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方案

时间:2022-10-17 16:19:35 一般方案 我要投稿

监测方案集合五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条不紊地开展,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那么什么样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监测方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监测方案集合五篇

监测方案 篇1

  为了更好地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我县中小学生生长发育健康状况和疾病变化趋势,分析各种学生常见病在新形势下的发生特点和趋势,制定科学、有效的预防干预措施,降低学生常见病发病率,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依据

  (一)《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二)《全国学生常见病防治方案》及《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技术规范》;

  (三)卫生部《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卫医发〔20xx〕37号);

  (四)卫生部《关于印发<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本职责>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的通知》(卫疾控发[20xx]68号)。

  二、工作内容

  (一)学生健康状况综合监测

  在学生健康体检、学校卫生保健工作的基础上,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全县范围确定一定数量的监测点学校和指标人群,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采用健康筛查与定期监测的方法,对学生的生长发育、现时营养状况、因病缺课、学生常见疾病、传染病患(发)病等开展动态的观察。

  1、监测对象及点校的确定

  根据省监测方案,按行政区划分为城市与县镇(乡村)学校,地级市市区学校划为城市类,县及县级市所辖的乡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划分为县镇类。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法,分别从重点与一般学校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中小学校定为监测点校。各级抽样学校数如下:市州级抽取2所初中、2所高中;县(市、区)至少抽取2所小学、2所中学(其中1所为完全中学)。监测点学校的确定由辖区疾控中心在符合条件的学校中随机抽取。因此,我县确定蒙中、蒙小、五中、哈萨尔路小学为检测点校。监测学校内的学生除智力缺陷不能配合者外,一般不分年龄、民族、户籍、居住地点,均为监测对象。

  2、监测指标与评价方法

  (1)生长发育监测

  监测项目:身高、体重、脉搏、血压、肺活量。

  评价指标:个体生长发育等级(各年龄段的身高、体重值)。

  (2)现时营养状况监测

  监测项目:身高标准体重。

  评价指标:营养不良率、肥胖率。

  (3)常见疾病监测

  监测主要疾病:近视、沙眼、龋齿、贫血、肠道蠕虫、营养不良

  评价指标:视力低下率、近视率、沙眼患病率、恒牙龋患率、恒牙充填率、贫血患病率、肠道蠕虫感染率、营养不良率。

  (4)学生因病缺课监测

  监测项目:因病缺课(监测学校中全体学生)。

  评价指标:年因病缺课率、平均因病缺课天数、因病缺课疾病构成百分比、病因别缺课构成。

  (二)学生常见病防治

  学生常见病防治与督导工作主要在各学生健康监测点学校进行, 在综合分析学生健康状况监测结果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发现的学生常见病开展针对性防治工作,以系统了解、收集中小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的资料,分析学生常见病的'患病及变化趋势,确定防治对策,评估防治效果。

  针对各种学生常见病,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1、学生沙眼与蛔虫

  以寄宿制学校为重点,实施预防与治疗相结合的措施。以健康教育为主要手段,向学生传授蛔虫防治和沙眼防治知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2、学生视力不良

  视力不良的防治是全社会齐抓共管的系统工程,要实施综合防治,即宣传教育、近视眼矫正、家庭和学校物质环境改善相结合。

  3、学生口腔疾病

  为了有效预防龋齿,各学校应把“窝沟封闭”作为首选的防龋方法;积极开展治疗工作,提高龋齿充填率;积极倡导定期牙周洁治,保持牙周健康;加强口腔健康教育,提高有效刷牙率;积极推广保健牙刷及低氟地区使用含氟牙膏。

  4、学生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超重与肥胖

  以宣传营养知识为主要手段,采用多种宣传教育形式,改变学生不良的饮食行为,合理安排膳食,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在群体宣传教育的基础上,对高危学生进行个体行为矫正及膳食指导。

  (三)学生常见病防治督导

  1.各监测学校对学校卫生综合管理、传染病预防控制、食品及饮用水卫生安全、学生常见病防治和教学环境卫生5个方面内容进行自查评分。

  2.辖区疾控中心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对辖区内监测点学校学生常见疾病及各类急性传*病防治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3、学生常见病防治督导覆盖率≥90%(学生常见病防治督导覆盖率=开展学生常见病防治督导的学校数/辖区内应督导学校总数×100%)。

