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观后感

时间:2023-11-13 12:41:32 观后感 我要投稿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摔跤吧,爸爸》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1

  从出生到死亡,一个人的一生就是一场摔跤赛,天地为炉,谁的人生不辛苦。看完《摔跤吧爸爸》我看到了梦想的力量,选择的伟大。追梦路上,泪水与汗水并存,艰辛与喜悦同在。然而吉塔的成功不只是一个人享有胜利果实,当印度国歌在国际摔跤赛场上响起时,让多少印度人为之自豪,令多少印度女性心潮澎湃。为了梦想,吉塔不怕苦不喊累,尝遍无数的嘲讽、戏弄、被拒绝、被看扁,但在最后关头---那十几秒的决赛时间,吉塔拥有无穷的力量,扭转战局反败为胜,最终为爸爸争光,为国家争光,更为那些被命运摆布的印度女子争光。

  别人的闲言碎语也曾激怒了她,无关人士的非议也曾令她坐卧不安,她也曾弄坏闹钟以逃避早上五点起床跑步,也曾试图用眼泪征服爸爸不再苛责,但是不管怎么与爸爸作对,她始终不能摆脱激烈的训练,她偷偷的精心装扮参加新娘的婚礼,肆意的放纵让她乐此不疲。她抱怨爸爸不懂得怜香惜玉,埋怨爸爸让她剪掉长发,退去裙子,用短发和裤子来迎接训练。她不能理解爸爸的狠心与霸道。可是她听到十四岁的新娘一脸怨怼的羡慕她有一个真正为自己铺就光明大道的好爸爸,这个爸爸可以让她不再遵循终日操持家务,一生与锅碗瓢盆为伍,待到二八年华,便嫁作人妇的印度女子命运。

  没有什么力量能比得上内心的力量,新娘的话让吉塔不再需要爸爸的监督,每天叫醒自己起床的不再是闹钟,取而代之的是梦想。她顽强苦训、战胜自我,每天像充足了电的机器人,从乡镇到县到市最后到全国,被拒绝了无数次,被否定了无数次,但是也战败了无数个摔跤冠军,一路的鲜花和掌声来之不易,她逐渐成为村庄的骄傲、学校的楷模,国人的骄傲;然而越来越多的荣誉让她虚荣心不断膨胀,自认为进入国家队学了教练的新技术就否定了爸爸教育多年的战术,她与50多岁的爸爸搏斗,不顾爸爸的严厉反对留住长发,对妹妹的指责毫不理睬,她的自傲和轻视让她的首次国际比赛以失败而告终。然而再多的泪水也难以洗净失败的屈辱,跨洋电话的一头是哭泣,一头是鼓励;一头是对下次国际赛的期待,一头是对上次失败的回放和指导。

  经过这次失败的教训她不再信奉国家队的教练,按照爸爸的指导她亲自剪掉长发,刻苦训练,聪明的爸爸知道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爸爸不仅教会她比赛的技巧,还磨练她比赛的心智,当她在游泳池里挣扎时爸爸告诉她必须学会自救,爸爸不会每次都来就她,遇到强悍的对手时一定要分析对手,善于思考,这些足以让她在摔跤赛场上越走越远。

  为谁追梦?终究还是为自己而梦。吉塔在爸爸的指导下终于层层闯关,进入国际摔跤赛的决赛场,受人暗算,爸爸在比赛的关键时刻没有亲自在场观看,这让惯于依赖爸爸的吉塔心底空空,她不知道如何应对这位曾经打败她两次的'国际对手,面对这位强悍的对手,吉塔攻不破,守不住,连连失败两局的吉塔愈发急躁,再看看观众席上爸爸的位子依然空缺,突然爸爸曾经告诉她的话浮现在眼前,她必须尽全力战斗、自救,爸爸不会每次都来救她,她要学会分析对手的招式,声东击西,绝地反击。再看看时间还有17秒,她迅速扑向对手小腿之后跳起抱住对手胸部,一个背摔下来,让吉塔成功转败为胜。全球无数双眼睛目睹了她的实力,见证了她的成功,顿时掌声、花环、奖牌蜂拥而至,国际摔跤赛场上响起印度的国歌。

  她的胜利不是她自己享有胜利的果实,她不仅仅是爸爸的骄傲,更是全印度女性的骄傲,整个印度民族的骄傲。对吉塔来说,梦想的道路充满了荆棘,洒满了汗水,纵使太多的艰辛与磨练,依然吸引着众多追梦者前进,梦在何方?为谁追梦?所有的答案都在不尽的努力奋斗和坚持不懈中,梦在前方,路在脚下,勇往直前,为己追梦。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2

  一个曾经当过印度全国摔跤冠军的爸爸马哈维亚,渴望生下男孩,来完成自己未完成的事业—为印度拿上一块世界摔跤金牌,为国争光,让国歌声响起在世界赛场!但他却他一连生了四个女儿。快放弃梦想的时候,在大女儿吉塔和二女儿芭比塔与小伙子的一次打斗里,看到女儿的天分,决定把女儿培养成摔跤世界冠军。于是他与妻子商量以一年时间为限,让他按照自己的训练方法锻炼女儿,嘲笑声里裹着汗水,汗水里夹着泪水,女儿由开始的极度反抗,最终喜欢上摔跤,一步步的坚持,最终获得世界冠军!

  很普通的剧情有木有,完全就是一部普通励志片的剧情!可看完我才发现影片远不止励志这么简单!

  看完剧情简介很快会不假思索的提炼出一个观点:1、爸爸没有完成的梦想为什么要强加给女儿;2、女儿明明不喜欢摔跤,作为父亲为什么毫不退步,不顾嘲笑与反抗,坚持自己的想法!

  带着疑问去影片中找答案!

  两个有争议的观点,由先解答第二个观点入手。影片中有一个很关键的点和很关键的故事发生背景!关键点是,一开始爸爸也对自己的行为没有把握,所以他开始的目标是一年的期限(当然我们可以把一年的时间类化成一段时间),这一点足以说明他不是一个麻木的一意孤行的爸爸,一年里他用自己的行为唤醒孩子的心灵,重要的`转折点,也就是我们必须要了解的印度背景,童婚盛行,女性严重受到歧视,女儿吉塔在一次婚宴上听同龄的女孩对她说,"真羡慕她有一个这样的爸爸,不用这么早早地就嫁给一个自己毫不认识的人!"瞬间女儿吉塔理解了他的爸爸,他的爸爸哪里是在逼迫她干自己不想干的事,爸爸是在用心去爱女儿,希望女儿未来的生活能多一份选择,多一份自己想要的选择!

  究竟是女儿艰苦训练后获得世界冠军成就了爸爸的梦想?还是爸爸的魔鬼训练成就了女儿的冠军梦想?还是父女俩共同面对一切,克服重重困难最终为印度这个国家获得世界冠军成就了印度人的梦想,印度女孩的梦想?

  答案就在国歌响起的那一刻!

  国歌响起...

  此刻还会觉得是爸爸把自己的梦想强加于女儿吗?

  站在最高领奖台的女儿会觉得能成为世界冠军也是她的梦想吗?

  人们还会嘲笑他们吗?

  奏响的国歌是所有印度人的国歌!

  梦想,梦想,梦想有很明确的界限吗?!

  有人也许会说,那是他们成功了,如果不成功,那还会有答案吗?

  有!

  梦想成功了会是怎样?梦想没有成功又会是怎样?咦,怎么会觉得这个问题怪怪的?梦想是从一开始就要被分成成功和不成功的吗?

  你说怪不怪这时我咋想起了欲望,因为印象里只有欲望才有实现没实现,满足没满足的说法!

  梦想一定是有别于欲望的!

  梦想是那些结果好坏都无所谓,仅仅是做的过程,就能让你感到爽的事情。

  欲望是得到的瞬间很爽,长久拥有后又挺无聊的东西!

