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守岁的意义

时间:2022-11-16 10:20:58 除夕 我要投稿

除夕守岁的意义(汇编9篇)

除夕守岁的意义1

  守岁习俗的意义

除夕守岁的意义(汇编9篇)

  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守岁的“守”,即有对即将逝去的旧岁有留恋之情,也有对即将到来的新年怀希望之意。

  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原因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之一。除夕之夜讲究一见人团圆,而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有的家庭一桌年夜饭有时候能吃一夜。但大部分家庭会在在吃过年夜饭后,将茶点瓜果摆满一桌,全家人围桌谈话。

  关于守岁,有三个不同的传说。一个为,迎接灶王奶奶。相传玉皇的小女儿也就成了“灶王奶奶”,深知百姓的疾苦,常以回娘家探亲为名,从天上带些吃的、喝的、穿的'、用的东西回来分给大家。从腊月23开始,“灶王奶奶”便开始收集年夜饭所需东西,直到除夕才收集齐,为了为了人们能过个好年,连夜赶回人间,人们守岁就是为了迎接她。

  还有一个传说为“守岁熬年”。这也是人们最常听说的一个传说,即为了一年来一次的年兽,每到除夕之夜,人们把“年”肆虐的这一夜,视做关口来熬,为消磨时光,一家人团聚交谈,有祈求平安度过这一夜的意思。时间长了后,除夕熬年守岁的习俗就形成了。

  守岁还有驱走邪瘟病疫之说。传说邪魔、瘟疫病毒害怕灯光、火光,因此人们在除夕之夜灯火通明,放鞭炮等,就是为了驱走对人们不利的邪瘟病疫。

  守岁要注意

  1、如果是自家大门对准邻居家大门,那么,请务必在自家大门口外面的门框上挂两个中国结,以趋利避害。

  2、大门上的“福”字,千万不要倒着贴。

  3、家中破损的家居要处理:该扔的扔、该修理的修理。千万不要届时坐在摇晃的椅子上。

  4、晚上所有的灯要打开,一直开它三天三夜。

  5、晚上八点之前要烧香拜佛。

  6、要穿红衣裳、挂红灯,放鞭炮。以图吉利。

  7、大年三十这一天千万不要骂小孩,更不能争吵,否则来年不利。

  8、自己单独过年的朋友,大师建议你将你的电视机全天全夜开放,以增加自己的“气场”。

除夕守岁的意义2

  中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

  人们为了纪念灶王奶奶,不忘她的恩德,夏历每年的腊月二十三要祭灶,三十夜里不睡觉,叫做“守岁”。也有叫做“熬百岁”的。这是为了等着迎接贤惠善良的灶王奶奶从天上回到人间来。这一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守岁是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圆,欢聚一堂。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大年摆供,苹果一大盘是少不了的,这叫作“平平安安”。在北方,有的人家还要供一盆饭,年前烧好,要供过年,叫作“隔年饭”,是年年有剩饭,一年到头吃不完,今年还吃昔年粮的意思。这盆隔年饭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来煮,北京俗话叫“二米子饭”,是为了有黄有白,这叫作“有金有银,金银满盆”的“金银饭”。不少地方在守岁时所备的糕点瓜果,都是想讨个吉利的口彩: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长生果(长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

  除夕之夜,一家老小,边吃边乐,谈笑畅叙。也有的俗户人家推牌九,掷骰子,赌梭哈,打麻将,喧哗笑闹之声汇成了除夕欢乐的高潮。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除夕守岁的意义3

  守岁的象征意义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守岁的“守”,即有对即将逝去的旧岁有留恋之情,也有对即将到来的新年怀希望之意。

