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计划书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书

时间:2022-11-18 13:12:24 其他计划书 我要投稿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书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我们又将接触新的知识,学习新的技能,积累新的经验,做好计划,让自己成为更有竞争力的人吧。计划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历史教学工作计划书,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书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书1

  一、指导思想:

  以新学期教学计划为指导,全面落实推进课程改革,逐步形成先进的综合的教学理念,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努力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

  1、完成七年级下册所学内容;

  2、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唯物主义历史观。

  三、具体思路

  1、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的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

  2、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3、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复习阶段,认真制定复习计划,精心组织复习,指点迷津,注意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的能力及速度。

  6、引资料、学经验。经常向老教师学习,经常听课。

  四、教学任务和要求

  1、任务: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即了解历史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观点,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2、要求:历史教学,即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又要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识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评述,不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书2

  一、开学第一课

  1、介绍八年级历史学习的重要性。孩子们刚升入八年级,由于七年级的认识,认为历史和生物、地理都是小副科,只要是上课好好听讲就可以应付过去,学的好坏无关紧要。更有甚者,搞个"临阵磨枪"战术,最后也能勉强及格。其实,八年级的历史很重要!培根曾经说"历史使人明智",历史上的好多伟人都酷爱历史,熟读历史,精通历史。其次,历史是中考学科之一,也是最容易得分和失分的学科,如果你理解了,掌握了就可以轻松得分,如果不好好学,等到考试时胡乱的翻课本,知识点答得颠三倒四,混乱不清,没有条理性,得分就很难了。再者就是为将来的深造学习和未来生活打基础。

  2、介绍学习方法。学习历史不能死抠课本,应该广泛的阅读与历史相关的课外书籍,观看相关的影片,有必要时可进行实地考察等,获得知识的途径不是唯一的,多种多样的学习形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获得知识,知识也是多层面的。

  3、学习历史的课上要求。精读教材,由厚到薄,不留死角;动脑记忆、认真思考;做好预习,然后上课有针对性地听;做好课堂笔记;上课探讨交流,大胆发表意见和想法;课后认真复习,多做练习。

  二、教育教学

  1、前置性作业的布置与实施。在单元学习前,就把本单元的前置性作业布置下去,让孩子有充足的时间思考,整理资料,翻阅书籍,并形成书面资料。有的作业布置给学习小组,课余互相交流,有的课上交流,有的整理好上交书面材料,收集成册。

  2、课上教学。a、先检查所学内容,形式为全班抽查,同桌互查,全班默写等,让孩子边学边复习,b、新授内容按自主探究→小组交流→设问解疑→全班探讨→教师小结→口诀强化→巩固练习步骤进行。c、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上课时间有限,课时较紧张,自编口诀有难度,前期直接呈现,后期再尝试自创知识点口诀。

  3、课下复习,每周一节晚自习的时间,进行分层复习,a层知识点扩充,难度练习尽量链接中考试题;b层梳理知识点,巩固知识点练习以提高;c层强化知识点,知识点过关检查等。另外自由背诵时间,争取每天背诵一大知识点,在班上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督促与监督。c对于走读学生提高对他们的作业要求,课上多关注,都提问。

  三、课外知识扩充。

  向孩子介绍一些和课本有关的影视作品,课外书籍,扩大知识面,陶冶情操!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书3

  一、学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四个班历史教学,在他们当中,有的同学学习历史的兴趣很浓,有的同学根本没什么兴趣。上学期历史的平均成绩在79分左右,整体成绩比较理想,这个学期要想办法使学生的成绩有较大的提高。我应该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上入手,来改善一向把历史视为副科,不好好学习、认真对待的学生心理,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把注意力集中在历史课的学习上,力争培养一批热爱历史学科的爱好者。

  二、教材分析

  依据七年级历史课程标准,整合人民版、人教版历史教材,在改革中创新,在探索中提高,逐渐建构带有自己特色的历史教学模式,争取各个班的每个同学的历史成绩都有所提高。

  三、教学目标

  1、要在上册历史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时期的基本特征以及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

