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方案

技术方案

时间:2022-10-11 10:27:37 一般方案 我要投稿

【热门】技术方案三篇

  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时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点。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技术方案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技术方案三篇

技术方案 篇1

  1.对招标项目的理解

  1.1项目地理位置、地位和作用

  门楼水库特大桥项目位于烟台市福山区西南门楼水库大闸下游250米处,属于公路桥梁,兼具城市桥梁的功能,其地理位置详见图纸部分。

  福东路工程为烟台市福山区的重点工程,又是烟台市的形象工程。

  作为规划中的城市道路次干路,福东路不仅是连接福山区与门楼水库的主要道路,而且又是内夹河改善治理的堤坝路,它的建设必将改善沿线居民的交通状况,又为内夹河的治理带来良好的效果,从而带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门楼水库位于烟台市福山区西南,上游白洋河及其支流汇入门楼水库,库内滞水是烟台城区的重要水源。

  水库溢洪形成清洋河,清洋河自南向北注入黄海。

  福东路横跨门楼水库溢洪道。

  门楼水库特大桥作为福东路的咽喉工程,它的建成将对加快福东区经济发展、连络福山区与周边区域和提升烟台城市的品位具有重要意义。

  1.2项目起终点

  福东路路线起点为留公桥北32米处,顺接已建好的河滨路终点,向南沿内夹河河岸方向穿过绕城高速公路(上跨)和仉村河,终点到达门楼水库东水坝泄水闸,路线全长8.929公里。

  门楼水库特大桥项目起点桩号:K8+478.634,终点桩号:K8+979.104,桥梁总长为500.47米。

  1.3招标内容

  本次勘察设计招标全线为1个合同段,内容为门楼水库特大桥(主桥及引桥)的勘察设计及后期服务,勘察设计包括初步勘察设计、施工图勘察设计及工程量清单编制等工作。

  1.4勘察设计周期要求

  1.4.1初步设计阶段勘察设计

  中标签约后15日内向招标人提交初步设计文件。

  1.4.2施工图设计阶段勘察设计

  初步设计文件评审通过后45日内向招标人提交施工图设计文件和工程量清单。

  1.4.3施工现场配合服务

  项目工程施工开始至竣工验收止。

  1.5技术标准

  桥梁设计荷载:城市-A级,人群:3.5KN/m2

  桥梁宽度:3m(人行道)+20m(行车道)+ 3m(人行道)=26m(全宽) 行车道数:双向四车道 桥梁设计洪水频率:1/100 地震烈度:Ⅵ度,按Ⅶ度设防

  其余技术指标应符合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O1-20xx)规定值。

  1.6工程规模

  推荐方案包含:北岸引桥(1联×5孔×30米简支转连续小箱梁)+主桥(89+155+89米变截面连续箱梁),桥梁工程全长500.47米。

  1.7项目特点、难点和重点

  福东路兼具门楼水库防洪抢险功能,对于福山区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项目在路网中的地位非常重要,福山区政府和群众对本项目期望值高、门楼水库独特的水文地质条件、桥梁宽度大、兼具城市桥梁功能是本项目的主要特点和难点,总体设计、桥型方案、泄洪时水流对墩台基础的冲刷、尽量降低工程造价是本项目设计的重点。

  2.对招标项目所在地区建设条件的认识

  2.1地形地貌

  本路段基本沿内夹河西岸或北岸,起点至塔寺庄段地势起伏不大,为典型平原地貌,自塔寺庄至路线终点地势起伏较大,为典型的丘陵地貌,沿线地质主要为中细沙或机耕土,后段岩层外露较明显,地质条件较好。

  2.2气象

  工程所在地区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受海洋调节和控制作用明显,具有温度适中、空气湿润、雨量较多等气候特点。

  本区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少雨,常有倒春寒等冻害,蒸发量大;夏无酷暑,湿热多雨,雨量集中;秋季天高气爽,偶有秋旱或秋涝;冬无严寒,雨雪稀少。

  昼夜温差较小,多年平均气温11.9℃,最高温度38.4℃,极端最低气温-21.3℃,年平均降水量606毫米,全年日照时间2817小时,全年无霜期214天,最大冻土深度46厘米,年平均风速4.2m/s,年最大风速40m/s。

