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观后感

时间:2023-11-16 10:07:42 王娟 观后感 我要投稿

电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观后感(通用19篇)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何不写一篇观后感记录下呢?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电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电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观后感(通用19篇)

  电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观后感 1

  一个不平凡的灵魂,在平凡的岗位上,执着,坚守,奉献,直至献出宝贵生命!像一支火炬,照亮了边疆,也温暖了这个寒冷的冬天!让我们永远记住英雄的名字:拉齐尼巴依卡!

  作为大学生党员,我们应该向拉齐尼·巴依卡同志看齐、不断学习,学习忠于党和人民,长年累月爱国护边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危急时刻挺身而出,舍己救人的高尚品格;学习不畏艰难,忠于职守,刻苦学习的敬业奉献精神,努力将自己发展为全面成长的新时代大学生。

  作为第三代护边员,拉齐尼·巴依卡同志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帕米尔高原守边护边,义务带领边防官兵巡逻。17年间,他与官兵在环境恶劣的雪域高原,遭遇过太多生死攸关的危险时刻,但他不畏艰险,把为国守边当做自己的终生事业。

  这一幕幕造就了今日的英雄,寒风凛冽您毫无畏惧,在生命的最后十几分钟,您的托举成就大爱,谢谢您!我们的英雄,愿您一路走好。

  有人说,生命最完美的演绎就是延续灵魂送出真心,生命最博大的.诚意就是舍弃自身相助他人。这无疑也是拉齐尼巴伊卡同志的真实写照。他奋不顾身跳入冰水救人,在生死考验面前,谱写了一首壮丽的生命赞歌,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作为“帕米尔雄鹰”的道义和责任,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应当学习拉齐尼巴伊卡无私无畏、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怀与坚定信念的思想境界。

  电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观后感 2

  拉齐尼·巴依克,男,塔吉克族,1979年4月生,中共党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牧民护边员。

  拉齐尼·巴依克一家祖孙三代都是优秀护边员,他的父亲是红其拉甫边防连义务巡逻向导,拉齐尼·巴依克退伍后从父亲手中接过使命也成为红其拉甫边防连的一名巡逻向导。几十年来,慕士塔格峰和艰险崎岖的千里边防线见证了巴依克一家三代人守边护边的感人事迹。

  驻守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的红其拉甫边防连,有一条全军最长的陆地巡逻线。由于地势险要,只能借助牦牛巡逻,不能乘车。拉齐尼·巴依克十几岁便开始跟着父亲学习探路、查看地形、熟悉地理位置。他牢记父亲的嘱托,立志成为一名优秀护边员。2004年,当了38年义务巡逻向导的父亲身体状况大不如从前。为将父辈爱国守边精神传承下去,父亲拉着拉齐尼的.手说:“边防官兵日夜巡逻边境线,使祖国的边关得以安宁,牧民得以安居乐业。我给他们带路只是做了塔吉克族边民应该做的事。现在我走不动了,你要把我走的路延续下去。”刚从部队退伍的拉齐尼·巴依克继承父辈使命,成为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军人。

  2011年11月,拉齐尼·巴依克带着巡逻的官兵们奔波在山高路险的吾甫浪沟。天气骤变,积雪厚度几乎可以将牦牛埋没。走在最前面的战士皮涛突然从牦牛背上摔下来掉进了雪洞。周围冰雪还在垮塌,拉齐尼·巴依克高喊着“大家都不要动”,自己爬到雪洞旁边脱下衣服、打成结、做成绳子,花了两个小时将皮涛从死亡线上救了出来。皮涛得救了,他却被冻得不省人事,急救3个小时才挽回性命。痊愈后不久,他又骑着牦牛给巡逻的官兵们带路去了。2012年9月1日,在海拔4639米高的一处悬崖边,1名战士骑的牦牛突然四处乱窜,拉齐尼帮助战士们将牦牛稳住,他自己因为牦牛鞍子肚带断裂,摔倒在冰河里,被河水冲出十几米远。

  60多年来,诚信和责任一直激励着拉齐尼一家默默无闻巡逻在祖国的千里边防线上。他们家先后有10头牦牛累死在巡逻路上,9头牦牛摔伤失去劳动能力,但他们家却坚持不要一分钱的补偿。

