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

时间:2023-02-22 09:25:37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15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记录一下了。现在你是否对读书笔记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浮生六记》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15篇)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1

  我很少读传记或者小说,昨天看到《浮生六记》的封面——群山环绕,白云悠悠,顿觉优雅淡然,宛如世外桃源,似乎可以让我暂时脱离这凡尘俗世,寻找到一方净土。

  于是开了盏灯,读到停不下来。

  沈复无疑是幸福的,他放浪形骸,自由不羁,骨子里特别爱游山玩水,不太被凡尘俗世所扰,即使没钱依然要快意生活,邀请一众好友饮酒作画。

  那个年代车马如此之慢,他居然都能走遍很多地方,看遍世间无数美景;且娶得贤妻,志同道合,即使被公婆冤枉赶出家门无钱治病,典当首饰也要供老公与朋友饮酒玩乐,从未埋怨过他半分;虽然弟弟无情倾吞全部家产,但还有不少好友在他最落魄的时候出手相助,也算是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找到了一丝光明。

  但最终因为他的无能和懦弱,妻离子散,儿子夭折,老婆病逝,父亲遗产也被弟弟抢夺一空。

  人生,很美好,却也很坎坷艰难。

  除非有人永远罩着你,护你周全,不然如果不早做打算,积累生存必须的钱财或者资产,随着年龄的增长,终究会被现实拖垮,凄惨了结余生。

  成年后,所有的天真,都是因为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

  如果能保证这个人一直存在,你可以永远按照自己的心意生活,不用担心材米油盐,不用考虑买房买车,可以随时开启说走就走的旅行,因为资本够,无所畏惧。

  可是普通老百姓哪会这么幸运,即使父辈有一定资产,放在现在,通货膨胀这么严重,各种物价水涨船高,不管是生活成本,居住成本,教育成本还是医疗成本,哪一项不是特别昂贵,再怎么余粮丰富也经不住下一代坐吃山空啊。

  如果家里还有兄弟姐妹争夺财产,可能更吃不了几年安心饭。

  芸作为老婆,真的是特别贤惠,没得说。不仅对无能的老公没有半点怨言,甚至还亲自张罗帮老公纳妾!娶妻如此,可能是所有男人的梦想吧。

  但是,生活就是生活,人需要吃饭,会生病,需要钱!

  一味的袒护和体贴如果能换来老公的觉醒和发奋图强自然最好,但是人不经历巨大变动是很难改变的。

  她给了沈复一个永远的温柔乡,虽然沈复后来也知道节俭,知道要赚钱,但是一来太晚了,到了那个年纪,错过了很多机会,再想翻盘就很难了;二来,他的`改变也只是被动改变,并不是自己主动思考,发奋精进带来的改变。这种改变最多只能勉强维持生计,并不会带来太大的改观。

  芸死后,沈复跟着琢堂做事,在闲暇时间依然想的是哪里有快活的景致,哪里可以愉快的玩耍,却从来不记得母亲还等着他匡扶家业。

  利用闲暇时间,去做点生意,赚点钱,多找些出路,不好吗?

  活到四十多岁,依然没有搞清楚钱的重要性!也没搞清楚作为男人的责任和担当!

  如果不是因为没钱,又怎么会妻离子散?儿子如果能一直在身边,夭折的概率是不是会小很多?如果儿子一直在身边读书,是不是可能会有另一番天地?如果有钱,直接搬出去住,不听那些闲言碎语,不用舟车劳顿逃到朋友家,一家人在一起心情愉悦,老婆是不是可能多活几年?女儿是不是可以嫁的更好?

  由于书卷残缺,后面沈复的人生究竟如何,没人知道。不知他是否想清楚了一些事情?作为丈夫的责任,作为爸爸的担当。

  人生不仅仅有兴趣爱好,还有很多关卡磨难。而人生绝大部分的关卡磨难,都可以用钱解决。想要绝对的快意生活,前提一定是有足够的资本积累,否则就是自私无能,最终只有让最亲的人买单,而这些买单的代价往往比较大。

  享受生活没有问题,但是也千万不要忘记了,钱也特别特别重要,很多时候甚至比快活更重要!钱,才是根生立命之本!

  当然,我无意批判,毕竟一来我没有资格,二来他把自己的故事记录下来,确实能给后人很多借鉴参考,也算是公德一件!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2

  清秋夜雨,灯影映窗红。看完了浮生六记也该写点什么很少看这种言情类的货色,但,我感动于沈复与陈芸的爱情。我赞慕着他们的平常生活的诗情画意,我倾心于他们的诚挚恩爱至逝世不渝,我仰望着他们毕生平常却心怀磊落,心无羁绊,超然脱于尘俗。

  《浮生六记》,分为《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崎岖记愁》,《浪游记快》,后两记疑是伪作《中山记历》和《摄生记逍》,这个我是百度来的。这是一本自传体散文集,四记交叉相联,所记所叙固然都是日常琐事,平铺直叙,然情真意切,一点不腼腆作态,更无学究之气,惟是灵秀冲淡,读来如一缕嫣然清风渐渐拂面。

  打开《闺房记趣》,沈三白刻画了一个清丽灵妙的女儿形象:“其形削肩长项,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唯两齿微露,似非佳相。一种缠绵之态,令人之意也消。”这是他年少时初见陈芸的情景。那夜,芸给他吃自制的腌菜暖粥,吃的正香时,芸堂兄挤身而入,戏谑笑道:“我要吃粥你不给,本来是专门给你夫婿筹备的!”呵呵,当时沈陈二人就酡颜了。读此处我亦莞尔微笑,圆满姻缘一粥引之。尔后便是两人成亲,一段最幸福美妙的'时间。我一遍遍地被他们的真爱打动着。他们的恋情并不惊天动地,也非旷世绝恋,更非千古名唱。我只是为他们最平凡最轻微的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而深深激动。夫妻饮茶谈诗论词,芸曰:“杜(甫)诗锻炼精绝,李(白)诗洒脱落拓;与其学杜之深严,不如学李之生动。” 春景,三白欲携芸远出远足,芸巧扮男装,见人问则以表弟对之。呵呵,竟无人识辨。

