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读后感

时间:2023-11-20 11:10:21 读后感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读后感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读后感1

  陈先生在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说道:“百年中国所受到的纷至沓来的压力,本质上就是资本主义按自己的面貌改造世界,改造落后民族。西方民族的侵略和扩张同时又不自觉地裹挟着一种不能用意志和感情化解的历史内容,那就是逼迫中国改变几千年来的传统封建制度。

  因此,中国只有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才能真正抵御现代侵略者。这是近代中国历史赋予的反侵略、反封建的身份。先进的人们之所以为先进,就因为他们深浅不同地体会和理解了这一历史趋势,所以,力求用自觉地改革来实现中国的自强,并以此阻止来自外国的进逼;顽固的人们之所以顽固,就因为他们抱残守缺,一厢情愿地指望用封建主义来打败资本主义。

  这种改革与反改革曾经形成了一场纷争与冲突,它贯穿于现代历史的各个环节,形成了百年历史的主线。但是,中国人民对民族战争背后的内容做出了认真的回应,形成了一种社会思潮,并蔓延到各个层面,这种思潮无疑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这段话令我印象深刻,它道出了历史发展必然规律,以及中国人在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对历史潮流现状的清醒认识,巨龙猛然从睡梦中惊醒,打破笼罩了千年的封建礼教,开始谋求救国之路。从鸦片战争开始到五四运动,只有80年。但这是中国从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80年巨变。这个时期,随着外国资本注意越来越深的倾入,中国人民为捍卫国家独立、民族生存,曾进行了长期的不屈不挠的斗争。

  当时的领导人物,从林则徐、洪秀全、康有为到孙中山,都曾举起各种思想武器,构思各种救国计划,但都被一一摧毁。每一次斗争几乎都一失败告终。直到五四运动,中国无产阶级更加强大,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才在党的`领导下逐步走向胜利。虽然当年激烈复杂的斗争已经过去,但斗争所显示出的一些历史规律今天仍然在使用。过去的斗争与当前的生活仍有紧密联系。中国近代史上的法律对于今天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借鉴意义。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读后感2

  依然不知道正式的书评应该怎么写,读完《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依然想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是的,看书的过程中时刻能看到高中近现代史书里的文字,总结性质的,判断定论性质的,但是这些结论的得出是那么自然流畅,合情合理。高中历史书是给了一个空荡的骨架,而本书展现的则是有血有肉,有真情实感的历史。如果我高中能下功夫看看这些书,文综就不至于那么悲催了。还好现在得看也不晚。渐渐喜欢这些社科书的'原因是,你能在看书的过程中体会到作者的谆谆教导,就像一位有着真正学识的老人,拉着你的手,向你传授他的知识,而非课堂上那些胸无点墨的吹牛老师。说胸无点墨也许夸张,但是既然我起点已经这么低了,为什么还要受“非大师”的荼毒呢?读书的自我拯救意义在此吧。还有这类史书中作者的情感寓于字里行间,那些热血,那些激扬,都克制在平实的叙述中,可你却能被这些克制的情感影响,甚至热泪盈眶。这些思维的体验真是自找的享受。所以我越读书,越不想去兼职、做社团、和无关紧要的人聊毫无意义的天。每一分的时间都是那么重要,虽然每一分的快乐和体会都难得有人分享。有点遗憾。

  本书从清廷末期写起,直到历史选择共产党结束。皇皇三百年大历史,从庙堂到人间,各色人物粉墨登场,各层阶级发挥力量。鸦片战争、签订不平等合约、公车上书、戊戌变法、洋务运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派遣留学生、太平天国、义和团、民间起义、资产阶民生活更好,不免感到敬佩和崇拜。无论年龄,能力,这些人的精神和态度,才是“中华民族屹立世界之林”的原因,这些才是智慧之光。

  那么,于大格局观之,谁又不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能力有高低,心愿殊途同归。即使历史不选择你我,即使被人之恶迫害误解以至心寒受尽磨难,于己却一生无悔。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读后感3

  读《新陈代谢》这本书我感受到的是西学东渐和中国人的现代化历程。从鸦片战争被大炮打开国门时期只有林则徐为代表的少数几个人觉醒,到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学习西方的技术以自强求富,再到甲午之后维新派学习西方制度以自强保种,随着西方侵略、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的知识分子学习西方也逐渐鞭辟入里。在中学历史中,描述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时常常说它们失败了。然而我越来越觉得,无论林则徐、奕李鸿章还是康梁,他们都是领先于时代的人。它们每走一步,都会受到守旧势力的阻挠,也不免带有时代的'局限,“师夷长技以制夷”,他们在这条路上每走一步,就把中国社会新陈代谢的历程推进了一步。书中在叙述公车上书时说“知识分子是民族的大脑,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使命”,他们是政治的先驱也是教化的楷模,无愧于知识分子之称。

  《晓寺》中说“时代如骤雨般激烈动荡,无数的雨滴洒落到每个人的头上,每个命运的石子都遭受了淫雨的侵袭。”每个人在承受侵略者带来的腥风血雨之时,也感受到了随之而来的西方和风细雨。如果说政治方面的新陈代谢是血雨腥风,那么社会生活方面的新陈代谢则是润物细无声。电影、小说、新式戏剧、新式婚姻等等,这些新的事物在改变国人生活方式的同时更传递着西方的近代价值观,新陈代谢从物质层面渐渐深化于精神层面——“始于变俗终于变礼”。

  近代化如洪流携裹每一个人前进,读到第十一、十二章,我才有了这样的观感。义和团运动代表了久受压迫的民族意识的反抗,虽正义、虽勇猛,但仍是反潮流的。辛丑之年,其失败带来全面的臣服和西化,半殖民地制度正式确立,回到中世纪的逆流已不能成行,而新的变革又酝酿其中。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读后感】相关文章:

中国近代爱情名句经典集锦01-02

小结近代音乐的发展论文(精选16篇)09-27

电大近代史社会实践报告08-30

近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与文明读后感06-25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精选28篇)08-02

近代著名画家任伯年的作品介绍01-26

高中历史《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教案01-31

读后感说话读后感09-23

名著读后感-读后感04-13

爱的教育读后感读后感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