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习惯作文

时间:2023-07-11 16:11:04 松涛 风俗习惯 我要投稿

家乡的风俗习惯作文(精选49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家乡的风俗习惯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乡的风俗习惯作文(精选49篇)

  家乡的风俗习惯作文 1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候家。”古诗《寒食》就是写寒食节的。

  寒食节在这一天内家家户户都不能生火,只能吃冷食。这一传统还有一个故事呢。据说;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谈君”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寒食节是中国民间第一大忌日,寒食节也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我的家乡到了寒食节,整天都不能生火,大人们都会带上家里的小辈们去忌拜先辈们;有的人在买一些冷食,还有的人会三五人围在一起听中间的'人讲故事……热闹及了。这就是我家乡的寒食节,热闹的寒食节。

  家乡的风俗习惯作文 2

  现如今的电视节目丰富多彩,如动画片,有的是讲植物、讲动物、讲科学……我最喜欢的是讲动物的动画片,一看到动画片沙龙,我就看得津津有味,不禁还会想起家乡元宵节中的`“火龙”。

  在我的家乡,一到元宵节,村长会花钱去买许多蜡烛,再叫一些小孩在庙前的田埂上插满,插完了,只要风不大,站在屋顶上看去,如一条满身燃烧的火龙,好看极了!因为乡村的庙里是简朴一点的,所以在舞龙的时候,龙是分开的,找几个本村的小伙子,要五个,一个高一些的举龙头,三个身高一般的举龙身,个子矮的举龙尾。因为举的每一段里有一个手电筒,所以像一条自由自在飞翔的龙,又听风儿的呼呼声,闭上眼睛想象,真像一条龙在吼叫。这时候如果你没看清楚,他们会挨家挨户的举一会给你看,还要放一圈鞭炮。

  我们家乡的习俗很特别吧,欢迎你到我的家乡平江来看“火龙”,吃长寿腊肉面、火培鱼。

  家乡的风俗习惯作文 3

  从我能记事起,我就记得每年除夕都要守岁。大概是在立春前后公历二月份。

  关于除夕有一个风俗就是守岁。这其中还有一个故事呢。很久以前有一头怪兽。头长触角,尖牙利齿,目露凶光,凶猛异常。“年”常身居于海底,每到除夕便爬上岸来,吞食家畜残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人们就会携老幼潜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有一年村里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帮助了村东头老婆婆一家驱赶了年兽。人们逃命回来,发现了驱赶年兽的方法,于是从每年的除夕开始,家家户户都会贴上红对联,燃放爆竹,灯火通明。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除夕清早,阳光如同顽皮的`小手肆意在我脸上游走,睁开眼,向街上望去,热闹非凡。我赶快洗漱完毕。还没等吃上早饭就慌忙挤入庞大的人潮之中。这人山人海,一眼望不到头。场面无比壮观,时光飞速流逝,眨眼间便到了日暮时分。人已少了许多,天边渐白了,橙色的晚霞,街道逐渐人烟稀少,我也赶紧回到家中,爸妈早已打开电视,准备了一桌热腾腾的团年饭。观看今年春节联欢晩会“八,七,六,五,四,三,二,一”新年到!三百多个日日夜夜不动声与我们擦肩而过,新春开启了新的希望。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风俗,是那样的热闹喜庆和隆重。

  家乡的风俗习惯作文 4

  我的家乡在洛阳,那里有闻名世界的牡丹、永不垂朽的风俗,今天,我就要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家乡的.风俗。

  我说的家乡,当然就是中国,大家可能会奇怪,我说的是洛阳,怎么跟中国扯上关系啦,别急,大家听我细细道来:

  洛阳是中国的一个地方,风俗嘛,当然跟洛阳有关系。

  中国的风俗,(也就是节日)有端午节、重阳节……今天,我就为大家介绍重阳节:

  据说,重阳节的来历是关于一个叫桓景的人,那年,河里出了一个瘟魔,很多人都被感染了,只有桓景活了下来,他决定为民除害。他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名叫费长房的神仙,他日日月月的练习剑法,终于练就了一身好武艺,一天,瘟魔又来捣乱,桓景急忙回家,让大家拿着茱萸叶又让大家喝了些菊花酒,然后带大家的上了高山,瘟魔来啦,他追上了山,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感觉头晕眼花,这时,桓景用宝剑在后面把瘟魔给扎死啦。

  从此,每年这一天,人们都要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等。

  家乡的风俗习惯作文 5

  过年了,一大家子团团圆圆围坐在一起吃团年饭是家乡的习俗。今年,我的团年饭是在外公外婆家吃的。中午我和爸爸妈妈早早地到了外公外婆家,大人忙忙碌碌地准备菜肴,我和表哥则在剪窗花,贴春联。下午,屋外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天黑前,外公外婆准备好了一大桌子美味佳肴,看得我口水直流、食欲大增。开饭啦!我夹了一块最喜欢的酱鸭腿。外公告诉我有些菜是团年饭必不可少的。整条鱼表示有头有尾、年年有余,豆芽菜表示称心如意,芹菜表示勤勤俭俭,肉圆表示团团圆圆,蛋饺表示元宝发财,糖藕片表示一路通顺,最夸张的是有一个大砂锅,里面放满了冬笋、鸡蛋、整只鸡、蹄膀、蛋饺、肉圆,鸡汤浓郁、味道鲜美,我多喝了几碗汤。

  新的'一年,我又长了一岁,我10岁了,我希望新的一年有个好的开头。祝大家心想事成、万事如意、学业进步、健康成长!

  家乡的风俗习惯作文 6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说起我家乡的风俗,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就拿春节来说吧。

  春节被誉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拥有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可能各个地方的过年习惯都会有所不同。

  随着大年初一前天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迎来了最开心的日子——大年初一。因为在这天可以收到很多的压岁钱。也表示前辈对晚辈的关爱。

  传说古时候有个名叫“年”的怪兽,会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出来逞凶作恶,直到残杀人们到大年初一的早上。所以人们会在大年二十九的晚上来燃放烟花爆竹来驱逐这位名为“年”的怪物,还要防止自己家的孩子被“年”抓走,会在大年初一发压岁钱来驱邪。我们这边的特别之处就要莫属于拜年了。

  由于我在初一会起得比较晚,所以家人们都会早早地把我叫起来,换身新衣服,表示辞旧迎新。而这天的早上还会煮很多的饺子

  家乡的风俗习惯作文 7

  端午节,是一个全国统一的节日。大多数地方会组织赛龙舟,包粽子。然而我的家乡并不是如此。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大山深处,哪里空气清新,蓝天白云,像极了世外桃源。我的家乡严重缺乏水资源,也种不出糯米,所以我的家乡并没有在端午节赛龙舟和包粽子的习俗。但我们也有我们独有的风俗习惯,我也特别喜欢这样的风俗,每次到端午我们都会都别的激动。

  在端午节,我们经常看到电视里,人人都在包粽子比赛,河岸上挤满了人,为各自的龙舟队伍加油助威,看着非常的壮观,也非常的激动人心。我们还是没有羡慕,也没有改变我们的'风俗习惯,端午我们小孩子是最激动的,因为端午节,小孩要穿新的红色的衣服,这样就不用编借口找妈妈要买衣服了,妈妈会主动给我们准备好。

  穿上红色的衣服之后,大人小孩都会全部出动,到我们家乡最高的山上,人们都说这是:“游百病”,在这一天游过之后,接下来的一年就不会生病。

  家乡的风俗习惯作文 8

  每个人的家乡都会有独特的风俗习惯,我也不例外。我的家就在水秀山青的宝清,这里的风俗习惯可是非常有趣的呢!让我带你去感受一下吧。

  冬天到来之时,东北的农家菜就可以大显身手了——杀猪菜。提到杀猪菜,必不可少的'是酸菜,它是由白菜腌制而成,这又是东北的一大特色。杀猪菜的制作过程也是很复杂的,酸菜切得越细越好,而且还需要血肠,血肠也是东北人的口福。杀猪菜可谓是东北特色的融合啊。经过一番辛苦制作,—大盘美味杀猪菜就大功告成了。在这里,不管哪家做了杀猪菜,大家都会去帮忙,然后大家坐在一起,笑谈之间,酒足饭饱。

  深冬时节,遍地白茫茫一片,河面上结了很厚的冰,足足有一米深。这时是最适合滑雪和冰钓的时候了,冰钓就是在冰上钓鱼,首先要把冰钻开,钻冰需要专业的工具,钻好以后还要把帐篷支在冰洞处,再把小炉子放在冰洞旁,以防冰洞被冻住,而且需要足够的耐心才可能有收获,但冰钓不是为了钓鱼,而是等待时跟朋友说说话,增进友情,重在享受。滑雪则是一种刺激又略显危险的运动,滑雪时摔跤是不可避免的,—不注意就有可能人仰马翻了。

  我家乡的风俗习惯十分有趣,而且可以增进感情,并不是为了得到什么,而是重在参与和享受。你是不是也想到我的家乡来感受一下这里的风土人情呢?

  家乡的风俗习惯作文 9

  我的家乡在全南,那里有着很多节日风俗,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春节。

  在春节的时候,家家都贴上了红红的.对联,放起爆竹,这是每年都会做的事。传说:古时候,有个妖怪叫做“年”,“年”无恶不作,每过三百六十五天,就会进村庄作恶,村民们都会提前进林中,等“年”走后再进入村庄。后来人们渐渐知道了,“年”怕红色和爆炸声,于是每过三百六十五天,家家都贴上红色的对联,把竹节扔入火中,就会有拍拍的声音,从那以后,人们再也没见过“年”。

  在春节中,除了贴对联和放爆竹外,男女老少都要穿起新衣,晚上家人团团圆圆的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小孩向大人拜年,大人就会给小孩红包,就是在这一天,零点之前不能睡觉,要等零点过了才能休息,这被称为“守岁”。

  这就是我家乡春节的风俗,我爱我家乡的风俗。

  家乡的风俗习惯作文 10

  我的家乡在江门,每年春节,市民们举行的活动可多了!