  夏日,芸头戴茉莉花,三白戏谑说佛手为香之君子,茉莉为香之小人,何以亲小人而远君子,芸亦笑说:“我笑正人爱小人。”夫戏妻谑,笑俗为雅。读着读着,我忍不住爱慕沈三白,他有着那么美好高明的妻,更不由自主连声惊叹陈芸,芸于日常细琐之事,也处处流露着灵慧奇妙,体现着匠心专制,诗情画意。这是多么颖慧的可恶的女性啊!夫妻二人同亲戚扫墓山中,芸捡回一堆峦纹白石,拿回家,在宜兴长方盒中叠成一峰,若临水石矶状。自己着手种植白萍,石上植茑萝。到暮秋,岩间茑萝悬壁,水中白萍大放,好一幅“流水落花之间”,络创富,却不见斧凿痕迹。三白小酌,不喜多菜。她用二寸白磁碟六只,自制“梅花盒”。启盒视之,如菜装於花瓣中,一盒六色,二三良知可随便取食,食完再添。书楼夏天太晒,芸用数根黑柱横竖搭错,旁边以旧布条裹缝。既可遮拦饰观,又不费钱。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3

  浮生六记,为欢几何。

  时光回溯,世事往复。画面定格于清乾隆二十八年,姑苏城南一衣冠仕宦之家,沈复生于此。一生浮荡不定,好游山水,工诗善画,有感于“事如春梦了无痕”,故而以笔墨将生平经历记录成书,名曰《浮生六记》,其中多以家常散事为主,伉俪之情、郊游之乐、山水之趣,透过朴素通透的言语,还原出几百年前,这位士族文人在或富或贫的日子里,那些精致清暖的生活光彩。

  布衣饭菜 可乐终身

  林语堂在《浮生六记》英文版的后记中写道“素好《浮生六记》,发愿译成英文,使世人略知中国一对夫妇之恬淡可爱生活。”

  陈芸,字淑珍,勤劳聪慧,与沈复情投意合结为夫妻,二人琴瑟和鸣深情绵长,共同研习书卷、游山揽胜,而后遭逢变故,仍能不落世俗,悉心经营布衣饭菜,把清贫的生活过得充满乐趣。

  夫妇二人一生不慕名利,然而却把风雅志趣融入到了一桌一椅,一菜一粟之中。例如在吃方面,芸爱往麻油中加入少许白糖拌腐乳吃,鲜美好下饭,拿卤瓜捣烂用来拌腐乳,起名“双鲜酱”,味道异样美好;在穿方面,自己织作衣帽领袜边角,衣服虽有破损,经过芸的巧手缝补之后,仍能保持整齐洁净,见客交友不失体面;在住方面,旧竹帘布条缝裹固定,隔断遮拦的同时装点房舍;而在游乐方面,巧心思更多,雇了馄饨胆子到柳树荫下烹茶赏花,温酒煮粥,太阳西坠方才尽兴而归。

  生活的情趣,并非建立在充足的物质基础上。不管是锦衣玉食还是粗茶淡饭,用心经营好漫长光阴里的一桌一椅、一菜一粟,荣华却不骄狂,安贫仍能乐道,以清淡闲雅的情致为血肉,丰盈起生活的骨架,就算再平淡的日子,也能描绘出瑰丽的色彩。

  清贫安乐 恬适自甘

  因遭遇是非误会,夫妻二人被迫旅居外地,几度漂泊。然而沈复与陈芸仍能做到互相扶持,以泰然处之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坎坷与挫折。

  清贫的日子里,用度花销要适宜俭省,却不能失了雅致的'生活情调。虽是廉价的瓜蔬鱼虾,但经过陈芸的烹调,这些惠而不费的食材,便有了意外的好味道;装吃食的器皿也要精致,六只白瓷深碟组成的梅花盒,形如墨梅,美观实用;诗会作画也不能少,聚会于家中、郊游于野外,从不敷衍度过。就连暂住扬州,屋子窄小到只有两椽,也仿照园林布置手法进行隔断,虽难有富贵人家之象,却精巧别致。

  一生起起落落,夫妇二人常以诗酒山水之乐调剂生活,苦中作乐,恬适自甘,把困顿的日子过出温柔清暖的味道来。其实不管身处逆境或顺境,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宠辱不惊,安之若素,才能体会到生活的安乐,跳脱出成败得失的困扰。

  虽无微言大义,但字里行间意趣无穷,手边有此一册,便真如有一妙友相伴。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4

  《春夜宴桃李园序》云“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人生百年,如白驹过隙,在这短短的时光里,我们该如何度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历经世事的风云变幻,沧海桑田,虚无鸡汤文的枯燥说教,已经激发不起我们内心的任何波澜;公主王子、达官贵人童话般的爱情故事,也经不起现实的风雨打磨;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如何在一个浮华时代措置自己的情感,给浮躁的心灵找一个温暖的空间?沈复在其自传体散文《浮生六记》中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那就是人要有真情、要懂得付出真情。“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只有真情付出的人才能感受到春风拂面、忘却严寒酷暑、忘却风霜雨露,保持内心平静,获得永生幸福。

  这部书为什么能够流传二百余年而不衰,受到一代又一代人的推崇喜爱?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作者并不是高高在上进行泛泛说教,而是站在一个普通人的角度,将自己亲身经历,娓娓道来,富有亲和力,而且其方式具有可借鉴性,只要愿意做,任何人都可以实现。作者只是一位普通的社会中下层,没有享受过大富大贵,过着如同大多数人的普通生活,甚至曾潦倒到以卖画维持生计,这种人很容易在我们身边找到影子,就如我们身边熟悉的张三李四,甚至就是我们自己。就是这样一个没有惊人的家庭背景、没有功名利禄、没有惊人财富,一生堪称平平庸庸,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却拥有任何功名和财富都换不来的爱情。家境清贫时,甚至饥寒交迫,他们二人却志趣高雅,矢志不渝。平淡生活中他们且吟诗、作画,自娱自乐,或郊游、烹肴,意趣盎然,让整个略显灰暗的人生多彩多姿起来,焕发出熠熠的光彩。这些普通人平常生活的感悟,启示我们幸福的生活不是高不可攀、遥不可及,也不是井中之月、水中之花,我们这些普通群体只要愿意去做也可以实现的,这才是生活的真谛,容易引起广泛地共鸣。