  拉齐尼·巴依克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劳动模范、爱国拥军模范等称号。

  电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观后感 3

  “我的家乡很美,蓝天、湖泊、雪山、牦牛,有机会一定要带你去看看。”可这一次,拉齐尼·巴依卡对木沙江·努尔墩“失约”了。当木沙江·努尔墩来到这片纯净之地,山水依旧,唯独缺少了拉齐尼·巴依卡的身影。

  雄鹰并未折翅。一身正气、赤诚爱国的拉齐尼·巴依卡,将被人们永远怀念。

  “失去儿子我十分难过,但他是为了救人牺牲的,这让我感到骄傲和自豪。就算同样的事件再发生一次,就算明知道结果,他还是一样会做的。”一生坚强的巴依卡·凯力迪别克老泪纵横,“我们会把他的事迹、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他不顾一切救我的孩子,这份恩情,我们全家始终都会铭记于心。”落水儿童的父亲说,“每年我都会带孩子去祭拜救命恩人拉齐尼·巴依卡,告诉他是谁给了他第二次生命,告诉他要成长为一个怎样的人。”

  拉齐尼·巴依卡的“发小”,护边员麦富吐力·坎加,如今承担起照顾村中一位独居老人的义务。拉齐尼·巴依卡生前给他打的最后一通电话,便是问老人的近况。

  “心里装着祖国的边防、巡边的战士、村里的父老乡亲,就是很少想到自己,自家的房子几年了都没装修完。”麦富吐力·坎加说着捂起面庞,“我佩服他,以后要成为像他那样的人。”

  跟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一样,拉齐尼·巴依卡昔日也多次带着儿子拉迪尔·拉齐尼来到国门和护边一线。虽然年纪小,但长时间的'耳濡目染已让孩子继承了家族代代相传的护边守边信念。“爸爸是英雄,是我的榜样。”拉迪尔·拉齐尼眼神坚定,长长的睫毛上挂着泪珠,“长大后我也要去部队锻炼,退役了去当护边员!”

  将时针拨回到送别英雄的那天清晨,提孜那甫村笼罩在洋洋洒洒的雪花中。人们默然肃立,静静地想着他,念着他,永远地记住他。

  雪山之巅,雄鹰正在翱翔。

  电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观后感 4

  3月3日晚21时,中共中央宣传部通过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时代楷模发布厅”,向全社会宣传拉齐尼·巴依卡同志英雄事迹,追授“时代楷模”称号。

  三代戍边,谱写忠诚。红其拉甫,这个传说中躺着就是奉献的地方,他们将青春和热血挥洒在帕米尔高原的边关,这是怎样的爱国情怀!

  英雄托举,响遏行云。1月份,寒风呼啸、大雪纷飞冬日里,毅然跳入冰冷刺骨的湖水,勇救落水少年,这是怎样的英雄气概!

  英雄已去,浩气长存。拉齐尼·巴依卡的英雄事迹,感染着每位干警。观看完视频,不少同志眼里已是满含泪水。

  拉齐尼·巴依卡同志的英雄事迹,正是众多爱党、爱国、爱新疆的各族干部群众付出奉献和建设美好新疆的一个缩影。在南疆大地,我们检察人员虽然不处在戍守边关的最前沿、第一线,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也更加优越,但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却同样重如泰山。要以学习拉齐尼·巴依卡精神为契机,秉承初心使命,砥砺奋斗精神,毫不动摇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绝对领导,以“求极致”标准和工匠精神深耕检察业务,种好“责任田”、坚守“主阵地”,用“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奋斗精神抓好本职工作。用最好最优检察产品服务伽师人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新需求。

  英雄离我们并不遥远,用心用情做好每件小事就是我们学习英雄精神的最好实践。检察机关是政治机关,讲政治可以说是融入到每一位检察干警的血液中、灵魂里。组织有号召,人民有需要,就要带头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落实,绝不能讲条件、谈要求。我将以拉齐尼·巴依卡为榜样,用奋斗铸就青春底色,书写无悔人生。

