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本教研经验工作总结

时间:2022-11-22 08:21:37 学校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校本教研经验工作总结

  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有效锻炼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不如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总结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校本教研经验工作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校本教研经验工作总结

  我校整合教务处、学科教研组等力量,牢固树立"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思想,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着眼于教学活动的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升,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建立直接服务于教师的、开放的学校教研网络,把开展校本教研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我校各教研组抓校本教研的根本,以教导处为主导,教师为关键,学生为主体,课堂为主战场,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真正体现享受教育,让学生享受学习,让教师享受教育。正是校本教研,把教师从“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的苦教中解放了出来,也把学生从“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苦学中解放了出来。

  一、我校校本教研的一些具体做法

  对于我校来说,校本教研的建立、实施、完善是一个探索过程,是通过不断的思考与实践、反思与纠正来逐步完成的。

  (一)校长要有自己的独特理念,学校要有自己的鲜明特色

  学校领导的观念直接影响学校的专业文化,如果没有具有探究意识的校长的支持,校本教研就很难进行下去。由于校长的全力引领,才使我校不仅有了长远发展的视野、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而且已经在探索、实施中逐步形成了特色化的校本培训。

  1、把握科研方向,树立校本教研新理念

  我校把重视和加强校本研究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大事来抓。在开展校本教研中,分管校长为第一责任人,亲自负责抓教学研究,制定教研制度,指导各教研组制定教研计划,发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督促和评价学校教研工作。学校各教研组具体负责校本教研工作,组织教研课题的实施,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形成研究意识,自觉参与,提高素质。

  2、规范管理体系,开拓校本教研新途径

  通过实践,我校校本教研制度做到了有章可循,初步建立了依法治校、教研工作规范化的机制。首先是理论学习制度,引导教师学会理性地思考教学问题,更加指向实践中发生的真实问题。其次是建立对话交流制度,进行信息的交换、经验的共享、深度会谈、专题研讨。三是建立课题研究制度,形成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例如,确定每星期五为教研日,开展形式新颖、实效性强的教学研讨活动,总结、交流、反思每周教学情况,思考、研讨下周教学内容。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教学观摩、说课、评课、教学反思与交流、案例分析、教师与骨干教师对话、专题研讨等,在实践与摸索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要求教师做教后记、提供典型个案、上研讨课、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记录、提供研究的问题等。

  3、深化课题实验,提高校本教研新成效

  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灵魂,教育科研只有扎根于教育实践的土地上才能枝繁叶茂。科研的关键在于课题,课题的生命在于质量,质量的标志在于成果转化。新形势下的课题活动,必须找到新的生长点。我们认识到:只有在不断的创新中求发展,才能使课题及其成果长久不衰,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必须有一个统领的核心课题。我们以课题为突破口,克服困难,因地制宜,勇闯学校发展之路。从校本培训中,我们找到了科研与教研、科研与学校发展的结合点,即树立校本意识,找准我们的优势、劣势,不沿袭、不照搬,我们学校并非别的学校,我们的老师并非是一般学校的老师,我们的学生也不同于别的学生,我们的体制也不是别的学校的体制,许许多多的不同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源,更提供了独特的研究视角。忽视了我校的具体情况,再好的教育策略也只是一纸空文,再好的教育主张都只能游离于我们学校之外。“校本”应视为一种立场,一种观念,一种视野,一种方法。

  (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校本教研的关键,是我校的最高使命。校本教研是一种学习、工作和研究三位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其关键在教师,教师的观念、思想、行动等直接影响着校本教研的效果,我校探索并形成了多种教研模式。

  1、师德修养与队伍建设相结合模式

  无论在哪个行业,决定一个人是不是高手的根本因素都不是技术,技术到了一定程度,大家基本都一样,能分出高下的是人的文化素养、基本理念、爱心、信心和责任心。基于此,我校的校本教研把师德修养和教师队伍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每一位教师都德才兼备,爱岗敬业,如我校先后出现了市先进工作者史涵秋、市十佳师德标兵王爱珍、光善慧、市优秀班主任万琼、市优秀教师许静、市优秀辅导员王邦明、市转化后进生先进个人张友芬等。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模式