  林语堂先生在《浮生六记》的序中说“芸,我想,是中国文学上最可爱的一个女人。”的确,书中的女主角是一个性情可爱、温婉贤淑的女人,既有为情窦初开而藏粥的聪慧,也有为追逐热闹而女扮男妆出行的大胆;同时,还能赋得“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妙句,完全是一个知书达理的奇女子。完全不似《红楼梦》中诸多女子,更与鲁迅《奔月》中描写的厌倦长期清苦生活而抛弃丈夫、独自升天的嫦娥迥然有别,成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最温柔细腻闺房之乐”的记载。而这种幸福生活正源于二人两情相悦,玉露相逢,胜却人间无数;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始能与子偕老。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这是本书给我们的最好启示,沈复自从十七岁与陈芸结婚,至陈芸因被疾病困扰辞世而去,这短短的一生虽命运多舛、变故时现,但依然没有将两人分离,没有能减弱二人的真挚情感。实现了“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人生中最美的风景。其相互欣赏、相濡以沫的真情,“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着实令人感动,为之击节。后来沈复在其妻子离世后,独自一人离家漫游,过完了自己的余生,也从侧面体现出这种至死不渝的情感。

  古往今来,关于夫妻真挚情感的故事不计其数,既有“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同声若鼓瑟,合韵似鸣琴。”般夫妻间融洽和谐,亲密无间;也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呓语般的痴情;更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沉睡人不去、睹物更思人”的凄苦。这些诗句和本书相同,其感人至深之处不在于艺术手法的高妙,语言的精粹,而在于蕴含着的真情。情致所动,金石为开,这才是能直达内心深处,激发出生命本真的最原始力量。

  其实生活中需要真情付出何止夫妇之情,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短暂的一生中人们追求的.无外乎生命的长度与宽度两个维度。生命的长度是属于自然规律,不受个人控制,最多只能有限延长,最终结果无论谁都无法逃避。但生命的宽度,即生命的质量如何提高,则完全由个人决定。无论何时何地、何种环境,都需要真情释放,待人以诚,用之以情。这真性情不仅包括夫妇之道,同样适用于学习、家庭、工作之中,彰显于待人、待物之间。人生天地间,种种不可控的不幸可能突然袭来,给生命旅程增添许多阴雨。在无情的生活面前,要超脱世间繁琐,摆脱平庸,唯有不忘初心,坚守真情,珍惜生活中的美好,乐于付出并享受生活带来的愉悦情感,坦然接受生活中将要到来的一切。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人与动物之间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具有情感性,懂得对他人付以真情。真情是春天里盛开的鲜花,点缀诗意生活;是夏天的浓阴,遮挡暴雨狂风;是秋天的鲜美果实,带来收获喜悦;是冬天的一缕暖阳,暖化寒风冰山。是因“投我以木瓜”而“以琼琚报之”的慷慨,是愿意为别人提供热情帮助,救人于危难之际的热切。当然这种真情并不是从天而降的,特别是在当今,过重物质利益冲淡了情感关照,作为以塑造灵魂为使命的高校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更需要教学以真、待人以情,发挥人格的引领作用;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浓厚的人文情怀榜样,以此营造人际关系上的绿水青山、使其灵魂得到锻炼、情操受到陶冶,提高生命的质量,构建幸福、和谐的社会交际环境。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5

  《浮生六记》或许有我、有很多人想要的东西,特别是男人。芸娘不易做来,来世的事,会不会有人提前拒绝?这也没什么不好。

  一、同甘共苦,患难与共;坦诚直爽,体恤关爱的夫妻真情。

  二、勤俭淳朴,善处忧患;布衣菜食,可乐终身的简朴生活。

  三、淡薄名利,与世无争;恬淡自适,知足常乐的旷达胸怀。

  四、逆境逢生,善解人意;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优良品德。

  所谓情投意合,所谓举案齐眉,闺房里的旧事,果真如文字渲染中的美好?

  “知己如君,得婿如此,妾已此生无憾。”林语堂说芸娘是文学史上第一可爱的女人,也难怪有人对我说“芸娘不好当”。

  不好当,感染气息总是好的。人的一生,会遇见多少不期的人和事。比如某个人,起初对他的了解是空白的,如今,隔岸观火,只见得烟雾,近不得身。探多了,还被染指“好奇”。好奇有什么不好呢,又不是专为觅你隐私而去,不准,我也不会兴叹,懊恼、惆怅之后,不作罢又能如何?

  当时,遇见他,却是每日一点一点的收紧,又一点一点的诱惑,终成为其囊中之物。若是锦囊也罢,就怕是一塑料袋,毫无透气性,窒息而亡。亡也无畏惧,就是时间一长,不亡,大脑因缺氧,真真地成了整神经。

  这已然消磨掉的四十年华年,都积攒了些什么?都沉淀下了一些什么?

  那日的工作没有如期完成。好似学生交卷一般,不到最后一刻,绝不直面。读书、听音乐可以让人安静。前日下载的歌胡乱的,看来要重新来过。其实我的耳朵不能塞耳机,长时间的听音乐,听力已经严重不行了。电脑播放上班时间是要顾及的,只能委屈自己的耳朵。读书却是随时都可以的,心又焦着事情,也没读几个字进去。敲打键盘估计是最安全的,身边的同事已经习惯我敲打键盘都不来搅我,否则,会遭辣脾气。

  宝玉和黛玉在花树下读《西厢记》,两个人的相约,无声,其香也是久远的。斯人想必欢喜这样的性情。芸娘与君亦如此,读书议文忆事怀情。好景总是不长。好歹也有过。

  “与君不曾半日赋闲,纵然安排那样的时刻,想听君一席言,想与君谈古,君却移情别意,不予理睬我的缠绵。其实,女人的想念不全是肌肤之间的相亲,两情,默默,或言,或什么都不做,静下来的安逸,才是最宝贵的珍藏。”那日的日志,如今读来,依然动己心弦。

  被人忽视的细节,又或许是他人刻意湮灭的细节,只能说明我与君心未能息息相通。又如何的相惜,相亲,相爱呢?

  读六记作什么呢?囫囵留下的痕迹,惹得疑惑团团生。芸娘为何与君生离死别?死别是命运里的事情。生离,该是宿命了。世有才情的女子多是坎坷的命运,如此,我还是做个不读书不识字不作文的女人的好,平淡的肉身,至少苟且的时间长些。长些又有何为?心灵的枯萎和灵魂的走失,空留肉身,有何意?横竖左右,一个“难”,何以了得?

