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

春节的随笔

时间:2022-11-13 16:14:50 春节 我要投稿

关于春节的随笔合集15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随笔吧?随笔,顾名思义就是随笔一记,篇幅一般比较短小。什么样的随笔堪称经典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春节的随笔,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春节的随笔合集15篇

关于春节的随笔1

  随笔(一)

  曾几何时,在人们的追求中,有理想,有爱情,有浪漫,有着许许多多世间的美好。但,不知在什么时候,金钱渐渐变成了人们追求的惟一。许多的东西都变得本末倒置,非但失去了其原本的目的,反而都变成了人们追逐利益的手段?

  以物品包装为例。春节将近,人们也纷纷前往商场、超市购置年货,或者为之后的大大小小的应酬、宴席准备礼品。但消费者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商品都开始注重外表,华而不实的现象愈发严重。就以茶叶来说,按常理,人们购买茶叶,品的是茶叶,因此,茶叶越好,价格越高。而相对的,作为装茶叶的容器,包装盒的价格则是低廉的。但如今,一个装茶叶的锡壶价格远超茶叶不说,购买一个锡壶,茶叶竟然还要另配!而令人震惊的是,人们开始对这种华而不实的包装愈发追求,因为这样的礼物更加体面。那么究竟是是什么导致了这样华而不实的包装呢?因为包装的成本是低廉的,所以精美的包装带来的高价格可以为商家赢得远超出原本商品的利润。在我们以往的认知中,包装的意义在于让商品看上去更加精致,更加美观,而一件商品真正的内涵在于商品本身。但如今,这一切全都本末倒置了。

  正是人们不断追求利益的行为导致了这一切。任何事情都是过犹不及的。而恰恰是这种唯利是图的举动使我们的生活作风更加浮夸,更加注重一些华而不实的外表。也造就了如今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社会现象。而这一切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发现,金钱在现代社会

  占据的地位越发重要,可以说有了金钱,就可以获得其他的东西。而要改变这一切的方法只有通过改变制度,使人们更加关注除了金钱以外的其他,淡化金钱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强化其他方面的因素。 例如,淡化“红包”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降低人们生活对于金钱的强烈依赖,使人们能通过自身的能力达到自身的目标而非仅仅是凭借金钱。使人们的追求多元化,让人们可以在保证自身生活基础的情况下,靠个人能力来追求更好的生活。而相应的,使金钱不再成为衡量个人成就的近乎惟一的标准。

  通过诸如此类的各样手段来达到淡化金钱影响的目的,这样才能使得人们不再一味的追求金钱,而更加注重生活中的其他方面。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不再“唯利是图”。

关于春节的随笔2

  新年是中国的习俗,不仅仅是那喜庆热闹的气氛,更是因为一年到头,各行各业的人都可以休生养息,与家人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

  实实在在的说,我喜欢新年的原因是——可以放假。假期在家里看看各个地方台的春节联欢节目,与家人吃年夜饭,没事采购一些年货、零食,上上网,睡睡懒觉,实在是颇为惬意。如果在北方的老家,说不定还可以和同伴们打雪仗、堆雪人、滑冰。年夜饭更是丰盛的令人垂涎三尺,各色美味佳肴,是平时鲜为少见的。

  国家似乎早就有过明令要禁止燃放烟花炮竹,但在我看来,是不可能治住的。要知道新年期间,执法人员也是要休息的,很难腾出空来管制,当然,这只是一个方面。最主要的原因是,如果禁止,那么国家自己就要先以身作则。万不能“只许州官防火,不许百姓点灯”。在各种节日上,很多大型的晚会上,在这些大的公开场合,甚至是国家,也会放烟花炮竹。而遏制住了人们的习俗,那春节的气氛也会大打折扣。尤其是除夕夜守岁时,那声声不绝的鞭炮声,眼花缭乱、绚丽多彩的烟火,让人难以忘怀,处处洋溢着新年的喜庆。

