;运筹帷幄、足智多谋的军师谋士……然而,在这个人才云集的时代里,让我印象最深的`,便是那赤胆忠诚的诸葛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诸葛亮的写照;“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从今,他义无反顾地追随刘备;面对东吴的盛邀,他断然拒绝;白帝托孤,他一心一意辅佐刘禅;他“六出祁山”,只是为了兴复汉室;上表《出师表》,表达了他对蜀汉政权的赤胆忠诚。诸葛亮的忠诚深深打动了我,令我钦佩不已。

  从古至今,忠诚始终受到人们的仰慕。屈原的投江自尽,以身殉国,是忠诚;荆轲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兮一去不复还”,是忠诚;赵子龙乱军救主,一身胆也,是忠诚;魏征敢于直言,向李世民进谏两百多次,是忠诚;岳飞的“精忠报国”,是忠诚;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忠诚……忠诚是一种美德,值得我们去学习它,歌颂它,传播它!

  大家耳熟能详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因为忠诚,他先身士卒;因为忠诚,他不怕牺牲;因为忠诚,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因为忠诚,他把自己珍贵的生命献给了国家!虽然只有平凡的工作,但他却家喻户晓,受到全国人民的仰慕,就是因为忠诚。有了对国家的忠诚,他才用完一生精力探讨‘‘两弹’’,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可见,忠诚对人们成就一番事业,也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的社会,人们的物质享受多了,像金钱、权力、名誉等利益,深深诱惑着人们。有些人为了追求个人利益,从而不择手段达到目的,违反了做人的基本道德,只要有利可图,就将忠诚抛之脑后。这样的人,往往只能享受一时的利益,最终的下场都是身败名裂。

  忠诚,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消逝的时间,社会变更,慢慢销蚀了忠诚的光线。青少年是民族的将来肩负着民族腾飞的的重任,我们要时刻提示自己,不能违反忠诚,要使忠诚永放光线。

  忠诚,是青春冲刺的诺言,是生命履行的责任,是安家立业的根本,更是人生路上不行缺少的品质。让我们做一个忠诚的人,一个忠于学业、事业的人,一个忠于社会和国家的人!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1

  那是一个王者崛起的时代,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演绎着英雄的本色;那是一段风起云涌历史,向人们述说这不朽的传奇;那是一段千古流传的绝唱,向人们散发着迷离的格调。

  当我又一次翻开那尘封许久的封面;当我又一次面对那发黄的页面;当我又一次用心去聆听那悲壮的史诗,我的心有一次为之震撼!

  在那尔虞我诈的年代,又有谁能笑傲群雄?在那腥风血雨的时代,又有多少英雄豪杰为之抛头颅洒热血。

  曾经有人问我,三国的雨是什么颜色。我说是灰色的,因为它让看不清前进的方向。在那层层黑云的背后有什么再盯着这苍茫大地,那是一双眼睛,是曹操的眼睛,它让人晕头转向丧失目标!

  那么三国的墙有是什么颜色的呢?当然是泥金色的,掩盖了人的内心,迷失了自我。在那一片泥金色的世界中,美酒佳肴,香味四溢。餐桌上的是什么?是欢笑,可是谁又知道在那笑脸下的是阴谋。谁又知道,明天的命运如何。貂蝉的美貌曾让一度称霸的豪杰失去了理智,失去了男儿的血性,失去来原本善良的本性,曾让一代豪杰吕布命丧黄泉!自古以来,世人都认为红颜是祸水,可谁又能知道她们的无奈!还不是世人贪图美貌,而丧命的吗?三国的天空是红色的,是血一般的红。是关羽的忠和张飞的.义所染红的!关羽的义,打动来所有的人,凭他的一起,可以让风云变色,使天地动容。他一脸的红色,映在了人们的心中,成为来人们中英雄的形象!然而,很多人都说刘备是枭雄,我却不这么认为,曹操每次打仗都是冲在前面,刘备就很少出马,但他战黄巾,斗吕布时,他打的很英勇。刘备是靠着诸葛亮和那一群大将夺得了一片天地,皇叔的称号和携民渡江的事再加上他的武将丰功伟迹,在人们心中真不知道他的人气和地位飙升到什么层度。