  梦想就如同一片花海,无数人从里面穿过,活到五六十岁,走到花田的尽头,也没能成功地摘下一朵!

  很多人为此失望过,但你别失望,大踏步地穿越那片花海吧,哪怕什么都没摘下,记得把花香留下来,让自己身上带点香味儿!

  想想我们大多数人,大多数孩子最终都是普通人!那又怎样,生活就是你看清它的一切,可你依然对它抱以热情,依然心怀梦想!

  穿越花海的人最不用担心的就是自己身上是否会留下了花香!

  摘得花朵是成功,留下花香也是成功!

  成功,成功,成功有什么区别吗?

  再多的剧透也透不完影片的精彩!

  由影片引出的有关教育的讨论,是该影片的又一大亮点!鸡汤味道鲜美,可此刻更愿意给你一个窝头,窝头虽硬,但更能果腹!

  在印度那样的国家,女孩的命运从一出生就被注定,从一出生就看到头的命运,而想要改变唯有摔跤!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3

  这部电影是以主人公马哈维亚·辛格·珀尕的侄子的视角讲述的。电影刚开始,马哈维亚站在电视前观看摔跤比赛时叹气,自己未能为国家赢得一枚金牌。他本是一名职业摔跤手,是一位全国冠军,可他却因为事业放弃了最心爱的摔跤,他把希望全寄托在自己的未出生的儿子身上。可上帝似乎跟他开了个玩笑,自己的妻子一连四胎生的全是女儿,他彻底放弃了自己的梦想。

  可有一天,大女儿吉塔和二女儿巴比塔揍了两个男生,把他们打得鼻青脸肿。马哈维亚突然发现女儿摔跤的天赋,谁说女子不能摔跤啦!于是他开始对两个女儿进行魔鬼式训练,要她们早上五点起床跑步,严格控制她们的饮食,甚至在她们反抗时剪掉他们的头发。我也开始反感马哈维亚了。

  在她们抱怨父亲的苛刻时,14岁小新娘的一席话让我认清了女子在印度生活中的地位:“我倒是希望有这么一个父亲,至少他把你们当成他的孩子,为了你们与全世界对抗,忍受世人的嘲笑。而我呢,与锅碗瓢盆为伍,整天有做不完的家务,在14岁时就要以减轻家庭的负担,最后被送到一个从未见过面的男人身边,为她相夫教子度过余生。这就是我的一生。”听完这些话后,吉塔和巴比塔猛然醒悟,她们原来有这么一个伟大的父亲。父亲深知女人在印度的地位,于是让女儿做男人该做的事,让她们得到尊重。马哈维亚是一位多么伟大的父亲啊!随着影片剧情的发展我对马哈维亚的反感消失了。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吉塔从初级组杀入了高级组,而马哈维亚已进入了老年时期,随着吉塔的努力,她成为了全国冠军,进入了国家队体育学校接受进一步的训练。她到了新的环境后,受到了环境的影响。她认为父亲的技巧都过时了,导致吉塔在国际大赛上遭遇了几连败,她觉得自己没脸见自己的父亲了。她在妹妹巴比塔的鼓励下,鼓足勇气给爸爸打电话,可她一拿起电话就开始抽泣,听到女儿抽泣,马哈维亚也是泪流满面,吉塔只说了一句话:“对不起,爸爸。”这样的场景,正中我的泪点,使我泪如雨下。

  为让女儿找回自信,马哈维亚决定立刻赶往国家队体育学校指点吉塔,他在学校附近租了个房子,每天给吉塔“开小灶”,就这样,吉塔重新拾起了父亲的技巧和策略。终于,国际大赛开始了!吉塔像一匹黑马直接杀进了决赛。决赛前夕,吉塔问爸爸明天的策略,马哈维亚只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如果你明天赢了,胜利属于你也属于那些被误解,被歧视的千千万万个印度女子,所以你明天的对手不只是那个澳大利亚女孩儿,还有无数歧视女孩的人。”

  决赛开始了!第一回合吉塔以六比零的比分轻松获胜,第二回合对手又以五比一的比分反超,我紧张极了。第三回合对手又以五比一的比分领先,许多观众都认为吉塔不可能得到金牌了,印度也与世界金牌无缘了。

  “得五分很难,但也不是不可能。”

  “你要仔细揣摩对手的意图。”

  “先做个假动作,然后声东击西。”

  想起父亲的`教导。吉塔假装要抱住对手的右腿,对手想要防守的时候吉塔趁机绕到了她的身后,抱住了她的腰。此时电影放慢了许多,吉塔使出全身力气,抱起对手在空中划过了一道优美的弧线,动作越来越慢,我心悬到了嗓子眼里了,手捏了一把又一把冷汗。随着时间的流逝,终于“咚”的一声,吉塔以6:5的比分胜利了!

  是什么力量驱动着吉塔呢?我觉得,这股力量就是妹妹和爸爸对她的信心,他们相信她一定能行。于是吉塔便在关爱中养成了什么事情都要坚持做到底的习惯,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坚持不懈。因为她有这种精神,所以她能成功。在生活中,我们应该以吉塔为榜样,什么事情不到最后,不能临阵退缩,相信自己!你的坚持,是无可替代的!马哈维亚那浓浓的父爱与吉塔坚持不懈的精神和那一场又一场扣人心弦的精彩比赛是这一影片的亮点。所以我推荐大家看这部电影,这部充满了人间真情的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4

  昨天带孩子们去看了最近比较火的一部电影[摔跤吧爸爸],印度语的,影片讲述了一位摔跤手爸爸把两个女儿吉塔和巴比塔都培养成世界摔跤冠军的故事!看的感动的几度泪奔......

  影片开始时是男主人公马哈维亚.辛格.珀尕年轻时的摔跤经历,他拿到全国摔跤冠军,但因为种.种原因没能继续他所热爱的摔跤事业,年轻的马哈维亚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儿子身上,奈何他与妻子达亚卡连生四胎都是女儿,眼看希望破灭了,但一次两个女儿跟小伙伴打架的事件又重新燃起马哈维亚的希望,因为两个女儿把两个比自己还高大的男孩打鼻青脸肿...他断定自己的两个女儿是天生的摔跤手,于是开始对女儿的残酷训练..

  要知道印度是一个对女性极度歧视的国家,在印度女性更可谓是没有任何地位可言,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想让女孩子成为理想中的摔跤冠军,而且是世界冠军谈何容易?

  可这位父亲先有梦想,然后一步步的去实现梦想...

  在印度,女孩子的衣服只有裙子,也没有哪个女孩剪短头发,而马哈维亚为了让女儿们更好的适应训练,硬是剪短了她们的头发,还给她们穿上了跟男孩子一样的短裤短袖..这在当地人看来是有伤风化的事情,当然对她们是冷嘲热讽,说珀尕家的女儿将来肯定嫁不出去,谁家愿意娶一个摔跤手做媳妇呢?妻子也一度反对,但马哈维亚还是坚持下来不去管别人的眼光,他对妻子说要培养女儿做世界冠军,让女儿成为伟大而独立的人,而不是男人的附属品!

  还只是十来岁的吉塔和巴比塔当市并不能理解父亲,认为每天近乎虐待的训练是因为打了人爸爸对自己的惩罚,然而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她们开始偷偷的.改动爸爸的闹钟,在爸爸起床后把自己的脸上抹一些水当作自己训练出的汗水...还在妈妈的帮助下偷偷的出去参加朋友的婚礼,当爸爸在那场婚礼上找到她们后大发雷霆,甩手而去...

  吉塔和巴比塔委屈的跟她们的新娘朋友诉苦,说着她们爸爸对她们做的种.种训练...那个新娘朋友却对她们说:“我多希望有一个这样的爸爸,不管训练的多么艰苦,但至少是真心为我着想,而不是让14岁的我这样嫁给一个素未谋面的陌生男人来缓解家庭的经济状况”....两姐妹听后好像明白了什么,第二天,她们早早的起床开始的真正意义上训练!

