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的习俗有哪些

时间:2023-11-06 16:05:04 立冬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立冬的习俗有哪些

立冬的习俗有哪些1

  立冬节气的民间习俗

立冬的习俗有哪些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我国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古时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礼,并有赐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后世大体相同。《吕氏春秋。盂冬》:“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斋。立冬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还,乃赏死事,恤孤寡。”高诱注:“先人有死王事以安边社稷者,赏其子孙;有孤寡者,矜恤之。”晋崔豹《古今注》:“汉文帝以立冬日赐宫侍承恩者及百官披袄子。”又“大帽子本岩叟野服,魏文帝诏百官常以立冬日贵贱通戴,谓之温帽。”

  在食俗方面,立冬则有吃倭瓜饺子的风俗。立冬时,到市场买倭瓜,已很少见。这种倭瓜是夏天买的,存在小屋里或窗台上,经过长时间糖化,做饺子馅,味道既同大白菜有异,也与夏天的倭瓜馅不同,还要蘸醋加烂蒜吃,才算别有一番滋味。立冬为什么吃饺子?因我国以农立国,很重视二十四节气,“节”者,草木新的生长点也。秋收冬藏,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选择了“好吃不过饺子”。同时,古代认为瓜代表结实,所以《礼记》中有“食瓜亦祭先也”的说法。冬至,中国古有“冬至节”的风俗。冬至也叫“过小年”,百官向皇帝朝贺,民间互相拜贺、宴请。普通百姓则食馄饨,象征咬破混沌天地,迎来新生。

  立冬吃什么食物养生

  1、饺子

  为什么立冬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人们已经逐渐恢复了这一古老习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火。当然冬至那天比如在山东滕州一带也有喝羊肉汤的习俗。

  2、羊肉炉

  在寒冬腊月里,人体的阳气潜藏于体内,于是身体就很容易出现手足冰凉,气血循环不良等多种现象。冬季进补的目的.,就是要养护人体的阳气,使身体保持温暖,补充身体的阴血。其中羊肉就炉符合了这样的进补原则,所以羊肉是冬季进补的最佳食物。寒冬里吃过羊肉炉以后,冰冻的身体就会立刻温暖起来哦,一身的寒气也渐渐的消失。

  3、胡萝卜

  立冬养生吃胡萝卜增加摄入维生素A和维生素C,可增强耐寒能力和对寒冷的适应力,并对血管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4、藕

  生藕能清热、生津、止渴,熟藕能健脾、开胃、益血,故有“暑天宜食生藕、秋凉宜食熟藕、生食宜鲜嫩、熟食宜壮老”的说法。

  5、冬枣

  立冬吃什么养生呢?吃冬枣最合适。冬枣是VC含量非常惊人的食品,每100克果肉当中,维生素C含量可以高达380~600毫克,是苹果的70倍之多,是柑橘的16倍之多,就连同样是维生素C含量较高的山楂也要甘拜下风。冬枣除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P,还含有较多的维生素A、维生素E、钾、钠、铁、铜等多种微量元素,对于健全毛细血管、维持血管壁的弹性,抗动脉粥样硬化很有益;冬枣中还含有芦丁成分,芦丁是治疗高血压病的有效药物,故对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病症的防治有很大帮助。

  6。鲫鱼

  鲫鱼性温,味甘,能补脾益气、温中下气、利水消肿、补血通乳。鲫鱼含不饱和脂肪酸,常吃鲫鱼不仅能健身,还能减少肥胖,有助于降血压和降血脂,使人延年益寿。

  7、生姜

  生姜性热,味辛,有温暖、发汗、止呕、解毒、温肺等作用。

  8、鲈鱼

  鲈鱼含有丰富的、易消化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2、尼克酸、钙、磷、钾、铜、铁、硒等。中医认为鲈鱼性温味甘,有健脾胃、补肝肾、止咳化痰的作用。冬天,鲈鱼肥腴可人,肉白如雪,鱼肉细腻,是最好的品鲈鱼季节。

  9、大白菜

  大白菜性温味甘,入脾胃经。有温胃益气、驱寒防风的作用。对于胃脘冷痛,腹部怕凉,小腹疼痛,排便不畅有改善作用。

  10、大葱

  大葱味辛,性温,具有发汗解表,温中祛寒的作用。主要用于外感风寒,发热寒战,头痛鼻塞,咳嗽,咳白痰,胸闷气短等呼吸道症状。

  11、柚子

  中医认为柚子味甘酸、性寒,具有理气化痰、润肺清肠、补血健脾等功效,是冬季养肺和缓解感冒后咳嗽的良好水果。柚肉中含丰富的维生素C以及类胰岛素成分,能降血糖、降血脂、瘦身健体、美肤养容,是医学界公认的最具食疗效益的水果。

  12、栗子

  栗子中含有大量淀粉、蛋白质、脂肪、B族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素,素有“干果之王”的美称,可有效地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有益于人体健康。板栗坚实,生食难于消化,熟食易滞气积食,一次不宜多食。板栗有安肠止泻作用,便秘者忌食,否则会加重症状。

  立冬养生饮食要点

  1、咸味食物补益阴血

  我们根据中医说的,“秋冬养阴,冬季养肾”的原则,冬季饮食就可以适量地吃一些鲜味的食物,比如,海带、紫菜以及海蜇等,它们也有补益阴血等好处。

  2、进补前先引补

  立冬后进补要给肠胃一个循序渐进的适应过程,所以要做好引补。比如食用性质温和的花生红枣汤、生姜炖牛肉等。此外,冬季喝热粥也是养生的好选择。小麦粥可以养心除烦,芝麻粥可以益精养阴,萝卜粥可以消食化痰,茯苓粥可以健脾养胃。

