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八岁偷照镜原文赏析

时间:2023-12-06 10:08:28 赏析 我要投稿

【精华】无题八岁偷照镜原文赏析3篇

无题八岁偷照镜原文赏析1

  无题(八岁偷照镜)原文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无题(八岁偷照镜)拼音解读

  bā suì tōu zhào jìng ,zhǎng méi yǐ néng huà 。

  shí suì qù tà qīng ,fú róng zuò qún chǎ 。

  shí èr xué dàn zhēng ,yín jiǎ bú céng xiè 。

  shí sì cáng liù qīn ,xuán zhī yóu wèi jià 。

  shí wǔ qì chūn fēng ,bèi miàn qiū qiān xià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诗词赏析:

  注释⑴偷:指羞涩,怕人看见。⑵长眉:古以纤长之眉为美,《古今注》:“魏宫人好画长眉。”⑶踏青:《月令粹编》引《秦中岁时记》:“上巳赐宴曲江,都人士于江头禊饮,践踏青草,谓之踏青履。”⑷芙蓉:荷花。《离骚》:“集芙蓉以为裳。”裙衩:下端开口的衣裙。⑸筝(zhēng):乐器,十三弦。⑹银甲:银制假指甲,弹筝用具。⑺六亲:本指最亲密的亲属,这里指男性亲属。⑻悬知:猜想。⑼泣春风:在春风中哭泣,怕春天的消逝。⑽背面:背着女伴。秋千下:女伴在高兴地打秋千。⑾招邀:邀请。⑿裛(yì):沾湿。⒀风蝶:风中之蝶。娇饶:柔美妩媚。⒁不自聊:不能自行排遣,烦闷无聊。参考译文其一八岁小姑娘喜欢偷偷地照镜子,已能把自己的眉毛画成长眉了。十岁到野外踏青,想象着荷花做自己的衣裙,十二岁开始学弹筝,套在手指上的'银甲一直没脱下来。十四岁时,要避免见到男性,连最亲的人也不能见。这时她可能在猜想何时出嫁吧。十五岁时,她背对着秋千,在春风中哭泣,怕春天的消逝。其二隐居的人不因游赏而感到疲倦,在秋天炎热邀请宾客时候,无人请我。我在碧竹林中来回走动,惆怅想望,池水清清,但仍是寂寥无人。野地里的花终被沾湿,风中的蝶强作妖娆。种种忧愁不能排解,就算你我携手同行,我还是感到烦闷无聊。赏析《无题二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组诗作品,第一首为五言古诗,第二首为五言律诗。第一首写的是一位聪明早慧的姑娘。从诗的内容看,诗人对少女的观察是细致入微的。从她八岁开始“偷照镜”写起,直到待字闺中,这么长一段生活经历,写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第二首写作者因己之“不自聊”虽值秋暑而不邀宾客同游,以及作者内心的忧愁。其一

无题八岁偷照镜原文赏析2

  原文:

  无题·八岁偷照镜

  [唐代]李商隐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八岁时总是偷偷地照镜子,已经能画纤长的眉了。

  十岁时春日踏青郊游,采摘芙蓉花装饰自己的裙裳。

  十二岁时学习弹琴非常用功,套在指头上的银甲也顾不得摘下来。

  十四岁时,要避免见到男性,连最亲的人也不能见,这时她可能在猜想何时出嫁吧。

  十五岁时,她背对着秋千,在春风中哭泣,怕春天的消逝。

  注释

  偷:指羞涩,怕人看见。

  长眉:古以纤长中眉为美,《古今注》:“魏宫人好画长眉。”

  踏青:《月令粹编》引《秦中岁时记》:“上巳赐宴曲江,都人士于江头禊饮,践踏青草,谓中踏青履。”

  芙蓉:荷花。《离骚》:“集芙蓉以为裳。”裙衩:下端开口的衣裙。

  筝(zhēng):乐器,十三弦。

  银甲:银制假指甲,弹筝用具。

  六亲:本指最亲密的亲属,这里指男性亲属。

  悬知:猜想。

  泣春风:在春风中哭泣,怕春天的.消逝。

  背面:背着女伴。秋千下:女伴在高兴地打秋千。

  招邀:邀请。

  裛(yì):沾湿。

  风蝶:风中中蝶。娇饶:柔美妩媚。

  不自聊:不能自行排遣,烦闷无聊。

  赏析:

  从此诗的描述看,这位诗中的姑娘也许是诗人初恋对象,因为只有青梅竹马的异性,才可能有如此近距离的观察,才写得出如此动人心弦的诗。可惜父母未能如其愿,姑娘在“泣春风”,也是诗人在叹息。“十五泣春风”正是写出了诗人与姑娘的这段恋爱,没有结果,从此要劳燕分飞,天各一方了。