  三国的悲壮,三国的凄美,三国的色彩是永远都着不透,道不完的。见证这一切的唯有天空中高悬的明月,它见证来历史,见证来这一切的风气云涌,潮落潮涨!让我们用心去读《三国》,品《三国》,道《三国》,用心去感受三国的史诗,感受它的悲壮之美!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2

  读完着一回,我感觉到袁术的失败是必然的。他对议员们说:“吾家四世三公,百姓所归,吾应天顺人,正位九五,尔众人以为何如?”当他遭受到反对时。又以“吾袁姓出于陈。陈乃大舜之后。以土承火,正应其运吾意已决,多言者斩。”我觉得袁术自命不凡,以为自己出生高贵就目中无人,别人对他的劝说怎么也听不进去。他的部下曾劝说过他:“当年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尚且臣服与殷。明公比不上周文王。汉帝也不是殷纣帝怎么可以取代呢?”毕竟忠言逆耳,这是他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

  袁术,他生于一个高贵的家庭,四世三公,在当时无人能及。且他是嫡出的,在封建社会嫡出的似乎是无比高贵。且一般来说嫡子的地位和待遇都要高于庶子,甚至认为其素质好得多。因此袁术更是目中无人,连自己的哥哥袁绍也不放在眼内了。

  曾在书中见过,董卓废立,袁绍另立,袁术自立。其中最蠢的必是袁术了。他在大家都想要当皇帝又不敢挑头的'时候,迫不及待的当了皇帝,这便成为大家的箭靶了。难怪最终他被曹操挫败,想要问孙策借粮的时候,孙策却说:“汝赖吾玉玺,背反汉室,大逆不道!吾方欲加兵问罪,岂肯反助叛贼乎?””此时他已经成为众矢之的了。

  当然袁术也有他过人之处,他曾提出过“举孝廉,除郎中,历职内外”并且曾励精图治过。所以说世上没有一个完全的坏人。

  曹操与袁术相比,聪明之处在于他更懂得听取逆耳忠言,他采取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虽然这可能是万里长征中的一小步,但也为成就霸业打下了基础。他坚信有了正义的旗帜就师出有名,也就能克敌制胜,这就叫“兵义者胜”了。且有了经济力量就财大气疏,也就能进退自如,这就叫“守位以财”了。他接受了毛蚧的意见,从而使自身进可攻,退可守了。

  我认为能抓紧机遇,顺应民心的便能成为英雄,而不能顺应民心的便只能成为枭雄,甚至枭雄也不如了。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3

  最近我读了中国古典民著《三国演义》,作者是罗贯中,这本书主要讲了汉朝未年魏、蜀、吴三国争霸天下的故事,可精彩了啦!书中英雄人物众多,有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有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有能在万军之中取敌人首级的'张飞……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个个新鲜的形象,真是令人爱不释手。相信今天的我讲述,一定会引起你们阅读《三国演义》的兴趣,那就拿起来读一读,到时候,我们也可以来一个“煮酒论英雄”!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4

  最近我在读罗贯中写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中我最喜爱的故事是:周公瑾火烧赤壁。

  它的主要内容是:庞统用连环计让曹操把战船连在一起,,然后周瑜把一只船点燃了火向曹军的`战船开去。因为曹操的战船连在了一起就无法逃走,因此伤亡惨重。

  曹操毫不简单跑了出来,想让合肥兵救援,可合肥兵被孙权,陆逊,太史慈一行给拦住了,曹操只好向彝陵方向逃去。

  当夜的这一阵风,一场火再加上周瑜的水路两军,杀得曹军惨败。曹操损失了上千只战船和几十万士兵。这就是历史上出名的“赤壁之战”。

  这场大火让我见识了诸葛亮的才华。诸葛亮不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对天气的探讨知道了三天后有东风,所以让周瑜三天后借东风火烧赤壁。

  这场大火我还看到了庞统的才华,是他先想到了用连环计让曹操把战船连在一起的。人们都说诸葛亮和庞统是伏龙和凤雏先生,谁得到这两人就如鱼得水,可以平定天下。真是名副其实。