  新年逛庙会自然是不二的选择。庙会是一种集吃喝玩乐于一体的民间性娱乐活动。由于起源于寺庙周围,所以叫“庙”。庙会上热闹万分,有舞狮子的、踩高跷的、唱戏的、猜灯谜的,花样繁多有趣,也有许多各色民间小食出售。

  这就是我喜庆而又简单的新年,虽然简单,但却乐趣充实。

关于春节的随笔3

  春节长假结束了,各个行业各类人群大都重新开始一年的工作和生活。新的一年你好,我们来了。

  今年的春节多多少少有点悲情,家族中有两个至亲确疹患癌,在这个谈癌色变的时代让人莫名伤感。其中一位在我和母亲探望时要求大年初六将他接到我家走一圈,说应该最后一次了,还说自然规律新老交替,看开吧!一句看开吧却令人不禁伤感,能看开吗?心中的痛苦如何言说。

  今年的央视春晚似乎争议比较多,个人观看后不觉有多差,也不觉多优秀。一台晚会而已,观众大多看不透主题和结构这样的高大上问题,所以说六小龄童与晚会主题不符实属牵强,何必拂逆大众心愿,团聚欢乐为本何必较真。

  过年的时候很多人说年味越来越淡,越来越没有意思。实事好像如此,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娱乐活动多姿多彩,最可怕的是平常可以唾手可得,我们也就对春节没有了期待和向往。加之网络的普及,天涯海角相隔万里却在群中天天相见,春节团聚也就失去传统的维系亲情友情的功能了。

  过完春节虚龄三五,这个年龄谈衰老死亡有点早,

  谈青春爱情奋斗理想有点晚。种好自己三分地才是正道。努力工作,把职业当事业是可取的;照顾好身边的人,尽自己所能给关心自己的自己关心的人带来快乐;保护好身体,有好的身体才有幸福的一万种可能。

  期待未来更美好,奋斗从此刻开始。

关于春节的随笔4

  似乎不甘于夜的苍白沉寂,淅淅沥沥的小雨便争先恐后地点缀着窗外的一片朦胧。伴着昏暗的路灯,飘飘洒洒的雨水,显得又细又长。雨水寻着微弱的灯光,透过窗户,肆意地浇灭了窗前夹在指间,散发最后一抹余光的烟头。

  兜兜转转,依然又再次回到了这座城市,回到曾自以为被遗忘的一角。每次与之重逢,总都觉得又陌生了些许。是啊,物非,人也非!如何不陌生?消失空荡的小吃摊,稀疏冷清的街道,堆满落叶的长椅。。。。。。一如从前的是,那之后依旧无寻的身影……

  人生似乎总有那么多无奈的无奈,没选择的选择!就像,谁也不曾愿离别的理由的理由。就像你,就像她,就像,我。只是,在每个孤心无依的朦胧中,眼中的滚烫,几度无声的哽咽成一道道冰凉?

  明明想要快乐,但又不愿选择快乐!因为我怕在快乐中会迷失自我,迷失心中那抹坚守仅有的卑微的孤傲。

  明明向往自由,但却不能追随自由!因为我怕在自由不羁中,背上世俗口中“自私”的罪名。

  明明渴望爱情,但却不去追求爱情!因为我怕在风花雪月的柔情后,是每个亦如此刻,无尽的寂寞黑夜。

  明明已经忘记,却总要找回!

  我不喜欢孤独,但我却又一直孤独!

  奢望平凡中安好无忧,却总喜欢把自己逼上一条布满荆棘的路,随即袖手旁观地在一旁冷冷的看着自己,如何足够、彻底的遍体鳞伤!如何在心碎中死灰复燃,又如何沉沦孤独中灰飞湮灭。。。。。。

  朦胧之中,你又偎我身旁!

  寂寞是一种孤独,而孤独却不是寂寞!

  今夜,就让我在孤独中老去!