  4、督导频次:按省疾控中心要求,我县督导监测点学校≥2次/年,其他学校≥1次/年。

  5、督导资料记录完整(包括监测学校日常工作记录和数据,疾控中心督导有关记录)。

  三、组织实施

  (一)疾控中心负责学生健康监测与常见病防治督导工作计划的制定,并负责对健康监测体检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学生健康体检、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上报工作、督导和监测质量控制。

  (二)疾控中心负责确定监测点学校,对学生进行健康体检、资料的数据整理和上报、督导和质量控制。

  (三)学校校医及保健老师在县疾控中心的指导下,负责组织学生健康体检工作、学生因病缺课的登记、上报工作,并落实学生的转诊治疗和预防保健工作。

  四、时间安排

  (1)学生健康体检监测工作按学年每年进行一次。学生生长发育、营养状况和常见疾病等监测在当年的10月底前完成。

  (2)因病缺课监测以学年为周期,监测整个监测点校全体学生因病缺课的情况。

  (3)各监测点校将表1(见附件)吉林省学生健康状况综合监测点学生预防保健情况报表及表2吉林省学生健康状况综合监测点学生因病缺课情况报表汇总后于当年11月4日前上报到前郭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校卫生科。

监测方案 篇2

  根据省环保厅《关于加强全省国控企业自行监测技术人员培训工作的通知》、市环保局《关于督促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开展自行监测工作的通知》的要求,为尽快提高全市国控企业自行监测技术人员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满足国控企业自行监测需要,特制定20xx年国控企业自行监测技术人员培训计划。

  一、培训对象

  20xx年市辖区内42家国家重点污染源废水、废气、污水处理厂、规模化畜禽养殖厂等具备自行监测条件的企业自测技术人员2名以上。

  请各国控企业于20xx年9月30日之前,将企业参训人员名单(见附件)上报至电子邮箱。

  二、培训范围

  企业自行监测技术培训的范围为污染源监测。污染源监测项目包括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氨氮、废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企业环评报告书及其批复中要求开展的其它特征污染物。

  三、培训内容

  1.监测方案的编制(包括监测点位、监测范围、监测项目、监测频次等);

  2.水质及废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3.水中化学需氧量、氨氮及废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分析方法及其原理、干扰及消除、仪器和试剂的选择与使用、操作步骤及计算方法;

  4.实验室管理制度以及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5.其它需要培训的内容。

  四、培训方式

  本次培训采取理论授课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理论授课采取集中授课方式,实际操作采取化验室现场操作培训与大气现场采样操作及现场指导培训方式进行。

  五、培训时间

  具体培训时间另行通知。

  监测现场

  1、技术设计

  工作开始前, 应收集相关的地质和水文资料及工程设计图纸, 根据变形体的特点、 变形类型、 测量目的、 任务要求以及测区条件进行施测方案设计,确定变形测量的内容、精度级别、基准点与变形点布设方案、观测周期、观察方法和仪器设备、 数据处理分析方法、 提交变形成果内容等, 编写技术设计书或施测方案。

  2、观测要求

  变形监测观测要求:

  1较短时间内完成

  2使用同一仪器设备

  3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

  4人员相对固定

  5记录环境因素

  6采用统一的基准处理数据

  1、监测精度与等级

  变形测量的等级与精度取决于变形体设计时允许的变形值的大小和进行变形测量的目的。

  一般认为, 如果观测目的是为了使变形值不超过某一允许的数值从而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则其观测的中误差应小于允许变形值的 1/10 ~1/20 ;如果观测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其变形过程,则其观测精度还应更高。变形监测网还要求有高可靠性和高灵敏度。

