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时间:2022-12-08 11:44:52 网站 意义 我要投稿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通用21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通用21篇)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篇1

  在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曾觉得它十分“鸡汤”,一度想放弃不看。但又想我与它的相遇也算得上是缘分吧,于是便将其看完。幸好,它也没有让我失望。

  作者是二战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也是个心理医生。书的前半部分提及他在集中营的经历,后半部分则介绍他的意义疗法。也正因他前半生的经历,才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书中每一个字所包含的分量。正如书名所言,意义疗法的目的在于帮助人们找到生命的意义。它突出的是人作为主体所应具有的价值和尊严。在弗兰克尔看来,人是要主动地去寻找和追求其生命的意义的,而不仅仅是满足本能和欲望的需求,或者是去适应社会和环境。

  一、拥抱生命

  在弗兰克尔看来,人主要关注的是其生命的意义,这是人的本质。而在对意义的追求遭受挫折时,人往往就会通过追求权财、追求享乐来得到替代性补偿。或者干脆误以为他们所追求的就是那些具体而实质的东西。因为错把非目的作为目的,甚至饮鸩止渴,故最终造成的恰是他们生命的堕落与流失。

  而在集中营的环境下,只有看到生命的意义,人才有机会生存下去。而人在遭受痛苦时,也是能看到其意义的;正因为看到痛苦背后的意义,所以才有了承受痛苦的勇气。陀思妥耶夫斯基说,“我只害怕一样——那就是配不上我所受的痛苦。”在弗兰克尔看来,这些痛苦其实都是成就自我、超越自我的契机。这看起来很“鸡汤”,其实不然。作者的意思是,“即使在遭受痛苦时,人们也有可能找到意义——假如痛苦是不可避免的话。如果痛苦是可以避免的,那么有意义的事就是去消除痛苦的根源,无论这种原因是心理的、生理的或政治的。遭受不必要的痛苦与其说是英雄行为,不如说是自虐。”

  意义疗法也能让人正视死亡。人的生存值得与否,这其实是一切问题中的根本问题。这是个人心中生命与死亡之间的较量,正如《人都是要死的》这部小说的主角福斯卡所说,“这需要很多力量,很多傲气,或很多爱,才能相信人的行动是有价值的,相信生命胜过死亡。”而在弗兰克尔看来,生命是要胜过死亡的。生命是短暂的,是必然要消逝的,但也是可以被尽量开发的。人们曾经经历过的、曾经做过的一切事情,这些永远都不会被否定,也永远不会被忘记。从这个层面上说,他是永恒的。作者指出,“曾经存在”是最为确定的一种存在。“人们一般只看到生命的短暂,而忽视和忘记了它过去的辉煌,在那里他们收获过自己的生命:信守的诺言、付出的'爱及勇敢而有尊严地忍受过苦难。”

  在生命与死亡之间,弗兰克尔选择了拥抱生命。

  二、承负自由

  意义疗法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心理分析,但弗兰克尔着眼的是生命的意义。用他自己的话说,“虽然意义疗法试图唤醒患者潜意识中的某种东西,但其方法不仅仅限于讲患者的活动限制在个人潜意识中的本能事实,而且还关注诸如存在的潜在意义以及对意义的追求。”在这方面,弗兰克尔的意义疗法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可谓是分道扬镳。精神分析的核心概念是无意识的,而这往往指的是人的本能和欲望。因为这些本能和欲望受到外界的压抑,所以才会产生各种症状。这无疑是在暗示压抑欲望是恶的。这套理论的潜在观点其实就是说人是受制于本能和欲望的,它只承认人的动物性,而否认人作为人所应具有的主体性。而弗兰克尔则提出人应当是有更高追求的,在内不能受制于本能,在外不能受制于环境。

  书中说到,就算经历了集中营那样的环境,人仍然可以葆有其人性的光辉。这是作为人所不能抹灭的尊严。客观环境是外在加与的,但在如何去面对环境方面,人应当是自由的。他在不能选择自己所处的环境时,其实可以选择自己面对环境的态度。

  作者举到罪犯的例子。他说,“完全解释一个人的犯罪相当于开脱他的所有罪过,不是把他看成是一个自由而负责的人,而是有待修复的机器。即使是罪犯自己也厌恶这种解释,反而更愿意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无论他们当时面对的是什麽样的环境,在是否选择犯罪这一点上,他们是自由的。

  这些话真是给今天那些心理分析家、公知和民主控们狠狠地抽了一巴掌。他们总会为罪犯的行为寻找到各种各样的理由,从而替他们摆脱责任。而他们最喜欢的方式就是把一切都归咎到政府与体制身上,而罪犯往往是无奈的、被逼的。公知们通过追溯犯罪原因的方式,从而消解掉了罪犯的责任,把它嫁接到外界上去。而罪犯其实只不过是那些公知们进行反体制的工具罢了。在这里,受害人往往也就成为了真正的无辜者。反对体制,无非是因为体制违反了人性、抹灭了个体。反体制其实只是关怀生命个体的途径或工具罢了。而那些公知的行为无疑是把工具和目的弄反了,为反体制而反体制,个人反成了牺牲品。在这其中,他们并不把罪犯当人看,抹灭了他们作为人的主体性。

  三、尽性俟命

  其实,就算面对再恶劣的环境,遭遇再残酷的命运,人也是可以选择去捍卫其作为人的生命尊严的。当然,人并非十全十美,能达到这种境界的人毕竟只是少数。但也因为有这少数,我们就不能否认的确有这样的人存在。因为这样的人只要有一个,就足以能够让我们相信,无论这世间多么险恶和丑陋,也还有一些如金子般赤城高贵的心灵。对此,弗兰克尔更是喊出,“成为这样的少数人!”我们不能去要求其他人,但至少可以对自己提出这样的要求。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是能够超越XX的,他们在本能与环境之间,能够有“我”存在。这是人作为人所应具有的价值与尊严。而无论最终的命运如何,人皆可傲然挺立于天地之间,上不愧天,下不尤人。

  这也让我想起了几千年前古人那些铿锵有力的话: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读懂了这些话,才算是真正读懂了儒家,才算是读懂了中国的士。其实对于行道,他们早已绝望。然而对他们来说,仁就是其生命的意义。也正因如此,才有舍生取义之说。生命本来就是为了去实现其意义,去实现它的庄严与崇高。求仁得仁,又何怨乎?