  《三国演义》还有许多好玩的故事呢,你读了吗?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5

  1、为抵抗黄巾,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兵。刘备、关羽、张飞都去看那招兵榜文。三人萍水相逢,一见如故,被张飞拉到自家庄后的桃园饮酒。最后三人对天盟誓,结拜为弟兄,一道去投了刘焉。

  2、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身长七尺五寸,以贩麻鞋、织席为业,不失龙子龙孙的风采。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一身英气,因杀死富豪流浪江湖。张飞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以卖酒杀猪为业。

  3、刘关张与朱俊、孙坚进攻黄巾大胜。刘备被封为安喜县尉。到任四月,督邮来巡视,见刘备无礼物奉送,捏造“县尉害民”之罪陷害。张飞大怒,骑马来到馆驿,将督邮头发揪住,扯到县衙门前马桩上拴住,扯下柳条往督邮两腿上狠力鞭打,一连打断了十几根柳条。

  4、十七路诸侯推袁绍为盟主讨伐董卓。诸侯联军与吕布对峙于汜水关,吕布部将华雄杀得联军损兵折将。关羽请求上阵,曹操令人斟一杯热酒为关羽壮行。关羽说:“酒且斟下,我去便来!”不一会,关羽已跃马归来,提华雄头颅掷于地上,而酒还是热的。

  5、刘备依附曹操,为防曹操谋害,于后园种菜为计。一日曹操青梅煮酒,请刘备对饮,论天下英雄只有刘备和他俩人。刘备听闻一惊,将筷子掉落在地上。幸好雷声乍起,刘备急中生智,沉着俯身拾筷说:“一震之威,乃至于此!”巧妙地掩饰了过去。

  6、刘备驻守徐州时,曹操率大军进攻。张飞献计劫寨,曹操早有准备,张飞败逃芒砀山,刘备只身逃往青州投靠袁绍。关羽被困于下邳,为保护刘备妻子甘、糜二夫人,他以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为条件投了曹操。

  8、曹操让关羽同甘、糜二夫人同住一处,关羽则秉烛于门外,通宵伫立,待二位夫人甚为恭敬。曹操极欲招降关羽,待之甚厚,送美女,赐金银,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但关羽拒绝了美女和金银,只受了所赐赤兔马。

  9、刘备去往青州后,劝袁绍出兵攻打许都。袁绍派颜良出兵,连折曹操两员大将。曹操令关羽出阵,关羽一刀将颜良砍于马下,害刘备险些被袁绍杀掉。文丑为颜良报仇,也被关羽斩于马下。曹操表奏朝廷封关羽为汉寿亭侯。

  10、关羽得知刘备在袁绍处,带甘、糜二夫人去寻刘备,过五关,斩六将,到了袁绍地盘,刘备却又去汝南投了刘辟。关羽在卧牛山收了关西大汉周仓,往古城与张飞、刘备相会。三人计议结连荆州刘表以脱离袁绍。

  11、刘备率兵进攻许都,曹操回师对敌刘备。刘备败逃于汉江,投荆州刘表,驻守新野。刘表染病,刘备赴荆州代为主持丰收祭典,蔡瑁因刘备反对刘表废长立幼欲借机杀之,刘备逃席而出,骑的卢马越过檀溪,躲过一劫。

  12、刘备逃离荆州后,遇见水镜先生,向他举荐伏龙、凤雏。刘备访伏龙、凤雏未果,却得徐庶,帮助他大败曹仁。曹操以徐庶之母为要挟将徐庶逼至许都。徐庶辞别之前向刘备保证觉不向曹操献一计,并且举荐了伏龙——诸葛亮。

  13、刘备与关、张前往隆中请诸葛亮出山。前两次都扑了空。第三次去时正遇诸葛亮昼寝未起,张飞怒气大发,要放火烧房,被关羽劝阻。刘备等了一个时辰,诚心向诸葛亮求教,诸葛亮为刘备礼贤下士之举感动,教以据蜀、联吴抗曹三分天下之策,出山辅佐刘备。

