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作文

家乡的节作文

时间:2022-07-03 19:42:47 节作文 我要投稿

家乡的节作文合集八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乡的节作文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家乡的节作文合集八篇

家乡的节作文 篇1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说到重阳节,我们家乡有好多习俗呢,重阳节这天,人们都会合家欢聚,登高远望,尊敬老人......

  金灿灿的太阳拉开了白云的窗帘,那是个重阳节的早晨。我拿着精美的礼盒,健步如飞地跑到外婆家。外婆家就像天然的果园,有香甜的芒果,梨子,哈密瓜。外婆看到我和我手中的礼盒,问我:“这里面是什么啊?”我光笑不说,只是要外婆和我一起去爬山,外婆爽快地答应了。

  秋高气爽,露水很重,金黄的树叶上都蓄满了阳光,秋风给了它们翅膀。金黄金黄的叶子照亮了幽暗的山林,也照亮了山里的山雀,小草也换上了黄澄澄的睡衣,躺下睡觉了。我和外婆手拉着手,慢慢地走着,外婆是上年纪的人了,不一会儿,外婆就气喘吁吁了。这时我从礼盒里拿出一根拐杖,依偎着外婆,笑眯眯地说:“外婆,给,这是你的节日礼物”。外婆接过拐杖,抱着我的头疼爱地亲了我一下,然后和我坐在路边的一块大石头上休息,我给外婆说起轶闻趣事,逗得外婆哈哈大笑。

  外婆的精力恢复了,我们又向更高的地方走去。我们来到一棵野李子树下,那里有一个小小的池塘,池塘边上有浅浅的青苔。一只小松鼠从树上跳下来,这可让正吃着糖果的我走了神,我也爬上野李子树,摘了一个野李子,只轻轻咬了一口,就立马吐了出来,“呀,真苦!”我皱着眉头,吐着舌头说道。外婆笑着转过身来说:“你呀,又不是小动物,要知道那好吃的早被别人吃完了。”我想了想不好意思的笑了。我随手拿出水瓶来喝水,想赶走嘴里的苦味,却一不小心让水瓶掉进了水池,急得我真想跳到水里去捞。这时只见外婆倒抓着拐杖,把拐杖变成了一把大勾子,一勾就把那要命的水瓶勾了上来。我咕噜咕噜的喝着甘甜的泉水,嘴里再也没有了苦味。外婆慈祥地看着我说:“豆豆,水瓶掉了包在我身上,可如果你摔伤了,外婆只有心痛,啥办法都没有哇”!我看着这湖面,又歪着头看看外婆,幸福的笑了。我看了看天,天又高又蓝,“啊,好亮的云”,我情不自禁地说:“从重阳节里感受到快乐真好”,我和外婆望得更远了。

家乡的节作文 篇2

  在祖国这个多民族大家庭里,我的家乡云南腾冲傈僳族的刀杆节上那惊心动魄的场面和独到的民族风采,最能征服观众。

  刀杆节有两项主要内容:一是“下火海,二是“上刀山。下火海,即“洗火澡,在二月初七晚上举行。意为洗去污浊,上刀杆才没有危险。傍晚来临,几千傈僳族人身着五彩缤纷的民族服装,在平地上燃起一堆堆巨大的篝火,男女老少围着熊熊烈火“跳嘎欢唱。待柴火燃成红彤彤的火炭时,一群身着红装赤着双脚的壮汉,豪饮数碗壮怀酒,在一阵紧锣密鼓声中大吼一声纵入“火海。他们在火海中跳跃、翻滚,跳动的双脚溅起万千红亮的火星,使人眼花缭乱。继而,又见他们双手捧起通红的炭火,在脸上擦洗、搓揉,进行火的“洗礼”,然后又从火堆中捡起烧得通红的铁链你拉我扯。表演者履火海如走草地,抓火球如戏玩具,使观众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跳过火海后,身着节日盛装的傈僳族男女又继续跳嘎、对歌,直到东方发白。