  已经有无数的先人走在了我们的前面,他们是光一般的存在。尽管弱小、尽管微茫,但只要有,在这条艰难的道路上就永远是前仆后继。正如张雨生所唱,“即使再寒再冷的雨夜里也有一盏小灯火,别放弃希望。”

  最后,我想以钱穆先生的一句话作为此文的结尾:

  “不要以为这个社会是黑暗的,须知光明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眼中,我们当用眼中的光明照亮这个社会。”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篇2

  原本我一直认为,阅读的作用无非就是开拓视野,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而当我第一次来到黑玛亚花园,坐在"精品阅读"的课堂上,我才发现自己的局限。玛亚老师分享的"阅读",远远超出了我原本认为的阅读意义,她为阅读赋予了一种新的生命和力量!我感觉自己的心灵被轻轻地撞击了一下,让我与自己的灵魂进行了一次深深的交流。是啊,我们应该"为改变生命,为内心拥有力量"而阅读。

  当天下课回家以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上当当网买了《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拿到书以后,我通宵捧读,当我一口气把这本书读完的时候,我发现已是凌晨三点了。《活出生命的意义》的确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值得每一个人去阅读,去思考生命的意义。

  曾经,在电视剧《士兵突击》听过一句话:"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做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作为一位母亲,我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在他的生命历程中活得有意义。可是,什么是有意义的事呢?如何让孩子做有意义的事以展现其生命的意义呢?这是我一直以来深思的问题,并努力寻找一个较为完美的答案……直到这一次"精品阅读"课上,我聆听到玛亚老师对于《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的推荐,了解到这本书中所揭示的深刻的生命感悟,才让我对"生命的意义"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和启迪。

  维克多·弗兰克尔所写的《活出生命的意义》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讲述了他自己在纳粹集中营里三年噩梦般的恐怖遭遇。在那地狱般的苦难与困境中,他的父母、妻子与兄弟都死于纳粹魔掌,只剩下一个妹妹。他本人也是饱受,在几乎毫无生还希望的绝境里,依然保有活下去的希望,坚信生命的意义。而在这本书的第二部分,弗兰克尔系统地论述了"意义疗法"的核心价值,他超越了炼狱般的痛苦,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相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帮助成千上万因失去信心而引发心理疾病的人们,找到"绝处逢生"的生命意义……他的生命经历和专业成就,是人性最光辉的一个见证。

  关于"生命的意义",我想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做一个总结:

  生命的意义之一:要懂得爱和给予。

  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非常注重这方面的培养,让他懂得爱与给予。让孩子用心去感觉和发现,"爱"就在身边。鼓励孩子在生活中真诚地对待亲人、朋友、同学甚至是陌生人,从小事做起,爱自己,爱他人,爱世界……拥有一颗有爱的'心灵,才会得到快乐和幸福感;"给予"和"帮助"会让我们的生命更有意义。正如课堂上分享的一句话:"没有人可以帮助每一个人,但每个人都可以帮助别人。"

  生命的意义之二:担当起自己的责任。

  弗兰克尔说:"如果人不能负责任地生活,那自由会堕落为放任。"书中描述了一种可悲的现象:当某个犯人早上拒绝起床,并且开始抽他最珍贵的最后一支烟的时候,那么他将在24小时内死去。反观我们现实的生活,亦不缺乏这样的现象,当人们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往往会很轻易地选择抱怨、逃避、放弃……比如辞职,比如离婚,比如成绩不佳、感情不顺时选择轻生……弗兰克尔说,"负责任是人类存在的本质",这句话需要我们牢记。是的,"我们自己必须回答生活向我们提出的那些问题,要回答那些问题,我们就必须承担起生活的责任".

  生命的意义之三: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如果说生命有意义,那么遭受苦难也有意义。苦难、厄运和死亡是生活不可剥离的组成部分。"最受人尊敬的人既非艺术家,也非科学家,政治家或体育明星,而是那些昂首征服厄运的人".也许,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会出现弗兰克尔所遇到的那样极端的苦难;但是,我们总会遇到困难、挫折和低谷。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做一个乐观的、积极向上的、永远面对未来的人,才可以活出生命的意义。

  "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维克多?弗兰克尔正是这样一位"二十世纪的瑰宝级人物".作为当代最伟大的著作之一,《活出生命的意义》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知识和回忆,更多的是令人思索的生命意义。我会继续努力学习,让生命之花尽情地绽放!

  小作业——我的回答

  1.你愿意寻找生命的意义吗?

  答:是的!一直以来我都在努力地寻找着"生命意义",很想有一个正确的方向引领自己的生命历程,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活出生命的意义。非常感谢"玛亚生活慧"组织的"精品阅读"课;感谢玛亚老师无私把自己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展现给大家;感谢maias团队分享自己的精神食粮。玛亚老师及每一位姐妹的话都包含着一份份沉甸甸的感动和爱的分享,这样的时光就是非常有意义的!

  2.我们能做些什么,使得自己的内心有力量,可以在任何环境中坚持做高尚美好的人?

  答:我要努力地做好自己,成就最美好的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主动付出自己力所能及的爱,在感恩之中享受爱与被爱,并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在当天的活动中,一位来宾的分享让我深深地感动:"爱就是在别人需要时看到自己的责任,成为别人的帮助和祝福。"我一定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丰富自己、提升自己、重塑自己,让内心充满力量。"在任何环境中坚持做高尚美好的人",这将是我为之努力的方向。

  我感恩所有的一切。祝愿和祈盼这样的"精品阅读"能够一直这么深刻地延续下去!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篇3

  读完此书,佩服作者竟然能在集中营这样的人间炼狱里活下来,作者运气真好,同时觉得如何才能使嫉妒在人类进化过程中消失,嫉妒着实可怕,嫉妒使人性扭曲变态,所以才有了屠杀人种这惨绝人寰的奇事。如果给本书打分的话打

  作者之所以能够活下来除了作者自身的求生意志、自我保护本能外,最重要的是运气使然,可能是上苍让他活着写出这本书,帮助人们找到生命的意义。作者本身是心理学和精神病学方面的专家,所以在进入集中营后是带着实验的心理去的,作者从内心深处把集中营的生活当成体验,通过亲身体验记录感受,进而总结提升为理论,因此集中营这些非人的苦痛从未真正进入到作者心里,或者说作者压根儿没把这当回事儿,作者大部分注意力都在集中营犯人们的心理状态变化上,故而这也保护了作者,使其内心深处免于受伤害。

  读完此书感受之一就是虚伪、前矛后盾。作者前面刚进集中营写得好虚伪?明明别人跟他解释过进了毒气室就活不了了,还装作自己不清楚不知道的样子,写到,直到后来才明白了自己的朋友和同事死了,装什么单纯?二是明明想结交老道的囚徒获取更多关于集中营的信息,却写成为了结交知心朋友,写得那么冠冕堂皇,真虚伪,三是在自序部分明明说已经匿名出版了一版,经过朋友反复劝说才署了名,正文中却说是自己突然意识到匿名出版书的价值将大打折扣,第一版就是署名出版的,简直前矛后盾,虚伪至极。四是作者说即便在最困难的环境下人仍然可以做一个勇敢、自尊和无私的人。否则,为了活命,忘记自己的尊严,变得无异于禽兽,接着又说无论生命遭受了什么,即使是病魔缠身也不要放弃生命。作者前一句的意思是没有尊严没有质量的苟活不值得继续,一会儿说偶然的生命、没有尊严的生命不值得活,一会儿又说,无论如何都要活下去。简直前矛后盾。试问都瘫痪在床了怎么保持尊严?病魔缠身不放弃生命还得保持尊严,有谁能做得到?病魔缠身苦自身倒罢了,如果带给身边人痛苦,尤其是普通百姓,得不起病,一病就受穷,如果是癌症晚期,倾家倒产也无力回天,那就没必要非得活着了。总之,拥有一个活下去的理由让一些重病患者忍受病痛的煎熬这样真的有意义吗?无论生命遭受什么,真的一定要活下去吗?这样活下去真的有意义吗?人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对于地球来说,不过是一个大生态环境中的一种物种种类而已,都身患重病了,还不能安然的去死,我不知道这个活着的意义在哪里,也不知道对于整个生态环境来说是不是好的,因为整个生态环境都是淘汰老弱病残,保持生态环境的的良性运转。作者本人也说了,人类就能把握痛苦的意义吗?你们肯定人类世界就是宇宙进化的终点站?人类世界之外难道就没有另外一个世界,在那个世界里,可以找到对人类痛苦的终极意义的答案?说明作者也觉得人类忍受痛苦却并不知道忍受痛苦的意义在那里。总有些愚蠢的、自以为是的、傲慢的人类自认为人类是宇宙的主宰,自认为人类永不会灭绝。真不知道这帮蠢货哪儿来的.自信,问过地球吗?问过宇宙吗?还女性不生孩子会导致人类灭绝?

