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高中作文

时间:2023-11-14 14:17:46 节作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有关端午节的高中作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有关端午节的高中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有关端午节的高中作文

有关端午节的高中作文1

  又是粽叶飘香时,可我用力的想啊想,却怎么也想不起那包着粽叶的粽子的模样。

  每到端午前夕,家家户户是要腌制鸭蛋,浸泡粽叶的。因为妈妈工作忙,加上她对这些传统的节日一向不在乎,所以我从未见过自己家里有这些迎接节日的准备,但是每到端午前,奶奶一定是会托人送来煮熟的粽子和咸鸭蛋的。

  在那没有冰箱的年代,送来的粽子们,需要一直浸泡在凉水里,吃的时候,现捞现剥现吃。每每看到他们沾着白糖吃,我总是暗暗吞着口水:因为我肠胃不好,老是积食,自然妈妈从不允许我吃哪怕一口粽子。一直到我上初中了,她才偶尔允许我吃上一两个解馋。

  而有关做粽子的记忆,就是去朋友家玩,看到她们家做粽子的热闹!

  朋友家四世同堂,一大家人,因为爷爷刚从台湾回来,对传统节日格外重视。我亲眼看到,阿姨在一个大木盆里浸泡了很多的糯米,糯米粒被水滋养的柔软粉嫩,慵懒的沉在盆底。另外一个铁桶里装的是去年用过的粽叶,浸泡的神采奕奕,那里有前几天挂在厨房墙上干枯的模样?旁边的小茶几上有若干个小盆,里面有红豆、黑豆、花生、芝麻等等杂粮,还有红枣、蜜枣、桂圆等干果。最让我诧异的是,居然还有煮熟的腊肉、牛肉、猪肉等等肉类。朋友告诉我,这些都是包在粽子里面的馅。我也品尝了这些稀奇古怪的粽子,味道的确鲜美,尤其是肉馅的粽子,但却总觉得,没有奶奶包的白糯米的粽子味道诱人。

  端午节总是在上学,是没有机会在老家看到奶奶忙碌的身影的,但是我知道,她也一定是早早买来上好的糯米,早早浸泡在木盆里,洗刷干净粽叶,挑出破损的叶片,撕成条状,搓成细绳备用。

  到了端午前一天,奶奶忙完家务,把木盆端到堂屋,准备好粽叶和装粽子的盆,坐在小板凳上开始包了。

  她是怎样随手就把粽叶在左手中完成一个圆锥形的样子的呢?尖尖朝下,大头朝上,右手抓一把糯米放在粽叶里,然后双手像变魔术似的,就几下,手中出现一个饱满的、被捆的五花大绑的三角形的立体的粽子。

  奶奶把粽子放到盆里,继续开始包下一个。一不小心,粽叶的锋利边缘,划破了奶奶的手指,奶奶随意用嘴巴吸一吸,又继续麻利的包起来。我明明看到,伤口里渗出血丝,混入糯米里,包进粽叶里……

  全包好了,奶奶在灶上烧一大锅热水,放进刚包好的粽子和洗干净的鸭蛋,不一会,蒸汽袅袅,突然看不清奶奶的样子,等烟雾散去,灶台上,装好满满一盆粽子和鸭蛋。

  下午,这些粽子和鸭蛋就被送到我家,被妈妈浸泡在凉水里,静待第二天的到来。

  那含着奶奶手指血丝的粽子,到底会被谁吃呢?这并不重要,因为每一个粽子,每一粒米,都浸透了奶奶的心血。

  后来我吃过很多种类的'粽子,有同事的妈妈亲手包的,有学生家长亲手包的,有食品公司做的,甚至品尝过一些所谓“天价”的粽子,但总是没有小时候,我吃过的那一两个白糯米的粽子味美、熨贴。

  过年,带豆豆去一个小镇摘蘑菇,路过奶奶的小镇,我问爸爸:你现在还回去吗?爸爸说:我还回去干什么?

  没有爷爷奶奶的小镇,能算故乡吗?没有奶奶亲手包的粽子的端午节,算是端午节吗?

  又是粽叶飘香时……

有关端午节的高中作文2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每每看到这个句子,心里总想起了屈原和他的端午。

  若是过节,我的记忆总在老家中徘徊,当回到老家时,又是那么熟悉,老家感觉未怎么变化过,而城市中却常常焕然一新。新到令人不太熟悉,甚至无法适应。一切回到这里,都返璞归真了。

  放下行李,打过招呼,我便发现空气中飘荡着一种特殊的味道——那是艾的味道!艾叶,好久不见了,我对艾叶并一陌生,曾经生过场大病,最张还是艾叶起了效果,我忽然发现各家门前都是挂着艾叶的,艾的香味飘荡在风中,伴随着艾叶被风吹断的声音,令人无比宁静,城市中端午节似平没人会挂艾叶到门口,不知是怕人偷拿去了,还是觉得房门紧闭的时候,放了艾叶也没用,只不过是个植物罢了,又招不得什么财。

  回到了老家,自然是少不了吃的,更别说过节。过端午,吃得最多的肯定是粽子了,粽子与端午是无法分开的,就像屈原和他的《离骚》一样,犹如一体。粽子是婆婆亲手包的,虽不如买来的粽子美味,但吃着吃着,还是婆婆包的粽子,让我知晓了有种味道叫做家。那是种无法形容的味道,令浪子回头,令游者归家。令我为之动容。于是空气中除了股艾香外,还加一味粽香,一位母亲的思念。

