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也妮葛朗台》的读后感

时间:2023-02-07 09:26:48 读后感大全 我要投稿

《欧也妮葛朗台》的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欧也妮葛朗台》的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欧也妮葛朗台》的读后感

  《欧也妮葛朗台》的读后感 篇1

  《欧也妮葛朗台》的故事没有骇人听闻的事件,没有丝毫传奇色彩。这是一出“没有毒药,没有尖刀,没有流血的平凡悲剧。”葛朗台老头的形象体现了金钱的主宰力量。

  我认为这篇小说最大的成就是塑造了一个吝啬鬼典型。巴尔扎克选取了一系列富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来表现他的悭吝性格。通过这样一个细节,我们看到了一个完全被金钱所异化的人。

  在老葛朗台眼中,金钱高于一切,没有钱,就什么都完了。他对金钱的渴望和占有欲几乎无法描述,:占有金子成了他的嗜好。

  对金钱的贪得无厌使老葛朗台成为一个十足的吝啬鬼。它不仅对仆人拿侬很吝啬,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对于他的亲人竟然也很吝啬,如文中写的“尽管葛朗台家财万贯,然而他的开销却很节省。他从来不卖肉、蔬菜和水果,他什么都节约。每顿吃的食物,每天点的蜡烛,他总是亲自定量分发;连女儿生日那天也不过多给了一支蜡烛。给妻子的钱设法要回去,给女儿的钱也要定时查问。”

  当他听说女儿把金子给了情人,竟然把她关了起来,只给冷水和面包,让她在那昏暗的'阁楼里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可他却丝毫不念父女之情和夫妻之爱,而是认为这件事是对的,这件事处理的很好,老葛朗台为了金钱,真是不择手段,冷酷无情啊!

  老葛朗台终身算计,他的贪婪和吝啬虽然使他实现了大量聚敛财物的目的,但我认为他失去的却更多,他丧失了人的情感,失去了享受天伦之乐的机会,更给自己的家庭和女儿带来了沉重的苦难。巴尔扎克以大量的笔墨描绘金钱的威力,我不否认,金钱的确给人类带来权势,但是却不能给人带来幸福,钱虽然是幸福的保障,却不是决定性因素,你用钱可以买到时间吗?你用钱可以买到亲情吗?你用钱可以买到爱情吗?人的一生,只要赚到足够生活的钱就可以了,何必为了更多的钱而失去更多用金钱也买不回来的东西呢?就像“奋斗”中杨晓芸说的一句话“有钱就多花,钱少就少花,没钱就不花,有什么大不了的!”

  我想,如果老葛朗台能早一点明白这道理,也不会造成终身的悲剧!

  金钱左右着葛朗台的喜怒哀乐,使他时而忧,时而喜,时而凶猛如虎,时而温如羊羔。

  难怪有人说,老葛朗台是巴尔扎克刻画得最成功的吝啬形象之一,并且已成为法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一个经典人物而广为流传。

  而拿老葛朗台的德行与欧也妮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这也就是文章优秀之处之一。

  葛朗台这样的人,表面上是金钱的主人,其实是金钱的奴隶,他的形象是资产阶级拜物教的生动写照和绝妙讽刺。

  葛朗台还是一个资产阶级暴发户的形象,他是大革命后得势的资产阶级的代表,他的发家过程也正揭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资产阶级聚敛财富。更让我敬佩的是,在如此描写资产阶级聚敛财富同时却又让人从欧也妮葛朗台身上看到了这黑暗世界的一抹光亮。

  难怪连左拉也说“巴尔扎克的作品像一条大道,布满废墟,引导人民。”

  《欧也妮葛朗台》的读后感 篇2

  简述一个体现欧也妮像“一枝卓然独立于金钱之上的泥潭里的莲花”的故事。

  答案一:欧也妮和母亲正在欣赏查理寄存的梳妆匣,葛朗台进门来,举刀要撬梳妆匣上的金子。“父亲,你的刀把金子碰掉一点,我就用这把刀子结果我的性命。你已经把母亲害到只剩一口气了,你还要杀死你的女儿。好吧,大家拼掉算了。”葛朗台迟疑不决时,“她会的,老爷,”她的母亲说。

  答案二:欧也妮知道查理需要钱后,拿来了自己的全部积蓄: “查理,您收下吧。今天上午,我还不知道钱有什么用。您教我懂得了,钱不过是一种工具。堂弟跟亲兄弟差不多。姐姐的钱,您总可以借用吧?”“哎,您答应了,是不是?”她高兴得哭了,“别担心,堂弟,您会发财的。这些金子会给您带来好运的....”