  感受之二就是在恶劣的环境中要寄希望于未来,向前看,不要轻易放弃生命。在恶劣环境中,把自己的思想抽离出来,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自己及所处的环境,可以减轻痛苦。在恶劣环境中,为了活下去,有必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比如阿谀奉承、学会倾听、展示自己的才艺技能等。在恶劣环境下,人们都自顾不暇,哪有时间精力关注别人,对别人遭受的痛苦漠不关心、无动于衷,只有自己衣食无忧了才会关注社会的发展和别人的生存状态。身处恶劣环境时,要学会转念,例如你很爱的一个人离开了这个世界,你无法接受,你痛不欲生,但是想一想,如果是你先离开了这个世界而TA却活着,那TA该有多难受呀,所以你活着,TA离开了,你代替TA承受了这锥心之痛,这就是你爱TA的一种方式。一旦找到了痛苦的意义痛苦就不再是痛苦了。比如你在心里祈祷,我现在心甘情愿的受苦是为了家里人不再受苦,这个时候你忍受痛苦就有了意义。在恶劣的坏境中,做最坏的打算,心就会变得坦然,轻松自在。比如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反正大家可能随时会死去,那就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用无所谓的心态去生活吧,不必恐惧,不必忧烦,大不了就是一死嘛!另外,当你足够饿、足够困时,无论食物怎样都会吃,无论外在环境怎样都会睡着,所以说当得抑郁症睡不着时就去运动去劳动,直到累瘫就会自动睡着。

  感受三,从宇宙角度来看,人类的生命毫无意义。大部分人为了孩子活着,没有孩子根本活不下去,从没想过自己的生命该去创造什么价值。但是生而为人,总不能浪费这一生吧!所以作者给出了找到生命意义的三个途径:工作(做有意义的事)、爱(关爱他人)以及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自认为前两者不过是为了对抗生命的无聊,后者则不过是为了延续生命不得不做而已。作者说世界上再没有别的能比知道自己的生活有意义更能有效的帮助别人活下去。生命最终意味着承担责任与接受所有的挑战,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这一巨大责任,每个人每个阶段的任务都是不同的。生命的底色就是承担责任。可见生命实苦,普通人来到这个世界就是历劫来的。

  最后一个感受就是不了解真实情况,不要随意揣测别人,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一个快要退休的老同事,自己每天无所事事,把生活过得了无生趣,每天的日子像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却反过来说我年纪轻轻每天不去社交只工作锻炼看书,感觉我的日子好无聊。我只能呵呵,心里总想着你那样的日子过一天和过十年有什么区别,每天无所事事的活着跟死了有什么区别。人都有七情六欲,人性丑陋的一面就是看到别人比我惨,我就暗自得意,并不由自主的会感到高兴,感到幸福,苦不苦、幸福不幸福都是比较出来的。

  这本书告诉我们,人最终是自主决定的,他现在成为什么,在天赋与环境的限度内,都是自主决定的结果。生命是有意义的,找到生命意义的三个途径:工作(做有意义的事)、爱(关爱他人)以及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即使在恶劣环境中,一定要转换观念,超越自我,向前看,寄希望于未来。

  ?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篇4

  “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才能活下去”,无论身处和平年代,战乱年代,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才能活下去。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每个人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使命。

  想起一位老师写的小诗《病房纪事》:在病房里看新闻又有年轻人扛不住生活的压力跳下楼去而身边一些老年人歪歪倒倒都有不死的灵魂他们讨论的不是怎样吹熄火焰而是将生命活到极限邻床的爹爹已不能自理眼耳却站着还在电视上眺望外面的世界……

  压垮年轻人的,不是无法承受的生活压力和磨难,是无意义。找不到磨难和痛苦的意义,磨难只是磨难,痛苦只是痛苦,人间如此不值得,何不选择结束?医院的老人,要么承受着病痛的折磨,要么承受着年迈无法自理的屈辱,支撑他们坚韧活着的东西,一定是他的信念,对生命意义的追寻。

  2017年5月,因为一些波折,我不得不离开了大学毕业就一直工作7年的公司,也损失了10多万和百万股权。不久,小孩也因为在老家照料不周眼球受伤,医生的诊断让一家人陷入了痛苦。那一刻,我否定了过去拼搏的7年,否定了过去的事业观……很清晰的记得,当我带着孩子奔波在去各个医院的路上时,灿烂的阳光洒在我脸上,面对匆匆的.人群,我无声哽咽,泪流不止。我懊悔不已,多希望受伤的是我自己。在深度痛苦中,我检视、反思过去,寻找现实的因果关系,设想最糟糕的结局,设想如何在最糟糕结果下继续坚韧的生活……

  然而,在深度痛苦中游荡时,设想最糟糕结果时,我依旧找到了乐观的理由,我相信不管是我还是孩子,我们失去的,都会获得其他的馈赠,比如更坚强的性格,更睿智的大脑,更灵性的灵魂,或者其他。我相信我们所经历得磨难会有意义。我原谅了我的过去,我原谅了曾憎恨的人,我感受到了宽容、平静的力量。

  厄运和磨难,本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我们寻找生命意义的机会。有人在磨难中升华,也有人在磨难中沉沦。伟大的精神,才配得上经历的苦难。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篇5

  每天面对枯燥乏味的工作,把自己大好的时光和精力浪费在机械重复上,没有进步,身无长技。像温水煮青蛙一般任由自己精神和身体荒废,人生还有什么意思。唉,人间不值得!

  多年未见的挚友终于抽出了时间来到你的城市,不仅仅是游玩,也是为了看看你,倾吐长久未见的想念。然而你却要在这个时候加班。唉,人间不值得!

  好不容易过节回家,时刻面对家人的逼婚,相亲,催生娃,催二胎,遇到各路人打探你的收入。你想暴脾气却不得不按下去,人生活得如此窝囊。唉,人间不值得!

  开启了无数次都以失败告终的减肥计划,每天说着不熬夜却盯着手机不知不觉到凌晨,看着卫生间里一团一团的头发,你摸了摸自己逐渐上移的发际线和日渐稀疏的头发,想想年纪轻轻没跑几步就喘的你,连这样的'小事你都做不好,活着还有什么乐趣?人间不值得啊!

  你,每天装作积极,装着笑,说不定哪天又会不由得坚持不住,想哭,却哭不出。你,恐怕已经丧失了热爱的能力。

  你觉得生活过的很痛苦,看不到未来的希望,人生没有意义。你开始思考:你为什么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人生活成这样还有什么意思?活着有什么意义?

