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的阶段性

时间:2024-01-09 10:44:59 人际交往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通用]人际交往的阶段性4篇

人际交往的阶段性1

  “留守儿童人际交往问题”课题研究的是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联合起来,意在通过多方面的教育资源与机构的有机整合,最终目标指向于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外出的留守农村的那些心理、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存在不同程度差异学生的和谐心理健康发展,为这些留守儿童的进一步成长奠基。留守儿童与普通儿童一样,具有享受教育与发展的权利。学校及其工作者有责任使留守儿童享受教育权利,获得各自独有的进步与发展,使留守儿童能更好的完善人格,形成良好品质,以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

  自20xx年10月县教育局把《留守儿童人际交往问题》作为个人课题立项以来,课题组成员充分认识到留守儿童在学校所占比重给教育教学带来的深层次的思考,一直认为开展此项课题研究是迫在眉睫的、责无旁贷的、意义深刻的。自课题开发研究至今已近一年,现将阶段性小结如下,以便在下面的研究工作中扬长避短,不断创新,取得更大研究效果。

  一、认识研究“留守儿童人际交往问题”之价值取向

  该怎样使“留守儿童”受到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使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怎样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形成合力和系统放大效应,促进“留守孩子”的健康成长呢?笔者首先认为要做好这三方面的工作:1、留守学生状况调查。2、留守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3、留守学生学习习惯存在的问题。其次是研究此课题的目的和意义:1、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不可回避的一个重大问题,本课题研究成果具有比较广阔的应用前景和良好的社会效益。2、“留守儿童人际交往问题”课题研究的是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联合起来,意在通过多方面的教育资源与机构的有机整合,最终目标指向于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外出的留守农村的那些心理、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存在不同程度差异学生的和谐心理健康发展,为这些留守儿童的进一步成长奠基。最后是开展此项课题研究的策略与方法:1、研究我校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不同年龄、不同类型、不同地域的留守儿童心理现状进行科学的测查分析,掌握基本情况,进行心理现状比较,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2、探寻在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积累切合我校实际的、有自己特色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3、对个别有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咨询与辅导(与家长一起),一方面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摆脱心理障碍调节自我;另一方面,积累个案为个案研究提供素材。4、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教师,搞好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保障和推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

  二、细致开展“留守儿童”调查并情况分析

  峰山中心小学“留守儿童人际交往问题”课题组根据20xx年10月份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就读的510多名学生中,留守儿童150左右,占了总人数的30%。有的是父母全部外出打工,依靠爷爷奶奶抚养的隔代抚养留守;有的是父母全部外出,亲戚抚养留守;有的是父母全部外出,有的是父母一方在家的半留守。另还有外来民工子弟20余人。这些孩子们在学业、行为、心理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学业方面,部分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作业质量不高;社会实践、阅读等需要家长参与引导的作业完成很难;学习困难不能及时得到家长帮助;作业无人监管,成绩滑坡;学习自觉性低,学习习惯较差等。行为方面,课堂纪律松懈;卫生习惯较差;放学后不按时回家,在外玩耍到很晚;迷恋游戏;长时间看电视;和同学冲突,说脏话;不懂尊重他人,行为散漫等。心理方面,逆反心理较强;退缩冷漠;孤僻内向,不善于交流;脾气暴躁,冲动易怒;任性,过分淘气等。当前的现状迫使我们必须解决这一系列问题。

  课题组8人依据“留守儿童人际交往问题”课题实施意见,于10月22日开展了“峰山中心小学留守学生情况调查”,今将调查情况分析如下:

  一、基本情况

  课题组发放表格80份,现收到调查表69份,其中男生35人、女生34人,男女比例基本持平。学生来源为1—6年级,现居住地为峰山中心小学施教区范围内(其中非本地籍贯的有8人)

  二、调查项目与内容:

  (1)、属何种类型留守

  留守类型 留守人数 此项比例(%)

  父亲外出打工 25 36.23

  母亲外出打工 7 10.14

  双亲外出打工 37 53.62

  此表中可看出:双亲外出打工的占了一半以上,属于全留守型,也就是这些学生平时的生活、学习主要是靠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过着典型的“隔代抚养”的日子,这对学生“五自”能力(自学、自理、 自护、自强、自律)的培养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这需要我们课题组老师的精心策划与备加关注,为这些学生的健康成长担负起我们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2)、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 留守人数 此项比例(%)

