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什么的作文

融合的作文

时间:2022-09-03 13:46:03 关于什么的作文 我要投稿

关于融合的作文集锦4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融合的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融合的作文集锦4篇

关于融合的作文1

  梁启超曾把中国的历史分为三个阶段: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中国正是在与外界不断的融合中丰富着自己。本来的“中国”只是河南,但在历史中,从先秦多民族的交往,魏晋佛教的传入,唐代西域的开放,明朝理学的创新,无一不在丰富着中国的精神领域,可以说,没有融合,便没有中国了。中华的文明是强韧而富于张力的,在每一次的融合中,她用传统接纳了新知,从而使看似“不变”的传统历久弥新。葛兆光说,十年前自己写《中国思想史》时就意识到,从清末开始,中国历史再也不能向世界关起门来写了。

  不错的。这真是所谓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居然地球上还有西方,西方住着两位先生:德先生,赛先生——中国过去的触角,从未这么大范围地和西方接触,政治的腐败,社会的黑暗,于清为甚;中国的现代化之门是被坚船利炮撞开的,知识分子如久居暗室,忽见天光,惊奇地四处张望:我们和世界脱节太久了!革命,流血;再革命,再流血!科学、自由、民主的先进价值观,本应是全人类所共有,却在这片土地上被桎梏太久。伴随着二先生的传入,国人不仅剪掉了辫子,又换起了西装,俨然一副现代文明人的模样。

  中国古代这样的变革,往往历经几百年;而如今乃一前所未有之巨变,又不知要多久。我们身历此变革之中。过去的变革,常以旧纳新;今日的变革,似以新灭旧。大家穿起了西装,汉语里时常带几个洋文,在引进西方的制度和价值观时亦步亦趋,处处力求“现代”——不如说是“西化”。刘震云领茅奖时,穿着一套传统的布衣,在黑白相衬的西装群里,怪扎眼的。

  这又哪里是融合呢?融合不是“汉字不灭,中国必亡”之类的单向度的接纳,融合是东西方互相的事。古“学”字为象形,二人平坐,中间置几,平等交流。现在的中国,社科图书出口量是零,而涌入国内的西方书籍又何止万千。全球化被想象得很美好,但现在我们真的生活在一个“地球村”里吗?正常的村子,可谓“鸡犬相闻,老死相往来”,绝不是如今西方的文化霸权与之一致的。真正的融合,是你过来,我过去,是一种双向的吸纳,而非“大鱼吃小鱼”或甚至“小鱼甘被大鱼吃”的景象。科学民主是向来于我们欠乏的,自然应当欣迎;西方的二元思维模式,也当以中庸补填。

  融合的前提是坚持自己的文化传统,以及平等地交流。日韩虽是汉文化影响的对象,对汉文化的保护却比汉文化的`创始者做得好,其文庙数量远超大陆,不由令人面红耳赤。最近在看凯鲁亚克《达摩流浪者》,第一页写着“Dedicated to Han Shan”(“献给寒山”)。这令我又喜又愧。寒山是唐时的隐士。喜的是这本伟大著作居然献给了一个中国人,愧的是我却对寒山一无所知。这是所有国人应深思的。

  融合是美好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却不能忘记自己。中国是否能理想地经受这一大变革,走上适合的道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关于融合的作文2

  我家住在那种所谓的“国际化社区”里。街坊邻居讲着各种语言——浪漫美妙的法语、随意张扬的美语、谦虚平和的日语,甚至还有来自非洲的、闻所未闻却只叫人感到充满野性魅力的语言。

  社区的街旁种着茂密的树木,透着那掩映着蔚蓝天空的嫩绿,能够看见不远处红砖装点的国际学校。或许还有嬉笑打闹着的放学了的外国孩子从你身边跑过。

  ——怎么样?是不是听起来不错,相当有一种置身于全球一体的“地球村”的感觉?