  2、变形监测网布设

  变形监测网点,一般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变形观测点 3 种。

  ( a)基准点

  基准点是变形测量的基准, 应选在变形影响区域之外稳固可靠的位置。

  ( b)工作基点

  工作基点在一周期的变形测量过程中应保持稳定, 可选在比较稳定且方便使用的位置。

  ( c)变形观测点

  变形观测点是布设在变形体的`地基、 基础、 场地及上部结构的敏感位置上能反映其变形特征的测量点,亦称变形点。

  对高精度变形监测网应顾及精度、可靠性、灵敏度及费用准则进行优化设计。

  变形观测的周期

  监测周期应能反应变形体的变形过程且不遗漏其变化时刻。

  根据变形提的变形特征、变形速率、观测精度、外界因素的影响来综合确定。

  变形体发生显著变化时,应增加观测频率。

  ①施工过程中的观测频率

  (1)根据施工进度,编制观测日历,按计划进行。一般有三天、七天、半月三种观测周期;

  (2)如建筑物均匀增高,可根据荷载增加的进度进行。从观测点埋设稳定后进行第一次观测,当荷载增加到25%时观测一次,以后每增加15%观测一次。

  (3)施工过程中如暂时停工,要求在停工和重新开工时各观测一次。停工期间,可每隔2~3个月观测一次。

  ②建筑物使用期间的观测频率

  应视地基土类型和沉降速度大小而定,通常频率可小一些。一般有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半年及一年等不同的周期。除有特殊要求外,一般第一年观测3~4 次,第二年2~3 次,以后每年观测1 次,直到稳定为止。

  预警要求

  在变形测量过程中,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 应即刻通知工程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采取相应的措施:

  ( a)变形量达到预警值或接近极限值;

  ( b)变形量或变形速率出现异常变化;

  ( c)变形体、周边建(构)筑物及地表出现异常,如裂缝快速扩大等。

  分析要求

  变形分析的内容一般包括:

  1观测成果的可靠性分析

  2变形体的累计变形量和相邻两个周期的相对变形量

  3相关影响因素的作用分析

  4回归分析

  5有限元分析

监测方案 篇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和《国民体质监测工作规定》,按照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十个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决定于年开展第三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市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是省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本次监测工作的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的目的,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

  充实并完善国家、省及我市国民体质监测系统和数据库,了解我市国民体质现状和变化规律,为全市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为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二、组织领导

  (一)市国民体质监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协调全市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办公室设在市文化体育局群体科。

  (二)市教育局负责组织实施儿童青少年(学生)体质监测工作(方案另行下发)。

  (三)区、市、县应建立领导机构,区教育局、市教育体育局、南皮县教育文化体育局负责组织实施本地区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三、监测网络与任务

  区、市、县要沿用年建立的监测网络开展本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不得擅自改变原有的监测网点,若个别原乡村抽样点现变为城镇,则受试对象依然视为农民,如有变化须上报国家体育总局,批准后方能改变。

  (一)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的任务

  1、拟制市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方案;

  2、培训市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人员;

  3、向各县、市、区发放监测卡片、手册和软件;

  4、指导、监督、检查我市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5、编印市监测工作简报,宣传、指导开展监测工作;

  6、收集、整理、保存监测工作音像资料;

  7、检查、验收、汇总各县、市、区送交的监测卡片,完成数据录入和统计运算,研究分析国民体质监测数据,连同监测卡片向省体育局报送;

  8、完善和管理我市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库及相关资料档案。

  (二)各县、市、区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的任务

  1、拟制本县、市、区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方案;

  2、培训本县、市、区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人员,组建监测队,开展监测工作;

  3、宣传监测工作,收集、整理、保存监测工作音像资料;

  4、检查、验收、汇总监测队送交的监测卡片,完成数据录入并连同监测卡片报送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

  (三)监测队必须具备的条件

  1、每队至少拥有名以上培训合格的`检测员(至少名女性);

  2、配备国家体育总局提供和指定的体质监测器材;

  3、必须有医务保障,确保发生意外伤害时能够及时进行处理。

  四、监测对象与抽样

  (一)监测对象

  本次国民体质监测对象为至周岁的中国国民,分为幼儿(—岁)、儿童青少年(学生)(—岁)、成年人(—岁)和老年人(—岁)四个年龄段。

  (二)类别与样本量

  1、幼儿分为城镇幼儿、农村幼儿两种人群,按性别分为四类样本。以每岁为一组,四类样本共计个年龄组。每个年龄组抽样人,全市样本量人。

  城镇幼儿是指父母拥有非农业户口,本人生活在城市的幼儿;

