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优秀读后感

时间:2023-04-24 13:59:22 读后感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三国演义》优秀读后感15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国演义》优秀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国演义》优秀读后感15篇

《三国演义》优秀读后感1

  三国,一个烽火连天、英雄辈出的年代;三国,一个扑朔迷离、疑问重重的年代;三国,一个令人神往、轰动几世的年代。三国,它是一段言不尽,说不明的奇幻历史。

  第一次接触《三国演义》时,我还只是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虽说能看懂许多字,但却不知其意。就这样,一直到了四年级,我再次观赏了这本名著。从前笼罩在心间的浓雾变稀了,文章大意也悟出了许多。如今,我又翻开了这本陈旧的书,打开尘封的记忆,畅谈今之感言。

  每每回想起“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段诗句时,我总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到三国。或许,这正是三国的一个写照吧。说到《三国演义》,也许有人佩服诸葛孔明的足智多谋,感动关云长的忠心耿耿,感慨桃园三结义的情切。而我却对那“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曹操情有独衷。也许有人不解,认为曹操不过是个奸雄、枭雄。而你们却忽视了曹操的不凡才能。曹操门客众多,这无不是表明了他任人为贤、知人善任么?曹操的军队如此之雄大,这难道也不是表明了曹操超人的领导能力么?曹操取冀州,夺荆襄,灭刘表,拥军百万,上将数千,兵精粮足,横扫中原。意气洋洋,踌躇满志,旌麾南指。三国时期,“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然大多旋起旋灭,而后天下三分。三分之中,曹操实力最强,据天下三分之二,天下最终一统的基础由此而奠定。这怎么不说明曹操的政治手腕与军事能力超乎寻常呢?曹操上任济南相后,罢免了八名依附权贵,贪赃枉法的县级官吏,又下令拆毁祠堂,禁绝祭祀。一时使济南的社会风气改变不少。迁都许昌后,曹操立即招募流亡农民,利用荒地屯田,后来又让军士屯田。曹操还大修水利,推广种稻,使中原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这不正是体现了曹操的.治世本领么?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这正是曹操的人格风范。这种人格风范,气势恢宏,君临天下,是他成为三国时期最有成就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内在决定力量。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曹操纵然是稀世伟才,但他也有不足。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可见其“奸”。他曾狂语:“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可见其“恶”。

  有道是,大丈夫侠肝义胆,应擒日月,斩星斗,做一番轰轰烈烈、经天纬地的大事业,只有这种人才是真的英雄,才会有号召力,才会席卷英豪天下来。这般,曹操不正是英雄么?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他是才华横溢的文人,他是凌云壮志的政客,他是用兵如神的宰相。他是个善恶共存的奇幻伟才。

  品淡茶,依坐窗前,手捧一名著,笑谈风云人物,纵观三国之变幻。悠哉!悠哉!

《三国演义》优秀读后感2

  自从读了《三国演义》,我便爱上了历史。《三国演义》在非我们陈述历史的同时,也给我指引了人生的方向。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换近期已,群雄纷争,这是一个尔虞我诈的时代,只有最强大的人才能成为霸主,主宰这个时代。也正是这个时代,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这个时代,人才倍出,上演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天下之争。

  我读懂了诸葛亮。被世人称为“卧龙”的诸葛亮,满腹经纶,学富五车,自刘备三顾茅庐后为蜀国称为三国中的一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火烧新野,水淹七军,草船借箭,空城绝唱,哪个不是诸葛亮的杰作?我为他超人的智慧所折服,但更让我敬佩的,是他的忠诚!诸葛亮从未有过反叛之心,他完全有能力也有资格退下刘禅自己称帝,但他没有,先帝的厚恩他无法忘记。他死心塌地,不管前方有多少危机等着他。他将自己毕生所学全部倾授予姜维,而自己的儿子却学识平庸,诸葛亮,将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蜀国,正是有了诸葛亮,才有了蜀国的崛起!诸葛亮的一生,是精彩的一生,是辉煌的一生,是豪迈的一生!当今社会,不缺少人才,缺的`就是忠心耿耿的人,人人都厌恶黑暗你,可黑暗却仿佛要吞噬光明,若是多一些诸葛亮这样的人,光明一定会战胜黑暗,中国也一定能走向强大!诸葛亮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忠!

  我读懂了赵云。一名将军,最大的荣誉就是为自己的主公,国家冲锋陷阵,奋勇杀敌,即使战死沙场也引以为豪。赵云就是一个典型。他武功高强,经验丰富,胆识过人,刘备曾说:“子龙一身都是胆。”他的一生从未打过一场败仗,这种传奇也只有常山赵子龙能创下了。赵云没有诸葛亮那样聪明的头脑,但他也一心向忠,为救阿斗,他在长坂坡杀得七进七出,精疲力竭也要护主。我仿佛看见在战乱中,赵云只身一人,左手青釭剑,右手亮银 枪,胯下白龙马,一身白盔白甲,在敌营中来回穿梭,杀得魏军片甲不留。战胜风采,丝毫不减!