  电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观后感 5

  3月,乌尔禾采油站多角度、多形式开展向全国劳动模范拉齐尼·巴依卡学习活动,通过多次学习该同志的先进事迹后,我深有感触。

  帕米尔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雪峰连绵,拉齐尼·巴依卡祖孙三代义务为国戍边71年,接过父亲的“接力棒”后,拉齐尼·巴依卡便把护边当作己任,“当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永远守护祖国的边境线”是他生前常说的一句话。

  拉齐尼·巴依卡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情都直戳我的内心。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英雄,他与雪山冰岭为伴诠释忠诚,他用双手托举希望温暖人心。我想,这便是对“大爱无言”最好的诠释。

  很多人说,80、90后没有责任担当。作为一名80后的“油三代”,我想用自己对这片茫茫戈壁的热爱体现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心。在工作的10年中,我有过彷徨、恐惧、退缩,彷徨自己苦苦求学十几年,最后还是回到父母身边,过着一眼就能看到尽头的日子;恐惧戈壁极端恶劣的环境,一眼看不到边的采油树、抽油机;退缩每日往返的漫长送班车行程和陌生的工作环境。如果非要说我们这一代没有担当,那么,面对众多诱惑的时候,我们依然选择了和父辈们一样的'工作,毅然决然留守在祖国的大西北。

  工作中,我们有很多缺点,例如责任意识不强、欠缺开拓创新精神、个人得失心太重等等,所以,这样的模范典型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在做各项工作时遇到矛盾和问题要勇于正视和解决,做到善于发现问题的“痛点”,展现新一代石油工人风采。事情难以解决时要沉下心,保持谦虚。

  英雄虽去,但精神长存,我们要营造良好氛围,积极宣传,将这种精神延续下去。

  电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观后感 6

  今天早晨,我和我们学校老师一起在岳普湖县会议中心观看了电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观影后,我的心一段时间都不能平静。塔县人民和解放军官兵真正做到了军民鱼水情。刘红军把生命留在了塔县,他退伍了,但没有离开塔县,继续带领乡亲们修路,在救小拉齐尼时,被石头砸中了脑袋,不幸牺牲。

  如果生命有价值,那就是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后来刘红军的儿子刘朝长大来到了塔县,看到修路的人一个一个倒下,自愿当起工程师,修盘龙古道,又重走他父亲的巡边路吾普浪沟,吾普浪沟塔吉克语是“死亡之谷”。吾普浪沟车马是上不去的,只能借助牦牛。在走到一半的`时候,刘朝病倒了,可见吾普浪沟的路之险,高反之重。拉齐尼的父亲巴依卡训斥拉齐尼,这条路我带你走了一年,才敢把牛鞭交给你,你可好,让一个从未走过的人去冒险。

  后来看到拉齐尼救落水儿童牺牲的片段,非常感动,孩子是获救了,可拉齐尼却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他把生命永远的定格在了2021年1月4日。英雄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故事还在。他们一家守边护边70年,三代人都是爱军拥军的楷模。拉齐尼的儿子小拉迪尔说,我的理想是当一个护边员,难道你就不感动?

  在这个时代,我们应该倡导荣誉至上,向拉齐尼一家学习,或许拉齐尼的事迹就这样让我们感动不已,我们也要做像拉齐尼一样,无愧于人大代表,无愧于共产党员,做时代楷模,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电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观后感 7

  生命的托举成了红其拉甫边防连护边员拉齐尼·巴依卡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姿态。

  “来人啊!救救孩子!”今年1月4日中午,一名儿童掉入喀什大学校内人工湖的冰窟,拉齐尼·巴依卡奋不顾身,踏上冰面,施以援手。

  就在他快要拉住孩子的瞬间,冰面破碎。拉齐尼·巴依卡掉入刺骨的湖水。他用冻僵的身体和所有的气力托起孩子,坚持了漫长的十分钟……

  最终孩子获救,他却不幸牺牲,年仅41岁。

  连日来,拉齐尼·巴依卡的英雄事迹,令无数人闻之落泪。在生死考验面前,他把生的希望送给他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生命向党和人民递交了一份优秀答卷、谱写了一曲英雄赞歌、树立起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英雄托举响遏行云