  在校本培训中,我们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用理论指导实际,用实际证明理论,尤其是在信息技术教育培训中体现尤为突出。为此,我们切实组织好教师的培训工作。根据我校学科特点、师资素质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进展,有计划有目的的帮助教师搞好理论学习和业务进修,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活动。如新教师上岗、班主任工作、教师职业道德、依法治校、依法执教、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等培训活动;学科业务学习研讨活动;名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专题讲座活动;走出去请进来参观学习、案例分析反思、展示课、观摩课切磋、经验总结、论文展览、热点话题论坛等交流活动。

  可以这么说,在改革大潮中,我校及时确定了以信息技术为特色的办校方向,并紧密结合校本培训对全体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培训,全校老师在一次次的校本培训中,在一次次的自发学习中,在一次次的课堂实际操作中,技术越来越纯熟,兴趣越来越高涨。我们深知,校本教研实效如何,关键在教师,但成效在学生。孩子们都感到,课堂丰富了,学习轻松了。

  3、集体备课模式

  集体备课是我校最有效的校本教研模式之一。集体备课以课改为载体、以校本为依托,以科研为导向,以教研为保障,以上课为形式,以评课寻差距,以反思促发展,使教研、科研和校本教研真正结为一体。我校坚持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活动,采用专题讨论式、中心发言式、重点研究式等形式,备课组活动中强调“四定三有”:定时间、定地点、定专题、定主讲人;有记录、有检查、有考核;树立课程意识和设计意识,落实主讲人主讲、同组人质疑,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的分析、确立教材处理的目标和教法设计上,放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引导上,放在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而如何用好教材上,从而有效发挥集体智慧,共同提高教师自己的专业化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集体备课极大的调动了组内教师的沟通、合作、交流、探索、创新,而全校大规模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实事求是的评课,更是给全校教师提供了一个经验交流与共享、情感交流、互相促进的平台,使每位教师在言说和行动中思考、在教学实践中体验和感悟、在反思评判中成长,从而加快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步伐。

  4、听课评课模式

  我校广泛开展教师之间听课活动。我校明确要求,同一科目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要达到一定节次,鼓励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听课之后一定要集体评课,评课不仅要评出优点,而且要指出不足和今后改进的建议;还要求教师将本人在教学中所遇到的疑难、困惑问题,随时记录下来,定期集体研究,摆出问题来,由全体教师共同找出解决的办法。

  5、自我反思模式

  我校要求反思应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就课堂教学而言,既有教学设计过程中的“行动前反思”,又有教学过程中的“行动中反思”,还要有教学后的“行动后反思”;反思的主要内容为:教学设计是否切合实际,行之有效;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否解决现实问题;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反思的目的在于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养成教师对自己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见解,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

  6、同伴互助模式

  自我反思是校本教研的前提条件,而同伴互助则是校本教研的基本形式。校本教研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形成相互交流经验、相互切磋心得的研究团队。在同伴的互动中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通过互动交流,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欲望增强,专业水平和专业意识得到提高,初步具备自我反思与交流协作能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学会了反思,在教研活动中学会了交流,在交流学习中学会了接纳感悟,在接纳感悟中学会了调整充实和提高,在同伴互助中学会了成长。

  7、名师引领模式

  有竞争才会有发展,我校本着“自我加压、敢于争先,为了今天、拼搏明天”的精神,全身心实施名师工程。为顺利实施名师工程,学校尽力提供必要的方便,组织名师外出学习,吸取他人成功经验,丰富提高自己。名师工程,不仅推出新人,更重要的是使名师带动全校教师的进步,通过不断完善名师工程,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带头和骨干作用。