  一路上的训练都有爸爸的指导,从省级摔跤手到全国冠军再到世界冠军,马哈维亚让女儿们一步步接近梦想并实现梦想!

  这部片子让我最感动的是爸爸不畏人言,坚持成就女儿的毅力,他明白女儿的优势和弱势,更明白如果不让女儿有 所成就,那等待她们的只能是家里的锅碗瓢盆和永远都做不完的家务。

  听说这部片子是来自于印度一个真实的故事而拍摄的,现实中的这位父亲更让人敬佩,他先后培养了六个女子摔跤手,其中三个是世界冠军!而这六个女孩分别是他的四个女儿和两个侄女,虽然三个世界冠军但其他三个也是成绩不俗的!

  上图是真实中摔跤吧爸爸中的爸爸和他的女儿们

  父亲,这个影响着孩子一生的角色,我想,如今的现实生活中很多的父亲离父亲这个称谓的真正意义还相去甚远!像影片中的父亲对女儿所做的事情在现实中应该没几个能做的到,不论是狠心还是爱!

  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位不拘传统并打破旧思想的父亲,才能成就女儿的成功!人心中有梦想就会有动力,父亲用自己的梦想为孩子心中也种上一粒梦想的种子,小心翼翼的培育它发芽 成长 开花!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着孩子一起朝着梦想的方向努力前行。把父爱用这种方式体现出来真的很让人震惊!

  建议大家去看看这部片子,肯定会让大家有所收获!

  从感动到震惊再到震撼!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5

  《摔跤吧,爸爸》这部影片在几个月前,我看过介绍,故事内容也基本了解。

  虽然带着故事概念去电影院看,但真的没让我失望!

  我发现现在很多影评里都出现了(父母应不应该把自己的梦想强加在儿女身上?)的辩论题。

  但是我个人并不觉得影片里出现这样的冲突。我看到的是一位父亲的成长和付出。

  影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很突出,也体现了每个人物的成长。

  爸爸的心理变化:一开始是想能有个儿子来完成自己的梦想,因为在旧观念里只有儿子才能替我拿到金牌;但他并没有重男轻女(都知道印度的直男癌很严重)。

  接下来,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女儿并不比男儿弱,甚至更强,所以他说到:“无论是男孩拿到,还是女孩拿到,金牌就是金牌!”所以他跟妻子要了一年的时间。这一年时间,他是在激发孩子的潜质,同样也是在跟传统作抗争。“我不要男人选她们,我要她们选男人。”我相信如果一年后两个孩子不能坚持,也没有对摔跤的有热情,爸爸是不会继续去逼迫的!这一点在女儿去参加同伴婚礼时,爸爸出手打了哥哥(应该是哥哥,对印度人有点脸盲)。然后失望的走出人群时,他那时候心理是在挣扎的,是不是该放弃了。

  到后来女儿上了体育学院,送女儿去的路上他是开心的,因为女儿会接受更好的教育。但是到学校后,发现教练并没有那么好,在他试图去跟教练交流时,却遭到教练的看不起和当面拿女儿发威,他开始担心和害怕了,所以有了后面跟女儿的冲突。在女儿在比赛中遇到瓶颈时,他鼓励,他想方法,找方法,观看映像给女儿找破绽,找战术。在跟校方面前,替女儿认错,为女儿在人前流泪“她们只做错了一件事,就是她们的父亲实在太疯狂。”到最后,女儿拿到金牌时“我以你为荣!”

  (很多人觉得残忍,为什么那么多年才说出这句话,但我们的父亲不正是这样吗?不善言辞,父爱如山)阿米尔·汗把一个父亲的成长演绎的淋漓尽致。在生活中不止是孩子在成长,父母也在跟着成长。

  女儿的心理变化:开始对于父亲的训练十分排斥,因为爸爸的训练,被嘲笑,被排斥,所以在抵抗,在反革命(在反革命这段体现了女儿本质里有反抗,映射了对传统的开始反抗)。之后在参加同伴婚礼时,从同伴那里听到“他为你们遮风挡雨,抵抗全世界,默默的忍受你们闹脾气,为什么?为了让你们俩有未来…有自己的人生。”两个孩子终于明白了爸爸的用心,但是并没有爱上摔跤,只是觉得爸爸是对的。在女儿参加第一次比赛时,观众从开始的嘲笑到后来的佩服,让女儿体会到了被尊重和接受的喜悦。心里是真正接受了摔跤!在女儿进入体育学院时,一切都是新鲜的,思想观念朋友圈都跟之前截然不同。同时教练的教育也开始影响了女儿,所以有了跟爸爸的冲突。(相信很多朋友都经历过这个阶段)到最后,经历了很多比赛,女儿开始找不到自我时,回归了爸爸的怀抱,从爸爸那里找到了自己想要走的路。女儿的成长代表着我们的`成长,从开始接受父母的教育,到反抗父母,看不惯父母,到后来成熟了,才明白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我们好。

  妈妈的心理变化:当听到爸爸提出让女儿进行摔跤训练时,妈妈是忧心匆匆,把各个方面问题都给爸爸提出来,但在每个问题在爸爸面前都不是问题时,最后妥协了。在坚决反对鸡肉进厨房,让女儿他们分开吃,到后面可以围在一起吃饭。她在慢慢接受这样的反抗,她也希望自己的女儿不被传统所束缚!

  《摔跤吧,爸爸》中我不仅看到了对传统的反抗,同时看到了作为父母和孩子的成长。我们每个人走了路都不一样,但所经历的各种时期心理的成长大概都是一致的。父母在我们身上同样也付出了各种的期望,我们反抗过,排斥过,同时也在成长着。

  现在,你活成你爸爸的骄傲了吗?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6

  我对女权所知甚少,当然,在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的当下,我是坚决拥护男女平等的。但是要让我说男女现在怎么不平等,怎样才能男女平等,我也说不出所以然。更不用说女权"旗手"高深的理论,又或者是利用女性身体来表达对男权社会的鞭笞的行为艺术,等等,更是看到就觉得自己智商不够。但是,行动比语言更加难以改变。在女权主义大盛的今天,我们看到的种种,比如有的人嘴上说着生男生女都一样,但是连着要小孩,只是为了生一个儿子;有的单位怕背上歧视女性的名声,暗地里在女性就业方面设置诸多障碍;不禁让人反思,女性地位到底提高了没有?为什么没有?怎样才能提高?

  这个问题很简单,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中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梦是好的;否则,钱是要紧的"。说到底,提高女性地位,不是靠女权主义者说着高深的理论,为女性画一个不切实际的梦;靠的是钱,是提供公平的就业,提高女性的收入和经济地位。否则,娜拉出走之后,"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这两年回家后,听到的一个论调是,原来的"恶婆婆"少了很多,娶进来媳妇之后,婆婆得把儿媳妇像公主一样供着。为什么?因为受农村之前"重男轻女"以及年轻女性进城打工的影响,农村的适龄女青年越来越少,婆家的聘礼越来越高,娶进来的媳妇还稍不如意就闹离婚,导致婆家人财两空。并且现在服务业发达了,媳妇在家挣得也不比丈夫少,腰包硬了之后,地位自然也就高了。农村没有听过女权主义,但是形势比人强,现实逼迫得男权主义者不得不低头。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活一世,没有人能够摆脱其他人对自己的影响。也正因为凭借着其他人的`帮助,自己才能走向成功。女性也不例外。

  回到电影。看完之后大略翻了翻影评,最为女权主义者诟病的是,这部电影处处打着女权主义的幌子,但是教导女性也服从以父亲为代表的父权、男权,替他们实现未能实现的梦想,完全忽略了女性自身的觉醒。真的是这样吗?