  其实,若你在这里住上一段时间,就会发现,德国孩子的朋友永远是德国孩子,其他的国家的公民们也都像他们一样,结成一个个以国籍为核心的小团体。

  社区居委会的人们注意到了这一点,于是,有一天,中心广场的空地上出现了若干旗杆。同时,在告示栏里出现了这样一段话——各位业主,如果您有需要的话,社区提供国旗和旗杆的租借,希望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能分享您的祖国的欢欣。

  一开始,应者寥寥,光秃秃的旗杆孤单地站在晨曦中,看着那抹金灿灿的希望渐变为苟延残喘的夕阳,日复一日,而肤色和国籍,似乎还是一道横亘在融合的交往间的鸿沟,深得无法逾越。

  直到有一天。

  “日本发生特大地震……”伴随着电视新闻里主播们急切却又故作沉稳的语调,我被震惊了、我的家人被震惊了、全世界都被震惊了。

  那是何等悲壮而惨烈的画面啊。地震引发的海啸肆虐在那片原本温馨的土地上,卷走了他所能卷走的一切,包括那几十万人的幸福,和生命。原本就是个面积不大的海盗的日本,此时越发显得风雨飘摇。

  那天,在经过中央广场的时候,看见我的邻居——一对客客气气、处事低调的夫妇,正站在旗杆下,虔诚地抬头,目送着他们祖国,日本的国旗,缓缓被他们自己的双手送上旗杆的顶端。

  落日的余晖照应在擦得发亮的金属旗杆上,反射出一道道凄凉的白光,突兀地落在那对夫妇的肩膀上。诺大的中央广场除了他们空无一人,凝结的空气好像在为他们默哀。日本国的国歌此时听闻仿佛哀乐,飘逸在广场上空,袅袅如那炊烟版散开,换的空中一行鸟兽的悲鸣。飘扬着的那面红日旗帜,此刻越显形单影只。

  我转身离开那个地方,毫不犹豫地向物业借了中国的国旗,并经过他们的允许后,在日本国旗旁的旗杆上为他降了半旗。

  第二天下午再去广场上,居然发现从未有人问津的那排旗杆被各色国旗占满了,清一色的降半旗,围绕在那原本单薄的日本国旗周围。下午时分和煦的阳光和微风使者画面美得好像油画,广场上聚了许多居民,纷纷拿出相机纪念这神圣的一景。那对夫妇又一次站在国旗下,相拥而泣。

  从那以后,这排旗杆就时常被人想念。每当有哪个国家的国庆日,便必定有人去升起国旗,也必定有人会站在他身后带着微笑为他欢呼。这渐渐成了社区的一景。

  而国籍和肤色——管他呢,没有人再提了。

  看到形形色色的国旗在同一片土地上升起,看到黑白黄三种肤色的人亲如一家——我想,这就是融合。融合无处不在,它就发生在你我身边,也许你还未有发现,不过没关系,只要我们能跨出一小步,身边的融合,就能实现。

关于融合的作文3

  了解中国地理文化的人一定知道,除了中国因地形地势、不同气候形成的不同文化区域外,有两派独成一家。一是以传统文化代代流传继承终有了的“京派”文化,另一就是集各国之特色并灌以中国之风水终融成的“海派”文化。“海派”文化虽与“京派”文化有异曲同工之妙——集百家之所长,而有了“万园之园”称谓的圆明园与外滩“且介亭”之景,然而“海派”所融不仅在于建筑、科技,它融合了西方的习惯、秉承“洋务”之风,衣食住行更兼中西之典型,因而上海更具其独特的魅力,更易于国际接壤。

  “海派”熔融而成的文化又不同于有“世界熔炉”之称的美国,但前后皆在融合中形成自己独特的一面,并在世界舞台上立足闪耀。由此可见,融合与国家、城镇的影响是巨大的,不要惊讶于在越南看见“法语”,也不要异于吴侬软语与南北之调相差甚远,因为为他们都是融合的结晶。

  融合不仅仅影响一个地区的文化生活,它还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入乡随俗”。如果你到过美国的麦当劳餐厅,你会发现其中品种与国内大相庭径。如果你在不同的地方进川菜馆点餐,你会发现他们的味道相差甚远——即使那是同一道菜,亦或他们被热情的当地人赞为多么正宗。这些餐点因各地的风俗口味不同而变了味儿,但请记住你永远不能在清真饭店点到一客猪排。中国人讲究团队合作,而美国人喜欢独立自主。在中国,一套新房常常要请专业的设计师、装修工来美化房间,而美国,人们似乎更加热衷于亲手打造一个理想中的新居。

  因而对于专业的修理者设计者并不如国内那样需要,而中国的家具市场正在提供越来越去全面的保修保换服务。随着国际间交流发展的不断增强,亦有越来越多的国人爱上了DIY,而原料——木板、螺丝、木梢、金属支架等——需求量增大,相对的,成型的器具需求减少(后者仍然较高)。因此,部分商家学习国外先进企业,提供人们所需要的这些原料,满足顾客想要DIY的需求,一定程度上大范围避免了寻找废弃材料还不能保证材料安全这类事例的发生。国内经济发展的方式正一步步与国际接轨,若不能融合国际间的各种因素,就不能适应国际环境的复杂多变,即使一家小小的餐馆也不例外。国内的经济又何尝不是在向国际的大方向变化着吗?