  2、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教育学生继承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养成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

  4、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不良习惯

  5、从严治教,提高成绩。

  四、具体措施

  (1)以启发诱导式教学为主,并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2)加强直观教学,充分利用教学挂图等教学工具;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3)争取每期都要开设历史活动课,要求自己必须自始至终参加学生的活动,并且要让学生学有所得。

  五、进度安排

  本学期总课时为38课时,每周2课时。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0课时

  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8课时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10课时

  总复习

  附录

  6课时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书4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要考全册书的内容,复习时间特别紧,从12月26号至期末考试二周复习共3课时。从期中考试17个班的总体成绩来看,在复习中要重点抓好46,49,50班、56,57班的中游学生,51,45班、59班的下游学生,44、45、60班的优秀生。各个层次的学生都不能忽视。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从平时课堂对个别学生提问及检测情况看,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二、复习重点及难点概述:

  1、第一单元: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炎帝、黄帝、禅让制。

  2、第二单元:夏商周的更替、世袭制、西周分封制、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3、第三单元: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牛耕和铁农具的使用、都江堰、商鞅变法、屈原、扁鹊、孔子。

  4、第四单元:秦始皇统治措施、陈胜吴广起义、汉武帝的大一统、张骞与丝绸之路、蔡伦发明造纸术。

  5、第五单元:三国鼎立、淝水之战、孝文帝改革、王羲之、顾恺之的贡献。三、具体措施:

  1、以单元为复习单位,做好学生思想工作。

  2、精心设计题目和练习,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复习中存在的不足。

  3、组织小组在复习过程做好互查的工作,相互促进。4.及时检验当堂复习效果,以确保基础知识掌握牢固。5.加大对边缘生及后进生的辅导和检查,以确保他们能巩固好基础知识,对复习自觉性差,成绩较差的学生要严格要求,及时督促他们完成任务并随时抽查、过关。6、及时反馈检测情况,查找复习漏洞,及时弥补不足之处。7、加大个人辅导力度,针对检测中出现的问题,分层教学。让各层次学生都各有所获,各有提高。四、期末复习课时与进度安排:

  5个单元分3课时复习,第一课时主要是巩固基础知识,第二课时是做题提升。

  第一课时:依据课本基础知识和重点难点,包括历史时间、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精心设计好复习学案。上课时,先由教师概述主要内容,使学生形成整体知识框架,然后学生对重点知识进行巩固记忆。教师规定记忆时间和内容,接着检查提问或默写,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

  第二课时:达标检测,及时反馈。做单元练习,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进行小检测并及时反馈,使学生对自己的水平有正确认识,教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也做到心中有数。通过做练习,从检查基础知识、培养能力、答题规范各方面入手,进行综合性的复习。通过复习,使学生的综合能力不断提升,同时训练学生的考试能力和应试素质。

  第三课时:做检测题,综合训练。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书5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本学期初二历史组的历史教学工作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为重点,积极开展教研工作,努力把本期的历史成绩提高到全市的领先水平。

  二、教材简析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内容有所删改,在全面贯彻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大目标的前提下,突出了三点:(1)减负,降低难度;(2)增加启发性和生动性;(3)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册内容叙述了从新中国的成立到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历史,共21课,每课一课时,另有活动课4课时,由提示、正文、阅读、图表、资料、注释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部分组成,其中正文部分是必掌握的内容。

  教学的重难点以每单元、每课时的重难点为重难点。

  三、学情分析

  通过一年半的学习,初二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逐步提高,初步具备历史理解、分析、概括等能力,掌握了大部分基础史实。但是在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方面,在综合运用方面,尚需要加大训练力度。

  四、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达到课程标准中的三惟目标要求。

  2.质量目标:合格率90%高分38%及格76%低分2%

  五、教学措施

  一)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本学期,每2周一次的初二历史组会,组织学习学校布置学习的资料文章,要在学生观、人才观和教学观上不断更新观念,进一步在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面谋求创新,深化教学改革,走创新之路。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主战场,我们要构建适应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地利用好45分钟,不断提高45分钟的教学质量。