  简述葛朗台用什么方法既不花一分钱却又挽救了弟弟破产的名誉。

  葛朗台利用公证人克罗旭叔侄和银行家德·格拉桑对自己女儿的企图,巧妙地让格拉桑到巴黎处理弟弟破产的事。凭葛朗台的信誉和格拉桑的银号,债权人保留了债券。葛朗台变卖了弟弟的财产,发放了47%的债务,剩下的债务,他以侄儿将全部偿还为借口,拖延了五年之久。

  《欧也妮·葛朗台》第九章写老葛朗台看见查理母亲的梳妆匣,“像饿虎”一般扑去抢夺,即便女儿拿起刀子准备拼命,也没有改变主意。但后来,他却突然改变了态度。请简述他转变态度的原因及表现。

  老葛朗台转变态度的根本原因是当时他的妻子昏死了过去。他担心妻子去世,遗产要公开,其中一部分还要由女儿来继承。于是老葛朗台马上把梳妆匣扔在床上,与女儿“讲和”,并取消软禁女儿和只许她喝冷水、吃干面包的“处罚”。

  简述《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临终时的情节。

  葛朗台临死前,神甫来给他做临终法事,把一个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亲吻,葛朗台见到金子,便作出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它抓到手。这一下努力,便送了他的命。最后他唤欧也妮前来,对她说:“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账!”他死了。

  “永别了,哥哥。愿你为接受我托付给你的监护权,善待我的遗孤而得到上帝赐予的福佑,我相信你会按受的。”

  这是老葛朗台的弟弟破产自杀前给他信中的话,把儿子托给他监护。请简述老葛朗台怎样对待这个委托。

  葛朗台不愿承担他弟弟所提出的善待遗孤的委托,但又想要掩人耳目,换取虚名,就请人到巴黎,处理了弟弟的破产事件,同时让查理签了一份放弃父亲遗产继承权的声明书,填写了申请出国的护照,把他打发到国外去。

  叙述这封给欧也妮巨大打击的'信的内容。

  查理的信告诉欧也妮,他已经发了财,为了得到侯爵头衔和社会地位,他要与奥勃里翁(或“一个贵族的”)小姐结婚,并随信寄来一张8000法郎的汇票,作为给欧也妮的回报,同时要欧也妮交驿站邮寄交还他的梳妆匣。

  简述欧也妮拥有大量钱财但并不感到幸福的原因。

  她的父亲是个守财奴,只认金钱不顾亲情;母亲在饱受惊吓后去世了;她爱上堂兄,但堂兄是个花花公子,为了追求金钱背弃了她;围绕在她周围,向她献殷勤的,都不是关心她的人,而是冲着钱来的。

  《欧也妮葛朗台》的读后感 篇3

  巴尔扎克笔下有许多偏执狂,就如同他强迫症般地马不停蹄地写作。而他现实主义巨作《欧也妮?葛朗台》里的父亲葛朗台,便是一个嗜金如命,以拥有钱财为最大快乐的偏执狂。

  审视这个人不妨和作者一样从环境开始。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叶的法国,资产阶级实力壮大,封建贵族力量式微。在这个资本主义的世界,金钱的现实意义赤裸裸地摊在人面眼前。

  人们通过劳作换取金钱,然后获得体面或者差强人意的生活。金钱的价值在每个生意人,每个接触现实生活的人心里都是十分明确的。“黄金一般的好天气”“是啊,天上落金子下来了。”

  这样话看得出人们心里的算盘总是算得很清楚的。人越在意金钱,越在乎现世的享受,美德、对来世的信仰以及古朴的人心就会像索漠的古老的大房子一样成为古董,然后逐渐破败。

  不管是华丽的巴黎还是闭塞的索漠,不管是贵族居多还是商人居多,对金钱的认同都是一样的。这是资本主义的上升时期,私有财产神圣不可欺犯,而财产多的人更会获得人们的尊重。

  这和当今社会很相似,物化了所有的社会关系,通过金钱可以获得优越的生活、良好的教育、操纵市场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可以以钱生钱。

  葛朗台便是千万个投资者中获得极大成功的一个。不过他跟别人有点儿不一样,他不用金钱去获取舒适的生活,让妻女享受金钱带来的'快乐,而只是不断的扩大财产,仅是通过财富的积累来获得最原始的快乐。

  他吝啬而非节俭,这两者的差异在于吝啬对财物的爱惜产生了质的变化,财物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抠取它就等于损耗他的生命。

  葛朗台并非一开始就如此夸张,但金钱在他心中的地位从早年的经历里可见一斑。他四十岁结婚之前是一个勤劳的富裕的箍桶匠,通过自己的努力积累一些财富。

  但不管是现今盛行晚婚的社会还是在他所处的那个提倡早婚的时代一个人这么晚才结婚总是有些问题的,在葛朗台身上说明组建家庭并不是他生命中重要的事情,更重要的是积累财富。

  他也曾天真过,还被犹太商人欺骗过,但他对金钱的敏锐让他始终目标明确精神抖擞地学会了各种敛财的方法。凭借对数字惊人的记忆力、频繁的营算以及早年的积累、妻子的嫁妆、亲人的遗产作为的原始资本,他一跃成为索漠的首富。

  作为一个首富,一个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应该拥有的表面生活他还是乖乖地付款换得了,比如偌大的房子以及内部奢华的装饰,比如家人不必工作成日养在家里,比如雇佣下人以及有佃户按期交纳租金。

  但这些只是外人能看到的好生活。他们看不到的是这大房子是如何老旧,楼梯长久失修;看不到的是到了晚上这么大的厅堂里只点两根蜡烛,长达七个月的冷天只有五个月才能生火取暖;看不到的是母女俩十五年如一日女工一样地整天劳作;看不到的是走了狗屎运才会遇到像拿侬这般性价比极高的、白痴般天真忠心的集厨娘、看门人、管家等职能于一身的家奴。