  不久前,伊宁县英塔木镇托万克温村党支部书记木沙江·努尔墩一路奔波,踏上帕米尔高原,来到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提孜那甫村——拉齐尼·巴依卡的家乡。

  群山如阙,雪峰林立。看着拉齐尼·巴依卡的长眠之地,这个身材魁梧、皮肤黝黑的大汉,不禁声泪俱下:“兄弟,我来看你了……”

  木沙江·努尔墩是拉齐尼·巴依卡在喀什大学培训期间的室友,1月4日,曾与拉齐尼·巴依卡一起救人。

  “我时常会梦到当时的场景,他在冰水中对我大喊:‘别过来,冰薄!’‘救孩子,先救孩子!’”2月26日,木沙江·努尔墩回忆起那个惊心动魄的中午,眼眶通红。

  尽管听见了拉齐尼·巴依卡的劝阻,但紧要关头,木沙江·努尔墩顾不了那么多,急忙前去施救。在施救过程中,他也不慎掉入冰水。回想起那冻透骨髓的寒意,他不禁打了个寒颤。

  “落入水中的瞬间,我大脑一片空白。感觉有无数根针扎进了皮肤,再后来,全身都僵了。”木沙江·努尔墩感慨,拉齐尼·巴依卡不会游泳,却在冰水里托举着孩子坚持了那么久,真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

  拉齐尼·巴依卡以无比坚强的毅力、超人的意志,用托举成就大爱。英雄一幕,宛若一曲高亢的壮歌,响遏行云。

  马燕是拉齐尼·巴依卡在喀什大学培训期间的教师。“他总是第一个来到教室,打扫卫生、擦黑板,学习很刻苦。”马燕动容地说,“拉齐尼·巴依卡虽然是我的学生,但却是我人生的导师、学习的楷模。”

  在拉齐尼·巴依卡曾经巡逻的边境线上,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边境派出所副所长阿布都贾米·龙吉克和同事把拉齐尼·巴依卡巡边使用过的望远镜留在这里,用石头压住,镜头朝着提孜那甫村的方向,希望英雄每天都能看见家乡,看见祖国的大山。

  “他是我在部队时照顾我的‘老班长’,是工作中带我巡边的‘领路人’。”阿布都贾米·龙吉克哽咽地说,“我会传承他的精神,担起他的责任,继续守护好祖国的边境线,守护好我们的家园。”

  三代护边谱写忠诚

  英雄城里出英雄。英雄的诞生,从来不是偶然。

  半个多世纪前,红其拉甫边防连成立,哨卡建在海拔4300米的帕米尔高原上。

  这里山路崎岖,自然环境恶劣。拉齐尼·巴依卡的祖父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主动请缨,为红其拉甫边防连的官兵做向导,从此开始了一家三代护边70余年的传奇。

  时间一晃便是23年。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带领官兵们走遍红其拉甫边防线上每一道河沟、每一个山口、每一块界碑,同吃同住,一起经历千难万险,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不让界碑挪动一毫米。”1972年,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走不动了,他将拉齐尼·巴依卡的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叫到身边,嘱咐道:“守好边防的任务,以后就交给你了。”

  一座毡房就是一座哨所,一个牧民就是一个哨兵。巴依卡·凯力迪别克骑上牦牛,谨记“家训”,走上边境线,与官兵一起爬冰卧雪、戍边巡逻,这一干又是38个春秋。拉齐尼·巴依卡从小跟着父亲在边境线上长大。巡逻路上,父亲经常给他讲爷爷巡边的故事。年幼的拉齐尼·巴依卡听着,两眼放光,一颗种子在幼小的心灵里埋下——“长大后也要和爷爷、爸爸一样,为国守边。”

  2004年8月,刚刚从部队退役的拉齐尼·巴依卡接过父亲的班,成为家中第三代护边员。同年,他光荣入党。这让他对自身有了更高要求——不仅要做一名优秀的护边员,更要做到在入党申请书中所写的那样“尽我所能,为人民、为祖国多做好事。”

  巡逻路上,拉齐尼·巴依卡总是走在前面探路,凭着多年经验,多次帮边防官兵化险为夷。

  “巡逻路上,我们每次都要穿越冰河,他总要自己先过去,试试水深不深、流速急不急,确认安全后,才让我们过河。”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红其拉甫边防连战士肖瑶说,“有拉齐尼·巴依卡在,我们心里特别踏实。”