  二)坚持常规教学

  初二历史组有计划、有目的安排好两周一次不少于两节课的组活动。备课组活动每周不少于2节。教师听课不少于15节。提倡本组内教师互相听课,鼓励教师们跨学科听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三)充分利用好现代化教学手段

  电脑班的老师要采用电子教案。在学校的指导下设立教学资源库优秀教案、试题库和课件库等。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书6

  一、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状况分析:

  本学期本人教授高一5、6两个班,学生的基础较好,认知能力强。总体来说,作为高一新生,对于历史的学习还停留在初中阶段的认识水平。

  2、教材简析:

  高中历史必修一以古今中外政治文明历程为主题,着重反映了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分九个单元,30课进行阐述。教材的编写采取中外合编的专题史体例,每个单元集中探究一个比较宏观的历史问题。每个单元分为若干课,每课涉及一个比较具体的历史问题。对于专题史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积累,才能高屋建瓴。

  二、教学目的及任务: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对历史必修课的学习探究,除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外,还要重视对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全面分析历史进程,正确认识历史发展过程中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辩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同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弘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质量目标:

  在期中考试中,争取学生的合格率为90%,优秀率为25%在期末考试中,争取学生的合格率为95%,优秀率为30%四、重点工作: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夯实知识基础,稳步提高学习成绩五、具体措施:

  1、做好初高中衔接,放慢讲课速度,让学生学会高中历史的基本学习方法。

  2、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纲化教学,使学生明确学习内容,有的放矢。

  3、抓好课堂效率,扩大提问范围,关注每一位学生,观察学生上课状态。上课力求精干、实在。上课要求每个人在教材上做好笔记,课后进行知识整理,4、因材施教。

  5、做好知识的巩固,注重课后反馈,每节课后完成练习,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总复习和考核,增强学生的应试能力。

  6、注重授课语言的精确,准确适用以下词汇"了解""掌握""重点学习""知识迁移"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书7

  一、指导思想

  为更好的抓好七年级的教学工作任务,本期历史除传授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之外,还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维护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教育、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等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以及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同时要把环境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学生情况分析

  所任教的学生上课时的情况有所不同:女同学比较听话,上课时的整体纪律较好,但学生的思维不够灵活,课堂气氛有点沉闷,且有个别学生上课睡觉。从总体上观察,大部分学生的情绪比较稳定,对这门课程较感兴趣,特别是将有关内容以故事的形式讲出来的时候,学生听得特别认真;有一小部分学生的情绪不太稳定,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往往看一时的心情或喜好来决定是不是认真听课,所以在课堂上表现差异较大,还不具备自我约束能力,自觉性较差。通过上个学期的观察,学生对于“堂堂清”这种教学模式比较适应了。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初一历史第二册是政治思想性很强的一门课程,思想性、科学性、可读性强,图文并茂,趣味性较强。

  2.教材内容

  《中国历史》第二册的内容是从我国隋唐时期至明末清初的历史,主要讲述了各个朝代的兴衰过程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情况,共22课。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四、主要措施与教学目标

  针对以上几点,本学期仍采用“平时分积分制度”,制定了一套较为完整、详细的积分制度。从课堂上答题、作业完成情况和上课纪律几个方面来实行积分奖惩。首先,课堂上的提问分为“复习提问”和“新课提问”,在“复习提问”这个环节采取答错扣分,自愿回答多加分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而在“新课提问”这一环节中,为了激发学生发散思维,使学生敢于踊跃回答问题,答错不扣分,对于回答有创新意识的多加分等。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了,提问有难有易,对于比较容易的问题尽量要求成绩处于下游的学生回答,增加其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对于有进步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其次作业完成情况和上课纪律的积分主要是为了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对于作业完成情况的扣分主要是为了督促学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作业;对于上课违纪情况根据情节轻重处以不同的扣分,对于表现有明显进步的同学给予加分鼓励。每个月公布一次积分,使学生能及时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及时总结。