  2.3河道

  拟建门楼水库特大桥位于水库大闸下游250米,河道宽度约为145米。

  经过多年的治理,河段主河槽基本稳定,河道两侧堤岸采用浆砌片石混凝土成型。

  两岸堤距约150米左右,主槽宽度一般在50~80米,滩地宽度70~100米,河道纵比降约为0.663%。

  门楼水库水位为33.46米,最大泄水量为5397m3

  /s,闸总宽136.5米,闸净宽120米。

  2.4水库泄洪对桥梁跨度的要求

  桥梁主跨跨度不小于155米。

  2.5地质

  本区在大地构造上属胶东隆起区,处于次一级单元胶北隆起的北部边缘。

  位于岗嵛一古现向斜东翼,该向斜主要由粉子山群软质云母片岩组成。

  桃村一东陡山断裂在本区东南1 0公里处的莱山,初家一带穿过,向东北入黄海。

  芝罘岛北侧,有北西向烟台一蓬莱北断裂通过。

  项目区域内,无大的活动性断裂构造存在。

  根据钻探结果,桥位处场地地层主要以素填土、中粗砂、亚粘土、亚砂土、残积土、大理岩为主,最大钻孔深度40米。

  2.6地震

  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l8306—20xx),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场地地震动反映谱特征周期为0.40S,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属设计地震第一组。

  2.7建筑材料

  1、石料:福山区门楼镇门楼水库东产玄武岩,储量丰富,可购买或自采;福山区大柳行镇大柳行村产优质花岗岩,是良好的防护工程材料;路面用沥青可从日照购买,其它木材、钢材、水泥等可自当地购买。

  2、路基填料:路线所经区域大多为机耕地,表层为杂填土,之下为中细沙,本路线挖方较少,填方较多,施工时应另辟一块取土场作为路基填料场地,高填方路段应优先使用石方进行填筑,以保证高填方路基稳定。

  3、水电:沿线河沟干涸,施工时可考虑与地方协商,利用当地水井或水塘;电力线可就近顺接架设,比较方便。

  2.8社会环境

  福山区各级政府、领导和人民群众都对本项目特别关注,盼望早日建成,促进经济发展,因

  此对本项目都非常支持。

  3.总体设计思路

  3.1总体设计理念

  A遵循安全、适用、经济、美观和有利环保的设计原则,将门楼水库特大桥建设成为经久耐用、适合环保、协调环境的经典建筑,充分展示桥梁的艺术美。

  B 通过多方案比选和必要的科学试验,加强对建设条件的调查、研究,合理取用设计参数,尽量降低工程造价。

  C高度重视环保和景观,总体设计方案、桥型方案、景观设计方案除效果图检验,还要做成动画体验,将大桥构思成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典范。

  D 坚持以人为本、以车为本的设计理念,吸收以往桥梁使用和养护中的经验教训。

  E 加强耐久性设计,综合考虑设计基准期内的各种因素。

  F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含量,将理论分析工作做深、做细。

  G 重视细节处理,将方案构思与细节设计融为一体,打造精品工程。

  3.2桥位

  本项目桥位满足城市路网现状布局和规划,符合路线总体走向;满足门楼水库泄洪的要求,河势及水流稳定,堤防工程完备,建桥后对河流影响小;堤距较窄,工程造价低。

  3.3路线设计

  3.3.1平面

  为使主桥桥墩适应水流方向,降低建桥后对泄洪时水势影响,将桥轴线与河槽水流中泓线尽量垂直,并考虑到主桥跨径大,受力复杂,为确保安全和降低施工难度,主桥平面设计在直线范围内,其余部分根据路线走向设置相应的曲线,平曲线最小半径不小于2500米。

  3.3.2纵断面

  考虑本桥既有机动车又有行人和非机动车的特点,根据以往公路的运营经验,纵断面设计中控制最大纵坡不大于2.5%,凸形竖曲线半径不小于4500米,凹形竖曲线半径不小于3000米。