  山区气候变化无常,危险说来就来。2011年冬天,巡逻队遭到暴风雪袭击,边防战士皮涛突然滑入雪洞,周围冰雪不断塌陷。千钧一发之际,拉齐尼·巴依卡迅速爬到雪洞旁,脱下衣服打成结、做成绳子,花了两个小时终于将皮涛拉上来。皮涛得救了,拉齐尼·巴依卡却被冻得不省人事,送到医院抢救了三个多小时,才挽回生命。

  16年的护边生涯,拉齐尼·巴依卡曾在峭壁探路途中被山石砸晕血流不止,也因渡河发生意外,噙泪与自己相伴多年的'白牦牛作别。太多的急险时刻,却从未拦下他巡逻的脚步。

  “做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永远守好祖国的边境线……”拉齐尼·巴依卡用青春和热血践行着铮铮誓言,被当地群众称为守边护边的“帕米尔雄鹰”。

  雄鹰高飞精神永续

  “我的家乡很美,蓝天、湖泊、雪山、牦牛,有机会一定要带你去看看。”可这一次,拉齐尼·巴依卡对木沙江·努尔墩“失约”了。当木沙江·努尔墩来到这片纯净之地,山水依旧,唯独缺少了拉齐尼·巴依卡的身影。

  雄鹰并未折翅。一身正气、赤诚爱国的拉齐尼·巴依卡,将被人们永远怀念。

  “失去儿子我十分难过,但他是为了救人牺牲的,这让我感到骄傲和自豪。就算同样的事件再发生一次,就算明知道结果,他还是一样会做的。”一生坚强的巴依卡·凯力迪别克老泪纵横,“我们会把他的事迹、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他不顾一切救我的孩子,这份恩情,我们全家始终都会铭记于心。”落水儿童的父亲说,“每年我都会带孩子去祭拜救命恩人拉齐尼·巴依卡,告诉他是谁给了他第二次生命,告诉他要成长为一个怎样的人。”

  拉齐尼·巴依卡的“发小”,护边员麦富吐力·坎加,如今承担起照顾村中一位独居老人的义务。拉齐尼·巴依卡生前给他打的最后一通电话,便是问老人的近况。

  “心里装着祖国的边防、巡边的战士、村里的父老乡亲,就是很少想到自己,自家的房子几年了都没装修完。”麦富吐力·坎加说着捂起面庞,“我佩服他,以后要成为像他那样的人。”

  跟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一样,拉齐尼·巴依卡昔日也多次带着儿子拉迪尔·拉齐尼来到国门和护边一线。虽然年纪小,但长时间的耳濡目染已让孩子继承了家族代代相传的护边守边信念。“爸爸是英雄,是我的榜样。”拉迪尔·拉齐尼眼神坚定,长长的睫毛上挂着泪珠,“长大后我也要去部队锻炼,退役了去当护边员!”

  将时针拨回到送别英雄的那天清晨,提孜那甫村笼罩在洋洋洒洒的雪花中。人们默然肃立,静静地想着他,念着他,永远地记住他。

  雪山之巅,雄鹰正在翱翔。

  英雄未曾远离,山川河流间,拉齐尼·巴依卡的守护一直都在。

  电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观后感 8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坐落在连绵起伏的帕米尔高原。

  大山深处,分布着很多通往边境的山口,这些山口是护边巡逻的重点区域,也是拉齐尼·巴依卡生前最牵挂的地方。

  16年来,他以钢铁般的意志,日夜行走在冰峰雪岭间,成了一名不穿军装的战士,守卫着这片净土。英雄长眠,正气永存。雪山为证。

  “给你们带路是我的职责”

  1月8日上午10时,毗邻边境的一道狭窄山谷内,寒风呼啸。

  “列好队,出发!”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边境派出所副所长阿布都贾米·龙吉克带领10余名护边员,开始了一天的巡边工作。