  这首诗以少女怀春之幽怨苦闷,喻少年才士渴求仕进遇合之心情。这位少女八岁犹存爱美之心。古以长眉为美,所谓“青黛点眉眉细长”,犹为唐人入才装扮。十岁才就有了高洁的情操,郊外春游,知道缝缀荷花制成下裳。作者化用了屈原《离骚》语句:“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即是说,裁剪荷叶制成绿色的上衣,缝缀荷花再把它制成下裳。没有人了解我也毫不在乎,只要我内心情感确实芬芳。十二岁学艺刻苦,学弹秦筝,所用的银爪从不曾取下。十四岁怀春羞涩,藏于深阁,回避关系最亲的男性戚属,“悬知”,表现了女子半是希望半是担忧的待嫁心理。十五岁无处说相思,古才女子十五岁许嫁,诗中女主人公前途未卜,忧伤烦闷,又无处说相思,更无心为秋千之戏,这还不够,作者善作情语,让少女独自对面春风而泣,何等情思。

  也有人认为此诗是自喻少负才华、渴望参与社会政治生活而又忧虑前途,证据是诗人在《樊南甲集序》中曾自称:“樊南生十六能着《才论》、《圣论》,以古文出诸公间。”近人韦然超认为,这是诗人在十六岁才因初恋对象之父母未能同意他们这段婚姻,而写下的这首诗,不能明题,故称“无题”。而且在其后的众多“无题”诗中有相当数量还是在写他的这段无果初恋。可见这位姑娘在诗人心中的地位,尽管此后诗人结婚生子,与夫人感情深笃,但这段初恋却深深地埋藏心底,才才以“无题”作诗念之。

无题八岁偷照镜原文赏析3

  无题·八岁偷照镜

  作者:李商隐

  朝代:南北朝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赏析:

  这首诗很多专家认为是义山十六岁时所作,写的是一位聪明早慧的姑娘。从诗的内容看,诗人对少女的观察是细致入微的。从她八岁开始“偷照镜”写起,直到待字闺中,这么长一段生活经历,写的'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小姑娘八岁开始有爱美之心,喜欢偷偷地照镜子,已能把自己的眉毛画成长眉了,那时时尚长眉呢。这样的着眼点,活脱脱写出了女孩的心理状态。这个年龄段的男孩就喜欢玩打打杀杀的游戏,而女孩就想着要打扮自己了。十岁时和同伴到野外踏青,还是无忧无虑的,天真烂漫地,想象着芙蓉花做自己的衣裙,觉着特美。到了十二岁开始学艺,她是多么地认真专心,套在手指上的银甲(弹琴用的指甲套)都一直没脱下来。十四岁的姑娘按封建社会的规矩,要避免见到男性,连最亲的人也慨莫能外。女孩失去了行动自由,要躲在闺房内了。她心里想些什么?诗人猜测大约想知道何时出嫁了吧。可父母尚无许嫁的打算,年龄大起来了,十五岁对古代女孩来讲,已是到了婚后生子育女的年龄。所以她只能背对秋千饮泣了。

  从此诗的描述看,这位诗中的姑娘正是诗人初恋对象,因为只有青梅竹马的异性,才可能有如此近距离的观察,才写得出如此动人心弦的诗。可惜父母未能如其愿,姑娘在“泣春风”,也是诗人在叹息。“十五泣春风”正是写出了诗人与姑娘的这段恋爱,没有结果,从此要劳燕分飞,天各一方了。

  有专家研究此诗是自喻少负才华、渴望参与社会政治生活而又忧虑前途,证据是诗人在《樊南甲集序》中曾自称:“樊南生十六能著《才论》、《圣论》,以古文出诸公间。”近人韦然超认为,这是诗人在十六岁时因初恋对象之父母未能同意他们这段婚姻,而写下的这首诗,不能明题,故称“无题”。而且在其后的众多“无题”诗中有相当数量还是在写他的这段无果初恋。可见这位姑娘在诗人心中的地位,尽管此后诗人结婚生子,与夫人感情深笃,但这段初恋却深深地埋藏心底,时时以“无题”作诗念之。

【无题八岁偷照镜原文赏析】相关文章:

《无题·八岁偷照镜》原文赏析11-05

无题·八岁偷照镜原文及赏析09-17

无题·八岁偷照镜原文、赏析09-17

无题八岁偷照镜原文赏析12-06

【合集】《无题·八岁偷照镜》原文赏析3篇11-05

高考语文无题原文翻译及赏析04-21

无题·油壁香车不再逢原文及赏析03-06

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原文及赏析03-06

《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原文及翻译赏析09-15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原文、翻译及赏析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