  3、多温热

  天冷的时候,适量增加蛋白质、脂肪以及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吸入,对抵御低温很有好处。例如多吃一些糯米、高粱、栗子、大枣、核桃仁、桂圆、韭菜、南瓜、生姜、牛肉、羊肉等温热性质的食物。

  4、增加维生素A、C的摄取

  增加维生素A、C的摄取,可以增强对寒冷的适应能力。维生素A主要来自动物的肝脏、胡萝卜、深绿色蔬菜等,维生素C则主要来自于新鲜水果和蔬菜。此外,冬天多吃点辣椒,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还能增进食欲。

立冬的习俗有哪些2

  立冬节气习俗

  吃饺子

  饺子的原名据称叫"娇耳",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他的"祛寒娇耳汤"的故事至今还在我国民间流传着。"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立冬意味着冬天的到来,天凉了,耳朵暴露在外边很容易就被冻伤了,因此,吃点长得像耳朵的饺子,补补耳朵,这可是家里人对亲人最贴心的关怀了。

  为什么立冬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现代人延续着这一古老习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火。"好吃不过饺子",在秋冬之交,饺子当然是最不可少的美食了。在北方地区,尤其是北京、天津一带有立冬吃饺子的习俗。

  冬泳

  有意思的是,庆祝立冬的方式现在也有了创新,在哈尔滨,立冬之日,黑龙江省冬泳协会的健儿横渡松花江,以这种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对于冬泳爱好者,一定要有一定基础,循序渐进,应该从天气暖和时坚持每天下水,持续进行锻炼。另外,要选择熟悉水岸情况的地点冬泳,如果不熟悉水中及岸边的情况,就不要轻易下水,以免发生意外。另外,要结伴而行,以便互相照顾。

  其实,无论室内运动还是户外运动,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因为,冬季里场地、器械等密度加大,对人体的冲击力也加大。而且,天冷时人体的肌肉、关节组织活动性降低,具有一定惰性,因此锻炼时更要做好充分准备活动,循序渐进。

  补冬

  立冬后,就意味着今年的冬季正式来临。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在南方,人们会吃些滋阴补阳,热量较高的食物,如鸡鸭鱼肉等,有的还会和中药一起煮来增加药补的功效,中药为当归、川芎、芍药、生地四味药。

  冬令进补吃膏滋是苏州人过立冬的老传统。在旧时苏州,一些大户人家还用红参、桂圆、核桃肉,在冬季烧汤喝,有补气活血助阳的功效。通常每到立冬节气,苏州中医院以及一些老字号药房都会专门开设进补门诊,为市民煎熬膏药,销售冬令滋补保健品。

  拜师

  冬季里,好多村庄都举行拜师活动,是学生拜望老师的季节。入冬后城镇乡村学校的学董(学校管理人员),领上家长和学生,端上方盘(盘中放四碟菜、一壶酒、一只酒杯),提着果品和点心到学校去慰问老师,叫做"拜师"。有些老师人家,在立冬或冬至这天,像过大事一样,设宴招待前来拜师的'学生。在庭房挂孔子像,上书"大哉至圣先师孔子"。学生在孔子像前行脆拜礼,口念:"孔子,孔子,大哉孔子!孔子以前未有孔子,孔子以后孰如孔子!"然后学生向老师请安,礼毕,学生分头在老师家中做一些家务活。

  冬学

  冬天夜里最长,而且又是农闲季节,在这个季节办"冬学"是最好的时间。冬学非正规教育,有各种性质:如"识字班",招收成年男女,目的在于扫盲;"训练班"招收有一定专长的人,进行专业知识训练,培养人材;"普通学习班"主要提高文化,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冬学的校址,多设在庙宇或公房里。教员主要聘请本村或外村里人承担,适当的给予报酬。

  祭祖祭天,庆丰收

  旧时,立冬这天,人们还要举行祭祖祭天的活动。即便再忙的农人也要在家休息一天,杀鸡宰羊,准备时令佳品,一方面祭祀祖先,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一方面祭祀苍天,感谢上天恩赐的丰年,并祈求上天赐给来岁风调雨顺;而祭祀仪式后的酒食也可让辛苦一年的农人,好好犒赏一下自己。

  立冬节气补身体食品推荐

  1.羊肉。说到驱寒暖胃的肉类,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羊肉,能补气血,也能缓解风寒咳嗽,是冬天的最优补品之一。过去,北方的人为了抵御寒冷,每到了冬天便大量食用羊肉,直到现在,我国的优质羊肉也基本都产于北方。在寒冷的冬天,来一顿羊肉火锅,美味又驱寒!

  2.生姜。生姜是多数家庭的必备品,尽管人们一般把它当作佐料来用,但它的作用可不少,能暖胃,能促进血液流动。平时我们在外面受了寒,回家喝一碗热腾腾的生姜可乐,出汗排毒,就是这个道理。生姜对肚子发胀或者头晕呕吐有一定的作用,为了多吃生姜,有人发明了"生姜炒肉丝"这道菜。

  3.黑豆。黑豆的蛋白质多,脂肪少,植物纤维素多。冬天人们外出活动少,体内积攒的脂肪、胆固醇,可以交给黑豆来"消化"。对女性来说,黑豆还可以延缓衰老,美容养颜。煮粥的时候撒一把黑豆进去,能给人体补充不少微量元素。黑豆的吃法也比较多样,可以煮着吃,也可以打豆浆喝。

  4.香菇。平时我们把香菇当作食材,更准确的说,它是一种药材,有补虚、降血脂血压的功效,平时做菜我们喜欢加点香菇进去,能提味也能健脾。冬天天气冷,人们比较户外活动少,香菇还能起到缓解疲惫、神气衰弱的作用。