  风水讲究

  1、如果是自家大门对准邻居家大门,那么,请务必在自家大门口外面的门框上挂两个中国结,以趋利避害。

  2、大门上的“福”字,千万不要倒着贴。

  3、家中破损的家具要处理:该扔的扔、该修理的修理。千万不要届时坐在摇晃的椅子上。

  4、检查家中所有灯泡,不亮的灯泡要换新。晚上所有的灯要打开,一直开它三天三夜。

  5、晚上12点之前要在家或者其他适合的地方烧香拜佛。

  6、要穿红衣裳、挂红灯,放鞭炮。以图吉利。

  7、大年三十这一天千万不要骂小孩,更不能争吵,否则来年不利。

  8、自己单独过年的朋友,郑博士建议你将电视机(或音响)全天全夜开放,以增加自己的“气场”。

  9、除夕坚持在工作岗位和在旅途上的朋友,请打开你的手机放出嘹亮的歌声,并祝福自己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10、无论男女、无论你身在何方,只要在除夕夜晚在双手上写字,就能心想事成,方法是:男左女右——男性朋友在左手(女性为右手)写上“马到”两字;男性朋友在右手上(女性为左手)写上“成功”两字。那么,你就会在马年好运多多、心想事成。注意:要用红笔写字,如果不能用红笔,只能退而求其次用其他颜色的笔;另外手上的字要保持到在大年初一方为有效。

  除夕故事

  古代“压惊”.说是太古时有一种凶兽叫“年”,隔365日后之夜,就要出来伤害人畜、庄稼。小孩子害怕,大人则以燃竹响声驱“年”,用食品安慰小孩,即为“压惊”.年久日深,便演变为以货币代食物,至宋便有“压惊钱”.据史载,王韶子南陔,因被坏人背走,于途中惊呼,才被皇车所救,宋神宗即赐了他“压惊金犀钱”.以后才发展为“压岁钱”。

  原来八枚铜钱是八仙变的,暗中来保护孩子的'。因为“祟”与“岁”谐音,之后逐渐演变为“压岁钱”.到了明清,“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所以一些地方把给孩子压岁钱叫“串钱”.到了近代则演变为红纸包一百文铜钱赐给晚辈,寓意“长命百岁”.对已成年的晚辈红纸包里则放一枚银元,寓意“一本万利”.货币改为纸币后,长辈们喜欢到银行兑换票面号码相连的新钞票给孩子,祝愿孩子“连连高升”。

  小孩的是“压祟钱”,老人的才是“压岁钱”.老人的“压岁钱”是指为了他们不再增长岁数,可以多活几年。

  除夕守岁的两重意义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守岁最早在西晋就有记载,百姓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全家团聚在一起,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在除夕的晚上,不论男女老少,都会灯火通明,聚在一起守岁。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古人在一首《守岁》诗中写道:“相邀守岁阿戎家,蜡炬传红向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珍惜年华是人之常情,故而大诗人苏轼也写下了《守岁》名句:“儿童强不食,相守应欢哗。晨鸡旦勿鸣,更鼓畏添过。”由此可见除夕守岁的积极意义。

  除夕守岁的来历

  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据称,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著的《风土记》等史籍。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过,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除夕守岁的简介

  除夕晚上,全世界的华人,都有守岁的习俗。除夕夜里讲究全家人要合家团圆,远在他乡的游子,也是一定要赶在除夕夜之前回家的。

  守岁时,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一桌年夜饭有时候能吃一夜,有的人家也许年夜饭不吃那么长时间,但也会全家人围桌,茶点瓜果半满一桌。

  茶点瓜果的种类,也是有讲究的们都有吉利的好口彩,苹果是不可少的,寓意平平安安,柿饼寓意事事如意,杏仁寓意幸福人,长生果寓意常年不老,年糕寓意一年更比一年高,花生、桂圆、褂子寓意早生贵子....

  年夜饭更有说道。鱼是必不可少的,年年有余的吉祥寓意大家都是喜欢的;饺子与“交子”同音,形状则与元宝相似,所以是北方年夜饭的主角;五福临门、三阳开泰等各种凉菜、热菜也是竞相呈瑞。

除夕守岁的意义4

  除夕简介

  除夕是指农历年最后一天的晚上,也就是春节的前一天晚上,因常在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大年三十。除夕这一天对全球华人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当晚往往通宵不眠,称之为守岁。有关守岁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除夕守岁的传说故事

  关于守岁,有一个遥远的传说:

