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时间:2024-02-01 10:51:52 其他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2024年体育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精选25篇)

  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2024年体育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精选25篇),欢迎大家分享。

2024年体育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精选25篇)

  体育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1

  体育是学校教育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体育课是训练学生运动技能、增强体质、锻炼体能,促进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得到发展的重要基地。作为一名体育老师,也曾看到过这样的上课方式:一堂课,两个球,教师学生都自由,或者干脆采用放养式教学。由此导致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发病率上升。那么针对自己的情况到底要怎样才能上好一堂体育课呢?

  《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从课的性质,课程的基本概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的目标等方面对体育课的教学进行了全面且系统的阐述,对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所要发展的体育素质,以及发展水平目标分列得很详细,这些基本理论给我指明了今后体育课程教学的大框架。

  其中提到的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这一段使我受益匪浅。我回顾了自己先前教学的课堂情形,在学某一动作技能的时候,很多时候仅仅按性别分为男、女组,而在练习过程中经常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并没有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和表现欲,活跃课堂气氛。书中提到的如:选项式分组、有伴型分组、帮教式分组、按兴趣爱好分组等等分组形式。一个学校,每一个班级都不同,每一个学生同样有差异,怎样去权衡并把握好课堂,在组织教学的灵活性上,我还需不断从实践中去摸索和提高。

  第一、明确要求,熟悉教材内容。教师要熟练掌握所教的技术动作,要熟知其动作要领;并能估计到学生练习时容易出现的错误动作及能定出行之有效的纠正错误动作的方法;同是也要掌握所教技术动作与前、后课的教学内容,单元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

  第二、结合教材,学生的特点确定教学任务、重点、难点,为解决重点、难点设计好辅助性练习内容,让学生顺利掌握重点,攻克难点。

  第三、结合教材、学生的特点、场地器材的实际,确定最佳的组织、教学方法。

  我认为理想的一堂体育课,它会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信念,不会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应忙碌而淡忘体育。因为“生命在于运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他们心中根深蒂固,这便是每一堂体育课潜移默化的结果。北京奥运会的圆满在全国掀起又一轮体育热,作为基层体育教学工作者,如何正确引导学生的体育学习,如何将奥运精神与体育教学结合起来,是我们体育教学工作者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体育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2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新课程标准贯彻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个性培养,把学生的健康意识、交往合作意识作为重点,对于同一教学目标、教材内容,采用新颖独特的教法,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使一些单调枯燥的教材内容,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快乐、愉快、和谐的情感与气氛,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满足学生的需要,既让学生喜欢学、乐于学,又让他们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自觉主动地发展体育能力和个性,增强体力和智力,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确保人人皆有所获,充分享受体育的乐趣。快乐体育简而言之就是愚教于乐,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着重围绕《新课程标准》进行改革,走进学生心灵,尊重学生的选择。我们的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上,应该让学生喜欢并且会进行体育锻炼,传统的体育教学,教师关注的是教学计划、内容是否完成,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出现了喜欢体育但却不喜欢上体育课的怪现象,体育新课标的实施,使广大体育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突出以学生为本,所有的教学内容须为教学目标服务,教师要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重新选择,建构教材来教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这才是增进健康的第一步。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中,我深切地体会到,体育教师不再是消极地扮演教材执行者的角色,而是一个新课程的设计者;体育教师不应是一个只懂得教人如何运动的教练员,更应该是一个具备现代观念和教育素养,知道如何进行课程建设以及如何运用体育教学方法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专业人员。新课标的实施,改变了以往的那种师道尊严,新颖的师生关系正在形成。我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自信地想,大胆地说,给他们一片自由的天空,经常进行师生互动,通过让学生做小老师,喊口令,做示范,教师可以到学生中间,充当他们的一员,学生的主体地位正在凸现,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采用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学生能接受具有有效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勇于突破以往教法的框框。如我在做准备活动时,轮流选择一学生带队,并组织全班做好带队同学自编的徒手操,让全班同学一起喊口令,既整齐,又使学生易于集中注意力,为学好下一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激发学生兴趣上可采用兴趣导练法竞赛法自主练习法启发法等,使学生爱上学习项目;在教学形式上应采用简化的宽松的、民主的教学组织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学习,如在学习广播操时,我在教完两遍后,给5分钟的自由时间,让同学讨论,互相学习,并学会本节,然后再进行统一练习,这种形式让同学记忆较深刻,学会快且不易忘记,在进行游戏竞赛时,充许学生进行大声加油,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总之,新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提高了,体育教师成为课程内容的设计者、创造者,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以新的角色和学生相处,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把选择权让给学生,授于鱼不如授于渔,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运用新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设想,促进学生自主性和独立性,突出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具备现代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教育的主体和获得知识的主动者,让我们的每一位教师都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让我们的课堂都能够追求一份诗意,让我们的孩子都能享受到体育的快乐!

  体育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3

  这次有机会的参加培训,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这次培训的重要意义非同寻常,感觉到了国家新课程远程培训的重大意义,不但在于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而且带来的是全新的教育理论和理念。对体育理论有了更深的认识,更加感到作为一位体育老师所负的重任。

  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倡导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的教学,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学习技能,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形成终身体育。新的《课程标准》(修订版),全面地贯彻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目标,以“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强调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个性、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以身体练习和运动技能为主线,突出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对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提出了可行性的参考性的建议,如建议体育课的组织教学,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开放的教学环境。这样有利于学生观察、练习、发展和创造。同时在教学方法上,为我们体育教师提供了合理的`建议,学生在体验中也学会了学习,学会了锻炼,为终身体育奠定了基础。总之,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对体育教学的内容选择、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性建议。在实践过程中,确实为我们体育教师理解、把握课程的目标起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为我们青年体育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参考和借鉴。

  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和改进,一定会使我们的体育教学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教学是学生与教师的共同活动过程,它不是过度地让学生探究,它包含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使学生在和谐快乐的环境氛围中学习体育技能。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对学生提出要求时如有必要,都要先做示范,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直观性和示范性,教师的示范显得很重要。此外,教师的思维方式、思想品质、知识结构、学习习惯等等,无形当中都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特别是对于体育课来说。

  以上是我在学习《体育新课程标准》后一些的观点,本人将一如既往地坚守在山区体育教学的这片热土上,坚信在自己的不断努力,教育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将会不断提升。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为山区教育事业的美好明天而努力。

