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作文

中秋节满分作文

时间:2022-11-20 17:59:34 满分作文 我要投稿

中秋节满分作文7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秋节满分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秋节满分作文7篇

中秋节满分作文1

  今晚、我们去放孔明灯好不好?

  还记得去年的那个中秋夜、我们兴冲冲地出了家门、放飞了人生中的第一盏孔明灯。

  一盏8元、老奶奶说你们买两盏吧、算你们便宜点16元。我们就只顾着说好啊好啊拿了灯就还钱、既而老奶奶的孙子俏皮地告诉我们姐姐那边的阿姨在卖一个3.5元。当场笑得蹲在了地上、多么戏剧性的双重诈骗、但也只有我们、虽然被骗也笑得很天真。

  匆匆地拿了灯欣喜地跑到一块空地上、在众多路人的注目礼下、写着我们满灯的秘密。

  那些不舍、我永远记得:那些关于你的秘密、那些我们深厚的友谊、那些说好了的不离不弃、如今还有谁遵守着诺言、一直留在谁的世界?

  默默的看着孔明灯缓缓升起、闭上眼睛许下最美的心愿。那时的我说:

  不知幸福与愿望是否如同孔明灯一起、在空中燃烧后化为灰烬、还是降落在那遥远又偏僻的境域。

  只是一切美好的不美好的、都一去就不再复回。

  今晚、我们不要放孔明灯好不好?

  带着美好的心愿睡了一个晚上、隔天得到的消息竟是孔明灯干扰飞机飞行、导致飞机失事、也有许多孔明灯在飞机场降落。

  深深的罪恶感伴着羞涩与不堪。幼稚跟懵懂造成了别人的灾害、又或许那些青春青涩的秘密早就摊在地上供人围观。

  确实有失大雅、确实不堪。

  所谓的时过境迁[注: 迁:变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发生变化。物是人非、大概就是这样吧。过去的过不去的、都必须放下了。

  今晚、我们去放孔明灯好不好?

  在心中燃起一盏灯、埋葬掉那些过往曾经、从此答应好好爱自己。

  今晚、我们不要放孔明灯好不好?

  不要汅染了大气、灼伤了心灵。

  没有期盼、就不会受伤。

中秋节满分作文2

  一年不知有好多好多的节日。有那热闹的春节,有那肃穆的清明节,有那欢快的儿童节,也有那欢庆鼓舞的国庆节……而我最爱那象征全家团圆的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我国传统的中秋节。因处于秋天的中间,故此名。在这一天天上的有一轮皎洁的明月,形如玉盘一样非常圆,所以就有“中秋月正圆”之美称。我国民间把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中秋节作为家人团聚的日子,所以中秋节也叫团圆节。

  农历八月,天高气爽,许多的庄稼都已经收获了,中秋节也是人们庆贺丰收的节日。每当中秋之夜,人们一边欣赏玉盘般皎洁的明月,一边吃月饼、水果,家家户户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据说这月饼还有一段非凡的来历了:

  月饼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我国月饼的“始祖”难忘的中秋节。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唐代,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

  在中秋节不仅有吃月饼的.习惯,还有赏月背诗的习俗。当人们吃过晚饭,大家都集聚在庭院活阳台上,热热闹闹的享受天伦,欣赏着皎洁的明月,随后背诵带月的诗歌,一派人间圣景。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杜甫的“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更是千古绝唱。

  难忘中秋!中秋难忘!

中秋节满分作文3

  大家都知道,八月十五日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也是月圆节。

  听别人说月圆节是古人起的名字,之所以叫月圆节是因为古人们天天望着月亮看,时间长了,他们发现在每一年的八月十五日,月亮都会特别圆,于是就给这天的月亮起名月圆节。

  今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坐在窗户旁边观赏明月,吃着月饼,聊着关于月饼的传说。牛郎和织女生下了三个孩子,织女走后,牛郎决定去找织女。可他只能带两个孩子,于是他把最小的留在家中,带着两个孩子踏上了寻找织女的路上。这个孩子逐渐的长大了,不过却成为了别人们的笑话,别人笑他是没爹没娘的孩子。男孩儿跑到小溪旁边时,天上的一个神仙看见了。因为可怜他,便下凡来安慰小男孩儿,并送给他一双登云鞋。他对小男孩儿说,在八月十五日月亮最圆的时候,穿上这双鞋,就能上天见到妈妈了!男孩儿很开心,接过鞋便跑回家了。