  芸娘是一切男人梦想的女人。也难怪君之前说那话了。我不是君梦想的'女子,梦得太迟也没什么,就怕不曾梦过。也不会去刻意努力做芸娘式样的女子,我本是我,为了人,把自己弄得面目全非,也不是我的作为,君怕更是不喜欢的了。

  “用小纱囊撮茶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果真有这样的闲情,那真是只有人间桃源有。十丈红尘,哪许人心如此得闲。纵然半日,若真能放下世间事,与君同看花也不失来人世一遭。

  小闲情,小矫情的心致偶尔歇在眉间心上,如品茶般,万般赋闲之后方解其中味。何况,同与佳人往?不多,不多,时日不多也。

  沈复是一个喜小饮之人。诚然,梅花盒的发明尽显芸娘灵心巧手,只要动了情用了心,任何一个女人都可以对心爱的男人做出绝色的美味,腾出浪漫的氛围。

  我是喜花的。入冬以来,只有铜钱草还在努力地为我绿着。秋时采回来的野菊早已枯萎,花粉落在玻璃桌上,并不去擦,那是野香之骨呢。每每受夫责备,指责我不擦去,脏了桌子,我并不理会,一意孤行让那些黄色的花粉留在那里。再晚些日,我是要搬回水仙过冬的。再说,去年的风信子已经发芽了,春来,想必会开出紫色的花。养了三年的风信子,大蒜一样的,花谢之后留得蒜果,入冬之后植入土种,还是年年复活,春来开会。我的小闲情,不精致,这些许年一直在续着。

  芸娘收集断简残编。每日,我写闲字断章。不过,芸娘有君相佐。我是孤单一人的。

  芸对名利看得很淡,生活无论富足落魄,都从未鼓励沈复读书做官。这么地,我突然明白了那日君为何莫名的吼我了。君想做理想中人,无奈身在红尘中。但“理想”是关不住的,很幸运,我愿意做君“理想”的桑田。不晓得,我又多情了没有。

  “沈复何其有幸,娶了这样一位贤惠体贴又兰质蕙心的妻子。同样,陈芸也何其有幸,嫁给了沈复,从此拥有一位志趣相投又患难与共的丈夫。”

  于厮,我错过今生。余下的日子,也只能隔着江水、隔着屏幕相望。时间长了,还不晓得谁先厌了谁——君,终是不欢喜我接近你、探究你,好奇你的。

  芸娘之夫是真大夫。比起陆游和唐婉,我情愿不要那“红酥手”,纵然长年卧病,也要不离不弃。所谓相濡以沫,就是这个样子的吧。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6

  读完《浮生六记》,感觉像是无意间获得了一枚质量上乘的温凉好玉,放在手里细细摩挲、端详,熨帖踏实的触感便从掌心一直传达到心底。起初,将作者感情慢慢咀嚼,只觉得口齿缠绵生香,到后来竟也有了微苦的味道。方知,这部颠沛流离了两百年,而仍旧散发芬芳书香的珍贵记录,贵在沉重,贵在悲怆,贵在深情。

  谪仙人诗云:“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本书作者沈复,出于此诗及自身经历的感慨,即落笔作文,取书名为“浮生六记”,分为“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与“养生记道”。其中的闺房记乐,道尽了沈复与妻陈芸间动人的爱情,以及难能可贵的知己一般的默契,让读者欢喜赞叹,暗自钦羡;而坎坷记愁,则诉说了作者生活的艰辛与苦涩,字里行间透出的无奈,更是让人不胜唏嘘。

  伊始,沈复用清丽温柔的笔墨,勾勒出了一个娇憨清秀的女子形象——“其形削肩长项,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唯两齿微露,似非佳相。一种缠绵之态,令人之意也消。”这女子如此平凡,美得恰到好处,举手投足间尽是知书达理的落落大方;她又如此非凡,你的身影落在她水灵的双眸之中,顿觉清爽,仿佛感受到了一股温柔而坚定的力量。是了,她叫陈芸,是长他十月、会照顾人的好姊姊,他儿童伶俐,每每都亲亲热热唤她一声“淑姊”。时光不紧不慢地滑行,天公将她对他的好、他对她的情,悉数看在眼里,于是成全一桩美事,让她顺理成章地成了他的.妻。从此,二人饮茶论诗,游山玩水,夫妻间的生活趣事,更是俯拾皆是。

  他是青衫磊落的书生,他邀她畅谈古今。她浅笑,抬首答:“杜(甫)诗锤炼精绝,李(白)诗潇洒落拓;与其学杜之深严,不如学李之活泼。”全然不是平时小女儿的忸怩姿态,而是自信地、坚定地说出自己的看法。他欢喜不已。

  他是疏朗好玩的夫君,他请她远出郊游。她巧扮男装,见外人便解释说是他的表弟,却哪里藏得住眉间的秀丽风姿?他暗叹,眼前一亮。

  他与友人于外观花,发愁饭菜冷热。她“灵机一动,从城中雇来馄饨担子,推来烹茶暖酒热饭。酒肴俱熟,坐地大嚼,各已陶然。”他的朋友由此对她赞不绝口:“非夫人之礼不及此!”他含笑,毫不谦虚地接纳,心道:“好一个秀外慧中的芸娘!”

  然而,这命中注定的好姻缘,却被早早地收回。芸娘素怀顽疾,加之沈复家境并不十分宽裕,夫妻二人生活得艰辛,却又因心思单纯而几次三番地被人欺侮。沈复的父亲铁石心肠不肯施援手,而芸娘向来不讨婆婆的喜欢,二人跌跌撞撞,终于无法改变这窘迫的境地。最终,陈芸因病逝世,将沈复留在这反复无常的冷漠人世,从此,悲欢都只能独自下咽。酒,只能自酌,身边没了那个脸色酡红的美好女子,周围的一切人事都成了难以忍受的寂寞。

  不禁怆然。

  这时候,便想起简嫃的话。“深情即是一桩悲剧,必读已死来句读。”似乎每一场催断人肠的生离,都只能以死别作为结束。生命脆弱如此,哪堪更别离?在历经沧桑之后,沈复浑浊的眼里,也生出了浮生若梦的辛酸悲苦,忆起当年与陈芸相知相伴的点点滴滴,悲伤一如一场暴烈的雨,在春寒料峭的日子里,重重地、直直地砸进心里。自此,阴阳两隔,知交零落,黄昏里燃一封永远寄不出的家书,清明时节拥抱冰冷的墓碑聊以慰藉,仿佛灵魂已随她远去。而在梦里,她缓缓归来的倩影,对着他泣不成声。

  他惊觉:用情不胜深。

  原约定要踏遍祖国河山,而如今,人世间哪一条路,他都不能与她同行。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7