  体育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4

  课程改革如春风吹绿了神州大地,带来了令人鼓舞的变化:教育观念发生了变化;课堂和学生生活出现了新的变化;参与、支持课程改革的氛围逐步形成……让人欣喜不已。体育与健康课程正从育体向育体与育人有机结合的方向转变,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作为体育教师,我们一直在积极摸索、思考,自己应定位在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怎样让学生学得更加快乐,一直是体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聚焦话题,通过对《体育新课标》的认真学习和积极实施,颇有些感悟与收获。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新课程标准贯彻了“健康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上,应该让学生喜欢并且会进行体育锻炼,传统的体育教学,教师关注的是教学计划、内容是否完成,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出现了喜欢体育但却不喜欢上体育课的怪现象,体育新课标的实施,使广大体育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突出以学生为本,所有的教学内容须为教学目标服务,教师要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重新选择,建构教材来教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这才是增进健康的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学习,如在学习广播操时,我在教完两遍后,给5分钟的自由时间,让同学讨论,互相学习,并学会本节,然后再进行统一练习,这种形式让同学记忆较深刻,学会快且不易忘记,在进行游戏竞赛时,充许学生进行大声加油,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总之,新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提高了,体育教师成为课程内容的设计者、创造者,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以新的角色和学生相处,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把选择权让给学生,授于鱼不如授于渔,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运用新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设想,促进学生自主性和独立性,突出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具备现代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教育的主体和获得知识的主动者,让我们的每一位教师都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让我们的课堂都能够追求一份诗意,让我们的孩子都能享受到体育的快乐!

  体育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5

  通过对初中体育新课标的学习,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感到收获很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已逐渐被广大体育教师所认同,无论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还是在教学方法的采用上,都充分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传统教学过分关注学生的运动量,重视机械地练,忽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这样做将有损于学生身心健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课标的实施,使我们感到学校和教师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可以重新建构教学内容。在平时教学内容的设计,我尽量创设情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择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内容,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

  二、转变自己的教学过程: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中,本人真正体会到体育教师不再是消极地扮演教学大纲和教材执行者的角色,而是一个新课程的设计者;体育教师不应是一个只懂得教人如何运动的教练员,更应该是一个具备现代观念和教育素养的,知道如何进行课程建设以及如何运用体育教学方法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专业人员。新课标的实施,使过去那种师道尊严不见了,新颖的师生关系正在形成。在我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互动,学生可以上来做小老师,喊口令,做示范;教师可以到学生中间,充当他们的一员。学生的主体地位正在凸现,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当然,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放羊”,并不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关键的动作和要领需要教师的讲解、示范,当然可不必过分强调,尽可能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作了具体的要求,“适合教学实际条件”其实另外一个角度就是说结合地区和学校的实际选择体育教学内容。如:在什么环境下做什么,怎么做达到什么要求,体现了学习目标的可操作性、检测性。值得注意的是修订稿在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同时,提出了传授式教学。而教学是学生与教师的共同活动过程,它不是机械的单向的传授知识,它包含了人与人之间复杂的交流关系。而是具有艺术的特点。(1)形象性。(2)情感性。(3)创造性。(4)示范性。此外,教师的思维方式、思想品质、知识结构、学习习惯等等,无形当中都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特别是对于体育课来说。

  三、提升自己的教学评价:

  传统教学对学生的评价局限于对体能、技能的评价,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态度、情感意志、习惯养成等方面的教育。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是一个微笑,一朵小红花,掌声和鼓励等。平时,我经常鼓励学生“行不行,努力就行!”“好不好,进步就好!”

  新课标带来了新变化,使我们看到了体育课程改革的美好前景和希望,更加坚定了深化体育课程改革的信心和决心。我要更加努力,焕发出更大的创造性和高昂的工作热情,为我们的体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体育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6

  假期,我阅读了《体育新课程标准》并结合自己实践教学颇受很深,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以前在大学时代中,利用课余时间所看到过课堂教学和体育课程标准方面的理论知识,以及在大学课堂当中的学习,强调教学的艺术性,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可是更多的流于理论上的说教,让人无法真正了解课堂教学的有关细节的琢磨与把握。在读了《体育新课程标准》以后,为我今后体育教学的道路上亮起一盏指航灯,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以下就自己所读谈谈体会:

  体育新课程标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贯彻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个性培养,把学生的健康意识、交往合作意识作为重点,所以在教学中始终参考体育新课程标准来进行教学。

  体育课是学生最喜爱的课程之一,爱玩好动的自然天性,是每个学生所具有的,而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我,从年龄角度而言,没有老教师有经验引导学生投入到课堂,我觉得首先要学生喜欢你,和学生有一种亲近感是上好课堂的第一步,在教学中,不能忽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这样做将有损于学生身心健康。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观摩公开课以及视频,让我懂得尽量创设情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择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内容,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不要一味的教师教,应该发挥学生自己的想象能力来上好课堂,吸收学生的想法。所以在教学中师生间应多互动,学生可以上来做小老师,喊口令,做示范;教师可以到学生中间,充当他们的一员。学生的主体地位正在凸现,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尽可能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通过公开课上有经验的教师点评以及自己上的课在教师的点评上,应该提升自己的教学评价,所以,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是一个微笑,掌声的鼓励,翘起大拇指等,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管是好是差都要进行鼓励,反之这样会使差的学生产生失落感,从而障失对体育课的兴趣,所以评价是一把双刃剑。

  总之通过学习,使我理清思路,更新观念。是我对新课标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更深层次理解。从过去的体育变为体育与健康,新课标从课的性质,课的价值;课的理念;课程的目标体系等,在我的'脑海中有了新的认识,就像大海中的航标,使我在茫茫大海中,不会迷失方向,在公开课的教学中,我能看到他们如何把新课标的理念,落实在他们的教育教学中,在我以后教学中要认真贯穿其中,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在今后的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中,使学生的认知、技能的提高,更要重视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不仅在备课中,在教学中不能心中无人,目中无书。应努力提高备课质量。如果不被时代所淘汰,不断学习是必然趋势!凡是能够成为名师的老师,都是善于不断学习的老师。我始终记得。一位教授的一句话:“没有最好的老师,只有不断学习的老师”。如果你觉得自己最好,不去学习,“那你就不能教好自己科目”。我们正在经历跨时代的变革,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中重新“洗牌”。学习新课标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只有不断学习,完善自我,才不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称号,培养人才,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体育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7

