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

时间:2023-03-29 08:01:04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 13篇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 ,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 13篇

  《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 篇1

  在前几天日本发生大地震之后,作为一个经历过08年汶川大地震的人,我对灾区人民表示同情,同时,也对他们这种精神表示敬佩。恰好,去年出品的《唐山大地震》我还没有看过,于是今晚就抽时间去重温那段难忘的日子。

  首先说唐山地震,个人认为既是天灾也是人祸,同三年自然灾害一样,人为因素起了推波助澜,火上浇油的因素。尽管已经预测到了唐山一带可能发生地震,但是还是由于那个时代所富有的某些因素,未能够成功发布地震预报,导致伤亡惨重。事后,又由于时代富有的其他因素,不接受国际上的救援,而且是号召大家发挥自力更生重建家园的精神,伤亡进一步增加。比起汶川地震,除了在经济物质上的条件好一些减少了伤亡,时代主流思想的变化以及震后对待国外救援态度的变化,证明了中国改革开放后确实是在大步向前进的。

  这部电影讲诉了一家四口,夫妻和姐弟,地震中父亲先去世,用自己的.命换回来母亲的命,由于姐弟俩都被同一块预制板压着,在被救援人员问及先救哪一个的时候,尽管母亲坚持两个都要救,但是时间以及当时的情形决定了只能在两者当中做出选择(这种选择我相信我们每个人漫长的人生岁月都会遇到,建议多看一下哈佛大学公开课程:公平:如何做是好),母亲选择了救弟弟。这句话被姐姐牢牢的记在了心里。随着姐弟俩被挖出,母亲以为姐姐已经死了,就带着弟弟离开。哪知道姐姐在尸体堆里面醒来,遇上了救援的解放军夫妇,并被收养。在高考前一次回唐山的机会,肄业后的很多机会她都没有回唐山寻找亲人,因为即使她的父母回着,在她心里,也已经死了。

  《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 篇2

  1976年,是中华人民忘不了的一年,这一年,发生了多件大事: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和我们心目中的好总理周恩来同志逝世,还有中国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地震———唐山大地震……

  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唐山市民都沉浸在梦乡的时候,忽然在主人公方达和方登的家的,鱼缸里的鱼跳了出来,这表示地震的前兆,忽然,地开始摇动了,巨大的震动振醒了方达的一家人。爸爸先感觉到,急忙冲出自己的房间,一路跑一路叫:“大家快跑啊!地震来了地震了!!”边说边冲向自己孩子的屋子里,孩子一边叫一边向外逃跑,突然房屋倒塌了,两个孩子被压在了废墟下,而父亲却陷如地层去世了……

  救援队寻找到了方登和方达,他们开始就他们,但一开始就无能为力,因为两个孩子都压在一快水泥板上,只能救一个,母亲都想要,但不可以的`,“这边发现了被困人员”友邻救援队说,这边的就想赶过去了,劝母亲快做决定,母亲迷茫的说:“救儿子。”压在水泥板下的王登哭了。

  可喜的是王登在尸体堆里活过来了,是解放军叔叔收养了她,一直养到她长大,她读上了大学的医疗系,打算将来为困难的人们服务。方达因为右手残疾,只能拉三轮车养母亲。

  10年后,王登结婚生了孩子,叫点点。她的丈夫是加拿大人。方达的孩子也叫点点!王登成为了一名医生,方达是一家软件公司的老板,20xx年5月12日,王登的丈夫告诉王登中国发生又发生了8。0地震,王登决定去当志愿者,方达也参加了,为灾区捐赠救援物资。两人是在一顿晚饭相认的……

  方达带王登去看母亲,母亲痛苦欲绝的看见这自己女儿没死,30年了,每天守着自己女儿,从此过上快乐的生活…

  这部电影真的很好,体现出了一母亲对儿女的慈爱,表现了人民面对地震坚强不屈,自强不屈,勇往直前的精神,只要万众一心,众志成诚,一定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 篇3

  昨天晚上,我不知道是怀着怎样的心情看完了冯导的新片,我不懂什么电影拍摄的真实感,或者从专业的 角度去评价冯导的新作,或者说这样一部电影已经可以超越那些所谓的商业利益,我只想从情感本身,去默默体会这样一场34年前的地震带给我们的关于生存与死亡,心灵和信仰的思考。