  本学期争取平均分达到及格水平。

  五、教学进度

  新教材初一历史第二册总共有22课,从隋唐时期讲到明末清初的文化教育,大部分课的内容为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对比较难理解的内容分为二课时来上。教材主要全面贯彻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项教育目标,以历史发展的线索、重大事件和人物、经济、文化的重要史实为重点。本学期共二十一周,第十周进行期中考试,第十九与二十周复习和考试,第二十一周进行期末试卷评卷、统计、分析,除去考试周与放假周,一共有三十二个课时左右,其中新授课占二十二个课时,单元复习占四个课时,期中复习占两个课时,期末总复习占六个课时。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书8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八年级(1)、(2)班的历史与社会课,由于学生对本学科的不重视,学生基础较差,其中有几为男生调皮,爱说闲话,不讲学习,但课堂气氛活跃,布置作业及时完成,有15%的学生作业工整清晰,有15%的同学字迹潦草,书面不清晰,有一种蒙混过关的心理,总体比较好的。

  二、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史前时代

  1、初步了解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知道人类产生的基本条件和生活方式。

  2、知道从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改变了远古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

  3、通过文物资料,了解远古人类丰富的精神世界。

  4、收集与交流中外古代传说,从中找出反映文明起源时期社会的巨大变化和无数先民创作文明的传说、故事。

  5、通过分析文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树立自觉保护文物的意识。

  第二单元文明的起源

  1、通过了解大河流域的文明和早期国家河早期国家的形成过程,体会人类文明发展的脚步。

  2、从古代文明的起源特点,发现四大文明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理件自然环境对人类早期历史进程的影响。

  3、通过观察图片发资料,掌握文字,城市遗址,青铜器等,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4、分析县体资料,理解等级制度及其存在的根源,认识军队和刑法在古代社会的作用。

  5、从蓝田人家园的变迁,认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6、参与社会调查,利用书籍,网络等多种渠道收集和整理历史资料,学会分析,归纳历史问题,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解释历史现象。

  第三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上)----相继兴衰的欧亚国家

  1、依据资料,描述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发展兴衰和基本社会特点。

  2、利用资料,说明欧洲主要封建国家的发展过程,以及欧洲建庄园制度、等级制度和农奴制度的形成和特点。

  3、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提炼。

  4、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观察分析和说明身边的文化现象,并能进行比较和鉴别。

  第四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下)----绵研不绝的中华文明

  1、通过本单元基本史实的学习和整合,把握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并能通过比较,发现每个时代各自的时代特色和精神风貌以及与世界文明的差别。

  2、通过具体史实的学习,理解历史发展规律,树立有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3、整合相关史实,认识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性意义。

  4、养成关注普通人生活的意识,认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5、在学习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文化成就的过程中,培养民族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三、教材主要内容概括

  第一单元分三课:第一课人猿相揖别;第二课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国家;第三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综合探究一;保护我们身边的古老文明。

  第二单元分三课:第一课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第三课早期国家的形成;第三课告别野蛮。综合探究二;感悟沧桑巨变。

  第三单元分三课:

  第四单元分三课:第一课从封邦建国到一流天下;第二课汉唐盛世;第三课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综合探究四:过年,感悟我们身边的传统。

  四、课时安排及措施

  本教材授课42课时,复习6课时,测验6课时,机动6课时,总计60课时。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书9

  一、指导思想

  以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任务及目标

  1、完成七年级下册所学内容;

  2、提高教学质量,期末测试综合评价力争进入全县乡镇中学中等行列。

  三、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考成绩如下: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多数学生对学习历史不感兴趣,没有课外阅读材料。

  2教材分析

  第一个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无不紧扣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繁荣”与“开放”,是反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的两个侧面,具有同一性。这一单元的8节正课,在人教版旧教材中大多能找到对应的内容,也能在新课标中找到对应的知识点。只有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略显例外。新课标中,有关隋朝的内容比较少,只是在科举制度和科学技术部分略有涉及。但是,想要学生明白唐朝为何“繁荣”、如何“开放”,仅仅从唐朝历史的角度去陈述,恐怕略显苍白。因此,教科书设置了《繁盛一时的隋朝》这一课。课文用“南北重归统一”“大运河的开通”两个子目,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介绍了隋朝的发展情况,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唐朝的繁荣与开放打下了基础。