  通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让我深刻体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收获与体会。贴近实际,所列举的教育实例,既交代结果,更注重讲述过程,生动实在,给人以深刻的启发与思考。听完这些讲座不仅让我了解了前沿教育教学改革的`动态,而且也理解了一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实际操作方法。理论结束我们还充当学生上了几节篮球、排球、武术、体操、游戏、足球六节技能课,老师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们学到了不少技术技能,老师们的精心准备,学员们也是专心致志受益匪浅。

  通过学习,使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及教育意义,对体育又有了新的认识,对体育教学又有了新的思考。体育不是简单的技能教学,更不是健康知识的说教。而应该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个性发展与学生的经验,让体育教学回归自然。特别强调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不同要求,确保每一名学生受益。我们只有多反思、多总结,不断探索新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社会对体育教师的要求。

  总之,人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与研究中才会进步,唯愿自己通过培训学习能够不断进步,不断超越自我。

  体育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8

  通过对《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阅读,我有了以下感受,与大家交流一下。

  首先新课标重新树立了运动技能教学的重要地位,理清了学科的主要内容,《新课程标准》的修改向着强化运动技术学习;突出体育课程的核心价值;强化教学内容弹性指导;明确体育教学评价方法;突出体育教师的评价地位,强化体育成绩的考核。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更该不断地区学习,探究,提高自身素质。修订后的《新课程标准》将实验稿中“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在对学生提出的每一条目标要求之后,修订稿中都会列举达到相应目标要求所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供老师们选择。同时,还增加了“评价要点”和“评价方法举例”。仔细阅读后,我觉得我更加明确了应该选择什么教学内容去达成学习目标。学习评价是促进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重要手段,这是我的弱点,科学的评价体系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评价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这是我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去探究的。

  其次是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改进方法。

  1、新的课程标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即体育教育从学生的发展、学生的需要出发。根据课改的指导思想,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

  2、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体现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修订后的《新课标》整合了原先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确立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

  3、教法要求创新,开放和放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采用探究教学、情景教学等、重视学生学法指导。

  4、课程是经验。课程不仅仅是现成的教科书,而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机会,是师生互动产生的经验。课程不仅仅包括了知识,而且包括了学习者占有和获得知识的主体活动过程,课程知识是在充满生机的社会交往中建构生成的。

  5、体育教师必须从角色转变,优化自身知识结构等方面提高自身的素质。不能再将自己禁锢在体育这一门学科的壁垒之中,而是要更多地加强体育与教育学、心理学、音乐学、美学等其它学科的横向联系。不断提高自身科研水平,善于总结。其次,教师要创建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氛围,变课堂的主宰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变知识的容器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再次,转变以往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切实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创造一定的空间,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与终身体育观紧密结合起来。最后,要真正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6、《新课程标准》还要求教师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注重评价的`激励作用。表扬是体育教师的一门教学艺术,体育教学过程也离不开表扬的教育方法,在整个教学中,会时刻注意课堂上的变化,细心观察每个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指导,对部分素质差的学生,不应过于苛责,不应使其丧失信心,及时进行评价激励,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特别是不安全因素要及时排除,促进学生健康的身心发展,更好地上好体育课。

  新课标带来了新变化,使我们看到了体育课程改革的美好前景和希望,更加坚定了深化体育课程改革的信心和决心。我要更加努力,焕发出更大的创造性和高昂的工作热情,为我们的体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体育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9

  为更好研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8月28日,我校组织全体体育教师参加培训会。通过本次培训自己有了新的收获,对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下面是我对本次培训课程的感悟:

  新课标坚持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强调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通过体育与健康教育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通过课程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养成良好的品德。

  体育与健康课程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面向全体学生,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要求,注重“学、练、赛”一体化教学。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发挥出学生的自主能动性,通过教学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锻炼,依据比赛的形式激发出学生勇争第一、团结合作的精神,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新课标重视综合性学习评价,既关注基本运动技能、体能与专项运动技能,又关注学习态度、进步情况及体育品德;既关注健康基本知识与技能,又关注健康意识和行为养成。同时关注学生的各个体差异性,在高度关注对所有学生进行激励与指导的基础上对学生因材施教,真正做到关注每一个;激励每一个;提升每一个;成就每一个。这也对体育教师有了新的挑战,从设计课程到实施课程的过程中要加强课程内容整体设计,从多个维度、多个层次整体把握,同时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不能通篇一个标准,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创新教学方式。

  正所谓“好学存志远,向阳易逢春”,本次针对新课标的学习研讨,从思想上推动了全体教师在今后教学中应该做学习型教师、反思型教师和研究型教师。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会继续研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新的角色和学生相处,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把选择权让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教育的主体和获得知识的主动者,让我们的每一位教师都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让我们的课堂都能够追求一份诗意,让学生都能享受到体育的快乐!

  体育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10

  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20xx)甘肃省农村中小学薄弱学科骨干教师培训——小学体育班。本次培训分为两期,第一期4月20日至4月27日;第二期6月25日至7月1日。这次培训是一次全新的体验,通过此次培训,让我对体育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深的理解,尤其对大单元教学、情境式教学、学生课堂知识的获得这三方面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对今后的体育教学工作也有了进一步的启发与思考。

  一、参课标,应用大单元教学模式

  大单元教学是对某个运动项目或项目组合进行18课时及以上相对集中、系统和完整的教学。运用大单元教学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分析和整体规划,提高教学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和重复性的课时安排,教师从大单元视角切入,进行课程整体设计,可以优化单元教学和课时教学,将相关知识进行联系与整合,实现课程多样性、综合性与逻辑性的有效提升,通过这样的课程设计与实施,学生在掌握所学项目运动技能的同时,也在加深对知识与技能完整的体验和理解,还可以增强联系与运用的综合能力。

  二、悟课标,运用情境式教学模式

  教师应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在兴趣的引领下专注于课堂知识的学习。例如“站立式起跑”教学设计,整堂课将教学环节设计成“消防员”的主题情境,所有学生都是“消防员”。