  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除夕,江门习俗称“过年”。除夕前人们就忙碌各式年货了:买鸡、鸭、鹅、鱼肉、衣饰、家具、器皿、画、春联……样样都有。餐桌上摆的大鱼大肉和糖果,让人直流口水。人们还会买柑桔、青橄榄那些象征吉祥如意的水果。

  旧俗过后,男的必新理发,女的必“挽面”。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和“述职”之时。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

  春节外出的家人一定要赶回来团聚。家里还会吃团圆饭。如果是晚农家的'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这样才能年年好运气。

  农历二十三晚,俗称小年夜,人们为表示灶君一年来保护各家各户灶火不断、饮食平安的谢意,在灶君向玉皇大帝述职时,特地给他贱行。谢灶要摆设贡品,主要有:一碗清水,一碗白米,几棵带尾叶的甘蔗,还有炒米饼、柑桔、红糖和一封利是,以及一份“灶君疏”,大意是向灶君请罪,请他上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这就是谢灶。

  临近春节,香港人都喜欢按照习俗购买年花,取其“花开富贵”之意。

  那香港的花市和江门的花市有什么不同?人们可以趁到香港过新年的时候去人潮拥挤的地方年宵花市凑凑热闹,看看那金橘、水仙、牡丹、芍药的年花,以及近年流行的“五代同堂”,据说桃花能为未婚男女带来“桃花运”,连着叶子的柑桔则代表姻缘“开花结果”……

  家乡的风俗习惯作文 11

  我的家乡在农村,家乡的风俗有很多,最热闹最有意思的.就是元宵节的走会,我们村分成三个,东村,西村,南村,每年的元宵节都要走会,通常是三天,第一天是我们东村先走,第二天,第三天就是西村,和南村了,这三天,全村人都会来参加,加上串亲戚的,看朋友的,还有专门骑小三轮来看热闹的,真是人山人海,把大街小巷捂得严严实实的。

  为了这个会一进腊月,村里人就开始忙活,打扫卫生,屋里屋外都打扫得干干净净,旧衣服垃圾成包成包地往外带,还要备足年货招待亲朋好友,街道要张灯结彩才能显示节日气氛,村里的能工巧匠大显身手,制作了各式各样的花灯。挂在街道两旁,到了晚上,灯火通明,非常壮观。

  春节晚会是大人们的喜爱,我们倒不怎么感兴趣,在小院里大喊:“姥姥炮,把炮拿出来”这是姥姥就会把许多炮拿出来,可开心了,烟花炮与天上的星星互相辉映,美丽极了。

  老家过年就是这样,家乡的春节都多热闹!在家乡过春节,喜庆而快乐。

  家乡的风俗习惯作文 12

  大家好,我是个汉族小女孩!我的家乡在江西,对于家乡的风俗,我非常了解。今天就让我来跟你们说说吧!

  在我的家乡,有许多传统的节日。例如:中秋节、元宵节、端午节等许多节日暗示着团圆,但有一个节日却让人思念自己的亲人,这个节日便是清明节。在清明节这一天,我们要去扫墓,要给逝去的亲人送花,表示对他们的缅怀。想想这些,不免内心有些许感伤。

  我们汉族的大多数建筑,既简单而又不缺失美观。在我们这里的'县城,大家同住在一幢大楼里,我们把这个很多人居的地叫做小区。而在乡下的话,就不是这样的了。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幢属于自己一户人家的房子,虽然没那么大,但却显得十分温馨。

  在我们汉族的家乡,美食也是不可缺少的。有龙虾、螃蟹、贝壳、肉类、米饭……这些都是我最爱吃的食物,它们都十分的美味可口。唯独遗憾的是没有蒙古族那里那么新鲜美味的牛奶。哈哈,不过还是很喜欢我的家乡。

  家乡的风俗习惯作文 13

  有谁不爱自己的家乡呢?有谁不说自己的家乡美呢?要问我的家乡在哪里,当然是美丽的宝清,它是一个山清水秀,土地肥沃的地方,是全中国的优质大粮仓,它在过春节的时候很热闹,有许多好玩的,好吃的,好看的,我爱宝清春节的热闹,如果你不信的话,那你就往下看。

  除夕真热闹,家家做年菜,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穿上新衣服,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觉。

  在家宴上,宝清的特产菜肴必不可少的就是杀猪菜,首先,将腌制好的酸菜清洗干净,切成丝,尽量切得越细越好,细得像头发丝一样,口感非常好!接着,再往锅中加入适量的水;这时再拿出大块的五花肉洗干净,切成片放进锅中一块儿炖上,等肉和酸菜炖好之后再放入血肠,这样的杀猪菜就做好了,每当我们看到这道菜肴,就觉得有过年的味道。

  过春节时还得有一个代表作,那就是铁锅炖鱼。把捕捞上来的鱼切成大块儿,起锅烧油,放进锅里,锅旁贴上玉米饼子,铁锅炖鱼就做好了,特别美味,做好之后盛在盘子上放到桌子的`中间,寓意就是年年有余。

  白天的时候,我们可以到外面观看大秧歌,还有滑雪,打冰嘎,放爬犁,许多好玩的东西。我们宝清过春节实在是太有意思了。

  晚上,家家户户打开电视,准备看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等到12点钟的时候,家里的老人,小孩儿都准备好吃年夜饭,桌子上的菜肴非常丰富,关键是必须得吃饺子,放鞭炮,放烟花,整个天空放射出五彩缤纷的颜色,美极了!

  总之,我们宝清的春节就是这样过的,欢迎你们来到我们美丽的宝清过春节吧!

  家乡的风俗习惯作文 14

  中国的节日有很多,但因为地区不同,节日的方式也不同,接下来就来看看我家乡的节日风俗吧!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节日之一,大年初一早晨,大家都争先恐后的吃饺子,平时不喜欢吃饭的孩子也都狼吞虎咽――谁吃到包有硬币的饺子?寓意着这一年有“福”!

  吃过早饭,一人坐着浆糊,其他人整理着对联,不一会黯然无色的旧春联就变成了焕然一新的新春联,接着再放三颗大炮,表示新年开始了!

  元宵节是春节过后第一个要的节日,这天大家要吃汤圆,晚上把灯管放在门的'两边,各点一枝蜡烛,在桌子上面,在面缸上都点着蜡烛,预示着来年更丰收!接着大人们带着孩子拿着自制的灯笼上街溜达一圈!

  最后在家猜灯谜,一个人念谜题等,大家绞尽脑汁想出答案后获得一份,欢声笑语消逝了时间,以最终的分数换取不同的红包!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风俗,它有趣,庄严,有意义,需要我们流传下去!

  家乡的风俗习惯作文 15

  仲夏之初,正逢端午佳节,在我的家乡江城武汉,正在展开一场“江上角逐”所谓“江上角逐”,是武汉千百年来亘古不变的风俗——赛龙舟。

  驱车前往江滩,平时清闲的江滩都是人潮涌动,砖地广场上很难寻出落脚地儿,江畔杨柳下,也都是人声鼎沸,就连标语牌旁,也站满了人,江边的人们,都是赛龙舟的观众,他们都翘首以盼,等待着鼓声响起。在万众期盼下,震耳欲聋的鼓声响起了。这鼓声,惊天地,泣鬼神;这鼓声,震的飞禽走兽俱散,激起了龙舟上荆楚儿女的斗志;这鼓声,传出了几千年的回音。

  汨罗江畔,一位壮志未酬,满腔悲愤的诗人屈原为国捐躯,纵身一跃,跳出了壮志豪情,跳出了千古悲歌,跳出了百世流芳,楚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烈士,造出龙舟在汨罗江上打捞他的。又是一阵惊天鼓声,龙舟真的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江面上一排排龙舟声势浩荡。全舟是由木雕而成,龙头张大着嘴巴,大有气吞山河之势,龙身鳞片都霸气外露,龙身也朝天,有一番招摇之意。

  龙舟上,是荆楚儿女拼搏的身影。左翼奋力摇杆,右侧使劲划桨一起一落,激起的水花伴着流下的.汗水映出太阳的影子,顺流进了汉江,从此汉江也多了几分豪情。到了最后一百米是鼓声最响,喊声最高,划的最奋进的时候,每一支队伍都想拔得头魁,每一声高呼都好像在告诉屈原,“你为之奋斗了一生的国家,孕育出了勇于拼搏敢为人先的子孙!”

  在这广袤的荆楚大地之上,流淌着拼搏的热血,不止是赛龙舟。如今我们面对杀人于无形的病毒,我们依旧,用几千年传承下来的。炎黄精神奋斗在一线,从未言败。

  家乡的风俗习惯作文 16

  武汉的炸鱼丸、藕荚,北京的腊八粥,河南的馍……一系列民俗都会让人想起热闹的春节,每个地方的民俗活动都不一样,南充也不例外。

  年前的几天,大店里人流如潮,小店里接踵摩肩,似乎要挤倒收银台,大家都争着买年货。不但如此,家家还要挂出腊肉、腌香肠。我们家的窗口有一层防盗网,每当过年时都挂满了外婆腌制好的食物,一层层的香肠和腊肉重叠在一起,好似一堵腊肉墙。

  塞上满嘴的腊肉香肠,转眼就到了大年三十。除夕那晚守岁是必须的。傍晚的时候全家人就聚到一起吃年夜饭,饭后一边聊天一边看春晚,好不热闹,小孩子们最盼望的当然是12点钟的鞭炮。当零点新年的钟声敲响时,鞭炮声也在这一刻响彻云霄。各种各样的鞭炮应有尽有,有飞天类、旋转类、喷花类、烟雾类,让人眼花缭乱。每当这时我都在楼下放鞭炮,手中抓着几大把烟花棒,兜里装上一小袋子甩炮,左手烟花棒还冒着五颜六色的火花,右手已经卯足了劲往远处丢甩炮,忙得不亦乐乎。“啪”地一声响,甩炮落地,鞭炮声伴随着新年的钟声,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关于除夕还有一段传说呢。相传在遥远的古代,深山老林中有一只长相面目狰狞,令人畏惧的怪兽,被人称作“夕”。它头上长有四支角,身上却只有一只脚,每到年底就跑到村里吃人。村民们十分害怕夕兽,不敢与之抗衡。村里有个叫做“年”的小孩,他对夕十分了解,知道夕害怕红色,于是向村长提议在每家大门的门框上贴红底黑字的.对联,使其不敢入内。当夕靠近村庄时就点燃竹子,竹子爆炸发出巨大的响声,对夕起到震慑的作用。村长采纳了年的意见,在这一天吓退了夕,人们为了纪念这天,就把这一天就称作“除夕”。现在人们把从除夕开始的半个月这段时间都称之为“过年”。

  除夕过了就是大年初一。新年第一天不能扫地,为什么呢?因为扫地会把财运扫走。这一天还要登高,希望能步步高升,在山顶烧香祈福,祈祷新的一年能万事顺意。大年初二是上坟的日子,准备一点酒菜,放一串鞭炮,在坟前缅怀已逝的亲人,也算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团圆。

  春节在正月初六就基本结束了,大年初七大人们上班,孩子们也要开学了,一切又恢复到平常的样子。

  家乡的风俗习惯作文 17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嘉兴西塘,虽然我们现在常驻在上海,也融入了上海的海派文化,但我还是忘不了家乡的美好,还有家乡那美味的“八珍糕”。

  我依稀记得孩提之时故乡在我脑海中的画面:美丽的小镇,有桥,有河,有香糯的粽子、甜脆的水菱,有邻家慈祥的奶奶、隔壁调皮的哥哥,但最让我难忘的却是外婆做的八珍糕,那是我儿时最爱吃的美食!