  5.狗肉。我国民间素有"天上的飞禽,香不过鹌鹑;地上的走兽,香不过狗肉"之说,狗肉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具有温补肾阳、提高人体免疫力、驱寒的作用,因此民间又有"吃了狗肉暖烘烘,不用棉被可过冬"的说法。一般来说,在冬季吃狗肉是最好的,可以增强人体的抗寒能力,减少感冒,特别是四肢厥冷、精神不振的人常吃狗肉,具有大补的作用。

  6.鸽肉。俗语都有说"一鸽胜九鸡",鸽子肉的营养一直为人们认可,有壮体补肾、健脑补神、提高记忆力、降低血压、调整血糖、养颜美容、使皮肤洁白细嫩等功效,且易于消化,对老年人、体虚病弱者、手术病人、孕妇及儿童非常适合。

  7.鹌鹑肉。民谚有"要吃飞禽,还是鹌鹑"之说。的确,鹌鹑肉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多维生素食物,可与补药之王人参相媲美,对胖人来说是理想的肉食品种。医学研究证明,鹌鹑所含丰富的卵磷,可生成溶血磷脂,有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可阻止血栓形成,保护血管壁,阻止动脉硬化。

  8.牛肉。凡身体虚弱而智力衰退者,吃牛肉最为相宜。牛肉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比猪肉更接近人体需要,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对生长发育及手术后、病后调养的人在补充失血、修复组织等方面特别适宜。但牛肉的肌肉纤维较粗糙不易消化,有很高的胆固醇和脂肪,故老人、幼儿及消化力弱的人不宜多吃。

立冬的习俗有哪些3

  立冬的习俗有哪些:迎冬

  封建社会,朝廷会举行郊外迎冬的仪式,并赏群臣冬衣、抚恤孤寡。

  在《吕氏春秋·孟冬》有记载:“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渴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斋。立冬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还,乃赏死事,恤孤寡。”是日,皇帝率领三公九卿大夫到北郊六里处迎冬。回来后皇帝要大大赏赐,以安社视,而且要抚恤孤寡。

  立冬的习俗有哪些:立冬祭冬神

  古时候,立冬时节天子要穿黑色的衣服,骑铁色的马,带文武百官去北郊祭冬神。冬神名叫禺强,字玄冥。《山海经》说他住在北海的一个岛上,长相怪异:人面鸟身,耳上挂着两条青蛇,脚踩两条会飞的红蛇。祭祀冬神的场面十分宏大。《史记》上记载,汉朝时要有70个童男童女一起唱《玄冥》之歌:“玄冥陵阴,蛰虫盖减……籍敛之时,掩收嘉毅。”意思是说,天冷了,要收藏好粮食。秋收冬藏。

  立冬的习俗有哪些:北方饺子

  在我国北方,特别是北京、天津的人们爱吃饺子。为什么立冬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现在的人们已经逐渐恢复了这一古老习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火。

  立冬的习俗有哪些:南方热补

  在我国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在台湾立冬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

立冬的习俗有哪些4

  上海立冬的习俗有以下几种。

  吃饺子

  在我国的北方地区,一般在立冬之时会全家团聚吃饺子。因为饺子来自“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所以“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现在,人们已经逐渐恢复了这一古老习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成为餐桌上的必备之物。

  补冬

  立冬时期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第二年春生机勃发作准备。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

  人在这个进补的最佳时期,进行食补,为抵御冬天的严寒补充元气。在冬季应少食生冷,尤其不宜过量的补。一般人可以适当食用一些热量较高的食品,特别是北方,因为气候严寒,可以吃些牛、羊肉,但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吃一些富含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

立冬的习俗有哪些5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设坛祭祀。

  十月立冬,又叫“交冬”,时序进入冬令,民间有“入冬日补冬”的食俗。古人认为天转寒冷,要补充身体营养。食人参、鹿茸、狗肉、羊肉及鸡鸭炖八珍等。是较流行的补冬方式。也有的中药店推出十全大补汤,即用十种滋补的中药炖鸡或其它肉类做成的补品。

  古时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礼,并有赐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即同立春、立夏和、立秋一样,立冬日天子也要举行迎冬的`仪式。立冬前三日太史公告诉天子立冬的日期,天子便开始沐浴斋戒。立冬日天子率三公九卿大夫到北郊六里处迎冬。回来后天子要赏死事以安社稷,并且要抚恤孤寡。

  满族有烧香的习俗。立冬,秋粮一入库,这个季节便是满族八旗和汉军八旗人家烧香祭祖的活跃季节。汉八旗的祭祀称“烧旗香跳虎神”,满八旗称“烧荤香”。“烧荤香”5-7天,在操办祭祖烧香的头三天,全家人一连十天吃斋,不吃荤腥。

  我国河东水西“老天津卫”聚居地,立冬有吃倭瓜饺子的风俗。倭瓜又称窝瓜、番瓜、饭瓜和北瓜,是北方一种常见的蔬菜。一般倭瓜是在夏天买的,存放在小屋里或窗台上,经过长时间糖化,在冬至这天做成饺子馅,味道即同大白菜有异,也与夏天的倭瓜馅不同,还要藮醋加蒜吃,别有一番滋味。

立冬的习俗有哪些6

  被称为四立之一的立冬拥有许多立冬习俗文化,例如吃饺子、冬泳、补冬等,在立冬时各地均按照立冬习俗庆祝立冬。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设坛祭祀。在现在,人们在立冬之日,也要庆祝一下。