  关于科举制的创立这一内容,原有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虽有涉及,但一般不会展开。鉴于新课标将科举制作为内容标准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科书特意安排了一整节课来讲述科举制的诞生、完善与影响。与以往的教学大纲不同,新课标此前没有谈到中国古代官制的内容。了解中国古代如何选官、如何任官,对学生学习其他知识很有帮助。例如,对本课内容的探讨,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唐诗成就为何辉煌,唐诗创作为什么能够步入黄金时代。

  为了突出主题“繁荣与开放”,这一单元的课,对隋炀帝的暴政、隋末农民起义以及唐朝中后期的历史,包括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朋党之争、宦官专权、唐末农民战争等传统教材经常写到的内容,较少涉及。

  第二个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实际涉及“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两个主题。它们不像第一单元的“繁荣”与“开放”那样,从字面到内容都具有同一性。这里“民族关系的发展”,既涉及民族融合的内容,也有反映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矛盾的一面,都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影响。但要在有限的篇幅里简单明了地说明它们特别是后者与“经济重心的南移”之间的关系,却并非易事。因此,教科书调整了课标内容标准的顺序,采取了先概述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情况,后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列举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然后再剖析宋代的社会风貌、介绍元朝大一统的出现及民族大融合的发展情况。如此安排,既增强了课文内容的逻辑性,又为教学提供了方便。

  这一单元中,像“经济重心的南移”“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这样的内容,传统教材中虽然也会有所涉及,但以之作为课题,却不曾有过。教科书紧扣课标主题,集中叙述相关内容,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印象,也为完成本单元活动“观察《清明上河图》,围绕宋代城市社会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等,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议论,比较古今异同”奠定了基础。

  第三个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教科书对课标有关明清时期的五条内容标准进行了归纳组合。除两节文化课文外,教科书以《明朝君权的加强》《君主集权的强化》两课对应“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用《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来“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讲述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等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通过《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列举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让学生“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最后《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以“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

  与以往的教科书相比,本单元课文在讲中外友好交往的同时,突出了明清时期中外的矛盾与冲突;在列举经济发展成就的时候,没有忽略“闭关锁国”给中国社会带来的隐忧。这种设计,与课标主题中“社会的危机”相呼应,也为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理解近代中国为何被动挨打作好铺垫。

  四拟用的教学方法

  讲述式、谈话式、启发式、提问式等。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常规管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的.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

  2、强化理想前途教育、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形势教育,学生学得好,以确保考试取得圆满成功。

  3、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4、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复习阶段,要认真制定复习计划,精心组织复习,以书为本,讲清概念,提示规律,指点迷津,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的能力及速度。

  6、引资料、学经验。经常向老教师学习,经常听课。

  7、认真组织测试,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8、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

  四、教学任务和要求

  七年级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即了解历史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观点,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历史教学,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识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评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五、教学设想

  1、历史教学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对历史作出正确的叙述和分析,做到思想性科学性的统一,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2、继续深入课堂教改,在传授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思想的教育和能力培养,树立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学导结合的教学观,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树立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育人观,坚持教书与育人统一,提高课堂效率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提高学习素质和学习效率,尝试历史活动课的教学。

  3、开展历史第二课堂,通过举办历史讲座,故事会,创办历史报等形成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综合,比较、概括问题的能力。跟踪辅导,找学困生谈心,了节其学习差的原因,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书10

  本学期主要学习探究历史选修3和必修1、2、3,重视对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全面分析历史进程,正确认识历史发展过程中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辨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用科学方法从不同视角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新教材、新课程标准精神,我制订如下教学工作计划:

  一、基本情况:

  本人任教高二C49、C50、C52、C57、C58五个班的历史课,在五个班中,其中分三个层次。普通班C49、C50基础偏差,学习习惯不好,因此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是本学期的重点。实验班C52成绩较好,学习认真,因此做好培优辅尖工作更为重要。C57、C58为理科,搞好必修教材教学,总之,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一代新人。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培养学生利用史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易混淆的知识点能对比区分,找出它们的异同。