  自认为自己也读懂了曹植,但是我错了。“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这些千古绝文皆出自曹植之手。虽然当时许多人忙着抢地盘,抢天下,但也有人不爱乱世纷争,比如曹植,他整天在家与文人饮酒作诗,完全不顾外面。总以为曹植太邋遢堕落了,实际上,他也有他的苦衷,他的哥哥曹丕总认为曹植要篡位,找得许多麻烦。曹植不贪图功名利禄,只是过着属于自己的自由生活,他,永远是历代文人的榜样!

  《三国演义》让我领略了真正的乱世争斗,辉煌,壮烈,悲凉……时时刻刻都在领悟着,时时刻刻都在品味着,时时刻刻都在感动着。读好《三国演义》,你可以活出不一样的人生。

《三国演义》优秀读后感3

  普天之下,谁是英雄?我带着这个疑问读完了《三国演义》,但那时的我,依旧没有搞清楚这个问题,只不过是为《三国演义》中的情节而感动。我为刘关张“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而感动,我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而感动,我为曹操“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而感动。可是那时只有感动,却忘记思考这个问题。现在回想起来,才发现,《三国演义》里面并没有英雄》

  曹操,他有着说不完的豪情壮志,可惜那刘备孙权的一场大火把他的豪情和壮志烧成了灰,一点又一点地溶解在刺骨的江水中。他的疑心病害死了名医华佗,他的嫉妒心害死了杨修。这是一个英雄所能做的吗?

  刘备,礼贤下士,重情重义。但是他在我心中算不上是一个英雄。徐州城破了,吕布向他求情,可是刘备却向曹操讲起了吕布的三个死去的义父,还反问曹操愿不愿意当吕布的第四个义父。吕布的下场不用说了,可刘备呢?他在攻打孙权时,不听诸葛亮的劝阻,结果,换来了“火烧夷陵七百里”,最终病死白帝城。

  诸葛亮不听刘备的话,任用马谡为将。张飞性格暴躁,常常随意打骂士兵……他们都称不上英雄。可是他们为什么称不上英雄?因为他们只是为了自己或自己所支持的一方的利益去努力,而不是为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那么他们又怎么能算上是英雄呢?

  对于《三国演义》,我最讨厌一个地方,那就是“尊刘贬曹”的倾向太多了。历史是公正的,不会偏袒刘备,也不会与曹操做对。不像《三国演义》里面写的那样。罗贯中也许是害怕自己的作品不合百姓们的口味吧!可是司马迁明知《史记》不合汉武帝胃口,又为何要继续写下去呢?说到这里,也许是罗贯中的错了,我觉得他不应该在《三国演义》加入过多的感情色彩。可是他加了,名将周瑜成了一个气量狭小的人,而这只是用来衬托诸葛孔明的.智慧!多么荒唐!

  当然,罗贯中能够把三百多场大小战斗,井井有条,丝毫不乱的排列在一起,令我十分佩服。而且,与《水浒》相比,《三国演义》的悲剧色彩更浓、更扣人心弦。

  其实,英雄还是有的:虎门销烟的林则徐、英勇就义的关天培、收复新疆的左中棠、临危不惧的邓世昌……他们都是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我觉得在比过去更加强大的新中国,也会涌现许多真英雄!

《三国演义》优秀读后感4

  《三国演义》写的是在黄巾起义时,刘备、张飞、关羽三人想为国家效力,结识并拜为兄弟,在多次的战斗中,三国势力形成以及结束的经过。《桃园三结义》作为《三国演义》的开头,很好的写明了三人的性格,刘备是属于多层面性格,有时为自己的能力而惋惜,有时又是那么仁慈正直。张飞是属于“莽夫”这类性格的,他急躁的性格正好与刘备的冷静沉着相配,但他却勇于为国效力,在文章中他的出现让刘备更加坚定了保家卫国的信念。关羽他集忠于君,善与友,正义,武力,智慧,勇气,毅力,大志于一身,同时又骄傲,狂妄,自大轻敌。关羽在准备投军时遇到了刘备、张飞二人,三人相识后对对方都很合得来,便在桃园结拜为兄弟,誓同心协力、保家卫国。这便是《桃园三结义》的`故事。

  读完这本书,我能深切的体会到作者在描写人物性格上花费了许多功夫,能让读者清楚的读懂三人各自不同的性格,在思考与写作上一定花了不少时间。其实不论是刘备、关羽还是张飞,他们各自的弱点还是集于一身,像刘备,如果没有日后诸葛亮的帮助,他的骄傲和有时的虚伪肯定会让不少战役以失败告终。张飞,不用说也知道他的暴躁脾气,在军队中对小兵的态度,肯定会给众多读者又这样一个想法:张飞就像一把伤手而锋利的武器。但张飞对刘备的鼓励还是让我感受到这位大丈夫的志气与雄心。再来说说关羽,在三人中他的重情义让许多人包括我都记忆犹新,在赤壁之战时,曹操被诸葛亮的妙计逼得走投无路,最终,曹操进入了关羽的埋伏圈,曹操便下马向关羽求情。关羽看在旧情的份上放曹操等人过去,要不是刘备的苦苦求情,关羽早就死在军令之下。