  对芸娘,对《闲情记乐》的欣赏和喜爱,才学浅薄,词枯言寡的我,已到了无以复加,语言不能形容的地步,只能借用林语堂先生的话来作为结语,才不至于毁其形象,沈复与妻子芸娘并没有荣华富贵的生活,并没有挥霍无度的享受,并没有沉湎欢娱的闲情,并没有风流浪漫的传奇。但是,我最欣赏、最钦佩、最注目的是他们的:

  一、同甘共苦,患难与共;坦诚直爽,体恤关爱的夫妻真情。

  二、勤俭淳朴,善处忧患;布衣菜食,可乐终身的简朴生活。

  三、淡薄名利,与世无争;恬淡自适,知足常乐的旷达胸怀。

  四、逆境逢生,善解人意;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优良品德。

  这也是我这类感性女子所向往和需学习的精髓所在,无论是夫妻相处之道,还是为人处世之道,抑或是生活持家之道。在何种环境下总能过好简单,质朴又不失情趣的有滋有味生活。无论在人生情感上遭遇爱情、亲情、友情的'何种误解和失意,我还是一样一如既往的向前看、向前走,一如既往的笑对人生,笑看爱情,还是那句话时间是最好的良药,时间是最好的试金石,写在这个特殊而又普通的日子,给自己,给你们。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8

  说是“情深”,其实炫耀

  说是“豁达”,其实自满

  江上狎妓,以“合帮之妓无一不识。每上其艇,呼余声不绝。”为傲。我不曾看出深情。不论芸娘,亦或喜儿,三白必曰“惟一人喜而”,与他在一起必定风流倜傥,好不快活。我却认为此乃对自己的肯定与炫耀罢了。若真喜芸娘,怎会狎妓?最可恶的还是,就连狎妓时候,也要无处不体现自己的“深情”,选中喜儿,只因她像芸娘。这样的说辞,我真的无法接受。

  说其面对逆境,仍豁达面对,通篇无抱怨之语,生活仍然妙趣横生。我却觉不然。三白一生自视清高,不欲追求功名利禄,只求生活雅致而已。他做到了。他做到了他心中理想的生活,又怎会抱怨?

  而我也不能说他是错的。他没有因为生活里的其他而放弃自己对生活风趣的追求。

  而书中生活场景的刻画,风景的描写,的.确温暖动人,入木三分。

  然而正如他自己所言,

  余凡事喜独出己见,不屑随人是非。即论诗品画,莫不存人珍我弃、人弃我取之意。故名胜所在,贵乎心得,有名胜而不觉其佳者,有非名胜而自以为妙者。聊以平生所历者记之。

  他的作品,他的三观便是我所觉得的“有名胜不得其佳也。”

  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尔。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9

  一个落魄文人的精彩自述,一段恩爱夫妻的动人故事,一百多年来,广为流传,深受无数读者的青睐,甚至赢得了“小红楼梦”的美誉。

  《浮生六记》为何如此受欢迎?首先,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和作者沈复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具有非凡的感染力。其次,清新、隽永的文笔,也极大地吸引了人们的目光。

  我最爱读的是前两记:“闺房记乐、闲情记趣”。虽然记录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但在沈复的笔下,却又是如此妙趣横生、清雅脱俗。阅读这些文字,我的心中充满着喜悦之情,这样的生活,令人心驰神往。沈复夫妻之间两情相悦而又意趣相投,更令人羡慕不已。

  而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丝毫没有察觉到,沈复的家庭中已发生了巨大的变故。

  在“坎坷记愁”中,我们才看到他的家庭生活由小康而沦为赤贫的过程。中年丧妻、老年丧子、父子反目、兄弟阋墙——人生中最为悲惨的遭遇,偏偏都降临到他的.身上。这些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与折磨。

  无论是在作者生活的清代,还是在当今的社会,沈复都只能是一个典型的失败者:事业上一事无成,与原生家庭矛盾激化,生活中常常会陷入衣食无着的境地,需要友人接济方可勉强度日。就是这样一个失意者,却并没有怨天尤人,悲观厌世,反将清贫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是他的达观与从容,帮助自己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丰富的内涵,高雅的品味,广泛的爱好,将他从眼前的困境中抽离出来。他的文字,精致、简约、生动,可以让读者感受到其极高的文学素养。他于园林设计、花卉栽培可称得上行家里手。他还是一位画家,曾开过书画店,并借以谋生。可见其绘画水平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他在“浪游记快”中写道:“余游幕三十年来,天下所未到者,蜀中、黔中与滇南耳。”即使在交通如此便利的今天,能做到这样,也属不易。更难得的是他对各处风景均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不愿人云亦云。寄情山水,既可以开阔眼界,又可以陶冶性情。让他原本不羁的性格变得更加洒脱、奔放。

  仅从种种遭遇来看,沈复是不幸的。但从另一种角度来看,他又是非常幸运的。他有幸遇到了人生最好的知己与伴侣——芸娘,相濡以沫,相亲相爱,不离不弃。有了对方的陪伴,清苦的生活也充满了温馨与甜蜜。

  他留下的这些文字,跨越遥远的时空,感动了无数的后来者。如果他泉下有知,也会颇感欣慰吧。

  人生的幸与不幸,有时还真的很难说呢!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10

  七月十五,中元节俗称鬼节,芸备小酌。准备邀月畅饮。晚上突然阴云弥漫昏暗了,芸担心地说:“妾如果能与君白头到老,月轮应当出来相伴才是。”我也觉得萧索起来。这时忽见隔岸萤光忽闪明灭千万点,穿梭于柳堤长满水草的水中小洲。我便与芸对联句以解心中郁闷。然而对了两韵之后,越联想越放纵,竟然想的`离奇玄妙随口乱说起来。

  芸听了已经大笑地涕泪交加,倒在我的怀里不能成声了。这时,我突然觉得她鬓角茉莉花香扑鼻,因此我拍着她的背解释说:“想古人以茉莉花形色比作珍珠,所以可以插在头发上妆锦压鬓,岂不知此花必沾染油头粉面之气,其香味才更加可爱。连所供的佛手果香味也要退避三舍了!”芸即止住笑说:“佛手果乃香中君子,香味只在有意无意间;茉莉花只是香中小人,必须借人之势才能挥发,其香味也像勾肩搭背的献媚之笑呢”。