  农村幼儿是指父母拥有农业户口,本人生活在农村的幼儿。

  2、成年人分为农民、城镇体力劳动者和城镇非体力劳动者三种人群,按性别分为六类样本。以每岁为一个年龄组(岁),六类样本共计个年龄组。每个年龄组抽样人,全市样本量人。

  农民是指拥有农业户口、从事农业工作的人员;

  城镇体力劳动者是指拥有非农业户口、从事体力工作的人员;

  城镇非体力劳动者是指拥有非农业户口、从事脑力工作的人员。

  3、老年人分为城镇老年人、农村老年人两种人群,按性别分为四种样本。以每5岁为一个年龄组(岁),四种样本共计个年龄组。每个年龄组抽样人,全市样本量人。

  城镇老年人是指拥有非农业户口,本人生活在城市的老年人;

  农村老年人是指拥有农村户口,本人生活在农村的老年人。

  全市总样本量为人。

  (三)抽样原则

  本次监测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原则抽取监测对象。

  五、监测内容

  监测内容包括体质监测和问卷调查两部分。

  (一)幼儿问卷内容

  1、幼儿本人情况

  (1)出生时体重

  (2)出生时身长

  (3)出生时胎龄

  (4)出生后四个月内喂养方式

  (5)是否食用以下食品:油炸食品(炸鱼,炸薯片等),甜食(糖果,巧克力),方便面(干脆面),碳酸饮料(可乐,汽水等),洋快餐,膨化食品

  (6)平均每周有几天会吃到以上食品

  (7)是否参加体育类、文艺类特长班

  (8)在家的主要看护人

  (9)通常每天睡眠(包括午睡)多长时间

  (10)上幼儿园情况

  (11)在幼儿园身体活动(包括游戏、玩耍、上体育课)情况

  (12)在幼儿园静态活动(如上文化课、看动画片、绘画等)情况

  2、幼儿父母情况

  (1)父、母亲出生日期

  (2)父、母亲身高

  (3)父、母亲体重

  (4)父、母亲受教育程度

  (5)父、母亲职业类型

  (6)近半年内,父母是否平均每周参加1次以上(含1次)的体育锻炼

  (二)成年人问卷内容

  1、受教育程度

  2、您的职业类型

  3、您工作单位的性质

  4、您主要的工作场所

  5、近年来,您参加本单位(村、镇)组织的运动会或单项比赛的次数

  6、您所在单位(村)是否有体育锻炼补贴

  7、您所在工作场所是否有公共体育活动场地、设施(包括健身路径等)

  8、您的居住地点离工作场所的距离有多远

  9、您的居住场所是否有体育活动场地、设施(包括健身路径等)

  10、您通常每周吃早餐的情况

  11、通常情况下,每周外出就餐〔包括到亲朋好友家聚会等〕(超出平时饮食量)天数

  12、您是否食用以下食品:油炸食品(炸鱼,炸薯片等),甜食(糖果,巧克力),方便面(干脆面),碳酸饮料(可乐,汽水等),洋快餐,膨化食品

  13、您平均每周有几天会吃到以上食品

  14、您通常每天睡眠(包括午睡)多少时间

  15、您经常熬夜吗

  16、您是否感觉到有压力吗

  17、您认为自身的体质状况如何

  18、是否患有下述疾病(经医院确诊)

  19、是否“年国民体质监测”的受试者

  20、通常情况下,您使用的交通方式和时间

  21、通常情况下,您工作时的状态

  22、通常情况下,您在闲暇时间的体力活动情况

监测方案 篇5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加强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监督管理,构建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的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科学评价学校教学质量,促进全县教育均衡、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订《五河县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1、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精神,推进素质教育发展。

  2、全面深入了解我县教育教学现状,科学评价学校教学工作,充分调动所有学校争先进位的积极性。

  3、促进学校加强教学管理、努力防流堵辍、注重学生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

  4、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教学思路,优化课堂教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并作为评价各校教学质量的依据。

  5、逐步建立全县学生发展状况数据库、学科质量数据库,为全县教育发展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二、监测范围及内容