  曹操,三国里笑到最后的君主。虽然最终三国还是被司马氏统一,他也没有亲眼看到儿子完成自己的愿望,但曹操的才华却让许多人钦佩,唯有疑心能让他不那么完美。他的疑心让他误杀了许多无辜的人,他自己却还坚持着“宁让我负天下人,休让天下人负我”。有些人觉得曹操是代表着野心,但我读后却感觉不是这样,曹操想统一天下也只是自己的一大期望,就像许多人都有自己的目标,虽然他自己也表示过有统一天下的野心,但我觉得这只是一位君主宏伟的成就。

  读完这本书,我好像回到了古代,回到了三国鼎立时期,重新感受到祖先留下的历史与辉煌!

《三国演义》优秀读后感5

  我国的古典四大名著一直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好,我就觉得《三国演义》更胜于其余三部。 记得我很小便开始读《三国演义》,大概是八、九岁吧,那时只是看连环画,后来到十岁时,便读白话本,由此便开始喜欢上了这部小说,经常是一有空便手不释卷,仔仔细细地读着。初时喜欢这本小说,只是因为它其中含有的智慧,与那精彩战争场面的描写。我尤其喜欢诸葛孔明这个形象,喜欢他的聪明才智,出陈脱俗,喜欢他的胆识、计谋,仿佛不论多危急的关头,他都能化解。至于他的精彩片段,如著名的“隆中对”、“舌战群儒”、“智激周瑜”、“火烧赤壁”、“草船借剑”等等都背得烂熟于心,但现在,却因为平时无暇顾及,只落下一些印象罢了。 最近又重温《三国》,又觉另一番味道,或许正如别人所说的,同一本书,在不同的'年龄或者不同的人读,都不会有完全相同的看法,我在又看一遍《三国演义》后,忽然觉得有一种全新的感受。

  因为,我不再只看它的描写和策略,我开始去剖析里面每一个重要的角色,由此我发现了人性的另一面。如刘备在我眼中已不再是一个完全的仁者了,因为他尚有虚伪的一面,尤其表现在他取荆州之后伐刘璋,正如庞统所说:“伐人国以为娱者,非仁者之军也。”至于诸葛亮,他在心目中的形象没有什么改变,虽然他也有错,而且绝非小错,但从那个时代看来,他所做的一切又是非常符合情理的。在这次读完《三国演义》后,我似乎更喜欢书中的一个反面人物――曹**喜欢曹操的理由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他的“阴险”和他的文才。他阴险,因为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因为他虚伪,因为他宁做“周文王”,但他又能承认自己的阴险,“宁叫我负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负我。”或许这就是曹操的魅力所在吧,不然怎会手下猛将如云,人才济济呢?我还喜欢他的胆略,他煮酒论英雄,言“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他明知刘备绝非等闲之辈,却仍重用他,甚至放虎归山,足见其胆识。及至后来他不容刘备,也暴露出他多变的一面。曹操的文才更是世所罕见。诗歌《观沧海》流传至今,那宏伟的气势真是令人折服;一曲《铜雀台赋》,更是淋漓畅快,至于他的儿子曹植,虽文思出众,但比其父又少了几分魄力,这或许也是曹操受我喜欢的原因吧。读罢掩卷,感慨良深,自思世人之性情,莫不包含在其中。这部文学巨著不光展示了我国古人的军事谋略,更反映了人心百态,不愧为我国文学宝库里的一枝奇葩。

《三国演义》优秀读后感6

  在我的印象里,三国时代,战争连年,真可谓是兵慌马乱,田舍丘墟,白骨遍地,到处是战争留下的残破悲凉景象。可唯一有一个地方,即使在那个年代也是一派恬静和平,欢乐富丽的风光,充满了诗情画意,是个理想中的"世外桃园"。不用说,大家也猜到了,那个地方就是隆中,诸葛亮的住处。在"三顾茅庐"中,作者描绘了隆中的景色。当刘备一顾茅庐,"行数里,勒马回观隆中景物,果然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鹤相亲,松篁交翠;记之不已"这时,隆中的山光水色便尽收眼底了。

  一顾茅庐后几天,刘备又来到隆中,"时值隆冬,天气严寒,彤云密布。行无数里,忽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似银妆"顿时,一个洁白的世界出现在眼前,与那幅青色图画相比又别有一番韵味。

  真的很难得,在那个兵马交接的年代,也会有如此仙境,真可谓是"天上人间"了。

  这个"世外桃园"的出现,不仅使人眼前一亮,更重要的是使人们自然联想到生活在这样优美的环境里的诸葛亮,肯定也是不俗之辈,应该是既高洁又智慧过人的,因为地灵人杰嘛。

  果然不负所望,"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髦飘飘然有神仙之概"!诸葛亮果非凡人也!这时作者的"从景表人"终于揭开了这层神秘的面纱,达到了目的',诸葛——仙人的形象立刻跃然纸上。