  2、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3、不歧视后进生,与学生多交流,作学生的知心朋友,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进步,使更多的学生能升入高一级学生深造。

  4.使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发展过程中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辨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的联系,培养学生用科学方法,从不同视角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措施:

  1、每大周三课时,按进度要求完成新课,每学完一个单元进行单元测验或单元训练,每小节做适当练习。

  2、充分应用好教材,改变教法,突出引导,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在课堂上去思考、讨论,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指导学生上好活动课,强化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4、开展研究性课程活动,在现代教育手段下,进行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的探索,具体做法有:

  (1)以探究问题为目的。

  没有问题是谈不上学习和研究的,有人曾说:正是问题才把只不过是小碎石的东西变成了历史的证据。然而,以往的历史教学往往是固定式的,对于学生来说,并没有产生真正的探究性问题,或只是肤浅性的问题,要不然就是令人头痛的问题(如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重复)。历史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使学生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所有的教学方法都应该是为了探究问题而设计的,要给学生机会去了解事情的基本情况,使学生去深入探讨。

  (2)以思维训练为核心。

  历史学习不应该是促成思想固定化的过程。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讲,历史本身和历史学科都不是限定在某一种僵化的模式中。人们对历史的正确认识,需要发散式、复合式的思维,需要广阔的、全面的、客观的、辨证的、变化的、发展的视野,尤其是对历史因果关系的思考,是对人的思维水平的检验。学生学习历史,像学习数学一样,也是思维的训练和强化,是思考的过程,是获得思维成就的经历,是积累经验的机会。所以,任何教学方法都要以激话、调动、启发学生的思维为主,促动学生历史思维的活跃发展。

  (3)以学生参与为形式。

  使学生参与教学,而且是积极、主动地参与,是使教学得以真正展开的关键性问题。只有让学生投身其中,从做中学才会激发动机引起兴趣,才能使学生思维活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才能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体验到挫折感与成功感;才能看出学生的鉴别力、理解力、创造力;才能使学生多与教师、同学交流,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因此,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运用重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

  (4)开展多媒体教学。

  深入探讨多媒体教学的模式,精心制作课件,争取把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发挥到最大限度。

  (5)以周密设计导学案为准备。

  任何教学方法的运用,都不是随意的,也不是随机的,都要有事先周密的准备和安排,有具体的目标,有明确的设计思想,体现出一定的教学理念。方法的实施是有步骤的,而且要有回旋的余地。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教师以认真和客观的态度来对待。

  总之,在教学方法的问题上,我们特别强调要研究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注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力图使学生通过历史教学,逐渐掌握开启历史之门的金钥匙,成为能够认识历史的真正主人。

  四、教学安排:

  周次教学内容课时

  第一大周选修三第一单元1、2、3、4课,第二单元1、2、3、4课,第一、二单元复习、分析11

  第二大周选修三第三单元1、2、3、4、5、6、7、8课第三单元测试11

  第三大周选修三第三单元1、2、3、4、5、6、7、8课,第三单元测评11

  第四大周选修三第四单元1、2、3、4课,第五单元1、2、3、4、5、6、7课、第四、第五单元测评11

  第五大周选修三第六单元1、2、3课,综合讲评、测评11

  第大周必修一讲评11

  第七大周必修二讲评11

  第八大周必修三讲评11

  第九大周必修一、二、三讲评、综合测试11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书11

  一、指导思想

  增强教师职业素质,深化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实现促进历史教学水平。

  二、本学期教学主要内容

  本册教材共分7个单元,21课,结合历年中考要求,重点为近代史以后的内容。每课的内容多,知识点多,且容易混淆,要记忆的也多,教师要教会学生理解,方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三、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课堂上要管住学生

  课堂教学是我们教学的主渠道,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就得关注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不管教师用多么新奇的教学方式,学生的不参与、不主动是最令人头疼的还有课堂纪律,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要随时关注、及时反馈,严格要求,必须保证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一句话,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必须在课堂要管住学生,当然,前提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