  本桥竖向控制标高点三处:主河槽、大桥起点、大桥终点。

  主河槽控制标高为:最高洪水位+桥下净空安全值+建筑高度(含桥面铺装和横坡)。

  平、纵组合用透视图检验,视觉效果良好。

  3.3.3横断面

  为使桥面排水通畅、迅速,桥面横坡设计为2%,由于平曲线半径均不小于2500米,全线不设超高。

  3.4桥梁方案

  设计原则:总体和谐得当,平面流畅,纵断面均衡,平纵配合良好。

  主桥安全可靠,经济适用,技术先进成熟,美观大方,引桥经济合理,耐久性好。

  桥位处两岸堤距约150米左右,主槽宽度一般在50~80米,滩地宽度70~100米,根据水利部门的要求,桥梁主跨跨度不小于155米。

  根据水利部门对大桥建设的要求,结合本项目特点,在方案构思阶段进行了多方案比选。

  经多角度经济技术比选,最终确定两个方案进行同深度经济技术比较,方案一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方案,方案二是矮塔斜拉桥方案。

  3.4.1连续梁方案

  A 桥跨布置

  北岸引桥(1联×5孔×30米简支转连续小箱梁)+主桥(89+155+89米变截面连续箱梁) B 主桥结构设计

  主梁:横向分成两幅桥建设,两幅桥之间留1cm的空隙并填充。

  由于本桥较宽,箱梁的断面有单箱单室、单箱双室等多种型式,断面型式的选择应结合箱梁高宽比、桥墩型式、施工、造价、景观等因素综合考虑,

  根据本项目实际情况,确定主梁采用单箱单室断面,主梁采用横、纵、竖三向预应力箱梁,箱梁顶板宽13米,支点梁高9米,跨中梁高3.5米,梁下缘按1.6次抛物线变

  化。

  桥墩:墩顶设支座,采用薄壁式桥墩,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加承台。

  C 引桥结构设计

  为使全桥外观协调,且从经济及施工方便角度出发,引桥采用30米简支转连续小箱梁,梁高1.6米,箱梁顶板全宽13米。

  采用桩柱式桥墩,与路基相接的桥头高度控制在6米左右,桥台采用桩柱式桥台。

  D 施工组织

  根据河流特点和本桥位的实际情况,主桥主梁施工推荐采用挂篮悬浇方案,引桥主梁采用预制吊装施工。

  本方案满足了水利部门关于跨越河槽的要求,结构刚度大,行车平顺舒适,养护工作量小,设计施工技术成熟,造价低,主梁外型变化舒缓,有韵律感,桥梁高跨比例得当,与周边环境协调。

  3.4.2矮塔斜拉桥方案

  A 桥跨布置

  北岸引桥(1联×5孔×30米简支转连续小箱梁)+主桥(89+155+89米矮塔斜拉桥) B 主桥结构设计

  主梁:横向采用整体式断面,纵向为双塔单索面,由于桥塔占用桥梁宽度,本方案桥梁宽度为28米。

  由于桥较宽,箱梁的断面有单箱多室、多箱等型式,考虑桥塔和拉索均布置在桥中心线处,断面型式采用了单箱三室断面,箱梁顶板宽度28米,中墩支点处梁高5米,跨中梁高3米,梁下缘按1.6次抛物线变化。

  主梁采用横、纵、竖三向预应力箱梁,梁上索距4米。

  桥塔:桥塔与主梁固结,矩形实心断面,横桥向宽度2米、顺桥向4米,塔上索距1.5米。

  斜拉索:斜拉索采用平行钢丝束,锚具为冷铸镦头锚,两侧对称锚于梁体,在箱梁内张拉。

  桥墩:采用三柱式桥墩,墩顶横桥向设三个支座,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加承台。

  C 引桥结构设计

  由于本方案主桥宽度加宽至28米,引桥宽度为与主桥顺接,全宽也加至28米,其引桥结构设计与方案一引桥基本相同,不再论述。

  D 施工组织

  主桥主梁施工推荐采用挂篮悬浇方案,引桥主梁采用预制吊装施工。

  本方案满足了水利部门关于跨越河槽的要求,结构刚度较大,行车平顺舒适,景观效果较好,

  但是后期养护工程量较大,造价也比方案一高。

  由于桥面较宽,横向受力大,主梁裂缝较难控制,耐久性稍差。

  3.4.3方案比较

  综合以上各种因素,将连续梁方案作为推荐方案。

  3.4.4其他构造

  A 桥面铺装

  根据烟台市公路建设的经验,推荐采用上面层4厘米厚SMA沥青混合料、下面层6厘米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B 桥面排水