  监测对象为全县中、小学在籍在校生(以学籍电子档案为依据),监测范围为《课程标准》规定开设的所有科目。

  监测内容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监测试题难易得当,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监测方法采取纸笔监测、面试监测和实际操作监测相结合。

  三、监测办法

  质量监测总分为120分(其中附加分20分)。监测类型为集中监测、随机监测、特长监测三种。集中监测按巩固率、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后30%的平均分等五项赋分。随机监测按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三项赋分。特长监测按比赛获奖、大课间活动、测试三项赋分。

  (一)集中监测(60分)

  高中、初中、小学的集中监测分别为高考、中考、小学毕业考试(明年以后将在三年级举行一次监测作为小学阶段的起始分数)。

  高中按巩固率、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四项计算,具体分值分别为5分、20分、15分、20分。

  初中按巩固率、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后30%的平均分五项计算,具体分值分别为5分、15分、10分、20分、10分。

  小学的巩固率、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后30%的平均分的分值分别为5分、15分、15分、15分、10分。

  计分办法如下:

  (1)集中监测巩固率,即参加考试人数与参评人数之比。小学巩固率达97%、高初中达95%,记5分,每低一个百分点扣0.5分。为防止人为的淘汰差生,巩固率可记负分,以充分抵消因淘汰差生而提高的其他几方面的得分。

  参评人数=(学籍数+转入数+复学数+其他)-(转出数+休学数+其他)(县内转入、转出均应主动到教育科备案,转到县外应到教育科审批,否则视同流失)。

  (2)集中监测平均分,即学校总分与学校参考人数之比。

  集中监测平均分赋分:

  (3)集中监测及格率,即学校总分及格人数与学校参考人数之比。及格分数=总分×60%。

  集中监测及格率赋分:

  (4)集中监测优秀率,即学校总分达优秀人数与学校参考人数之比。优秀分数=总分×80%。优秀率达到40%记该项最高分值,每低一个百分点,中、小学均扣0.5分。

  (5)集中监测后30%的平均分,即各校位于后30%的学生的平均分。

  后30%学生平均分赋分:

  (二)随机监测(高中40分,初中、小学25分)

  即教育局每学年随机对全县某些学校、某些年级、某些班级、某些学科随机进行监测,按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等三项赋分。高中以每学期末联考数据为依据,分值为平均分15分、及格率10分、优秀率15分。初中分值分别为10分、5分、10分。小学分值分别为10分、10分、5分。其计分办法是:

  (1)随机监测平均分赋分:

  (2)随机监测及格率赋分:

  (3)随机监测优秀率赋分:优秀率达到40%记该项分值,每低一个百分点高中扣0.4分、初中扣0.3分、小学扣0.2分。

  参评人数、及格分、优秀分规定同集中监测。

  为减少随机抽样的偶然性,对乡镇中心小学的村完小实行按类抽取,中心小学在学年初把全镇村完小按教学质量平均分成三类,并上报质量监测中心。在随机监测前抽签决定监测的学科、类别、学校、年级和班级。一类高中的随机监测以每学期的联考成绩为依据,二类高中以抽查数据为准。

  (三)特长监测(15分)

  (1)比赛获奖(3分)

  即每学年各校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中小学生运动会、文体活动、学科竞赛和综合实践活动等获奖情况。计分办法如下:

  ①获县级以上个人一、二、三等奖的分别计10、8、5分。

  ②获县级以上团体一、二、三等奖分别计100分、80分、50分。

  所有活动必须是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开展的,与其他部门联合组织的,折半计分,以表彰文件、通报及获奖证书原件为依据(若按名次发奖,按1:2:3比例转化为一、二、三等奖)。计分办法是:

  比赛获奖赋分:

  (2)大课间活动(3分)

  学校举行大课间活动正常,且活动内容丰富,能有效提高学生锻炼水平。大课间赋分:

  (3)测试(9分,其中体育3分、音乐3分、美术3分。)

  即:县教育局组织专业人员进校进班随机抽取学生,对学生音乐、体育、美术等知识和技能进行监测,计分办法是:

  测试赋分:

  高中不进行特长监测。

  (四)发展性指标(20分)