  我在外婆腿边踮着脚伸着脖子,望着灶台,只见她把八种药食兼用的药材放在石碾里打磨,那一下下缓慢又有力,渐渐地,药材磨成了粉。接着外婆又把几块冰糖和水一起放进锅中煮。加水,放糖几个动作一气呵成。最后将大米面、糯米粉放进盆中,加上热糖水,和成面团,静置二十分钟后切成糕,就完成了。每当这时,我就会催:“外婆好了没呀,我饿了。”外婆总是慈爱地说:“急不得啊!等它干了才能吃。”二十分钟一到,外婆将面团切了几刀变成糕,我一手抓过一个咬下——好吃!草药味和冰糖交融在一起,一股中草药特有的'清香沁人心脾,而白糖又甜得恰如其分,让人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几年过去,物是人非,此时的我已是少年了。在去年春节我们回了老家,外婆说:“成成,你过来学学做八珍糕吧!”“我才不要呢!”我颇有些不耐烦。“再不学就没人会了。”外婆皱了皱眉。我忽然想到了什么,来到外婆身边说道:“好,我学!”

  说干就干。外婆拿出那个表面龟裂了的石碾,把药材放进去:“来,把这些药磨成粉吧。”这可不是轻松活,很累,但想到吃着自己亲手做的八珍糕,我不禁加快了手脚。接着是煮糖水,和面,静置,成型,切糕,在外婆手把手的指导下,我也像模像样地完成了八珍糕的制作。整个过程中,外婆一直都是微笑着看着我的,是不是因为外婆感觉八珍糕的制作后继有人了?我也忍不住微笑起来。家人们吃着我的八珍糕赞不绝口,而我也深深地体会到了那份浓浓的情感。

  这八珍糕不仅是一种极佳的养生补品,据传说还治好了慈禧老佛爷的病,但这对我来说更是故乡的味道。虽然现在我离开了家乡,而家乡也因为电影“碟中谍”变成了网红小镇,失去了往日的安静和平和,但石碾上的裂纹、八珍糕的美味,无不印刻着时光的年轮,凝聚着传统的坚守,我们家和家乡那份淳朴的气息永远不会变。

  我爱八珍糕,我爱外婆,我爱我那美丽的江南水乡:西塘。

  家乡的风俗习惯作文 18

  我的童年是在丽水乡下度过的,那儿每年中元节都要放河灯。妈妈不许没有九岁的孩子去看河灯,怕出意外,再加上姐姐们每次看河灯回来,总是一副满足的样子,我于是也觉得河灯是个极神圣极美好的东西了。

  九岁那年的中元节,我被允许第一次去看河灯。一周前,我就开始兴奋,天天拉着人家唠河灯。

  终于熬到了七月十五,天还没黑,我就蹲在河边等。我清楚的记得,那天的时间走的多慢:云飘来又飘走,鸟儿已经飞了上百个来回,可天就是不黑。过了好久,姐姐才姗姗来迟。我催促她:“放吗?放吧!”可姐姐却只是故作老成地摇摇头,说:“还不到时候。”我急了,但却不说话,只是盯着姐姐看。她似乎也受不住我渴求的目光和河灯的诱惑,打开装河灯的篮子,拿出几个河灯。她做的'河灯总是很精致:彩纸折成荷花的模样,每一片花瓣都是不同颜色,荷花中央用胶水固定了蜡烛。我不由联想到妈妈说“荷花灯是用来悼念逝去的亲人的”,心中油然生出一股敬畏之意。姐姐点亮蜡烛,俯下身子,将河灯轻柔地往水中一放,荷花状的河灯便缓缓漂远去,直至没入一片灯光之中。

  来放河灯的人渐渐多起来,河灯便也增多了。几十盏河灯汇成一股彩流往远处流去,然而没过多久又潇潇洒洒地分开了,将被夜泼上墨的湖重新染成霓虹色,并带着此岸人们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幽幽闪闪地飘向彼岸,烛光悠悠,温润而又神圣。

  回到家后,我们还必须吃鸭子、喝茶。现在想来,那的确是极美好快乐的日子了。

  家乡的风俗习惯作文 19

  一提起端午节,人们就会想到吃粽子、洗艾草、赛龙舟,不过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系五色缕。

  五色缕也叫延年缕,顾名思义就是用五种色彩明艳、鲜亮的丝线编成的细绳,从五月初一开始系在人的手腕上或脚腕上,直到初五才能摘下来,有防御蛇蝎和避灾免难的寓意。这个习俗究竟从哪一辈开始不得而知,仿佛是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就有。

  在我们家乡戴五色缕有一个讲究,不能随意丢弃,要戴到端午节那天洗艾草水时才能解下来,且解下来的五色缕要扔到河里,如果解下来时遇到下雨天最好,有让灾难病痛随波而逝,这一年将会过得风调雨顺平安顺利的寓意。

  记得有一年端午节,因为编成五色缕的丝线的质量太差,我戴着一出汗,手腕上就红一道绿一道的,花花绿绿,活像个调色盘。我觉得不好看,于是等到没人时,我就趁机将手腕上的五色缕解下扔进了垃圾桶里。不幸的是,正当我以为这件事已经悄无声息的过去的.时候,外婆发现了,将我狠狠地斥责了一顿。那眼神仿佛我犯了十恶不赦的大错,直到现在还历历在目。斥责后她又仔仔细细的挑选了5种颜色明亮的丝线重新编成了五色缕再次系在我手上,且一遍遍的叮嘱我不能随便摘下来,说那是我这一年的平安福。

  现在我和外婆已经没住在一起了,但是每逢端午节即将到时,妈妈都会编好五色缕并系在我的手腕上,五色缕成了我过端午节的象征了。

  家乡的风俗习惯作文 20

  我的家乡在福建,那里充满了我甜蜜的童年回忆。那些美好的瞬间让我难以忘怀,那些美味的水果也让我念念不忘,还有那些特别的风俗让我记忆深刻。

  我的家乡有很多奇特的水果。记得那是一个炎热的午后,妈妈出门去了,我自己一个人在家玩,不一会儿,饥肠辘辘的感觉驱使着我到厨房里去寻觅好吃的。我在厨房里翻翻这儿,看看那儿,顿时,一个金黄金黄的大木瓜出现在我的眼前,怎么吃呢?我迫不及待地拿出小刀把它切开,黄灿灿的果肉包裹着一颗颗滚圆滚圆的小黑籽,就像一颗颗圆溜溜的小珍珠,摸起来滑滑的。我捏起一个放入嘴里,咬了一口。哇!好辣啊!满嘴都充斥着火辣辣的味道。这个小黑籽味道还挺怪呢,害我喝了三杯水才让那味道在我嘴里渐渐淡去。不过,木瓜的果肉的确好吃,吃起来甜甜的、软软的。

  除了木瓜,在我的家乡还有很多奇特的水果,比如小柠檬和波罗蜜。说起波罗蜜我总会想到大榴梿,它们长得实在是太像了,外面都有尖尖的刺,好像同胞兄弟。虽然它们长得像,但吃到嘴里的味道却有很大差别。大家都知道榴梿闻起来臭臭的.,吃起来香香的,而波罗蜜的气味和味道都是甜甜的,吃完很久,嘴里还留存着它的香甜。相比较而言,我还是更喜欢那香甜的波罗蜜。

  此外,我的家乡还有一些特别的风俗,比如我们家每当过年吃完年夜饭的时候都要跳火群。什么是跳火群呢?就是把地瓜藤放在院子里,然后放火烧起来,让全家老小都从火群上跳过去,预示着新的一年里所有的霉运都被火烧光了,很特别吧?

  家乡的风俗习惯作文 21

  期待了很久,终于到春节了。春节是我们小孩最喜欢的节日,因为春节有很多有趣的习俗,特别有意思,比如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领压岁钱等等。在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家乡两种与众不同的春节习俗,那就是我们曲靖特有的“松毛餐桌”和“除夕祭祖”。

  在我们老家,大年三十晚上的年夜饭我们不在餐桌上吃,而是要去山上采摘些青松毛,铺在地上,再把各种好吃的饭菜放在松毛上,大家盘腿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因为松毛是青色的,“青松”跟“轻松”同音,因此松毛的'寓意就是一年四季都“轻松”,还有清洁平安,除旧迎新的意思。一顿美味的年夜饭后,“松毛餐桌”就成了我们小孩欢快的“游乐场”,我们在上面打滚,做游戏,玩得可嗨了。

  我们老家还有一个特色的习俗就是“除夕祭祖”,俗称“上坟”。在大年初二的时候,我们都要去山上祭拜那些已经不在世的亲人,带上饭菜、糖果、水果、茶酒等物品,把这些贡品敬献在墓前。我们都跪在墓前,带着一份庄重与缅怀,跟着长辈们说:“请不在的亲人过年了,福佑安康,亲戚平安,一切顺利,万事如意。”这样的仪式教会我们小孩子:做人不能忘本,每逢佳节都要怀念亲人,铭记先祖。我们在这个世界过年,也要祝福我们的先祖在另一个世界里过年。

  这就是我们家乡比较特色的春节习俗,是不是很有意思呢?亲爱的朋友,你的家乡有哪些有趣的春节习俗?赶快告诉我吧!

  家乡的风俗习惯作文 22

  在这期间,大家老家人最看重的食物就是——“茶果”。它虽然不如外面那些零七八碎惹人青睐,也不如那些可以调制出来的糕点好瞧,但是却有一股浓浓的情谊包含在里面。

  它长得千奇百怪,有平凡丑陋,但是在我的老家确堪称“美味点心”这一代号,它的香味,让人闻了食欲就会活生生的`被调起来。不过,在重大的节日,“茶果”可就不可以再这么相貌平庸的上台了。大家多数会将他们从锅里烧好,拿出来盛在印有梅花印等之类的白瓷盘里,然后再在他们的周围点缀一些刚从树上摘下来的新鲜果子,切成小块小块的,再放到指定的梅花印盘子里。这样一来,这“茶果”不仅色味双美,还微微透着别具一格的风情。

  孩子们筹备回家过年,第一件大事儿就是帮人家捣面团儿。那白溜溜的面团儿家搅在手里,一直怪好玩儿的。而激昂面团揉好之后,便将面团儿交给长辈们,让他们做东西给自身吃。第二件大事便是买些小玩意儿,然后大大小小的聚在一起,展示自身手中的能力。恐怕第三件是才是保护我们的新服装,以免他们新年还没过便糟蹋的不成样了。

  等到出席来了,便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穿起新衣,门贴红对联,在大街小巷贺新年,也是必不可少的事情。除夕夜鞭炮声连绵不断,无论是谁都精神抖擞的。

  当然,春节那日来时,就截然不一样了大伙儿聚子一个大堂里,聊天、喝酒、看表演、耍戏子……样样都有。原本分在四处的桌子此时也拼成几个大桌子,每一个桌上都有自家做的“茶果”与新鲜玩意儿,以及自家儿女在外地带回来的小食,特别热闹。晚上,大伙便在自家亭院白起桌子,赏景聊天;孩子子们则在则在一旁地安置等、财迷,玩躲猫猫。这的确是美好开心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尾声,老家的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学生做作业,大人么照常做事。一切又恢复平时,可喜气却还荡漾在空中挥之不去。

  家乡的风俗习惯作文 23

  我最爱的就是除夕了。美味的食物,缤纷的色彩,正红的灯笼……我们的除夕是有大讲究的,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们的除夕别有一番风味。

  早晨五六点,照我们家乡人的说法,得赶“早市”,为准备年夜饭的新鲜食材,家中长辈要整理旧物,买新物,讲究“辞旧迎新”。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家乡的人挑选食材也有讲究:要买竹笋,图个“节节高”;鱼年年都买,说是“年年有余”;最重要的`自然是年糕了,毕竟可得“年年高”嘛!