  《欧也妮葛朗台》的读后感 篇4

  故事讲述了葛朗台老头的发家史和他对金钱的狂爱。葛朗台的吝啬和对金钱的痴狂,在书中随处可见:“至于仆人拿侬,一年的工薪只有60法郎,她在葛朗台家辛勤劳作了30年,只是在第20年上,葛朗台才痛下决心赏了她一只旧表,那是她到手的唯一礼物。可怜的拿侬老是赤着脚,穿着破衣衫,睡在过道底下的一个昏暗的小房间。”“看在20年工作的份上才忍痛割爱,作出决心,好象是件要他的'命,喝他的血,抽他的筋的决定——送拿侬一只旧表。”

  除了这些葛朗台还对自己的亲人吝啬:“不觉新年到了,葛朗台照例要女儿把她的全部金币拿出来欣赏一番,欧也妮只好说金币没有了。父亲一听,火冒三丈,猜到她已把金币送给了查理,大骂女儿,并决定把她关进房里,只给冷水和面包。这时的葛朗台知到女儿将自己的金币送给查理,他爱钱如命的本质战胜了亲情,将自己仅有的女儿送进了阁楼,让她在那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

  晚上,葛朗台来到太太房间,正巧碰上母女俩在看查理母亲的肖像,葛朗台一见金匣,就像一只老虎扑向一个睡着的婴儿一样抱住不放。”贪婪、狡黠、吝啬,金钱是他唯一崇拜的上帝的品质在此表显得无疑。

  在老葛朗台眼中,金钱高于一切,没有钱,就什么都完了。他对金钱的渴望和占有欲几乎达到了病态的程度:他半夜里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密室之中,“爱抚、把抚、欣赏他的金币,放进桶里,紧紧地箍好。”临死之前还让女儿把金币铺在桌上,长时间地盯着,这样他才能感到暖和。

  对金钱的贪得无厌使老葛朗台成为一个十足的吝啬鬼:尽管拥有万贯家财,可他依旧住在阴暗、破坏的老房子中,每天亲自分发家人的食物、蜡烛。

  当今社会,也存在着一些现实版的“葛朗台”,他们有着不错的收入,却花费很少。

  近期,一则名为《80后极品葛朗台晒收入和支出》的帖子在各大论坛上被争相转载。帖主名叫“回眸一笑的如花”,自称是1982年出生的白领,月收入达到1。3万,但是平均每月的支出仅1850元。该帖火起来后,很多网友争相晒收入和支出,比拼谁更像葛朗台。

  在帖子中,“回眸一笑的如花”自称1982年出生的,工作3年,目前在一家外资检验机构任焊接工程师。他每月纳税后到手的月薪为6000多元,由于经常出差,平均每月的出差补贴合计1500,奖金每月在3000元左右。年终奖约3万元左右。一合计,其年薪达到156000元左右,平均月薪可达13000元。

  “回眸一笑的如花”的收入在普通白领中已算是高薪,但他每月的花费却相当节约,每月的支出才1850元。“回眸一笑的如花”给自己的口号是“我节俭,我快乐。”他表示,现在有双球鞋还是大学时候买的,穿了快6年了。

  帖子发出后,引起无数白领竞相跟帖,比拼谁更节俭。

  可见,现实版的“葛朗台”也不少,不过他们并不是压榨他人劳动的资产阶级,他们靠自己的劳动挣钱,节约花费,将钱存起来。与某些“富二代”、“官二代”形成鲜明的对比,发人深思。葛朗台这一人物形象,在当今时代又有了不同的含义。

  《欧也妮葛朗台》的读后感 篇5

  一朵花的生命是短暂的,那没有蕊的花更是短

  主要人物:葛朗台老头--索漠城的箍桶匠,后来成为了百万富翁。

  欧也妮 葛朗台--葛朗台老头的女儿。

  查理--葛朗台老头的侄儿,欧也妮的情人。

  故事讲述了葛朗台老头的发家史和他对金钱的狂爱。有人评价这一形象刻画得极为生动,成为世界文学史上四大吝啬鬼形象之一。

  葛朗台老头的吝啬和对金钱的痴狂,在书中随处可见:“至于仆人拿侬,一年的工薪只有60法郎,她在葛朗台家辛勤劳作了30年,只是在第20年上,葛朗台才痛下决心赏了她一只旧表,那是她到手的唯一礼物。可怜的拿侬老是赤着脚,穿着破衣衫,睡在过道底下的一个昏暗的小房间。”看在20年工作的份上才忍痛割爱,作出决心,好象是件要他的命,喝他的血,抽他的.筋的决定--送拿侬一只旧表。除了这些葛朗台还对自己的亲人吝啬 :“尽管葛朗台家财万贯,然而他的开销却很节省。他从来不卖肉、蔬菜和水果,这些都由佃户替他送进柴房。他什么都节约,连动作在内。每顿吃的食物,每天点的蜡烛,他总是亲自定量分发;每年十一月初一堂屋里才生火,到3月31日就得熄火,不管春寒和秋凉;他给妻子的零用钱每次不超过6法郎;多年来给女儿陪嫁的压箱钱总共只有五六百法郎;”“不觉新年到了,葛朗台照例要女儿把她的全部金币拿出来欣赏一番,欧也妮只好说金币没有了。父亲一听,火冒三丈,猜到她已把金币送给了查理,大骂女,并决定把她关进房里,只给冷水和面包。”这时的葛朗台知到女儿将自己的金币送给查理,他爱钱如命的本质战胜了亲情,将自己竟有的女儿送进了阁楼,让她在那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1822年10月,葛朗台太太平静地死去。太太尸骨未寒,葛朗台便请来克罗旭要欧也妮在财产文契上签字,放弃登记,全部财产归父亲管理,女儿只保留虚有权,欧也妮一点也不明白,就在文契上签了字,父亲这才放了心。”自己的妻子还才安息,他却为了遗产到处奔波。“晚上,葛朗台来到太太房间,正巧碰上母女俩在看查理母亲的肖像,葛朗台一见金匣,就像一只老虎扑向一个睡着的婴儿一样抱住不放。”贪婪、狡黠、吝啬,金钱是他唯一崇拜的上帝的品质在此表显得无疑。与父亲相比欧也妮表现得十分慈爱,善良。办了不少公益事业:建了1所养老院、8处教会小学和一所图书馆。