  这就是我最近的现状,整个人都活在低气压的状态下,常常莫名感到悲伤,泪流满面,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动力,甚至有想到过死亡。我一度怀疑自己得了某种心理疾病,比如抑郁症这种。

  我不确定自己是不是真的得了抑郁症,所以,我找来了书籍来确认一下,对照一下症状。同时,我也在给自己灌鸡汤,我害怕哪一天没有看到正能量,我会被自己的低气压和负能量淹没吞噬。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篇6

  我们常常会感叹人生短暂,进而因各种原因会感觉到人生存在之虚无。我们有太多遗憾,我们在和朋友的比较中丧失本心,在爱的过程中丧失自我,我们日渐衰老。

  读完《活出生命的意义》,你会深刻懂得,你,就是独一无二的你。

  每个人的人生意义都不一样,生命对每个人提出的问题,也各不相同,不管你是正常人,还是心理咨询师,或者是患者,在人生意义这个宏大的命题下,没有人可以替代你。

  所以,你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在这个世界上,能够为你负责的,只有你自己。负责任是人类存在之本质。你需要担当起生活的重负。

  不管你经历了怎样的痛苦和无奈,你所经历的,别人夺不走。你做过了,爱过了,也勇敢承受过痛苦,这是生命给你的财富。这些回忆与你的生命息息相关。你所经历的一切,都是构成你生命意义的一部分。

  你没有必要去羡慕年轻人,当你老了,也没有必要为虚度青春而懊悔。你只需要,在生命向你提出问题和挑战的时候,勇敢地去接受它。

  在你勇敢面对并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当你越是忘记自身低投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你所展现出的人性的光辉,就已经体现出你人生的价值,实现你人生的意义。

  弗兰克尔在从集中营回来以后,发现自己所有的亲人都惨死于集中营。这种情况下,他强忍悲痛,仍然完成了《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将“帮助他人找到人生的意义”作为自己的人生意义。作者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对自我的超越。

  当你能够超越自我的时候,人生价值不过是自我实现的副产品罢了。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篇7

  当老师布置要写《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的读后感后,我当时在想这个问题。也许在我们这个年纪谈论这个沉重的问题有些不妥,甚至有些多余,我当时也没有想通老师为什么布置这本书作为作业。带着疑惑,下课后去图书馆借了这本书,当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剩下几本相对比较破旧的,顿时心生退意,但是当时脑子一想,书被翻成这种程度,说明这本书被很多人看过,最后带着不是很开心的心情借了本破旧的书。

  弗兰克尔,著名心理学家,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弗兰克尔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治疗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见证。

  《活出生命的意义》第一部分

  集中营生活

  第一部分写的作者在纳粹集中营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真切地描绘了集中营非人的生活。而就在这非人的生活中,作者看到了人性的丑陋和美好,也看到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悲惨的命运让作者对幸福和美好充满了向往,在保持本心的过程中,作者体会到了爱的力量、爱的伟大、自由意志的力量,领悟出做人的最重要使命是负责,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实现自己,而是回答对生命的追问,不断超越自己。

  《活出生命的意义》第二部分

  意义治疗学

  第二部分作者通过对比精神分析法,同时举了很多事例揭示了什么是意义治疗,以及意义治疗起作用的案例。作者给出了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就是要负责,接受生命的追问,力求有意义地度过。与心理分析比起来,意义治疗是较少回顾与较少内省的方法。意义治疗的焦点是放在将来,也就是说,焦点是放在病人将来要完成的工作与意义上。

  首先,令我最为深刻的一句话便是:人无论遭遇任何境遇,都适应得了。咋看这句话时,觉得不可思议,但从作者自己以及落难同胞同在磨灭人性的集中营里艰苦寻求活下来的各种经历来看,它不能没有一定的哲理。作者在被捕前,本也已是一位心理学家,还有一本书待完成;而他的同胞之前有的是店铺老板,有的是银行经理,有的是教师、医生??总之从未想过自己会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并能够活下来;然而当他们真正身临其境的时候,才发现为了活下去,人真的.是任何境遇都适应得了。这就说明:人的潜力是无限的。我想每个看到这本书的人,当想象若自己在这样的集中营生活,肯定没有几个能够相信自己可以活下来,但是实际有人做到了。只要你想,你就可以做到。就像当初看《肖申克的救赎》一样,没有人相信安迪能够用一把小锤子凿出一条可以逃生的道路。

  那么人为何什么都能适应呢?这就引出了弗兰克尔在本书中最重要的一个观点: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弗兰克尔在行医时,经常问那些经受了极大痛苦的病人:“您为什么不自杀?”既然能够坐在弗兰克尔的诊所中看病,这些人当然是战胜了他们面对的人生困境,可以回答他的问题了。有的人说完全是因为考虑到子女的问题使其没有步入死途;有的人说是因为自己还有某项才能没有发挥出来,选择了阻止死亡;还有的人则说是因为保存一个珍贵的回忆才使自己没有自杀。这就是了,集中营里的俘虏也有的最后坚持的活下来了(如作者),他们都认定了自己的生命有一定的意义,也许是为了未知生死的亲人,也许是为了追寻自己的事业??而这中间的坚持及你所受的一切苦难,都是为实现生命的意义所付出的代价。

  我又想起了书中的一个例子。一位年老的医师患了严重的忧郁症。两年前他最挚爱的妻子死了,此后他一直无法克服丧妻的沮丧。弗兰克尔在想怎样帮助他的时候,避免直接告诉他任何话语,反而问他:“如果是您先离世,而尊夫人继续活着,那会是怎样的情境?”他说:“喔!对她来说这是可怕的!她会遭受多大的痛苦啊!”于是弗兰克尔回答他说:“现在她免除了这痛苦,那是因为您才使她免除的。所以您必须付代价,以继续活下去及哀悼来偿付您心爱的人免除痛苦的代价。”他不发一语地紧紧握住弗兰克尔的手,然后平静地离开诊所。这充分的说明了:痛苦在发现意义的时候,就不成为痛苦了。

  寻找生命的意义有三个途径:

  1.建立一项事业;

  2.体验某种情景体验某个人(爱);

  3.承受痛苦。

  我们应当承受的痛苦是不可避免的痛苦,而承受那些本可以避免的痛苦则是自虐。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篇8

  看了弗兰克的《活出意义来》,尽管还没有看完,但仍让我觉得一个人在极端恶劣情况下坚持生命的意义是多么伟大,同时人的潜能也真的是无限的。

  在人变得一无所有,很多人的欲望与动物相同,而有着丰富精神世界的人,却一样能活出生命的意义来。他在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情况下,还会坚持生命的意义,会在面对死亡时选择照顾那些病人,还会为了朋友而放弃逃跑的机会,也就是说,他能为了他心目中生命的.意义而放弃生的希望,最主要的是,这些决定都不是在瞬间决定的。我们对于瞬间的决定可以理解为一种冲动,但经过仔细考虑而做出的稳定决定,不能不让人佩服。