  桥面设计成2%横坡,桥梁纵坡不小于0.5%,以便桥面雨水的迅速排出,在人行道内侧设置泄水管,顺桥向间距5米。

  C 伸缩缝

  伸缩缝采用型钢伸缩缝,由于本项目一联桥梁长,伸缩变形大,两侧梁端挠曲变形差异大,建议采用优质伸缩缝。

  D 支座

  主桥支座吨位较大,建议采用球型钢支座,引桥优先选用盆式橡胶支座,并采用防尘措施,

  以保护支座,延长其使用寿命。

  E 安全设施

  为保障安全,在道路桥梁中央设置双黄实线,人行道内侧设置钢护栏,外侧设不锈钢栏杆。

  F 照明灯杆

  考虑城市桥梁特点,桥上设置散灯照明。

  3.4.5设计计算

  根据拟定的桥梁方案分别进行了计算,计算内容及使用软件见下表。

  计算结果表明,拟定桥梁结构均满足规范要求。

  3.5耐久性设计

  本项目的耐久性设计拟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A混凝土结构防护

  采用强度大、密实度高、抗渗性能好、收缩徐变小的高性能混凝土,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混凝土温度裂缝;适当加大混凝土保护层;结合景观设计对混凝土外表面进行涂装,防止水分和有害气体进入。

  B支座

  采用耐久性好的球型钢支座或盆式橡胶支座,并在支座外设置防护罩,防止水分、有害气体和灰尘污染。

  C加强排水设计,采取可靠措施防止桥面渗水,设计恰当的桥面横、纵坡,适当增加泄水管孔径和个数,使桥面水迅速排出桥梁,伸缩缝端部翘起,防止桥面排水淋到主梁和桥墩上。

  D主桥构造设计时充分考虑构件的检查、维修、更换,在箱型的混凝土构件内,留有足够的空间,且所有箱型的断面均可以进入,便于检修。

  桥墩设计时,预留顶升主梁更换支座的构造。

  E建立养护管理系统,提高养护管理水平。

  3.6环保设计

  A控制最大纵坡不大于2.5%,桥头高度控制在6米左右,虽桥梁长度较长,一次性投资较大,但路基长度短,减少占地和用土,且较小的纵坡大大降低了汽车尾气的污染程度。

  B道路部分的路基采用浆砌片石拱防护,拱圈内植草,一方面防护路基,一方面绿化环境、保持水土。

  C尽量采用工程弃土、弃渣,不占用耕地。

  D 施工过程要求施工单位采取防尘、防沥青烟、防钻孔泥浆污染等措施。

  3.7安全设施设计方案

  本项目安全设施以有关国标、部标为设计依据,结合本项目的道路、交通和环境建设条件,设置较为完善的交通标志、标线、护栏等交通安全设施。

  3.7.1 标志

  标志版面内容采用中英文对照,二级(高强级)反光膜。

  结构支撑方式根据车型构成、标志版面尺寸及标志布设位置,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以降低造价和提高景观效果为目标。

  标志布设除按规范要求设置相应警告、禁令、指示、指路等标志外,版面内容还应体现人性化设计,以人性化图案代替文字,增加视认效果。

  3.7.2 标线

  标线采用热熔反光型涂料。

  根据规范要求,在标准路段设置完善的路面标线,并配以定向反光突起路标和导向箭头。

  3.7.3 护栏及栏杆

  为保障安全,在道路桥梁中央设置双黄实线,人行道内侧设置钢护栏,外侧设不锈钢栏杆。

技术方案 篇2

  一、区域基本情况

  医院属于特殊环境,对虫害控制工作的效果要求较高,工作过程也应对安全、气味、环境、和减少对病患人员及医护人员工作干扰等各方面的因素进行考虑。

  二、总体工作计划

  根据上述情况分析,我们认为对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的工作,应引入有害生物管理的理念,确立以虫情监测为依据,先期预防为基础,结合定期杀灭,局部临时性处理的工作原则。