  查理他先在印度发了财,后又贩卖人口,放xx,倒卖海盗赃物赚了大钱。什么勾当都做过出此之外他为得到”新贵”头衔,日后挤进官场,便答应了和奥勃里翁小姐联姻。

  书中的人物都有着自己的个性,但是从他们身上也可以找到当时社会的影子。贵族阶级日趋衰落,”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全都破坏了”,代之而起的是飞扬跋扈的资产阶级暴发户和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金钱势力。以及柔弱的妇女,她们安于现状。读完此书我不得不感叹资本家的发家史,是一本糅合着血泪的屈辱史。

  《欧也妮葛朗台》的读后感 篇6

  早在五年前,我的书架上就有一本《欧也妮·葛朗台》。当我得知这是一本关于“吝啬鬼”的书后,就没再翻过。因为我在这之前已读过一本叫《悭吝人》的书,领教了阿巴公。今年寒假,我偶然地翻开了它,就再也没轻易合上。

  阿巴公是个贪婪至极的人。如果葛朗台仅仅是贪婪,那也不会写出什么深刻的东西,我也就不会如此感兴趣。重要的是,葛朗台的形象概括了整整一段历史,他的吝啬也含有特定的历史内容。

  葛朗台老人是位法国大革命前后的人物。从书的开头我们便可看出他具备第一代资产阶级的一切特点,没有多少文化,却精于盘算。他的每笔投机从没失败过,至使财富不断膨胀。随着情节的深入我们越来越深地感受到了葛朗台本人的性格——吝啬。尽管家财万贯,却几乎无消费。我们甚至不能说他“爱钱如命,”因为在他眼里,钱比命重要。“把死人看得比钱重就叫做没出息”。把兄弟的死讯告诉侄儿没让他犯难,可要说出“你一点家产都没有了”倒让他感到难于启齿,因为这句话“包含了世界上所有的苦难。”

  在事故中,我更看到了葛朗台老头的“朋友”,个个都是唯利是图的人。很显然,这是当时社会的悲剧。在拜金主义横行的世道上,一切权利的中心就是金钱,金钱是万能的,它使人的灵魂扭曲变形。巴尔扎克正是捕捉到了这一点,才写下了发人深省的《欧也妮·葛朗台》。

  在这本书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线索,就是欧也妮的爱情。而在这样的家庭中的爱情必然是苦涩的。欧也妮爱上了夏尔,却受不了来自各方包括父亲葛朗台的反对。夏尔由于家中破产,被迫与欧也妮分手。这一切的祸根就是金钱与迷恋它的人们。以至于当葛朗台死后,可怜欧也妮守着他巨额财产,却既无家庭也无幸福。只能成为一帮利欲熏心之徒追逐围猎的对象。

  写到这里,在我脑海中已不仅仅是葛朗台老头的吝啬与欧也妮的'纯真,这简直是一个悲剧。而且是没有毒药、没有尖刀、没有流血的悲剧。它平凡而其惨烈程度却不亚于古典悲剧。不过在古典悲剧中主宰一切的是命运;在《欧也妮·葛朗台》中则是金钱。

  我曾反复地问自己,这是为什么。我甚至想写一篇续文论改变欧也妮的命运。我想过,这有时代的因素在内。法国革命后,日益膨胀的资产阶级中势必会出现拜金主义,这同封建社会出现人剥削人的道理是一样的。但我们也不能否认,人的贪婪导致了这样的一场悲剧。不看从前,就拿现在的人来说,难道没有一个人跟葛朗台有相似点。我们扪心自问,自己就从来没有像葛朗台相似的经历吗?不是,我们有。现在的人并不强于以前的人多少,只是社会强于以前的社会。人,似乎总是这样,自己取得了多少,就想得到比这更多的;自己失去或将要失去多少,就想失去更少的。难怪比尔·盖茨还在不断地积累自己的财富,也难怪他会为几美元的停车费而嫌贵了呢!这——就是人的贪婪。可怕,但挥之不去。

  也许有一天,一本名为《大方人》的书会成为世界名著,与《欧也妮·葛朗台》、《悭吝人》同名。但也许这不可能,因为人的贪欲还在。或许随着社会的进步它会减少,但不会消亡。或许还会有许多未上演的悲剧已经彩排好了。