  “立冬”节气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其实,我国幅员广大,除全年无冬的华南沿海和长冬无夏的青藏高原地区外,各地的冬季并不都是于立冬日同时开始的。按气候学划分四季标准,以下半年候平均气温降到10℃以下为冬季,则“立冬为冬日始”的说法与黄淮地区的气候规律基本吻合。我国最北部的漠河及大兴安岭以北地区,9月上旬就早已进入冬季,首都北京于10月下旬也已一派冬天的景象,而长江流域的冬季要到“小雪”节气前后才真正开始。

  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人大水为蜃。” 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人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对“立冬”的理解,我们还不能仅仅停留在冬天开始的意思上。追根溯源,古人对“立”的理解与现代人一样,是建立、开始的意思。但“冬”字就不那么简单了,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冬”的'解释是:“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看来,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归避寒冷的意思。

  立冬习俗吃饺子

  立冬节气,有秋收冬藏的含义,我国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在食俗方面,立冬则有吃倭瓜饺子的风俗。立冬时,到市场买倭瓜,已很少见。这种倭瓜是夏天买的,存在小屋里或窗台上,经过长时间糖化,做饺子馅,味道既同大白菜有异,也与夏天的倭瓜馅不同,还要蘸醋加烂蒜吃,才算别有一番滋味。

立冬的习俗有哪些7

  1、冬泳

  有意思的是,庆祝立冬的方式现在也有了创新,在哈尔滨,立冬之日,黑龙江省冬泳协会的健儿横渡松花江,以这种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

  对于冬泳爱好者,一定要有一定基础,循序渐进,应该从天气暖和时坚持每天下水,持续进行锻炼。另外,要选择熟悉水岸情况的地点冬泳,如果不熟悉水中及岸边的情况,就不要轻易下水,以免发生意外。另外,要结伴而行,以便互相照顾。

  其实,无论室内运动还是户外运动,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因为,冬季里场地、器械等密度加大,对人体的冲击力也加大。而且,天冷时人体的肌肉、关节组织活动性降低,具有一定惰性,因此锻炼时更要做好充分准备活动,循序渐进。

  2、贺冬

  贺冬亦称“拜冬”,在汉代即有此俗。东汉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进酒肴,贺谒君师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们更换新衣,庆贺往来,一如年节。清代“至日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贺尊长,又交相出谒。细民男女,亦必更鲜衣以相揖,谓之拜冬”。(见顾禄《清嘉录》卷十一)。

  民国以来,贺冬的传统风俗,似有简化的趋势。但有些活动,逐渐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

  3、祭祖祭天

  旧时,立冬这天,人们还要举行祭祖祭天的活动。即便再忙的农人也要在家休息一天,杀鸡宰羊,准备时令佳品,一方面祭祀祖先,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一方面祭祀苍天,感谢上天恩赐的丰年,并祈求上天赐给来岁风调雨顺;而祭祀仪式后的酒食也可让辛苦一年的农人,好好犒赏一下自己。

  4、吃饺子

  饺子的原名据称叫“娇耳”,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他的“祛寒娇耳汤”的故事至今还在我国民间流传着。“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立冬意味着冬天的到来,天凉了,耳朵暴露在外边很容易就被冻伤了,因此,吃点长得像耳朵的饺子,补补耳朵,这可是家里人对亲人最贴心的关怀了。

  为什么立冬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现代人延续着这一古老习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火。

  “好吃不过饺子”,在秋冬之交,饺子当然是最不可少的美食了。在北方地区,尤其是北京、天津一带有立冬吃饺子的习俗。

  我国河东水西“老天津卫”聚居地,立冬有吃倭瓜饺子的风俗。倭瓜又称窝瓜、番瓜、饭瓜和北瓜,是北方一种常见的蔬菜。一般倭瓜是在夏天买的,存放在小屋里或窗台上,经过长时间糖化,在冬至这天做成饺子馅,味道即同大白菜有异,也与夏天的倭瓜馅不同,还要藮醋加蒜吃,别有一番滋味。

  5、补冬

  立冬后,就意味着今年的冬季正式来临。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在南方,人们会吃些滋阴补阳,热量较高的食物,如鸡鸭鱼肉等,有的还会和中药一起煮来增加药补的功效,中药为当归、川芎、芍药、生地四味药。

  冬令进补吃膏滋是苏州人过立冬的老传统。在旧时苏州,一些大户人家还用红参、桂圆、核桃肉,在冬季烧汤喝,有补气活血助阳的功效。通常每到立冬节气,苏州中医院以及一些老字号药房都会专门开设进补门诊,为市民煎熬膏药,销售冬令滋补保健品。

  据常州一些老人回忆,旧时就有补冬的风气,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所以每到立冬,各大医院的膏方门诊就开始热起来了。

  专家提醒,冬季进补宜“温补”,不宜“寒凉”,并不是所有的碱性食物都适合在冬季进补,应多食温性或平性食物。蔬菜类如山药、洋葱、南瓜、大头菜、黑木耳、荠菜、红薯、土豆、芋头等。水果类如山楂、石榴、木瓜、龙眼、橘子、柠檬等。坚果类如栗子、杏仁、核桃等。饮料类如:咖啡、牛奶、豆浆等。

  6、拜师

  冬季里,好多村庄都举行拜师活动,是学生拜望老师的季节。入冬后城镇乡村学校的学董(学校管理人员),领上家长和学生,端上方盘(盘中放四碟菜、一壶酒、一只酒杯),提着果品和点心到学校去慰问老师,叫做“拜师”。

  有些老师人家,在立冬或冬至这天,像过大事一样,设宴招待前来拜师的学生。在庭房挂孔子像,上书“大哉至圣先师孔子”。学生在孔子像前行脆拜礼,口念:“孔子,孔子,大哉孔子!孔子以前未有孔子,孔子以后孰如孔子!”然后学生向老师请安,礼毕,学生分头在老师家中做一些家务活。