  “前面有陡坡,大家注意安全。”阿布都贾米·龙吉克提醒大家,对这片区域的地形,他烂熟于心——拉齐尼·巴依卡曾带着他走过无数遍。

  “老班长是我们巡逻路上的‘活地图’,有他在,就没有过不去的沟、爬不上的坡。”阿布都贾米·龙吉克说。

  2002年,阿布都贾米·龙吉克入伍。当他对拉齐尼·巴依卡叫出第一声“班长”时,并没有想到,两人之间的缘分能从部队延续到雪山深处的一个个山口、峡谷。

  还是个“新兵蛋子”的阿布都贾米·龙吉克,每次器械训练,体能都跟不上。

  “心里特难受,体能不行,巡边肯定吃不消。”回忆往昔,阿布都贾米·龙吉克双眼泛红,“可老班长从没责怪过我。一天晚上,他专门把我叫到操场上,单独指导器械练习的技巧和要领。之后天天如此,直到我攻克难关。”

  2003年11月,拉齐尼·巴依卡退伍。同月,阿布都贾米·龙吉克接到了首次没有老班长带队的边境巡逻任务。面对座座高山和数不清的沟渠,阿布都贾米·龙吉克心里犯起了嘀咕。忽然,不远处,一个面色紫红的汉子牵着牦牛,笑吟吟地从山下走来。“老班长!”阿布都贾米·龙吉克喜出望外,这下心里有底了!

  那时,拉齐尼·巴依卡的家还在山上。但只要官兵巡逻,他一定会走十来公里的山路,提前到山脚迎接。

  “后来,我们渐渐熟悉了路线,但老班长很执着,每次还是给我们带路。‘山里不确定因素多,给你们带路是我的职责。’”阿布都贾米·龙吉克至今还记得老班长说的这句话,“今后,我会循着他的足迹,担起他的责任,继续为祖国守好边。”

  “以助人为乐为幸福的人”

  拉齐尼·巴依卡的办公桌依旧一尘不染,那些没看完的书、没记完的笔记,被整齐地摆放在桌面的右上角。“每天我们都会把他的桌子擦一擦,希望哪天他突然推门进来,继续坐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工作,为村里谋发展。”提孜那甫乡提孜那甫村党支部副书记扎热非巴依·巴拉提神情黯然地说。

  2023年,拉齐尼·巴依卡成了一名村干部,肩上的担子又重了。在他办公桌一旁的书柜中,整齐码放着一沓厚厚的护边员资料。“拉齐尼·巴依卡一上任,就把这份资料整理了出来。”扎热非巴依·巴拉提说,“效果很明显,村里对护边员队伍的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升。”

  每个月,拉齐尼·巴依卡半个月在山上巡逻,半个月在村里办公,很少有休息时间。

  “家里的房子,几年了都没装修好。他总说:‘大家的事是大事,咱家的事是小事,把村子里的事忙完再装也不迟。’”拉齐尼·巴依卡的妻子阿米娜·阿力甫夏眼含热泪,“我理解他,这就是拉齐尼·巴依卡。”

  2023年初疫情防控期间,拉齐尼·巴依卡每天冒着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挨家挨户给村民送物资。一天下来,浑身冻透。

  “看见烧水的火炉,他恨不得把手伸进去取暖,可嘴上还笑着说‘没事没事’。”扎热非巴依·巴拉提说,“他是一个以助人为乐为幸福的人。”那西尔江·塔西坎迪与拉齐尼·巴依卡同村。一天夜里,他的母亲突发急病。

  “我们一家住在山区的毡房,离村子有近20公里的路。我快急死了,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给拉齐尼打电话。凌晨两点多,也不知他从哪里找到一辆车开到山上,把我母亲及时送进县里的医院。”

  那西尔江·塔西坎迪说,“对于他,我有一份源自心底的.信任。”

  “光荣啊,塔吉克的雄鹰”

  1月8日清晨,边境巡逻任务开始前1个多小时,高原的天空还挂着满天星斗。护边员麦富吐力·坎加整理好行装,走出家门,很快便消失在黎明前的夜色中。

  “阿姨,最近身体怎么样,这是给你带的东西。”半个多小时后,麦富吐力·坎加来到一户人家,叩门探问。

  一位年约70多岁的老妈妈走了出来。“挺好的,挺好的……”老人嘴唇紧抿,欲言又止。

  准备离开时,麦富吐力·坎加听见了屋内传来一阵轻微的啜泣声。

  “兄弟,我经常去的那户人家,你有空替我去看望一下。这家就一位老妈妈独住,我在喀什大学培训,回不去,你一定照看好她。”1月3日,麦富吐力·坎加接到拉齐尼·巴依卡打来的电话。