  燃起一支烟,让寂寞随风,任孤独破碎。继而不屑的看它如何焚尽身躯,走向使命完成后的终结!如匆去不返的光年,如沧海中疲倦的飞鸟,如深秋里的残花败叶,如死神诱惑的召唤,如孤独中负隅顽抗的灵魂。。。。。。

关于春节的随笔5

  一眨眼,已到年尾,热闹的新年又快到了,新年是我国最传统的节日,没有鞭炮来热闹喜庆那怎么行呢?于是,我和妈妈一起去买鞭炮玩。

  我买好鞭炮兴高采烈地回家,迫不及待地打开包装袋,拿出一盒小小的鞭炮,拿了其中的两小盒出来,我把我的好朋友也叫来一起玩,人多才热闹嘛!我给了他一盒,我们把一瓶空的矿泉水瓶放在地上,把鞭炮放进瓶子里,然后撒腿就跑,鞭炮在瓶子里呆了很久很久,还是没响,原来是个哑炮。

  于是,我们又跑到草坪上,我们把鞭炮点燃,然后往空中一抛,鞭炮在空中说响了,这次,我们决定把鞭炮抛到树上,我使劲一丢,鞭炮卡在了树上,过了几秒,树发出了巨响,我们觉得很好玩,很刺激。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时候不早了,我们意犹未尽地回家了。

  新年的美好,也许是争先恐后涌入超市抢购年贷的画面,也许是张灯结彩的红艳喜庆,也许只是一声鞭炮响。

春节的时候,人们会扫尘、守岁、拜年、贴春联、画年画、放鞭炮、看春晚、祭祖、接神、踩祟、接财神等,但我最喜欢春节的时候放鞭炮。记得去年春节、爸爸买了好多鞭炮、有的是一根一根的、有的是头顶上尖尖的、还有的是要用力扔才会响的但最好看的是会大的像大盒子一样的鞭炮。这种鞭炮只要点燃、就会往天上射出五颜六色的“花朵”,在天空中展开“花瓣”。我点燃了一种“流星雨”的鞭炮,只听刷的一声,“流星雨”像火箭发射一样冲向云霄,刹时好看,我都看呆了。各种各样的烟花像笑脸一样对着我们笑,我也对着烟花笑了。

  那过年为什么要放鞭炮呢?爸爸为我解开了谜底。爸爸对我说:“放鞭炮是为了驱赶年兽。因为在古代,年兽是会吃人肉的。人们经常背井离乡,但年兽只要一听爆竹声,看到刺眼的光芒,鲜艳的红色,就会被吓跑,所以一到春节家家户户都要放鞭炮。”“哦,原来是这样”。我说。

  看着烟花,我许下了自己的心愿。

关于春节的随笔6

  咚!咚!咚!新年的钟声敲响了,使小学生们结束了这次快乐的学期,来到了充满诱惑的寒假。放烟花,挂灯笼,买年货,吃年饭........这是新年的预告。也让我们大家大了一岁,更加成熟了。

  大年三十,一阵阵隆隆的爆炸声后有紧随着一朵朵美丽的烟花在晴朗的夜空中绽放,形成一幅异常美丽的图画。大人们一边吃着年夜饭,一边说说笑笑。而小孩们呢则吃完年夜饭就打开电视开《春节联欢晚会》。还传来他们新年里第一声欢笑声……这让我的心中顿时想起了一首诗个: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新年的钟声敲响了,让我从11岁变成了12岁,回忆过去的365天,时间就像一眨眼似的,就过去了。在过去的365天理有许多事情发生了:有惊喜的,有难忘的,有开心的,也有害怕的……让偶们好好珍惜险遭得一分一秒吧!在这马年里,我祝叔叔阿姨们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祝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福如东海,万寿无疆;祝同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关于春节的随笔7

  过年是中国的习俗,不仅仅是那喜庆热闹的气氛,更是因为一年到头,各行各业的人都可以休生养息,与家人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

  实实在在的说,我喜欢过年的原因是——可以放假。假期在家里看看各个地方台的春节联欢节目,与家人吃年夜饭,没事采购一些年货、零食,上上网,睡睡懒觉,实在是颇为惬意。如果在北方的老家,说不定还可以和同伴们打雪仗、堆雪人、滑冰。年夜饭更是丰盛的令人垂涎三尺,各色美味佳肴,是平时鲜为少见的。