  直面人生,直面灵魂!——这是我最深的体会。如果说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由无数次的选择构成的,那么我不知道有什么选择比选择生与死更艰难。记得曾经看过毕淑敏关于生存与死亡的演讲,她说一个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通向死亡的过程,每过一秒,我们就离死亡近了一秒。然而关于片中元妮的选择,我却无法去评论对与错,或许结尾处当方登对母亲元妮在墓地边一遍一遍的“对不起”已经告诉了我们什么。

  32年,从唐山道汶川,不是简单的时间与空间的距离,这对于那些经历过它们的人来说,也许是生与死之间的距离,这之间,包含了他们所有人的人生,以及灵魂深处的坚守。我想我或许没有资格去评论这里边的苦与痛,因为毕竟不曾经历,便无法真正理解那样的生活。

  看完之后,我更多的选择了沉默和思考,思考那些废墟下掩盖的生命和废墟之上活着的人们。也许我们真的`没有理由去埋怨些什么,就像余华笔下的《活着》,好好活着,就已经足矣。我们都需要一种信仰,去支撑灵魂,然后直面人生!

  也许能够带给我们感触的不是灾难本身,而是在灾难之后另一种爱与责任的坚守以及重新捡拾起美好人生的勇气。但愿这样一部能让举国同哭的电影,带给我们更多关于人生的思考以及自我灵魂的洗礼,带给我们直面人生,直面灵魂的勇气!

  《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 篇4

  看完冯小刚的电影《唐山大地震》,震撼、忍耐、亲情、责任、拼搏 ,用这几个字可以概括整部影片。

  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震撼了全世界。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没有接受任何国际组织的援助,全凭中国军队、各地政府派遣的救援队以及国人自发组织的志愿者参与抢险、救灾。没有先进的机械设备,有的只是人的一双肉手,救援的速度和质量以及艰难程度可想而知。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当时的政治精神激励唐山人战胜了灾难。

  余震和震后的建设中,忍耐、亲情和责任又促使唐山人默默地投入到重建家园的热潮中。他们忍受失去亲人的痛苦,忍受孤独寂寞,忍受灾难带来的副影响以及自卑的心理,强迫自己忘却灾难的阴影去救险,去工作。可是灾难的阴影不是轻易可以抹掉的,需要长时间的慢慢磨砺。就像影片中母女的心结在灾后的32年才得以化解。

  当然,唐山的今天,离不开唐山人的拼搏。没有拼搏就没有现在的唐山;没有拼搏,唐山有可能在国人乃至世界人的心中只是一个瞬间而已。

  很佩服冯小刚导演的天才,抓住了人的心理,把一个灾难片用亲情串起来,没有刻意描写灾难的残墙瓦砾,而是渲染了人的本性,赚足了观众的眼泪,不愧为新一代的导演大师。

  看了唐山大地震,不能不提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影片中冯导巧妙地把唐山大地震中失散的姐弟俩放在汶川大地震的救援中相见相认,让观众再次进入灾难的残酷中,使得观众在冯导蒙太奇手法的调动下,心灵再次得以震撼,泪水再一次控制不住。汶川震后的抢险,唐山的救援队无疑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唐山和汶川联系在一起,同样再次引起世人的瞩目。

  唐山,不仅仅只代表一座美丽的城市。在当今金钱、利益高于一切的社会,唐山更是代表了一种精神,一种支柱。

  《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 篇5

  影片结构概述:影片以叙事为主,以片中主人公的感情为线索进行的,把人物的情感与地震发生始末紧密结合起来,通过采用对比,相关等手法,又影片情节感人至深,再有大牌明星的参与和一些搞笑情节的加入,使得影片更具有一定的观赏性!