  1.建立虫情监测体系:由双方人员共同定期采用询查法或器械调查法进行密度监测,根据密度变化随时调整作业方法。

  2.分区域设计方案:在进一步调查的基础上,对各功能区域设计具体的防治方案。

  3.重视外环境和孳生地的管理与控制。

  4.根据季节和虫情变化,定期进行大面积虫害处理作业。

  5.根据特殊情况(气候或虫情突变等情况)进行临时性应急杀灭处理。

  6.合理用药,有计划的轮换用药,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

  7.建立完整的书面客户档案,以利于以后工作的开展。

  三、虫害调查及控制方案

  (一)蟑螂防制方案:

  据调查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内存在的蟑螂为德国小蠊,是现代城市主要害虫之一,其繁殖周期短、繁殖率高、生存适应能力强、食性杂,危害程度以及杀灭控制难度远大于老鼠,是目前城市首要的卫生害虫,一但被侵入很难根除,其危害主要在于传播疾病,同时会给医院带来负面影响。对医院带来的风险隐患主要有:

  1.蟑螂是多种病媒的传播体和致敏源,其肢体、粪便和身体上的灰尘等极易导致哮喘、鼻炎、皮炎等过敏性反应。其在室内孳生危害会给医院内的医护人员、病患者带来极大的健康安全隐患。

  2.蟑螂随处出没,极易导致病患人员及医护人员对于本医院卫生、管理等的投诉、反感和负面传播,给医院的信誉蒙上阴影。

  3.蟑螂防制不力,会导致病患人员及医护人员牢骚满腹,工作效率降低,影响正常的医疗秩序。

  4.蟑螂防制效果不理想,也必然会收到卫生执法部门的相关警示、公告和处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二)医院环境特点:

  1、医院的环境结构给蟑螂防制方法带来一定局限性:尤其是病房、药房、医务室、手术室等地因安全因素,无法采取常规的'蟑螂防制措施(化学药物的滞留喷洒、粉剂、熏蒸等),容易留下处理死角,造成防制效果不理想,蟑螂反弹频繁的现象。

  2、医院的部分地方基本卫生管理措施不到位。尤其是医护及病房区域的食源和水源极其丰富,而有些卫生死角无法及时清理,宜于蟑螂的快速繁殖。因此,医院的蟑螂危害已经日益严重。

  (三)灭蟑方法:

  1开荒控制消杀

  前期对全院采取一次大规模的蟑螂控制消杀,将医院公共区域原有的蟑螂,货物及其他物料中夹带的蟑螂利用3-5天的时间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清剿杀灭;经过开荒作业将蟑密度降低至每平米85%以下。同时,使用有长效预防的药品进行处理,防止蟑螂反弹。

  2长期控制

  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化学药物方法、熏蒸法等方法。

  (1)对医院定期检查,定期使用物理灭蟑法,确保蟑螂密度维持在较低水平,对无蟑区域预防性投药处理。

  (2)各种管道井、地沟和地漏是有蟑螂繁殖和越冬的场所、迁徙的通道。我公司会定期选用性能先进的进口热烟雾机进行加强处理。冬春季加强杀灭其越冬成虫和虫卵。

  3 环境治理(由我方指导,需院方配合):

  环境治理是防止蟑螂携入、生存、栖息、繁殖的关键策略,是所有蟑螂防制方案的前提条件:

  (1)打扫卫生,除重视每天清扫卫生外,加强边角缝隙等死角清理将会减少蟑螂的生存环境,严格控制食物和水源。

  (2)要制定严格的卫生制度,保证所有物品都按要求存放,不随便乱丢乱放,垃圾要日产日清,下水道要保持畅通,道口必须加网盖。

  (3)病房及医护人员休息室区域每天晚上清理储物柜面、地面,不留食物残屑。

  (4)墙壁、天花板、门窗框孔洞缝隙及时修补。

  (5)药房、库房所有物品堆放整齐,定期整理保持通风干燥。

  (二)鼠类防制方案:

  1. 鼠种:根据我公司掌握的情况,该地鼠种是小家鼠,褐家鼠小家鼠形体小,可随家具、杂物、交通工具、等迁入,有很强的繁殖能力,生活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一年四季都可以繁殖,警觉性强,有明显的新物反应,是最难控制的一种家栖鼠。褐家鼠有很强的适应和繁殖能力,警觉性强,有明显的新物反应,是最难控制的一种家栖鼠,其饮水量很大,每天须饮水10毫升以上;其食量也大,每天须进食20克食物。所以,控制褐家鼠首先应严格控制水源尤其是隐性水源,如及时清空空调接水盘、管好饮料类食品等。针对褐家鼠的毒饵应采用含水分较高的新鲜饵料,严格控制鼠类食源也是褐家鼠控制的基本要求。