  与此同时,大红的灯笼布满了整个家乡,街上灯火通明,家家都格外欢喜。当然,此时此刻,大多数人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贴春联。

  春联就像是过节的信号枪,当人们用胶水将其贴上的一刻,大家的脸上都仿佛多出了一道红光,一笑就合不拢嘴了,给冷冰冰的大楼都染上了一丝人间烟火气。

  全家还得大扫除,在家乡,这被称为“掸新”。到了下午,各种各样的香味从每家每户中传出,“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不绝于耳。

  主厨奶奶早已准备就绪,开始做菜。酱油肉蚰蠓鳗鳖……家乡临海,海鲜颇多,金黄的小黄鱼在油锅里冒着泡泡;白色的年糕与白菜香菇们在锅中跳着圆舞曲;海参鱼皮汤纯白而浓稠;色如翡翠的冒菜切得整整齐齐。

  桌上摆了四个红色大盘,周围如众星拱月般围着六个红色高脚碗,正是“六六大顺”之意。盘子中间摆着主菜,盘沿周围则是一圈各式各样的水果,这叫“盘头”。杯子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把欢喜带给了每个人。大家大快朵颐,朱红的碗筷与窗外的灯笼遥相呼应。热腾腾的饭菜升起阵阵水汽,逐渐被大家你一块我一块全部扫荡,“干杯!”家中晚辈起身敬酒。

  春晚开始,一家人欢欢喜喜地围坐在一块,孩子们则开开心心的拿出鞭炮来放,家族群里红包如雨,大家脸上洋溢着笑容。

  十二点的钟声响了,新年到了!

  家乡的除夕总是那么温馨且充满了家乡味儿。

  家乡的风俗习惯作文 24

  每年春节,我们一家人都会回到妈妈的家乡——客家古邑河源。在河源过年很热闹,除了团圆饭,最过瘾的就是看“打火龙”了。

  “打火龙”是客家乡村的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乡俗活动。火龙是由木棍和稻草扎成的,长达10几米,龙身上插满了香烛。

  每年除夕,大家早早吃完团圆饭,“打火龙”活动就开始了。照例是一轮烟花炮竹,这时,龙身上的香烛已被点燃,八个经验丰富的.壮汉将火龙高高举起,舞动着行走起来。围观人群激动起来了,发出雷霆般的欢呼声。我和村里孩子们在几条火龙之间来回穿梭着,边跑边叫,嗓子都喊哑了。人越来越多,场面越来越热闹,火龙走到哪,人们也跟到哪。远远望去,火龙身上闪着的灯火绵延几百米,场面十分壮观。火龙上下舞动着、跳跃着、欢腾着,龙身越烧越旺,在夜色的映衬之下,显得格外耀眼。在一条条火龙的舞动之下,客家乡村的春节也渐入佳境了。

  每次看“打火龙”,兴奋和热闹过后,心里总是暖暖的。妈妈说“打火龙”的习俗在她小时候就有了。传说是神龙下凡赶走妖魔鬼怪,驱邪避灾,来年就会风调雨顺,老百姓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现在,我想起“打火龙”,在心里默默地盼望着,盼望客家人的火龙能驱除瘟疫,驱走冠状病毒,让我们早点开学。

  明年过年,我要回河源看一场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打火龙”。

  家乡的风俗习惯作文 25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想知道我的家乡有什么风俗吗?请听我慢慢道来。

  每到农历正月,我们苗族便要开始赶年场,其日期由各地自行约定。每到赶年场那天,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会穿着美丽的服饰,成群结队地来到年场。

  你瞧,年场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人们不但可以进行物资交流,还可以参加各种活动,有舞狮子的,有上刀梯的,还有玩龙灯的。青年少男少女也利用这种机会谈情说爱,俊俏的歌娘更是大展身手,三五结队,引吭高歌,互相唱和。听的人兴质高昂,即使下大雪,也抵挡不住人们对连场的热情。

  更多时候有逢晨便是看龙场日,习惯称作看龙头后十二天又轮转辰日,再看龙场时,不管是什么人,都得休息一天,如果干了什么农活,那就犯忌了。因此,我们苗家人。看龙场那天都会踊跃参加。大家对看龙十分重视。看龙日定在农历的三月三。我们苗族人的一个节日,这时你就想问是什么节日了吧?是湘西的一个传统歌舞节日,这一天。所有的`苗族人都会在约定好的地点。尽情地唱,快乐地跳。一片喜气洋洋的气象。

  这就是我们苗族人的风俗,你喜欢吗?

  家乡的风俗习惯作文 26

  我的家乡是广东肇庆,那里的过年很隆重,很有气氛,除了现在不能放鞭炮,现在的人也不包饺子和蒸饺。这些东西满大街都可以卖,真的没有过年的气氛。

  首先,快过年了,还有一个月。每个家庭都开始买新衣服、糖果、橘子、水仙花等。以及面粉、花生、绿豆等。最有意思的是,家家包饺子、蒸饺(这是肇庆特产),人都是提前预定的。一般有十几个人一起打包。就说说我吧,一个月就满了。因为有东西吃,自己包起来,做个记号,一会儿就能找到自己的工作吃了。因为一群人在包,主人会在油窝里炸,哈~ ~。尽量吃吧。蒸饺要用砖放在路边的大火炉里,蒸饺要在一两个大窝或大水箱里煮12小时,不要熄火。

  街上行人多,热闹非凡,尤其是农历二、五、八是赶集日。那种场景真的很幸福。街上的灯、五颜六色的花、灯笼和红旗都挂了。孩子们开始要求父母买鞭炮和烟花来迎接新年。有些孩子迫不及待,晚上出来放鞭炮和烟花。

  大年三十晚上,全家人吃年夜饭,吃完饭挂了长长的.鞭炮。从0:00到0:00,家家户户准时燃放长长的鞭炮,代表着新年的开始。当时的夜真的像打仗,整座城市震耳欲聋。大年初一禁止扫地说不吉利的话,大人禁止骂小孩。直到新年,每个家庭都不一样了。可以是新年的第二天,第四天,第六天。放完长长的鞭炮,家家户户都出去参加大运会,就是逛逛城市,不许回去,呵呵。当时人那么多,鞭炮烟花满大街都是,还有人往我身上扔鞭炮烟花,我往你身上扔。他们都笑了,很开心。大运会结束后,他们回家或者和朋友一起玩,孩子们甚至放鞭炮。大多数人不睡觉。大年初一早上,一家人会煮粉丝和饺子吃。吃完后,他们会去街上和公园玩。第二天过后,他们会给亲戚朋友拜年。孩子见大人,就有利可图了。当他们收到利润时,他们会去买鞭炮和烟花来玩。

  过年的时候,每天都有鞭炮声响起,到处都是欢乐的场面,就像每天过年一样,勾起了我无尽的回味。那时候,我感受不到其中的乐趣和快乐。今年,北京开始限时燃放鞭炮和烟花。不知道什么时候全国都能玩。我觉得为了挽回过去过年的气氛,鞭炮烟花可以燃放的日子不长了

  家乡的风俗习惯作文 27

  过年,我和爸妈去买年货,各种吃的和用的,还有一些店铺和家庭挂红灯笼,给节日增添了气氛。

  买了一些东西用后,我们家开始打扫卫生。爸爸让我收拾窝,爸爸拖地,妈妈扫地,爷爷奶奶扫地。过了一段时间,我家好像焕然一新,我们收拾干净准备过年!

  除夕夜的早上,我们会在那里吃糯米饭,希望来年全家健康。过一会儿,我们要包饺子。包饺子的材料都拿出来了,准备包。我看了看我妈的做法。我先把饺子皮拿出来,把馅料放在中间,然后在饺子皮周围弄点水,然后包好。我会一个一个包起来。

  中午我们家会拿出纸钱和打火机,出去烧纸钱。我们先烧一个,几个后再烧。我们边烧火边磕头,祭拜祖先。这是我们每年都要做的`事情,也可以许个愿,希望全家都能长寿。

  晚上,全家人聚在一起吃团圆饭。晚饭后,全家人在门外燃放烟花。烟花五彩缤纷,非常美丽。然后我们和家人坐在一起看春晚,等着新年钟声响起。

  新年伊始,我们会去很多长辈家里拜年,还会带很多礼物。回来后也会得到很多压岁钱,特别开心。最开心的是看到长辈看到我们的时候笑。吃完饭,我们很多孩子会一起玩,我们会用收到的压岁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和一些有用的东西。

  新年好开心,新年快乐!

  家乡的风俗习惯作文 28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题记

  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地域特色,所以会有那么多的风俗,我的家乡武汉的风俗也数不胜数。其中最让我难忘的是黄陂区的僵狮子。

  一次元宵节时,我来到黄陂那里正在举行僵狮子的活动,那里人山人海,围着一大群人,看不到人的边际我的人群中小心地穿梭着。鞭响越来越近,越向前越是震耳欲聋,夹着锣响,终于到了前面。舞狮人身穿红色的衣服,头戴一个狮头,狮头的样子很狰狞:白色的獠牙,黑色的巨大眼睛,像铜铃一般,黄色的鼻子,脸画着各色的图案,有些小孩子差点吓哭了,一个人在里面操作,时而跳动舞狮人身穿红色的衣服,头戴一个狮头,狮头的'样子很狰狞:白色的獠牙,黑色的巨大眼睛,像铜铃一般,黄色的鼻子,脸画着各色的图案,有些小孩子差点吓哭了,一个人在里面操作,时而跳动,时而俯身。锣敲的越响,舞狮的人们越看越热闹,聚来的人越来越多,一阵接一阵的人潮涌动与那狮子遥见辉映。有的人在人群中上下跳动,仿佛自己也在表演,还有人一阵阵的鼓掌喝彩,有人高举相机,有的人露出开心的笑容。狮子在背后有一条披风般的丝带,狮子边跳丝带就舞动,有时一只狮子在你面前张牙舞爪仿佛展示自己有多威风,锣声不绝人们的心情越发激动了。僵狮子也叫将狮子,实际叫将军石狮,子发源于武汉地域,也代表一种祭祀启平安的愿望,僵狮子在传统舞狮中加入了神的色彩,那狮子的表现怪异,其他地区的舞狮非常有精神,僵狮子也叫将狮子,实际叫将军石狮,子发源于武汉地域,也代表一种祭祀启平安的愿望,僵狮子在传统舞狮中加入了神的色彩,那狮子的表现怪异,其他地区的舞狮非常有精神,狮子仍舞着,人的心情高兴到了极点。

  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习俗,这么多的习俗组成了中国灿烂的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繁华依旧。

  锣声喧天,炮声不断,我看着舞动的僵狮子许下美好的愿望。

  家乡的风俗习惯作文 29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的风俗都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但我家爷爷一定不会忘记,那是一项现在基本上已经见不到的习俗_敬菩萨。

  吃过年夜饭后,爷爷向楼上走去,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我也跟了上去,只见家中的观音菩萨端正地放在台上,旁边的烛台上插着两根蜡烛,前面的香炉上插着五根印着金字的香,前面还摆着一张八仙桌,上面整齐的放着几样供品,上面都有着一张红纸片,我还看见一杆老式的杆称和一把斧子,在桌子角落上,还有一盆鱼,那鱼还在水里游呢!