  我说:“那么你为何而远君子而近小人呢?”芸曰:“我笑君子也爱小人啊”正说话间,更漏已经三更了,渐渐地风扫云开,一轮圆月涌出。我们倆都很高兴,倚窗对酌。酒还没喝三杯,忽闻桥下轰然一声,好像有人落水了。就窗细看,波明月镜,不见有什么东西。只听见河滩有只鸭子急忙奔跑声。我知道沧浪亭畔本来就有淹死鬼的传说,害怕芸胆怯,就没敢说出来。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11

  清代的沈复,知道的人不少,芸娘呢?也大概略有耳闻。浮生六记有六记,看似只有前两卷是写沈复与芸娘的生活,但其实每一记都有一个芸娘。哪怕是她逝后的生活,沈复独居修身养性,整日赏花观水却还是言谈举止带有芸娘的影子。用现在很流行的一句话说,大概就是从今以后,我所爱的都像你。

  《浮生六记》是沈复一生的传记,记载了他少年承父业,游山玩水的快乐,也写了他中年无业穷困潦倒的光景。全书读下来,给人印象最深之处,还是他和芸娘的爱情。十三岁的沈复信誓旦旦说:“非淑姊不娶。”颇有几分刘彻金屋藏娇的'架势。后来果然四年后,芸娘成了沈复的妻子。以后的日子两人如胶似漆,沈复外出差还差点相思成疾。他们二人志趣相投,共同作诗品茶赏花种草。芸娘在花草方面颇有造诣,又心灵手巧。她用植物做活屏风,用细丝扣虫系于花草间,比画中的小虫还活灵活现,见者无不称绝。

  而沈复在第二卷闲情记趣中,详尽地阐述了许多植物盆栽的培养方法,他自觉识遍《群芳谱》,种也种过大半,看他在侍弄花草时,总让人不由得有种闲适之感。尤其是他种的碗莲,“花发大如酒杯,叶缩如碗口,亭亭可爱。”有极强的感染力,让人恨不得也立马也翻箱倒柜找一碗来种莲。但就像做饭容易烧糊要重头再来一样,种花也是常有失败,有长势甚好的兰花被人泼了开水一夕既死的,有悉心布置地盆景被摔碎的,沈复和芸娘总是双双落泪,仿佛痛也痛在一起了。

  但再怎么幸福的时光总是有限的,短短几年里,沈复家道中落,芸娘身患重病,最后还是香消玉殒。临死前口中断续叠音“来世”二字,让沈复几乎肝肠寸断。

  自芸娘去后,沈复终日形单影只,面容憔悴,备极凄凉。他在惨淡中写下:“奉劝世间夫妇,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过于情笃。语云:恩爱夫妻不到头。”恐怕是真情实感所致。因为太爱,所以在离开的时候反而更加痛彻心扉,早知如此,不如当初克制情感,当初少爱一分,今日便少痛一分。

  凄凉中,沈复就完全将感情寄于山水书画,怕是因山不死,水不竭,书画世上有千万,不像芸娘是世间孤品。他整日少思少言少怒,住在寺中一如禅师。追求的是心无杂念,清净明了。却也会在登山时不经意想到,当初与芸娘共赏美景时,良辰美景被轻轻放过,如今孤身一人,看景似乎更全更透,却平添一分落寞。

  想和你过完这一生,然后来世,我做女子,你做男子,我再嫁给你,你去云游天下,我为你斟茶种花。这是沈复对芸娘说的话。在古代,男人的地位很高,休妻纳妾都是常态。地位越高,越难看清自己,好像那时人的心有很多颗,可以分给一个又一个。又或者他们不屑还是羞于把心交给一个比自己卑微很多的女人。沈复与芸娘的爱,之所以被传为佳话大概就是因为这份难能可贵。沈复十三岁的一句戏言,坚持了二十三年,芸娘去世便不念俗世,一心向禅。而芸娘和这样的痴情种也是相配的,她贤淑善良,大方优雅,精于女工又懂琴棋书画,这样的才子才女相爱,本就是人间佳话。中间二十三年的悲喜,皆从《浮生六记》里道来。不疾不徐,或悲或喜。沈复一生并无大成就,就是普普通通一介文人,《浮生六记》写得清清淡淡,读起来大起大落之处为少,不过是一个小人物的生活,生活里起起落落,或悲或喜,还藏了一万句,我爱你。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12

  苏州的沧浪亭每日晚间都会上演实景园林沉浸式昆剧《浮生六记》,我在最早公演的时候就去看过,很别致,放上几张照片,可见一二。

  不过,其实随着深入阅读《浮生六记》,却又觉得,论到别致,剧曲尚不及书中一二。

  沈复的原文虽然是用文言文写成的,但是并不难读。不过,出版社为了普及这本文字,还是请张佳伟先生进行了白话翻译,阅读体验更为流畅。较佳的阅读顺序是,先读白话文,体验故事之美,然后必须再读原文,体验文字之美。(心中对故事梗概有了理解,文言文读起来完全没有障碍,如行云流水般。)

  本书之所以得以传世,最精华之处,是书中关于日常别致生活小情趣的记载。沈复虽然出身书香,但家底并不丰厚,且不得父亲宠爱,因此娶妻自立门户后生活并不富裕,甚至可以称为拮据。在这样的家境下,沈复和妻子芸娘依然利用有限的资金,过出了自己神仙眷侣般的生活。

  书中有几处描述特别有意思。

  一个短故事,荷花茶

  夏天荷花初放时,晚上闭合,白日盛开。芸便用小纱囊,撮少许茶叶,放在荷花心。第二天早晨取出,烹了雨水来泡茶,香韵尤其绝妙。

  一个长故事,花中对饮

  苏州有南园、北园两处好所在。菜花黄的.时节,我苦于没有酒家可以作小酌之饮。如果带着食盒去,对着花喝冷酒吃冷食,那是一点儿意思都没有。有人商议道,不如就近找地方喝酒,或者看完花回来再喝酒,可一寻思,终究不如对着花喝热的来得痛快。大家商量未定时,芸在旁笑道:“明天你们各自带好份子钱,我自己担着炉火来。”大家笑着答应了。