  第二天,即二月初八中午,是更令人惊心动魄的上刀杆(即上刀山)活动。它比“下火海场面更大,气氛更为壮烈。这一天,到处人山人海,一群群傈僳族小伙子磨刀霍霍,然后将36把或72把锋利无比的长刀做横档,绑在二十多米长的两根粗木杆上,再把它竖立起来,一头栽到地上,一头直捣云天,远远望去,就如同一架直通云天的天梯。当作梯档的利刀,刀口向上,寒光闪烁。正午时刻,一声炮响,锣鼓齐鸣,十几个身着民族服装的傈僳族汉子来到梯下,赤手抓住刀锋,赤脚登上刀刃,迅速而镇定地一个接一个往上攀登,一二百斤重的身躯在寒光闪闪的刀口上,如履平地一般。这时观众提心吊胆,屏住呼吸,目瞪口呆,浑身出冷汗。有的闭上眼睛,不敢再看。在紧锣密鼓声中,几副刀杆上的傈僳族汉子陆续登上了半空中的梯顶。此时演出进入了高潮,达到白热化程度。只见他们一个个凌空打倒立跟头,表演各种惊险动作。然后取下插在梯顶的小红旗,顺东西南北五个方位下投插在地上。接着,他们又在空中鸣放鞭炮,令观众欢声雷动,令群山发出回响。

  说起刀杆节的来历,还是十分感人的。明朝中叶,外族侵扰腾冲边境,多少身强力壮的傈僳族青年被杀戮,多少孤苦无依的老人被逼死。自公元1441年开始,朝廷派兵部尚书王骥先后三次率兵约35万人进行征讨,最终在傈僳族人民的配合下,打败了外族,而王骥却在二月初八这一天被奸臣用毒酒害死。噩耗传到傈僳族山寨,男女老少无不捶胸顿足。为此,他们举行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活动来纪念王骥,并将每年二月初八定为“刀杆节。

  改革开放后,上刀杆这项民族传统活动已经走出腾冲,走出云南,走向全国。它参加了在昆明举行的第三届中国艺术节,并先后到上海、海口、沈阳等地成功地进行了演出,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报刊、广播、电视台对这一民族活动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把它誉为“中国一绝”。

家乡的节作文 篇3

  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个‘美味’的腊八节。为什么说是‘美味’呢?那是因为腊八节的“腊八粥”。

  腊八粥是用糯米红枣红糖还有十八种干果熬成的。妈妈给我讲:“在很久以前十八种干果代表十八罗汉,是佛教寺用来供佛的。”后来这风俗在民间流传,人们借此机会清理橱柜,把这些剩余的杂果清理干净,煮给孩子吃,一是节约的好办法。

  今年的腊八节到了,我们一家人一起洗干果,这时我想,为什么妈妈说十八种干果原来代表十八罗汉,那现在代表什么呢?想着想着干果洗好了,我把干果递给奶奶,奶奶接过干果胸有成竹的放进高压锅开始熬粥。

  我站起来走到餐桌边,坐了下来,把胳膊一弯,边喝水边想问题。我感觉还不到五分钟,腊八粥就煮好了,妈妈帮我们端饭,我们一家人同喝粥同欢乐。就我一个人在那里沉默不语。妈妈一眼就看了出来我在想什么,就说:“现在的腊八粥不是来纪念十八罗汉,而是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爷爷。”她边说边从口袋里拿出一张非常古老的日历,“上面伤痕累累”可是就“乙卯年农历十二月八日”的字样还完好的保留在那张模糊不清的日历上,嗯?十二月八号下面还有一行小字“全国默哀”。我很好奇,就指着问妈妈“这是什么意思?”“这是周爷爷逝世的日子。”妈妈说。我恍然大悟,心里更加敬爱我们的周爷爷。

  我若有所思慢慢的走回自己的房间里,脱下鞋,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心里想“那么不起眼的一碗腊八粥记载着这麽多光辉历史,这家乡的腊八粥可真是不同寻常啊!