  爷爷拿出一个写着“有求必应”的跪垫,对着菩萨拜了拜。当奶奶拜时,我听见了一阵轻微的呢喃声,只可以看见嘴唇在抖动,拜完后,我看见旁边的一张桌子上有一捆黄纸。刚想伸手去摸,就被硬生生的拉了回来,妈妈跟我说:“别动,那是黄钱,不是什么好玩的.,是等会送菩萨时要用的,只有点完香后才可以碰,所以只看不许动,如果你实在好奇,就和爷爷一起下去吧!”

  左等右等,那五根香终于烧完了,我和爷爷一起走上去,拿起那一盆鱼和黄钱,还拿了一盒火柴,一起走下楼,走到了一条黑暗的巷子里,里面有着一堆堆火焰,旁边也有一盆鱼,蹲在火边的都是和爷爷差不多年龄的老人,我和爷爷走到一条路旁,用火柴点燃一根芝麻杆,点燃一张黄钱,然后把剩下的全部烧掉,火苗越窜越高,一张章煌前在火堆里去蜷缩着,最后变得乌黑,风一吹,一片片火星飘到天上,煞是好看。

  等到最后一片火星也熄灭了,爷爷站起身,拿起鱼盆走到河边,把鱼和水一起倒到了河里,鱼在河中停留了几秒,然后银光一闪,在水面上留下一道波纹,不见了,爷爷说,这是多鱼(多余)。爷爷还说:“现在的年轻人,都认为这些习俗太土了,都不肯做,宁可放弃这一项习俗。”

  是啊,时代在变,人们的思想也在变,我认为,居委应该在过年时举办一些活动,专门做一些传统习俗,扩充人们对于习俗的认知。另外,送菩萨这一项习俗也应该专门划分一个地方,因为这项习俗,少说有点危险,这样既安全又有传统的习俗味道。

  家乡的风俗习惯作文 30

  新年,悄悄地来到了大家的身边,带来了喜气,福气,还有那合家团聚的机会。安庆的新年,差不多就在腊月二十四开始了。

  腊月二十四,是安庆的小年。在这一天,饭菜势必非常丰盛,大家还要接祖宗回家呢!大家相信在小年这一天祖宗会与家大家团聚,并且会祝福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万事如意。

  等到腊月二十六左右,家家户户便开始炸圆子了。那一阵阵香味,一直随着着“噼里啪啦”声音传到大家的脑海中。不论是刚会识字的.孩子子,还是学有所成的年轻人人,亦或是满头白发的老年人,可不都爱炸圆子?

  将剁好的肉陷、豆腐、面粉等食材和好,再加入调料,待油热后,下锅炸至金黄色即可出锅。那一个个圆溜溜、金灿灿的炸圆子,总会使人馋涎欲滴,迫不及待地伸手去拿,结果当然免不了一顿烫,可还是吃得心认可足。

  大大家在这一天可忙了,要炸好多圆子,还要给亲戚朋友们送一点,展示一番我们的技术。在这一天,大伙虽然忙个不停,却个个都笑开了花。

  除夕可谓是热闹非凡。远方的人儿急匆匆地赶回家来,手上拎着特产与补品,脸上挂着笑容,嘴里说着吉祥话。大伙聚在一块吃一顿团圆饭,边看春节联欢晚会边聊天,这难道不是最幸福的日子吗?这一夜,家家户户都要守岁,既有对匆匆岁月的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新春寄以美好期望之意。

  正月十五来到了,元宵上市,明月当空,彩灯高悬。这一天,赏着月亮,吃上汤圆,真是最好看的好不过了!

  一眨眼,新年悄悄地过去了,家乡的大家在这喜庆而热闹的节日里,又迎来了崭新的一年!

  家乡的风俗习惯作文 31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每一个地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传统习俗。在我的老家河南,就有一个有趣的节日——祭灶日。

  去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三那天,我与家人从上海回到老家河南。走进单元楼,立刻让人感觉焕然一新。单元楼前挂着大红灯笼,从前走廊上不免有一些沙子尘土,或者飘落的干树叶,如今已没有了它们的天下,走上去都能感到地面的光滑,楼梯走道曾经泛滥的小广告,竟一张也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各家各户红红火火的春联。我感觉新年真的要来了。

  走进家门,只见大家都在忙着打扫屋子。客厅里,姨妈、舅舅正忙着扫地,擦玻璃,姨妈甚至还用上了常年靠在墙角的一根长竹竿,只见她在竹竿的.一头绑上一只刷子,打扫天花板的各个角落。“姨妈,我来帮你!”我见大家都忙得热火朝天,也撸起袖子,拿了块抹布,“承包”了灶台。我雷厉风行地用抹布擦掉灶台上的油,不一会儿,油腻腻的灶台仿佛做了美容,然后整理好厨具,各就各位。“擦得真干净!”我一转身,姨妈、舅舅正微笑着看着我。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很快屋子一尘不染、窗明几净。这时,大家围坐在客厅,姨妈拿出麻糖。这是我第一次吃麻糖。一根根细长的麻糖整齐的排列着,表面布满芝麻,中空薄脆,香而不艳,甜而不腻。我问姨妈:“今天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呀?为何要这么彻底地打扫房间,还吃麻糖呢?”我边吃麻糖边听姨妈给我讲祭灶日的故事。

  传说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三,负责管理各家灶火的灶王爷会向玉皇大帝禀报各家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老百姓觉得一定要尊重灶王爷,于是在这一天,人们祭拜灶王爷,将家里尤其是灶台打扫干净,把由糯米和麦芽糖等原料制成的麻糖献给灶王爷,为的是粘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只对玉皇大帝说好话。而农历二十三就成了祭灶日。“大家还要洗浴,让自己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姨妈递给我一块麻糖,“来,吃吧,麻糖不仅甜,还可以养胃滋肝!现在我们不迷信了,麻糖留给自己吃。”

  祭灶日的大扫除很热闹,因为它是传统节日的习俗;祭灶日的麻糖很甜,因为它是传统节日的味道;祭灶日的人很美,因为我们依然坚守着传统。每一个地方的风俗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都值得被尊重——它们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魂。

  家乡的风俗习惯作文 32

  我的家乡在一个隐秘而美丽的地方---东阳,明朝宋濂写的《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东阳!

  在那里绿树四季常在,野花满地绽放,鸟儿与溪水共同歌唱,是我梦中的天堂。

  在我的家乡,有许多独特的风俗,特殊而有趣。从我记事起,便一直喜欢这些独特的风俗。

  除夕下午,家里年年都会高高的挂起红红的大灯笼,贴上大幅的长长的春联。外公外婆会准备许多红蜡烛和用各式各样的锡纸叠起来的金灿灿的纸元宝、绿莹莹的荷花、红艳艳的牡丹花……

  不得不说,我从没想到过老人家们能把纸折出定一番花样来,每个都栩栩如生,独一无二。我也真没从哪见过这般手巧的老人家,所以很自豪!外公外婆会把那些元宝、花束、蜡烛与神像供品有前有后排放在一起,准备大年初一一早起来参拜。

  初一一大早,我外婆会左手托着一个花瓶,右手上拿着一束柳枝一样,沾着瓶里的水,嘴里轻轻的念着祈祷一家人平平安安的话语,温柔的把我们叫醒,并用那清清的水洒在房间和我们身上,好像在净化世间的一切烦恼与不开心的.事儿。本来有起床气的我也不明不白的被这仪式给净化了,只觉得十分有趣!

  大概是凌晨三四点钟的时候,我们一家就准备完毕,烧完香供好祖先,踏上去拜佛祈福的路。

  我们每年春节都会去一座高山上拜佛。山上人山人海,并不会因为早而少些人去。家人们都会提着几袋子的红蜡烛和香去爬山,天还是黑暗的被笼罩着,山上灯笼的红也被晕染得一片模糊,但这情境这景色也是绝美的!月色配合着金黄而橙红的灯变得如同孔明灯飞入天空般的美丽。从下往上看去,就像通往天庭的天路红彤彤的,很有宫廷的风味。从上往下看,则是幽静的、黑黑的深渊,夜鸣的鸟儿的声音也被拉的很长很长,静静的,微凉的轻风吹来,自觉身处静溢的森林之中。

  爬山虽然很累,但是身边的风景随时随刻能让你静心。点燃蜡烛时,那红通通暖洋洋的火焰也能让你沉醉在礼仪的崇敬和庄严之中。我很喜欢这种感觉,慢慢的这些礼仪也变成了我成长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这就是我家乡独特的风俗,是我心中不可磨灭的烈火,有了这些风俗,才让我美丽的家乡变得更有血有肉更有故事的味道!

  家乡的风俗习惯作文 33

  家乡南冬至有三个习俗:包饺子、扫墓、放鞭炮。

  1、包饺子

  在我们南方,冬至前夕我们会一起回老家包饺子。汤圆是一门精细的学问,讲究技巧、通顺、精致,内涵更重要。“汤圆,汤圆,团团袁媛”,这不就是汤圆的内涵吗?在我眼里,饺子是一种很好的“橡皮泥”。(捏动物)

  这一年,踩着冷月的气息,我满心欢喜的回到了家。一灯吃了一顿“盛宴”之后,主事件“汤圆”终于出现了。一座“面山”,一盆清水。我看着大人往糯米粉里倒水揉。看完之后,我的手不自觉地痒了起来,我迫不及待地想试试我的手。回想起去年和表哥搓汤圆的情形,真的很值得回忆:我们当时真的很开心能当猪和小狗。表哥的叫声打破了我的'梦想,我飞快的飞了过去。当我再次“飞”回来时,饺子已经吃完了。桌子上,饭筛上,饺子圆圆的,透明的,我闭着眼睛。好像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饺子就在眼前。但是,我没有参与这些,很遗憾。冤枉了我这个“饺子师傅”。

  2、扫墓

  冬至的清晨,我吃了一碗热腾腾的饺子,其次是第二大习俗——扫墓。

  冬至那天,准备了成千上万道美味的菜肴。呵呵,我都垂涎三尺了,更别说远在地下的祖先了。山路十八弯真的名副其实。山间纵横交错的窄道太多,无处转弯。(还好有大人带路,不然可能要我们几天才能到。)山上山下都是人,挤啊挤。不管陌生人还是熟人,殊途同归。与此同时,山上的扫墓人互相问候和问好。扫墓,当然是扫去祖坟前的杂草,在我看来。用耙子,很多很多,这些都是大人做的。我和表哥一起爬到了山顶。"把林边看做一座山峰,距离就不一样了。"壮丽的景色;惊心动魄的一幕“将濒临死亡,其他的山都在天底下显得矮矮的。”。“谢忱,萧月,快来祭祖求平安!”大人们打电话给我们。我们向大人学习:“同上。”,让大家笑个不停。喊完我们就跑了,疯了。“清明节下了很多雨”,但是今天没下雨。看着先人的坟墓,险峻荒凉,仿佛“路上行人欲断魂”。