  八月十五日的那一天晚上,孩子穿上鞋真的飞起来了,见到了妈妈。他的妈妈用面,蜂蜜油,芝麻,红枣做成了一个小月亮,孩子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可惜时间好短啊!玉皇大帝很不喜欢他的外甥,便让龙脱掉孩子的鞋,把孩子送回了人间,20年后孩子当了大官,把妈妈给他做的东西交给了老百姓并起名为“月饼”,每年的八月十五大家都要吃月饼。

  这是我在一本书上看到的传说,趁着八月十五讲给了家人听,他们都觉得这个故事很意思。“八点了,八点了!快看八月十五的晚会!”妈妈说到。一个个精彩的节目让我目不暇接。我们吃着美味的月饼,回想着一个个传说。那是多美呀!这时,窗外响起了烟花爆竹声,我和姐姐跑到窗户旁,看着那一个个炸开的烟花:有的像一朵鲜花,有的像一个灯笼,还有的像无数颗闪烁的星星,它们点缀着深蓝色的夜空,增加了许多色彩,也给我们带来了欢乐!

中秋节满分作文4

  中秋节是阴历的中秋节,又被叫做月夕,月节,传统风俗有:祭月,赏月,拜月,观潮,燃灯,猜谜,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

  为何要有这个中秋节呢?由于中秋节的神话传闻是嫦娥奔月,后羿常在月下摆酒席,而嫦娥奔月的那天正是中秋节,所以,这天又被叫做中秋节。

  相传月宫里有一个人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他犯错,仙人把他贬谪到月宫,天天都砍伐月宫前的桂树,以示惩处。这棵桂树成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会立即合拢。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筹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中秋节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公告他们在中秋节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

  非常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开心得连忙传下口谕,在马上到来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之后中秋节吃月饼的风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中秋节还有很多歇后语,比如:中秋节看桂花,花好月圆我家的中秋节有很多人陪我,他们都是我的家人,我家的中秋节买了70块月饼,还买了老鼎峰橄榄油月饼。我爱中秋节,我爱我家的中秋节。

中秋节满分作文5

  爸爸是一名军人,在我印象里,每到中秋节他总是在外训练,不能陪我和妈妈。这不,今年的中秋节照例如此,所不同的是,我想到一个与爸爸共度佳节的好办法:对诗赏月,虽然不能面对面聊天,但可以用“键对键”的交流来表达我对爸爸的想念之情。

  “九月十九中秋月,良辰美景共此时;我在皖东苦练兵,妻儿苏锡坚守候;隔地相望心相连,共赏一月别样情。”随着一声“蜂鸣”声,爸爸的短信随着升起的圆月如期而至。看着爸爸的小诗,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爸爸在尘土飞扬的靶场,一身武装,正和一大批解放军叔叔在操枪开炮、冲锋陷阵,激情四射的场面让我也热血沸腾!

  赶紧给爸爸回一首吧,要不他可等不及了。我拿起妈妈的手机向爸爸赋诗一首:“九月十九中秋节,我和妈妈都在家,很想爸爸来赏月,一家团圆多欢喜。”写着写着,勾起了我对爸爸的思念。爸爸真是个大忙人,不仅是训练忙,平时的工作也很忙,休息天经常加班,陪我的时间很少,但或许是听妈妈经常说,爸爸是保家卫国才这样,我也慢慢理解了爸爸感受,蒙蒙胧胧感觉到,正因为有像爸爸一样的军人,我们才会有那么多欢乐的笑声。

  正当我在记起和爸爸生活点滴的时候,爸爸的诗又跃现在手机的屏幕上:“身着军装手握枪,肩扛使命心向党;一家不圆万家圆,愿儿也立此志向。”看着爸爸的诗,我突然明白,爸爸不是不想陪我,他有铁骨也有亲情,但是他身上有使命、有任务,而且,没有他们的牺牲奉献,哪有国家的安宁、人民的安康呢?