  14、刘表死后,曹操南征荆州,刘表次子刘琮降了曹操。曹操攻刘备,刘备不愿诱杀刘琮以夺取荆州,弃新野而移兵樊城。后又弃樊城往襄阳撤退,百姓随其同行。众人劝刘备弃民先行,刘备不肯。

  15、刘备往江陵途中,被曹军冲散队伍,赵云七进七出救下阿斗,张飞在长坂桥断后,叫随从骑兵在马尾上拴上树枝,往来奔跑冲起尘雾,使曹军莫知虚实而不敢轻进。张飞立马桥头,面对曹军发出三声巨雷般大吼,吓死夏侯杰,曹操急令退兵,刘备在关羽、诸葛亮接应下退入江夏。

  16、为联吴抗曹,诸葛亮往柴桑游说孙权,舌战群儒,终于促成孙刘联盟。周瑜嫉恨诸葛亮才华不能为吴所用,派诸葛瑾劝说诸葛亮事吴不成,即起心暗害。诸葛亮以大局为重请鲁肃劝告周瑜共同对付曹操,不要相互谋害。

  17、东吴火烧赤壁,曹操被张辽救上小船,先后被赵云、张飞冲杀。望华容道逃奔,见无伏兵,大笑道:“人人都说周瑜、诸葛亮足智多谋,依我看来,到底是无能之辈。如在此处埋伏军队我等就只好束手被擒了!”话未说完,一声炮响,关羽跨赤兔马,提青龙刀,拦住去路。关羽听了曹操哀告,心中不忍,放曹操一条生路。

  18、刘备在赤壁之战后,乘胜追击,孔明用计派赵子龙乘曹洪败退智取南郡、赵子龙智取襄阳、关羽智取荆州,一气周瑜箭伤迸裂。后赵云取桂阳、张飞取零陵、关羽取长沙魏延杀主投降,招降黄忠。孔明认为魏延有反骨要杀之,刘备求情。刘备占据荆州。孙权派鲁肃来讨荆州。刘备、诸葛亮假意答应取得西川后归还,鲁肃回东吴受到周瑜责备。

  19、赵云陪同刘备往南徐同孙权之妹成亲,由于乔国老与吴国太的庇护,东吴不敢动刘备一根汗毛。又依诸葛亮之计,让孙夫人陪同刘备去江边祭祀,趁机逃回荆州。周瑜率兵追至江边,刘备与赵云已被被诸葛亮接应走了,周瑜第二次箭伤复发。

  20周瑜派鲁肃去讨荆州,孔明献计让刘备哭诉求暂住荆州,周瑜识破孔明的缓兵之计,决定用“假途灭虢”之计夺回荆州。诸葛亮将计就计,埋伏围捕周瑜,孔明又写信羞辱周瑜,周瑜被三气箭伤复发吐血而死。

  21、鲁肃举荐庞统辅佐东吴,孙权嫌庞统丑陋无礼誓不起用。庞统带着鲁肃的举荐信投刘备。刘备也嫌恶他丑陋无礼,派他任耒阳县令,庞统终日酗酒不理政务。刘备派张飞巡察,发现庞统非同寻常的治事才能。刘备自责道歉,任命庞统为副军师中郎将。

  22、刘备带庞统、黄忠、魏延等人入川,刘璋要出城迎接,黄权苦谏,叩首流血,口衔刘璋衣袂,刘璋大怒,扯衣而起,黄权门牙掉落两个。李恢苦谏,也被推出。第二天,刘璋出城,王累倒吊在城门上,以死相谏,刘璋大骂,王累自割绳索坠地而死。刘备与刘璋在涪关会面。

  23、张松与法正密谋,要刘备在涪关相会时杀了刘璋,夺取西川。法正与庞统劝刘备在酒席上下手,刘备不从。庞统让魏延舞剑,张任挺身对舞;又叫刘封舞剑,刘璋部下纷纷上场,场面大乱。刘备与刘璋呵斥众人。刘备私下怪庞统陷他于不义。

  24、孙权想趁刘备入川时夺荆州,遭吴国太斥骂。听张昭之计派周善骗孙夫人过江。孙夫人听说吴国太病危,来不及与刘备告辞就带阿斗上船而去。赵云驾小船只身追上大船,夺回阿斗。张飞赶到,杀了周善,放了孙夫人,两人护送阿斗回营。