  2.周边鼠情:建筑物本身会对周边鼠类产生很强的吸引力,灭鼠后建筑物内部会形成鼠类真空环境,增加了对周边鼠类的吸纳力,如何减少周边鼠类的迁入、防止鼠密度反弹也是灭鼠的重点工作。

  2.灭鼠的原则

  (1)彻底、连片杀灭

  鼠类繁殖快,其数量增长呈“S”型,只要保持一定的数量,就会很快地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故必须彻底杀灭。

  (2)连续杀灭

  鼠类繁殖快,又能从外面迁移来,即使一次杀灭比较彻底,仍能很快繁殖起来,故只有经常连续不断地杀灭,才能保持鼠类数量的低水平。

  (3)因地、因时选择灭鼠时机和方法

  每种鼠有其自己的生态特点,每种灭鼠方法对其效果往往有较大的差别,不同的季节也有明显的变化,不同地区的同一鼠种和鼠密度高和低时生态上也有差异,故需要了解上述特点的情况下,采取最有效的灭鼠措施。

  (4)交替使用灭鼠药物和方法

  由于鼠类的适应性很强,对每种灭鼠药物和方法,几乎均能很快适应,应以药物和器械方法的多变克服其适应性。

  (5)重视防鼠

  鼠类的数量受栖息地和食物等条件的制约,破坏老鼠适宜的栖息环境,断绝鼠粮,对控制鼠的数量有积极意义。另外,做好防鼠设施可有效的减少鼠的危害。

  3.灭鼠方法

  1.主要运用生态灭鼠方法:封堵鼠道、断绝鼠类水源和食源,并配以物理灭鼠方法:粘鼠板、鼠笼、捕鼠夹。作业前进行鼠密度检测,如密度超过15%,则首选化学灭鼠。

  2.地沟(包括室外地沟)投放蜡丸鼠药,同时定期用热烟雾熏杀、驱赶地沟内鼠类。

  3.在鼠密度达标后,由我方专家指导贵方物业工程部门进行堵洞、抹缝工作。

  4.建立鼠情报告制度,在定期检查、处理的基础上随时掌握、处理新发鼠害。灭鼠方法

  5.每月由我公司专业作业技术人员对防鼠设施进行一次检查,做好记录并及时更换损坏设施,补充或更换鼠板、鼠笼----即检查维护。并做好记录,为下次控制做准备。

  6.建立鼠情报告制度,在定期检查、处理的基础上随时掌握、处理新发鼠害,尤其是突发鼠患和反弹鼠害。

  7.在进行鼠害治理工作的同时,可由我方专家不定期的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简单的防鼠知识培训,提高大家的灭鼠、防鼠知识,为以后长期控制鼠害打下良好基础。

  (三)蝇、蚊类控制方案

  建筑物内很少有飞虫的孳生地,在建筑物内所看到的蝇类都是通过门窗从外界飞入的。室内的蚊、蚋、蠓及蛾类,可在地沟、空调接水盘、室内植物或地漏处孳生繁殖。但进入室内的,主要来源还是由室外飞入的。我们不提倡在建筑内部频繁用药,把节约下来的药品费用投入到防止飞虫进入上更为科学合理。具体措施如下:

