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观课工作汇报

时间:2023-10-31 18:21:48 个人汇报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数学观课工作汇报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汇报和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着,汇报可以是工作开始前的规划安排,也可以是工作完成后的分析总结,你有了解过汇报要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观课工作汇报,欢迎大家分享。

数学观课工作汇报

数学观课工作汇报1

  观看了济南市长清实验中学张静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这节课堂实录确实让我眼前一亮,一看再看。当然,之所以吸引我,不是因为教学设计的完美,环节精巧,而是因为学生原始思维的可视化,因为学生数学活动的有效之美,也与我近年的思考和在教学中做的一些尝试产生强烈的共鸣。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本节课突出的优点:

  一、数学活动的起点是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

  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过:“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

  本节课的第一环节:“温故导航”的设计遵循了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现实出发,让学生类比平行四边性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引发学生产生数学思考,明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也应该先从边的角度进行研究,张老师的数学活动设计起点是在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之上进行的,将新知识的学习类比转化为已有的旧知识,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生成过程,这样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在原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轻松的构建了新知识。

  二、数学活动的情景是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本节课的第二环节:“自主探究”的设计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教材中的细木条的封闭情景问题,改编为有挑战性的开放式的问题“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后,小明回家用细木棒钉制了一个。第二天,小明拿着自己动手做的平行四边形向同学们展示。小辉却问:你凭什么确定这四边形就是平行四边形呢?大家都困惑了……”,并设计让学生用熟悉的硬纸条动手操作。

  张老师根据学生实际,从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这种有目的地进行数学问题的活动探究,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自由发展,让新知识自然产生,既让新知识产生的魅力吸引学生,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了问题情境之中,以教学的艺术感染了学生。

  三、数学活动的`数学化是学生原始思维的可视化。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如果将数学解释为一种活动的话,那就必须通过数学化来教数学,学数学。他认为数学活动的本质特征就是数学化,即学习者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经过自己的思考,得出有关数学结论,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

  本节课的第二环节:自主探究中的“三个活动”设计了7人次个体思维可视化的讲台动手操作演示、黑板板演展示交流,有效的重视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过程,让学生在数学化的原始思维可视化中经历思维过程,去理解,去感受,去发现问题,去解决数学问题,不断提升思维水平,彰显了数学活动的有效之美。

  本节课的最大亮点在于,在“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讲台动手操作演示,该生采用分类的方式全面分析,对边在位置上可分为平行和不平行两种情况进行分类讲解,考虑问题很全面。让人耳目一新,深感后生可畏,这种课堂是真正意义上的生命化课堂,它让全班学生经历了原始思维的可视化过程,他们在数学活动的数学化中,不但提升了自身的思维水平,也提升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水平,还得出并记住了有关“平行四边形从边的角度的三种判定”的数学结论,在数学活动中建立了数学模型。

  四、建议:

  1、在探究式教学中,不但要强化了知识与技能以及能力目标,老师还要重视发挥多种形式的评价功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才能达成的更好,更能激发学生提高探究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2、在探究式教学中,知识梳理环节不但要有知识的总结,更要注意数学思想、分析方法等的总结。

  3、在探究式教学中,本节课的集体回答高达26次太多,有的学生就会滥竽充数,可将其改为学困生抽答,个体抢答、同桌互答等形式。

  五、收获:

  1、在探究式教学中,利用素材资源创造性使用教材是设计好问题的关键。问题要指向教学目标,有层次,并注意质量和数量的统一。

  2、在探究式教学中,有效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课程资源是重要前提,因此,我们选取素材时应注意生活的趣味性,典型性,针对性,思想性、教育性。

  3、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是重要标志。素材贴近生活,问题设计难易适当,教师引导及时到位,教学内容适合探究等都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4、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也要注意活动数学化,还要把“看不见的”学生原始思维的过程和方法清晰地通过学生演示、板演展讲等多种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思维可视化,从而促进对目标的达成,提高学生思维水平。