  优秀 26 37.68

  良好 21 30.43

  良好以下 22 31.88

  此表中可看出:三种学习习惯的比例悬殊不是很大,但相对整个班级来说,良好以下的.学生在留守学生中还是占多数的,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为他们平时的作业缺少监督和检查,且错误率相对较高,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又缺少些文化基础,对孩子的作业辅导存在一定困难。

  (3)、行为习惯

  行为习惯 留守人数 此项比例(%)

  优秀 34 49.27

  良好 15 21.73

  良好以下 20 28.98

  此表中可看出:平时行为习惯优秀和优秀以下的各占了一半,这与非留守学生的比例相比不是很大,是因为父母在家时,也是对自己的子女溺爱的,通常也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知道珍惜、不知道孝敬、不知道关爱,这与一定的社会背景和家庭影响是有一定关系的。但平时老师的说服、教育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4)、心理方面

  心理方面 留守人数 此项比例(%)

  逆反心理较强 9 13.04

  孤僻内向 14 20.28

  脾气暴躁 8 11.59

  过分淘气 16 23.18

  其它心理 22 31.88

  此表中可看出:前四项心理特点是因为在长期缺失亲情的情况下,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孤僻、胆小等性格特点,容易出现偏执、冷漠、自私等不良人格特征。与正常的孩子相比,他们少了几分天真、坦城,多了几分精明与世故;少了几分乐观开朗,多了几分缄默和孤独;他们变得更敏感、更固执、更好强等等。

  三、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是多渠道的

  1、举行“留守儿童中秋联欢会”。根据课题《留守儿童人际交往问题》的研究计划安排,课题组首先安排在08年中秋来临之际,举行“留守儿童迎中秋联欢会”。我校课题组在充分酝酿,认真组织下,在学校会议室举行“留守儿童中秋联欢会”。课题组成员按照“留守儿童”调查表名单来参加活动。活动要求每一课题组成员必须在本人研究名单中组织一个节目,参加联欢(也可合排,但几人合排就几个节目)。另参加完活动人员必须每人上报一份“留守儿童中秋联欢会”后的心理感受或体会。从他们的一份份体会与感受中,我们课题组成员与留守儿童一起分享到了快乐。

  2、及时完成“留守儿童人际交往问题”个案分析。班级中的大部分留守儿童得到了老师的关爱,心理流露出的喜悦已初见端倪。此时课题组及时安排课题研究人员在学期结束前,必须完成自己研究对象的心理健康发展的案例分析,要求案例中关注本班个别或多个留守儿童的学习与生活现状,找出他(他们)的个性心理特征或学习生活习惯,有针对性进行引导,并取得阶段性成果,然后以教育故事、案例分析、经验总结等形式,上传至课题组成员的个人博客和学校建立的课题网页。

  3、开展“留守儿童家庭茶话会”。春去春又来,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春节后,留守儿童的爸爸、妈妈又要各奔东西,算计着又一年的经济效益。趁大部分家长即将踏上远去的列车之前,课题组于2月17日下午1:30(学生报到当天),在学校阶梯教室开展“留守儿童家庭茶话会”。活动要求每位课题组成员和研究的留守儿童及其父母均需参加,然后每位留守儿童以“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为主题,写一份体会,每位课题组成员在其中选择一名学生上台交流;每位家长都以“留守的孩子,我想对你说……”为主题,写一份体会,并以年级为单位,选一名家长交流。

  4、开展“我给留守儿童家长发条短信”。新学期伊始,我校课题组组织了70多名留守儿童及其家长,召开了新春茶话会,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为使“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的延续性,经“留守儿童人际交往问题”课题组研究决定:我们又在3月开展了“我给留守儿童家长发条短信”活动。活动要求:(1)、以短信的形式向留守学生家长汇报开学近一个月来的学习与生活情况。(2)、短信内容须署名自己的身份,语句表达要委婉,在发给家长的言语中要体现人文化。(3)、留守学生家长发回的短信最好保留几天,并尽可能把所发短信呈现给留守学生,体现父母的牵挂与关爱。(4)、所发短信要精心组织,并以文字形式摘录下来。课题组将根据摘录内容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并颁发证书。(5)、可以使用“校校通”。4月前将短信内容交课题组后在学校教研网中的本课题中上传。