  众人走后,我问芸:“明天你真的自己去么?”芸道:“不是。我看见市井中有卖馄饨的,他的担子里锅炉灶,无不齐备。何不雇个馄饨担子去?妾身先把菜肴烹调端整妥当,明天到了地方,再一下锅,茶酒两样都齐全了。”我道:“酒菜倒是没问题了,却没有烹茶的器具。”芸道:“带一个砂罐去,用铁叉串着罐柄,去了馄饨挑的汤锅,把砂罐悬在炉灶上,加柴火煎茶,不也很方便吗?”我大为赞同,鼓掌叫好。街头有位姓鲍的,卖馄饨谋生。我们出了一百钱,雇了他的馄饨担子,约到第二天午后出发。鲍先生欣然答应了。

  第二天看花的诸位到了,我把前因后果跟他们一说,大家一起叹服。吃完饭后,我们一起出发,带着席子垫子,一起到了南园。拣择了柳树荫下,团团围坐。先把茶烹起来,饮完茶,再暖酒热菜肴来饮食。当时风和日丽,遍地黄金,青衫红袖在路上来往,蝶蜂乱飞,让人不饮都要醉了。酒肴都烫热温熟,大家坐在地上放怀大嚼。挑担子的鲍先生挺不俗气的,便拉了他来,一起饮酒。游人见了我们,无不啧啧称羡,赞我们想法奇妙。酒食用罢,杯盘狼藉,大家各自都陶醉了,有的坐,有的躺,有的唱歌,有的长啸。红日将要西坠,我想吃碗粥,挑担的就去买了米,现煮了粥,吃饱了肚子才回家去。芸问道:“今天这次游玩,可开心么?”大家都道:“若非夫人,一定不能这么尽兴。”大家欢笑而散。

  我们经常会说起一个词,叫作“生活的仪式感”。我认为,那么沈复的妻子芸娘,应该就属于,用小小的心意,过出生活的仪式感。

  而正因为这小小的心意,无数人被感动,《浮生六记》也因此被流传。

  写在后面:

  其实,《浮生六记》并不是一个只有风花雪月的爱情故事,沈复也并不是一位始终如一的如意郎君。恰恰相反,除了第一篇章,后面有很多很多让人觉得忧伤和愤怒的部分。比如,喜儿的一片痴情,结果只被这位男子骄傲为“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可是,这也是古代价值观的一部分吧。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13

  《浮生六记》说是六记,因其中两记佚失,实则只有四记。而四记之中,一记谈游历,一记谈愁苦,最可爱之处莫过于它的闺房记乐和闲情记趣两记,偏偏两记中都多有关于沈复的妻子陈芸的记载。陈芸是一个颇有情趣颇为可爱的女子,才思奇特、构想妙趣,能用虫子做盆景,能做鲜花花屏,能置梅花盒,能以竹帘代栏杆,可算得上是心灵手巧、奇思妙想的女子。

  然而,这样可爱的女子,最终却穷困愁苦离世。读至坎坷记愁一章,作为一个女子也同时作为一个妻子和一个媳妇,我其实是愤怒的。陈芸所有的奇趣与才情都源自她本身,沈复在相处的过程中虽然与陈芸情投意合,然而生活却不仅仅只有风花雪月闲情记趣。作为沈复,标榜雅趣却对家庭、对家人逃避责任自私自利,可谓是为人夫中真真正正的`自私自利男子,初看他仿佛卓尔不群实则以雅趣为皮以自私为骨,可谓是“陷阱”。

  沈复生于“衣冠之家”,居于“沧浪亭畔”可算中产,然而到后期甚至穷困潦倒挨饿受冻于途中。沈复这样解释原因:“吾父稼夫公慷慨豪侠”、“挥金如土”将责任直接撇给了自己的父亲。说自己“偶有需用,不免典质”“移东补西,左支右绌”,可是,沈复做了什么呢,工作之余“游河观妓”“费百余金”。筹钱路上,“沽酒御寒”“囊为之罄”。陈芸病后,汤药费用捉襟见肘,带病绣心经,沈复却押妓沽酒,真真是俭省的典范。为人子,沈复将不善生计经营的帽子甩给了父亲,将冷酷武断冤枉陈芸的帽子甩给了母亲,为人夫沈复挥金如土负心薄幸家有娇妻肖想纳妾,为人父沈复将子女安排尽数托于父亲,只顾叮嘱儿子“重振家声,全望汝也”,是不是像极了自己不努力却逼迫儿女努力的焦虑家长?

  以我的看法,《浮生六记》沈三白洗白之作也!他说,陈芸的离世是因为“恩爱夫妻不到头”怎不想想古往今来多少夫妻恩爱一生?若无憨园之事,若无沈父纳妾之事,若无沈复借贷之事,陈芸不见得离世那么早。同样的,如果沈复对子女多费心,持中守正悉心教导,完全可以耕读持家。逢森不必委身商贾学徒,青君也不必做童养媳。沈复可算是凭一己之力,坑害一家三口的始作俑者。憨园之事,他知晓且纵容,纳妾之事,是他委托陈芸一手料理,借贷之事,是他轻信小人担保债务。归根到底,所有的错都来自沈复,更准确一些则是来自他的自私,只顾自己游乐赏玩,不顾妻子儿女。动物尚且知晓,将食物带回巢中给配偶儿女食用,可沈复一直想的却都是文人雅士寻欢作乐,赤裸裸的将自己的享乐建立在家庭经济捉襟见肘之上,将家人花销让渡给他自己。

  所谓的感情,无论亲情友情爱情,归根到底终究要落实到一饭一蔬之上,要落实到吃饭睡觉之上,若是无餐无床,饮风喝露天盖地铺的真情,是凭口灿莲花来证明和表达的吗?某些文人的爱,真是容易得很。沈复在陈芸死前说起元稹的诗,表达自己的忠贞。讽刺的却是元稹在妻子死后没有曾经沧海难为水,反而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个是大唐第一渣男,一个是清代难得的白莲花,真真是隔着时空飘满了绿茶的芬芳。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14

  沈复和芸娘的爱情,或许不是那种浓墨重彩的旷世绝恋,就是这样的有着茶饭滋味的烟火气息,会不经意间触及我们心底深处的柔软。从怦然心动到举案齐眉,本就是一个随遇而安的过程,也是我们希望在日常中遇见的幸福。我们看过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故事太多,作为人群里的一员,我们依然会发现芸娘的可爱,直至之后的家庭变故,夫妻间的相扶相依依然令我们动容。

  本书的作者周公度说:“沈复之文,有着落花流水的时光散漫,庭园梦境的从容静寂,与布衣蔬食的晨光之美。”生活的真味,在其字里行间之中就可尽收眼底,有一种市井流俗的大美。