  发展性监测指标分为两项,即学年进位10分、学段进位10分。

  (1)学年进位,即各学校集中监测排名比上学年集中监测排名进位情况。上年排名在前10%名今年仍保持的加10分,上年排名在前10%-15%名今年保持的加8分,上年排名在前15%-20%名今年仍保持的加6分。如果上年排名在前10%名,今年虽退位但仍在前20%名,可加相应的分值,退位到20%名以后得0分。

  学年进位赋分:

  (2)学段进位,即各学校学段末排名比学段初排名进位情况。高、初中学段初成绩以入学成绩为准,小学学段初成绩以三年级集中监测排名为准。年段初排名在前10%名年段末仍保持的`加10分,年段初排名在前10%-15%名年段末仍保持的加8分,年段初排名在前15%-20%名年段末仍保持的加6分。如果年段初排名在前10%名,年段末虽退位但仍在前20%名,可加相应的分值,退位到20%名以后得0分。

  学段进位赋分:

  以上各项累计得分为各校年度教学质量综合评定得分,其中发展性指标为附加分。初中学段提高分自20xx年起实施,小学、高中学段提高分自20xx年起实施。

  四、评价办法

  (一)分类比较:

  高中:

  第一类:一中、二中、新集中学、苏皖学校、大志中学。

  第二类:四中、沫河口中学、刘集中学、小圩中学。

  初中:所有公办民办初中,以及完中的初中部、九年一贯制初中部。

  小学:

  第一类:局属小学、乡镇中心小学校本部等19个学校。

  第二类:15个乡镇中心小学(以乡镇为单位)。

  第三类:村完小、九年一贯制小学部。各项分值以集中监测为依据。

  同一类别的学校之间进行比较。

  (二)分等评定:

  优秀等次:监测总分达80分以上的单位

  良好等次:监测总分达70-79分的单位

  合格等次:监测总分达60-69分的单位

  不合格等次:监测总分低于60分的单位

  五、奖惩

  (一)凡监测总分为优秀等次的单位,教育局颁发教学质量优秀单位奖。其中乡镇中心小学全学区教学质量虽然达到优秀等次,但仍有五分之一教学质量不合格完小的,该乡镇中心小学不授予教学质量优秀单位奖。

  (二)凡监测总分排名较上年进位超过五名以上的单位,教育局颁发教学质量同比进步奖。

  (三)凡教学质量监测结果为不合格等次的单位,通报全县,并责令整改,对第一年教学质量不合格等次的学校进行重点帮扶,对校长进行诫勉谈话,连续两年为教学质量不合格等次的学校校长引咎辞职。

  (四)凡中心小学有三分之一以上学校为不合格等次的,通报全县,并责令整改,对第一年有三分之一以上学校为教学质量不合格等次的中心小学校长及业务副校长进行诫勉谈话,连续两年都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学校为教学质量不合格等次的中心小学校长及业务副校长引咎辞职。

  (五)教学质量监测结果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学校综合评估。

  (六)集中监测按各科任课教师总数20%的比例设学科教学一、二、三等奖(一、二、三等奖比例为1:2:3)。

  六、违纪处理办法

  (一)学生违反考试纪律,情节严重的取消考试资格,凡冒名顶替或在试卷上做特殊标记的,该学科作零分处理。

  (二)学校对参考学生资审不严,为学生冒名顶替提供条件或为学生提供作弊便利的,该学科按零分处理,并视情节轻重,对校长及相关责任人严肃处理。

  (三)监考教师不按考试规范程序操作,违反考试纪律,造成考场秩序混乱、集体作弊、出现雷同卷的或阅卷教师工作不负责,造成阅卷、统分误差大,查实后取消下一年监考资格,阅卷资格,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并予以通报批评。

  (四)县局抽调下派的考务人员工作不负责任,不按考试规范程序操作,造成试卷泄密、混装、倒装或少装答卷,将视情节轻重给予严肃处理。

  (五)凡人为淘汰差生,或在学籍上弄虚作假的,将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监测方案】相关文章:

监测方案10-06

死因监测方案11-24

推荐监测方案10-29

关于监测方案04-10

监测工作方案11-11

监测户帮扶方案03-22

关于监测方案范文07-10

监测方案集合8篇09-29

【必备】监测方案三篇10-01

【实用】监测方案三篇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