  国家似乎早就有过明令要禁止燃放烟花炮竹,但在我看来,是不可能治住的。要知道过年期间,执法人员也是要休息的,很难腾出空来管制,当然,这只是一个方面。最主要的原因是,如果禁止,那么国家自己就要先以身作则。万不能“只许州官防火,不许百姓点灯”。在各种节日上,很多大型的晚会上,在这些大的公开场合,甚至是国家,也会放烟花炮竹。而遏制住了人们的习俗,那春节的气氛也会大打折扣。尤其是除夕夜守岁时,那声声不绝的鞭炮声,眼花缭乱、绚丽多彩的烟火,让人难以忘怀,处处洋溢着过年的喜庆。

  过年逛庙会自然是不二的选择。庙会是一种集吃喝玩乐于一体的民间性娱乐活动。由于起源于寺庙周围,所以叫“庙”。庙会上热闹万分,有舞狮子的、踩高跷的、唱戏的、猜灯谜的,花样繁多有趣,也有许多各色民间小食出售。

  这就是我喜庆而又简单的新年,虽然简单,但却快乐而充实。

关于春节的随笔8

  在每一个孩子心中都希望春节快点到来,我也不例外。怎么都想过年,过年可以穿上新衣裳,过年可以吃到桌上丰富的食品,过年可以熬夜,过年还可以收到许许多多的红包!

  今天过年我们和往常不一样,以前都是在东胜过,今天我们一大家全“迁至”康巴什过年。所以我才日日盼望新春的到来。

  就在这天,天才刚破晓我就从床上蹦了起来,穿上新衣服,在镜子前这看看,那儿看看,怎么都看不完。不一会儿只见大家都容光焕发了,开始贴对联吧!贴对联是春节必不可少的:“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我们和邻居叔叔齐心协力把对联贴了上去。

  贴完对联打开窗户一瞧,准能感受到那股浓浓的过年味:耳旁鞭炮声接二连三的传入耳里;在看看大街上张灯结彩,红红的灯笼给过年增添了一丝绚丽。

  干完一切的一切,我们来到奶奶家吃午饭。

关于春节的随笔9

  春节,是个喜气洋洋的节日,也是孩子们最拭目以待的节日。

  春节,免不了燃放鞭炮。这可是男孩子的最爱,这不,与我几乎同龄的兄弟们手持火柴,瞅准时机,时不时地把点着的一颗爆竹扔到远处,瞅准时机,在爆炸之前迅速撤离。每每看着他们开心地大笑,我总是忍不住也去点一颗,每每鼓起勇气即将点燃那爆竹时,一看爆竹,顿时又没了底气。但我也不能干看着啊,于是我只好买了摔炮(一摔就爆的一种炮),自顾自的向街上扔去。

  过年必不可缺的就是收压岁钱,对我和九个兄弟来说更是至关重要的。每次我们都会一起想鬼主意用巧妙的方法收压岁钱,但俗话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们的鬼主意总是会被大人识破,不仅这样,大人还用各种刁钻的理由来做收红包的条件,我们每次都只能哑巴吃榴莲——有苦说不出。不能今年三叔为了躲避发压岁钱,给我们下令:3个深蹲=1元钱,2个俯卧撑=1元钱,5个仰卧起坐=1元钱,身为小学生的我们真是欲哭无泪啊!但钱不能不收,所以我们只好答应了大人的条件,傍晚回到家,腿都要断了,就连上床盖被子都是个“体力活”。大年初一,大姐二姐带着大姐夫和二姐夫来到了老家,我们不约而同地想:“这下可有钱收了,你要不给钱你就甭想进去坐!看你怎么刁难我们!”