  8、课题驱动模式

  我校的课题研究以校为本,将课题与学校的发展结合起来,将课题研究统一到学校的整体发展和品牌打造中来。最有价值的课题,是实践中产生的问题,课题研究的生命力,在于给实践以指导,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因此,我校鼓励广大教师把自己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在教学实践中,反复尝试,初步摸索了以下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建章立制,以推动校本教研新进程为引导教师真正进入教研的状态,使我校的教研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在保证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前提下,开展好教研工作,以创设有利于教师积极参与、促进校本教研活动开展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尊重和保护教师进行多种形式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我校制定出详细、合理且可操作性强的制度。如:教师培训制度、教研激励制度、教研组工作制度、教职工学年度考核办法、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教学工作管理制度、教学评价制度等。

  比如,我校突出教学常规管理,其中,备课做到三熟悉:熟悉新课程标准、熟悉教材、熟悉学生,做到提前一周备课和提前一天备课相结合;上课,要求目标体现、主体确保、方法措施有效、教师行为规范、教学效果达成。

  再比如,我校推行"拜师制",即对刚参加工作教龄三年以内的青年教师,采取"以老带新"的方法,由师德高尚、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作导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对子,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命题、辅导等方面耐心传、帮、带。要求徒弟积极听师傅的课,实地感受教学过程,学习成功经验;师傅主动听徒弟的课,了解徒弟的不足,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同时也吸收青年人的先进思想和新鲜做法。师徒既各展其长,又互帮互学,优势互补。

  还有,学校制定了《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奖励办法》,其中规定:教师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或在各级论文评比中获奖,学校根据不同的档次,给以一定的奖励;鼓励教师参加优质课、理化实验操作等各级各类比赛,对获奖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每学年都进行教研论文评比,并把优秀论文结集成册,供教师们学习交流;对教师教研活动、教研业绩进行考核,考核情况作为教师评聘职称、评先进的重要依据之一。

  三、校本教研成果及反思

  近年来,我校校本教研硕果累累,学校将中青年教师申报小课题的评选、立项活动作为校本教研开发和利用的一项重要内容常抓不懈,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中老师的课题《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操作学具的策略研究》、老师的课题《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开放型策略研究》、老师的课题《小学中年级学生写错别字的成因以及纠正策略研究》、老师的课题《培养小学学困生写作动力策略的研究》通过榆中县20xx教育科研市级“个人课题”的立项,为以后的小课题研究和校本教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校的校本教研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教师角色的转变、科研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校本研究既然以学校内部教师为主体,教师是否转变角色成为一个研究者,就显得尤为重要,甚至直接关系到校本研究能否得以落实。很多教师不善于从实践中发掘提炼问题,不熟悉研究的基本策略和方法,不知道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升华和科学的总结,仍然停留在凭经验教书,按传统办事阶段,这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影响校本教研广泛开展和深入发展的关键环节,而改变这一现状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再如,随着学校班级数量大增,教师数量不足,负担过重,完成正常教学任务尚且吃力,开展校本教研更是困难重重。还比如,真正有成果的研究往往是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而校本研究的成果又往往表现在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上,而不是以某种论文、论著等可见形式呈现,如何衡量研究所付出的劳动及取得成果,并且在升级、评优等方面体现出来,形成有效激励机制,也是今后校本教研制度建立中应探索一个重点。

  上述问题的存在说明,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大量更加艰巨的工作尚待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完成,因此,我们将继续保持开拓创新之锐气,务实求真之作风,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创新实践为动力,努力探求校本教研制度建立的新途径、新方法,充分发挥校本教研在课程改革及教育发展中巨大作用。我们相信,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我们不断成长和进步的过程。

  总之,校本教研使我校教学在探索中起步,回首过去,我们在校本教研上尝到了成功的甜头,展望未来,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在实践中教研,在教研中成长。沐浴着课程改革的春风,以校本教研为载体,合肥三十八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素质教育之路一定会更加宽广!

【小学校本教研经验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小学校本教研工作总结07-12

小学数学校本教研工作总结11-22

小学校本教研工作总结11-14

农村小学校本教研工作总结04-15

小学校本教研方案02-17

小学校本教研总结11-19

小学校本教研计划11-24

个人校本教研工作总结06-06

学校校本教研工作总结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