  唐代,韩愈曾提出“文章合为时而作”,融时代与孔孟传统儒学之说,更能兼并百家之论;汉代,象棋的发明让战争缩小到一局棋盘之上,融现实之争与游戏之乐,能集众人之智;更早些时候,孔孟老庄观山水而有感于人生,融天地万物之灵于学习、养气,这才有了中国文学之起源……天下之大家,皆能融其所见所闻与一纸文字,流芳百世。融合又岂仅是此一时,彼一时之说?分明贯穿古今之大体也。

  为了统一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科学家们提出了弦理论希望将它们相融,从而解释微观世界的剧烈颠簸与众多粒子的不确定性。然而,融合后的无限可能却未必是任何一种语言文字、符号公式能细细阐明的。我们要创造更加美丽和谐的社会,融合是必不可少的。我们付出不懈努力、无限血汗,希望更多的融合、更深的融合能带给我们更美好的明天!

关于融合的作文4

  “融合”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浩渺的历史长河中无时不刻地体现出来。从生物学中的细胞的膜融合,到十四、十五世纪新航路的开辟使分割开的大陆融合成完整的一体;从中国南腔北调、南北饮食的互相融合,到全世界各洲人民的思念观念开始趋同,全球化的步伐不可抑止……。融合就如一席浪潮,正席卷着世界。然而,当“融合”仿佛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之一时,我们有必要静下心来,追本溯源,重新审视“融合”的意义。

  融合,最初一定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水土不服”一般是融合得不好的结果。如今“肯德基”俨然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洋快餐品牌,连锁店正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大中小城市涌现。作为外国餐饮在中国最成功的典范,“肯德基”善于融合。它不拘泥于美国本土的产品,而是根据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推出一系列新产品,是一手打造了“肯德基”的兄弟品牌“东方既白”。“肯德基”成功的本土化营销手段使它立即适应了中国市场,避开了门可罗雀的惨淡结局。同样,湘菜到上海也作了适合上海人口味的改良,更重视“辣”中之“鲜”,上海菜在北京亦是从“小家碧玉”摇身一变,与“老北京”巧妙融合,发扬着海派文化的精髓。

  融合中必然有互相妥协的一部分,但一味妥协,就谈不上融合。中国文化在近代屡经变数。新、旧文化的融合绝非易事。一派复古思潮认为新文化一无是处,只有回到几千年来中国的传统、三纲五常中才是正道。另一派认为传统文化是渣 、是糟粕,应弃之如敝屣,全盘接受西方近代的思想。鲁迅先生提出了颇有洞见的文章《拿来主义》,他认为全盘西化或一味复古都不是中国应走的道路。只有在坚持自己优秀文化的同时,借鉴西方的经验,才能使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对如今仍有指导意义。在全球化的今天,“韩流”、“日流”来袭,以美国为首的欧美文化十分强势,不烧中国人抛弃了中国传统文化,转而倒戈。融合,必须坚持自己的特色,否则就会形成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侵略。

  化学中的变化指的是两种物质融合,从而形成新物质的过程。融合不是简单的组合,创造是融合的真正目的,而海纳百川的胸怀是伟大创造的前提。中国传统绘画讲究形似、神似,要达到这样的功力非一早一夕所能养成,而西方绘画更强调主观感受,试图将绘画作为表情达意的手段。不少当代中国画家兼有中国传统绘画的深厚功底,又受到西方绘画的熏陶,便将二者有机融合,使中国水墨画焕发了新的光彩,又使得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在行云流水的中国画中得到体现。胡适也是如此。他学贯中西,兼有传统士大夫对中国文化的深厚积淀与一往情深和对西方进步思想的深刻领悟,将二者融合,有创见地指出了“假设法”,将《红楼梦》的研究带入另一番天地。

  融合,实际上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和”的思想。只有“和而不同”,在“和”之上有所创举,才是融合真正的魅力之所在。

【融合的作文】相关文章:

融合初中作文12-24

关于融合的作文01-21

融合初三作文04-06

以融合为话题的作文04-04

【热门】融合初中作文01-29

融合初中作文【精】01-29

融合初中作文【热】01-29

关于融合作文02-11

【热】融合初中作文01-26

【荐】融合初中作文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