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为什么要守岁

时间:2023-11-21 08:27:27 除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除夕为什么要守岁

除夕为什么要守岁1

  除夕守岁的来历

除夕为什么要守岁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除夕的主要活动有三项:吃团圆饭,祭祀,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大年夜灯火通明,全家人围炉夜话,通宵不眠,名为“守岁”。晋朝已有守岁之俗,周处《风土记》说蜀人“至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守岁”顾名思义是守候新岁。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从古至今,“守岁”都包含了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的意思。古人在一首《守岁》诗中写道:“相邀守岁阿戎家,蜡炬传红向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珍惜年华是人之常情,故大诗人苏轼写下了《守岁》名句:“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由此可见除夕守岁的积极意义。

  除夕守岁基本含义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在除夕的晚上,不论男女老少,都会灯火通明,聚在一起守岁。因此,守岁是春节的习俗之一。

  守岁最早在西晋就有记载,百姓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在日本、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受中国的影响,均有除夕守岁之说。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这在魏晋时期就有记载。除夕晚上,与家老小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这是炎黄子孙至今仍很重视的年俗。待第一声鸡啼之后,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均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然后走亲串友,相互道贺祝福。此时的神州大地,处处闪光溢彩,从初一到十五,人们一直沉浸在欢乐、祥和、文明的节日气氛中。

  人们把每年农历最后一天的夜晚叫除夕,“除”字的本义是“去”,引申为“易”,即交替;“夕”字的本义是“日暮”,引申为“夜晚”。

  “除夕”合起来就是明日即另换新岁的意思。

  古人认为除夕这一天是一个人长一岁的界日(指虚岁),而这个晚上又是旧岁已过、新年到来的一夜。人们举家欢庆,彻夜不眠,围坐守岁,辞旧迎新,以求新的一年里大吉大利,这一习俗即谓除夕“守岁”。

  除夕守岁的传说故事

  关于守岁,有一个遥远的传说:

  传说远古时代有一个被称为“祟”的小妖怪,它长着黑黑的身子,但手却是雪白的。每年春节除夕夜,它都要到人间害人,专门摸熟睡的小孩子的脑门。

  凡是被“祟”的雪白小手摸过的小孩就会生病,莫名其妙地发高烧,整夜说胡话,等到十几天高烧退去后,小孩就会变成痴呆疯癫的傻子。

  所以,每年到了除夕这一天,家长们都怕“祟”来伤害自己的孩子,就整夜亮着灯,陪孩子一起玩,不让他们睡觉。这在当时叫做“守祟”。

  后来,人们觉得说“祟”这个怪物有些晦气,又因为“岁”与“祟”谐音,于是人们就慢慢改“守祟”为现在所说的“守岁”了。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每个家庭的除夕之夜都有了新的内容,特别是春节电视文艺晚会(即“春晚”)的兴起等,使除夕之夜过得更开心、更热闹。

除夕为什么要守岁2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之一。除夕之夜讲究一见人团圆,而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有的家庭一桌年夜饭有时候能吃一夜。但大部分家庭会在在吃过年夜饭后,将茶点瓜果摆满一桌,全家人围桌谈话。

  关于守岁,有三个不同的传说。一个为,迎接灶王奶奶。相传玉皇的小女儿也就成了“灶王奶奶”,深知百姓的疾苦,常以回娘家探亲为名,从天上带些吃的、喝的、穿的、用的东西回来分给大家。从腊月23开始,“灶王奶奶”便开始收集年夜饭所需东西,直到除夕才收集齐,为了为了人们能过个好年,连夜赶回人间,人们守岁就是为了迎接她。

  还有一个传说为“守岁熬年”。这也是人们最常听说的一个传说,即为了一年来一次的`年兽,每到除夕之夜,人们把“年”肆虐的这一夜,视做关口来熬,为消磨时光,一家人团聚交谈,有祈求平安度过这一夜的意思。时间长了后,除夕熬年守岁的习俗就形成了。

  守岁还有驱走邪瘟病疫之说。传说邪魔、瘟疫病毒害怕灯光、火光,因此人们在除夕之夜灯火通明,放鞭炮等,就是为了驱走对人们不利的邪瘟病疫。

  除夕守岁的寓意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守岁的“守”,即有对即将逝去的旧岁有留恋之情,也有对即将到来的新年怀希望之意。

  除夕的传统习俗

  1、年夜饭

  除夕节日在我国是非常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辞旧迎新,吃团圆饭。家庭是华人社会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团圆饭充分表现出中华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