  诸葛亮家中的门上有一幅对联,云:"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宁静致远是对隆中景色的最好概括,淡泊明志,则是诸葛亮对自己信念的最好阐述。正如书中有首歌曰:"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

  "世外桃园"自然每个人都很向往,但是生活就像悬疑的小说,下一页剧情如何,没人能够预料,也许某一天,你真正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

  诸葛亮也不是人人都能够成为,毕竟世界上只有一个孔明。但是,如果能拥有那一天的到来,即使你没有诸葛亮般的聪明也没关系,因为我相信,朋友你一定会换一个角度,看另一个地球!

《三国演义》优秀读后感7

  这本书中的情节是以没落王族刘备为主导,故事是讲述他在偶然机会下,遇到了关羽、张飞两位豪杰,因为志同道合,所以三人于桃园结义,故事就这样开始,而以其后约九十年的晋渡江灭吴为终,其中一些情节,如「借东风」、「捉放曹」,都是家传户晓的故事,可见此书是如何的精彩,真的令人生再三阅读的念头。

  我认为书中的.人物是这部小说的灵魂,主角刘、关、张三人在其漂荡中原到建立蜀国的过程中充分表现了仁、忠、勇三种典范的英雄气概,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刘玄德携民渡江」、「美髯公千里走单骑」、「张翼德大闹长板桥」等情节,而书中的诸葛亮成了智的代表,天下变量尽在掌握之中,不得不提的是,姜维也被描绘成忠孝智义兼具的栋梁之才,而一代军事家曹操由忠于大汉变到大奸大恶的险恶丞相的心理变化也被描写得淋漓尽致,可见这部书对人物特征刻划之精细堪称古代长篇小说之首,真千古奇书也。

  而三国演义一书,由宋朝开始有书艺人用之作题材,只不过都总是没有连贯性,不过何以我会言及书艺人?其实书中也有很多宋朝的影子。

  三国演义中,最为所熟悉的都算是关羽了,关羽是书中最忠之人,而当代因为朝廷重用文人,因此不论任何读书人,都会追求忠君爱国的境界,「忠臣是英雄」这个道理令关羽与有鬼神之智诸葛亮并列,可见书中人物因「忠」的地位提升是如何明显,相对地,奸相曹操只因「挟天子,令诸侯」而成了千古罪人,这个情况大抵只会出现在尊儒的宋朝。

  三国演义的文学价值是无容置疑的,但亦不是完全没有历史价值,只不过历史价值不在三国时期,而是由宋朝到明朝,因为三国演义是坊间的书籍,我们可以透过这本书了解当时的政治状况,像张飞这样的英雄出现,大抵是因为汉人在元朝时饱受欺压,百姓渴望有一位敢作敢为的英雄为之出头,张飞才会由温文儒雅宽大画家、书法家被改成敢作敢为的大老粗,而「张翼德怒鞭督邮」一事就可完全表达百姓对元朝官员的强权欺压有多大厌恶。其实我还不知自己读了这本书多少遍,但是每次重看也有不同的趣味,更有不同的感受,我认为身为中国人,必须读中国四大名著至少一次,而四大名著中,红楼梦中有太多阴谋诡计,水浒中有太多过份豪气的情节,相比之下西游记及三国演义比较适合青少年看,不过除了文学价值外,三国演义更有助我们了解宋、元、明三代的文化,所以我极力推荐三国演义这一本好书。

《三国演义》优秀读后感8

  “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摆起八卦阵,专捉飞来将。”这是我小时候经常听到的一个谜语。一提到诸葛亮,他那胆识过人、遇事镇定自若、深谋远虑的形象便浮此刻人们的眼前:使用“空城计”破釜沉舟、背水一战,骗过了司马懿;乘着浓浓雾气“草船借箭”,骗过了曹操……他永远是那样的意气风发、羽扇纶巾!

  可当我读到诸葛亮的《出师表》那句“先帝知臣谨慎”时,不由激动地叫出了声:“诸葛亮谨慎?胡说!他都看错了人——马谡,派他守住街亭,结果马谡失守,落荒而逃,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妈妈笑道:“话可不能这么说,你先看看《三国演义》的第三十九回吧!”