  3。放鞭炮

  过年放鞭炮,冬至也不例外。大人常说:“元旦在冬至之后。”这大概就是元旦的前奏吧!我不知道鞭炮是谁发明的。他们充满了乐趣。那时候我和表姐买了几盒,自然开心了好久。我们点上香,用颤抖的手引爆。火花飞溅时,我们吓得屁滚尿流,捂住耳朵,飞快地跑开了。我们站在屋里,怀着一颗活泼的心看着“戏”:“噼里啪啦”,鞭炮声和狗叫声交织在一起。我们太高兴了,不想花钱。

  家乡的风俗习惯作文 34

  “过新年,穿新衣,吃饺子,放鞭炮……”,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每个小朋友都喜欢热热闹闹过大年吧,每家每户过新年时都有很多习俗吧,我们家过年也有很多有趣的习俗,你想知道吗?让我来说给你们听听吧。

  贴春联

  我奶奶家原来在乡下,贴春联可不像城里人家只贴在一个门上,那可是个大工程。年三十中午前,家里的男人们都要发动起来,把所有的院门、房门、仓库门都贴上,连鸡舍和牛棚都不放过。贴好春联后,还要在大院的门口放一根桃树枝,表示全家人都到齐了,外人就不能来串门啦。

  守岁

  大年三十晚上,我可最高兴了。吃完年夜饭,我就和哥哥放鞭炮,到村口看扭秧歌,然后就和全家人看电视,等着迎接新年的到来。终于,听到了钟声响起,鞭炮齐鸣,我就赶紧去给长辈拜年收红包啦。当然,除夕的饺子也是我盼望的,因为我们家的饺子里面有钱呢,为了吃到饺子里的硬币,每次我都要把肚子吃的圆鼓鼓的,生怕吃不到钱啊。

  拜年

  年初一早上,我还睡的迷迷糊糊的,就陆续有人到家里来拜年了,我只好起床穿好新衣服,赶紧也和大人们去别人家里拜年,拜年要规规矩矩的`问好,不能乱跑乱跳的。在城市里,人们都已经电话拜年,短信拜年了,可是在乡下,还保留了到家里拜年的习俗。

  图吉利

  从小到大,我也过了好多个新年了,关于过年的吉祥话我也知道一些了。比如,吃饺子的时候,饺子如果破了不能说“破”,得说“挣”了;还比如,年夜饭要吃桃子罐头和杏罐头,寓意逃离灾难,幸福永远;还有诸如年三十一整晚都不能关灯啊,初一不能扫尘啊等等,都是很多人家过年的习俗。

  哦,对了,现在我奶奶家已经搬到了崭新的大楼上,比原来的平房条件好多了,但是过年的习俗几乎都没变,一样没变的还有我们这个大家庭其乐融融的温情,一想到一家人围着爷爷奶奶高兴地说啊笑啊,我就迫不及待地要过年了,新年快来吧!

  家乡的风俗习惯作文 35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民风民俗。在中国有许多传统的节日,比如:中秋节、春节和重阳节等等,每一个节日都有一个故事,每一个节日记录着中国的历史,每一个节日也记载着名人的丰功伟绩。

  在我的家乡有一个节日叫做——端午节。端午节最初是以赛龙舟的方式祭祀龙祖的'节日,但是因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诗人——屈原,抱石从汨罗河跳下去自尽了,所以人们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就把这一天叫做端午节。人们为了不让使屈原的尸体,被河里的鱼虾吃掉。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就会包粽子,扔到汨罗河里面。

  在端午节的这一天,还有一个风俗,它就是赛龙舟。赛龙舟原本是要打捞屈原的躯体、但这渐渐地变成了一个民俗。赛龙舟共有三个队,每一个队的龙舟颜色都不一样,比如:红色、黄色、蓝色。这些颜色是三个队龙舟的主要颜色,龙舟的头和尾各放有一个击鼓,当敲响这两个鼓时,队员们就会齐心协力地划船,还可以给队员们振作士气,勇往直前。

  端午节是我们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

  家乡的风俗习惯作文 36

  大家好,今天我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外婆家,也就是我的家乡。

  外婆他们住在一个村里,村里的人口也不少。大年三十那天,你在村里走走,就会发现家家户户的门前都带有同一样东西,这样东西也正是我今天所要讲的重点,它不是灯笼,而是-----春联。我们家也不例外,因为这是家乡的习俗。不过,仔细欣赏,你会发现,我们家门前贴的春联,是手写的!因为姥爷的毛笔字不错,所以,我们家的春联也都是姥爷写的!不过,说到这儿,我又想起那天姥爷写罢春联,还给我们讲了个有关春联的.传说呢:因为古代一个叫年的怪兽常在过年时来人间骚扰民众,可是它怕和春联一样红色又有巨响的东西,所以人们常贴春联、放炮,而且,这也证明了为什么春联的底色是红色,而且因为单单一张红纸不美观,所以常在上面写一些吉祥话。

  这就是我的外婆家,外婆家的一样传统习俗,大家认为怎么样。

  家乡的风俗习惯作文 37

  中国的傣族是一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人口近百万。主要散布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部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孟连等自治县。

  泼水节是傣族最为重要的节庆。每年阴历四月举行,一般为期三至四天。至今傣族人民中还流传着一个神话:远古的时候,傣族地区有一个恶魔,他作恶多端,人们恨透了他,可什么办法都对付不了恶魔。后来,七位姑娘发现了恶魔的致命弱点,只有恶魔的头发才可置于死地。一天夜里,姑娘们勇敢的杀害了恶魔。但恶魔的头一着地,就燃起了大火。此时,姑娘们立即轮流抱起头颅。每年换一次,当换人时。人们都给抱头颅的姑娘泼水,冲去身上的血污和疲倦。后来就形成了傣族最为重要的节日——泼水节。在“麦日”也就是节日的第一天。人们一清早就要采集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但来清水“浴佛”——为佛像洗尘。“洗浴”完毕,集体性的'泼水便开始了。一群男女青年带着清水,涌出大街小巷,逢人就泼。“水花放,傣家旺,”“泼湿一身,幸福终身”一朵朵吉祥.幸福.健康的水花在空中绽放。划龙舟是泼水节最为精彩的节目之一,常常在泼水节的“麦帕雅晚玛”(第三天)举行。那日人们都穿上节日的盛装聚集在澜沧江畔,瑞丽江边,观看龙舟竞渡。江上停泊着各色各样的龙舟,船上坐者数十名强壮的选手,号令一响,龙舟便像离弦的箭往前飞去。到处都是锣声.鼓声.号子声.喝彩声,节日的气氛在这里达到了高潮。“放高升”是泼水节的另一项节目。高升是傣族人民一种自制的烟火,将竹竿底部添以火药和其他配料,置于竹子搭成的高塔上,街上引线,常在夜晚燃放。在空中放出绚丽的烟火,犹如花团锦族,光彩夺目,甚是美妙。泼水节是傣族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一个快乐而幸福的节日。

  家乡的风俗习惯作文 38

  谁没有自己的家乡?谁不爱自己的家乡呢?每个人的家乡虽然不一样,但对家乡的热爱却是相同的,我当然也不例外。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家乡的一些风俗吧!

  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粽子主要的材料是糯米和竹叶。甜的要加入豆沙、花生和红枣,咸的要加香菇、肉丝和盐巴等。首先用两片竹叶卷成锥形,然后放入米和馅,用筷子插几下,使米和包馅更结实,再封口。口要封成三角形的,最后,用草绳把它梱紧。蒸好的粽子香气扑鼻,可好吃了!端午节时,每家每户都会在门口挂上菖蒲、艾草,可以驱赶蚊虫,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还可以驱邪。划龙舟是端午节才有的比赛。几条龙舟一字排开,哨声一响,几条龙舟就像离弦的箭一样向终点冲去,先划到终点,并夺到旗子的队伍就获胜了。那是多么精彩的`比赛呀!

  除了端午节以外,我家乡的春节也很让人喜爱。每到春节前,人们会络绎不绝地到人山人海的市场办年货。每个人的篮子都装得满满的,有开心果、泡泡糖、花生、瓜子、糖等食品,有鸭、鹅、鱼、猪肉等,有烟、酒、巧克力等礼物。在家里,大家忙个不停,手拿扫把,脚踩椅子,爬高爬低,把屋子里里外外、上上下下打扫得干干净净。新年新景象,大家都为新的一年有个好开始而忙碌着、快乐着。不用说我们小朋友是多么喜欢春节的到来了。

  我爱家乡的风俗,更爱家乡的亲人!

  家乡的风俗习惯作文 39

  春节到了,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习俗,而我的家乡也有我家乡的春节习俗,下面就让我来介绍一下吧。

  家乡有句俗语叫:“年二八、洗邋遢”,意思是,到了腊月二十八这天,要把家里大扫除一遍,为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到了除夕,大家可就忙了,女人就为了团圆饭做准备,男人则帮忙杀鸡、杀鹅、贴对联、贴门画、买花、买年橘、盆景……

  晚上可就热闹了,有些大人在茶余饭后就等着看万众瞩目的《春晚》了,小孩子们就穿着一身新衣服挨家挨户地去得压岁钱,俗称“利是”。而有些大人们则带着小朋友去逛广州特有的迎春花市,说到迎春花市,这可得详细介绍介绍:每年的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景,各大公园都在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要街道都搭起彩楼,扎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花市,售花赏花,人潮涌动,十里长街,繁华似锦,人海如潮,一直闹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这就是广州特有的迎春花市。

  半夜十二点来敲门时,每家每户都响起喜庆的鞭炮声,大家都沉浸在漫天飞舞的鞭炮纸上了。鞭炮一过,就是五彩缤纷的烟花点缀在无暇的天空上了,人们望着飞上天的烟花,一起期望着新的'一年、新的气象。

  到了初一,大家都非常有空,大人们就会去打麻将,而小孩子们则用自己的压岁钱案买各种零食玩意儿。到了晚上,天空中还是闪烁着五光十色的烟花,有条件的则特地乘车去琶洲等地看烟花。

  春节的另一个高潮又是尾声——元宵。我们这里并不是每条村都过春节的,有些人就会过正月十三、十四、二月初二……而我们这条村正好就是过元宵的。我们要准备好各种菜肴迎接客人,让客人吃得开心,会得慰心。

  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习俗,你家乡的春节习俗又是什么样的呢?