  情境一:“消防员”的常规训练状态(热身运动)。

  情境二:“消防员”学习正确的站立式起跑姿势。

  情境三:“消防员”面对面交谈状态下的站立式快速起跑。

  情境四:“消防员”坐在地面上休息状态下的快速起跑。

  情境五:“消防员”做各种拉伸运动(放松活动)。

  整节课以游戏为主,运用有趣的情境模式,选择适合的道具以及器材,用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活动采用多鼓励少批评的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同时借助节奏鲜明、感染力强的音乐来烘托课堂氛围,充分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三、用课标,开展跨学科教学模式

  新课程标准强调跨学科主题学习,强化学科间的相互关联,以增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体育课具有灵活、开放的特点,可以成为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重要结合点,就像把数学课搬到羽毛球馆上一样,可以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和真实的情境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玩中学”的目标。跨学科主题学习不是几个学科简单相加或轮番呈现,也不是各学科教师的“孤军作战”,而是多元聚合、协同融合。发挥体育课的优势,实施跨学科育人,需要从理念、能力、机制等层面提供保障,学科融合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主体。因此,体育课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必须以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为出发。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学科背景等,有针对性地设计跨学科课程,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感受到其他学科知识的存在和应用。例如体育教师组织放风筝比赛活动,单一的看是一场比赛,更深层次的体现在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风筝,将劳动知识融入体育教学;让学生画风筝,将美术知识融入体育教学;如何让风筝飞得更高呢?可以给学生讲授让风筝飞得更高的原理,这就将科学知识融入了体有教学,当然,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具备跨学科教学的能力,教师应当主动提升自己的跨学科教学能力,设计富有创意的跨学科课程,让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体验跨学科学习的乐趣。

  四、备课标,实现学生的真正发展

  (一)在培训中,王晓娥老师着重强调,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必须要了解和掌握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这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真正发展的基础,我们要学会遵循规律,进而驾驭这些规律,只有这样,体育教师才能不断地提高体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体育教学质量才能不断地提高。

  体育教师要特别注意研究学生学习体育的三个实质性的问题:

  1.学生学习体育到底需要什么?

  2.学生学习体育,他们的知识、技能到底是怎样构建的?

  3.学生还需要在体育教学中获得哪些发展?从教的角度看,教师是主要方面,从学的角度看,在教师启发、教导下,学生是主要方面。在教与学中,缺少任何一方都不可能构成教学。从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看,自我和他人一样是主体,彼此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生成、相互提升的关系。

  (二)在培训中张鲲老师着重强调新授课时应该重点关注的三个方面:

  1.关注新知识、新技术引入环节中教学情境的创设;

  2.学生在新知识、新技术的学、练、思的环节中,教师对课堂生成和学生学习差异性的关注;

  3.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及时有效地评价和反馈。

  (三)在培训中刘娟老师着重强调,复习巩固课应该重点关注的四个方面:

  1.教师引导学生对知识、技术进行回顾、分类和梳理;

  2.教师要善于通过提问和运用多层次、系统化的练习让学生找出问题与不足;

  3.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兼顾能力发展较好和较差的学生

  4.要重点关注学生面对现实的技术学习问题,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运动能力和创新意识。

  总之,通过此次培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体育与健康教学要符合时代的要求,在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作为体育教师的我们,要紧紧围绕学生的身体、心理健康发展这个核心,遵循体育教学规律;紧紧围绕体育课堂教学过程,在研究学生上下功夫、在钻研教材上下功夫、在教学环节上下功夫、在教学细节上下功夫;紧紧结合学校的实际,实事求是,不断深化体育教学改革,让我们成为具有不可代替的,具有高超专业素养的、备受关注的人群,让学校体育也像其他学科那样受到社会的关注和家长学生的重视。

  体育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11

  结合课程理念,梳理新版课标我们会发现新课标有了明确的价值观。体育课程需要培养的是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建设者和接班人。那么新课标从原本的单向教转化为学练赛为一体的教学。提出了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让学生真正掌握1-2项终身运动技能。教学方式以知识与技能为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创设多种学习方式。课程资源更注重跨学科融合教学设计,评价更多元,更人文,更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通过假期对新课标的通读,对于新课标我有以下的认识。

  一、正确的价值观引领

  体育课程理念第一条是坚持“健康第一”。“健康不仅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而且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再完美的课程理念都不能脱离课标的指导思想,课程的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那么如何在体育课程中真实落地,都是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落实。

  对于体育课程而言,首先教师要转变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了。身体练习只是实现健康的一种手段,要严格按照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和维度去完成日常的教育教学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健康。新版的体育课程理念更重视的是育体和育心、体育和健康教育相融合的教育理念。今后的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直接指向就是核心素养,课堂设计要围绕着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进行设计。

  例如,前滚翻技术学习,是运动运动技能的学习。学了前滚翻可以让我们在向前摔倒时,用前滚翻保护自己不受到伤害,教学中要特意的为学生设置这样的情景,这样的教学是健康行为。最后教师要通过课堂设计生成不同的体育品格,并且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这些品格是通过那些内容和环节的设计体现的品德。不能仅仅停留在设计上。这都是今后体育课堂需要转变和关注的。

  二、树立大体育课程观

  原先的单一技术教学,小单元设计教学,基本上很多动作学习都是蜻蜓点水,刚学会没有落实就过去了,导致一直在学,一直学不会。学了忘、忘了学,反反复复,总是停留在教和学的过程,久而久之学生厌倦了体育课堂。新课标提出课程内容要整体设计,多个技术整合串联成大单元的教学。通过一个18课时的大单元整体设计,在设计中融入体运动技术学习,健康知识学习,通过不同的分课时设计,融入“教会、勤练、常赛。”要想让学练赛真正落实有效,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有大课程观,什么阶段教和学为主,练和赛为辅;什么阶段练为主,什么阶段赛为主,这都是需要课程整体设计才能有效实现。因为我们要尊重技能形成规律,学生不学会、不练会,拿什么进行比赛。

  今后的体育大课程观设计理念既要有基础性,满足人人都会,又要有多样性让不同人去体验适合自己的技术学习,还要融合各种知识和不同学科进行整体设计,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运用到体育学习、体育锻炼、运动竞赛和日常生活中。

  三、多元变革指向以学生发展为本

  整个体育课程设计理念无不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只有学生真正发展了,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学方式的变革不在只停留在教师的教,更多的是需要教师给予学生学法指导,通过教师教、学生自学、合作学、探究学,学生自主练、合作练等多元的学练方式进行教学。正如之前所说,整体教学设计后,需要教师根据整体设计进行相应的教学方式变化。新动作学习需要要规范化,以教师的教为主,相互间的保护与帮助需要的是合作学习,学生练习时更多的是自学和合作学的`过程。通过整体设计有机结合学、练方式。

