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台原文及赏析

时间:2023-10-31 12:58:08 赏析 我要投稿

钓台原文及赏析

钓台原文及赏析1

  原文

  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

  往来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过钓台。

  赏析

  此诗对汉隐士严子陵表示崇敬之情,对为名缰利索所羁的世人作了形象的刻画。诗人承认自己挣脱不开名缰利索,同时也是不愿为名缰利索所羁。

  黄墨谷认为:不能忽视这首小诗,正如黄山谷论诗所说“孙吴之兵,棘端可以破辙”。她只用28个字,却把当时临安行都,朝野人士卑怯自私的情形,描绘得淋漓尽致。这时,词人也没有饶恕自己的苟活苟安,竟以为无颜对严光的盛德,所以“特地通宵过钓台”,既生动又深刻地表达愧怒之心。孔子云:“知耻近乎勇。”清照这种知耻之心,和当时那些出卖民族、出卖人民的无耻之徒相比,确是可敬得多了。(《重辑李清照集·李清照评论》)

  前两句“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巨舰”指得是向往财富极力去获取财富的人。“扁舟”指通过结交认识权贵从而获取名利的人。这两句渲染追名逐利的凡夫俗子的'多和繁忙。无论是为利,或者是为名,皆是一些向往钱财和权力的唯利是图的人,与隐者严子陵不为名利的高尚品德相违背,从而表现出隐者严子陵不图名利的高尚品格。

  后两句“往来有婉先生德,特地通宵过钓台。“先生德”指严子陵不图名利,在钓台隐居的高尚品德。句中使用了“用典”的手法,引用严子陵过钓台的典故,从而突出严子陵的淡泊不仕的情操。

  创作背景

  此诗另题作“夜发严滩”。公元1134年(宋高宗绍兴四年),李清照由临安去金华避乱,途经严子陵钓台,作此诗。

钓台原文及赏析2

  钓台二首原文

  桐庐江中秋水清,富春山中秋月明。

  钓竿千尺无恙在,持竿我欲从先生。

  先生岂是傲当世,鄙夫患失滔滔是。

  狂澜既倒挽之回,持报故人惟此尔。

  衮衣不博一羊裘,事往台空江自流。

  遂令千古重名节,於乎先生真汉杰。

  【富春山】。在浙江桐庐县南。一名严陵山。前临富春江,山下有滩称严陵濑,为汉隐士严光游钓处。山腰有二盘石,称东西二钓台。各高百余米,巍然对峙,耸立江湄。东称严子陵钓台,西为宋处士谢翱哭文天祥处。《后汉书·逸民传·严光》:“﹝严光﹞乃耕於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瀨焉。”李贤注:“今杭州富阳县也。本汉富春县,避晋简文帝郑太后讳,改曰富阳。”唐李白《古风》之十二:“长揖万乘君,还归富春山。”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浙江二·严州府》:“富春山,县(桐庐县)西三十里,一名严陵山,前临大江,汉子陵钓处,人号严陵瀨,有东西二钓臺,各高数百丈。”钓台二首注释【富春山】。在浙江桐庐县南。一名严陵山。前临富春江,山下有滩称严陵濑,为汉隐士严光游钓处。山腰有二盘石,称东西二钓台。各高百余米,巍然对峙,耸立江湄。东称严子陵钓台,西为宋处士谢翱哭文天祥处。《后汉书·逸民传·严光》:“﹝严光﹞乃耕於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瀨焉。”李贤注:“今杭州富阳县也。本汉富春县,避晋简文帝郑太后讳,改曰富阳。”唐李白《古风》之十二:“长揖万乘君,还归富春山。”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浙江二·严州府》:“富春山,县(桐庐县)西三十里,一名严陵山,前临大江,汉子陵钓处,人号严陵瀨,有东西二钓臺,各高数百丈。”

钓台原文及赏析3

  钓台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原文:

  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

  往来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过钓台。

  翻译:

  ⑴钓台:相传为汉代严子陵垂钓之地,在桐庐(今属浙江)县东南。西汉末年,严光(字子陵)与刘秀是朋友,刘秀称帝(汉光武帝)后请严江做官,光拒绝,隐居在浙江富春江。其垂钓之所后人为钓,亦名严滩。⑵巨舰:大船。⑶扁舟:小船。⑷先生德:先生,指严光。北宋范仲淹守桐庐时,于钓台建“严先生祠堂”,并为之作记,其中云:“先生之德,山高水长。”⑸通宵过钓台:严光不为名利所动,隐居不出,后人每每自愧不如,故过钓台者,常于夜间往来。明郎瑛《七修类稿》卷三十《赵基严台诗》记“汉严子陵钓台,在富春江之涯。有过台而咏者曰‘君为利名隐,我为利名来。羞见先生面,黄昏过钓台’。”李清照诗即化用此诗意。

  赏析:

  此诗另题作“夜发严滩”。公元1134年(宋高宗绍兴四年),李清照由临安去金华避乱,途经严子陵钓台,作此诗。

【钓台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钓台原文,赏析09-08

钓台原文赏析10-08

《琴台》原文及赏析08-20

琴台原文及赏析10-08

题太公钓渭图原文及赏析10-08

《青陵台》原文赏析07-18

《玉台体》原文及赏析10-20

鲁连台原文及赏析08-18

望阙台原文及赏析09-02

《鲁连台》原文及赏析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