数学观课工作汇报2

  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同时也符合国家教育部的规定——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有效的教学体现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条件,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并且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道德和人格的养成,这就要求教师自身专业与水平不断地提升与发展。本文通过对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谈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一、何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达得预设的学习结果并学会学习,同时使教师自身素质得到积极发展。具体表现在:在认知上,促使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在能力上,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情感上,促使学生从不喜欢数学到喜欢数学,从不热爱到热爱。通过有效的课堂学习使学生学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知识、技能,获得影响今后发展的价值观念和学习方法。而对教师来说,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感受到教师自身的教学魅力与价值,同时享受课堂当中生成的许多精彩的瞬间,让教师不断追求永无止境的数学教学。

  二、探究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1、关注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让学生动起来

  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实际上是知识的应用过程,是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技能与方法用于训练和巩固的过程,也是学生的情感得以体验的过程。教学实践证明:重视问题的解决过程,即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问题,使问题有层次性,让学生有“跳一跳摘得到葡萄”之感;而且要使问题有挑战性,要给学生留有做数学与思考数学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中有畅所欲言的机会。

  2、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诺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就没有数学的发展。”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最大限度地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感受、去经历数学。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亲身体验到自己发现的成功喜悦,才能激起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提高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

  总之,有效的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研究,逐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水平。

数学观课工作汇报3

  通过观看三位老师的课堂实录,受益匪浅,集他们之所长,努力进步。

  陈老师的课很新颖,面对九年级的大孩子,能很好的引导他们学习新内容,并且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能很好地展示大孩子的特色--自主性。刚开始,由“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引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复习旧知引出新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节课的内容,并且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实例,加深知识的印象。本节课,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学习一个知识点,做一些练习来巩固知识点,在学习了基础知识的同时,还拓展了本节课的内容。到最后,总结概括本节课的知识,并对本节课的知识做了最后的内容检测,系统的检测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是一节值得学习的数学课。但美中不足的是,学生收音不太好,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声音太小,听不清他们在回答什么。

  听完李老师的课真是受益匪浅,我是很喜欢上这样的课。第一印象就是语言很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并且语言很丰富、有激情,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者就是应变能力很强,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或者回答错误,老师会很快做出反应,找到解决办法。板书规范工整,并且能很清晰的列出关系式,找出变量和常量。本节课亮点很多,尤其是小组讨论展示环节,很新颖,老师让学生把讨论结果写在贴纸上,并且贴到黑板相应的小组下,教师一一展示,并给予鼓励或建议。本节课整体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层层相扣、循序渐进,虽然这节课内容很简单,但是学生们的.学习氛围很轻松,能很好的带动学生学习这节课。让学生在很轻松的氛围下学会了本节课的知识,并且理解本节课知识的思路很清晰、透彻。

  听了齐老师的“圆”这节课,我认为这节课的亮点就是教师布置任务,学生自己去讲台展示,环环相扣,一任务一展示,全程都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己根据问题找出答案。在最后练习环节,让学生说出答案,并且要讲出来为什么是这个答案,要讲给同学们听懂。在刚开始的导入环节,齐老师用了两个动画的对比来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圆”,一个是正方形在直线上的运动,一个是圆在直线上的运动。而后,又用了我们平常去玩得“套圈”游戏,都是很吸引学生去学习本节课。但是老师美中不足的是语言不是太有激情,虽然如此,齐老师准备的学习环节可以很完美的盖住这个缺点,很不错的一节课。老师轻松,学生也轻松。

  通过观看这三位老师的课堂实录,我认为我要跟他们学习的还很多,尤其是李杏老师。比如,课堂节奏的把握,课堂语言的组织,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激发,让学生自己学习,更加容易学会、理解知识点,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不累,老师也不累。

数学观课工作汇报4

  在参加的山东远程研修中,我有幸观看了朱xx、王xx、王xx和姜xx四位老师的数学课堂,每一位老师都精心准备,教学方法独特,教学手段新颖,教学水平高超,教学层次清楚,教学效果好,使我收获颇多。其中王秋菊老师执教的《分数与除法》更是让我受益匪浅。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好,充分体现了三维目标,师生平等、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动手动口动手能力等都展现得淋漓尽致。王老师的个人素质高,语言魅力强,对学生的个性化评价到位,课堂活而不乱,教学效果好。下面我就具体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

  一、复习知识到位。

  引导孩子回顾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或者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为新课中的分数除法的研究垫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情景导入到位。

  王老师用学生最熟悉的小点心和蛋糕创设问题情境,并指名学生阅读问题,用算式表示,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在黑板上进行总结,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效果很好。突出了知识间的联系,看得出王老师的精心设计。