  在课题组老师收到的一份份短信中,我们收到的是家长的一份份艰辛与困苦;纯朴与信任;真诚与感动。此项活动目前还在不断延续着……

人际交往的阶段性2

  尽管人际关系的建立在形式上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自幼为邻居;有的十年同窗,有的志趣相投;有的同甘共苦……但是,从互不相识到形成友谊,一般总要经历以下三个逐渐深化的过程。

  觉察阶段觉察是人际关系发展的前提,谁也不会生下来就有朋友,总是从互相以对方作为知觉和交往对象开始的。在茫茫的人海之中,有的对面相逢;有的擦肩而过,由于没有交往的动机,没有特别注意,时过境迁也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只有一方已觉察到另—方的存在,并进行详细的知觉和判断,才说明有了结交的表示,有了面对面的交往。

  表面接触阶段这是人际间最为普遍的关系。如一般同学、同事和邻居,虽然经常见面、经常打交道,但只此而已。来则聚之,去则散之,只是角色性的接触而无进一步感情上的融合。

  亲密互惠阶段经过一个阶段的交往彼此从熟悉到了解,从了解到主动热情地关心和帮助对方。这种亲密互惠的关系又可分为三种水平。

  第一种是合作水平。比如科研团体的.成员;业余兴趣小组的成员,同班同学;同一教研组的老师,等等。

  这种以共同行为联结起来的人际关系,感情的依赖性不是很强的,分开后,可能就彼此淡漠了。只是在共同活动过程中,能够互相融洽相处。

  第二种是亲密水平。这时,彼此情感的依赖性较大而内心沟通不足。

  双方不仅共同活动,平时也常在一起相处,不分彼此,在一块生活、学习和工作感到很愉快;分离时,彼此惦念,久不见面十分想念。第三种是知交水平。

  这时,彼此在对方心目中占有极高的地位,无话不谈、相互引为知音、心心相印。双方不仅有着强烈的情感依恋,而且在观点态度、志向目标上都趋向一致。

  任何外力都难以拆散。正如孟子说过:“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这乃是人际关系的最高境界。

人际交往的阶段性3

  定向阶段。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对交往的对象具有很高的选择性。进入一个交往场合时,人们往往会选择性地注意某些人,而对另外一些人视而不见,或者知识礼貌性地打个招呼。对于注意到的对象,人们会进行初步的沟通,谈谈无关紧要的话题,这些活动,就是定向阶段的任务。在这个阶段,人们只有很表层的自我表露,例如谈谈自己的职业、工作、对最近发生的新闻事件的看法等等。

  情感探索阶段。

  如果在定向阶段双方有好感,产生了继续交往的兴趣,那么就可能有进一步的自我表露,例如工作中的体验、感受等,并开始探索在哪些方面双方可以进行更深的交往。

  情感交流阶段。

  如果在情感探索阶段双方能够谈得来,建立了基本的信任感,就可能发展到情感交流的阶段,彼此有比较深的`情感卷入,谈论一些相对私人性的问题,例如相互诉说工作、生活中的烦恼,讨论家庭中的情况等。

  稳定交往阶段。

  情感交流如果能够在一段时间内顺利进行,人们就有可能进入更加密切的阶段,双方成为亲密朋友,可以分享各自的生活空间、情感、财物等,自我表露更深更广,相互关心也更多。

人际交往的阶段性4

  一、尊重他人

  无论与你交往的人身份多么卑微、形象多么猥琐、言行举止多么怪异、爱好习惯多么让你难以接受,你始终能尊重他,待他如一个与你平等的人,你就能获得他对你的尊重。

  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诚然我们不是圣人,不可能彻底摆脱世俗的影响。只是我们需要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提醒自己逐渐以平等心待人,则会在人际交往中比较顺畅,少些挫折。

  二、倾听并恰当地给予反馈

  在与人交谈时,要专注,积极倾听他的谈话,不时地给予适当的反馈和提问。倾听表示尊重、理解和接纳,是连接心灵的桥梁。倾听还体现在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谈话,在别人漫无目的地谈话时,礼貌地转换话题或结束话题。

  在表达自己的不同看法时,首先要认可当事人的想法,再礼貌地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就会在表明观点的同时避免了冲突,不伤及彼此的关系。