  影片中是女主人公继承了自己的父亲的理想不假,但是也交代了,这是女主人公不愿意像其他印度女性一样,十四五岁就家人,在做家务中度过一生。所以她在拒绝父亲强加给自己的梦想之后,又重新自主做出了选择。而且,现实中"子承父业"这种现象还少吗?又有多少管过儿子同不同意?凭什么"子承父业"被视而不见,甚至被说成是孝顺,"女承父业"就被戴上父权、男权的帽子?

  没有人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在哪个时刻会"觉醒",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怎么干。只有在别人的帮助、指点下,才能避开被重重迷雾遮掩的弯路,最终找到自己的成功之路。影片中的女主人公也是如此,在父亲的帮助下成长,在最关键的时刻,凭借自己的力量赢得了比赛,摆脱了千千万万印度女性固有的命运。因为这时候的她已经足够强大,可以无惧一切,而这正是父亲为她铺就、自己奋斗出来的路。如果一个人,无视别人的意见,让干什么偏不干什么,这不叫独立,这叫偏执和叛逆。独立固然不是盲从,也不是盲目的否定,而应该是不被现实所迷惑,不被他人所误导,不被情绪所控制,正确地做出选择。

  也有人会说,父亲其实还是自私的,因为他只提供了摔跤手这一种选择,没有提供其他的选择。对,他没有提供让女儿当总统、企业家、科学家、医生等多种选择,这是受他自身条件限制的,他没有这个条件,所以他选择了最有可能成功的一条道路。任何事情,都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条件和自身情况来看待。否则,不管描绘的情况多美好,都是空中楼阁,只会在现实面前撞得头破血流。有的人,张口主义闭口主义,尽管画了好大一张饼,但毕竟把选择权交了出去,吃不吃全听君选择;但有的人,不仅画饼,还煽动,自己躲在幕后,看其他人撞得头破血流,这就是可忍孰不可忍了。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7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这是龙应台写给儿子安德烈的一段话。

  不可置否,走出影厅的那一瞬间,我像从吉塔获得金牌的赛场走出来,这是从开头便可预料的结局,饶是如此,处处弥漫着现实生活的气息,偶尔的小幽默,还是紧紧地吸引我的目光。

  影片中阿米尔·汗饰演的马哈维亚·辛格·珀尕是印度国家摔跤冠军,却因生活和家人的反对所迫,失去争夺世界金牌的机会。马哈维亚·辛格·珀尕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并把实现梦想的希望承载在儿子身上。无奈他的妻子生的都是女儿,但不久,马哈维亚·辛格·珀尕便发现女儿摔跤的'潜质,从此不顾外界的舆论与家人的反对,培养女儿学习摔跤。

  马哈维亚·辛格·珀尕把自己的梦想强加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这似乎对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孩子应该有自己的选择——我开始这样想。在影片中,有一个女孩们对学习摔跤态度的转折。女孩们瞒着爸爸参加同学的婚礼,向新娘哭诉自己的“苦难”是,新娘说了她们从未想过的话:“我倒希望自己有这样的爸爸,这样他会为我的未来考虑,否则我们的命运从一个女孩出生开始就是做饭打扫卫生,全身心地做家务,然后等她们成年就会嫁出去减轻家庭负担。把自己交给一个素不相识的男人,为他们生养子女,这就是一个女孩一生的宿命。而你们的爸爸,他为你们遮风挡雨,抵抗全世界,默默的忍受你们闹脾气,为什么?为了让你们俩有未来,有自己的人生,他做错了么?”

  新娘说这话时,眼中无不透露出对吉塔姐妹的羡慕。以印度现实社会的角度去看,在印度男尊女卑的观念早已根深蒂固,而马哈维亚·辛格·珀尕不仅是想让女儿完成他的梦想上,更是一个在社会底层生活的父亲唯一能馈赠女儿的最大礼物,让女孩们在未来拥有选择自由生活的权力。白天马哈维亚·辛格·珀尕是严厉的教练,而夜晚当女孩们熟睡时,他会悄悄按摩孩子们红肿的手臂,他是女孩们眼中严厉的,剥夺她们童年的“坏”爸爸,他更是吉塔在获得奖牌后最感恩的人,是女孩们坚强的后盾,而他也教会了女孩如何去战斗,无论是在赛场上还是在生活中,他让女孩们有成就感和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她们快乐,马哈维亚·辛格·珀尕培养出的女孩们使得“所有被认为不如男孩的女孩们,那些被迫做繁琐家务的女孩们,那些被嫁出去生儿育女的女孩们”找到了另一种生活,另一个未来。

  或许很多人会说马哈维亚·辛格·珀尕“自私”地为孩子制定了未来,从未问过她们的选择,可我更认为,马哈维亚·辛格·珀尕是作为父亲给孩子引导方向,让女孩们的未来有更多的可能,他以一年为期限,一年后让女孩们自己选择,这给予了女孩们极大的尊重和选择,并不是自私的限定女儿未来的方向。马哈维亚·辛格·珀尕对女儿的严格从片中可见一斑,最终女孩们和父亲的付出也得到了回报,得到这个结局,很多家长也会把希望放在自己孩子身上,希望他们一样能获得成功,对孩子百般严格,但现实是残酷的,付出加倍的努力,也不一定会开花结果,最终的胜者只有一个,别人眼中的胜利只属于一个人,而于自己而言的胜利是一场独自的狂欢,“你是我的骄傲!”马哈维亚·辛格·珀尕在吉塔夺冠后说了这句话,我想这句话透出的浓浓自豪不仅仅是因为吉塔获得了冠军,更是因为他的女儿——学会了战斗,在没有父亲的时候。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8

  《摔跤吧,爸爸》是20xx年上映的一部记录片,它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影片讲述了一位摔跤运动员父亲为完成自己的梦想,以及为了女儿未来能有美好生活,而不顾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培养成职业摔跤手的故事。是一部励志感人的成长故事。

  影片从父亲职业生涯的结束开始,父亲由于运动资源的缺乏,没能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为祖国赢得一枚世界级比赛的金牌,他失望得收起了自己多年来得到的奖牌和奖杯,并说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帮助他实现梦想,这位父亲爱国励志的形象已震撼到我们的心灵,为了国家的荣誉,一个人能放弃自己的安逸生活,甚至是愿意牺牲自己子女的快乐童年,能对梦想这么持之以恒,这位父亲让我为他而感动。

  女儿从小便被父亲限制了自由,她们没时间玩玩具,不能吃油炸食物,才六岁便每天五点被父亲叫醒去锻炼,女儿们渴望自由,她们不理解为什么父亲像这样“惩罚”她们,她们向父亲抱怨说,她们在泥地里摔跤,头发上长了虱子,父亲却剪了她们的头发,从此把她们彻底当作男孩来训练,有人说,父亲太严苛,把自己的梦想强加女儿,这是一个郁郁不得志,摧残童真的父亲,又有人说,这是一个固执己见的父亲,但我觉得这位父亲对女儿严格的训练中,包含了对女儿的深情,父亲为给女儿买鸡,不惜大花价钱,这使家里人都几乎吃不饱饭;父亲作为一个壮汉,低三下四的向曾经让自己摔跤生涯成为遗憾的官员们求情。别的女孩出嫁了,过上了物质富足的生活,而他的女儿却依然在训练

  但他全然不顾,经事实证明了父亲拯救了女儿,当女儿在摔跤场上摘金夺银时,当女儿被国家队破格入选时,父亲已经实现了自己的诺言,让女儿有更多选择命运的权利,而不是让命运选择她。