  影片观后感概述:影片以一个惨痛经历唐山大地震的家庭为故事背景讲述的,看似是一部纪实片,实则是一部讲述人性伦理的'情感大戏,影片开端丈夫与妻子非常恩爱,当地震来临时,为了救自己的孩子,丈夫舍生将妻子推开,自己却葬身于废墟之中,和后面王登与研究生的爱情观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不仅体现的是一种人性情感的美,更是对青年男女之间爱情是否能经的一种考验的一种鞭策,还有母亲在面对救助儿子与女儿抉择时,内心的无耐与纠结,这也是对人性的一种考验,女儿被救出时,和在随后的几年里一直对母亲当初的做法耿耿于怀,其实母亲的心里一直十分的痛苦,正如片中台词所说;‘唐山的建筑经过多年重建是可以修复的,但母亲心中的那份伤痛是始终无法修复的。”片尾最后女儿与母亲的心节终于得到了解开,母女二人又重归于好,与片的开端得到了呼应,正好也印证一句话,只要人自有真情在,任何代沟都是可以逾越的!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真正的勇士,敢于直视敌人淋漓的鲜血,"而这位母亲在失去自己丈夫和女儿的双重打击,任然坚持独自生活三十几年,不仅体现了对丈夫的忠贞,更是对人性美的一种宣扬,用修改过鲁迅的名言讲;真正的勇士,敢于直视惨淡人生,一点都不为过!不仅刺醒了人的灵魂,更唤起了人的本性,这也就是这部电影能成为最强华语电影的关键所在。

  好了,就写到这吧!好的电影还需观众躬亲去感悟,体会!望大家也观看一番,细细品读,定有感悟万千,高屋建瓴之言,如有雷同,概不负责 !

  《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 篇6

  下了阵暴雨,像是在废墟中大声喊叫亲人名字的声音。

  在今天的语文晚自习上,我们观看了《唐山大地震》,看到一幕幕在废墟中振撼人心的场景,也让我们都流下了悲痛的泪水,最让我心酸的画面是:母亲在最后断然决定救儿子,当她的女儿听到后,心凉了。在这个场景中,我们可以看到母亲是爱她的孩子的',但是,因为他们说只能救一个时,哭着求他们把两个孩子都救出来,很让人心酸的画面。

  也许在当她看见死去的爸爸也躺在她身边时,心里肯定很不好受,很孤单吧,毕竟,她是这么的小。

  “倒塌的房子都盖起来了,可我妈心里的房子再也没有盖起来,三十二年守着废墟过儿子。”——心灵的废墟上,我们看到一座叫做希望的城,尽管曾经的创伤无法让生命变得完整,我们却看到他们依然怀揣着希望在成长的道路上努力前行……

  许多年后,元妮一直不愿搬家,每次烧纸时她都会念叨家里的地址,她害怕那孤单的灵魂不认得回家的路,她怕她最爱的人迷了路,回不了家。——亲人永远是亲人,就算阴阳两隔,也是至亲的人!

  “没了,才知道生命叫没了。”这是元妮在她最后悔时所说的话。是由这一次的地震,而触一动了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因为有了这种爱,才会让世界变得愈加美好,也看出了,元妮在内心深处依旧怀念着那段从前的时光,但是却一去不复返……

  “我不是想不起来,而是忘不掉。”方登在最后的时候对自己的养父说了这一句话。是的,有些东西是不远想起的,但并不代表可以一辈子忘掉。

  灾难的飓风过后,唯一留下的就是亲情。就好像这些光亮,是支撑着他们活下去的希望和勇气。

  《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 篇7

  这部电影本身就是一个催泪弹,从一开始就那么强烈,那么振动人心,生与死的抉择犹如冰冷的匕首直入人心,人们脚下踩着血水,在一个个死人旁走过,场面令人恐怖,地震过后,唐山下着一场场倾盘大雨,那些孩子们痛失亲人的痛苦,与撕心裂肺的哭声,让我有了几度动容。

  啊,人间亲情啊,人间最需要的就是亲情,在地震过后,好心的人们都奋不顾身振作了起来,不顾个人安危,去救他人。这是多么值得歌颂的精神啊。

  今天是太平盛世,风调雨顺,一派和谐。可是回头想一想,那个年代的人们,是怎样坚强到底,勇敢的活下来的。这部电影中,最感动我的是那个母亲无时无刻想着自己的罪过,无时无刻不感到心痛。徐帆饰演的那个母亲,说实话,在我把整部电影全看完的时候,我才发现,忏悔其实可以在坚定不移的信念之中,幻想化成爱。那个母亲,在救孩子的时候,不停地重复,救两个,救两个。啊!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生与死,这几个字在他们的脑海中是一个残酷的选择,有人选择生,是因为他们还有理想没有完成。有人选择死,是因为他们失去亲人,失去了生活的依靠。可是故事中的`小姑娘却有一颗顽强的心,坚强地活了下去。这正是残酷环境中,值得颂扬的。人生是条单程线,不售回程票,让我们珍爱生命吧。