  一个生活优越的人,在瞬间变得身无长物,穿着单薄的衣服面对严寒,做着繁重的劳动,而食物匮乏,还要时不时忍受屈辱和毒打、面对各种死亡现象。人变得越来越冷漠,可是人还是本能的寻找着生的出路。也同时认同,人没有适应不了的环境。并且在如此环境下,仍有伟大的生命能保持着心灵的自由。

  作者写书的目的不是为了介绍集中营的生活,而是要让人们在任何情况下保持心的自由,是的,心自由了,人就会无比坚强,突然想看看老子的著作,不知道是不是有相通之处。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篇9

  《活出生命的意义》(以下简称意义)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他是作家,是心理大师,是医学博士,他是二战期间纳粹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幸存者,本书以他在集中营的亲身经历为体验写成,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在集中营的日子,第二部分是理论部分。由于时间关系,本次只把第一部分作为重点。

  全书以在集中营的经历,从精神病科医生的视角,阐述了人在恶劣的生存条件下如何活下来,如何忍受非人的痛苦,进而探索生存的有意义在哪里。作者在死亡率高达99%的纳粹集中营能够活下来,除了幸运之神的安排,很大一个原因在于作者内在强大的心理力量。作者也是普通人,在恶劣的环境里,也会恐惧,疼痛,但他终究通过个人的意志力,改变自己,也通过自己的专业影响其它犯人。

  爱与幽默感以及内在的自由是作者战胜苦难的法宝,即使身体不能自由,但心却是自由的,如他所言“有一样东西你是不能从人的手中夺去的,那就是宝贵的自由,人们一直拥有在任何环境中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的自由”,“人的内在力量是可以改变外在命运的”。

  书中还写到“要想恢复犯人内在的力量,必须首先让他看到未来的某个目标”,这句话对于当时时刻濒临死亡的集中英尤为重要,食物短缺,天气寒冷,流行病都严重减弱的犯人的抵抗力,当看不到胜利前的曙光时,许多犯人就没有熬过黎明前的黑暗。

  现实生活中越多人因为失去了生命的目标,而丧失了生命的活力,每天活的如行尸走肉,甚至因生活空虚而自杀,曾经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女孩因失恋而失去生活的动力,自杀被抢救过来,仍心灰意冷,意志消沉,闺蜜并未对她讲人生的大道理,只是和她一起回忆了两人一起出去逛街买衣服,一起沿街找好吃的小吃店的细节,通过这些细节的回忆,女孩终于从失意中恢复过来,直至重新活过来。我想打动她的,不是人生的大道理,而是生活中那些细节的美好,无论是穿着还是美食,都是美好生活的一部分,如尼采而言“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这个世界给予我们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对生活有什么样的期望,即取决于我们对生活报以什么态度才是重要的,内在的态度,决定了我们生活的态度,是消极应对,被命运推着走,还是积极行动,从生活中不断找寻生命的意义,从而克服不断遇到的困难和磨难,把这一切当做生活的馈赠,不断的超越自己,不断的成长,再次引用尼采的一句话“那没能杀死我的,会让我更强大”,能够从本书中读到这层意义,对我来说,也是获得生命意义的一部分。

  本书的作者是维克多弗兰克尔,一名精神病学家,在执业的过程中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被关进了集中营,在最著名的奥斯维辛集中营渡过一段时间。

  作为一个生活在现代和平社会的人很难感同身受的理解集中营里的生活。当我去思考生命的意义的时候,我能想到的是广泛的几种答案,诸如:有人认为人生没有意义,人死如灯灭;或者有人认为还有来世;也有人认为灵魂永恒存在……答案各种各样。

  不同的人持有不同的观点就有了不一样的人生意义观,也就有了不同的行为动力。世界也因此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当我没有看或者思考人生的意义的时候,生活可能还是原来的轨迹。一旦认知发生了改变,行为就会产生相应的变化。世界总是充满未知,保持好奇心是人类不断进步的动力。

  世界上充满了各种关于生命的学说,终归还要自己去选择。无论我们主动还是被动的选择,都会去赋予自己生命一些意义。

  对于自己生命意义的坚持或许会在某些情况中发生变化。这就像当时的许多人在集中营里会彻底激发出本性来。

  在这里没有名字,只有去人性化的编号代表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这里最不缺少的是死亡和恐惧,情感变得多余,麻木也成为了自我保护的应对措施。

  对自己遭遇的解释会让人产生很多信念的震荡,比如弗兰克尔说“我否定了自己的`前半生”,让我印象深刻。这种集中营的生活是大多数被囚人员终其一生最痛苦的经历,这种痛苦也是最深入灵魂的,更是激发许多人思考人生的意义,这时的他们对于宗教的虔诚更是达到了难以想象的高度。对于被拯救的希望、美好生活的回忆或向往成为被囚者活下去的力量。

  在这个恐怖的环境中,一旦丧失活着的希望,很快就会死亡。饥饿折磨着每个被囚者,疾病缠绕着大多数人,生理和心理的极限被不断的挑战。但是弗兰克尔还是心怀希望,同命运抗争,他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着并采取正确的行动。这里并不像人们想的那样人性泯灭,这里有高尚的人,也有卑鄙的人,或许是某个囚犯为更需要的人献出仅存的半块面包,或许是某个看守自费改善囚犯的生存条件等等。

  在我们每个人的经历中总会经历痛苦的事情,并且还很多,当我们能够为痛苦找到意义的时候,痛苦就从无名变成了有名的代价,痛苦也就变得更容易承受了。作者的这种积极思想,不仅帮助了他挨过最艰难的日子更是对我们以后的生活有良好的启发。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做决定,都处在当下的人际关系当中,不在以后也不在过去,做决定是自主的也是自由的。说到这里弗兰克尔认为生命的意义是负责任。他的人生意义是为了帮助他人活得有意义。

  负责任的自由才是真自由,否则就是放纵。作者对于生命意义的发现和坚持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对于身处痛苦的人更是值得一读。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篇10

  “生命惟因其短,故应把它化入人类最壮丽的文明史中以获得永恒;生命也唯因其短,更要加倍珍惜每刻青春,使它在有限的生命线段内尽可能发出最大的光和热。"生命需要去体会,体会其真实意义。如何体会生命的意义,这让我想起了维克多·弗兰克尔的《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

  维克多·弗兰克尔的《活出生命的意义》是美国最有影响力的10大图书之一。这本书主要讲述纳粹时期,弗兰克尔开创了意义治疗法的励志故事。著名心理学家弗兰克尔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都死于毒气室,只有他和妹妹幸存。弗兰克尔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最富光彩的见证。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在集中营的经历,第二部分是意义疗法。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一部分中的一段。有一天号长告诉弗兰克尔“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里有个声音告诉我1945年3月30号我们会得到解放。"号长是一个著名的'音乐家,他满怀希望地告诉弗兰克尔,他坚信3月30号自己会获得解放。距离那天越来越近的时候,号长开始生病,高烧,3月30号那天他陷入昏迷,第二天他死于伤寒。而集中营里死亡率最高的时刻都在圣诞节前后。不是因为流行病,而是因为多数犯人都天真地以为能在圣诞节前回家,而随着希望越来越渺茫,犯人失去了勇气,变得沮丧起来。这严重削弱了犯人们身体的抵抗力,导致了最终的死亡。要想恢复犯人内在的力量,必须让他看到未来的某个目标……从这一段我们可以感受出,让人活下去的不是希望,而是意义。希望可能会有破灭的一天,若把希望当做活下去的唯一支撑,当希望变得越来越渺茫时,你的意志也在消退,生命力也会逐渐消失,最后直至死亡。