  2、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还有着为节日增加节日气氛的作用。

除夕为什么要守岁3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在除夕的晚上,不论男女老少,都会灯火通明,聚在一起守岁。因此,守岁是春节的习俗之一。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这在魏晋时期就有记载。除夕晚上,与家老小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这是炎黄子孙至今仍很重视的年俗。待第一声鸡啼之后,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均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然后走亲串友,相互道贺祝福。此时的神州大地,处处闪光溢彩,从初一到十五,人们一直沉浸在欢乐、祥和、文明的节日气氛中。

  除夕守岁的意义

  有一种传说:是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后来,人们知道夕最怕红色和声响,于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燃放爆竹,来驱除夕兽,以求新的一年安宁。这种习俗从此流传下来,年三十晚上便称为除夕了。

  世界上只要是华人在除夕就有守岁的习惯。守岁是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普天下人都盼望着新年零点的到来。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古人在一首《守岁》诗中写道:"相邀守岁阿戎家,蜡炬传红向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珍惜年华是人之常情,故大诗人苏轼写下了《守岁》名句:"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由此可见除夕守岁的积极意义。

  除夕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互相祝福,庆祝着来之不易的胜利。

除夕为什么要守岁4

  除夕守岁的来历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在除夕的晚上,不论男女老少,都会灯火通明,聚在一起守岁。因此,守岁是春节的习俗之一。

  守岁最早在西晋就有记载,百姓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在日本、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受中国的影响,均有除夕守岁之说。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这在魏晋时期就有记载。除夕晚上,与家老小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这是炎黄子孙至今仍很重视的年俗。待第一声鸡啼之后,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均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然后走亲串友,相互道贺祝福。此时的神州大地,处处闪光溢彩,从初一到十五,人们一直沉浸在欢乐、祥和、文明的节日气氛中。

  关于除夕守岁的传说

  传说一:守岁熬年

  相传,远古洪荒时代,有一种叫“年”的凶恶怪兽,它生性凶残,喜食肉类,从飞禽走兽,到鳞介虫豸,以至于人类,一天换一种口味。

  “年”的'口味活动规律,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就要吃一次人,而且都是在天黑后来人间,鸡鸣破晓时分离开。人们就把“年”肆虐的这一夜,视做关口来熬,这也就是“年关”的来历。

  每到这天晚上,家家户户就把家门关好,鸡鸭鹅圈好,牛羊猪拴牢,不敢睡觉,坐等天亮。为消磨时光,也为壮胆,人们喝酒、吃饭,这就是“年夜饭”。

  因这顿饭凶吉未卜,故置办得很丰盛,全家老小围在一起,表示和睦团圆;吃饭前还要先祭祀祖先,祈求祖先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除夕熬年守岁的习俗就这样慢慢形成了。

  传说二:守岁克照跑驱走邪瘟病疫

  相传,邪魔、瘟疫病毒害怕灯光、火光,除夕夜通宵点燃灯光、旺火、放鞭炮,可以把这些对人们不利的邪瘟病疫都吓跑驱赶走,在新的一年不至于为害人间。

  除夕守岁介绍

  在晋代就有除夕守岁习俗,南北朝时已很普遍,进入隋唐后守岁很盛行,宋代沿袭唐风更盛。另外,汉代已有除夕夜晚饮椒柏酒(用草药配制的药酒)以驱邪祛病的习俗,后世改为饮屠苏酒,王安石有诗“春风送暖入屠苏”。现如今,我国南方仍有年节时全家老小欢聚酣饮屠苏酒的风俗。

  除夕之夜民间有守岁的习俗。《东京梦华录》第十卷《除夕》说:“士庶之家,围炉团座,达旦不寐,谓之守岁。”除夕守岁之俗由来已久,其最早的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日“守岁”。

  进入近现代,在除夕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圆,欢聚一堂。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大年摆供,苹果一大盘是少不了的,这叫作“平平安安”。

  在北方,有的人家还要供一盆饭,年前烧好,要供过年,叫作“隔年饭”,是年年有剩饭,一年到头吃不完,还吃昔年粮的意思。这盆隔年饭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来煮,北京俗话叫“二米子饭”,是为了有黄有白,这叫作“有金有银,金银满盆”的“金银饭”。

  不少地方在守岁时所备的糕点瓜果,都是想讨个吉利的口彩。如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长生果(长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等等。

  除夕之夜,一家老小,边吃边乐,谈笑畅叙,其乐融融。喧哗笑闹之声汇成了除夕欢乐的高潮。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除夕为什么要守岁5

  除夕守岁的意义

  除夕的习俗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在除夕的晚上,不论男女老少,都会灯火通明,聚在一起守岁。因此,守岁是春节的习俗之一。