  想到这里,我油然而生了一种自豪感,我为有这样的好爸爸而自豪,立刻以最快的速度给爸爸回复了一首小诗:“身在军人家,红色基因传;亏了我一个,幸福大中华。”爸爸马上给我回赠了一个大拇指:“好样的,儿子,不愧是军人的后代!”

  这真是个最难忘的中秋节。

中秋节满分作文6

  每年的节日有那样多,但我最喜欢的节日是中秋节。由于中秋节可以吃月饼,还可以赏月。

  每年阴历中秋节这一天,大家都要去姥爷家吃团圆饭,今年也不例外。在姥爷家吃过晚饭,大家就早早的回家了。我隔几分钟就盯着天空看,期盼月亮能早点出来,可是月亮并没出来,仿佛在跟我捉迷藏呢!于是我来到奥特莱斯散步,一路上边走边看。等到八点多的时候,月亮终于出现了。看,像小船一样的云拖住了月亮,多像月亮母亲抱着月亮婴幼儿,在天上摇啊摇。大约过了半分钟,小船样的云层日渐变成了圆形的,包围着月亮,特别像一个夹心的棉花糖。好奇特的景象啊!我想告诉母亲。于是我一路小跑回家了。

  到了九点钟的样子,我和母亲还有阿姨一块出来赏月。买了一些美味的,还带了一个大大的月饼。阿姨给我讲了嫦娥奔月的故事。我也向阿姨提出了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譬如说:嫦娥是如何飞上天的?嫦娥目前还在月亮上吗?“为何她不回来”,简直就是十万个为何,真是太好笑了。这时看月亮,它圆圆的,亮亮的,边上没云朵遮掩,好像真能看到了嫦娥坐在树下呢。

  母亲一时兴起,念起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似懂非懂地一边听一边吃着甜甜的月饼。最后,母亲建议大家每个人说一句有关月亮的诗句。我快点举手,抢先说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母亲朝着我点点头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阿姨说。通过母亲的解说,我仿佛看到了诗人身在异乡孤独寂寞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样子。忽然,我感觉自己特别幸福,由于身边有父母和家人的伴随,我更应该用心念书。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过中秋节吗?明年的中秋节需不需要跟我一块赏月?看看那个时候月亮是什么样子的。

中秋节满分作文7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在这个古老而盛大的团圆日中,家家户户吃着月饼,都沉浸在团聚的喜悦里。

  中秋节美食首推月饼,其起源说法多种。一说元代末年,江苏泰州的反元起义领袖张士诚借助中秋民众互赠圆饼之际,在饼中夹带“中秋节夜杀鞑子”的字条,大伙见了饼中字条,一传十,十传百,如约于这天夜里一块手刃无恶不作的“鞑子”,过后家家吃饼庆祝起义胜利,并正式称中秋节的圆饼为月饼。在后来非常长历史时期,甚至在上世纪末,很多月饼上还贴有一方小纸片!只可惜,近年所产月饼已不见小纸片踪影,月饼所含代代相传的“文化密码”荡然无存。另有一说为,明洪武初年,大将徐达攻下元朝残余权势盘踞的元大都北京,捷报传到首都南京,正在下棋的明太祖朱元璋欣喜若狂,即传谕中秋节普天同庆,并将当初反元大起义时传递信息的月饼赏赐臣民。月饼从此成为中秋节“法定”的食品,非食不可了。

  月饼,刚开始起来自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突厥靠月饼隐蔽的传话得胜,中秋节凯旋而归,此后,吃月饼成为每年的风俗。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块吃。

  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赏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中秋节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愈加精细。

【中秋节满分作文】相关文章:

中秋节满分作文06-23

中秋节满分作文10-29

中秋节的满分作文10-27

快乐的中秋节满分作文06-10

中秋节的故事满分作文04-13

难忘的中秋节满分作文11-13

中秋节满分作文6篇10-13

中秋节满分作文(精选78篇)09-13

中秋节满分作文5篇10-06

中秋节的满分作文(精选20篇)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