  7、冬学

  冬天夜里最长,而且又是农闲季节,在这个季节办“冬学”是最好的时间。冬学非正规教育,有各种性质:如“识字班”,招收成年男女,目的在于扫盲;“训练班”招收有一定专长的人,进行专业知识训练,培养人材;“普通学习班”主要提高文化,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冬学的校址,多设在庙宇或公房里。教员主要聘请本村或外村里人承担,适当的给予报酬。

  8不同地方的立冬节气有什么风俗习惯

  北京、天津

  “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立冬节气,有秋收冬藏的含义,我国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在我国北方,特别是北京、天津的人们爱吃饺子。为什么立冬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现在的人们已经逐渐恢复了这一古老习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火。

  南京

  南京人在立冬的时候喜欢吃肚包鸡,可能有些人对肚包鸡还不太了解。这其实是一种广东菜,做法就是用猪肚子包住整个鸡来进行烹饪的菜,一开始这道菜是专门给坐月子的女性吃的,因为非常滋补。

  过去,南京人做肚包鸡,采用的辅料多为:味精、白胡椒粒、党参、姜、玉竹、五味子、熟地。而浙江嘉兴一带,则喜欢用水发黄豆、八角、小茴香、绍酒、葱等之类,因此各地所谓的肚包鸡,其做法与味道肯定是有差异的。

  苏州

  苏州地区的人们喜欢在立冬的时候吃螃蟹,因为天气再冷一些之后就没有螃蟹吃的,而这时候的螃蟹还是非常美味的。提醒各位朋友,吃螃蟹的时候不要再吃柿子等等凉性的东西,防止造成身体不适。

  潮汕

  潮汕人讲究立冬进补,认为立冬日是进补的最佳日子。进补药膳用的中药材有人参、当归、枸杞、西洋参、鱼胶、鹿茸、冬虫夏草、茯苓、黄芪等等,药膳常用的食品有乌鸡、鹧鸪、鸽子、鹌鹑、水鸭等。

  福建

  立冬在福建还有一种说法叫做“补冬”,从这个名字相信大家就能看出,福建人认为在立冬这一天应该大补,甚至有的人认为一年不管吃多少补品,都不如在立冬这一天吃的补品有效果。

  根据福建人传统,“补冬”是仅次于春节、元宵节的又一重大节日。认为在立冬时刻进补效果最佳,有“即使喝水也补”的说法。“补冬”的食物从猪、牛、羊、狗、兔、鸡、鸭、鹅、火鸡、鸽、鹌鹑等肉类,到鹧鸪、红膏蟳、鳖、鳗以及水鸭等山珍海味,采用煎、熬、煮、炖等烹饪方式补身子。

  黑龙江

  在哈尔滨,立冬之日,黑龙江省冬泳协会的健儿横渡松花江,以这种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

  对于冬泳爱好者,一定要有一定基础,循序渐进,应该从天气暖和时坚持每天下水,持续进行锻炼。另外,要选择熟悉水岸情况的地点冬泳,如果不熟悉水中及岸边的情况,就不要轻易下水,以免发生意外。另外,要结伴而行,以便互相照顾。

  其实,无论室内运动还是户外运动,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因为,冬季里场地、器械等密度加大,对人体的冲击力也加大。而且,天冷时人体的肌肉、关节组织活动性降低,具有一定惰性,因此锻炼时更要做好充分准备活动,循序渐进。

立冬的习俗有哪些8

  立冬的民间习俗

  迎冬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顺便犒赏一家人的辛苦。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古时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礼,并有赐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后世大体相同。《吕氏春秋.盂冬》:“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斋。立冬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还,乃赏死事,恤孤寡。”高诱注:“先人有死王事以安边社稷者,赏其子孙;有孤寡者,矜恤之。”晋崔豹《古今注》:“汉文帝以立冬日赐宫侍承恩者及百官披袄子。”又“大帽子本岩叟野服,魏文帝诏百官常以立冬日贵贱通戴,谓之温帽。”

  贺冬

  贺冬亦称“拜冬”,在汉代即有此俗。东汉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进酒肴,贺谒君师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们更换新衣,庆贺往来,一如年节。清代“至日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贺尊长,又交相出谒。细民男女,亦必更鲜衣以相揖,谓之“拜冬。”(见顾禄《清嘉录》卷十一)。民国以来,贺冬的传统风俗,似有简化的趋势。但有些活动,逐渐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办冬学、拜师活动,都在冬季举行。

  有些地方庆祝立冬的方式也有了创新,在黑龙江哈尔滨、河南商丘、江西宜春、湖北武汉等地立冬之日,冬泳爱好者们就曾用冬泳这种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冬泳无论在北方还是南方,是冬季人们喜爱的一种锻炼身体的方法。

  食俗

  立冬则有吃水饺的风俗。立冬时,包饺子,味道既同大白菜有异,还要蘸醋加烂蒜吃,才算别有一番滋味。

  立冬为什么吃饺子?因我国以农立国,很重视二十四节气,“节”者,草木新的生长点也。秋收冬藏,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选择了“好吃不过饺子”。所以《礼记》中有“食瓜亦祭先也”的说法。冬至,中国古有“冬至节”的风俗。

  立冬食补各地风俗有不同

  北京、天津

  “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立冬节气,有秋收冬藏的含义,我国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在我国北方,特别是北京、天津的人们爱吃饺子。为什么立冬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现在的人们已经逐渐恢复了这一古老习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火。

  我国河东水西“老天津卫”聚居地,立冬有吃倭瓜饺子的风俗。倭瓜又称窝瓜、番瓜、饭瓜和北瓜,是北方一种常见的蔬菜。一般倭瓜是在夏天买的,存放在小屋里或窗台上,经过长时间糖化,在冬至这天做成饺子馅,味道即同大白菜有异,也与夏天的倭瓜馅不同,还要樵醋加蒜吃,别有一番滋味。