  三、合作探究到位。

  合作探究问题:把3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张?。让学生经历了猜想和验证,先让学生自己猜测会有多少张,再让学生用圆形的彩色卡片学具动手操作验证,教师巡视指导,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有了学习的内驱力,积极性自然被调动起来。操作验证完成后,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上台展演和描述,教师相机板书,并要求学生根据算式体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口述。

  并用字母表示,区别分数与除法:分数是一个数,除法是一种运算。让学生勾画出教材中的内容并阅读,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这样的方法得学习借鉴和推广。

  四、巩固练习到位。

  结合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教学目标等要求,在不同层次的练习中,建构知识框架,练习设计由易到难,努力做到分数与除法的密切结合的快乐。

  五、拓展延伸到位。

  分数与除法相互关系的理解与掌握,不但可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而且为后面学习假分数、带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比、百分数打下基础。

  承上启下的作用, 王老师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方法让学生自己探索;规律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让学生自己获得。课堂上给了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活动空间,同时学生有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和成功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整个教学过程,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独立地发现并获得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效果较好。

数学观课工作汇报5

  今天我观看了济南市长清区万德镇中心小学的顾建锋老师的课堂实录,《体积单位间的换算》,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内容。本节课是在自动录播教室录制的,虽是借班上课,但是教学效果非常好,是一节值得好好学习的示范课。

  顾老师是一位数学素养非常高的.老师,无论是粉笔字的板书,数学语言的规范,数学问题的设计,数学思想的渗透等多方面都展示了很高的水平。小学男教师特有的严谨、大气的教学风格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顾老师首先从复习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换算入手,引入探究体积单位的换算,这期中渗透了化新为旧的转化思想。在探究新知环节,又是处处渗透转化思想,借鉴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换算方法学习体积单位的换算方法,从高级单位到低级单位的“化”乘进率,从低级单位到高级单位的“聚”除以进率。在学习新知的同时,注重学生解决问题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设计了牛奶包装箱、用砖砌墙、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等现实问题,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堂小结中,又一次总结升华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化陌生为熟悉,化复杂为简单,化未知为已知。

  给本节课的一个建议,由于教学容量大,教学时间比较紧张,有些教学环节完成的比较仓促。如,在小组展示讲解环节,有个小组的展示没有完全展开,教师就草草一带而过。4600立方分米=()立方米()立方分米,应该让给小组详细展示复名数换算的过程。

数学观课工作汇报6

  借助研修平台,有机会观摩了全省各地优秀数学老师精彩课堂,认真观看了这六节课,各有各的风采,亮点纷呈,收获颇多。看过很多课,教材分析、三维目标、学情分析头头是道,可是预设很丰满,生成很骨感,有点华而不实,但尉xx老师执教的《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说到就做到,让人眼前一亮,感想挺多。

  我确定的观察点为“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情、新课标要求;说到是否做到,“目标达成”视角“学生活动对目标达成的有效性”。知识与技能目标,着重通过知识回顾、例题讲解、巩固练习等环节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着重通过思考引例、探究新知、例题讲解等环节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着重通过生活实例数学化、探究新知、例题总结、拓展提高等环节实现,挑战自我,体验成功,养成边思考、边练习、变归纳的学习习惯。“基于学习重点是对法则和运算律的理解,所以为了避免因为小数、分数运算的复杂性而冲淡学习的重点,有理数的运算以整数运算的学习为出发点,然后过渡到含有小数、分数的运算”,分析合理,实践课堂效果挺好。

  总体评价:整节课设计合理,目标明确、具体,实践效果好;重点突出,难点处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环节紧凑,思路清晰:知识回顾、探究新知、例题讲解、巩固练习、拓展提高、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课堂小测,环环相扣,过渡自然,密度适中,启迪到位,互动合作,积极参与,效率高,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这节课有以下主要优点很值得学习:

  1、教学目标华而有实。目标设计紧扣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积极的自我体验,小组成员展示说明,分析归纳结论。教师在教学中把知识技能的教学与能力、情感的'教学等多元化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内容丰富,组织得当;手段多样,有问题点拨,自主探究,有合作交流,每一个学生都在积极地思考者,辩论者、交流者,学生的主体得到进一步体现。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研究,寻找答案,解决问题,知识点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索出来的,训练是在教师与同学的帮助下进行的,整个过程是探究加点拨,更多体现的生是主演,师是导演。