家乡的节作文 篇4

  农历九月初九日,一年一度重阳节。正是秋高气爽,瓜果飘香,登高远游的好时机。家乡的人们流行插茱萸叶,喝菊花酒,燃香祭天,互赠瓜果,老老少少登高赏秋,看一轮红日沉沉西坠,心旷神怡,其乐融融。

  关于重阳节,听老爸说,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呢。

  古时候,汝河边的一个小村子里,住着一个小伙子,名叫桓景。他家只剩他一个人了,瘟疫流行,他的父母和妻子都被可恶的瘟魔害死了。桓景一心想除掉瘟魔。后来他去终南山中寻访神仙,拜师学艺。经过三年苦心修炼,终于练成了一身好武艺。然后奉师命下山除魔。

  农历九月初九这天,桓景让乡亲们每人吃一片茱萸叶,喝一口菊花酒,然后领着大家上了山。瘟魔出来后,发现大家都在山上,便向山上跑去。刚到山脚,一阵茱萸叶和菊花酒混合的香味扑面而来,瘟魔顿时头晕眼花,刚要逃走,被桓景一剑刺死了。终于,汝河的百姓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此后,每年这一天,人们都插茱萸叶喝菊花酒来纪念桓景。因为九月初九又是重阳日,所以人们又把这一天定为重阳节。

家乡的节作文 篇5

  我的家乡在祖国的大西北——新疆吐鲁番市,被称为“水果之乡、旅游胜地”。每年3月,春风徐徐吹来,吐鲁番大街小巷处处都会穿上绿装,随处可见大片大片盛开的杏园。绽放的杏花白的.像雪,粉的像霞,漂亮极了!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蜂飞蝶舞,杏花芬芳,装扮着吐鲁番的春天,美丽极了。

  吐鲁番气候条件特殊,杏花花季较早,素有“新疆第一春”的美称。杏花开了,标志着吐鲁番的杏花旅游节即将来临。每年3月24日——4月5日吐鲁番都要举办“杏花节”,在杏花香气中弥漫着欢快节日的气息,大家期盼已久的吐鲁番杏花旅游节开幕式拉开了正式帷幕。在杏花节里,人们每天驻足杏园与花为伴、与蝶

  为伍,人们一边赏花,一边还能一饱眼福,欣赏民族风情歌舞表演、品尝农家乐餐饮美食、观民俗工艺品、穿民族服饰伴舞、观摄影作品展等,节日里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旅客前来观杏花、游火洲。

  每年吐鲁番市杏花节开幕式都会在亚尔镇上湖村的杏花园里举办,放眼望去杏花园满树花团锦簇、蜜蜂翩翩飞舞,杏花淡淡的香气里处处是架着“长枪短炮”拍照留念的游客,还有一大早就忙着准备迎客的村民们……整个杏花园里热闹非凡。开幕式上,传统的吐鲁番木卡姆表演、乐器弹唱《春天来了》、本土歌手演唱的《杏花开了》……观看节目的人群涌动、喝彩声跌跌起伏不绝。除了精彩的开幕式表演,还准备了本地特色的餐饮一条街和手工艺品展销活动。飘香的烤肉、抓饭、羊杂碎,甘甜的西瓜、草莓、葡萄干,手工刺绣的枕头、包包、饰品,吃喝赏购应有尽有!

  “杏花仙子”3月初海选,几百人经过形体、容貌、气质、综合才艺和文化水平等的海选、初赛等环节选拔评选,最后评选出8名才艺俱佳的“杏花仙子”进入开幕式在游客面前授冠,游客们也可为自己喜欢的“杏花姑娘”合影留念。