  五年级:青柠·

  这一天,令我的九个哥们儿兴奋的,不是又长大了一岁,而是可以好好地放松一下——与兄弟们聊天飚“车”,打牌疯跑,有时玩得尽兴了,我们甚至会打闹摔跤,但即使这样,也不担心父母们会大发雷霆,毕竟大过年的,谁会因为一点小事而伤了和气呢?更令我们倍感兴奋的是,一家人老老少少团团围坐在一起,大家唠着家常,那场面热闹极了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句诗家喻户晓,早已成为千古名传。也正如诗中所说,每年春节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挂福字,我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无聊”,难道是显得自家有文化么?不管怎么说,春联已经成为了我的一大喜好。春节前夕,我总是四处搜集春联,然后回家“大显身手”,将一“幅幅”锦囊佳句用墨汁书写成品,挂在自家门上。每当看着那游云惊龙的楷书字体挂在门上,心中总是有一丝激动与不小的成就感。水饺,谐音“顺脚”,意为一年中顺顺利利,心想事成,所以水饺成了春节宴上必不可少的佳肴。就按本人来说,我就十分喜欢全家团坐在一起,每人手捧一碗水饺,筷旁萦绕着腾腾热气,场面温馨而舒适。

  万万没想到,姐夫竟然留了一手——二人一共就带了181元。但我们又没法,因为他们身上有价值的东西都在来之前清空了,这可怎么分啊!于是我们再次哑巴吃榴莲——有苦说不出。这就是我的春节,你呢?

关于春节的随笔10

  20xx年就这样结束了,带着些许欣慰,些许惆怅,悄悄的在我生命的岁月里慢慢地溜掉。回首一年的过往,虽不是风平浪静却也没有大波大浪,若懂得知足,我会感恩。感谢家人的陪伴,感谢生命中你曾来过,感谢我挚爱的人,感谢茫茫网海有缘结识的朋友!今生相逢,世世相交!

  回家的这几天,感受着春节的气息,家人陆续的在自己奋斗的城市回到了自己的故乡,我们相聚着久别的重逢,互侃着各自的事业,感受着浓厚的亲情……唯一有点缺憾的是,不能回娘家在我们家乡嫁了人从大年三十直到初二都不能回娘家,不知是哪位明智的先人定下的这种扰人的习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平凡的过着,懵懂的走着,有了自己的生活,目标却遥远的总是触及不到。短崭的青春一闪即逝,来不及细细品味青春的活力,它已悄悄地陨落。然后,剩下的年华,再用“熬”字来代替!心中虽明白,人活一世不易,应珍惜走过的每一天,但每天的生活却不知该如何去珍惜?也许,待到步伐蹒跚时,才会懂得,亦会明白,不知那时,时光会不会再倒流?……

  今天是大年三十,应该高兴才是,刚才只不过是发发牢骚罢了。

  非常想知道今年的三十,该如何去熬?呵呵,直到现在还没有去哪玩的目标,也许会看联欢晚会,也许跟老公出去玩,也许会和孩子们“疯”,也许会通宵玩电脑,也许会睡觉好像没有一个主意是新鲜的,刺激的,嘿,得过且过吧!细想,应好好珍惜得来不易的这几天,过完年后,又各奔东西了,再相逢又是一年!庸烦之中,自寻乐趣!

  呵呵,废话完了之后,给大家拜个年,祝朋友们,春节快乐,阖家团员,万事如意!

关于春节的随笔11

  春节是我们中国农历新年,所以过年对我们中国人而言非常重要!因此,春节前准备也是必不可少。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剃头发,做年夜饭……要做事情太多了,而且“规矩”太多了!有些习俗还很怪,无奈之下,我就去问正在贴春联妈妈。

  我看见妈妈将“福”字倒着贴,我固然知道为什么要倒着贴,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问道:“过年有什么习俗和规矩啊?”妈妈停下手中活,耐心地给我谈起来。

  原来,以前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习俗,来源于“年兽”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长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跃出海面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人用放炮,穿红衣,贴红春联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但是现在广州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所以我们就不再进行这个活动了。

  除夕这一天对我国来说是极为重要。这天晚上,我们全家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年饭。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时候。大年夜.丰盛年菜摆满一桌,全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人们既是享受满桌佳肴,也是享受那份快乐气氛,桌上有鸡、鹅、烧肉等等,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热气腾腾,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日子甜甜蜜蜜。