  我们常说评价和目标是一致性的,新课标的教学目标转变成了体育核心素养,那么我们的评价同时也指向了核心素养是否达成。当下我们的课堂评价方式本就很多元,那么哪些方式真正适合体育教学中的评价,真正有效的能够通过评价达成核心素养是需要我们体育教师认真思考和实践。

  高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是对新时代教师提出的要求,基础教育是要让所有学生都能学到应知应会的内容。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身体条件、运动基础和兴趣爱好请帮助不同的学生学会,给予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学练体验。要关注学情分析,注重前测,根据学情制定教学内容,分层怎么分,目标怎么达成,不同的学生水平达成也都是不一致的,需要教师整体设计,分层落实评价,才能让不同的学生找到自信,爱上体育,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提升。

  体育新课标课程理念背后的内涵很深,我今天的学习感悟仅停留在表面,更多的内涵还需要反复研读与实践相结合的去应用理解。

  体育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12

  自《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以来,便备受体育教师的关注。鼓楼区王蔚名师工作室积极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标,通过观看线上专家解读,线下阅读新课标等多种方式,帮助教师更快更好地学习和消化。以下是我学习新课标的一些心得体会。

  与2011年版课标相比,2022年版课标发生了很多变化,理解这些新变化有助于一线教师在教学中贯彻落实新课标的精神。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引入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并贯穿新课标的始终。2022版课标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方面。”围绕核心素养的三个核心要素,进而提出课程总目标,表述更为全面细致,为一线教师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思考方向。在2022版课标新变化的引领下,需要体育教师对自身提出与之匹配的'新的要求。

  1.开展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打破以技能教学为主线的传统体育课堂教学,增强教师课程的整合能力。比如在健康教育课中,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情景式、体验式、实操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体育锻炼和生活中去,逐渐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又或在体能教学课中,以学生兴趣出发,通过情景式、游戏比赛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练习积极性,在各环节中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团结协作、遵守规则等精神品质。

  2.围绕学业质量标准,制定详细的课程评价体系,促进核心素养的养成。2022年版课标提出“学业质量标准是学生完成体育与健康课程某一水平后的学业成就表现,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用以反映课程目标的达成度。”学业质量标准的制定有助于明确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表现;对课程目标达成的情况进行评价;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3.注重“教会、勤练、常赛”教学一体化的实施,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想让“教会、勤练、常赛”落地落实,首先要理解“教会”“勤练”“常赛”的内涵。“教会”三个递进的过程与标志,一是理解了;二是掌握了;三是能用了。“勤练”包含练得多、练得好两方面。“常赛”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正确认识;二是高度重视;三是建立机制。在明确了方向后,需要精准把握各环节,教会知识,做到“学以致用”;开展科学训练,注重“质”和“量”;组织多形式比赛,以赛促练。

  体育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13

  学习《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顺应新时代发展。新课标中要求在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关注每一位学生。摒弃应试教育的旧观,培养学生课堂中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终身运动思想的萌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体育从课时量来说,已经是胜似主科的科目,符合了国家对教育的'教改要求,不再是唯分数论的选拔标准去评价人才。进一步强调了健康第一,课堂上要更加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综合能力。新课标中,强调了不同水平段每节课的运动量与强度,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内涵。新课标中更要求学生在体育课中要有“教会、勤练、常赛”的能力,逐渐养成“校内锻炼一小时,校外锻炼一小时”的习惯。

  其次是设计好课堂教学的环节。如何体现出一堂体育课是否有趣又达到运动量,就看孩子们在体育课中是否有“欢声、汗水”两点。更是对体育教师强调课堂内容设计要新颖,小学阶段多结合游戏的方式运动,吸引与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让他们把注意力都投放到课堂中来。

  新课标是新时代下对体育老师的进一步要求,体育教师肩负使命,将认真落实新课标中的指示,增强学生体质,少年强,则国强!不负韶华,砥砺前行!

  体育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14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除了突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三个方面外,更加具体并强调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的目标体现和渗透。可见,学校体育炼“身”的同时更要炼“心”。不仅要锻炼学生健壮的体魄,更要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通过对新课标的认真解读,我觉得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一是要在讲解知识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反应,恰当的时候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并对其回答更多的作出肯定的评价。二是要在平时要有对课堂纪律的`一个严格要求,禁止出现那些讲话、睡觉等影响课堂教学的行为出现。

  当然在运用教师的强制力的同时,不能忽视跟学生的交流,为教学赢得一个相互尊重的的环境与氛围。总之,在新课程的浪潮中,为了更好地教,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教师必须真正地从事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提高课堂效率,要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

  体育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15

  新课标下,体育课的核心是人与教学,怎样才能让我们的体育课更具吸引力?怎样才能把体育课上得好些呢?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我认为备课上下功夫,努力研究教材和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教材、学生、场地、教学环境、备课环境。因此,教师必须首先理解和熟悉新课标下的教学大纲,掌握有关教材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在根据学生的整体体育能力、体质基础及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和思想品德设计好因地制宜、新颖和利于授课的.环境,再加上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凝集成一种较为稳定的风气,也是潜在的教学和教育因素。

  有人把这种教学和教育因素称为“潜在课程”。教学环境与体育教学效果是紧密相关,相互制约的,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取得最优教学效果的前提。我将不断学习新课标下的体育课要求,力争做到学生锻炼路上的引领人。

  体育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16

  近期我认真学习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版,对新课程改革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两会委员唐江澎提出:教育的真谛是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教育教学正在进行深层次改革。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在将来,健康一直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2012起经过多年实践探索明确了体育课程在各个学段的基调:分别是小学兴趣化、初中多样化、高中专项化、大学个性化。2017年版高中新课程标准提出体育核心素养要提升学生运动能力,首先是发展学生体能等。2022年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在基本理念中提出体育课要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要求注重“学、练、赛、评”一体化新样态教学。学是前提、练是保障、赛是强化、评是促进。关注体育与健康教育内容,体能与技能、学练与比赛、体育与其他学科等方面的有机融合。更加突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育人功能和特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终身学习,信息与体育学科融合,提升效果。