  时间一天天过去,女儿逐渐成长,父亲也逐渐老去,但女儿的叛逆惹恼了父亲,他却无力教训强壮的女儿,但女儿的叛逆最终酿成了恶果。经历了一次次失败,女儿终于理解了父亲,父女间的矛盾化作了电话里的倾诉,父亲同意指导女儿比赛。深夜了,父亲仍在电影院里分析女儿的摔跤动作,女儿遵循父亲的指导,一次次打败了强壮如牛的对手,终于,世界级的.最终决赛,面对着打败自己多次的对手,面对着对手赛前傲慢的挑衅,女儿独自在赛场上寻不到父亲的踪迹,原来,父亲被女儿的教练算计,未能观看比赛。对手抢占了先机,女儿眼看着就要失败,她想起了父亲的教诲,最后一刻奇迹般的击败了对手,父亲赶到后,颁奖典礼上印度的国歌在赛场上响起,那一刻,胜利是属于父亲的。这位父亲背负着社会舆论的压力,背负着对女儿严酷训练的愧疚,背负着国家和自己对摔跤运动的希望,那一刻,他是一个成功的印度人,是一个成功的父亲。

  女儿胜利的背后是父亲艰辛的付出,是父亲用绿叶的沉默托起鲜花的芬芳,是父亲用汗水浇灌了丰收的喜悦,这位父亲寡言少语,一意孤行,为了梦想不顾所有人的反对,仿佛他是一个驰骋沙场的战士,单枪匹马地与命运抗争,他“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让我们敬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品格让我们赞叹。父亲也是成功的,他自己最终虽然未得到金牌,但他的精神一直支持者女儿,他在成就了女儿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

  父亲就是自己子女人生的领路人,最好的父亲能赐予子女的不是温暖的港湾,不是慈爱的目光,而是学习的机会,在子女年少无知时,父亲帮助子女迈出成功的第一步,在子女迷茫不定时,把子女引向正确的道路,在子女脚下的道路越走越坎坷时,适当扶她们一把,直到子女能独当一面时,父爱便化作无言的深情,目送着子女消失在小路的转弯处。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9

  这部印度电影,我听了太多次了,而且豆瓣评分一直很高,人们一直说评分高的电影一定是好电影,这是不假的,昨晚我看了这部电影,很不错很不错。

  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能体会到吉塔和巴比塔的那种训练之苦,也能理解她们的反抗,或许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可是在她们的妹妹告诉她们,她们有多幸运时,她们才知道自己是生在福中不知福,从那一刻她们开始努力,一切都是那么的符合情理。

  在拍吉塔比赛时,虽然我们都知道吉塔一定会获得冠军,可是还是非常的紧张,不得不说,拍的真的非常好。

  看完之后,我其实蛮有感触的。

  (1)你以为你很悲惨,其实,你已经非常的幸运了,要学会感恩。

  印度女子社会地位之低很多人应该都是有所耳闻的,我在听陈志武教授的课时,听到说把女孩子嫁给不同的地方,以此来规避风险的说法。

  在印度普通家庭的女孩子很难有什么选择,所以她们的妹妹非常羡慕她们,因为她们可以把握自己的人生。

  在我们看来这可能就是个笑话,因为今天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可以把握自己的人生,可是在印度,对很多人来说,这是不可想象的。

  包括说在物质方面,其实今天我国绝大多数人的生活,可能说不上有太好,但是也还算不错的,而且我们正在变得越来越好,人要懂得知足。

  很多时候我们一直以为自己很悲惨,那是因为你不知道别人的生活,你在羡慕别人的时候,你可知道有多少人在羡慕着你?人,要懂得知足,要学会感恩。

  (2)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

  体育这条路是相当苦的,只有极少数的人可以走到那一步,享受所有的荣誉,其他人,可能只是损失了这几年的光阴,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也是现实。

  可是生活如何呢?生活中可以站在行业制高点、公司高层的人也是屈指可数的,如果真算起来,可能比体育好不了太多的。

  不过有一点是所有人都一样的,那就是绝大多数人都是靠自己的努力走到今天的,每个人的成功都来之不易,你能看到的只是风光,可是你看不到的更多的是努力。

  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年轻时多努力,以后,你会感谢现在努力的`自己的,生活,很多时候真的太不容易了,在你觉得还很容易的时候让自己变得更好,这样你可能才不会体会到那一份不易。

  (3)你要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吉塔的教练不知道吉塔的优势,只是让吉塔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结果没有好的成绩,而吉塔的父亲了解她。

  其实到一定的阶段之后,大家的水平都是差不多的,这时候谁可以把握住机会,这时候谁更了解自己,就有可能获得成功。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不能够完全的了解自己,可是我知道什么是我做不了的,是我不想要的。

  人这一生,要尽量在自己的优势上有所作为,而不是在劣势上纠缠不放。

  (4)不要自以为是。

  吉塔的教练一直以为自己是正确的,事实证明,他错了。

  人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当事情发生时,我们要分析到底是别人做得不够好还是我们做错了,把一切的责任都推给别人是最无耻的。

  很多时候我们可能做错了而不自知,这时候可能就需要别人的提醒,一个做错了勇于承认的人,才可能走得更远,在错误的道路上自知而执迷不悟的人,注定是悲剧。

  (5)任何时候,准备好一个人去面对一切挑战。

  这一生,很难有人时时刻刻陪着我们,很多时候我们也有很多事情不想别人知道,但是这不代表事情不会发生,最后,还是要勇敢的面对的。

  (6)父母总是为了孩子好。

  吉塔和她的爸爸闹矛盾,可能很多人都有过,可是父母总是无私的希望自己的子女好,如果这个世界上还有人全心全意、无私的为你好,可能,就是父母了。

  但愿每个人在暮年时,无论过得如何,可以问心无愧的说一句:无憾。

  无憾自己努力了没有获得或者已经获得成功,无憾父母在世时好好陪了陪他们,给了他们自己力所能及最好的,无憾自己曾经做过的对或错的事、无憾自己曾经过过的每一秒、每一分、每一时、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季、每一年、这一生。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10

  自打办了家附近影院的观影卡,休假贪睡的坏习惯就跟我无缘了。基本保证每周六去看一场早场电影,也算放松,也算学习。时光短暂,莫虚度。不是有句调侃的话说:“百年之后要睡千年的”。所以,少睡点儿觉,多干点儿有益身心的事情,才是正道,看早场电影就是其中之一。好的电影总能带给人别样的体会,要么使人身心愉悦收获快乐,要么使人净化心灵有所感悟。刚刚看过的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就是一部两者兼具的口碑佳作。

  主演阿米尔.汗,印度国宝级演员。如果对这个名字陌生的话,相信他过去的两部优秀作品你一定不陌生:《三傻大闹宝莱坞》中的帅气小伙儿兰彻,《我的个神啊》中的外星来客P.K。在最新影片中,他摇身又变为一个敢于挑战传统观念的严父,一位在女儿身上执着打造自己梦想的市井小人物。与以往的印度电影一样,该片少不了歌舞,少不了励志奋斗,少不了圆满结局。看到结尾才知这并非一个虚构的故事,而是一个真实发生在印度小村庄的父女奋斗史。

  领悟、觉醒,为梦想要突破世俗的重重壁垒时,常规的状态一直都是:一部分人永远负责做自己,一部分人永远负责冷嘲热讽说闲话。英雄都是孤独的,敢于活的.与众不同,就必须承受得住别人无法承受的嘲讽和异样的眼光,有多少压力和艰难,才会有多少回报和收获。

  女儿吉塔和巴比塔最初不理解父亲的做法,把她们的父亲比做暴君,还实施了种种反抗。同是花样年华,当她们的朋友遵照印度乡村传统,为减轻家庭负担,14就被迫嫁为人妇,开始她一潭死水一成不变的家庭主妇生活时。通过朋友无奈的眼泪,她们才明白父亲的苦衷。

  她们的父亲年少时为了生活所迫,不得不接受现实的安排,碌碌无为的结婚生子。可梦想的种子一直埋在心底未曾放弃。生活给了他再多的艰难,再多的不如心愿,他始终为追寻梦想而努力。反观到我们大多数人,往往未开启梦想,就已举旗投降。为了自己的心愿,为了女儿的未来,这位刚强的父亲奋勇直前,忍受世人的嘲笑,敢于与世俗和传统抗争。将一切不可能变为可能:村子里不可能有女摔跤手,我不管,任你们疯言疯语,指指点点,我就是要培养我的女儿成为最优秀的摔跤手;摔跤场只允许男孩进入,我不管,我就是要给女儿争取入场的权力,我就是有信心我的女儿有“巾帼不让须眉”的能力。过往的种种困难,也都是父亲一一解决,只要为了梦想,一切都不是问题。