  今天我收获太大了,知道了很多过年习俗知识,不过我觉得有点迷信,但这又仿佛是一种乐趣,只要快乐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况这是传统习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关于春节的随笔12

  这些年,“年”味真是越来越淡了—赴不完的饭局,送不完的礼品,年复一年的春节联欢晚会越来越像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当然啦,我们可以找到足够多的替代品,比如说网络,比如说电视,比如说睡觉……

  有社会的安定与文明;只有对违法犯罪者严惩不贷,才能使守法者安居乐业。

关于春节的随笔13

  放出行鞭炮

  大年初一清晨,中国人各家都要放鞭炮。这就是所谓的出行鞭炮。在新年的第一天,希望有个好的开始。于是放一挂鞭,为自己壮个胆。鞭炮放得越响越好,如果鞭响中断了,心里就不高兴。似乎预示今年的运气不好。

  中国人壮胆总是制造一些声音。其实,人在胆怯时往往发出声音。这是动物的本能,先用声音把对方吓住。告诉周围一切生命“我不怕你们”!小时候,我们单身走夜路,走到害怕时或是吹口哨,或是唱歌。其实我们心里直打啰嗦!但也有声音起来作用的,三国的张飞一声吼叫就吓得曹操的一将领从马上掉下来。

  岁月流逝,放出行鞭炮再不是壮胆了,而是一种期盼。每家每户的中国人都期盼每年有个好年份——这种期盼是不变的。但随着岁月的变迁,放出行鞭炮的心态也在变化。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家家一样穷。出行的鞭炮大小差不多,放鞭炮的时间也差不多,大约在天刚刚亮时放鞭炮。但不同家庭的权势不一样。于是各家的心境也不一样。有权势的家庭总会说“我家的鞭炮放的最响”。似乎告诉别人“我家的运气最好”。出身不好的家庭,所谓地,富,反,坏,右。放出行鞭炮是不能伸张的。其实,那时各家的鞭炮声是差不多的,只是心态而已!

  但也有将鞭炮放断的,那将认为不吉利。以至于一年的任何不顺利都会联系到出行鞭炮上!其实是因为那时的鞭炮质量太差而已!

  那时放鞭炮还要防止顽童们抢鞭炮。我们小时候就做这种事。那时家里穷,春节时很少有家庭给小孩子买鞭炮。于是,我们就捡没有放燃的鞭炮,红了眼睛就去抢。只要大人们把鞭炮点燃走开了,我们就冲上去用脚把鞭炮踩灭,然后就用手抓地上的鞭炮。有时抓在手上的鞭炮炸响,那十指穿心的疼痛至今还记忆犹新!由于大人们防得厉害,我们只能等出行鞭炮放完了再去捡。用从家里偷出来的手电筒照着,捡那些没有炸燃的鞭炮。如果等天亮了,那些鞭炮就会被别的孩子捡去。

  后来,中国搞改革开放。少数人富裕了,放出行鞭炮就不一样了。有钱人家买响数多的鞭炮,没钱人家只能意思意思了。毫无疑问,那时的有钱人家会理直气壮地说“咱家的鞭炮最响”!没办法,这是事实。那时的穷人买不起大鞭炮呀!

  如今的中国,穷人更穷了,富人更富了!但放出行鞭炮却分不清谁是穷人谁是富人!因为响数最多的鞭炮也不过几十元,穷人也买得起。于是,放出行鞭炮又有了变化。有的初一没有到就开始放出行鞭炮,有的初一两点放,有的四点放,有的......一夜都在放出行鞭炮。人们似乎想把自家的鞭炮声和别人家的区别开来!总想用鞭炮声显示自己的不同!当然,更多的是随大流。既然中国有这个习俗,自己也不妨放一挂出行鞭炮。

关于春节的随笔14

  常年的在外终究是对家乡淡漠了些。每次回去总能看出多出几许的陌生来。先是曾经熟悉的小河的水已经不再有,然后是曾经的老树被连根挖走。看到的只是曾经的老屋除了斑驳的墙壁一层层退掉,不再有往日的一点点生气,曾经院子里的葡萄架早已不知去向,就连那曾经当做餐桌的大磨盘也半掩在土里孤寂起来。