  我带着疑惑翻开了第三十九回:刘表的原配夫人死了,大儿子叫刘琦,后娘对他不好,准备让自我的儿子继位。刘琦急死了,就请教他的.叔叔刘备。刘备很高明,他说:“你去问我的军师诸葛亮吧!”刘琦就去问诸葛亮,诸葛亮听着不正面回答,还故意岔开话题。之后,刘琦告诉诸葛亮:“我有一本绝版好书,先生要不要看?”诸葛亮也是喜欢学问的人,就答应了,跟他到了楼上。等诸葛亮一上楼,刘琦立马抽掉梯子,转身跪下:“先生啊,你非教我不可!”诸葛亮见逃不了了,便说:“疏不间亲,我也没办法呀!”刘琦道:“如今仅有您能够救我了,放心吧,外面没人。”诸葛亮这才给他讲了历史上“太子申”的故事,刘琦就听懂了。看到这,我心中不由暗暗赞叹,诸葛亮是等没有人的情景下才跟刘琦讲的,并且不是直接说,只是借了些历史典故暗示刘琦。结果刘琦请兵外调,既掌握了兵权,又守了边疆,还和后娘离得远远的,不起冲突。之后的“赤壁之战”,刘琦外调的一万多人马给了刘备很大的力量支持。诸葛亮谨言慎行,是非冲突面前没有挺身而出,却能全身而退,还获益颇丰,这正是谨慎的好处啊!

  我小时候就没能做到“谨慎”二字。有一次,我和好朋友们在玩,忽然,晨晨推了人,那小男孩撞在了杆子上,脑门上鼓起了一个大包。晨晨妈妈一出现,我就抢着说:“阿姨,晨晨把人推倒了。”只见阿姨的脸色由白到红,由红到紫。当着我们的面,晨晨被他妈妈狠狠地修理了一顿。从此,晨晨很少和我说话,再也不跟我玩了。妈妈告诫我说,再真实的事,也要在适宜的时间、适宜的地点,对适宜的人、以适宜的方式表达,否则只能“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几千年前,老子说过:“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几千年后,法国大作家雨果说过:“谨慎是智慧的长子。”穿越不一样的时空,跨越不一样的国度,对谨慎的理解始终是一致的。最有价值的东西总是能够穿越古今中外,沉淀成永恒的真理。

《三国演义》优秀读后感9

  《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起初我对他的影响也不是很好,觉得他是个小角色,野心却不小。但从后来的读书学习中我渐渐读到了曹操的雄才大略以及他的有勇有谋。曹操是一个人才,非常聪明,且善于打仗,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而且没有杀刘备,虽当时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让我渐渐改变了对曹操的看法,觉得他是一个正人君子。但周瑜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

  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赤壁之战,孙刘两军联合将曹操的百万大军全部歼灭,考靠的还不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他能机智的草船借箭令周瑜哑口无言。曹操兵败赤壁无奈败走华容道,但又遭到重重埋伏,最好不得不得请关羽看在当初的面子饶了自己一命。周瑜一心想要杀掉诸葛亮,对诸葛亮耿耿于怀,最后却死在诸葛亮的三气之下。蜀汉王刘备了,作为汉室的后代,有着皇族的血统,自然免不了是气宇轩昂的,“身当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真是一表人才。虽然他出身高贵,但处事谦恭、冷静,为能求得贤才,他三顾茅庐,可谓“伯乐”。

  抚今追昔,当今很多领导者在这一点上不及刘备,如果,这些领导者都能学习刘备礼贤下士,真做人民的公仆,而不是高高在上,为人才提供更好的“平台”,那么,我想这些人才必能发挥他们的作用。袁绍自恃有十万多大军,并不把曹操那几万精兵放在眼里,结果反被曹操反扑,痛失爱将。后来曹操军队缺粮,谋士许攸劝他偷袭许都,他不肯。最终许攸投靠曹操,袁绍的.一万车粮食被曹操一下子烧光。不出三天,袁绍不战自败。《三国演义》讲解的不仅是一系列战火硝烟,它更教会的我们一系列道理。

  古人云“满招损,谦得益”,在学习中也如此。有些同学,在考试中获得了一次成功后沾沾自喜,自以为了不起,便开始骄傲起来。便变得不懂装懂,不可一世,最终在最后的考验中露了马脚,不仅受到了老师、家长的批评,自己也得不到好处,失去了学习的机会,有什么好的呢?还不如脚踏实地得学习,才能学到真本领。

《三国演义》优秀读后感10

  这个暑假,我又想起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于是,又津津有味地看了一遍。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重温三国,的确,我又有了新的感悟。

  《三国演义》所讲的是东汉末年,王朝衰弱,各路英雄好汉崛起,出现了三国鼎立的情况:西蜀刘备、东吴孙权、北魏曹操各具一方,争执不下,刘备为了振兴王朝、匡福汉室,与关羽、张飞等人一起夺天下,虽然最后失败了,但我还是很敬佩刘关张这三兄弟。

  “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在这三国中草莽英雄的身上,表露无遗,刘关张三兄弟的性格而成就了他们的伟业,也导致了他们最后的死亡。

  关羽他勇敢,武艺高强曾殊颜良,斩文丑,还温酒新华雄,过五关斩六将,他重义气,不管曹操怎么笼络讨好,还是对刘备念念不忘。得知刘备在袁绍营内,他封金挂印,即奔刘备而去。但是他性格却很高傲,把天下英雄都视为草芥,孙权要把他的儿子和关羽的女儿结为夫妻,诸葛亮也很赞同,但关羽却说“虎女怎能嫁犬子。”激起了东吴人的愤怒,正因为他的高傲,使关羽大意被东吴夺了荆州,在麦城被紧追不舍的吕蒙一刀杀了。