  1.建立害虫控制组织机构,由物业管理部门系统负责。

  2.建筑物大门处加装风幕机并定期检测风幕机的风速及风速的角度。

  3.室内合理设置灭蝇灯并定期检查灭蝇灯的辐照强度。辐照强度不达标时应及时更换灯管。

  4.把灭蝇灯纳入监测体系,定时、定点清理记录灭蝇灯托盘中虫尸的种类和数量,以便了解虫口密度。在进一步分析的基础上,还可以反向查找飞虫进入的通道,及时补漏。

  5.室内合理悬挂粘蝇纸,放置灭蝇诱饵。

  6.窗户、排风扇等通向室外的部位加装细窗纱并定期检查维护。

  7.定期检查天空调接水盘、室内植物及各种地漏,如有蚊虫孳生的迹象就应提前进行相应的处理。

  8.定期检查管道井和管线通道,并进行预防性处理。

  9.定期检查室外害虫孳生地并清理、记录。为降低成本加强效果,重点部位可每周喷药两次。

  10.定期检查防飞虫设施并维修、记录。

  11.室外和外墙大面积喷洒灭飞虫药。

  12. 室内可选用质量较好的灭飞虫药做滞留喷洒,但每月不应超过一次。飞虫多时可用超低容量喷雾处理。

  13.垃圾日产日清,垃圾站每天都应打扫干净,由酒店保洁人员做喷药处理。

  14.室外的管道井、地沟等处定期采用热烟雾结合滞留喷洒进行处理,有积水的部位投放灭幼颗粒。室内则定期以超低容量喷雾结合滞留喷洒的方法进行处理,有积水的部位同样投放灭幼颗粒进行处理。

  四、延伸服务

  1.由西宁继军生态治理有限公司专家不定期的对相关工作人员(采购员、库管员、装修监理、医护人员)进行鼠类、蟑螂预防控制知识培训,提高大家的灭蟑、防蟑防鼠意识,为以后长期控制鼠蟑打下良好基础;

  2.为医院提供大宗设备及药品验场服务,对从有蟑害地区所购物品进行仔细检查,做好防虫工作。

  3.建立蟑情汇报制度,对发现的不明昆虫留样并及时通知我公司做进一步的鉴定;

  4.建立虫情预警机制,对蟑螂可能进入建筑的途径进行预测、分析,必要时提前进行预防性处理。

  5.定期监测跟踪,由于每天都存在大量的物品出入,蟑螂极易被携带到医院内,我公司会安排专人定时定地进行监测并作细致的监测记录,及时对于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找出问题症结,提出解决方案。

  鼠蟑控制是一项长期工作,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难度会加大。所以不能单一用药,或随意加大药量,防止只图眼前效果,造成以后难以控制的局面。

  鼠蟑作业模式及费用结构

  模式一(鼠蟑类综合防制):开荒消杀+6次集中控制+6次检查维护+2次临时性消杀。鼠蟑螂类密度标准高于国家爱卫会标准1.5倍。一年费用约160000元。

  模式二(鼠蟑类综合治理):开荒消杀+4次集中控制+8次检查维护+1次临时性消杀。鼠蟑螂类密度达到国家爱卫会标准。一年费用约150000元。

  蚊蝇作业模式及费用结构

  模式一(季节性消杀):每年5-10月每月一次性消杀,密度达到国家爱卫会标准。全年费用约80000元。

  模式二(单次性消杀):全楼单次性消杀,由院方自行选择次数,短期内蚊蝇密度较低,一次费用约15000元。

技术方案 篇3

  根据全国农技中心会同有关专家分析预测,20xx年全国玉米病虫害发生重于常年,东北、华北地区玉米螟、粘虫、地下害虫、大斑病为害重,黄淮海地区玉米螟、棉铃虫、二点委夜蛾、褐斑病发生突出,西北和西南地区棉铃虫、蚜虫、叶螨、粘虫、小斑病发生普遍,预计发生面积10.8亿亩次。为做好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特制订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治处置率90%以上,病虫害总体防治效果80%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36%以上。进一步扩大绿色防控技术推广面积。

  二、防控策略

  针对玉米不同种植区域和生育期的重点病虫害,优先选用抗耐病虫品种,以绿色防控技术为支撑,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突出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实施秸秆粉碎还田、种子处理、苗期病虫害防治、赤眼蜂防螟和中后期病虫防治技术,实现节本增效,保障玉米生产安全。