  觉悟之后的吉塔和巴比塔,抛弃了做传统女性的想法,承继了父亲的梦想,开启了她们多彩,有价值人生。相继都取得了邦冠军、全国冠军,进入国家队。吉塔最终还在父亲的不懈教导下取得了世界冠军。

  一部主色调本该暖心、幽默、励志的片子,除了影片本该有的特色外,却几度让人有落泪的冲动。面对质疑,父亲不为外界所扰,坚持给姐妹俩训练时的伟岸形象出现时;为去除长发干扰,清晨减掉姐妹俩作为女性特征的长发,剪动、发落,吉塔绝望落泪时;在只有男孩的摔跤场,经过恶斗取得胜利,裁判举起已是灰头土脸的吉塔的手臂时;在为女儿与体制内国家体校的不公进行抗争,父亲含泪举起并一页页翻过悉心珍藏的女儿所取得的荣誉时。太多让人因爱而产生感动的片断不能一一历数。

  影片快结束时,有一个父女对话的场景,揭示了影片的主旨。在决赛的前一晚,父亲对吉塔说,只有你取得了胜利,你才将作为榜样被人们永远记住,你才能通过自己改变印度所有本来注定要与锅碗瓢盆,相夫教子过一生女孩儿的命运!哇,这一番话,又触动了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又让人热泪盈眶!

  用爱心、努力和热情去浇灌希望。当结尾振奋人心且欢快的音乐响起时,我还沉浸在那个真实励志的故事中不忍离场。印度女性的自由独立更为难得,当她们都为了梦想执着追求时,身为开放包容环境中的中国女性有什么理由说自己只能遵从于命运的安排,而别无他法?

  一部好剧,推荐你去看,定会不负期待!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11

  今天是20xx年5月28日,端午小长假的第一天,擘擘回家的第三天(严格说第二天半,因为擘擘25日晚上10点才到西安),我们一家三人来到太平洋皇家影院看电影,选了《摔跤吧爸爸》。

  看前就听擘擘说此剧有些感人,她不太想看,我却充满好奇。

  因为到超市给擘擘买了些零食等,去时已经开演了。

  是一部印度影片。

  感动有四

  一、魄力来自爱、勇气来自能力

  没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否会爱,有能力实施正确的爱,则要看能力。剧中的爸爸是一位全国摔跤冠军,一路走来,其中的艰难辛苦与幸福都深深藏在心中,一个宏伟美好的愿望或说梦想深深根植心中---让自己的儿子也成为全国冠军。可上天弄人,一连三个孩子均是女儿。一个偶然的机会让父亲决定让两个女儿训练摔跤(同村的男孩子嘲笑妹妹,姐姐吉塔大打出手,姊妹联手将男孩子打得大败)

  二、坚持来自自信,真爱表面残酷

  从此,每天早上五点开始进行艰苦的训练,姊妹俩怕辛苦,找了很多理由,想了很多办法来抗拒“残酷”的爸爸,却被爸爸一一识破,并被逼迫减去长发。两个穿着短裤,短头发的小姑娘遭受着村里人和同学们的异样眼光;每天晚上腰酸背痛;忍受着不能吃喜欢的辛辣食物;忍受着不能戴首饰与爱美------等等,姊妹俩在“军阀”样爸爸的统治下痛苦着、成长着。指导那一天,同村的好姐妹结婚。姊妹俩羡慕着新娘的美丽服饰与轻松生活,新娘却说了这样的话:我却很想要这要的爸爸,至少他是为你们打算,让你们将来能主宰自己的命运。不像我,十四岁就嫁给一个从未见过面的男人,以后漫长的岁月就是锅碗瓢盆与相夫教子!姊妹俩突然觉醒,从此不再让爸爸督促,刻苦训练。

  三、大爱承载梦想,信任成为信念

  于是姐姐吉塔在爸爸的帮助下开始打比赛,从小比赛到大比赛,从开始跟男孩子比赛,到正规比赛,一直到州冠军、全国冠军。于是吉塔到了国家最高体育学校,在一心保守,只求无过,没有大爱国之心的教练指导下,明珠蒙尘,在国际大赛中一路败北。也成为全国冠军的.妹妹也来到同一所体育学校,面对姐姐对爸爸的质疑和当下的悲惨成绩处境,强烈要求姐姐应该和爸爸谈谈:情况还能怎样呢?大不了一顿训斥,就听着,爸爸的每次训斥不都是最大的帮助吗!于是在电话里父女心灵碰撞,泪在演员与观众眼中不觉流淌。爸爸租房指导训练、租场子看比赛录像,做饭补充体力以保住55公斤位置,与摔跤协会真情诉说以保住姊妹俩不被学校开除------。终于等来了国际比赛。父亲在现场给吉塔坐镇、指导,教练在旁边南辕北辙。吉塔在爸爸的关注指导中,赢了!

  第二天是冠亚军决赛。比赛前晚,吉塔问爸爸该采取什么策略,放手还是进攻。爸爸说只要做一件事:让人们记住你!获得银牌会被发夹忘记,获得金牌会成为大家的榜样,会给那些瞧不起女孩子的人打击,会给全印度的女孩子竖起榜样!爸爸被自私狭隘的教练诱骗到房间无法出去看女儿比赛。对手极其强劲,吉塔5比1落后,比赛时间匆匆过,看台上不见爸爸身影,内心波动的吉塔输在呼吸之间,每位观众的 心都揪紧了。“爸爸不可能时刻都陪你,很多时候要靠你自己”,吉塔想起爸爸训练时把自己扔进水里时说的话,响起得五分很难,也不是没可能的话,响起女孩的榜样------总之一切都在吉塔脑海瞬间涌过,她充满了信心与力量,真的在最后时间逆转得了几乎不可能的五分,为印度夺得首枚摔跤金牌!国歌响彻整个赛场,小屋中默默祈祷的爸爸听到了国歌。

  爸爸终于从小屋出来,已显苍老的背影跑进赛场。吉塔姊妹俩离开围绕的人群,父女对视泪水不觉涌出,观影的我尽情享受着流泪的情感,喉头哽咽着,感动着,与剧中人物一起成长着。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因为真实,所以有震撼的力量。

  每个人都有梦想,承载先辈的梦想也是责任,不惧艰难险阻的吉塔姊妹俩实现了爸爸的梦想,为印度女人树立了榜样,这就是大爱与无私。我也要成为坚持梦想,有大爱与大格局的人。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12

  狮子一样的父亲,不容置疑的理想,从头燃到尾的正能量,在与印度传统中性别歧视,世俗和官僚的较量中,他的威严和谋略,是绝地反击和正面进攻的政治正确和人性胜利。——题记

  儿子喜欢印度电视剧和电影,缘由是印度是佛陀的故乡。谈到《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他就津津乐道主演阿米尔?汗,据说他为了这部影片疯狂增肥,一个月的时间,从138斤的美男子变成了194斤,体脂含量37%的55岁胖大爷,然后拍完老年的部分又花了5个月的时间疯狂减肥,才回归体重144斤,体脂9。8%的男神,才回去拍29岁的部分。对于当时的他而言,演19岁的年轻帅气男青年很容易做到,而让自己增胖那么多又成功减肥的过程就很励志。他先拍了19岁,然后拍55岁,最后拍29岁的部分。就是怕自己没有动力减回体重。这充分说明他是一个敢于挑战自己的智慧勇士。给自己动力,又坚持去做,最终会获得成功。就演员而言,自己的故事本身和教育交融,足以给人满满的正能量。

  我觉得《摔跤吧!爸爸》是一部最细节,最感人、最父爱的类型片。它披着印度本土电影的皮,但是内核却严格符合人性的口味,在每一个环节上都精心处理,在每一处情感爆发点之前的演技,音乐,背景都做了精确计算。有一幕,我觉得在整部电影中非常出彩。长大了的女儿,像个被惹怒的健壮小牛犊,拼了命地,将父亲打到在地。是象征父权被撂倒吗?吉塔成长了,独立了,胜利了。真的胜利了吗?——并不是。父亲老去的是体能,并不是智慧和对女儿的爱。看到父亲复杂失落的神情,我竟然默默的落泪了!