  因此,我们首先要做的便是寻找生命的意义。这便涉及到了弗兰克尔的意义疗法。与心理分析相比,意义疗法着眼于未来,着眼于患者在将来应该完成的意义。意义疗法让患者直面并重新认识生命的意义,让他意识到这一意义会大大增强他克服神经官能症的能力。意义疗法既非说教亦非祈求,既不是道德劝诫也不是逻辑推理。治疗师的作用是拓展患者的视野,是他意识到其生命潜在的所有意义。人越是忘记自己,投身于某种事业或者献身于所爱的人,他就越有人性,越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是一片落花,也要化作春泥;是一颗萎草,也要装点大地;是一株老树,也要撑起蓝天;是一口枯井,也要流出清泉;亿万人中我并没有多重要,也要体现自身的价值。用正确的途径,体会生命的意义,活出生命的意义,绽放生命的光彩。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篇11

  生活不会总是一帆风顺,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或许你还会经历人生中最痛苦的阶段。人的一生,总会经历些磨难。

  我的一位朋友,从高中开始,跟男朋友谈了将近8年,我们都以为近期会有好事传来,没想到等来的却是分手的消息。8年的美好和回忆,突然间就全泯灭了。像是一场梦,仿佛从来没有发生过。

  那种痛苦的感觉,好像灵魂缺了一块,再也不完整了。所有的情感都被这段感情带走,好像你自己这个人,全没有在这个世上活过。

  后来她说,那段暗无天日的`日子,幸亏还有父母和身边的朋友在支持,不然真的有可能就觉得活不下去了。

  我的朋友是幸运的,她成功走出了情感的阴影,依然精神奕奕地活着。她努力赚钱,存钱,为以后的生活做打算,同时她也慢慢接受新的感情,没有因此因噎废食,她仍然渴望爱情。

  如尼采所说: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那没能杀死我的,会使我更强壮。

  生命的意义在每天每时每刻都是不同的,当你勇敢接受痛苦挑战的时候,生命在那一刻便有了意义。

  如果你一直沉浸在痛苦中不能自拔,那你将会永远看不到生命的意义。你看不到生命给你的另外的机会,那么,你也许就错过了另一段精彩的人生。生命的真正意义要在世界当中而不是内心去发现,因为它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

  你要记得,只要心中还有爱,生命便不会失去光彩。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篇12

  所以,我看到了《活出生命的意义》。

  名字很鸡汤,后来发现并不是鸡汤文,对于现在状态的我,它给了我重拾人生意义的勇气和方法(对的,这是本工具书)。如果你也像我一样,那么看到这篇文章,希望能够给你一点帮助,尽快走出阴霾。

  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是一位精神病学家,作为一个犹太人,在二战时期,他遭受到了非人的对待。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在集中营这样残酷的环境下,弗兰克尔坚强活了下来。他不仅超越了这地狱般的痛苦,同时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相结合,开创出独特的“意义疗法”。替千千万万的人们找到了人生的意义。

  本书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经历,第二部分是其意义疗法的.内容。既有理论,又有实例,互相印证。

  从文学角度来讲,这本书可能不那么引人入胜,不那么吸引人的眼球,不那么有让人继续读下去的欲望。但是,作为一本心理学工具书专著,它无疑是非常成功的。书中阐述了找到人生意义的三大途径:工作(做有意义的事)、爱(关爱他人)以及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也许你会问:有这么神奇吗?一本书就人间值得了?接着往下看,本文会给你答案。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篇13

  弗兰克尔医生是从“追求意义”、“存在之挫折”、“意源性神经官能症”等概念,层层衔接,渐次引申介绍“意义疗法”。我想直接从“生命之意义”篇章中向大家展示弗兰克尔的魅力。

  这本书名为《活出生命的意义》,从一开始,我就带着这个问题阅读,我想大家也会和我有一样的感受。但是,直到132页,大约读到这本书的60%的样子时,他才正面解读这个问题。

  原文是这样翻译的:我觉得没有哪个医生能够用概括性的语言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生命的意义在每个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之意义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时刻每个人特殊的生命意义。这个问题就好比问一个棋手:“告诉我,大师,世界上最佳的招法是什么?”离开特定的棋局和特定的对手,压根儿不存在什么最佳的招法,甚至连较好的招法也不存在,人的存在也是这样。你不应该追问抽象的生命意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这个使命是他人无法替代的,并且你的生命也不可能重来一次。这样,每个人生命的'任务就是特定的,完成这些任务的机会也是特定的。由于生命中每一种情况对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都会提出需要你去解决的问题,所以生命之意义的问题实际上被颠倒了。人不应该问他的生命之意义是什么,而必须承认是生命向他提出了问题。简单地说,生命对每个人都提出了问题,他必须通过对自己生命的理解来回答生命的提同。

  这个看是“玄虚”的说词,第一遍看时因没有明确的回答有些失望,第二遍看时因为客观的表述感到作者的真实,第三遍看时才朦胧的感受到人生哲学的力量——问题的答案就是问者的回答。弗兰克尔正是通过“让人自己回答生命的提问而给自己的生命赋以意义”,并发展形成最后的“意义疗法”。当然,他自己也是这么回答自己的。特别是在集中营的岁月中,二十八分之一的生存机会面前,他找到了属于他自己的生命的意义,并最终熬过了最艰难的岁月。

  所以,当你觉得人生昏暗、前途迷茫、处境艰难时,没有必要从各味“鸡汤”中找自己的方向,更应该清醒的思考如何回答“生命对你的提问”,你的回答就是你的“生命之意义”。

  顺便说一句,弗兰克尔16岁时就提出这个影响他一生的信念,也是他个人生活和专业研究的基石。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篇14

  今天要推荐的是《活出生命的意义》,作者是维克多·弗兰克尔,职业:维也纳普利克里尼克医院神经官能症科主任,《活出生命的意义》名列“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十大图书”之列。

  作者作为一个犹太人,通过自己在二战集中营亲身经历的苦难来讲述意义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意义能让人坚强的生存下来,也能让苦痛得到解释从而舒解。

  如果你在生命中正遇到悲伤,或者你沉浸在过往的`悲伤中不能自拔,我推荐你看这本活出生命的意义,如果你能为悲伤找到一个意义,那将能极大的缓解你的悲伤,让你从悲伤中自拔出来,复返乐观。

  如果你处于迷惘,也可以为自己的人生定义一个意义,前去追求,事业爱情公益都可以。如果你恐惧某件事而无法面对,请你加倍的虚拟恐惧去面对。如果你过于期盼某件事而无法达到,那请你遗忘目的去关注于事情的过程。如果你曾经经历过痛苦,那痛苦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经历的财富,让你更加无畏的去追求自己的目标。