  三、不吝啬自己肯定和赞扬的.话语,学会真诚地赞美别人

  看到其他人身上的优点或者美丽的外在变化时,大胆地给予赞美或认可,会给对方带来欢乐。这种欢乐和谐的氛围会影响到其中的人,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轻松融洽。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赞美和赏识。赞扬能让人身心愉悦,精力充沛,还能激发自豪感,增强其自信,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认识自身的生存价值。

  但赞美要有的放矢,要真诚和有感而发,赞美绝不等同于恭维,既不是拍马屁,也不是阿谀奉承。赞美时切忌夸大其词、不着边际和虚伪做作,否则,赞美会失去其作用。另外,不能人前一套,人后一套,当面说人好话,背后说人坏话,或传递其他人之间相互指责、诋毁的话,势必引发他人之间的矛盾。

  四、学会宽容和谅解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看看我们自己,毛病与优点并存,其他人又何尝不是如此?与人交往时,不要总是看到别人的短处,想想他人的长处。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一无是处的人,就像不存在完美无缺的人一样。

  对于别人的错误甚至无理取闹,不要揪着不放,得理不让人,斤斤计较,针尖对麦芒。不宽容对方,以牙还牙或者坚决对立,那么隔阂就会越来越深,人际关系只会越来越紧张,对人对己没有任何益处,只会增加更多的麻烦。可见,苛求他人就是苛求自己,宽容他人就是宽容自己。

  学会原谅别人,能避免许多烦人的纠纷,路就会越走越宽阔。古语曰: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容人者,人容之。但原谅不是无原则的忍让,不是好坏不分、软弱可欺。

  五、适当地替他人着想,切忌自我中心、损人利己

  人首先是一个自私的动物。你看那个孩子会把自己好吃的东西主动让给别人?因此,自私是人的本能。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我们都会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首先维护自己的利益,但同时我们又会非常讨厌那些为了自己利益而不惜牺牲他人利益的人。因此,在争取自己利益的同时,也要不断兼顾到他人的利益,才能在人际交往中受人欢迎。

  切记也不要做那些损人利己甚至损人不利己的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会换位思考,常想如果自己处在他人的位置上会怎样,就能理解他人的反应,也就不会出现强求别人做到连自己也做不到的事情。

  六、遵守所在群体的基本规则

  遵守群体规则,即意味着尊重关注他人的需要。不要因为自己影响到其他人,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七、关心帮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

  每个人都难免有困难,需要他人的帮助。一个不愿意帮助别人的人,很难要求别人帮助他。主动在别人需要的时候去帮助他,当他人遭到困难、挫折时,伸出援助之手,给他人出头露脸或获益的机会。时时能给别人关心、帮助和支持,才能在自己需要的时候得到他人的帮助和支持。

  八、保持独立自主与谦虚的品质

  与人交往时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要人云亦云、趋炎附势,更不要骄傲自满、目空一切,不要总是与人抬杠。无论是否有理,总要找出依据说明自己如何有理、对方如何无理,处处、事事、时时要显示自己高明、自己是胜利者。长此以往,则会很难让人容忍,埋下隔阂与不满。

  九、保持微笑

  微笑和些许幽默有助于增进交流。

  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这个社会是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的,性格、爱好、习惯和信仰会迥然不同,各有各的魅力。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喜恶,会有自己对人对事的看法,因此,不能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要求别人。需要避免在没有深入交往的情况下,单凭第一印象或断章取义的某句话就对一个人横挑鼻子竖挑眼,妄下断语或猜测。

  另外,我们很容易看到一件事情或一个情形的阴暗面,但重要的是挖掘其积极面、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才能找到贴近现实的解决办法。

  如果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尽量多地按上述原则行事,则会发现我们原来是一个颇受人欢迎的人。但需要提醒的是,现实生活中,有人喜欢我们,就会有人对我们无所谓甚至讨厌我们。这就是现实社会,我们不要期望人人都喜欢我们,因为这根本是不可能的。

【人际交往的阶段性】相关文章:

人际交往的阶段性09-01

人际交往的阶段性11-11

精选人际交往的阶段性12-21

【必备】人际交往的阶段性08-20

人际交往的格言11-03

对人际交往的说说09-15

人际交往的技巧08-03

人际交往礼仪12-29

人际交往的原则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