  今天,我还是一个年仅12岁的少年,人生的许多事,我还不太懂得,但通过这部电影,我似乎成熟了许多,也懂得了许多。其中最值得我珍爱的就是人间真情。感谢这部电影的导演以及各位演员的精彩演出。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雨,人有旦夕祸福。虽然现在生活安逸,无忧无虑,但并不意味着我们面对的永远都是鲜花和微笑。人生道路上难免挫折与磨难,让我们为不测的人生做好未雨绸缪的心理准备,为幸福的明天做好坚忍不拔的精神品格吧。

  《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 篇8

  《唐山大地震》通过一地震中的幸存者方登为线索,把唐山大地震与四川汶川大地震巧妙的联系在一起,并以我是唐山人为主题把唐山人的感情,唐山人的善良,唐山人的倔强表现得淋淋尽致。

  首先是方达的母亲,在救儿子还是救女儿的选择中痛苦的`挣扎,一句救弟弟使这位母亲始终生活在愧疚中,以至儿子在深圳混出名堂了,有车子和房子,还有了自己的公司,想接母亲去享福,可这位母亲倔强的说:我哪也不去,我要去了,就更对不起你姐姐和你父亲了……

  再说方登,也为母亲的“救弟弟”那句话折磨着,压抑着,直到被善良的解放军夫妇收养以后,几天都不说一句话,甚至以为是哑巴,可是当她第一天上学报名,老师问她的名字的时候,母亲说叫王凡,小方登马上说“我叫王登”,把大家都愣住了,在这只有两个字的语言里表现出了极其复杂的心情,一方面母亲的“救弟弟”让小方登无法接受,另一方面,也为“我是唐山人”这个主题思想埋下了伏笔。

  在杭州医学院学习期间,方登和一位研究生意外怀孕,男友为了不影响王登的学业,希望王登做人流,方登坚决不肯,男友问为什么,方登说“因为我是唐山人”,不用多说,就这一句我是唐山人,道出了一个经过了唐山大地震幸存下来的人对生命的执着。

  王登在加拿大结了婚,当某一天,她从电视里得知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消息后,当年唐山大地震的情景,即刻浮现在她眼前,立马到了四川地震灾区,参加了救援工作中。影片就这样把相隔32年的唐山和汶川大地震巧妙地联系起来。

  《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 篇9

  爱情有很多种。母亲对她的孩子有至高无上的爱。爱与朋友互相帮助;人们也喜欢和谐相处,一起度过难关……今天,我在电影院感受到了很多爱。

  冯小刚的电影《唐山大地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幸福快乐的家庭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分离了。父亲为了救母亲献出了生命,两个孩子被压在同一块混凝土板上。虽然一边的一个孩子可以被救,另一边的另一个会被压死。在这个艰难的选择中,母亲选择了救她的哥哥。这使得幸存的妹妹终生恨她母亲。2008年四川也发生了地震。解放军不遗余力地拯救废墟下的生命,挖掘石头,运送救援物资...场景打动了人们的心。我已经分居32年的哥哥和姐姐也来抗震救灾了。那一年,我姐姐深深感受到了母亲痛苦的选择。最后,我姐姐跟着我哥哥去看我憔悴的母亲。他们在兴奋和悲伤中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难以放弃的母亲和孩子,血浓于水,让人哭泣。在电影中,母亲感到悲伤,责怪自己32年,32年,在地震危险时没有选择女儿邓芳。多么漫长的'一天,你一生中能有多少个32年?这难道不能反映母亲的伟大爱吗?在帮助四川地震灾区时,她的女儿邓芳终于意识到了她母亲的艰苦努力和困难。世界上有多少孩子能理解母亲的苦心?