  家乡的风俗习惯作文 40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文化深厚,生活在不同地方的人,有着不同风俗习惯,在我们故乡,我最喜欢春节了。

  在我的记忆中,春节是这样:除夕前几天在外地的亲人赶回家,平常宽阔的厨房,一下子变得狭窄了。我爷爷年轻时是个厨师,做饭口味极好,所以打杂的小事由我爸爸来干。餐桌上全是堆积如山的鸭鸡鱼,妈妈把洗好的床单窗帘全换好,静静等待着大年三十的到来。

  大年三十向我家敲了门,我与家里的哥哥姐姐听奶奶讲故事,爷爷在门口煎蛋饺,厨房里依旧蒸汽蒙面,蛋饺都煎完了,爷爷提起毛笔开始写对联,我很小,看不懂写的是什么,所以就跳过去,而是看奶奶挂灯笼。这灯笼是外头买的',又大又红,我小时候特喜欢。

  正月初一,我老早就起来了,因为可以拿红包,所以我赶紧换上新衣,偷偷跟爸爸溜出去,我们家亲戚忒多,所以给的红包也特多,糖也好吃,我们走访时都带个包去装小零食。

  下午没什么好玩的,因为奶奶就住在楼下,而且不能放鞭炮,只有到了晚上才能放,只能静静等待着漫长时光。

  晚上终于来临,一家人围坐在大圆桌边,热热闹闹,好不快乐。美味佳肴摆上桌,小朋友们垂涎欲滴,爷爷说完话,大家开始动筷子了,小孩子往嘴里塞了香肠,大人开开心心聊天,小孩快速吃完饭后,奶奶就开始发红包了,结果红包鼓鼓的,小朋友们拿着钱去买炮仗,大朋友则点火看着天空灿烂的烟花,不尽欢呼起来,电视里放映着春节联欢晚会,大家围坐在一起,团团圆圆,幸幸福福,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我童年里的春节。

  家乡的风俗习惯作文 41

  我最爱的就是除夕了。美味的食物,缤纷的色彩,正红的灯笼……中国的除夕是有大讲究的,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温州的除夕别有一番风味。

  早晨五六点,照老温州人说法,得赶“早市”,为准备年夜饭的新鲜食材,家中长辈要整理旧物,买新物,讲究“辞旧迎新”。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温州人挑选食材也有讲究:要买竹笋,图个“节节高”;鱼年年都买,说是“年年有余”;最重要的`自然是年糕了,毕竟可得“年年高”嘛!

  与此同时,大红的灯笼布满了整个温州,街上灯火通明,家家都格外欢喜。当然,此时此刻,大多数人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贴春联。

  春联就像是过节的信号枪,当人们用胶水将其贴上的一刻,大家的脸上都仿佛多出了一道红光,一笑就合不拢嘴了,给冷冰冰的大楼都染上了一丝人间烟火气。

  全家还得大扫除,在温州,这被称为“掸新”。到了下午,各种各样的香味从每家每户中传出,“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不绝于耳。

  主厨奶奶早已准备就绪,开始做菜。酱油肉蚰蠓鳗鳖……温州临海,海鲜颇多,金黄的小黄鱼在油锅里冒着泡泡;白色的年糕与白菜香菇们在锅中跳着圆舞曲;海参鱼皮汤纯白而浓稠;色如翡翠的冒菜切得整整齐齐。

  桌上摆了四个红色大盘,周围如众星拱月般围着六个红色高脚碗,正是“六六大顺”之意。盘子中间摆着主菜,盘沿周围则是一圈各式各样的水果,这叫“盘头”。杯子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把欢喜带给了每个人。大家大快朵颐,朱红的碗筷与窗外的灯笼遥相呼应。热腾腾的饭菜升起阵阵水汽,逐渐被大家你一块我一块全部扫荡,“干杯!”家中晚辈起身敬酒。

  春晚开始,一家人欢欢喜喜地围坐在一块,孩子们则开开心心的拿出鞭炮来放,家族群里红包如雨,大家脸上洋溢着笑容。

  十二点的钟声响了,新年到了!

  温州的除夕总是那么温馨且充满了温州味儿。

  家乡的风俗习惯作文 42

  春节是我们中国传统而隆重的节日,在过春节前的好几天里,大人们就开始忙了起来。家家户户都在买年货,挑新衣,有忙不完的活。

  想必大家过年都要贴春联吧!大年三十这天,家家户户忙着贴。而我呢,做爸爸的小助手。我们先把去年的春联撕下来,我帮爸爸把浆糊涂抹到新对联的.背面,爸爸就把对联的上部边沿粘好,然后把对联从上往下轻扫开,这样就贴完了。爸爸告诉我,贴对联是我们中国人过新年的习俗,以示辞旧迎新。听了爸爸的话,我不由想起《元日》这首诗,便脱口而出: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正月里各个商家初次开门都会燃放烟花爆竹,以示新年红红火火,财源广进。企业开工一般在初六之后,也都会燃放大量爆竹,还有的放烟花都给人呈现一派喜庆的景象。

  今年除夕夜,我亲自体验了点燃导火索那一刻的快感。起初我是躲在门后,看着外面的火树银花,可以仰头,我只看到亮瞎眼睛的天空。可一出门我的眼睛就被火药味蒙住了,双眼加上寒风刺骨的感觉,就像到了边疆战场上一般。我刚要往回走,就被爸爸叫住:“怎么不敢点吗?”我不服气道:“怎么可能?我一个12岁半女生了,还怕这个。”说完爸爸就搬完了烟花筒。我想:既然都搬来了,不如斗胆放一个吧!

  我手里紧紧握住点引线的香,一步一步走到大家跟前,我深吸了一口气,紧张的把引线点燃着,导火索冒着火星飞快的向烟花筒烧过去。“哇呀呀,快跑!”吓得连火花都不敢看一眼夜以百米赛跑的速度跑到了门口。

  “砰砰砰!”“嗖嗖嗖……,”一束束耀眼的彩光,直冲云霄,“啪啪啪……”那一束束光线突然炸开,赤橙黄绿青蓝紫,五彩缤纷的花朵向四周飞去,似一朵朵闪光的鲜花,光彩夺目。

  那“砰砰砰”的声音在耳边永久回荡……

  家乡的风俗习惯作文 43

  哈尔滨的端午

  中国,有着许多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节日与习俗,有端午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等,其中端午节我最为青睐!

  关于端午节有个传说,楚国大夫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十分哀痛,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寻找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因为怕饭被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一到端午节,家家在门上挂艾草和菖蒲,以驱赶病魔和晦气。孩子们会在手腕上拴五色丝线,在脖子上佩戴香囊。在去年端午节前夕,我们在班里举行了自制小香包活动,我一手拿针,一手拿蓝色布条,一针一针地慢慢地缝成了一个不太好看的'小口袋,在制造过程中我也不是一帆风顺,时不时扎到布下的手指,时不时发现线断了或掉了,但是最后我还是克服种种困难,完成了一个肚子圆鼓鼓的,散发着茶香的粽子形小香包,看上去可爱极了。

  我的家乡哈尔滨,在端午节这天更是十分有趣!很少有城市像哈尔滨这样,把端午前夜过成了“全民狂欢节”,在五十年代,当地百姓就会在端午节当天一大早到松花江边用江水洗脸,以祛瘟除病,后来江畔水上的人越来越多,起的也越来越早!

  听妈妈说,现在端午前一天晚上“踏青、游玩”就开始了!我曾在前些年感受过一次哈尔滨端午的狂热,那时从中央大街到松花江两岸,人潮似水,摩肩擦踵,商铺不打烊,公交24小时运行。人们带着帐篷席垫和采购好的熟食、红肠、啤酒,做好彻夜狂欢的准备,不少人家扶老携幼,在江边空地摆开阵势,吹拉弹唱、露营、嬉戏、轮滑、打球、烧烤、坐船游玩者比比皆是,直到端午节第一缕阳光照耀大地,看完江上的龙舟赛,才会手持艾蒿陆续回家。

  端午让这个长时间被白色的冰雪所覆盖的城市,重新焕发出蓬勃的生机!我们要传承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让文明之火永不熄灭。

  家乡的风俗习惯作文 44

  当火车飞驰着驶入河南境内时。爸爸告诉我,我们跨过长江了,长江以南是冬天没有暖气的世界。没去过南方的朋友,一定会很好奇南方人是怎么度过寒冷的冬天的,或许会觉得痛苦难耐。而我却觉得南方冬天的取暖方式别有一番乐趣。

  记得小时候,在南方家乡的冬天穿得厚厚的棉衣,室内室外一样的冷。每当入冬时,奶奶就会搬出一个东西——暖脚器。暖脚器插上电便开始发热,用一个方形桌子罩们它。桌子上盖一张晒得香喷喷的方形小棉被,这样能更好的保留住温度。闲暇时家人们围坐在一起,将小棉被盖在腿上,将脚放在暖脚器上,感受着桌子底下暖脚器的热量慢慢的从脚底传便全身,不一会儿身上就暖烘烘的了。桌子上总是摆着水果、瓜子、花生、坚果、零食,大家说说笑笑特别惬意。

  南方农村的取暖方式更为原生态,堂屋中间放一个木质方形低矮的架子,架子中间是圆形大铁盆,将烧红的木碳堆在铁盆里面。不一会儿整个屋子就开始暖和起来。聪慧的人们当然不会就只是用来取暖哟。将生的地瓜、玉米、土豆、糍粑埋在铁盘中烧尽的碳灰里,能煨出非常香甜可口的烤地瓜、烤玉米、烤土豆、糍粑。火盆的正上方往往还挂着一串串香肠、腊肉,借用木碳烧出的烟将它们熏得焦黄焦黄的颜色。这样熏过的腊肉能存放一整年呢!人们围坐在火盆周围,像每天都有篝火晚会一样,吃吃喝喝、聊着家常,谈笑风声。时不时会有腊肉滴下来的油掉到火堆中,传来滋滋拉拉的`声音,好一派生活的生机与乐趣。

  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城市里的取暖方式更加丰富多样起来,然而农村很多家庭依然延续着最原生态的样子。虽然南方没有政府集中供暖的便利,但人们都在利用自己聪明的才智过着自己最有乐趣的冬天。

  家乡的风俗习惯作文 45

  在除夕的时候,很多人是在晚上吃年夜饭,在有些人的老家叫做过晚年,可是在我老家过的可不是过晚年,而是赶年。

  什么叫赶年呢?我的家乡是充满神奇的湘西,少数民族聚居,而过赶年就是湘西民俗一大特点。关于赶年有几种说法,而我听老一辈的说法是,因为在我们老家很久以前的时候,经常有人会过来要债,让人还钱,因为除夕未吃团年饭的时候不能窜门,怕不吉祥。人们就把年夜饭改在了凌晨吃了,上午就不怕其他人过来要债了,是不是非常奇特。