  在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上,信息技术与体育的高度融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教育部在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中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信息技术与体育的有效整合已成为课程改革一个新的方向。

  (一)、减轻了体育教师任务,提升了课堂效率

  长期以来,教师上课前要消耗大量时间,用来备课,写教案,写课后反思等,这项工作比较枯燥,课堂效率不高,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体育教师可以通过ppt的方式将所要教授的内容呈现给学生,学生可以在课前预习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时也可以学的更快,为学生练习节省更多的时间,方便教师纠正学生动作,课后学生可以通过视频来进行练习,减少了学生自主练习时出现错误动作的情况,提升了课堂效率。

  (二)、增强了教学效果

  教学中通常会遇到比较抽象的动作教学,如:《背越式跳高的过杆技术》和《挺身式跳远的空中动作》的教学,教师的讲解比较抽象,教师的示范难度较大,学生不好理解。这时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视频更好地了解这项技术,同时便于分析自身的不足,如将学生动作视频与专业运动员视频进行融合,通过对比分析,找出学生在助跑、起跳、过杆等技术方面的不足,加以纠正,提高了教学成绩,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通过网络平台有利于交流学习

  信息化时代的今天,通过网络平台;例如:QQ群、微信交流群的创建极大地方便了大家的交流。

  1、学生可以在课下向教师分享练习感受,方便老师了解学生练习情况、

  2、通过社交网络向更高水平的运动员进行学习,得知他们更加有效的训练方法,交流训练的感受。

  3、不同教师之间可以通过社交网络分享教学训练方法、训练心得、丰富教学方法,集思广益来弥补自身不足。

  (四)、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习动机

  学生习惯了传统以往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新颖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比赛录像,来了解所学动作的技术特点,同时观看高水平运动员的比赛视频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五)、解脱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往的教学模式往往通过教师讲解动作,动作示范,指导学生练习等环节构成,而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的融合打破了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往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进度慢,练习时间短,课下脱离教师指导不知如何练习,出现错误动作。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学生可以运用教学软件,观看教学视频,比赛录像,来进行课前的学习与课后练习,加以课堂上教师的指导,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解脱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新型的体育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既能充分地发挥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凸显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突破了以往体育教学的难点,增强了教学效果,更好地服务于体育人的学习与交流。极大地丰富了体育教学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动机,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体育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17

  经过这段时间对新课程标准中对体育与健康的学习,让我思考到,新课标下该如何上好一堂体育课?为此,我提出一些看法和观点,与广大体育教师交流。要上好一堂体育课,我认为:体育教师首先要从“用心”去投入,并做到“三个追求”:追求真实的课堂、追求有效的课堂、追求理性的课堂。

  一、用心去理解《新课标》,落实课程理念

  体育老师要认真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即: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等。

  二、用心去设计教法和布置场地器材

  精心设计教学方法与布置教学场地器材是加强素质教育,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实现《标准》目标的必要保证。正像我们有的体育教师讲的那样,在有限的'条件下上好体育课是我们体育教师的职责,只要充分发挥我们每一个体育教师的聪明才智,激发体育教师的工作能动性,“勤定能补拙”。

  三、用心去让每个同学们能够“动”起来

  要上一堂好的体育课我认为:自然应是学生尽情运动,课上生龙活虎,并伴有对下一节课的渴望…… 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形式和资料能够千变万化,但务必坚持让同学们动起来,务必保证让孩子们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 去锻炼。我们体育教师要在体育改革中,应时刻牢记学校体育的主要功能,决不能把体育课上成“休闲”课。

  四、用心去关注“每一个学生”

  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教学中我们也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的要求。要实现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育平等”,我们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关注 “每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要确定层次水平目标,寻求适合学生的有效的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因势利导,帮忙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发展自己的潜能,真正让学生在体育课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体育教师应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打破传统的守旧的习惯和方法,让我们一起在新课标准的指引下,在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这块沃土中,辛勤的播种、耕耘,力求来年的丰收。在此我们更期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发自肺腑的高呼“我喜欢体育运动,更喜欢上体育课”。

  体育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18

  一、新课标实施的要点

  1.科学设置运动负荷。本次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修订,突出了运动负荷由群体运动密度、个体运动密度和运动强度衡量。解释了群体运动密度是指一节体育实践课所有学生总体运动时间占课堂总时间的比例,每节课群体运动密度应不低于75%;个体运动密度是指一节体育实践课单个学生的运动时间占课堂总时间的比例,个体运动密度应不低于50%;运动强度是指动作用力的大小和身体的紧张程度,常用心率表示,每节课应达到中高运动强度,班级所有学生平均心率原则上在140~160次/分。强调应尽量减少教师讲解、示范、队形调动等时间,让所有学生充分动起来,改变“不出汗”的体育课,增进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每节课应有10分钟左右体现多样性、补偿性趣味性和整合性的体能练习。同时,要引导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运动负荷,在保证运动安全的基础上增强学习效果。在每堂体育课教学过程中主要强调3个关键点:

  ①要保证一定的运动负荷( 即运动密度要达到75%左右,运动强度要达到平均心率140~160次/分钟) ;

  ②要有20分钟左右的运动技能教学;

  ③要有10分钟左右的体能练习。

  2.体育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从这个角度来说衡量一堂课的标准不只是在于教师的行为举止是否大方,时间控制是否合理,而更多的在于学生交往、互动的程度、水平;交往、互动的方式与成就。

  3.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把训练等同于教学,把训练当成课堂中的主要行为,是我们课堂中常有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和个体差异,体育教学需要练习,但更需要兴趣。

  4.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本领,养成不断求知的习惯,形成终身学习必备的素质,是时代发展对学生的期盼。我们体育课改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更要注意让学生体会体育锻炼的价值,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二、新课标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1.可借鉴、可参考的实践经验少。由于是新事物,现有的资料,方法很少,许多教师都有这种疑问:新课程到底该这样教。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对我们每一位教师又是挑战,更是机遇,我们去探索、去尝试,形成的做法、思想,就是课改的经验、成果。

  2.因教学内容选择余地大,评价方法灵活,如何规范教师教学的问题。

  3.如何根据学生的需要,结合学生、学校的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形成本校校本课程。

  三、努力方向

  把对新课标的学习变成教师每日学习的常态,才是真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身上肩负的培育时代新人的重任,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入学习新课标,弄懂吃透,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真正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体育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19