  在我的生活中,我经常听到妈妈的唠叨。尽管这有时让我感到不安和懊恼,但毕竟是出于好意。例如,每天中午,不管是烈日还是寒风,他们都赶回家做饭。我记得那天我在兴趣班学习的时候,天下着倾盆大雨空。我担心没有带伞,妈妈一直在门口等我带伞。母亲的唠叨又在我耳边响起,但我的心涌上了暖流。

  看完电影后,母爱依然如故。

  《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 篇10

  往事不堪回首,但在汶川、玉树的大地震后,我们都会不约而同的想到了19xx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

  地震发生前,一切都是那么平静,可爱的姐弟俩正在家里睡觉,突然,地震发生了,姐姐从梦中惊醒,她赶忙叫起弟弟,他们的父母拼命回去救孩子,母亲被父亲拉回安全的地方,父亲刚进门,房子轰然倒塌,姐弟俩都被压在房梁下,母亲只能选择救姐弟之一。母亲最终选择救了弟弟,但姐姐却奇迹生还,后被解放军收养,弟弟在地震中失去了一只手臂,他也不愿读书,自己挣钱,成为了一个公司的老板,姐姐当英语家教养活自己和女儿。32年后一家人的意外重逢,让他们仿佛再次回到了震后的唐山……7.8级的大地震,造成242769人死亡,好在顽强的唐山人能重建家园,让唐山更加繁荣。

  “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这句话是影片中的母亲(元妮)在地震之后的感悟,每次看到元妮孤独的身影,对于丈夫、女儿的怀念(她以为女儿也死于地震),对于外出儿子的思念……在32年后母亲与女儿的团聚,更是让人感到撕心裂肺的痛,看到这一幕,我心中涌起酸楚,当初元妮选择救儿子还是救女儿时该是多么痛苦的决定啊!意外的重逢,让这位母亲又想起了当时的场面,她对女儿的愧疚,毕竟是她自己抛弃了女儿啊!地震带给这位母亲的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她本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庭,仅仅23秒,让她失去了丈夫,还以为失去了女儿……

  做父母的,哪个不担心自己的儿女?元妮担心出门在外的儿子,年迈的养父面对着失散多年的.女儿怒而激动的大喊:“我天天担心!”是啊,父母对孩子的爱,不是只言片语所能表达的,这部影片更加深了我对父母爱的认识,它也让我明白了当我们面对无法控制的自然灾害时,我们只能选择,选择舍弃!

  如今的唐山已经成为了一座繁荣的城市,它不仅是唐山人奋斗的结果,更是来自四面八方的援助,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 篇11

  看完《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之后,我连叹五声。

  一叹地震当中的人们之不幸。他们有的永远离开了人世,有的失去了自己的`亲人,悲痛欲绝,但他们只在断在的悲痛之后重振旗鼓,为自己的家乡出力,为国家的建设做贡献,这种精神让人敬佩不已。

  二叹父母之伟大。父母将我们生下来已属不易,此恩已经无法报答,再加上养育之恩我们就更无以为报,就算我们有天大的能力也抵不过母亲十月怀胎之恩,因此我们又有何理由抱怨父母?我们也只有尽最大力量来孝敬父母之赐生及养育之恩。

  三叹中国老百姓之团结。在危机时刻,只有老百姓才能在第一时间救同胞于水火之中,官员们虽然在此刻也出了力,但是比起老百姓之力,就像是大人与小孩儿般差距。官员又如何?百姓又如何?同为人,为何就不能如百姓一般挖石刨土救遇难者于水火?

  四叹人类之之无情与贪婪。地球会有今天这样多的灾难,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人类不善用地球资源所造成的,人类对地球的无情和对地球资源的贪婪,导致地球之灾难,可悲可叹。

  五叹中国电影事业之进步。《唐山大地震》这不影片,从故事的构思到影片的拍摄技术,都远远超越了中国电影以前的水平,让中国的电影事业踏上了一层崭新的台阶。我在此预祝中国的电影事业越来越好。

  五叹毕,虽然文笔粗糙,但实属真实情感,或许能让他人有所感悟吧,中国上每一个人力量虽小,但13亿人之力量则无比巨大,因此,只有13亿颗心往一块儿想,13亿股劲儿往一块儿使,才能让中国更加强大。同胞们,努力吧,加油吧,为我国之未来献出你们每一份力量!!