  25、 刘备进攻雒城,派黄忠打头阵,魏延相争。刘备劝说黄忠打泠苞,魏延打邓贤,先得营寨者为头功。魏延想先打泠苞,抢了黄忠的功劳,却被泠苞包围,差点被捕,幸亏黄忠救了他。后来他埋伏捉了败走的泠苞,将功补过。

  26、孔明派马良给刘备送信,预言庞统有难,让他作防备。庞统不听劝告,执意进取雒城,行前庞统马失前蹄,被掀翻在地,刘备把自己的白马与之换乘。张任带兵在小路设伏,看到白马以为是刘备,命将士乱箭射死庞统。

  27、庞统死后,魏延陷入重围,黄忠赶来相救。刘备派关平到荆州请孔明。孔明把荆州交给关羽。关羽称“既领重任,除死方休。”孔明听到死字心中不悦。交代他危急时“北拒曹操,东和孙权。”关羽允诺遵命。

  28、孔明派张飞领精兵从小路杀奔巴郡。严颜把守巴郡,拒不出城。张飞让军士四散打柴寻觅小路,扬言要连夜从小路进军。严颜想偷袭张飞,却被生擒。后被张飞感动而降服。

  29、张飞取了巴郡,严颜相助,沿路关隘皆被劝降。刘备连夜带兵偷袭张任营寨。张任退守雒城。刘备攻打四天,兵力渐乏。张任趁刘备退兵时出城追杀,张飞与严颜大军来救。张任退回雒城。

  30、孔明带大军与刘备会合,定计活捉张任。张任出城交战,被黄忠、魏延、严颜、张飞合围,赵云又堵住其退路。张任逃跑途中被张飞军士活捉,至死不降。刘备不忍杀之,孔明杀他成全其名节,刘备厚葬了他。

  31、马超带兵打葭萌关要生擒刘备,逼刘璋割二十州。张鲁派杨柏监军。孔明用激将法迫张飞立下军令状,让张飞打先锋,张飞与马超从午后杀到天黑,又点灯火夜战,难分胜负。刘备担心伤了二人,下令罢兵。

  32、孔明设计收复马超。先派孙乾贿赂杨松,让他送信给张鲁,答应退兵便保他为汉宁王。张鲁听杨松之言令马超罢兵,马超不从。杨松便散布流言说马超想背叛,迫使马超同意退兵,又命守关将士不准马超入汉中,马超进退两难。

  33、孔明用计离间马超与张鲁,使得马超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恰好李恢来降,主动请求前去劝降马超。马超埋伏兵士想杀李恢,却被李恢晓以利害所劝服,最终杀了监军杨柏,投降刘备。

  34、马超自告奋勇去劝降刘璋,刘璋决定投降。刘备听孔明建议,封刘璋为振威将军,遣送其全家到南郡公安。刘备自领益州牧,分封百官。要把有名田宅分给诸官。赵云劝阻,认为应归还百姓,令其安居乐业,刘备听从。

  35、刘备为保西川出兵攻打汉中。老将黄忠听从法正之计在定军山斩夏侯渊。刘备自立为汉中王,诸葛亮为军师,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为五虎大将。

  36、孙权以吕蒙为大都督,同曹军合击关羽,关羽被射伤。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治伤之后,关羽水淹七军攻取樊城,不料吕蒙却乘虚白衣渡江夜袭荆州。

  37、关羽率军往夺荆州,但士卒皆无战心,关羽大败退守麦城。孙权派诸葛瑾劝降,关羽不从,弃麦城往西川撤退,路遇伏兵,关羽被擒。孙权斩了关羽首级,派人送与曹操。曹操厚葬关羽于洛阳,追封荆王。

  38、刘备称帝于成都。为报关羽被害之仇率兵七十万攻东吴。张飞因鞭打部将,被部将杀死,割首级献东吴。刘备葬过张飞,驻军白帝城督战。孙权派诸葛瑾劝说刘备,重结吴蜀联盟,共同对付曹丕,刘备不允。