  《欧也妮葛朗台》的读后感 篇7

  “没有毒药,没有尖刀,没有流血的平凡悲剧。”一句话言简意赅地把这部现实主义小说的主旨传达给读者。但是,比毒药更残酷,比尖刀更锋利,比流血更痛苦的却是在金钱腐蚀之下不堪入目的人性。葛朗台在作者巴尔扎克笔下形象地再现了法国大革命以后第一代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从一贫如洗到家财万贯的命运转变,而其中给我带来深思的,是金钱带给不同人的价值。

  主人公葛朗台是世界文学史上四大吝啬鬼形象之一。他为了节约,把修道院的门窗封死;他从来不买肉,不买面包;家里生火只能从十一月一日至来年三月三十一日,不管寒春料峭或者初秋凉意袭人;一家的被褥都由母女二人缝制,且蜡烛和伙食都只能由他亲自配给……细细斟酌作者的字里行间,从这无数个细节中不难发现葛朗台确实是以吝啬著称。除此之外,他的感情冷漠麻木,没有友谊,没有亲情,他可以为了一袋金币不顾太太和女儿的健康。总之,金钱是唯一让他牵挂,令他动情的东西。葛朗台用他所谓“合法的”的方法从一个箍桶匠变成一个千万富翁,但他并没有满足,临死时依旧挂念着他的金币,最终他的偏执只给他留下一个虚幻的满足感罢了。

  相比之下,葛朗台的独生女欧也妮并不像父亲一般,她善良,无私,纯洁,不受利益的驱使。欧也妮执着着她的爱情,可以为了夏尔献出自己的积蓄为他创造道路。不幸的是夏尔忘恩负义,他发财后在纸醉金迷的世界中变得冷酷,自私,多年后早已将欧也妮抛之脑后。他变得铁石心肠,贪得无厌。即使这样,最使我感动的是欧也妮成长后的稳重成熟。她得知夏尔抛弃了她却依旧为夏尔还清他父亲的债务,将他父亲的名誉送给夏尔,使他免受别人的歧视从而顺利结婚,实现他走上更高的.权位的梦想。继承了大笔资金的欧也妮却未改她的善良,她置身于慈善,修建学校,图书馆,教堂,保留了高尚的品格,得到了别人的尊重。尽管最后她不曾拥有亲情,爱情,唯有简单朴实的仆人拿侬陪伴着她,但至少她的善举使她的内心依旧温暖。

  作者善用环境,神态,动作,语言描写,这些都将笔下人物的性格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葛朗台的人物象征着当时社会人性的病态,进而从一个家庭的悲剧深化为一个时代的悲剧。巴尔扎克对那些矛盾与弊端进行了抨击和批判,使《欧也妮葛朗台》重现了一段错综复杂的法国历史,同时赋予了作品时代的内涵。

  读完这部作品,我不禁从那个十九世纪法国所风靡的“金钱至上”的思想想到如今社会上的“拜金主义”。我无法否认,当今社会不少人可以为了金钱,放弃为人的道德和本性,变得冷漠自私,他们失去了自我的价值,也得不到金钱的真正价值。虽与葛朗台守财奴形象不完全相同,但却在对金钱的崇拜热爱程度上不亚于葛朗台,然而试问他们得到的金钱就是所谓的幸福吗?我觉得他们失去的却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东西。当我们不再拥有爱的时候,哪怕再富有,也仅是穷得只剩下钱了。

  总而言之,保留一颗高尚之心,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才能赋予人生真正的价值。

  《欧也妮葛朗台》的读后感 篇8

  《欧也妮﹒葛朗台》它的故事没有骇人听闻的事件,没有丝毫传奇色彩。正如作者本人所说,这是一出“没有毒药,没有尖刀,没有流血的平凡杯具。”但对于它,我却始终留有深刻的印象。

  当初喜欢这个故事,是因为喜欢那个美丽善良的欧也妮。她温柔隐忍,对于自我吝啬的父亲,她始终是顺从的态度。但为了感情,她勇敢地把自我全部的金币给了表弟查理,在父亲例行要她展示自我的金币的时候,她因拿不出金币,被父亲关进房里,只给冷水和面包。因为此事,她胆小而贤淑的母亲被吓得一病不起,而最终,她等来的却是发财归来的负心汉。

  欧也妮是个让人心疼的女子,她的父亲,视财如命;她的母亲,懦弱胆小,在关键的时候保护不了她;克罗旭一家和格拉桑一家把她作为继承万贯家财的跳板;而她深爱的表弟查理,在发财后,为得到新贵头衔,日后挤进官场,和奥勃里翁小姐联姻,最终负了她。

  那时候,觉得这样一个女子,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为了感情,敢于把金币给自我爱的人、不怕因此同自我一向顺从的父亲起冲突,真的很勇敢。但随着年岁的增长,我不再单纯地因为喜欢这个女子而喜欢这本书,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更深层次的东西,能够更为客观地来评价书中的人物形象,尤其是老葛朗台这个形象。

  葛朗台这个人物形象很个性。一般人的吝啬,大多是对于别人,而葛朗台却不止如此,他对自我的家人吝啬不说,对自我,也是吝啬得很。葛朗台称雄一世,积累了万贯家财,但他们一家人却过着近似穷困潦倒的生活,“他从来不买肉、蔬菜和水果,这些都由佃户替他送进柴房。他什么都节约,连动作在内。每顿吃的食物,每一天点的蜡烛,他总是亲自定量分发;每年十一月初一堂屋里才生火,到3月31日就得熄火,不管春寒和秋凉;他给妻子的零用钱每次不超过6法郎;多年来给女儿陪嫁的压箱钱总共只有五六百法郎。”