  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通过十年多的教学实践,逐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新课标的颁布,意味着未来十年对学生的培养方向要发生变化。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1.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体育教学中,以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为出发点,表达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

  2.新的课程标准,表达以人为本的思想。即体育教学要从学生的开展、学生的实际、学生的需要出发。根据新课改的指导思想,体育教学不再是以教师为主,而是以学生为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经验的重组和重新理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自主的学习者。学生来到学校,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要积极主动的进行知识建构。通过自主的知识建构活动,学生的创造力、潜能、天赋等得以发挥,情操得到陶冶,个性得到开展。

  3.教学方法要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采用启发式教学、探究教学、情景教学等、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教师对学生学法指导。

  4.改革评价体系,改变以往以期末考试成绩为最终成绩的评价方式。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开展、教师提高和改良教学实践的功能。

  5.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探索学生喜欢、符合本地区、本校、教师本人特点的`教学内容。需要指出的是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的集体行为,即在学校校长的统一领导下,在学校教务处的指导下,根据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进行。

  二、实践过程。

  今年学校进行了一系列课堂改革,教师的观念也发生了转变。

  1.了解学生。新生入学或者接手一个新班级后,从介绍教师希望到达的目标入手,与学生共同学习课堂常规,然后进行教学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育根底,最后制定学习目标。

  2.制定教学方案。根据对学生的调查了解,对照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确定学年、学期教学方案。

  3.初步确定评价方案。根据课改要求,考虑可操作性,初步确定的体育与健康评价方案。例如:阶段性考核,在学生学习完一个新体育技能后,组织学生进行考核,教师进行评分。

  三、对新课程改革实践后的一些体会。

  1.课堂不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在过去的体育教学中,教师牢牢的主宰着课堂,学生总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课堂气氛很沉闷。而在现在的体育课堂上,你看到的教师是以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学生进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兴趣更浓了,干劲更足了,气氛更好了,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学习的舞台。

  2.课堂不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地方,而是引导学生开展的地方。把训练等同于教学,把训练当成课堂中的主要行为,是以往我们课堂中常见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无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个体差异,体育教学需要练习,但更需要兴趣。以往的体育教学是教师要学生学,新课改后变成了学生要学。

  3.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养成不断求知的习惯,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是时代开展对学生的期盼。我们体育课改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更要注意让学生体会体育锻炼的价值,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体育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20

  2022年4月21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正式发布。此次教育部门针对《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做出多处调整,全面提升了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与健康课的比例,体现了国家对青少年体育工作的高度重视。

  结合线上学习,线下仔细研读新课标,我发现《课程标准(2022版)》较之以往的课程标准变化明显,其中,“体育与健康”课占总课时比例10%-11%,超越外语(6%-8%)和理化生、科学(8%-10%),成为小、初阶段仅次于语文和数学的第三大主科。与此同时,新课标还明确学校需充分利用课后服务开展体育锻炼等,发展学生的特长。

  新版《课标》主要有以下几个变化:1.完善了培养目标;2.优化了课程设置;3.细化了实施要求;4.强化了育人导向;5.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6.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7.增强了指导性;8.加强了学段衔接性。

  如何才能将新课标更好的与日常教学相融合,这是每一个一线教师都应深思的问题。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新课标浅薄的认识。

  第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2022年版课标坚持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强调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主要目的是通过体育与健康教育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充分利用体育课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重视把体育锻炼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解决“学生未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问题。重点关切学生身心健康,特别是体质健康状况。

  第二,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新课标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规律,贴近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充分反映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以学定教,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出发,根据学生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结合课程内容整体设计,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三,围绕核心素养制订学习目标。2022年版课标强调教师结合学校与学生实际,基于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制订与细化学习目标,并根据学习目标确定达到不同水平的内容要求与学业要求,设计适宜的教学活动与情境。教师要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机渗透到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跨学科主题、专项运动技能学习的学习目标中。为此,体育教师要明确核心素养内涵,尽可能的丰富自身知识、提升自身能力、优化教学态度,提升教学专业素养,以满足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能力需要。

  第四,落实“教会、勤练、常赛”,实现“学、练、赛、评”一体化新课堂。体育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由教师的教为主转向以学生的学为主,保证学生课堂练习时间和练习质量。落实“教会、勤练、常赛”,建构“学、练、赛”一体的课堂教学体系,真正“教会”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让课堂成为比赛的常态,在比赛中增强运动能力,提升学生抗挫折和情绪调节能力。

  鉴于以上的学习和思考,我感受到作为一名体育老师肩上的责任重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时刻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落实“教会、勤练、常赛”建构“学、练、赛”一体的课堂教学体系。在实践中学习,不断研究、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把最好的体育课呈现给我的学生,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乐”。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培养他们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体育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21

  作为一线体育教师,认真研读新课标是当下迫切需要做的事,通过《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学习,我对新课标的认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

  新课标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希望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与2011年版课标相比,20022年版新课标从注重教技术,转向强调学生的能力培养;从注重学与练,转向既注重学和练,又强化体育教学比赛的组织;从强调过程性,转向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我们的体育教学设计都应围绕“核心素养”,教学内容上,新课标提倡结构化的运动知识和技能教学,强调对一个项目的完整学习和体验,一个大单元至少由18课时组成,以“教会、勤练、常赛”为抓手,建构“学、练、赛、评”一体的课堂教学体系,也就是说通过“学、练、赛、评”,引导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知识,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学以致用,让学生懂得知识与技能学习有什么用、怎么用和灵活用。

  新课标明确运动负荷要求,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新课标对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标准做了明确界定,每节课群体运动密度应不低于75%,个体运动密度不低于50%,还提出每节课应有10分钟左右体现多样性、补偿性、趣味性和整合性的'体能练习,让学生获得充分的运动体验,真正改变“不出汗”的体育课现状,从而改善我国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

  通过《新课标》的学习我清醒地认识到,新课标对我们每一位一线体育教师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我们任重道远,所以,我们更应深入研究,不断探索、不断加强学习,勇于进取,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使自己的教学更有时代改革的特色。

  体育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22

  学习《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22年版)》,顺应新时代发展。新课标中要求在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关注每一位学生。摒弃应试教育的观念,培养学生课堂中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终身运动思想的萌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现在的课程设计,体育从课时量来说,已经是胜似主科的学科,符合了国家对教育的教改要求,不再是唯分数论的选拔标准去评价人才。

  进一步强调了健康第一,课堂上要更加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综合能力。新课标中,强调了不同水平段每节课的运动量与强度,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内涵。新课标中更要求学生在体育课中要有“教会、勤练、常赛”的能力,逐渐养成“校内锻炼一小时,校外锻炼一小时”的习惯。作为体育教师应当设计好课堂教学的环节。一堂体育课是否有趣且达到运动量,要看孩子们在体育课中是否有“欢声”和“汗水”。这就要求体育教师的课堂内容设计要新颖,小学阶段多结合游戏的.方式运动,吸引与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让他们把注意力都投放到课堂中来。新课标是新时代下对体育老师的进一步要求,体育教师肩负使命,将认真落实新课标中的指示,增强学生体质,少年强,则国强!不负韶华,砥砺前行!