  39、蜀军从巫峡建平起直至彝陵界口,七百余里结连四十余寨,进攻东吴。黄忠中箭身亡。刘备攻猇亭。孙权任陆逊为大都督拒刘备。陆逊坚守等待时机。刘备移寨于山谷树林中避暑。陆逊趁蜀军疲困之时,夜里借东南风放火,尽烧连营七百里蜀军。刘备败走,被赵云救入白帝城。

  40、刘备在白帝城染病不起。诸葛亮赶来,刘备托以后事,并作出诸葛亮可取刘禅而代之的遗嘱。刘备病逝,诸葛亮立刘禅为帝,为后主,感念刘备知遇之恩全力辅佐幼主。

  41、刘备死后,诸葛亮率军50万南征孟获,采纳马谡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建议,七擒七纵孟获,以德服人,使蜀汉后方得以稳定。

  42、曹丕病死,儿子曹睿即位,任司马懿为骠骑大将军。诸葛亮用马谡之离间计,散布司马懿谋反的流言,司马懿被削职回乡。诸葛亮乘机发兵汉中。蜀军出祁山直抵渭水,长安告急。曹睿启用司马懿任平西都督,拒守长安。

  43、司马懿老谋深算,上任后夺新城,斩了私通蜀汉的`孟达,直逼汉中咽喉的街亭和列柳城。马谡自告奋勇守街亭,不听王平劝告,执意在山上林木深处下寨。司马懿率兵围山,断其水源,蜀兵大败,街亭失守,司马懿攻下列柳城。

  44、失街亭后,诸葛亮迅速安排退兵之计。司马懿逼近诸葛亮所驻西城。城中仅二千五百名老弱残兵,诸葛亮料司马懿会认为自己平生谨慎,不会冒险,大开城门,让老军扮作老百姓洒扫街道,自己则在城楼上凭栏而坐,焚香弹琴。司马懿赶来,惧有伏兵急令撤退。撤到武功山小路时,又遇诸葛亮事先布置的兵士大喊大叫,魏军不敢久停,尽弃辎重而逃。

  45、诸葛亮退回汉中,为正军法,挥泪斩马谡,并向后主上表自贬职务三级,以右将军行丞相事。此后,诸葛亮又四出祁山,但都未取得进展。

  46、诸葛亮六出祁山,司马懿兵屯渭水相拒。诸葛亮在上方谷造木牛流马运送粮草,司马懿依样仿造中计,被蜀军劫去。诸葛亮以木牛流马诱司马懿入上方谷,雷炸火烧曹军。突遇大雨,火灭雷哑,司马懿父子死里逃生。

  47、司马懿受坚守不战,诸葛亮派使者送去巾帼、妇人缟素之服及书信,激他出战。司马懿装出笑脸说:“孔明看我像妇人吧!”向使者打听诸葛亮的饮食起居。司马懿盘算:诸葛亮食少事烦,活的日子不会长久。越加坚守不出,静观事态发展。

  48、诸葛亮强支病体处理军务,积劳成疾,吐血不止。他知命不久长,就授兵书给姜维。八月,病逝于五丈原军中,年54岁。临终时暗中安排杨仪和姜维,在魏延谋反时,乘其不意杀了他。最后魏延死在马岱刀下。

  49、姜维遵照诸葛亮遗嘱,以木雕为诸葛亮像坐于车中,从五丈原徐徐退兵。司马懿追兵至,姜维推出诸葛亮木像,司马懿吓得急令后退,被蜀军乘势猛攻,曹军大败。司马懿退兵。蜀汉全国举哀,葬诸葛亮于定军山。

  50、邓艾进军成都,刘禅出降。其子刘谌不降,割妻并三子头哭祭祖庙,眼出血而自刎。姜维为复兴汉室,假意投降钟会。司马昭中了姜维的离间计,令钟会收服邓艾。姜维与钟会商议谋反,因部下告发,钟会被乱箭射死,姜维自刎身亡。蜀后主刘禅被送往洛阳,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读书笔记三国演义04-27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03-03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03-05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1-06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1-28

《三国演义》的读书笔记02-21

三国演义的读书笔记09-29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06-21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05-19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