  “我万万没想到这是我们之间最后一次通话。”麦富吐力·坎加同拉齐尼·巴依卡是发小,又一同当上护边员,感情很深,“这是他最后的心愿,我一定替他照顾好这位老人。”

  10时,麦富吐力·坎加准时赶到执勤点,和大家一起执勤。

  熟悉的拉齐尼·巴依卡不在了,思念之情萦绕在每个人心头。

  “不如,我们一起为他唱首歌吧。”护边员艾努尔古丽·提路打破了沉默。

  “光荣啊,祖国的好儿女/光荣啊,塔吉克的雄鹰……”慢慢地,所有人都跟着哼唱起来,这首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的插曲,回荡在群山之间。

  天空中,倏尔传来一声嘹亮的鹰叫,好似在与人们对唱:英雄的拉齐尼·巴依卡并没有走远,他的精神将化作雄鹰,继续守护一生挚爱的家园。

  电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观后感 9

  2021年10月9日,电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在乌鲁木齐成功举办了新疆首映式——我们心中的“花儿”终于“红了”——饱含着新疆电影工作者汗水和泪水的花儿红了,饱含着对英雄拉齐尼·巴依卡敬仰之情的花儿红了!

  首映过程中,观众们无不唏嘘感慨,感伤落泪,人们被拉齐尼·巴依卡的故事深深打动了。一部影片的成功,有一千、一万个理由,但我认为,《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成功,就在于她用带着疑问句式的片名将观众引入光影世界,又用铿锵有力的回答满足了观众的期待。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作为人物传记类型影片,创作最根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树人”。让主人公在观众的脑海里,从一个点到一条线,再到一个面,进而一个立体地全方位呈现,是影片是否成功的关键。

  那么最原始的那个点在哪里呢?在拉齐尼·巴依卡奋不顾身跳入冰湖勇救落水儿童的瞬间,是什么样的精神世界在支撑着他,而他的精神世界的支点又在哪里呢?创作者很好地找寻并捕捉到了这个点——拉齐尼·巴依卡的精神世界的原点。

  拉齐尼·巴依卡出生在高原之巅,电影镜头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冰清玉洁,高远深邃的广袤世界。这个世界是澄净纯洁的——雪山、冰湖、草场、云天无不静若处子,干净透亮。不时飞过大银幕的那只雄鹰,是高原的主人,更是高原精神的外化,拉齐尼·巴依卡眺望着雄鹰长大,而他的名字就叫“雄鹰”。

  1949年,红其拉甫边防连刚刚成立,拉齐尼的爷爷凯力迪别克·迪里达尔就自告奋勇为解放军担任义务向导,一走就是23年。随后,拉齐尼的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接过了牦牛鞭,继续父亲的护边事业。

  拉齐尼·巴依卡就诞生在这样一个红色家庭里。耳濡目染,言传身教,稚嫩的眼神里望去的是长辈们护边守边的身影,幼小的心灵中记下了家人和边防官兵情同手足,相濡以沫的场景。爱国主义精神,牺牲奉献精神早早地就在幼年拉齐尼·巴依卡的心灵深处扎下了根,他精神世界的原点就是红色的。

  2004年,拉齐尼从父亲手中接过了牦牛鞭,走上了一家三代72年的护边路。每年他都会和解放军战士一起给界碑上的“中国”二字描红,那抹红色,正是他心底的中国红。

  找到了拉齐尼·巴依卡的精神原点,也就找到了他的初心,找到了影片的魂魄,找到了塑造人物的抓手和着力点。创作者们利用镜头语言,不断描画着这一抹红色。过去时空里退伍战士救人倒下的时候,它是撼人心魄的鲜红;国旗在国门上迎风飘扬的时候,它是热烈纯粹的中国红;拉齐尼·巴依卡牺牲的时候,它是映红晚霞的夺目殷红……

  “红”的描摹贯穿全片,“红”的意象统领着影片的美学追求,“红”更是影片探索的精神世界!