  其实变化最大的还是人。每次回到家,总能听到老母亲的诉说:某某,哪一个邻居脑溢血死去,某某又怎么围墙倒塌而亡。回去的次数多了,听到的这一类的消息的也就越发的.多。于是每次听到这种消息的时候总能想起那一畦一畦的麦田来。人如小麦,有一季发芽,就有一季被收割。老一辈子的人逐渐离去,新一代的人也正在像自己年少时一样的在崛起。生与死就这样交替着,没有颜色没有声音。小时候每每听过见过某一家死了人就很惊惧,更不要说看到那冰凉的尸体。我就是这样,小时候邻居大叔上吊而亡(说是大叔,其实那时他正值青春),自己竟然吓得不敢起来撒尿而被迫撒在床上,尽管还是冰天雪地的时节。但是现在,听到母亲的唠叨以后,竟然表现得很是冷漠。自己也很奇怪为何会对生命那么漠视。其实呢,世事如此。谁不会死呢,死就死了吧,人老了都会走这条道路。生命本就如此。不再有对死亡的惧怕,有的只是对这种自然规律的冷漠。其实人就是,这一辈子只要你奋斗了,为你的父母尽孝了,为你心爱的人付出了,死也仅是一种结束的符号而已。

  再有就是曾经一起跑跑颠颠的同伴了,现在却更加地陌生起来。不再有小时候那种的天真,更不再有那时候在一起玩泥炮捉迷藏的那种快乐。见面了也只是一句淡淡的回来了啊就没有他话。夏季的一次回家碰到了小学同桌的时候,看他剃了光头,问他,则说头发白了呢。很显然的眼中多了几份陌生。邻居的同学也是,两个孩子都已经长大,一个初中,另一个竟然外地打工去了。回来的时候在他家大门口看到他的时候,只是比原来胖了些,然后就是背有点点的驼,脸上竟然有了几道皱纹,有些饱经沧桑的样子。互相看了一眼,只是简单的一句回来了,我也是说了一句回来了就互道再见。

  不知是时间捉弄了人还是世事过于沧桑,但是每次回家总能一下子让我想起一畦畦麦苗青绿地长起又有一畦畦黄枯的麦秸被收割。小村瘦了,小村也静了。没有小时候每到吃饭时总能听到的那呼儿唤女回家吃饭的喊叫,也看不到每家灶房那袅袅的散着香味的青烟,更别说晚饭后自己拿了小凳去邻家看那12寸的黑白电视了。甚至就连狗叫都没有,所以在家的夜晚更是万籁俱寂,寂静的让人失眠。

  村里青壮的人出去打工了,只是为了娶得一房媳妇为了一幢新的房子。家里住着的几乎清一色的老弱病残。有的地方好几处老屋都空着,窗开墙裂。就像我家那片,原来那么热闹的地方,几十户人家现在前前后后也只有几个人在住。来来往往就只有几个老头老太太坐在一起喝茶聊天,聊着聊着就回到了自己年轻时段,那时哪家的院子里不是绿叶茂盛人来人往的呢。所以现在回到老家,除了陌生,也就只剩下母亲那慈祥的唠叨了。

  母亲身体依然很好,前后两个院子周围都让她给开了小块的菜地出来,种了茄子,黄瓜,垃圾,韭菜,白菜一类,所以我们弟兄不管谁回家母亲都会满满的装很多的菜带回去。其实这哪里只是一些青菜呢,这是母亲满满地关爱。人老了,总是希望自己的儿女常回家看看,母亲当然也是,还好我们弟兄几乎都能经常回家,这时候母亲也总是拿出自己纳的鞋垫来,嘱咐着这双是给哪个儿子的,而那双又是给哪个孙子的,然后就说自己爱花花草草,也给自己的儿子孙子纳些长着草开着花的鞋垫。所以我家弟兄以及侄儿侄女基本是不买鞋垫的,都是垫着母亲亲手纳的鞋垫。给我的呢,我舍不得用,看得精致一些的就积攒起来,放好,不允许别人再用。这都是母亲的一片心血呢。