  张飞勇敢,在长坂坡一声吼叫吓得夏候杰将军跌下马死了,还镇住了十万大军;他重义气,桃园三结义,他将自己的财产全部给了刘备把兵买马,但他爱喝酒,酒后爱鞭打占战士,鞭打战士使他得罪了曹豹,一夜之间失了徐州。让他们在三日之内赶制五千套丧服去攻打东吴为关羽报仇。二个士兵想,早晚都是死,不如杀了张飞,投奔东吴算了,结果张飞就这样被杀害了。

  刘备很仁义,温和对待士兵,还求贤若渴,更重义气,他在陶谦三让徐州,后才暂领徐州,刘表托付荆州却死活不授,他更是三顾茅庐,诚垦邀请诸葛亮出山,但他因义气仁义也害了他。关羽、张飞死后,刘备为报兄弟之仇,不顾诸葛亮的邓阻,大军进犯东吴,却因爱士兵,太阳太毒,安营扎寨了树林中,结果被陆逊火烧连营,损失惨重,之后因病而亡。

  性格与习惯造就了你的成败。用在我自己身上,也一点不差,比如我的“机警”,在读文言文时与六年级的古诗文一起背,触类旁通,很快就超过了同学;读奥数时,我专注听讲,弄懂为止,我每次考试都是前几名,读英语时我每次第一个完成任务,特别积极。但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也许正因为我成绩不错,所以一直很高傲,由于不努力,对认真写字不重视,这次语文才考了91.5元,所以,让我深知绝对要不得大意失荆州的鲁莽!我应该要培养自己一个好性格、好习惯。要始终谦虚,要认真练字,不马虎。

  刘关张的性格习惯造就了他们的伟业,也是性格习惯葬送了自己,每个人都要保持自己的好习惯,努力改掉坏习惯,使自己更优秀,我也一样。三国演义读后感20xx字《三国演义》读书感受暑假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优秀读后感11

  《三国演义》读后感《三国演义》,没有《红楼梦》的凄婉哀怨,也没有《西游记》的神奇缥缈,这是一首凡人用血肉之躯谱写的历史悲歌,《三国演义》读后感 陈迪。当我看到一个个早已从书中熟悉的人物活生生地在荧屏上出现,当我看到千军万马驰骋疆场,残墙断壁,血流成河,就会感到心灵的震撼,那种开天辟地的气势,又岂是那些卿卿我我,光怪陆离所能比拟的。壮哉,《三国》!下面我想谈谈自己对《三国演义》的一些认识和看法。在《三国演义》中,我最欣赏的就是曹操了,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赏的地方,曹操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于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贤令》,

  。曹操在令中一开始就总结历史经验,认为自古以来的开国皇帝和中兴之君,没有一个不是得到贤才和他共同来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贤才,又往往不出里巷,这绝不是机遇,而是当政的人求,访得来的。有鉴于此,曹操立足现实,指出现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贤最迫切的时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虑出身,帮他把那些出身贫贱而被埋没的贤才发现和推举出来,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后来,曹操于公元214和217年又下了两道《求贤令》,反复强调他在用人上唯才是举的方针。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官吏在选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责备,即使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也受有关系,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经过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当时各地投奔到曹操门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而且对于有才干的人曹操还能做到不计前嫌,比如陈琳本来是袁绍的部下,曾经替袁绍起草檄文,骂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绍失败后,陈琳归降曹操。曹操问他说:你从前为袁绍写檄文,骂我一个人就可以了,为什么要骂到我的祖宗三代,陈琳连忙谢罪。曹操爱惜他的文才,不仅对他不处罪,还照样任用他。曹操的成功不仅因为他的杰出才能和善于招揽人才,还在于他有着豁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在赤壁的惨败之后,曹操并未一筹莫展,而是笑着说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据,并且三次大笑展现出他对待挫折的乐观态度。曹操同时也是个很有文学情趣的人,喜欢作文赋诗,即使大战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许多诗作都是乐府中的名篇。

《三国演义》优秀读后感12

  说到汉朝末年,汉灵帝越来越残暴,导致爆发了强大的农民起义,自我逃到北岸的哪里去都不明白了。之后,冒出来很多英雄,也有几个奸雄。下头我慢慢给你们介绍。

  有一人,他姓刘名备字玄德,结拜兄弟有张飞、关羽。那张飞,字翼德,仅有个长子张苞。那关羽,字云长,有义子关平,儿子关兴、关索。军师有孔明、庞统。其他人么,还有孙坚将军、曹操奸贼等。