  守岁最早在西晋就有记载,百姓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在日本、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受中国的影响,均有除夕守岁之说。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这在魏晋时期就有记载。除夕晚上,与家老小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这是炎黄子孙至今仍很重视的年俗。待第一声鸡啼之后,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均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然后走亲串友,相互道贺祝福。此时的神州大地,处处闪光溢彩,从初一到十五,人们一直沉浸在欢乐、祥和、文明的节日气氛中。

  关于守岁的传说

  传说一:守岁熬年

  相传,远古洪荒时代,有一种叫“年”的凶恶怪兽,它生性凶残,喜食肉类,从飞禽走兽,到鳞介虫豸,以至于人类,一天换一种口味。

  “年”的口味活动规律,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就要吃一次人,而且都是在天黑后来人间,鸡鸣破晓时分离开。人们就把“年”肆虐的这一夜,视做关口来熬,这也就是“年关”的来历。

  每到这天晚上,家家户户就把家门关好,鸡鸭鹅圈好,牛羊猪拴牢,不敢睡觉,坐等天亮。为消磨时光,也为壮胆,人们喝酒、吃饭,这就是“年夜饭”。

  因这顿饭凶吉未卜,故置办得很丰盛,全家老小围在一起,表示和睦团圆;吃饭前还要先祭祀祖先,祈求祖先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除夕熬年守岁的习俗就这样慢慢形成了。

  传说二:守岁克照跑驱走邪瘟病疫

  相传,邪魔、瘟疫病毒害怕灯光、火光,除夕夜通宵点燃灯光、旺火、放鞭炮,可以把这些对人们不利的邪瘟病疫都吓跑驱赶走,在新的一年不至于为害人间。

  除夕守岁的由来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古人在一首《守岁》诗中写道:“相邀守岁阿戎家,蜡炬传红向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珍惜年华是人之常情,故大诗人苏轼写下了《守岁》名句:“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由此可见除夕守岁的积极意义。

  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为什么称作“熬年”呢?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在远古的洪荒时代,有一种凶恶的怪兽,人们叫他“年”。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兽就要从海里爬出来伤害人畜,毁坏田园,降灾于辛苦了一年的人们。人们为了躲避年兽,腊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关紧大门,不敢睡觉,坐等天亮,为消磨时光,也为壮胆,他们就喝酒。等年初一早晨年兽不再出来,才敢出门。人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还有几个童稚,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

  在《诗经·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记载。所谓"庭燎"就是用竹竿之类制作的火炬,竹竿燃烧后,竹节里的空气膨胀,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这也即是“爆竹”的由来。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兽怕红,常常被年兽吃掉。这事后来传到天上的紫微星那儿,他为了拯救人们,决心消灭年兽。有一年,他待年兽出来时,就用火球将它击倒,再用粗铁链将它锁在石柱上。从此,每到过年,人们总要烧香,请紫微星下界来保平安。

  除夕守岁的意义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守岁的“守”,即有对即将逝去的旧岁有留恋之情,也有对即将到来的`新年怀希望之意。

  除夕的习俗

  祭祖

  祭祖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在我国很多地方,这一天,民众都会在家中摆上丰厚的饭菜,点燃香烛,长辈率领晚辈磕头叩拜。北方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会在家中焚烧纸钱。不管采取怎样的方式祭祖,其意义是慎终追远,寄望家族源远流长,所以行事之时,严肃、隆重、恭敬、诚挚,体现了深厚的中国传统伦理思想。

  团圆饭

  全家人在一起吃顿团圆饭也是除夕的重要习俗。由国庆表示,除夕夜的团圆饭也叫年夜饭,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传统上,年夜饭的美味佳肴中常包括水饺、鱼、年糕、长年菜等。远在他乡的游子,除非万不得已,再远再忙也要赶回家团圆,吃年夜饭。

  贴春联、年画、窗花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这副世界上最早的春联,“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上,撰联人为唐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723年)。百姓春节贴春联的民俗从明代才开始盛行,潮流发源地是南京。现在江南地区百姓讲究在大年三十上午贴春联。

  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还有守岁的习俗。除夕夜是中国人的不眠夜,人们聚集家庭迎接新年。吃了年夜饭之后,全家老少团聚在一起,点灯熬夜达旦不眠,称为“守岁”或“熬年”。

  “守岁”顾名思义就是守候新岁,既有对逝去的旧岁惜别留恋之情,更有对即将到来的新年殷殷期望之意。“除夕夜,全家人聚在一起,说闲情话家常,畅谈着新年的打算和希望,一直等待新旧交接时刻的到来。”“守岁”强调了家庭的伦理关系,是家庭情感的表达,更是对大自然和生命的一种敬畏。