  传说远古时代有一个被称为“祟”的小妖怪,它长着黑黑的身子,但手却是雪白的。每年春节除夕夜,它都要到人间害人,专门摸熟睡的小孩子的脑门。

  凡是被“祟”的雪白小手摸过的小孩就会生病,莫名其妙地发高烧,整夜说胡话,等到十几天高烧退去后,小孩就会变成痴呆疯癫的傻子。

  所以,每年到了除夕这一天,家长们都怕“祟”来伤害自己的孩子,就整夜亮着灯,陪孩子一起玩,不让他们睡觉。这在当时叫做“守祟”。

  后来,人们觉得说“祟”这个怪物有些晦气,又因为“岁”与“祟”谐音,于是人们就慢慢改“守祟”为现在所说的“守岁”了。

  除夕守岁的寓意

  久而久之,除夕守岁成了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在过去,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因此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从古至今,“守岁”都包含了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的意思。古人在一首《守岁》诗中写道:“相邀守岁阿戎家,蜡炬传红向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珍惜年华是人之常情,故大诗人苏轼写下了《守岁》名句:“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由此可见除夕守岁的积极意义。

  春节传统文化习俗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中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除夕守岁的意义5

  守岁的由来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古人在一首《守岁》诗中写道:“相邀守岁阿戎家,蜡炬传红向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珍惜年华是人之常情,故大诗人苏轼写下了《守岁》名句:“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由此可见除夕守岁的积极意义。

  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为什么称作“熬年”呢?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在远古的洪荒时代,有一种凶恶的怪兽,人们叫他“年”。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兽就要从海里爬出来伤害人畜,毁坏田园,降灾于辛苦了一年的人们。人们为了躲避年兽,腊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关紧大门,不敢睡觉,坐等天亮,为消磨时光,也为壮胆,他们就喝酒。等年初一早晨年兽不再出来,才敢出门。人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还有几个童稚,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

  在《诗经·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记载。所谓"庭燎"就是用竹竿之类制作的火炬,竹竿燃烧后,竹节里的'空气膨胀,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这也即是“爆竹”的由来。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兽怕红,常常被年兽吃掉。这事后来传到天上的紫微星那儿,他为了拯救人们,决心消灭年兽。有一年,他待年兽出来时,就用火球将它击倒,再用粗铁链将它锁在石柱上。从此,每到过年,人们总要烧香,请紫微星下界来保平安。

  除夕守岁的意义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守岁最早在西晋就有记载,百姓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全家团聚在一起,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在除夕的晚上,不论男女老少,都会灯火通明,聚在一起守岁。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古人在一首《守岁》诗中写道:“相邀守岁阿戎家,蜡炬传红向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珍惜年华是人之常情,故而大诗人苏轼也写下了《守岁》名句:“儿童强不食,相守应欢哗。晨鸡旦勿鸣,更鼓畏添过。”由此可见除夕守岁的积极意义。

除夕守岁的意义6

  除夕守岁的意义是什么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守岁的“守”,即有对即将逝去的旧岁有留恋之情,也有对即将到来的新年怀希望之意。

  除夕守岁的由来

  相传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

  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过,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

  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除夕守岁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除夕守岁的意义7

  守岁的意义

  1、守岁的意义是什么

  传说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就要从海里爬出来毁坏田园,伤害人畜,降灾人间。人们为了躲避“年”,腊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赶紧关闭大门,不敢睡觉,坐等天亮,为消磨时光,也为驱困壮胆,他们就边聊天喝酒。等初一早晨“年”不再出来,才敢出门。人们见面后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吃掉,这样过了好多年就演变成今天大年初一互相拜年的风俗。而今,对于守岁,其意义则为:岁数大的人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则是为了给父母延寿。

  2、守岁的历史是什么

  守岁习俗最早在西晋周处的《风土记》中就有记载:蜀地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而散,称为“分岁”;大伙儿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为“守岁”。

  《秦中岁时记》载:“守岁之事三代前后典籍无文,至唐杜甫的《杜位宅守岁》诗云‘守岁阿咸家,椒盘已颂花’疑自唐始。”

  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白居易《客中守岁》诗:“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孟浩然有“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的诗句。