  《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 篇12

  唐山是在地震以后蓬勃发展的一个城市,每当提起唐山这个城市,很多人第一想到的就是曾经34年前唐山那场惊动世界的灾难。在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发生里氏七点八级地震,造成24万人遇难,是近代地震史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被称为"二十世纪世界十大灾难之一"。唐山人在不断的建设和不断的发展。现在的唐山已经焕然一新的感觉。去年冯小刚导演来唐拍摄大型电影《唐山大地震》,根据《余震》这部小说改变的,讲述了地震以后母亲只能在自己孩子中选择救姐姐和弟弟之间选择一个人,妈妈选择救了弟弟,然而姐姐奇迹般的活了让解放军救助了。感动的画面,感动的故事。

  今天唐山体育场举办万人首演,这是第一次以唐山为主题拍摄的电影。也很荣幸今天冯小刚导演一起出现万人首场现场。今天左诺没有时间,所以就没有去。很多朋友去现场一睹风采。故事很感动,很多人留下了泪水。演员都尽善尽美的演绎了这场电影。一切都是那么的感动,让人不由得表达这自己的情感。我曾经问过我妈妈对于唐山大地震有什么要代表的。我妈妈回忆那段地震心里面都有恐惧,毕竟死亡的人数很多,父母都是经历唐山大地震的人,用自己的真实感受告诉我其中的恐惧,当时的无奈唐山大地震观后感600字唐山大地震观后感600字。一切都是那么的突然,一切都是那么的`震惊。也许唐山大地震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知道当时的感受,也许唐山大地震太可怕了,可怕到不敢去回忆。

  冯小刚导演第一拍摄以地震为题材的电影,他的尝试给全世界展示了现在正在蓬勃发展的唐山,唐山现在不断的建设,唐山的不断发展给年轻的我们带来了许多的机会,我相信唐山也会发展越来越好,展示给世界不一样的唐山。曾经对唐山的认知,是有34年前的地震,然后现在展示给世人的是唐山不断的强大。

  《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 篇13

  影片结构概述:影片以叙事为主,以片中主人公的感情为线索进行的,把人物的情感与地震发生始末紧密结合起来,透过采用比较,相关等

  手法,又影片情节感人至深,再有大牌明星的参与和一些搞笑情节的加入,使得影片更具有必须的观赏性!

  影片观后感概述:影片以一个惨痛经历唐山大地震的家庭为故事背景讲述的,看似是一部纪实片,实则是一部讲述人性伦理的情感大戏,影片开端丈夫与妻子十分恩爱,当地震来临时,为了救自我的孩子,丈夫舍生将妻子推开,自我却葬身于废墟之中,和后面王登与研究生的感情观构成了鲜明比较,这不仅仅体现的是一种人性情感的美,更是对青年男女之间感情是否能经的一种考验的.一种鞭策,还有母亲在应对救助儿子与女儿抉择时,内心的无耐与纠结,这也是对人性的一种考验,女儿被救出时,和在随后的几年里一向对母亲当初的做法耿耿于怀,其实母亲的心里一向十分的痛苦,正如片中台词所说;‘唐山的建筑经过多年重建是能够修复的,但母亲心中的那份伤痛是始终无法修复的。”片尾最后女儿与母亲的心节最后得到了解开,母女二人又重归于好,与片的开端得到了呼应,正好也印证一句话,只要人自有真情在,任何代沟都是能够逾越的!鲁迅先生以前说过;’真正的勇士,敢于直视敌人淋漓的鲜血,"而这位母亲在失去自我丈夫和女儿的双重打击,任然坚持独自生活三十几年,不仅仅体现了对丈夫的忠贞,更是对人性美的一种宣扬,用修改过鲁迅的名言讲;真正的勇士,敢于直视惨淡人生,一点都不为过!不仅仅刺醒了人的灵魂,更唤

  起了人的本性,这也就是这部电影能成为最强华语电影的关键所在。

【《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相关文章:

唐山大地震11-27

唐山大地震中的经典句子07-29

《唐山大地震》的读书笔记07-23

纪念唐山大地震宣传标语07-28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11-23

《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11-04

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11-30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07-17

《唐山大地震》 观后感09-02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