  暮色慢慢降临,是时候吃饭了。老家的布局很特殊,厨房和房子并一在一起,而是隔了个过道,而我则喜欢搬个凳子,坐在过道上,看来来往往的人们穿行于此,络绎不绝。大都是些不认识的人,但大家脸上都洋溢着幸福。是什么使得人人都有股笑容?是这端午的一顿饭吗?说实话,更喜欢待在自家吃饭,并不喜欢去饭店中吃,家里吃饭更显温馨,而每逢过节更是如此,虽产在家中吃饭是上佳的,但却要花上半个下午去准备,看着婆婆进进出出的身影,却有些余心不忍,家里人多更需摆上两、三桌菜肴来招待亲人,可毕竟一年也就几次。艾叶的香味依旧飘散风中,我依旧坐在过道上等着开饭。

  若是开了饭,怎能少得了酒?酒是为饭菜而生的,但我却不觉得有多么可口,我更喜于喝茶,老家找不到白开水,全都是茶,这茶可比不得《红楼梦》里妙玉那般讲究,水须是冬日天上落下的雪水,也不是那苏轼所说的“自在佳茗如佳人”般的好茶,它是世俗的',是柴米油盐醋茶中的茶,但爷爷对茶也是很珍惜的,茶需配得自己的水,而茶水须有个配得上的人来品,而在城市中,有谁能定下心来细细品这佳茗,细细品着茶之香、茶之韵?这老家的茶水入口是浅浅淡淡的苦涩,直至漫过喉咙,方能化去百味陈杂。渐渐的,苦味淡了,香味浓了,便如人一般,直至年过不惑,方能解开半辈子的羁绊,抱怨少了,享受多了。

  品味这茶,也该品出了些道理,品出了些许人生的开端。就像早些年看到的一幅对联: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一杯酒来,酒使人沉醉,茶却使人清醒了。而我便忙里偷闲,品了一天的人生百味,看了一天的世态炎凉。

  若是有一天,城中人也能如此般度过端午,那时端午便不只在口中,更在心中了,希望下次的端午,莫要只要吃出来的罢。刚好,回来时是第二天中午,而各大酒店中,依旧是桌桌爆满,今天请客,想必都是请些同事、上级吧!这饭局,大多都是弄不清的,而他们却陶醉其中,我还不能一味就厌恶这饭局,说不定将来某时,我也需请人吃饭,那时,只望能“出淤泥而不染了。”

  吃出一个端午,吃出一种精神。风中,飘来一阵香味,是艾叶?是粽香?是茶?已是分不清了,但总是印在我心中了。

有关端午节的高中作文3

  今晨起得很早,想去早市买些菜蔬,随手关门的时候,竟在门楣上方发现了一束系着红绳的艾草,哦,我恍然想到,又是一个粽叶飘香的端午来了。也不知是哪位善意的友邻,给我在门前挂了驱邪的艾草,满心的感激又不知和谁道谢。

  细细想来,中国的每个传统节日都充满了厚重的人情味,互赠礼物,互表心意,已成为每个节日的潜则,这些叫人心生温暖的小举动,串连起了国人传统美德的延续,礼仪之邦的盛名也远播海外,这也是许多外国人神往炎黄文化的所在。

  每逢端午节来临,孩童们的手腕上都系着五彩绳,有的胸前还佩着香囊,等端午节过后,便把五彩绳扔进河里,大人们说:“这样做可以驱避邪气,带走百病,让人健康好运。”这样的说法虽有些迷信,但也是节日的一种习俗特色,把节日氛围营造得更加浓烈。端午节的清早,家家户户的门楣上,都插上了碧绿的艾草,忘了插艾草的人家,总有好心的邻居给插上,这时,悠长悠长的`巷子里飘起了浓浓的粽香。

  东北的粽子不像南方那般精致。我小的时候,包粽子的材料也只有江米和黄米两种,条件好的用江米,而农村用的基本都是黄米,粽子包的虽然简单,但蘸着甜甜的白糖,吃起来还是口齿留香,余味难忘。如今,粽子已经是中国传统美食的经典,大江南北,口味繁多的粽子,诱惑着我们的味蕾,但是却再也吃不出儿时的心情和味道了。

  关于端午节的传说有很多种,我只记得其中的一二。《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在流放中,他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他抱着忠于故国的玉碎之心,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实现了“士当以死报国”的未了夙愿。后人“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为深远。

  另一传说是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胥。伍子胥乃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助吴伐楚,五战而破楚都,楚平王虽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终报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子胥佐夫差百战百胜,吴国攻越大胜,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彻底灭越,吴王不听,后吴国大宰,受越王贿赂陷害子胥,夫差听谗言,赐剑与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死前对人说:“我死后,将我眼挖出悬于吴京之门,以看越国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听说大怒,令取子胥之身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民间便有了端午节为纪念伍子胥之日的传说。

  无论是哪一种传说,其实都是在讴歌一种气节,纪念一种品格,自古以来中国人崇敬“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忠诚报国”,有民族气节的名士和英雄,所以每个节日都有一个或悲壮,或美丽的传说故事,让我们在美好的节日里,既能享用美食,又能经历一次人性品格的陶冶和升华,这也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妙处所在吧。

  在这粽子飘香,艾草青青的夏日,在我们品尝美味与家人团聚的时刻,让我们向那些浮沉在历史星河中的英灵们,敬上一盏淡淡的雄黄酒,奉上一枚甜甜的糯米粽,他们那些美好的传说故事,似一座丰碑,永远铭刻在世人的心里,正所谓:“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人间。”

【端午节的高中作文】相关文章:

精选高中端午节作文02-14

高中的作文端午节10-29

高中端午节作文11-03

端午节高中作文10-21

高中端午节作文11-24

高中端午节作文11-24

高中端午节作文11-24

端午节的高中作文12-31

最新端午节高中作文12-20

关于端午节的高中作文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