  三、防控措施

  (一)不同区域防控重点

  1.北方春播玉米区:重点防控玉米螟、双斑长跗萤叶甲、地下害虫、二、三代黏虫、大斑病、茎腐病、玉米线虫矮化病、灰斑病。

  2.黄淮海夏播玉米区:重点防控玉米螟、棉铃虫、二代黏虫、玉米蚜虫、二点委夜蛾、蓟马、茎腐病、南方锈病、褐斑病、弯孢叶斑病、小斑病。

  3.西南山地丘陵玉米区:重点防控玉米螟、二、三代黏虫、纹枯病、大斑病、灰斑病、穗腐病。

  4.西北玉米区:重点防控地下害虫、玉米蚜虫、叶螨、玉米螟、双斑长跗萤叶甲、茎腐病和大斑病。

  (二)主要病虫防治技术措施

  1.玉米螟:秸秆粉碎还田,减少虫源基数;越冬代成虫羽化期使用杀虫灯结合性诱剂诱杀;成虫产卵初期释放赤眼蜂灭卵。心叶末期喷洒苏云金杆菌制剂,或用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等药剂与甲维盐复配喷施,提高防治效果,兼治蚜虫和红蜘蛛等害虫。

  2.地下害虫及蓟马、蚜虫、灰飞虱等苗期害虫:利用噻虫嗪、溴氰虫酰胺等药剂进行种子处理。

  3.根腐病、丝黑穗病和茎腐病等:选用抗病品种。利用咯菌腈?精甲霜悬浮种衣剂或苯醚甲环唑、戊唑醇等种衣剂进行种子处理。

  4.玉米叶斑类病害: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在玉米心叶末期,喷施苯醚甲环唑、烯唑醇、吡唑醚菌酯、井冈霉素A等药剂,视发病情况隔7至10天再喷一次,褐斑病重发区在玉米8至10叶期用药防治。与芸苔素内酯等混用可提高防效。

  5.玉米纹枯病:选用抗耐病品种,合理密植。发病初期可剥除茎基部发病叶鞘,结合喷施井冈霉素A等生物农药,或菌核净、烯唑醇、代森锰锌等药剂,视发病情况隔7至10天再喷一次。

  6.玉米蚜虫:玉米抽雄期,蚜虫盛发初期喷施噻虫嗪、吡虫啉、啶虫脒、吡蚜酮等药剂。

  7.玉米叶螨:及时清除田边地头杂草。点片发生时,选用哒螨灵、噻螨酮、克螨特、阿维菌素等喷雾,重点喷洒田块周边玉米中下部叶背及地头杂草。

  8. 棉铃虫:产卵初期释放螟黄赤眼蜂灭卵,或卵孵化盛期喷洒苏云金杆菌制剂、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等。

  9. 二点委夜蛾:深耕冬闲田,播前灭茬或清茬,清除玉米播种沟上的覆盖物。药剂防治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等,可采用喷雾、毒饵诱杀和撒毒土等方式。

  四、专业化统防统治主推技术

  (一)秸秆处理、深耕灭茬技术。采取秸秆粉碎还田、深耕土壤、播前灭茬,破坏病虫适生场所,压低病虫源基数。

  (二)成虫诱杀技术。在害虫成虫羽化期,使用杀虫灯诱杀,对玉米螟越冬代成虫可结合性诱剂诱杀。

  (三)种子处理技术。根据地下害虫、土传病害和苗期病虫害种类,选择适宜的种衣剂实施种子统一包衣。

  (四)苗期害虫防治技术。根据苗期二代黏虫、蓟马、灰飞虱、甜菜夜蛾、棉铃虫的发生情况,选用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等杀虫剂喷雾防治。使用烟嘧磺隆除草剂的地块,避免使用有机磷农药,以免发生药害。

  (五)中后期病虫防治技术。心叶末期,统一喷洒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生物制剂防治玉米螟幼虫;根据中后期叶斑病、穗腐病、玉米螟、棉铃虫、蚜虫等害虫的发生情况,混喷杀虫剂和杀菌剂,控制后期叶斑病和玉米螟、棉铃虫、蚜虫等病虫。推广使用高秆作物喷雾机和飞防技术,提升中后期防控作业能力。

  (六)赤眼蜂防虫技术。在玉米螟、棉铃虫、桃蛀螟等害虫产卵初期至卵盛期,每亩放蜂1.5万至2万头,每亩设置3个至5个释放点,分两次统一释放。不同地区应选用当地优势蜂种,提高防效。

【技术方案】相关文章:

技术方案09-25

技术方案模板09-27

【精选】技术方案四篇09-29

技术培训方案09-27

精选技术方案四篇10-02

精选技术方案6篇10-10

招聘技术人员方案03-31

【实用】技术方案三篇09-29

【精华】技术方案四篇10-05

关于技术方案3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