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论语读后感

时间:2023-04-02 08:03:17 读后感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一论语读后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一论语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一论语读后感

高一论语读后感1

  《八佾》是论语的第三篇。主要内容涉及“礼”的问题,主张维护礼在制度上,礼节上的种.种规定,表达了孔子的伦理思想以及“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政治道德主张。本篇重点讨论如何维护“礼”的问题。对于典型的破坏周记的事件,孔子表现出极大的愤慨,“是可忍孰不可忍”一句,反映了孔子对此事的基本态度。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方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所以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这里,孔子就把礼乐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孔子在这里还说到“君子无所争”即便要争,这反映了孔子和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即强调谦逊礼让而鄙视无礼的不公正的竞争。但也要发扬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精神。

  在思想教育方面,加强做人道理的教育,孔子“不学礼,无以立。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巧言乱德”等等。孔子把教育的作用概括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意思是说,在通过格物、致知做到诚意、正心——(即树立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从而达到修身的目的,形成完善的'人格。孔子教育思想的精髓凝练教师人格力量,成才德为首,树德先树人。孔子提出的完人标准和发展模式,即使对今天的教育无疑有重大的积极意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人格的力量是无言的召唤。孔子的教育思想虽然经历了无数朝代变迁,却始终根植于中华民族土壤,生生不息,为我们提供了学习、思考和实践的典范。他的教育思想与当前的素质教育有许多相通之处,很值得我们研究、学习和借鉴。例如,对教育对象,孔子倡导“有教无类”,强调的是人人都应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而“因材施教”的理论,体现了古代朴素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孔子主张仁、义、礼、智、信,作为一名教育家,他提出了“好学敏求”,不耻下问,学思结合,启发诱导,举一反三,因材施教“等先进的教学理念。

  当然孔夫子还提到与人交往应当有气度。当一个人能够自立于天地之间,视野已达到一定境界时,什么人不能容许我成为她的朋友?虽然时代早已不同,但是我们在交友上要”切切、偲偲“这一点上还是想同的。

  #522698

高一论语读后感2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身为中国人,不但要关注当代文化,更应该回顾由我们的祖先从生活中感悟到的心得。由于我学识尚浅,只能品读一些短小易懂的古文,但也一样受益匪浅。

  孔子应该说是中国儒派的创始人了,他的《论语》记录了他的一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言论,大多关于学习,最适合我们小学生阅读。

  《论语》中有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学习知识并不仅仅是学习一遍,更重要的是要经常温习,巩固知识。同时,要把学习当作一个充实自己的过程,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对待它。另一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也在强调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还要求每一次都能有新体会、新发现。从表面上看,要“温故知新”很困难,但只要你换一个角度去想,总会有新的发现。而我们也从过程中获取了更丰富的经验。孔子的这学习方法古今通用,也是现代教育人士提倡的。通过细读《论语》,仅阅两句话,就收获了这一学习方法,难道那些对古文不屑一顾的人还不刮目相看吗?

  《论语》中有一段“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讲的是积累的重要性。只有积累一撮撮不起眼的泥土,时间长了才能成为一座山,到时风雨自然兴盛了。只有积累一滴滴的水,才能汇聚成深渊,蛟龙自然来了。只有积累每一件小小的善事,长期不断,也就养成了品德,心灵也自然升华了。只有积累一步半步,才能走到千里之外。只有积累每一股细流,才能形成江海。不就是用举例的方法告诉我们,脚踏实地地积累每一份看似渺小的知识、经验,最后就拥有了相当庞大的实力,成功自然会尾随而来了吗?

  《论语》只是众多经典古文中较优秀的一部,经常品读古文,不仅可以使我们拥有更丰富的知识,还教会我们学习、做人,它们难道不是我们的文化老师吗?

高一论语读后感3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每每读起美文,久远的传统文化扎根于心。

  开篇节选的这三句,给人以愉悦,真情,韵味十足,朗朗上口,引领我们徜徉知识的海洋。“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好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令人不高兴吗?人家不了解你,你也不怨恨,不也是个有道德的君子吗?"其中“学而时习之”点名了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方法,需要来借鉴。学以致用,就要理解。这句话虽说像白水一大话,却也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再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一句描述的是,当一个人的学问已经完成,有道同的人慕名而来,双方相见甚欢,有会于心,是一种志同道合的快乐。这个“朋”当然不是指酒肉朋友。酒肉朋友一来,免不了酒酣耳热,伤身破财,又何乐之有呢?而志同道合的朋友,与你分享胸中之学,笑傲江湖,指点江山,这才是人生一大乐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朋友志同道合而非兄弟义气,同时,做人也要向君子学习,有宽广的胸怀,不随随便便迁怒于他人。

  总的来说,开头只有短短的三句话,其影响之深。主要讲述了学习,交友,做人的道理。学习的内容不是做人做事,因此学习的时间应该是日常生活的分分秒秒,而不应是局限于课堂之上。与人交往就是学习的过程,也是做人的过程。通过实践得来的知识才是真知,时刻不忘学习,保持一种活到老学到老的境界和生活态度。当一个人达到“不愠”的境界时,他已经成为一个大德的人,自然也能获得无上的欢悦了。

  良好的开头,带来了很深的道理。这短短的三句话,给了我无限的'思考,意识到了学习,交友,做人的缺陷和不足,因为“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又例如这一句,曾子曰:“五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生活是一种行为习惯,人在其中,只要没有太大的波澜,往往会随波逐流。但这种庸常的腐蚀性后果缺失严重的,因为经常性的检查自己的言行,并及时做出调整和约束,是十分必要的。自查自省是修德建业需要,是少犯错误的关键所在。

  “论语”的哲理性是极其有价值的,值得每一个人去深入研究和学习,并以此为动力,严格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

【高一论语读后感】相关文章:

《论语》经典名句06-30

论语经典名句06-25

论语座右铭03-15

论语经典名句04-02

★论语经典名句01-06

《论语》教案02-28

论语的语录11-23

论语读后感06-19

论语 读后感06-20

《论语》的读后感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