  3、守岁的风俗有哪些

  3.1、年夜饭

  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3.2、压岁钱

  守岁之际,孩子们会得到长辈给的压岁钱,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也象征着一年到头都有钱。

  3.3、踩岁

  将芝麻秆粘上用黄纸卷成的元宝形,攒成一捆,谓之“聚宝盆”。然后,全家人用脚将其踩碎,以“碎”谐“岁”,并借用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吉祥寓意,祝愿家道兴旺,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

  除夕有哪些禁忌习俗

  1、传统上除夕夜应守岁,忌过早的睡觉。

  2、开口说吉祥话,忌说脏话。

  3、除夕夜不能大小便,见到阳光后再大小便。

  4、忌打碎器物。这一天打破碗碟杯盘,意谓着这年会有“破运”,补救方式是用红纸包起,口中念“岁岁平安”等吉祥话,并放在神案上数天,即可化解灾难。也可用红纸包上碎片,新年后丢入河中,口吟“撞破瓷,钱银一大堆”。

  5、不能留湿衣服过年。忌遇殡丧,遇之以为不吉,象征来年大灾祸临头。

  6、这一天米缸不能空着,以免一年之中有断炊之虞。这叫做“聚财”。除夕夜大小水缸也不能空,装满之后,乡下还举行封井仪式。即用一个大的簸箕将井面盖住,然后祭拜井神。初一日不能揭开簸箕,因为人们往往将水视作财水,一揭开簸箕用水,岂不意味着财气外流。

  除夕吃什么

  1、腊味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2、年糕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3、饺子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吃过年夜饭,围炉闲聊,辞旧迎新,这是咱们除夕守岁的习俗。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作为一种民俗,除夕守岁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为“守岁”。隋唐时期,守岁之风极为盛行,历史上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苏东坡也有诗云:“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一个“强”字,把孩童对守岁的企盼与迷恋表现得淋漓尽致。

  守岁,与其说是一种风俗、一种传统,不如说是一种文化。除夕守岁的热闹景象,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笔下浪漫的文字、亮丽的“风俗图”。梁代徐君倩在《共内人夜坐守岁》中写道:“欢多情未极,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帘风开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杜甫在《杜位宅守岁》中,则把亲人团聚的场面描绘成:“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意思是说亲人团聚,热闹非凡,让在槽边吃草的马都受惊了;彻夜通红的烛光,吓飞了林中的乌鸦。王安石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更是家喻户晓。

  守岁对于团圆的人们来说,固然是一种欢乐,是一种美好。而对于游子,守岁会生出忧伤、孤独之情。正因为如此,白居易《客中守岁》中就有感而发:“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

  其实,守岁是一种回忆,是对逝去一年时光的总结,是对人生的一次“盘点”。有的人以守岁为契机,反省过去,或因虚掷年华而惭愧,或因“精彩回放”而自喜。据《唐才子传》记载,贾岛就有这样一个好的习惯,他在每年除夕守岁之时,“必取一岁之作置几上细心阅览,去粗存精,年复一年,岁岁如此。”

  守岁是人生的一个驿站,前方可能有无限风光,有花开花落,有风风雨雨,有坎坎坷坷;守岁是对生命的深刻领悟,席振起在《守岁》一诗中就说:“相邀守岁阿咸家,蜡炬传红映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守岁,更是对新一年的憧憬和向往……随着世事的变迁,现在的守岁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变化。不过,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和期盼却是亘古不变的。

  【拓展阅读】

  除夕夜,我国民间有守岁、压岁和踩岁风俗。民俗专家说,守岁、压岁和踩岁,是过年风俗中极富特色的三种祈福形式,表达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福和期盼。

  守岁,也就是晚上不睡觉,等待新一年的到来。为什么要守岁呢?天津市民俗专家尚洁解释说,“岁”,中国古代与“年”相通用,岁即是年,年即是岁。

  据《说文解字》释,“年”,“谷熟也”。《谷梁传》中也说“五谷大熟为大有年”。就连甲骨文中的“年”字,亦是谷穗成熟的样子。因而,可以推断,“年”是丰收喜庆的日子,而过年则是对丰年的庆贺和祈祷。