  就在早上三四点起床,鞭炮烟花开始了,家家户户都忙活起来了。我们晚辈被叫醒了要给长辈拜年,长辈就给我们发红包,当每个人人都起来了,我们要看烟花,看完了就必须吃饭了。这菜它要按规矩,最重要的就是菜一定要有十二个,寓意在这新的一年里月月红。长辈喝酒,晚辈喝饮料,晚辈敬长辈,要说吉祥的话,如:“祝你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祝你寿比南山,福如东海。”等等。吃完了饭,小孩子又开始放烟花,直到天亮,过赶年就结束了。

  除夕,在我老家里,除了过赶年,还要拜山祭祖。

  今年除夕,我和爸爸一起去祭祖,我们先在逝去的祖先坟前烧烧纸钱,然后点燃三根香插在坟前,再拜三下,最后再放一个鞭炮,就可以了。

  到晚上八点,每家每户都整齐划一的打开了电视,看着欢天喜地的春节晚会,每个人都吃着热乎乎的饺子,这期间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会给我们压岁钱,这一个习俗就是家喻户晓的守岁,我们湘西守岁的'习俗是要烤大火(除夕的火、元宵的灯)守到大年初一凌晨,到时又会烟花齐放鞭炮齐鸣热闹非凡,这叫送年,也寓意辞旧迎新。

  除夕很快很快的过去了,又可惜又快乐。可惜的是时间过的太快了,快乐的是大年初一是我的生日,过年就是这样。

  家乡的风俗习惯作文 46

  除夕,在中国,是一年中红火的日子、热闹的日子、团圆的日子。这么重要的日子,在不同的地方,却有很多同样的风俗:贴对联、放鞭炮、吃年夜饭……而我的家乡东北吉林,除夕风俗亦有些不同。

  今年除夕,我和爸爸、妈妈带着礼物,早早地乘车赶回家乡,爷爷、奶奶也早早地就在大门口等候。一阵问候之后,我们一家人就开始准备过年了。贴对联,每年必不可少。爷爷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对联,让我帮忙贴好。而我最感兴趣的是贴窗花,这是我们家乡特有的风俗。“爷爷,贴窗花吗?”我着急地问爷爷。“当然,你看,都准备好了,在桌子上呢!”爷爷的目光转向桌子。

  我走近一看,果然,桌子上已在摆满了窗花。啊!太漂亮了!有传统的鲤鱼送福、金玉满堂、喜鹊登梅,还有应时的牛年窗花,金牛送福、牛年大吉、牛年好运……爷爷指着一副精美的窗花,认真地说:“孙女,这是专门给你贴的!”我仔细一看,嗬!一头小牛抬着头,竖起牛角,奋起牛蹄,威风凛凛,真是“牛气冲天”!且不说那工艺有多精美,只看寓意,就足以令人振奋!我笑着拍手叫好!我和爷爷一起贴好了窗花,阳光照在红色的窗花上,鲜艳得喜人,火红得耀眼。整个屋子里,立刻洋溢着一种过年的气氛。

  贴完窗花,爷爷在自我欣赏着窗花,我跑到厨房,和奶奶、妈妈一起忙活年夜饭,当然少不了包饺子。其实,我早就学会包饺子了,只不过比起奶奶包的饺子,我还差一点儿。奶奶包的饺子一个个很“精神”,而我包的饺子有的都“趴下”了。妈妈笑我,我不好意思地挠挠头,结果又搞了一头面粉……年夜饭上桌了,有红烧肉、炖鲤鱼、烤大虾,还有新鲜的蔬菜……然后是美味的饺子。一家人推杯换盏,谈笑风生,新年的'祝福、新年的企盼,尽在其中。

  年夜饭之后,家家户户的小孩子都跑出来了。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我们一起在外面滚雪球、打雪仗、堆雪人。我们拿来好多鞭炮烟花,躲得远远儿的,看着大人们放。虽然我们躲得远远儿的,但是眼睛却直勾勾地盯着烟花,生怕一眨眼的功夫,美丽的烟花就消失了。那烟花一个一个飞向天空,然后在半空中绽放,好似孔雀开屏,宛如天女散花,又像一把把五彩缤纷的花伞……我们小孩子最喜欢玩“仙女棒”了,那是一种拿在手里玩的小烟花。点燃之后,就像许多“萤火虫”在飞舞,还可以甩出各种各样的图案。我们满院子地跑着、跳着、闹着、叫着,无数的“萤火虫”跟在我们的身边,映照着我们的笑脸。

  在家乡的除夕夜中,在我们的欢笑声中,在响亮的鞭炮声中,在热情的祝福声中,充满希望的新的一年向我们走来了!

  家乡的风俗习惯作文 47

  又是一阵淡淡的粽叶气息萦绕在我的心间,雪白的糯米在光的照耀下如清泉般在心灵上跳舞,袅袅的炊烟慢慢地散开,记忆深处那个粽子包裹着的温暖,如栀子花般在指尖上绽开了!

  在我的记忆里,奶奶是最会包粽子的了——谁让我从小嘴馋呢?有一次看到邻居小伙伴拿着粽子大口大口地吞咽,我便非拽着在田中干农活的奶奶去包粽子。那时的我只知道粽子的香甜,却不知道奶奶要到几里地外的.小河滩上摘上好的粽叶,只为满足孙子这个刻薄的小胃口。

  和奶奶去河边摘粽叶,这一大片的芦苇叶中,她只挑不留一丝黑点、没有一点枯叶,甚至连一个小洞眼都找不到的新鲜翠叶放在竹篮中。摘得一篮,奶奶朝我微微一笑,背起我回家了。路上静悄悄的,只有汗水洒在竹篮上的“啪嗒”声。

  回到家中,奶奶便去厨房淘米、洗叶,这时的我坐在灶台边上,不耐烦地玩弄着稻草。奶奶就这样一边准备馅料,一边还不忘为我披上一件衣服。

  “奶奶,包好了没!”我焦急又有些无奈地喊道。“好了,快来!”我兴奋地跑过去,只见奶奶熟练地把一张粽叶卷起来,做成一个小尖锥,放进几勺糯米,均匀地填满,又放上几粒葡萄干,接着用手压紧,把小尖锥裹成三角状,最后再用线捆扎起来,就这样一个粽子便做好了!“我也要,我也要!”我吵着闹着也要去做。“好,好啊!奶奶教你做!”说罢,奶奶伸出右手,将我抱在她腿上,一只苍老的大手握着一只幼嫩的小手,轻轻地一卷、一放、一压、一裹……整个屋中是如此安静,一阵微风吹来,轻拂我的头发,把屋中的一丝潮湿也带走了。

  粽子在锅中不知过了多久,连锅盖都急得跳了起来。终于,奶奶把冒着热气的粽子端在我的面前,我依偎在奶奶怀中,吃着粽子,心如同被云朵包围着,又仿佛沐浴在阳光中,温暖扩散到了全身。我知道,带给我温暖的不仅是这个粽子,更是奶奶对我的爱!

  如今我回到老家,眼前依然是一盆奶奶早就准备好的粽子。又是那个粽子,又回到那个童年,又是一种温暖包裹全身。粽子的味道,雪白的糯米,袅袅的炊烟,全映照着我那位挚爱的人——奶奶!

  家乡的风俗习惯作文 48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灶王爷上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白面发,二十九倒贴有,三十合家欢乐吃饺子……”

  没错,今天我要介绍的就是春节习俗中的吃饺子!

  我曾问过妈妈:”为什么我们过年要吃饺子呢?“她说:”吃饺子是表达人们辞旧迎新之际祈福求吉愿望的特有方式。晚上11时到第二天凌晨1时为子时,“交子”即新年与旧年相交的时刻,“交子”谐音饺子,饺子意味着更岁交子,过春节吃饺子被认为是大吉大利的。“

  要吃饺子就得先包饺子,梯形的皮摊在手心上,舀一勺满满的肉馅,一裹再一翻,用水封两边的口,一折,一个”小元宝“就做好了,”站“了好几排的.饺子们犹如将士们,个个挺着大肚楠,威武极了。

  终于开始煮饺子了,先倒水,开火。把水煮开之后,让饺子们排队”跳水“,盖上盖子,几分钟后,打开盖子,用勺子搅拌一下,防止粘锅,重新盖上盖子。当水快要溢出锅时,加一些生水,此时,水面就像消了气的小孩一般恢复了平静。当水面再次往上溢时,饺子们都胖嘟嘟地喝饱水浮上来时,就可以关火了。

  “来,吃饺子咯”,端上两盘热腾腾的饺子,一家人围坐桌旁,一边吃着美味的饺子,一边看着《春节联欢晚会》,其乐融融。

  “初一的饺子,大年初一街上走。初二的面,初三的盒子往家转,初四烙饼炒鸡蛋,初五、初六捏面团,初七、初八炸年糕,初九、初十白米饭,十一、十二八宝粥,十三、十四窜汤丸,正月十五元宵圆……“

  家乡的风俗习惯作文 49

  今天是大年初一,我们拿着一对大橘,我问妈妈:“为什么过年去给大家拜年,要拿一对大桔给人家呢?”妈妈说:“给别人大橘象征着大吉大利,人们如果给我们大橘,要给他们说祝福。”

  一到奶奶家,我拿着那对大橘给奶奶拜年,奶奶说:“好,来,奶奶给你几颗糖,祝你新年甜甜蜜蜜。”然后家里还有舅舅和姑姑,“舅舅过年好,新年快乐”舅舅说:“同好,同好。”我去问妈妈:“为什么我向舅舅拜年他为什么要对我说同好呢?”妈妈说:“同好的意思是你也是就觉得意思就是你也好。”

  奶奶给我发了一个红包,我想要打开看看,妈妈说:“不能当着别人的面拆红包,发红包时,人民币的正面要对准红包的正面。”原来发红包也有这么多的习俗啊!

  晚上吃饭时上面摆满了菜,有鹅肉,红桃粿和血蚶,我问了问妈妈:“红桃果和血蚶为什么每年过年都要摆上餐桌?他们象征着什么?”妈妈说:“红桃粿,之所以是桃形的`,是因为桃象征着长寿染成红色,是因为象征红红火火,而血蚶是象征着财源滚滚,在古代贝壳象征着钱财,你看,这里血的象征着红红火火。”我心想:“原来我们潮州还有这么多的习俗。”吃完饭后,大家坐在圆桌旁喝着茶,桌上摆着一大盘橄榄,大人们都一颗颗地往嘴里塞,“真奇怪,为什么大人们就算不买干果也必须买橄榄。”爸爸说:“橄榄象征着吉祥如意,所以非买橄榄不可。”奶奶拿给我一根甘蔗,奶奶说:“过年吃甘蔗,吃了不蛀牙。”

  今年的春节很有趣,我们一家团团圆圆过大年,而且今年过年还让我懂得了许多习俗。

【家乡的风俗习惯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的风俗习惯作文12-04

家乡的风俗习惯作文(3篇)03-03

家乡的风俗习惯作文500字11-24

家乡的风俗习惯作文(15篇)12-05

家乡的风俗习惯作文精选3篇12-11

家乡的风俗习惯作文3篇12-10

家乡的风俗习惯作文5篇12-17

家乡风俗习惯作文(通用85篇)04-21

家乡的风俗习惯作文(通用36篇)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