  还有很多幕,吉塔学到的新“技巧”,加上教练对她的不了解,让她不断失败。她掉进了每场国际比赛,都首场出局的魔咒。直到她崩溃的一刻,妹妹巴比塔对她说:“去和爸爸谈谈吧,无论怎样,他永远是我们的'爸爸。” 是的,只有父亲才无条件地爱孩子,相信孩子,为孩子付出。当教练说“吉塔至少可以得一枚银牌”时,只有父亲坚定说“我的女儿一定会是冠军”。这么说,并不只是因为他是父亲。而是,他是一位一直在付出,在行动,在观察,在了解女儿的父亲。他亲自为女儿搭建场地,到对着VCD一步步分析她失败的原因;从亲自做好吃的,到被女儿“抛弃”,他流着泪说了一声“嗯”;从带着她们打各种比赛,告诉她们除了“第一”,银牌没有意义,到最后卑微地请求学院“领导”给女儿一次机会,说一切的错都在自己,自己是个“剥夺了女儿童年”的可怕父亲等等,诠释了一个父亲的所有包容和爱,幕幕感人涕零。至于因为官僚教练的嫉妒和阴谋,父亲在女儿决赛前,被关进了杂物间,听到印度国歌响起的那一刻,一个声泪俱下的父亲,早已让我泣不成声。

  最后,我来谈谈正能量。这部片子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共鸣,就是因为中国和印度国情太多相像,体制都存在太多弊端,都是从落后穷国的一步步崛起。所以影片中傲慢无耻的体育局官员是多么像我们?里那些庸碌而肤浅的官员,父亲的一句:印度的体育就是毁在你们这些不作为的官员上,多么像是我们国足多年衰败糟糕的真实写照。面对这样的状况,他从来没有放弃对国家的热爱,他说:"我要让我们国家的国歌响遍整个赛场"。多么真挚多么感人,不是一句句假大空的口号,而是用行动赢得的荣誉,所以当印度国歌响起的一刻,我都感到骄傲和光荣,我们当年在落后贫穷的情况下,所激发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拿到第一块金牌时的满腔热血和骄傲不外如是吧。作为一部主旋律影片,它谈论爱国但不吹捧,因为只有看到国家问题所在才有可能变得更好;它批判社会但不冷漠,它告诉我们我要尽我所能去改变它,而不是一味看不起和谩骂。它对我国的民众何尝不是教育和反思。

  这是一部节奏流畅,情绪饱满,细节完美,情节紧凑的大电影,当然还有一位沉甸甸的正能量的父亲,值得去看的。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13

  4月15日,《爸爸回来了》在北京举行了发布会,吴尊一家、贾乃亮与女儿馨馨,李小鹏与女儿奥利威亚,以及华谊兄弟总裁王中磊与儿子,出现在了现场。当天公布了几段当时拍摄时的花絮,在节目中,明星老爸们还展现了自己的无数个第一次,王中磊看到自己做的糖醋排骨都完全不敢相信,而此前他从来不在家里做饭。

  贾乃亮也说,如果不是这个节目,可能十年都不会做一个鸡蛋羹。贾乃亮在拍摄中更遇到了超?的情况,和女儿逛超市的时候突然女儿便便了,贾爸爸急中生智,把一个鞋盒拿起来当了“临时厕所”。谈到录这个节目最担心的事情,贾乃亮在现场说,因为在拍摄的过程中出了太多状况,特别怕成为反面教材,“节目里,全家人都不认为我能把孩子带好,所以我要努力去做。”发布会上,女儿小甜馨丝毫不怕生,从贾乃亮的怀里往地上爬,在阶梯上爬上爬下,贾乃亮佯装发怒想制止女儿,女儿只看了他三秒就自顾自玩起来,“她在家里也一样,有时候真的管不住。所以录节目的时候,我把女儿的手夹伤了,头也撞到了,我都不敢告诉太太。”

  发布会现场,吴尊的女儿虽然没有到现场,但吴尊坦言能够带女儿在公众场合亮相是一直期待的。他现场还公布了追求自己女儿的“十条规定”,第一条就是有责任感,剩下的.则都不外乎疼爱女儿之类。对此吴尊说:“我来上这个节目就是想留下一些和女儿相处的纪念,如果有人来追求我的女儿,我就首先要给他看这些内容,看看她的爸爸是怎么对女儿的。希望未来的女婿也能这样对待女儿。”去年10月,吴尊在自己的新书发表会上首次承认已为人父,妻子是与自己相恋18年的初恋,一时间震动了娱乐圈。随后,他又宣布老婆已怀第二胎,儿子即将出世,女儿快四岁了。“现在公布之后反而更放得开,更愿意跟大家分享与女儿相处的趣事。”

  自称是传统爸爸的吴尊坦言自己十分溺爱女儿,舍不得凶她骂她,“在家里都是太太对女儿比较严厉一点,我舍不得让女儿哭。”虽然女儿才四岁,但吴尊已经订好十条规则给未来女婿,“要有责任感,正当的工作,他的钱就是女儿的钱,不能欺骗伤害她等。”2月14日情人节当晚,吴尊在个人官网上放上3岁女儿正面照片,父女还嘴对嘴Kiss,另外一张NeiNei独照,小墨镜滑下鼻子露出一双圆圆大眼,十分甜美可爱。这比起风一样的森碟丝毫不落下风,可爱更是直逼王诗龄。与田亮是好朋友的李小鹏则透露,与田亮的关系非常好,两人也会经常一起讨论育儿经。而与森碟一样,李小鹏的女儿奥利维亚也遗传了爸爸的好基因,蹦蹦跳跳体力非常好。

  四个明星老爸中,最意外的莫过于是华谊兄弟的执行总裁王中磊。“这是我参加的几千次发布会中,最特殊的,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参加综艺节目。”到底是什么促成了公务繁忙,一周难得和孩子吃一次饭的王中磊来录这么一个节目呢?王中磊说,“我问了身边的朋友,一半以上的人持否定的态度,但有一个朋友说,‘不拍这个节目,你这一辈子都不会和儿子有这么多次长时间的相处,孩子长大后会有一些缺憾。’”因为这样,所以王中磊终于答应了邀约。有媒体问到此次参加节目的酬劳,王中磊直言不讳:“你觉得我缺钱吗?说实话,酬劳不是参加节目的主要原因。”《爸爸回来了》是否抄袭《爸爸去哪儿》?有网友指出,这其实抄袭的是韩国的另一档亲子节目《超人回来了》,在节目名字上就及其相似。《爸爸回来了》跟《爸爸去哪儿》、《超人回来了》有什么联系呢?截止至记者发稿,浙江卫视方面还没有对网友的质疑进行回应。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14

  这两天,大家都在说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从我看到的朋友圈和各种群,都是一片好评。

  但其实我的观影感受比较矛盾。这种矛盾来自于,一方面我对影片主流价值观表示认同,另一方面却与影片传递出的高度个人英雄主义有很强的不适感,这两种感觉交替占据我大脑,让我无法对它坦诚纯粹的表扬。