  旧时腊月三十夜晚,人们吃完年夜饭后,就按各自分工,各司其职。家长要主持祭拜神佛、祖先,迎接“全神下界”。孩子们跑到户外放鞭炮、烟花,妇女们则要忙着准备包饺子的.面和馅。忙罢,全家老少围炉而坐,边吃干货、瓜果,边说古论今、打牌、下棋,通宵不眠,谓之“守岁”。据说,守岁的风俗在晋代就已十分流行。

  子夜时分,随着辞旧迎新时刻的来临,鞭炮声、欢笑声、祝福拜年声响成一片,交织在一起,家家呈现出热情奔放、欢乐祥和的景象。孩子们此时最期待,也最兴奋,他们纷纷给长辈磕头拜年,长辈们则要忙不迭地给“压岁钱”。长辈给小辈压岁钱,是希望小辈平安幸福,远离晦气和灾难。

  此外,除夕夜,我国民间还要举行踩岁活动,即在院内将芝麻秸粘上用黄纸卷成的元宝形,攒成一捆,谓之“聚宝盆”。然后,全家人用脚将其踩碎,以“碎”谐“岁”,并借用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吉祥寓意,祝愿家道兴旺,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

  尚洁说,如今除踩岁习俗已被大规模的燃放鞭炮替代外,守岁和压岁的风俗仍十分流行。守岁的内容有所丰富,除了保留原有传统项目外,全家人观看春节联欢晚会或举家出游旅行已成为新的时尚。至于压岁钱,除了自家长辈赐给外,更多的是作为亲朋好友礼尚往来的一种互赠手段。

  当然,民间对守岁、压岁和踩岁的理解,还有认为是对一个传说叫“年”的怪物的一种防御和打击,这完全是人们祈盼吉祥的心理使然。

除夕守岁的意义8

  1、守岁的意义是什么

  传说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就要从海里爬出来毁坏田园,伤害人畜,降灾人间。人们为了躲避“年”,腊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赶紧关闭大门,不敢睡觉,坐等天亮,为消磨时光,也为驱困壮胆,他们就边聊天喝酒。等初一早晨“年”不再出来,才敢出门。人们见面后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吃掉,这样过了好多年就演变成今天大年初一互相拜年的风俗。而今,对于守岁的习俗,其意义则为:岁数大的人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则是为了给父母延寿。

  2、守岁的历史是什么

  守岁的习俗最早在西晋周处的《风土记》中就有记载:蜀地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而散,称为“分岁”;大伙儿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为“守岁的习俗”。

  《秦中岁时记》载:“守岁的习俗之事三代前后典籍无文,至唐杜甫的《杜位宅守岁的习俗》诗云‘守岁的'习俗阿咸家,椒盘已颂花’疑自唐始。”

  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的习俗”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白居易《客中守岁的习俗》诗:“守岁的习俗尊无酒,思乡泪满巾”。孟浩然有“续明催画烛,守岁的习俗接长筵”的诗句。

  3、守岁的风俗有哪些

  年夜饭

  守岁的习俗从吃年夜饭开始,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压岁钱

  守岁的习俗之际,孩子们会得到长辈给的压岁钱,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也象征着一年到头都有钱。

  踩岁

  将芝麻秆粘上用黄纸卷成的元宝形,攒成一捆,谓之“聚宝盆”。然后,全家人用脚将其踩碎,以“碎”谐“岁”,并借用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吉祥寓意,祝愿家道兴旺,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

除夕守岁的意义9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守岁的“守”,即有对即将逝去的旧岁有留恋之情,也有对即将到来的新年怀希望之意。

  除夕祭祖介绍祭祀先祖,是春节期间一项隆重的民俗活动。除夕到来之前,家家户户都要把家谱、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还有的地方还叩拜玉皇大帝(中国民间信仰中的最高之神)、王母娘娘(玉皇大帝的妻子)。供品有羊、五碗菜、五色点心、五碗饭、一对枣糕、一个大馍馍,俗称"天地供"。由家长主祭,烧三炷香,叩拜后,祈求丰收,最后烧纸,俗称"送钱粮"。人们在春节期间祭祀祖先、叩拜神灵,其实就是给祖先、诸神拜年。