  2、小组合作热烈有效。自主与合作是新课标着重强调的两种主要学习方式,但很多课堂上的小组合作表面的热闹掩盖不了内在的空虚。而尉老师这节课小组合作适时、热烈、有效,如探究新知这一环节中,自主思考能回答的寥寥几人,疑难处恰是合作交流时,合作充分,多数同学自豪举起手,争着回答,效果即现。

  3、注重思维的开发。很多老师强调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走,不喜欢“不同政见者”,这样造成学生思维僵化,厌学;而尉老师尽量不用己见限制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各抒己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题多解,发散思维,包容开放,即使有不妥之处,也让学生点评纠错,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不唯书不唯上,用于质疑勇于表达自己观点,也培养了学生的独立人格。

  本节还有很多优点,如分层教学,不同层度的学生,不同要求,不同收获等等,不再一一叙述。当然再美的玉也许有瑕疵,提几点建议:

  1、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典型错误,设计好难点如何突破,疑点如何解决,尤其是符号与括号的问题,最好出形式各样的题,反复进行。当然也不可能所有问题都能预设,这就需要课堂机智,以学定教,及时发现问题,展示集中出现的问题,交流讨论,挖出病根,给出规范解答,建立错题本,强化记忆。掌控好各环节,时间合理分配。

  2、引入竞争机制,如个人、小组竞争,活跃气氛,激发思维;多出些难易不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形式各样的题,让不同层度的同学都有会做的题,都有话要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收获。

  我的收获:

  1、教学目标设计要符合学情、新课标要求,具有可操作性。课堂内容讲多讲少、讲深讲浅等,目标就是指挥棒,就是标准,所以一定设计好目标。

  2、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以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放心大胆的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以学定教。

  3、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多设计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内容,精选例题,疑难处、易错处多出形式各样的问题,突破疑难。

  4、语言要亲切有激情,多给学生以肯定性评价;多启迪,包容开放,不把自己观点强加学生;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要重视学习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数学观课工作汇报7

  我选择“教学问题的设计”作为自己的观察视角,现将观课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问题设计时考虑到了学生兴趣

  《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平均分的基础上学习的,在呈现情境图后,教师提问:你会不会把9个面包分给4个小朋友?课堂上许多学生跃跃欲试,竞相发言,动口动脑,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二、问题设计层层递进

  生演示完分面包,老师提问:还有不同的分发吗?学生演示不同的分发。在学生分完后,老师提问:应该用哪一种运算表示呢?

  问题设计有阶梯,层层递进,逐级攀登,对于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教师设计一系列铺垫性的问题,依据学生水平,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由近及远,一环扣一环,逐步解决大问题,通过由浅入深的逐步分析和理解,使学生掌握知识,让学生思维在问题的'坡度上步步升高,最终达到“能自己跳起来摘到果子”的理想境界。

  三、问题的提问掌握时机

  教师在提问设计时,能视课堂教学流程中各个时机、环节的不同而不同;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提问方式纵横交织,多种多样,采用了多种提问方式,如投石激浪式、选择比较式、填充补续式、追踪探因式、检查整理式等。教师在操作过程中能把握提问时机,掌握火候,启发引导,循循善诱,本课的教学重点得到了落实。

  四、问题的提问注意了对学生回答的处理

  提问时注意了对学生回答的处理。教师面向全班学生提出问题后,待学生略作思考后,指名学生个别回答。学生答题后,教师又恰当地指名其他学生,引导他们对这一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评价。这样做有利于把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上来。

  在问题设计上,胡老师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比如在学生分完面包列完算式后,老师提问:同学分完了面包,还有很多的东西分一分,你能不能用手中的学具分一分,能不能把算式写到草稿纸上?这个问题要求不明确,不具体。

【数学观课工作汇报】相关文章:

大堤小学课改工作汇报材料11-22

地理课改工作汇报材料11-22

小学数学研讨课评课记录01-20

数学优质课评课稿01-26

有趣的数学课04-10

数学课作文11-30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04-25

数学优质课观后感12-01

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04-07

数学复习课教学反思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