  当时天下大乱,曹操到了北岸,做了汉献帝丞相;刘备到了荆州,投奔刘表;孙坚来到江东,开创了东吴。之后,刘表、袁绍等几个人都被曹操奸贼给杀了,再随着周瑜火烧赤壁,三国鼎立的局面最终构成,分别是蜀汉、曹魏、东吴。

  之后,司马昭灭了蜀汉,司马炎灭了东吴。三国归晋,整个三国时代就这样结束了。

  有一次,我对我爸爸说:“爸爸,你明白我三国时代我最恨的是哪件事情吗?”“什么事情?”爸爸问。“那我就告诉你吧。”我笑呵呵地说,“关羽把曹操放了!否则的话,北方就平定了!”爸爸听了,哭笑不得。

  《七步诗》大家都熟悉了吧?其实呢,曹操也是个诗人,写过一首《短歌行》。

  三国时期,我最喜欢的国是“蜀国。”我最喜欢的人是诸葛亮,再是姜维,再是刘备。我先说明一下,我为何喜欢孔明。

  那是因为,诸葛亮几乎每次都打胜仗,我很佩服他的.学问。单幅和司马微对他的评价都很高:单幅说:“用我和他相比,就好像乌鸦比凤凰一样。”司马微说“在我看来,或许仅有兴周八百年的姜子牙,旺汉四百年的张子房能够和他比一比。

  一开始,关、张二人都不相信诸葛亮的才华,还开玩笑说:“先生为什么不请‘水’去?”之后在大败夏侯惇时,才相信孔明的才华,说:“先生真了不起!”

  我印象中最深刻的战争是“马谡大意失街亭。”马谡不听王平劝告,上山扎寨,结果被围的水泄不通,士兵纷纷投降。诸葛亮因为自已用人不当悔恨不已,之后挥泪斩了马谡。

  如果要问我三国时代我最厌恶的人,那就是刘阿斗了。

  三国时代,我仅有一个不明白:为什么司马懿能活那么长时间?

  还好此刻没有战争,不然,我们要受多少苦难啊!

  战斗时期,成败主要靠计谋,当然也要武将勇猛,最好能“文武双全”。在东吴,孙坚是“武,”孙策是“武,”孙权“‘文武双无’,”孙皓是残暴的君主。周瑜是“文,”鲁肃是“文,”吕蒙是“文,”陆逊是“文。”在蜀汉,张飞是“武,”关羽是“武,”黄忠是“武,”马超是“武,”赵云是“武,”孔明是“文,”庞统是“文,”姜维呢,却是“文武双全。”曹操那里,司马懿是“文,”武呢多看了《三国演义》后,我最想成为三国里的诸葛亮。我也期望我以后能成为一个“文武双全”的人。

《三国演义》优秀读后感13

  阅读如同饮食,在这些“食物”中,有着如甜点一样的娱乐书籍,也有回味无穷的古典名著,但这些名著中,对我来说最耐人寻味的就要属《三国演义》了。因为它让我感受到“读书之乐”

  初次“食”这本《三国演义》时,看到刘关张结为异姓兄弟,并且讨伐黄巾军时,那场面,仿佛身临其境,浴血奋杀的情境让我义愤填膺,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这种“读书之乐”这种诱惑让我不得不往下看,看得让我被这些英雄豪气深深渲染,看到赵云救阿斗的时候,那威武雄壮的身姿无可匹敌,一人抵挡千军万马,那舞着枪,挥着剑的形象,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直至做梦也能梦见他。

  英雄当然也不只他一个,还有众人皆知的传奇人物——关羽。

  水淹七军,刮骨疗伤等等事迹,都能体现了他的勇猛,斩杀华雄时,曹操本来想给关羽一杯壮胆酒,但关羽说等他回来时再喝,他打开城门,挥舞着青龙偃月刀,不几回合,就将华雄斩杀,等到拿酒时,酒竟然还是温的!看的我又惊讶佩服,又高兴地手舞足蹈,每当别人说起这故事是,我总是自豪的.抢着说,好像是自我亲身经历一样。

  说关羽是是说不完的,所以只好放下,说起另一位智者——诸葛亮。

  诸葛亮七擒孟获,这是我最喜欢的一个他的故事,七擒,当我看到了才明白,原先是其次抓住了蛮王孟获,每次看到孟获被捕,我就乐的前仰后合,上气不接下气,这也上我感受到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和宽厚大度,使我更加佩服他。

  至于“奸雄”曹操吗,我并不怎样喜欢他,但他的一件事却让我记得很清楚,就是——割须弃袍。平时高傲的不可一世的曹操,今日怎样割须弃袍了?原先他是为了保命而割须弃袍的。当时曹操自我单枪匹马被马超追杀,马超对士兵们喊:“前面有胡须的是曹操,杀了他,赏金万两!”话音未落,曹操便割了自我心爱的胡须。马超见了,又大喊到:“前面穿黄袍的是曹操,杀了他,赏金万两!”曹操之后又弃了自我心爱的袍子。看这段是看的我“咯咯”直笑。