  中国人有慎终追远的传统,过节总不会忘记祭拜死去的先人,春节也不例外。供奉食物或鲜花以表心意,是中国普遍采用的仪式,祭祖的形式或许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纪念祖先的意义却是相同的。家庭祭祀活动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按照民间的观念,自己的祖先和天、地、神、佛一样是应该认真顶礼膜拜的。因为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时时刻刻的在关心和注视着后代的子孙们,尘世的人要通过祭祀来祈求和报答他们的庇护和保佑。春节时必须祭祖,缅怀自己的祖先,激励后人。但因各地习俗不一,所以有的地方在年夜饭之前祭拜;有的地方在除夕夜子时前后祭拜;有的地方在初一早上开家门前祭拜;而台湾地区是在除夕午后,进行一年中最后一次祭拜祖先。还有的地方初一在家里祭拜之后,还要去祠堂祭祖。也有上坟祭祖的,俗称墓祭,主要是在坟地烧香、上供、叩拜。近代一般是到亲人的墓地祭拜。

  除夕夜的风水讲究:

  1、如果是自家大门对准邻居家大门,那么,请务必在自家大门口外面的门框上挂两个中国结,以趋利避害。

  2、大门上的“福”字,千万不要倒着贴。

  3、家中破损的家具要处理:该扔的扔、该修理的修理。千万不要届时坐在摇晃的椅子上。

  4、检查家中所有灯泡,不亮的灯泡要换新。晚上所有的.灯要打开,一直开它三天三夜。

  5、晚上12点之前要在家或者其他适合的地方烧香拜佛。

  6、要穿红衣裳、挂红灯,放鞭炮。以图吉利。

  7、大年三十这一天千万不要骂小孩,更不能争吵,否则来年不利。

  8、自己单独过年的朋友,郑博士建议你将电视机(或音响)全天全夜开放,以增加自己的“气场”。

  9、除夕坚持在工作岗位和在旅途上的朋友,请打开你的手机放出嘹亮的歌声,并祝福自己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10、无论男女、无论你身在何方,只要在除夕夜晚在双手上写字,就能心想事成,方法是:男左女右——男性朋友在左手(女性为右手)写上“马到”两字;男性朋友在右手上(女性为左手)写上“成功”两字。那么,你就会在鼠年好运多多、心想事成。注意:要用红笔写字,如果不能用红笔,只能退而求其次用其他颜色的笔;另外手上的字要保持到在大年初一方为有效。

  除夕故事:古代“压惊”.说是太古时有一种凶兽叫“年”,隔365日后之夜,就要出来伤害人畜、庄稼。小孩子害怕,大人则以燃竹响声驱“年”,用食品安慰小孩,即为“压惊”.年久日深,便演变为以货币代食物,至宋便有“压惊钱”.据史载,王韶子南陔,因被坏人背走,于途中惊呼,才被皇车所救,宋神宗即赐了他“压惊金犀钱”.以后才发展为“压岁钱”。

  原来八枚铜钱是八仙变的,暗中来保护孩子的。因为“祟”与“岁”谐音,之后逐渐演变为“压岁钱”.到了明清,“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所以一些地方把给孩子压岁钱叫“串钱”.到了近代则演变为红纸包一百文铜钱赐给晚辈,寓意“长命百岁”.对已成年的晚辈红纸包里则放一枚银元,寓意“一本万利”.货币改为纸币后,长辈们喜欢到银行兑换票面号码相连的新钞票给孩子,祝愿孩子“连连高升”。

  小孩的是“压祟钱”,老人的才是“压岁钱”.老人的“压岁钱”是指为了他们不再增长岁数,可以多活几年。

【除夕守岁的意义】相关文章:

除夕守岁的意义11-15

除夕守岁的意义9篇11-15

除夕守岁的意义(9篇)11-16

除夕守岁的意义集锦9篇11-16

守岁的由来及意义02-13

关于守岁的意义02-14

除夕守岁的象征意义-春节12-30

除夕守岁的积极意义-春节01-08

除夕守岁文案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