  杏花开放时节,吐鲁番市高昌区、鄯善县、托克逊县一座座杏园和农家乐旅游点便成了众多游客踏青的好去处,赏花、看歌舞表演随处可见。每当此时,杏花露出秀气的脸庞,观看着这个热闹纷飞的世界。游客们远远望去那一片片银白,一树树的杏花,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犹如走进了花的海洋,呼吸着沁人心脾的芳香。每当游人驻足近前仔细观看眼前的杏花时,粉红的、白中透粉、粉中透红……,就像刚搽过胭脂一样漂亮,有的花骨朵,像幼儿园的小朋友哭喊着:“春姐姐,为什么不让我开啊?”有的花含苞欲放,噘着小嘴,鼓着脸蛋,一副惹人疼的模样;有的绽放四射,像少女的脸,红扑扑的,亮晶晶的。一簇一簇的,粘在枝

  条上,似乎庆祝着自己的节日,不时成群的蜂蝶张开双臂飞舞盘旋在花海中。每天朵朵绽放的杏花用她妖艳魅人的魔力让各地游客云集神游杏园和各大旅游景点,车水马龙的各种车辆、中青老少的游客们成为吐鲁番早春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此时,摄影爱好者们也争先恐后地比赛着拍杏花美景;游客和果园的村民们沉浸在花的世界,一家老少其乐融融地赏析着“幸福之花”……一时间吐鲁番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当我欢喜地望着杏园里赏花的游人们,欣赏着满树“幸”花,盯着杏花花蕊、看着杏花如雪般落下时,我十分欣慰开心自己是吐鲁番人,心中无比感到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快乐的人,感谢父母能让我天天与幸福生活相伴!

家乡的节作文 篇6

  我家乡的重阳节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到了,重阳节也是我奶奶的生日,我们在我家对面的餐厅里过,住在桂林的小叔带两个弟弟从桂林回来了。

  我祝奶奶生日快乐,奶奶的生日蛋糕好漂亮,我们都围着奶奶祝奶奶生日快乐。

家乡的节作文 篇7

  真月里来是新春,家家户户挂红灯。

  我们家乡的灯节也很特别,每逢正月十三叫做“上灯”十八称做“落灯”,又是火把节。白天,老人们带着小孩来做灯。清秀的荷花灯,玲珑的兔子灯,活泼的狮子灯,精巧的飞机灯……应有尽有。孩子们高兴得蹦来跳去,像一只只喜鹊似的,快乐的声音回荡在大街小巷,弥漫在村头田间,笑容绽放在每一个孩子的脸上……

  到了晚上,小孩们提着各色的灯笼,聚集在一起玩灯,大人们则把白天扎好的草龙点燃,于是房屋周围,大路上,田坝上,草龙上下飞舞,好热闹,这扎草龙可有讲究了,一般是每月一道,逢闰年扎13道,民谚说:正月半,炸麻团,抢个馒头称半斤,爷爷称了奶奶算,这炸麻团的意思就是农民对未来的期盼,就是点燃灯火照亮前程,希望有个好年景。

  现在我长大了。爷爷也老了,爷爷扎好了草龙,我便学着他的样子在田间地头舞起来,我边舞边跳,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爷爷则提着个篮子跟在我后面“拾麻团”,还时不时地提醒着我,可是不一会儿,我就累得气喘吁吁了,这时,乡亲们的草龙也舞动起来了,它们向下翻腾,在夜色中形成了星星之火,照亮了黑夜,照在人们的脸上,也照亮了人们心头的希望……

  这真是“万盏花灯映乡间,火树银花不夜天”啊!

家乡的节作文 篇8

  年年都有重阳节,今天又是重阳节。

  在家乡这个温馨的节日里,我也给奶奶送上了最真诚,最温馨的祝福;在这充满慈爱的节日里,我也给奶奶送上了最动听,最有意义的故事;在这充满幸福的节日里,我也给奶奶送上了最精致最可爱的贺卡……

  祝福奶奶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家乡的节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的节作文07-12

家乡的葡萄节作文12-18

家乡的冬至节作文09-30

家乡的开斋节作文02-09

家乡的清明节作文04-15

家乡的火把节作文05-08

《豆腐节》家乡节日作文07-05

家乡的端午节作文03-18

【精选】家乡的节作文4篇03-25

家乡的节作文9篇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