  苏州

  苏州立冬吃螃蟹:立冬以后螃蟹就越来越少,而这时候的螃蟹真正长足了,不论是雄蟹或雌蟹,蟹膏或蟹油都丰满醇厚,咬一口满口留香。当然,螃蟹不可以和柿子等凉性水果同吃,食用后可泡杯姜茶,养身又暖胃。

  苏州立冬吃霜打青菜:立冬到来,霜打过的青菜也格外清鲜,因此菜饭也是食补佳品之一。放上些咸肉,倒入些素油,色泽鲜艳,口味浓郁。嘴馋的朋友若想来些坚果,可以吃些花生、栗子、或者熬些红枣赤豆等,可以强身健体,补血健脾。

  潮汕

  潮汕人讲究立冬进补,认为立冬日是进补的最佳日子。进补药膳用的中药材有人参、当归、枸杞、西洋参、鱼胶、鹿茸、冬虫夏草、茯苓、黄芪等等,药膳常用的食品有乌鸡、鹧鸪、鸽子、鹌鹑、水鸭等。

  立冬日,用花生、蘑菇、板栗、虾仁、红萝卜等做成的香饭,深受潮汕民众喜爱。营养价值丰富,口感浓郁香脆的板栗,是炒香饭的上等佐料,也是市场上的.抢手货。

  福建

  农历立冬,福建人俗称“补冬”。在这一天,每一个家庭都要增加营养补品。福建俗语有讲,一年补趟趟,不值补立冬。意思就是,这一年无论你吃了多少有营养的补品,也不如这一天吃的来得补。

  根据福建人传统,“补冬”是仅次于春节、元宵节的又一重大节日。认为在立冬时刻进补效果最佳,有“即使喝水也补”的说法。“补冬”的食物从猪、牛、羊、狗、兔、鸡、鸭、鹅、火鸡、鸽、鹌鹑等肉类,到鹧鸪、红膏蟳、鳖、鳗以及水鸭等山珍海味,采用煎、熬、煮、炖等烹饪方式补身子。

  南京

  立冬是冬季的开始,南京人就爱在这一天吃肚包鸡。说起来,这种用猪肚子包住整只鸡烹饪的菜肴,最早兴于广东且有悠久的传统,但因为对身体有滋补作用,为女人坐月子必须吃的一种菜。

  过去,南京人做肚包鸡,采用的辅料多为:味精、白胡椒粒、党参、姜、玉竹、五味子、熟地。而浙江嘉兴一带,则喜欢用水发黄豆、八角、小茴香、绍酒、葱等之类,因此各地所谓的肚包鸡,其做法与味道肯定是有差异的。

  立冬南北方饮食习俗不同

  ◆北方立冬吃饺子

  “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立冬节气,有秋收冬藏的含义,我国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在我国北方,特别是北京、天津的人们爱吃饺子。为什么立冬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现在的人们已经逐渐恢复了这一古老习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火。

  我国河东水西“老天津卫”聚居地,立冬有吃倭瓜饺子的风俗。倭瓜又称窝瓜、番瓜、饭瓜和北瓜,是北方一种常见的蔬菜。一般倭瓜是在夏天买的,存放在小屋里或窗台上,经过长时间糖化,在冬至这天做成饺子馅,味道即同大白菜有异,也与夏天的倭瓜馅不同,还要樵醋加蒜吃,别有一番滋味。

  ◆南方立冬爱吃肉

  在我国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在台湾立冬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

  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人在这个进补的最佳时期,进行食补,为抵御冬天的严寒补充元气。在冬季应少食生冷,尤其不宜过量的补。一般人可以适当食用一些热量较高的食品,特别是北方,可以吃些牛、羊肉,但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吃一些富含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

  气候特点

  天文学上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按照气候学划分,我国要推迟20天左右才入冬。立冬时节,太阳已到达黄经225度,我们所处的北半球获得太阳的辐射量越来越少,但由于此时地表在下半年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能量,所以一般还不会太冷,但气温逐渐下降。在晴朗无风之时,常会出现风和日丽、温暖舒适的十月“小阳春”天气。

  热带气旋 强弩之末。

  根据统计,平均每年11月份有2-3个热带气旋生成。尤其是西北太平洋上生成的气旋,还有可能发展到台风强度。近55年中,11月份有11个热带气旋在我国沿海登陆,登陆地点主要在台湾、广东和海南。如果当年中纬度盛行纬向环流,热带气旋比较活跃,如果中纬度盛行经向环流,也就是冷空气强,不容易有台风。

  华南秋夏两季

  立冬期间的华南北部,即便寒风扫过,气温会迅速回升,晴朗无风之时,常有“十月小阳春,无风暖融融”之说。这里往往12月才会进入冬季。

  华南南部、台湾以及以南的海南岛等岛屿地区,11月尚未进入冬季。但11月的气温也不是很高,最高气温一般都在30℃以下。此外,也不排除受强冷空气的影响,出现强烈降温的情况,只不过近些年来较少出现。

  入冬深秋 易有霜雾

  正常年份的11月,北起秦岭、黄淮西部和南部,南至江南北部都会陆续出现初霜。偏冷的年份,11月中旬,南岭以北也会出现初霜。

  11月的北方,随着冷空气的前锋移出本地,锋后的冷空气团开始向暖的方面变性,如果没有后续的冷空气补充,几天之后,温度虽回升了,空气质量却逐渐变坏。特别是大城市,大气中积累的水汽和污染微粒结合凝结后,形成烟雾或是浓雾,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交通运行。在我国西南、江南,水汽条件比北方要好,如果早晨气温偏低,往往有成片大雾出现。