  金钱于他,只是一种虚幻的满足感,他抱着大把的金币,看金币发出的金晃晃的颜色,听金币碰击的声音,因此而产生满足感。他大把地囤积金钱,不使用它们,只是为了欣赏,为了满足自我的敛财癖。在巴尔扎克看来,葛朗台的聚敛癖,是当代社会的一种情欲,只有人性已经异化,完全为贪欲所支配的人,才会将金钱视为人生的最高需要。

  他因为钱,已经完全丧失了人性。在明白女儿把金币都给了查理后,他认为金钱比亲情重要,固而将女儿关起来。妻子因为此事一病不起,在即将离世的时候,葛朗台不是没有悲哀难过的`,这个时候,他的人性得到了些许的流露,但是,当妻子死后,尸骨未寒,葛朗台便请来克罗旭要欧也妮在财产文契上签字,放下登记,全部财产归父亲管理,女儿只保留虚有权。在他心里,金钱最终战胜了人性。

  在巴尔扎克的作品中主宰一切的是金钱,葛朗台老头的形象便体现了金钱的主宰力量。

  然而,巴尔扎克虽然以超多笔墨描绘金钱的威力,但画龙点睛的一笔却是指出金钱拜物教的荒谬,指出金钱固然给人带来权势,却不能给人带来幸福。至少,在人类的感情领域,金钱是无能为力的。

  葛朗台为了金钱,一辈子花尽心思,甚至为了钱连亲情也不顾,但最终一分也带不进坟墓,除了一种虚幻的满足感,能够说是一无所获。葛朗台这样的人,表面是金钱的主人,其实是金钱的奴隶。

  《欧也妮葛朗台》的读后感 篇9

  初读巴尔扎克写的小说《欧也妮。葛朗台》时,我便被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住了,宛如干涸了许久的井忽然得到了甘霖的滋润一般,一下子扑进了书的海洋中畅游一番。

  本文讲述了一位女子的悲惨故事,她就是欧也妮。葛朗台小姐。因为她父亲葛朗台先生的缘故,她很少涉足世事,她那简单纯朴的生活造就了她的善良、单纯、虔诚的性格,使看见她的人无不眼前一亮。试想一下,当时她与父亲被锁在家里时,那窄窄的一道围墙外,哪一个不是为了金钱勾心斗角?哪一个不是为了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的财富玩命奔波?哪一个不是为了追求上位尔虞我诈?世俗的丑恶并没有将她沾污,反而使她成为一朵出污泥而不染的莲,是这个时代唯一的星点光明。

  像这样一个温婉娴淑的女子,就应拥有最幸福的生活,然而,当她百万富翁的父亲死后,她的生活瞬间跌落谷底,她守着她父亲留给她的巨额财产,守着她那短暂而没有幸福可言的婚姻,孤单了一辈子。然而,她的生活并没有归于平静,她的丈夫死后,好又变成了一群利欲熏心、唯利是图的人的追逐围堵的猎物。

  我想,我们在叹息的同时,也应思考一个问题——欧也妮。葛朗台的悲剧是谁造成的?是她的.父亲吗?是她的巨额财产吗?其实说到底是人们对金钱的贪欲,永远不知道满足的欲望。只要有钱,无论是再卑劣的人都能赢得人们尊敬的目光;只要有钱,即使是毫无感情可言的两个人都可以走到一起。一旦没钱,即使是亲兄弟也可以弃之不顾;一旦没钱,那会身败名裂,一无所有,遭人唾弃。这就是被金钱左右的社会,这就是人欲横流、金钱至上的时代,钱的多少成了人们划分等级的标准,欧也妮小姐便是这个时代的牺牲品。

  我想,每个人都能了解“金钱是人的奴隶”这句话的涵义,但是真正遇到金钱的诱惑时,谁还能扼制住双手,想到这句话呢?有些象葛朗台先生这样的人,用尽一切卑鄙手段,使尽一切省钱的绝招,辛辛苦苦攒了一辈子的钱,却在他撒手人寰的那一刻拱手让人,这是多么悲哀啊!但更悲哀的是,这个时代是由这群人组成,他们是被金钱奴役的人。

  这本书最精彩的部分除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外,还有就是对人物的刻画。这篇小说中人物形象最丰富的应该就是葛朗台先生了。无论是他的衣着打扮还是他的生活作风,无不令人称绝。但最令人折服的便是他所向披靡的营商之道——装着耳聋和口吃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他的上帝便是金钱,他唯一的嗜好、唯一的激情便是赚钱,在他眼里,钱比命要贵重得多,即便在咽气的最后时刻,还要奋力扑向金子。

  我现在看来,这样的行为是我所不能理解的,也是令我觉得非常可笑的,因为除了金钱,他可以说是一无所有,只是一个富有的穷鬼而已,或许他唯一还有的,便是得到金钱以后那种虚幻的满足感吧!