  儿行千里母担心,不错的,母亲现在已经八十有三,依旧是精神矍铄身体康健。每天除了伺弄那些菜地,纳鞋底,还要照顾最小的侄子,包括平日的一日三餐。晚上呢还有搂着我那小侄子一起睡。每次回家我都会抱怨母亲把小侄子宠坏了,每晚还得搂着睡。但是母亲却离不开小侄子的,小侄子也是很听话和乖巧的。母亲一有点感冒咳嗽他就会立即喊我四嫂去找医生拿药。早上呢睁开眼第一件事就是喊他妈妈赶紧给母亲冲鸡蛋和泡茶。如果我四嫂稍微怠慢一点,他就生气地大喊他妈妈不孝顺!呵呵,正因为这个,母亲竟特别的宠他。

  母亲的一丁点的风吹草动我那小侄子都是能立即知道的。春节年夜饭后,我坐在母亲身边,握着母亲那嶙峋但很温暖的手陪母亲说话。侄子偎在母亲的怀里打断了我们的谈话:“聂老五,别说话,我给你说个奶奶的秘密!”

  “好,你说吧!”我笑着看着侄儿。

  “就是吧,你上次在咱家离开的时候,奶奶哭了呢!”小侄子很认真地说。

  “怎么呢?”我看着侄儿。

  “奶奶用衣角擦着眼泪,嘴里还说呢,‘五儿,我的五儿又要离开家了呢!’”侄子一边说着一边学着母亲,也撩起自己的衣角擦拭着自己的眼角:“就这个样子”。母亲假装生气地把侄子推出怀里:“瞎说呢你!”

  我的眼角湿了,没有再说什么话,我只是紧紧握住了母亲那双温暖的手,把头靠在了母亲的肩上。

  每个人的幸福虽然不一样,但是有母亲的牵挂却总是最幸福的事!

关于春节的随笔15

  过年是中国的习俗,不只是那喜庆热闹的气氛,更是因为一年到头,各行各业的人都可以休生养息,与家人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

  实实在在的说,我喜欢过年的原因是——可以放假。假期在家里看看各个地方台的春节联欢节目,与家人吃年夜饭,没事采购一些年货、零食,打打游戏,睡睡懒觉,实在是颇为惬意。如果在北方的老家,说不定还可以和同伴们打雪仗、堆雪人、滑冰。年夜饭更是丰盛的令人垂涎三尺,各色美味佳肴,是平时鲜为少见的。

  国家似乎早就有过明令要禁止燃放烟花炮竹,但在我看来,是不可能治住的。要知道过年期间,执法人员也是要休息的,很难腾出空来管制,当然,这只是一个方面。最主要的原因是,若是禁止,那么国家自己就要先以身作则。万不能“只许州官防火,不许百姓点灯”。在各种节日上,很多大型的晚会上,在这些大的公开场合,甚至是国家,也会放烟花炮竹。而遏制住了人们的习俗,那春节的气氛也会大打折扣。尤其是除夕夜守岁时,那声声不绝的鞭炮声,眼花缭乱、绚丽多彩的烟火,让人难以忘怀,处处洋溢着过年的喜庆。

  过年逛庙会自然是不二的选择。庙会是一种集吃喝玩乐于一体的民间性娱乐活动。由于起源于寺庙周围,所以叫“庙”。庙会上热闹万分,有舞狮子的、踩高跷的、唱戏的、猜灯谜的,花样繁多有趣,也有许多各色民间小食出售。

  这就是我喜庆而又简单的新年,虽然简单,但却乐趣充实。

【春节的随笔】相关文章:

对春节的随笔10-16

春节的随笔05-29

春节随笔11-09

春节的随笔04-30

有关春节随笔10-28

春节随想的随笔07-07

高中春节随笔精选01-31

春节随笔高中02-16

春节见闻随笔05-26

春节生活随笔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