  如果你处在内疚当中,那请去担当,承担应负的责任,然后勇敢前行。

  如果你面对死亡,请坦然面对。比如老人老去并慢慢死去,请正确的看待老人老去,正确的看待老人的死亡,这是不可逆转的,不要因为老人的失能而去歧视,因为他们也曾经和你一样成功过,因为你的未来也是如此。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的挫折、伤痛、分别、离去,可以挽回可以避免的,应该竭尽全力。而那些已经过去或无法避免的,只能正确面对,赋予它以意义,以抚慰自己的内心善待身边人。对未来应该抱有希望,才能更勇敢的面对每一天的开始,愿你与我都能拥有面对生活的勇气。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篇15

  再次阅读《活出生命的意义》第一部分,这部分主要讲述了作者在集中营的经历,描写了囚徒们在恶劣环境中的心理状态。如今我们处在和平年代,可能很难体会到囚徒们所经历的痛苦,但人总会遇到挫折的,从本书中我们可以学习到应该怎样应对挫折。

  囚徒的心理反应的第二阶段是适应阶段。在这阶段,他们表现得很冷漠,没有情感,比如对家乡的思念。情感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折磨,所以他们选择了冷漠。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我对待别人的态度也是比较冷漠的,我害怕在人际关系中受伤,所以我用冷漠保护自己。但是,囚徒是处于极端环境下,他们别无选择,不得不冷漠,而我更多的是在逃避。

  回忆往事有助于填补精神空虚、孤独和思想贫乏,但是我们不能只活在过去之中,逃避现实。我也是一个非常喜欢回忆过去的人。回忆能让我重温过去所发生的.事情,回顾自己从过去是怎么走到现在的,那是我的记忆,是我拥有的东西。拥有记忆会让我更有充实感。

  人们一直拥有在任何环境中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任何人都能够决定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不能把自己的不幸归因于环境或过去,命运从来都是掌握在自己手中。正如《被讨厌的勇气》中所说,我们要有改变的勇气。我一直很渴望爱情,但我一直认为自己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所以自己在没有收获爱情。因此我可以安慰自己说,我是因为有那些缺点才找不到爱情。这是自己给自己找借口,自己并没有决心去改掉缺点来争取爱情。

  生命最终意味着承担与接受所有的挑战,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这一巨大责任。经历苦难也是一项不能逃避的任务。我们必须直面苦难。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篇16

  作为难得的真实题材,我为能看到这样一本书而感激。弗兰克尔在集中营的3年可谓,受尽苦楚。我曾经看过一部美剧,有讲述类似于他这样的生活,于是在书的前半部分,我读到不敢读下去。我形容当时的心情是:压抑着悲悯着,哭不出来的压抑与窒息感。我为自己的反应感到奇怪,对于这替古人担忧的举动感到难以理解,我停下了书的阅读,不断反思,最终看到了自己的恐惧,这毫无缘由的恐惧。是我内心的恐惧,让我不能顺利的流畅的读下去。我不知道这恐惧是因而而已,但是我看到了,不理智的懦弱,我随后做了自我调节,又继续阅读下去。人们在做改变前,总是喜欢给自己加上种种限制,限制了自己的自由。以为一切就应当如此,或者他们更愿意使这一切看起来更合理化,让自己可以为自己的“不上进”宽心。但是自由处处都在,它不会是一种挤压感,就像空气一样,你以为满了,而是存在太多空隙。

  于是,人和人的差别也就这样展现开来,是自主的靠向自由,然后改变,还是被自己的枷锁困住,寸步不前。我以为弗兰克尔用自己的智慧救了自己,用自己的.超然救了自己。用形式打破了形式。我们看到了他的卓越,还有他为人类社会留下的巨大精神财富。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所以每当上帝给我们一个磨难的时候,就是给我们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一个思考的机会,一个改变的机会,一个更有作为的机会,一个活出自己生命意义的机会。

  当我们必须面对这样或那样的困难的时候,似乎应该感激,因为是上帝瞧得起你,不想让你蹉跎终了或者玉损香消。生命的意义应该在生命中找寻答案。这本书最大的价值,我觉得是推翻了之前一些教科书的肯定句,更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可能。意义疗法在生活中的很多方面可以为我们所用,为我们解决很多问题。此书还是值得一读,更值得细品。书籍精髓的整理详见笔记摘录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篇17

  意义疗法对那些因为失去生活意义而陷入抑郁的人来说,当然是有所帮助的。我以为心理医生的治疗本身就是要找出病因,对症下药。但这往往是困难的,不能说意义疗法就可以一药治百病。

  人的意识的形成首先是有感觉而来的,不是所有感觉到的都形成意识,绝大多数停留在潜意识中。当人的感觉流动像一条平缓的小河,人的意识也会是比较平静的,不会自动形成湍流或浪花。但是当外界的刺激加大,感觉信号成倍增加,犹如河水突然加速,奔腾喧嚣的向前,意识之河也就难免不形成各种各样的漩涡,陷入混乱之中。但人的意识一定还是在一定范围内有自我调节,回到平衡状态的`能力,无论是怎样达到这一目的的,我相信不同的人可能通过不同的方法,对意义的确定和坚信,一定属于其中之一,也就是在混乱的漩涡中有一个中流砥柱般的的信念,当然会有助于使意念回到平衡状态,避免精神的崩溃及自杀。

  但我觉得意义的确立只是方法之一,而且只对一些人有效,这是毫无疑问的。就像作者的那个朋友,梦里预见到战争三月底结束,结果,四月初就因为没有看到战争结束而放弃生命。其实对未来的期望,通过确立生命意义来度过苦难,是一种常见的策略,大多数人都使用过。为什么有些人放弃了,而另一些人坚持下去,这个才是人与人之间的的不同。其实人的心理素质也是大多是天生的,后天的努力当然可以改进不少,但是面对极端的考验,人的承受能力有巨大差别的。

  就像长跑,每天都跑的人肯定耐力会提高,比起缺乏锻炼的人自然是好很多。即使每天都跑,人还是有体力的极限。心理的极限是一个意思。肯定不排除,在集中营里,有不少人是通过与别人竞争而胜出的策略,来保持自己的心理正常,他们也许毫无道德底线,唯一的目的就是自己的生存。也许应该做一个调查,在所有集中营的幸存者中,有多少是通过生命意义的确立来度过难关的,有多少是犬儒主义动物本能而胜出?这也可能永远不会知道答案。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篇18

  最近阅读了犹太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的专著《活出生命的意义》,该书由在集中营的个人经历和意义疗法两部分组成,启发人们不要被苦难打倒。

  弗兰克尔在集中营的坚强让我佩服,他不断实践着尼采“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他不断从那些放弃对未来的渴望而放弃生命的狱友那儿得到生命的启发。

  弗兰克尔年轻的时候曾经寄给弗洛伊德一篇自己关于心理分析论文而得到弗洛伊德的欣赏,但他并没有彻底成了弗洛伊德思想的奴隶,他有自己的思想和认识。他认为生活并非弗洛伊德所宣扬的那样,只是简单地祈求快乐,也并非阿德勒所教导的那样只是为了争权夺利。人活着是为了寻找生命的意义。

  弗兰克尔认为找到生命的意义有三个途径,做有意义的事情、关爱他人、忍受苦难。他认为,苦难可以锻炼人。他在书中说道,“在任何地方,人都会遭到厄运,同时也会遇到通过勇敢地面对苦难而实现道德升华的机会。”

  弗兰克尔认为每个人都是不可替代的,每个人只有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才会觉得自己独一无二。这个责任就是对所爱的人和事业都有高度的责任。

  现在我们生活的时代是很繁忙的时代,我们能不能静下来多关心自己所爱的人,我觉得这就是责任感。人们往往都把自己的工作和爱好分开对待,如果能对自己的工作都充满高度责任和爱,我想肯定能不断取得进步。

  作者发现,实际上只有两类人,高尚的和龌龊的.,任何地方都有这两类人,每个团体中也有这两类人。这也就解释了人类社会发展不是一帆风顺,而是不断颠簸螺旋前进。

  作者认为要拥抱自然,用艺术、诗歌和文学的美滋养内心的自由。

  作者不断在书中提到他创建的意义疗法,我觉得可以用本书最后的一句话概括她的本质核心,那就是“您生命的意义在于帮助他人找到他们生命的意义”!