  2、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

  (1)认真备课,做到心中有数

  (2)培养学生看、听、说的能力

  (3)讲授切合实际、因材施教。以“开放式”、“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为主。采取先慢后快的进度,前三周较慢,待学生熟悉教材与教法、学法时按正常进度上课。

  3、重视教学反思

  最有效的教研是教师的自学和反思。在每堂课结束后,不妨思考思考成功的、失败的以及学生的可取之处。平时不妨通过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杂志,学习教学课例,听别人说课评课,听成功教师的教学经验,在教学实践中摸索总结反思,努力形成一套自己的教学模式来,在教学中做一个有心人。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书12

  一、课程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进一步认识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感知历史、积累历史、理解历史与现实和主动参与的过程。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同他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个人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上述三维课程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连续过程和有机整体。

  二、教学措施

  1、深入钻研新课程教材,依据历史课程目标,针对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精心地设计历史教学课堂。在集体研究的基础上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2、认真教好每一堂课。上课是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灵活安排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教学顺序,把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引入课堂,采用问题教学法和讨论法,激励学生的学习,激活学生思维。同时重视基础知识,搞好学科内专题研究。在教学过程中,构建知识体系,注重知识迁移,培养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关爱学生,以情动人,耐心辅导每一个学生,认真批阅学生的每一次作业。搞好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及时反馈教学,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采用"情境教学",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在愉快中学到知识。相互配合学校进行综合知识竞赛,开辟第二课堂,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应对高考的挑战。

  5、结合实际,开辟第二课堂。本学期要求学生进行适量的课外阅读和历史调查活动,收集相关史料,撰写历史习作和制作历史课件等。重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动脑的综合能力,逐步形成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书13

  第一、总体目标

  1、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高考强调跨学科综合能力要求,体现了历史学科的本质特征。因此我在教学进程中,将有目的的将史、政、地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相结合,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风格。

  2、建构历史知识体系,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三历史教学应注重与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我在教学中,将强化和突出历史的阶段特征,将具体历史事件放到这种特征中去考察分析,让学生自己去深化认识,受到教育、得出启示、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3、正确处理全面复习和重点复习的关系

  我将采用三段式复习,即基础复习,专题复习和重点复习方法,同时把教学计划作调整,侧重点在后两段上,以增强能力训练的力度。

  第二、学生基本情况

  本届高二文科共有2个班,共计93人,学生基础相对较弱,学习习惯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第三、主要教学措施

  1、努力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更新教育思想,认真研究课标、教材、教法、学法,努力提高教学效度。

  2、狠抓学风建设,管理好自己的课堂,加强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高三第一轮复习的要求来进行高二历史教学;真正做到常规教学落到实处。

  3、关于考试:按照年级组的统一要求,认真组织好每一次阶段考试,做到精心命题,细心阅卷,认真讲评。

  4、关于作业:要求学生按进度及时按质、按量完成好所订同步训练资料,;教师平时加强监督,按时、按要求批改好作业。

  5、积极推进集体备课:,群策群力。

  6、提倡多种教学手段的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掌握基础知识,养成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四、教学内容

  教材《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中国古代史》。

  第五、教学安排

  1、假期补课期间完成《中国古代史》第一至第二章的教学。

  2、下学期第1-4周完成文科完成选修I第三章至第四章教学任务。

  3、第5-7周文科完成第五章前四节教学任务。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书14

  一、学生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总体水平查不多。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初一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内容是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写到的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22课。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三、主要措施与教学目标

  针对以上几点,本学期教学措施

  第一、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

  1、目标统一,准确。

  2、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

  3、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第二、使学生主动叁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第三、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习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第四、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每周进行集体备课一次。

  第五、上公开课及听课,课后评议互相促进,提高教学效果。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书】相关文章:

历史教学工作的小结07-06

历史教学工作小结06-30

九年级下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书07-03

历史教学工作总结12-18

历史老师教学工作小结06-30

历史教学工作个人计划12-24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08-21

历史教学工作总结09-05

级历史教学工作小结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