  压岁钱

  古人对压岁钱非常讲究。所用铜钱要大钱、新钱,再用红绳穿成各种形状。有的穿上百枚铜钱,取其“长命百岁”之意;有的则穿成鲤鱼、如意、龙形等吉祥形状,取“钱龙”、“钱余”之意,以期带来吉祥如意。除了长辈送小儿“压岁钱”之外,有的地区还有送“压岁果”的习俗。除夕夜,长辈会把橘子、荔枝等瓜果放在小孩枕边,取“吉利”寓意来祝孩子来年大吉大利。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压岁钱”更为直接纯粹,一般都用精致的红包装上红红的票子,然后分给孩子,讨个红红火火的好彩头。

  燃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除夕为什么要守岁6

  一、除夕为什么要守岁

  除夕守岁是为了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在这天晚上,一家人团聚交谈,有祈求平安度过这一夜的意思。除夕守岁也叫做“熬年”,是为了消磨时光。除夕过后,12点整时,家家户户开始放鞭炮,庆祝新一年的开始。

  除夕晚上通宵守夜,有好的寓意,其中有两点。一是期待着新的一年,全家能够平安顺利、吉祥如意。二是寓意着把疾病驱走,一家人能够健康平安的意思。当然,除夕守岁还有其他的寓意,都是一种好的象征。

  不同的地区其守岁意义不一样,比如年龄稍微大一点的人守岁,是珍惜时间的意思,而对于年轻人来说,日子相对不多,要珍惜每一天,过好每一天。每年的除夕夜,家家户户都会准备许多好吃的,一家人坐在桌子面前,其乐融融。

  此外,除夕这天,大家都会坐在电视机面前看春节联欢晚会,等到0点新年钟声敲响的那一刻,家家户户都开始放鞭炮,庆祝新的一年到来。除夕这天长辈们需要准备好红包,因为第二天就有晚辈们要来拜年,对于年纪小一点的孩子,需要给他们压岁钱。

  二、除夕守岁的寓意是什么

  传说远古时代有一个被称为“祟”的小妖怪,它长着黑黑的身子,但手却是雪白的。每年春节除夕夜,它都要到人间害人,专门摸熟睡的小孩子的脑门。

  凡是被“祟”的雪白小手摸过的小孩就会生病,莫名其妙地发高烧,整夜说胡话,等到十几天高烧退去后,小孩就会变成痴呆疯癫的傻子。

  所以,每年到了除夕这一天,家长们都怕“祟”来伤害自己的孩子,就整夜亮着灯,陪孩子一起玩,不让他们睡觉。这在当时叫做“守祟”。

  后来,人们觉得说“祟”这个怪物有些晦气,又因为“岁”与“祟”谐音,于是人们就慢慢改“守祟”为现在所说的“守岁”了。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每个家庭的除夕之夜都有了新的内容,特别是春节电视文艺晚会(即“春晚”)的兴起等,使除夕之夜过得更开心,更热闹。

  三、除夕习俗

  祭全神

  这项活动一般在中午或者傍晚举行,由家庭主妇主祭。首先给各个神位上香,在院内天地神案上摆放最丰盛的供品菜肴,焚纸、点蜡烛,跪拜、祈祷、放鞭炮,然后端着供品到每个神位前举供,跪祭,用意是答谢各位神仙一年的眷顾,祈求保佑来年平安、健康,五谷丰登。进行完各项祭祀仪式后,全家人才能用餐。从此开始,每餐都要先敬神仙和祖灵后食用。

  所谓全神,是指家中贴上神码的各位神仙,例如天地神、财神、仓神、灶君、关帝、观音、土地、碾神、磨神、井神、牛马神、上房仙、路神、山神、水神等等。这种信仰源于古老的万物有灵观念和自然崇拜,表达对各种为人类生存繁衍做出贡献的神仙,动物和自然资源的感念。其中虽有封建迷信成分,但却是中华民族古代先民天人合一追求与世间万物万象和谐相处的朴素哲学思想的写照。