  体育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23

  暑假我读了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作为一名一线的体育教师,对新课标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学习,对新课改有了一定的认识,新课标也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新课标的主要变化有两大方面:一是关于课程方案,二是关于课程标准。

  关于课程方案

  1. 完善了培养目标。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

  2. 优化了课程设置。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双减”政策要求,在保持义务教育阶段总课时不变的基础上,调整优化课程设置。将劳动、信息科技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

  3. 细化了实施要求。对培训、教科研提出具体要求,健全实施机制,强化监测与监督要求。

  关于课程标准

  1. 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各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方面。

  2. 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设计课程内容,增强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优化内容组织形式,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强化实践要求。

  3. 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形成学业质量标准。

  4. 增强了指导性。注重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

  5. 加强了学段衔接。注重幼小衔接,基于对学生五大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估,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依据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内容。

  对新课标的个人体会

  1. 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个人表演舞台,而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舞台。现在的体育课堂中,教师是以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着学生进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进行学习,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兴趣浓厚了,课堂氛围更好了,课堂教学效果也就提高了。

  2. 对学生健康、行为习惯、意识精神等的培养尤为重要,体育课堂不仅仅是动作技术的教学,也有健康知识、行为习惯、体育精神品质等的一个培养,这也是对新课标体育核心素养的一个体现。体育动作的学习每个学生的身体基础、体育技能基础不同,也会出现教学效果的差异,但是在课堂教学中一些行为习惯、品质精神的培养会对学生以后的生活、学习产生迁移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这点,注重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

  3. 课程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合理的安排课堂内容以及运动负荷量和强度,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教学语言和方法,课堂中注重练习形式的多样性和花样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抓住学生的喜好,合理针对性的设计体育游戏。

  新课标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提高了,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以新课标为航标,设计好每一节课,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课前要有准备,课后做好教学反思,多和同仁前辈交流沟通,不断自我提高,让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走进学生的心里,让我们的学生都能享受到体育课堂带来的开心和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健康成长。

  体育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24

  8月15日,2023年东台市体育与健康暑期全员培训活动在实验小学惠阳路分校举行。活动邀请了山西大学体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吕博士,她为我们作了题为《新课标视域下指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结构化教学关键性问题梳理与实施策略》的讲座。对于我们年轻教师而言,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吕博士结合具体案例阐述了五种教学设计策略,策略一:明确“目标引领内容”的指导思想。策略二:了解课标要求下的小学生整体内容框架。策略三:明确小学生项目的课时数量。策略四:布局运动技能学练内容。策略五:教学内容的逐级细化。

  吕博士指出:《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22年版) 》:“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方面”。它们之间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关系,其中运动能力为基础、体育品德为保证、健康行为为核心,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吕博士建议大家在新课标下整体框架要求下通过多项目的学练,去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体育锻炼兴趣以及为特长的发展提供基础。在课堂项目教学过程中,课时数量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且强调运动的多样性、趣味性,帮助学生协调练习,加强与艺术和劳动学科的相结合。体育大单元教学是促进学生通过较长时间的连续学习,基本学会一项运动。目的是为了“保证充分的教学时间,以克服‘蜻蜓点水’式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是为了“教会、勤练、常赛”,是为了提升教学质量,促使学生学以致用。

  下午的体育教师技能展示中,各联盟体育教师积极准备,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彰显了东台市体育教师们过硬的基本功、专项技能,现场气氛活跃,掌声不断。

  最后,由我校卢主任做《任务驱动,让成长真正发生》的主题讲座。她说:“作为老师的我们,职责是助力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并且走在正确的路上。”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我们要拒绝“满堂灌”、教学设计不足等现象。为了解决学生学习动力的问题,我们要寻求有效的学习途径,追求创新,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良好的学练氛围。卢主任分别通过自身教学创新:让“点子”动起来、从1.3米-1.8米巧用跑道练跳远、“老师,我们小组一定行”等相关教学案列及反思,进一步证实“创新”教法所得的学生正向积极的反馈。在任务的驱动下,突破现状,获得真正成长。

  此次培训是一次我“教育潜意识结构”的深层改造,它让我的业务水平有所提高。虽然培训结束了,但思考没有结束,行动更没有结束。我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信念、带着满腔热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汲取专家讲座的精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让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获得成长,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更上一个台阶。

  体育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25

  8月15日,我参加了针对全体体育教师的培训。我聆听完吕慧教授的演讲后,对体育教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解决了我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对我今后如何实现体育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下面是我得以解决的问题和一些个人体会:

  1.作为新教师,总是想在最短的时间内,教给学生最多的知识,常使用“满堂灌”的老旧教学模式。教授告诉我们教学不能仅仅只是传授简单的文化知识,更应该引导学生自己思考,构建知识框架,要在教学过程中创设贴合学生生活的情境,教导学生大胆思考、合作学习等,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2.不断学习、提升自我。我认为要想驾驭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不仅要具备高尚的师德,还要有渊博的学识。要以这次讲座为契机,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充实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业务素质,更好服务于教育行业。

  3.意识到转变教育观念的'重要性。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坚持搞好素质教育,进一步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的素养发展和教学成绩的双赢。

  4.进一步加强对教学工作的反思。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听课教师的评课建议,及时修改、补充、调整、完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坚持写课后反思,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进步。

  本次培训给我带来的收获很多,我相信以后我可以更好胜任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希望以后还有很多这样的培训机会,让我不断成长和提高。

【体育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体育教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10-17

《新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11-24

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02-25

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06-10

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05-30

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02-26

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02-25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03-12

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