  华北初雪 降水多样

  立冬雪景

  11月以后,全国各地降水量明显减少。高原雪山上的雪已不再融化。在华北等地往往出现初雪,北京的初雪比较难预报,影响也大,往往需要特别关注。此时,降水的形式出现多样化:有雨、雪、雨夹雪、霰、冰粒等。当有强冷空气影响时,江南也会下雪。

  西南地区典型的华西连阴雨结束,但相对全国雨水基本都少的情况,它还是雨水偏多的地方。按照西南降水的时间分布,11月进入了一年中的干季。西南西北部干季的特点更加明显。四川盆地、贵州东部、云南西南部,11月还有50毫米以上的雨量。在云南,晴天温暖,雨天阴冷,流传有“四季如春,一雨便冬”的说法。如果遇到较强的冷空气入侵,有暖湿气流呼应,南方地区的过程雨量还会较大。此时,长江以北和华南地区的雨日和雨量均比江南地区要少、不大,对于一年三熟的华南,11月的干旱,对作物生长仍有负面影响。

  气温下降 变化明显

  随着冷空气的加强,气温下降的趋势加快。北方的降温,人们习以为常。从10月下旬开始,先后供暖,人们好在还有一个避寒之地。而对于此时处在深秋“小阳春”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们,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5℃。绵雨已结束,如果遇到强冷空气迅速南下,有时不到一天时间,降温可接近8-10℃,甚至更多。但毕竟大风过后,阳光照耀,冷气团很快变性,气温回升较快。气温的回升与热量的积聚,促使下一轮冷空气带来较强的降温。此时,令人惬意的深秋天气接近尾声,明显的降温使这一地区在进入初霜期的同时,也进入了红叶最佳观赏期,并在11月底陆续入冬。

立冬的习俗有哪些9

  霜降已过,秋天也就快过去了,象征着冬天到来的立冬也就快到了。今年立冬是在11月8日,农历十月十三日。

  立冬为农历十月,阳历的十一月七日或八日。我国以这一天作为冬季的开始,太阳到达黄经225°。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立是建始;冬,终也,万物收藏。立冬后46天,“中藏之气,至此而极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至,不是“到”的意思,而是“至极”意,俗话说到头儿了,便是冬至了。古人有在立冬看气象、卜冷暖的说法,如“立冬晴,一冬凌(严寒意)”;“立冬阴(阴雨),一冬温(暖冬)”。从立冬起,“水始冰,地始冻”。而到了冬至,则阳生,即阳光直射位置向北部移动。

  古时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礼,并有赐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后世大体相同。《吕氏春秋.盂冬》:“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斋。立冬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还,乃赏死事,恤孤寡。”高诱注:“先人有死王事以安边社稷者,赏其子孙;有孤寡者,矜恤之。”晋崔豹《古今注》:“汉文帝以立冬日赐宫侍承恩者及百官披袄子。”又“大帽子本岩叟野服,魏文帝诏百官常以立冬日贵贱通戴,谓之温帽。”

  在食俗方面,立冬则有吃倭瓜饺子的风俗。立冬时,到市场买倭瓜,已很少见。这种倭瓜是夏天买的',存在小屋里或窗台上,经过长时间糖化,做饺子馅,味道既同大白菜有异,也与夏天的倭瓜馅不同,还要蘸醋加烂蒜吃,才算别有一番滋味。立冬为什么吃饺子?因我国以农立国,很重视二十四节气,“节”者,草木新的生长点也。秋收冬藏,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选择了“好吃不过饺子”。同时,古代认为瓜代表结实,所以《礼记》中有“食瓜亦祭先也”的说法。冬至,中国古有“冬至节”的风俗。冬至也叫“过小年”,百官向皇帝朝贺,民间互相拜贺、宴请。普通百姓则食馄饨,象征咬破混沌天地,迎来新生。

  满族有烧香的习俗。立冬,秋粮一入库,这个季节便是满族八旗和汉军八旗人家烧香祭祖的活跃季节。汉八旗的祭祀称“烧旗香跳虎神”,满八旗称“烧荤香”。

  “烧旗香跳虎神”是十分热闹的祭祖仪式,其中唱、念、做、打俱全,特别是虎神装扮得活龙活现,翻滚跳跃,能者可窜房越脊,在房脊上滚动、翻动。还有光着脚穿着一层布的虎爪,跑跳着登刀(是在高梯子上一层层绑上铡刀)而上房脊,为此看热闹的人从十里八村纷纷而至,均要一饱眼福。观众不但可以饱观跳虎神的全貌,还可看到摆腰铃、顶水碗、耍鼓绝活,即头顶水碗,两臂上伸支起鼓来团团转,两臂弯曲手腕端平食指各挂一鼓旋转,甩起腰铃鹞子翻身接鼓打在点上。与此同时还能看到霸王鞭的各种翻滚跳蹦,鲤鱼卧莲,一支花棍玩耍于手掌、手背、左肩、右肩、左膝、右膝上,二郎担山、脚踢花棍、轱辘毛就地十八滚、站打四面、卧打八方,这条棍花样繁多,为此亦称花棍。一般三鼓神匠可打三十九节,精悍神匠能打五六十个节数。