  阿米尔.汗是我喜欢的印度演员,无论是三傻还是我的神,他都能亦庄亦谐,能文能武,并且,最重要的是影片极具丰富和深刻的内涵。

  《摔跤吧,爸爸》,表面看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励志片,它强调坚忍不拔,宣扬国家使命感,极具国家荣誉感,令人看了非常振奋,并为之感动骄傲,激昂慷慨。这些是可以被当成观后感说出来的,而且是可以得到所有人共鸣的。当女儿获得成功,与父亲相拥而泣时,所有曾经的怨恨、不理解甚至少年时的那短暂恨意,都温暖的化开,深入柔肠,滋润观众心田,我也被感动到热泪盈眶。

  但,说一说另一部分,并不能公开说出来的感受吧。

  阿米尔.汗,本身扮演了一位自己曾经就是一名摔跤英雄的.父亲,他有一个让国家站在世界之巅的梦想,因为他想为国争光。没有错,国家荣誉,特别是竞技场上的荣誉,一定是靠着一群有使命感、历史责任感的人来完成的,没有这些人,国家是不可能让世界看到的,也不可能得到世界的肯定。对于这种人,我很憧憬他们。可仔细一想,这父亲的梦想,其实也是自己的个人英雄主义梦想,他想站在世界领奖台上的梦想,其本质也是想实现个人能力的更高层认可。而由于自己没能实现,就让女儿们去实现,本质上仍然在重复着对自己个人的最终认可。

  当影片展现女儿们一边被动无奈的接受着父亲魔鬼式训练一边用歌声唱着这些愤怒和不解时,我就知道,这影片一定是让我们知道,这些魔鬼训练最后都取得了成功。两个女儿在父亲的严厉教导下,甚至是无情加变态的教育方式,最后都成功了,她们都站在了世界之巅,让整个世界看到了印度这个国家,群情激扬,喜极而泣。人民为之疯狂,国家为之骄傲,世界也为之欣慰。但发现了吗,这个成功,其本质也是世俗定义上的成功,有没有谁,来关心一下这两个女儿的个人成长?甚至更重要的心灵成长?

  我们生在世上,首先生而为人,有选择权,有自主权,有享用个人角色权,也有放弃权。。。等等。在这样的选择和实践中,我们每个人得到应有的成长,然后才可以在成年后,处理好自己的问题,再处理好和周围人的问题,最后处理好和这个社会的问题。但影片中,父亲强行剥夺了女儿们作为一个女子的所有权利,成长机会和心灵成熟的机会,所有的行为只有一个指向,就是成为国家的竞技英雄。她们作为一个基本的人,首先该享有的最自然而然的成长机会被拿走了,而最后她们还要承认:拿的好!拿的对!不拿走我都活错了!对于这点,我非常不适。

  人生路远,他人眼里的成功不是终点,甚至可能只是人生命里的一个里程碑。接下来呢,要怎么过?谁教会了她们?在两个女儿的成长过程中,我想:她们从被强迫中学会了恨意,从被说真话反而被惩罚中学会了说谎,从无法反抗中学会了屈从权威,从不停去够那个唯一的人生目标中学会了自鄙,学会了不成功不配拥有幸福。很多人可能会说,印度很穷,至少影片中展示的家庭很穷困,在这种环境中是无法提倡所谓尊重个性、心灵成长的,她们迫切的需要先学会生存,或者先学会走出穷困。是的,一点没错。可我们往往犯的错误也正是如此,我们总是看到当下,看到眼前,太着急要跳脱出去,太急切要改变什么。人生是一辈子,不是短短十年,二十年。。。我想说的是,在每一个教育的过程中,从父母的角度来说,我们如果能往后再看看呢?想一想孩子们的30年后呢?那个时候,他们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当他们完成了父母的目标,接下来他们要完成谁的目标?

  这些感想,也许不适宜公开。

  但这是我的真实想法。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15

  周六晚上跟儿子一起去看了《摔跤吧!爸爸》,影片从父爱、坚持、体育、爱国等多个角度来展开描述,结构紧凑,扣人心弦,非常精彩。同时,影片中穿插的印度歌曲也非常好听。

  爸爸马哈维亚曾经是印度摔跤全国冠军,后来因为生计放弃了摔跤。他一直希望能生个儿子,好让儿子完成他为国争光、赢得摔跤世界冠军的梦想。

  尽管邻居们给马哈维亚夫妇提供了多种生男孩的秘方,结果还是一连生了4个女儿。就在马哈维亚以为希望彻底破灭的时候,却意外发现了大女儿吉塔和二女儿芭比塔的摔跤天赋,于是重新燃起了希望。

  马哈维亚克服了重重困难,与妻子约定用一年时间按照摔跤手的标准训练两个女儿,如果训练没有成果就彻底放弃自己的梦想。结果两个女儿,在父亲接近残酷的训练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冠军,最终先后获得了印度摔跤全国冠军,进入了体育学院,加入摔跤国家队。

  大女儿吉塔进入体育学院后,觉得一切都很新鲜。发现训练、饮食的要求也没有之前爸爸的这么严格,新教练的训练方法也跟爸爸不一样,渐渐的志高气傲起来,觉得爸爸的训练方法过时了。

  大女儿吉塔一直是爸爸马哈维亚的骄傲,当看到女儿训练方法有问题,但是又听不进自己的建议,内心非常难受。

  吉塔的新教练,水平平庸,但自以为是。由于训练方法不科学,比赛策略不得当,吉塔在随后的一系列国际比赛中纷纷落败。

  就在吉塔最困难的时候,父亲给了她信心。爸爸马哈维亚在体育学院附近租了房子给女儿开小灶。最终吉塔战胜了自我,在父亲的帮助下,赢得了英联邦运动摔跤世界冠军,激励了印度更多的女孩加入了摔跤这项运动。

  这部影片中有一个争议最大的话题是:父亲为了自己的梦想,强迫自己的女儿用近乎残酷的方式来进行摔跤训练,这种教育方式是否得当?

  我的观点是:这种教育方式没有太多值得指责的。爸爸马哈维亚觉得为国争光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同时也看到了女儿的摔跤天赋,因此计划用一年的时间,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开始对两个女儿进行摔跤训练,是一个理性的选择。在当时印度社会背景下,这也是一种突破传统思维的大胆尝试。

  最后再谈一下看完这部影片之后我的其他几点感想:

  1、做好一件事,光靠勤奋还不够,得专业。爸爸马哈维亚在对两个女儿的训练、饮食上有一套科学方法,而不是一味的蛮干。

  2、对要做的`事情赋予一个伟大的意义,更能让自己克服困难坚持下去。比如,决赛前爸爸对吉塔说:"你的胜利不只属于你,还属于千千万万被误解被歧视的女孩。" 这给了吉塔很大的信念来赢得最后的比赛。

  3、教育因才施教很重要。吉塔的长处是进攻,而新教练一味让她防守,导致了一系列比赛的失利。

  4、父母对于孩子的爱,有时明确的表达出来会更好。两位女儿通过跟同伴交流,真正认识到爸爸的良苦用心之后,训练明显比之前更积极。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部非常非常好看的电影《摔跤吧,爸爸》,堪称本年度,不,是近两年来我看过最好的电影,也是最适合亲子共同观看的电影,没有之一。

  故事改编自真人真事,是讲述一个父亲克服重重困难,坚持不懈地努力,最终培养两个女儿成为摔跤冠军的故事。

  虽然讲述的是严肃的话题,却充满了幽默和诙谐的态度,不是单纯凄惨的励志故事,而是在欢笑中戳中泪点。

  电影的节奏明快紧凑,张弛有度,整场电影140分钟,却完全没有太长的感觉,尤其是女儿的摔跤比赛,每场比赛都让人紧张万分,捏一把冷汗,最后的胜利让人忍不住鼓掌叫好!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相关文章:

观看摔跤吧爸爸后感想范文11-23

观看摔跤吧爸爸观后感范文500字大全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作文06-12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11-04

摔跤吧爸爸的观后感11-20

《摔跤吧爸爸 》 观后感11-13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11-14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07-25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07-12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07-22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