  吃饺子

  饺子又称“扁食”或“水饺”,据史料考证,是由魏晋南北朝时的“堰月形馄饨”发展而来的一种家家都享用的食品。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称:“今之馄饨,形如堰月,天下之通食也”。堰月就是半月形,半月形的馄饨,就是今天饺子的早期形制。民间有句俗话叫“好吃莫过饺子”,可见它在中国食品中的地位。他是由面粉擀制的圆形皮包裹各种肉馅,菜馅而成,形似半月,煮熟后香甜可口,佐以香醋,堪称佳肴。中国人爱吃饺子,是因为饺子不仅五味俱全,而且象征团圆和美满。其中有新鲜蔬菜,还表示“咬春”的意思。因此,各家在包饺子时,都十分精心和讲究,外观要好看,整齐排列好似兵阵,水煮不能破。对过新年的人来说,煮破饺子是一种不吉利。

  明灯旺火

  所谓明灯旺火,就是指除夕这日入夜,要点上长明灯烛,给神位上香,要彻夜明亮。有的地方(比如上海)称作“照虚耗”;也有的地方生一盆旺火,一家人围坐旺火旁守岁;也有的地方不仅在神灵,祖灵前点长明灯,还在院内的房檐上每隔不远点一盏长明灯。家中主人或子女,每隔一段时间就给灯添油拨捻,使院内院外,屋内屋外通宵明亮。明灯旺火,预示着来年红红火火,阖家兴旺,其实也是古代火崇拜的遗孑。

  年夜饭

  所谓年夜饭,即指除夕入夜,全家人聚在一起吃的最后一餐晚饭,又叫“年饭” “合家欢” “分岁饭”等等,是筹备春节过程中家家户户合家欢聚,最热闹的时候。丰盛的菜肴摆满一桌,请家中长辈上座,其他人按辈份和岁数大小依次而坐,合家团聚,敬酒说笑,共叙天伦,处处洋溢着和美团圆,幸福快乐的气氛。由于这是一年中的最后一顿饭,生活在农耕时代的人们对这顿饭极其重视,一是必须要全家聚齐进餐,即使家中有人羁糜在外不能及时赶回,也要在餐桌上留出他的位置,碗筷,象征全家团圆;二是尽其所有而丰盛,以酬劳全家人一年的艰辛和奉献,堪称一家老小的大会餐。

除夕为什么要守岁7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今年除夕,我再一次亲身体验了除夕守岁。

  晚上,大家聚在一起吃着年夜饭,喝酒的喝酒,喝饮料的喝饮料,大家一起相互祝福。年夜饭刚吃完,我就迫不及待地拉着姐姐去放鞭炮。

  放完鞭炮,大人们看《春节联华晚会》,我们就坐在一旁玩游戏。外婆端来了枣子、长生果、糖果、年糕等好吃的.东西。听说这些东西还包含着美好的寓意。吃枣子,寓意春来早。吃长生果,寓意长生不老。吃糖果,寓意幸福甜美。吃年糕,寓意一年比一年高。

  时间过的真快啊!眼看着就要十一点了,又到了放鞭炮的时间了,刚才睡意沉沉的我,马上就变得精神抖擞。

  大家一起走到了公园,点燃了一盒烟花,“砰砰砰”,烟花飞上天空,炸裂成了许多碎片......最后,大家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公园。

  让大家期待已久的倒计时终于开始了。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零!

  新年的第一天开始了!让我们大家振奋精神,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除夕为什么要守岁8

  除夕守岁大年三十,人们都要守岁,今年,我亲身体验了一次除夕守岁。

  那天晚上,我们刚吃完年夜饭,妹妹就迫不及待地拉着我去放烟花,放完烟花已经是八点半了,现在干什么呢?大人们打扑克牌,我们就来玩游戏棋吧。十点半了,再过一个半小时,新的一年就要来了!这时,奶奶端来了枣、柿饼、杏仁、长生果、年糕,于是,我说道:“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事如意。”

  妹妹也不甘示弱,说:“吃杏仁,幸福人。”“吃长生果,长生不老;吃年糕,年年长高。”奶奶也说。吃完东西,我又和妹妹提着小灯笼四处走,祝碰见的.熟人有个吉祥年。此时此刻的我,十分激动,再过半小时我就十二岁了,旧的一年马上要过去了,新的一年马上要来临了!

  朋友们,为新的一年的到来,做好自我准备吧!愿同学们的学习成绩更上一层楼,叔叔阿姨的工作旺上加旺。

【除夕为什么要守岁】相关文章:

除夕为什么要守岁11-16

除夕为什么要守岁5篇01-04

除夕为什么要守岁(5篇)01-04

除夕为什么要守岁6篇01-06

除夕为什么要守岁(6篇)01-06

除夕为什么要守岁8篇11-16

除夕为什么要守岁(8篇)11-16

除夕为什么要守岁(精选8篇)12-03

除夕为什么要守岁精选8篇12-12

除夕为什么要守岁合集5篇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