  满八旗“烧荤香”5—7天,这种烧香遵照“萨满教”原始规矩,庄严肃穆。在操办祭祖烧香的头三天,全家人一连十天吃斋,不吃荤腥。在头三天“磕面子”,家庭主妇亲自操作,不擦脂粉,就连雪花膏也不抹,不但不用香皂洗脸,而且连猪胰子都不用,洗脸只用热水,为了将手洗净可用面碱洗手,其他女眷同样如此效仿。淘黄米双膝跪在地上,妯娌接过也是双膝跪接,再传递给晚辈少媳妇送到“哈什”(仓房)顶上,用日光晾晒,此是磕面子用的黄米。再淘二遍黄米后,放到小罐中,用薄羊皮扎罐嘴,富户大家可放到二缸中,制作米酒,亦称“糖黄酒”。此酒得在上供这天开罐,由香主东家打酒装瓶,连斟九碗或九盅上供,再一连供上九盘子饽饽(用粘黄米面做的粘饼),按照顺序摆供。上供齐全,打开莲花香碟,此莲花香碟系木制。中间有一道香槽,滤上达子香粉末(满族名称安素香,满语土名叫迎山红)。这是达子香花(山杜鹃花)的嫩叶或嫩枝尖,晒干碾成的香末。槽底垫上香灰,香火烧不着木碟,如此可防火。最少可烧一个晚上,勤添香末,由此香烟缭绕不断,芳香扑鼻。

  “烧荤香”要宰三口猪。第一口猪祭天,第二口猪祭祖,第三口猪祭“歪梨妈妈”。满族宰猪从古至今不用右手持刀。早年是将柞木扦子削成尖放到油锅里炸一下,其锐利无比而用来宰猪。后来恐怕用扦子宰猪的技术差,才用左手持尖刀由“萨满”宰。宰猪时,首先将一盅酒倒在猪耳朵里,猪耳朵一扑楞,即表明列祖列宗已领受此猪。此猪必须是公猪“蹭”子,俗称“净”。如果猪耳朵不动弹,萨满”就着急了,双膝跪下,双手合十念满语祷告,香主带领全家连连磕头,直到猪耳摇动,祖宗领牲了,这才皆大欢喜。一般农家三至五年才能筹办一次“烧荤香”的还愿香。有许多“烧太平香”则是差不多一年一次,大部分不宰猪而以鸡代替,中等家宰二十一只鸡,一般家宰七只鸡,此称为“烧素香”。

立冬的习俗有哪些10

  立冬拜师

  冬季里,好多村庄都举行拜师活动,是学生拜望老师的季节。

  入冬后城镇乡村学校的学董(学校管理人员),领上家长和学生,端上方盘(盘中放四碟菜、一壶酒、一只酒杯),提着果品和点心到学校去慰问老师,叫做“拜师”。

  有些老师人家,在立冬或冬至这天,像过大事一样,设宴招待前来拜师的学生。

  在庭房挂孔子像,上书“大哉至圣先师孔子”。学生在孔子像前行脆拜礼,口念:“孔子,孔子,大哉孔子!孔子以前未有孔子,孔子以后孰如孔子!”然后学生向老师请安,礼毕,学生分头在老师家中做一些家务活。

  立冬吃饺子

  立冬节气,有秋收冬藏的含义,我国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在我国北方,特别是北京、天津的人们爱吃饺子。为什么立冬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现在的人们已经逐渐恢复了这一古老习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火。

  吃羊肉

  羊肉性甘,大热,属火,能补元助阳,治疗体虚瘦弱,可御寒益气,安心止惊,有很强的营养作用。秋冬后的羊肉味道尤为鲜美。我国除了塞外边睡,如内蒙古、西藏等地,一般都在深秋开始吃羊肉,到立春为止。如浙江的长兴等地,农历八月就已经设店,宰羊出售。有民谚道:,月初一羊开刀。”一直到过了除夕才停止售卖。沿太湖流域,盛产绵羊。冬令时节,羊肉也是时令之物。《帝京景物略》称,明朝时,北平在农历十月,羊开始上市。

  羊肉气味都属温性,善于补虚。《本草纲目》曾经把羊肉与人参并列而称,张仲景用当归羊肉汤治疗虚劳之症。天气越冷,食用羊肉便越为佳妙。一般有酱羊肉、白羊肉、羊键子、羊饺头、羊肚汤、爆羊蹄等各种做法。而北平正阳楼的烤羊肉和浙西太湖的羊青,尤其脍炙人口。如果到了春天,夭气已暖,羊容易啃食毒草,就不宜食用了。

  吃甘蔗、炒香饭

  在潮汕有立冬吃甘蔗、炒香饭的习俗。流传着“立冬食蔗不会齿痛”的说法。当地民间认为,立冬日吃甘蔗,既能保护牙齿,又有滋补的功能。而用莲子、蘑菇、板栗、虾仁、红萝卜做成的'香饭,广受汕头市民的欢迎。除了特色食俗外,还有比较创新的立冬活动。在黑龙江哈尔滨、河南商丘、江西宜春、湖北武汉等地,每到立冬时节,游泳爱好者都会用冬泳的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冬泳是冬季人们喜爱的一种锻炼身体的好方法,能够提高抗寒力和免疫力,强身健体,抗衰延寿。

  冬天进补

  在人们还在享受秋日温情的暖阳时,时间已飞快地来到了11月,立冬飘然而至。立冬,作为冬季的第一节气,于每年的11月8日前后,立冬节气的到来,是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人在这个进补的最佳时期,进行食补,为抵御冬天的严寒补充元气。每逢这天,南北方人们都以不同的方式进补山珍野味,这样到了寒冷的冬天里,人们才能抵御严寒的侵袭。

【立冬的习俗有哪些】相关文章:

立冬有哪些习俗11-16

立冬节气有哪些习俗02-04

立冬节气的习俗有哪些02-02

立冬有哪些习俗(9篇)11-16

立冬有哪些习俗9篇11-16

立冬有哪些习俗(集合9篇)11-17

立冬有哪些习俗集锦9篇11-16

立冬有哪些习俗通用9篇11-17

立冬的文案有哪些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