  作者认为,困苦环境能提供使人道德完善的机会,有的人会充分运用它,有的人会放弃它。在这种环境下,人仍然要坚持做一个勇敢、自尊和无私的人。

  在艰难困境下,要保持内心完全的自由确实很难,但是要是做到了,人生就很充实。生命最终意味着承担与接受所有的挑战,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这一巨大责任。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篇19

  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尼采。克多.弗兰克尔:“不要只想着成功——你越想成功,就越容易失败。

  成功就像幸福一样,可遇不可求。它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产物,是一个人无意识地投身于某一伟大的事业时产生的衍生品,或者是为他人奉献时的副产品。

  幸福总会降临的,成功也同样:常常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无可否认,身处21世纪的我们常常自动认为成功=很有钱=任性的自由,每天起床后的目标是今天有什么办法赚大钱,有什么办法减少生存的压力。当钱道当道,找到一个自己认为可以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是多么难得,更加不要说成功是为他人奉献时的副产品了。

  我相信有些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能无意识投身于某一伟大的事业中去获得成功的结果,但现阶段我还在为自己的医疗、养老、教育、衣食住行奋斗着。从经济学上说,人类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有其功利性,追逐功利性能让人能够更好自由处理自己的一切(包括外在的资源和内在的意愿)。

  就像今天和同事讨论的一样,他认为:“既然公司可以欠着我们4个月的工资,我为什么不能把工作任务简单化完成呢。公司要求我们体谅公司的`难处,为什么公司没有体谅我们养家的困难?”我知道他们的困境,但是比较难认同他的想法,对于这种状况他们还是有选择的方法。如果你选择继续留下来,起码拿出你普通的工作水平来完成工作任务,毕竟这个是你的赖以为生的工作,也是你职场道德的体现;如果他们觉得实在很难忍受,那就各展所长努力找好下家单位,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何必把自己困在这种自己不能认同的工作环境当中呢,生生磨灭了自己的工作热情,成就了自己的冷漠处事的态度。

  无论什么情况下,责任心还是需要继续保持。对周围环境的失望,慢慢遗失自己的责任心,冷漠自己的热情,真是恐怖至极的“存在之虚无(即空虚感和无意义感导致)”。这种经历我在一年前在新山已经无奈尝试过,否定自己的意义和存在感,真的让人心理很受伤而导致失眠一个多月,也让我身体受到了一定的损伤。幸亏认识到自己的境况后,立定决定把自己从坑底拉起来。经此一役,我的眼界更加开阔了,无论什么情况下还是本我最重要。这也是一种受难后获得另类的幸福。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篇20

  最近读了《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觉得作者的想法非常的奇妙。生命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我们赋予他什么意义,他就是什么意义。人是自由的个体,每个人的想法不同,价值观不同,所以我们没有办法给生命定义某一种意义。但是也正是因为人的不同,才会有不同的奇妙的人生,从而有了我们这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生命因为很短暂,所以我们更要珍惜每一刻的青春。也正是因为生命非常短暂,我们才要把我们短暂的一生活出意义。生命虽然终会有走到尽头的一天,但是我们存在过的意义不会消失。有些人即使不在了,但是却永远活在我们心里。那些有意义的生命,总是不会轻易被世人忘记。

  这本书的作者最有意义的就是创造了意义疗法,书中有提到,想要发现生命的意义可以通过三种方法。一、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二、通过体验某种事情或面对某个人。三、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

  意义疗法认为,负责任就是人类存在之本质。人越是忘记自己,投身于某种事业或者奉献时就越有人性,越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一个人对自己肩负的责任认识的越早,就越能健康快速的成长。一个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人,也能在履行责任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要明确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做人做事,为自己负责,为别人负责,为社会负责,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从意义疗法的角度看,意义及对意义的认识完全是实实在在的,没有那么虚无缥缈。人对意义的认识就是意识到了现实背景下的某种可能性,简单的讲就是当下的'背景下,我能够做些什么。意义疗法认为,良知是一种提示器,能够指示我们在特定情境中前进的方向。良知必须仔细衡量所处情境,按照一套标准和价值系统去评价它。

  一个人一旦成功地找到了意义,那他不但会感到幸福,还会具备应对磨难的能力。一如文中所讲,人类总是有能力将人生的苦难转化为成就,从罪过中提炼改过自新的机会,从短暂的生命中获取负责人的行动的能力。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够找到自己活着的意义,都能够活出自己生命的意义。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篇21

  《活出生命的意义》作者是维克多.弗兰克尔。

  著名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弗兰克尔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见证。弗兰克尔一生对生命充满了极大的热情,67岁仍开始学习驾驶飞机,并在几个月后领到驾照。一直到80岁还登上了阿尔卑斯山。他并不是当年集中营里被编号为119104的待决囚徒,而是让人的.可能性得以扩大的圣者。

  《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共分二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在集中营三年期间艰苦卓绝地与命运抗争,寻找生命意义的心路历程。第二部分是作者向大家介绍根据自己的感悟创立的心理治疗方法——意义疗法。

  学习过程中,让我感悟最深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使命,哪怕是经受磨难,也是独特。没人帮助自己解除磨难,我们之所以独特,也是独特的磨难机会塑造的。再有就是,不管我们面对什么样的困境或说是环境,我们还有选择的自由。在艰苦的环境下,选择一种积极的好心情,去勇敢生活。这样想以后,内驱力就驱动了,自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为自己啊。

  联系自己生活实际不难发现,乡村教育有它的弊端也有它的优点,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应对。面对教学长时间跟不上县城,我们又如何“翻盘”?我们如何引导孩子明白---人是自己做出了屈服于环境和条件还是勇敢挑战那些环境和条件的决定,换句话说人最终决定自己的命运。人不是简单地活着,而是时时需要对自己的前途做出判断,决定下一刻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虽然我们任教的对象身处农村,天赋有限,可人自我奋斗潜力是无限的,只有学生找到了自己奋斗努力的意义,我相信孩子们终会有成就。

  反观自我,学会滋养内心的自由,拥抱自然,艺术诗歌和文学之美,感受家庭和朋友的爱,更是十分重要的。阅读,为我们打开了更广阔的世界,它带领着我们走向更明朗未来。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相关文章:

活出生命的意义的读后感11-30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09-20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1-27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06-12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08-14

读《活出生命的意义》有感11-18

【精】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1-08

【精】《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2-31

【荐】《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2-31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热】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