  读书给了我很多欢乐,也增长了我不少知识,我相信,我时刻都会记着,“食”书的感觉是多么美妙! 《三国演义》主要讲东汉末年,朝廷腐败无能,各路英雄好汉一齐除了官宦,有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消灭宦官后,构成了三国鼎力的局面,有蜀国、魏国、吴国。

《三国演义》优秀读后感14

  读完了《三国演义》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许多的道理和知识。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塑造了许多形象生动、性格鲜明的人物。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煮酒论英雄”;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草船借箭”;关羽“温酒斩华雄”等等,都是我们耳熟能详,广为流传的.故事。 我最喜欢的是刘备“三顾茅庐”。刘备听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到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顾茅庐”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管遇到什么事情,只要坚持,不放弃就会成功。记得又一次,我组装好了一只超级豪华、超级装备的战斗直升机,表弟来我家里玩,给我拆的七零八乱的,让我好生气,可又能拿他怎么办呢!我只好重新组装它,可又找不到图纸了。只能凭自己的印象一点一点的拼装了,我把零件一个一个拆开,又一层一层的装上,可就是拼不对,尤其是直升机的尾部,安装了几次都散开了,我心灰意冷的把它扔在了一边。可是我不甘心呀!我那超炫、超酷的直升机就这么的散架了。于是我又鼓起勇气,告诉自己说:相信你,可以做到的,坚持就会胜利!我一次又一次的装上,又拆了,最后终于大功告成拼装好了,看着自己辛苦装好的直升机,真有成就感。 托马斯·爱迪生 的一句名言是:我们最大的弱点在于放弃,成功的必然之路就是不断的重来一次。 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只要我们坚持,不放弃 ,那成功之路还会远吗?

《三国演义》优秀读后感15

  安徒生曾经说过:山和峡谷是一定会相逢的,就像有些人和有些人是一定会相逢的。我则认为:有些人和某些书是一定会相逢的,就像我和那部不朽之作——《三国演义》。

  ——题记

  神机妙算——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是《三国演义》中的“智”绝。读完《三国演义》之后,我对他啊的评价颇高,我认为他是一个忠心耿耿,有勇有谋的人。刘备死后,他仍然一心一意的辅助后主,为蜀汉大业呕心沥血,平孟获、六出祁山,言其忠心耿耿绝不为过。马谡失街亭,司马懿率十五万兵马兵临城下,他用他智慧和勇气演绎出了著名的“空城记”、“草船借箭”、“借东风”,这不正显示出了他的智慧吗?

  雄才大略——曹操

  曹操,字孟德,是《三国演义》中的“奸”绝。世人常以他为坏人的代表。而我却认为他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他的“奸”,他的所做所为,都是为了成就他心中的梦想。世人认为他奸诈无比,恐怕也是因为他的“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太让人寒心了,而认为他奸。我并不反对这个评价,但是,我也从这句话中看到了他的一种气质,为了成就自己的梦想而不顾一切的勇气,正是有了 这种勇气,魏国在乱世之中慢慢地建立起来了,大家试想一下,如果当时没有三分天下,而是曹操统一了天下,使百姓远离战乱之苦,因而安居乐业。那么!世人还会如此恶劣地评价他吗?世人还会如此看待他吗?

  义薄云天——关羽

  关羽,字云长,是《三国演义》中的“义”绝。世人尊他为“武圣”,对他的评价也非常高。可是我认为有点言过其实了,不错,关羽关羽很忠心,很重义气,打起仗来也有万夫不当之勇。可是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骄傲。《汉书·魏相传》里有一句话是这样的“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兵骄者灭。”关羽就是犯了这个错误,导致失去荆州,败走麦城,最后客死异乡。当然他最值得敬佩的`地方便是重义气,“千里单骑送嫂嫂”便足以表明他的重义气,关云长刮骨疗伤,其勇气与胆气不亚于荆柯啊!

  《三国演义》写得很好看,特别是当中的大中型战役,都写得很壮观,读的时候好像是身临其境一样,最为壮观的要说赤壁大战了,这场战役大概是这本书写得最详细的一场战役了。试想一下,如果你是东吴的士兵,随军出发,看到曹船中都是大火,岸上火光冲天,杀喊声、鼓声,求救声在你耳中交错着……

  罗贯中先生所撰写的《三国演义》不仅向我们再现了龙虎风云的三国时期,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当时的社会背景;汉朝末期官场的险恶,朝廷的无能……

  《三国演义》,一本让我难忘的书,一本动人心魄的书!

【《三国演义》优秀读后感】相关文章:

《三国演义》优秀读后感。08-03

《三国演义》优秀读后感06-25

三国演义优秀读后感悟06-29

《三国演义》的优秀读后感作文07-23

《三国演义》的优秀读书笔记09-17

三国演义优秀读书笔记06-29

三国演义优秀阅读感想心得11-25

三国演义优秀读书笔记08-05

初一优秀《三国演义》读后感09-09

三国演义优秀读后感阅读心得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