  过于看重金钱的人,像葛朗台,象索漠人,乃至那整个时代的人,他们用金钱亲手埋藏了自己和身边人的幸福,而自己,也变成了金钱的奴隶。

  《欧也妮葛朗台》的读后感 篇10

  《欧也妮·葛朗台》是巴尔扎克的作品,学生时代学过,全文没有看过。记得那时老师说这个人物是著名的“四大吝啬鬼”之一。说起来看这本书已经很久了, 每次读来陌生的生活年代和背景都让人昏昏欲睡,所以总是读的很慢。昨晚完结,很有感触,如同其他名著一样,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感悟,对人物的理解也不同。葛朗台是个在文学史上熠熠生辉的人物,不是因为他好,而是因为他复杂。

  葛朗台起初不过是一个箍桶匠,这是个我不了解的行业,只能字面理解,把桶绑起来箍紧用来装酒,法国的葡萄酒,属于底层人士。他开始出场,衣着描述特别仔细,半旧陈旧,还有他的住所花园,处处都透着一种年代久远的感觉,虫蛀的门,破旧的帘,吱吱响的楼梯,仿佛踩重些就会坍塌。然而看他的简历便知他现在不是穷,曾经还是市长的他,在商战中积累了很多的财富,当然第一桶金必然不是那么的光彩。

  文中印象深刻的几段尤其触动:一是他的苛刻,尤其对妻女也是如此,他不享受任何东西,只在半夜里到自己的小密室里算账数钱看金子,妻女在长期的压抑下单纯善良,如同与世隔绝的人,我想他是不爱任何人的,包括他自己,只爱钱。想起当初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讲的.葛朗台看到侄儿留给女儿的金梳妆盒时,那个眼神,一纵一扑,来形容老葛朗台的贪婪。看书时,我一直在想他这种性格的渊源,是因为儿时的穷?还是缺乏安全感,生活的困苦和颠沛流离是肯定的,虽然他开始就是以老年的形象出现的,但是性格的问题一定是成长过程中赋予的。二是他的能力。毋庸置疑,他一定是有能力的人,否则阶层的跨越在任何年代都不是容易的,从底层到索寞城的富户,他是一个农业资本金、工商业企业家、高利贷资本家,比周遭的商人精明、狡猾,他懂得利用时势,顺势而为的挣钱,只不过他会以损害其他人的利益为前提。记得书中记载他唯一的一次失利是他遇到了一个说话含糊不清,其实精明无比的人,那是他头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栽跟头,然而从此后他也学到了口吃和耳聋这一招,并再也没有任何失误。三是他的无情。对妻子,在外不合适的生意他会说需要回去和妻子商量,而其实妻子在家没有任何地位;对女儿,过年和生日会给一点点

  钱,然而每年他都会查看一下钱还在不在、少不少,当得知女儿把自己的钱给了侄儿就将女儿关了禁闭,得知女儿会继承财产为了落到自己名下才将她放出来,关或放都是为了钱为了金币。对拿浓,她是个忠实的佣人,有强壮的体魄,能干好几个人的活,这是当初老葛朗台选择他的原因。他对身边人的无比吝啬,让身边人得到一点点就开心不已。刚开始看时,让我也有点疑惑,觉得他还是有一点顾忌周遭的人的,后来才惊觉不是,他只不过是为了让周遭的一切能顺利运转而已,那已是最低成本。他根本上是自私、狡猾、贪婪的,如果贴一个标签是不够的,他是复杂的。现实生活中,谁遇到这样的人都会是灾难,他是一八几几年的人,然而这种性格特质却不是那个年代独有的,对身边人的无情和利用才是最可怕的。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就是我心中的老葛朗台。

  《欧也妮葛朗台》的读后感 篇11

  暑假里在表姐家玩了几天,因为表姐在苏州读大学,妈妈也放心我在她家。她的书桌上整齐的竖着好些书,还有很多是他高中时候的。我无聊时也就随意的拿几本翻看着。里面有一本叫做《十部名著精华精读本》,封面上还有着江苏新高考复习用书的字样。里面有《三国演义》、《红楼梦》、《欧也妮 葛朗台》等等。这本厚厚书还是挺好看的,虽然没有每部名著的全部内容,但绝对是精华与精彩的部分,表姐看我那么喜欢,就把这本旧旧的书送我看了。对还在上初二的我,还是看的懂得。语文老师今天布置写名著读后感,我和其他同学一样先抓头挠腮一番,写什么呢?老师给我们指点了一番,我问老师不写《童年》《鲁滨逊漂流记》《钢铁……》可以吗?老师笑着说当然可以,他说只是举例子。我说《葛朗台》可以吗?老师说那是高中要求读的,不过你读过的话写也可以。于是乎,我就写了。

  《欧也妮 葛朗台》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小说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吝啬鬼——葛朗台

  《欧也妮 葛朗台》主要写了在法国外省的索莫城,一个名叫葛朗台的箍桶匠,原本很穷,后来因娶了有钱人的女儿,而逐步积累了上千万法郎的`资产。正因为这些钱,让他变得越来越吝啬。葛朗台的赚钱能力真的强!那么他的女儿欧也妮也就是一个富二代了,可是富裕的家庭并没有给她带来幸福。所以我觉得葛朗台在家庭方面、为人处世方面是一个乞丐。

  更让我不可思议的是,这位爸爸怎么可以这样对待自己的家人,可是葛朗台就不像正常的爸爸了,他的眼睛里只有钱,在家庭方面、对自己的妻子和女儿也是很小气的,比较之下,我家经济状况绝对比葛朗台家穷,但我的爸爸对我十分的好。