  大千世界里,能够有幸和一个人相携渡过余生,彼此灵魂守望,一边前行一边求索,从此言笑清浅,不离不弃,怎能称不上是一大幸事呢。

  沈复的这“浮生六记”四个字取自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一诗的“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读来古韵悠长,应用于如今的日常也并不觉得违和,唯余怅惘。

  《浮生六记》被誉为“晚清小红楼梦”,文中涉及的领域很广,包括对地方风物、植物山石、古代典籍、寺庙礼仪等方面的叙述,可以一窥那时的社会风貌。六记指的是闺情、闲趣、愁心、浪游和佚失的“琉球”“养生”六部分,自称格局。从沈复的质朴的语言中看到一位布衣文人的日常。

  古文的简笔勾勒,太过惊心。一句“余幼聘金沙于氏,八岁而夭;娶陈氏。”就注定了沈复和陈芸两人一辈子的纠葛。段末总会出现一两句闲笔,却更能感受到时空的苍茫。比如“这一日,是乾隆乙未年(1775年)七月十六日。”和“殊不知,芸短寿之征兆已经隐藏于内了。”这种上帝视角,有一种惊人的`壮阔感觉。

  沈复对于妻子陈芸的外貌描述有一种称得上可爱的诚实,“身形秀美,削肩长项,瘦不露骨,眉弯目秀,两只眼睛顾盼神飞。唯有两颗牙齿浅浅外露,似乎不是上佳的容貌。但她那种缠绵娇美的仪态,令人为之心动不已。”

  仔细想来我们某个时刻的愉悦,都是在大片的平淡与困顿中体会时某一刻的幸福,爱与信念的回归是最美好的场景,怡然的生活源于恬淡的心境。多年之后,一些点滴就是爱过的证明,连同生命里的所有光景。这才是真实的人生吧,平淡如水,在多年后回首,依然能掀起惊涛骇浪。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15

  《浮生六记》中,有一个人不容忽视,那就是芸娘的丈夫,本书作者沈复。

  他的这本自传体散文集,读起来真实自然,清逸脱俗。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一份他对爱妻的深深怀念与依依不舍。每一句话虽看似漫不经心,却实属匠心独运,浑然天成。

  徜徉于这样的文字里,仿佛陶醉于鸟语花香的清晨,空气里满溢着淡淡的幽香与清新,令人神清气爽、心情怡然。又如漫步于软软的沙滩,和着习习的海风,阵阵的`涛声,尘世的所有痛苦纠缠皆烟消云散,转眼无踪。

  观其人,定是风流潇洒,落拓不羁,重情重义,淡泊随性。其一生,犹如闲云野鹤,天马行空,自在逍遥。

  芸娘,本一个普通的贫寒之女,遇见他,生命从此便不再苍白无华,孤寂落寞,而是风生水起,多姿多彩;遇见他,她活成一株香气馥郁的玫瑰,只此一生,都为他释放她的芬芳与活力。

  即使,仅仅二十三载,也终究成全了一个女人心中最美的青春与爱情。她,因他而美丽,更因他而可爱!

  走近《浮生六记》,走近沈复,让我们一起聆听他的陈年往事与切切深情…

  那年他青涩,她纯真。

  闻听她的美丽与颖慧,他的心中便深深印下她的名字——芸娘。

  初见,伊人 “形削肩长项,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 , 从此,心有所属,非她不娶!

  青梅竹马的日子,云淡风轻,情意融融。忘不了,她的心灵手巧,一双精美别致的绣鞋,无不透射她的巧思与独特。一粥之赠,暖意萦怀,令他再也无法忘记她的温柔与善良。

  或许,当时他会在心中默默承诺:将用全部的生命,爱她,护她,不离不弃!

  那年,他迎娶,她出嫁。

  她粉面桃花,默默静坐。他挽起她温润的手,深情凝视;她含羞低首,不敢对望。那一刻,一种情愫慢慢滋长,牵动两颗爱慕的心。

  婚后,她中规中矩,对他谦恭有礼。而他,言语调侃间,皆是为逗她开心。慢慢的,她不再胆怯,不再沉默,她开始玩笑,开始滔滔不绝,与他谈诗论赋,与他把酒言欢。

  他是光,是水,是沃土,为她生命注入最基本的养分与滋润。如果,没了他,她定会花颜失色,早早枯萎凋零,化为一粒微尘,终归于沉寂。

  于是,她期盼朝朝暮暮,与之相伴。一枚印章,刻上“愿生生世世为夫妇”;一幅月老图,早晚祈祷,愿来生再续前缘!此情此心,天地可鉴!有了他,她终于美丽绽放!有了他,她活出真正的自我!

  那年,他搜寻名胜,她如影随形。

  沧浪亭旁,赏月观花,吟诗作赋;夜观花照,女扮男装,尽显风流;太湖池畔,三人对饮,人生几何?山野闲居,种菊垂钓,其情怡然。生命里,有了他,她不再孤寂。

  她是女人,很多时候,须操持家务,照顾老少。即使不能随行,他所到之处,所见所感,都会与她一一详述,一一分享。皆因为,他的眼里,都是她的身影。即使偶尔分离,也不会阻隔彼此牵挂的心。

  那年,他赋闲在家,她相依相伴。

  插花叠石,吟诗作画;赌书泼茶,红袖添香。 他细心指点,她心领神会。他以文会友,她以钗当酒。他直爽坦诚,她豪气云天。

  他的爱,把她点化成金。他的温情,如春风化雨,将她点点润泽,盛开成她自己的模样。

  他贫困潦倒,她从未抱怨。即使粗茶淡饭,也甘之如饴;即使命运多舛,也心甘情愿。只因为,这里有他。就算生命的最后一刻,她心心念念的,还是他的生计冷暖。

  人生中,多少悲欢离合,多少前尘往事,都在爱人离去的那一刻,戛然而止。

  那一夜,他不舍,痴痴守候,等着与她的魂魄相聚。只可惜,天人永隔,终不如人愿。

  他,没了她,就真的丢了自己。从此,浪迹天涯,如缥缈孤鸿,形单影只。

  他曾放纵过,只因为那个人太像她。然而,他不会再爱上任何人。他的心,早已追随她的魂魄,一路走远!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09-03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02-10

关于《浮生六记》读书笔记06-23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15篇09-28

沈复《浮生六记》读书笔记09-21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15篇02-22

浮生六记经典语录11-24

浮生六记经典句子(精选50句)03-02

南康浮生六记经典语录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