  他家阴森森的老房子年久失修,楼梯踏级都被虫蛀坏了,女仆差点摔了跤,他还怪她不挑结实的地方落脚;每一顿饭的面包食物、每一天要点的蜡烛,他都亲自分发,一点儿不能多;他限制妻子的零用钱,连别人送给她的一点,也要想方设法刮走;有亲戚来,他不让加菜,竟然吩咐雇农打些乌鸦来煮汤;妻子病了,卧床不起,他最先想到的是请医生得花钱。写到这里这位“爸爸”还是爸爸吗?金钱对他就那么重要吗?如果让葛朗台自己来回答究竟这是为什么,他一定会说“我不知道,我办不到,我不愿意,以后再说吧。”,在用作者在文中的话来说:一见到金币眼睛就放射出光芒,嗜钱如命,对金钱的痴迷。看到这里我十分同情欧也妮,生在这样的家庭还不如生在穷苦人的家里,至少家庭是舒适的、温暖的。我家厨房门坏了爸爸请了半天假让一个师傅来修理。姑妈来我家,爸爸在街上买了好多菜,还买了烤鸭。家里有人身体不舒服,一定会及早的去看医生。邻居家里有什么事情,过来和爸爸说一声,爸爸肯定要去帮忙的,爸爸说过:那是必须的。平时,家中的财政大权掌握在妈妈手里。如果问我的爸爸每天辛苦为了谁,他肯定自豪的说是为了他家的“丑丫头”。

  《欧也妮葛朗台》的读后感 篇12

  巴尔扎克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文学巨匠之一。笔者不敢赏析他的一部作品,只想从他那里学习一点东西,通过读他的作品《欧也妮葛朗台》我想研究一下人物性格的塑造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就是由两个极端的情境中逼迫出人的情感的两个极端。可以说这是小说艺术发展史上的一个进步,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一个技巧。

  在人类的小说艺术史上,一开始是没有这个技巧的。人类的小说艺术家甚至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那时候,人类对精神世界的理解还是比较单纯的,常常以不变的观念来看待人的感情。往往是一见钟情,生死不渝。我国唐宋传奇故事和意大利早起的小说故事都是单色调的人物,好人与坏人、忠贞与邪恶,都是黑白分明的。互相没有瓜葛,一旦产生感情,就到死都不变。这是一种理想化的爱情,一种诗歌化的感情。在诗歌中“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说的都是一种超越时空、脱离历史永恒不变的爱情。事实上人的感情是一个变化多端的复合体。它会随着环境的变化和人物社会地位、贫富差距的变化而变化的。正是这一点,小说比诗歌更接地气,接近于生活实际。

  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中把年轻的主人公,放在两个极端的环境中煎熬,所以,引出了一系列好看的故事。以极端情景去考验男女主人公的感情。情景一:查理的父亲破产自杀,并不知情的风流公子查理来到欧也妮家,闻讯父亲死去,哭得死去活来,而他的伯父老葛朗台却一毛不拔。这个极端的情景引出了感情的极端——欧也妮与查理私定终身,她把六千法郎的积蓄送给了最爱的人查理。两个人山誓海盟。巴尔扎克在此处以诗歌一样的描写歌颂了他们的'爱情。情景二:七年以后,查理发财了,这意味着进入另一个极端,也相应引出感情的另一个极端——欧也妮收到了查理的一封信,信上说他和另外的女人结婚了,并寄来了八千法郎的汇票算是还债!!欧也妮还沉浸在爱情里的时候,查理已经把欧也妮忘记了,用八千法郎代替了爱情。他的感情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他以为欧也妮是贫穷的,不配做他的妻子。

  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欧也妮继承了父亲和母亲的巨额财产,她帮助查理的父亲偿还了四百万法郎的债务,以免除了查理可能会因为父亲破产而造成婚姻流产的危机。欧也妮对失去的爱情极端珍视,她虽然答应与蓬风先生结婚,却以保持童身为条件。可见欧也妮对爱情是极端的珍视。而与查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但是,巴尔扎克并不满足这样极端化的对比。在他的笔下,欧也妮此时的感情并不是像七年以前一样充满诗意,而是有某种畸形的特点:这表现在她依旧按照老葛朗台留下的老规矩过日子,虽然她很富有,但是,非要等到老葛朗台允许生火的日子,才生火。她的衣着还是那样寒酸,她住在没有阳光的屋子里,没有暖气,阴森森的。巴尔扎克力图反应她平静而枯燥地守着感情的坟墓。

  这样一来,欧也妮的形象就更加极端了,与查理的反差就更大了。欧也妮的纯真、她内心的贫困和她的财富以及查理的变化之间就更加相反了。这样一来,给读者留下的印象就更深了。这就是一代大师的写作技巧。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文学爱好者学习和借鉴的。

  以上是笔者的一点学习体会,权当是对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的赏析一滴吧!

【《欧也妮葛朗台》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欧也妮葛朗台》读书笔记01-10

《欧也妮葛朗台》心得体会05-05

《欧也妮葛朗台》读书心得09-16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06-12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11-23

葛朗台欧也妮读后感09-29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11-23

《欧也妮·葛朗台》的读后感09-02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