  而这抹红色,不但作为影片的底色早早铺就,同时也在影片的拍摄过程中铺进了每一个参与影片创作的演职人员的心中。

  虽然天山电影制片厂摄制组做了充分的准备,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拍摄难度,还是远远超出了最初的想象。寒冬腊月,料峭早春,一百六十余人的.拍摄团队,每天都跋涉在平均海拔4500米左右的帕米尔高原上,前后七十余天。

  几乎每一位演职人员都出现了高原反应,头痛头晕呼吸不畅是常态,恶心呕吐流鼻血时有发生。多位主创因身体不适紧急下撤到喀什医院。北京来的演员从抵达当日,就出现高反,边吸氧边坚持拍摄。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演员们还要牵着牦牛穿过茫茫雪域高原,领受刀割般的狂风和刺骨的严寒。

  尤其是在不同的三个时空里,演员们泡在冰水里拍摄的重场戏,更令人揪心不已。本来冰水就令人望而生畏,更何况是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度和零下20度以下的低温里。扮演拉齐尼·巴依卡的演员,为了最大限度地还原在冰湖里勇救落水儿童的场面,前后拍摄的三天时间里,十几次地跳入冰水中。浑身冻的像筛糠一般,牙齿不断打颤,话都说不出来,可每次稍事取暖休息后,就又奋不顾身地跳入了冰湖。

  摄制组上上下下都憋着一口气,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都要把拉齐尼·巴依卡拍好,演好,呈现好。因为,每个工作人员都为拉齐尼·巴依卡的牺牲奉献精神所感动着、鼓舞着,都为能够成为剧组的一份子而感到自豪。他们常说,和拉齐尼·巴依卡吃过的苦比起来,我们这点苦算得了什么?和拉齐尼·巴依卡一家三代同边防军一起趟冰河,越群山的困难相比,我们这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就是这样,英雄的红色的精神世界激励着、鞭策着每一个创作生产人员,让他们奋不顾身,让他们百折不回。

  拉齐尼·巴依卡一家三代的爱国主义精神,牺牲奉献精神的传承,正是我们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世代相传的典范。作为新疆电影人,抒写好以拉齐尼·巴依卡为代表的新疆各族人民守边卫国的新疆故事,展示好新疆的风采与荣光,是我们的使命担当。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英雄的青春永放光芒!

  花儿红了,红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田……

  电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观后感 10

  3月18日,电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全国公映,新疆各大影院同步上映。这部电影以“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的真实人生经历为创作蓝本,生动还原了他们一家三代守边护国70余年的传奇故事。

  影片开头,一座形似馒头的山峰刺破云雾,白雪映衬着蓝天,纯净肃穆。此乃青藏高原北缘第二大高峰——海拔7509米的慕士塔格峰。这件大自然的神来之作地处阿克陶县与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交界处,屹立于帕米尔高原之上,故事的脉络由此展开……

  “这么多年终于把你找见了!”喀什机场外,拉齐尼·巴依卡见到工程师刘朝,激动地给他一个大大的熊抱。然后,兄弟两人驱车向帕米尔高原驶去。刘朝欣赏着沿途壮美的高原雪山景观,父辈的经历仿佛昨日般一幕幕闪现在眼前。

  帕米尔高原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屯垦戍边需要请当地人做向导,由此渐渐形成了一支独具特色的护边员队伍。他们没穿军装,没有正式编制,却承担起保卫边疆的责任,为当地的安定与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正是在这种合作下,解放军与当地的护边员及广大百姓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其中包括小拉齐尼的爷爷凯迪拜克和爸爸巴依卡·凯力迪别克。父子相继接力,足迹踏遍帕米尔高原边防线的每一块界碑、每一道山谷、每一条河流,遇到的艰难险阻不计其数。护边数十年,家里牺牲了上百头用于运送物资的牦牛。

  在刘朝出生那年,身为边防连队队长的父亲刘红军退伍了。“红军叔叔”心里放不下当地翻山越岭上学的孩子们,退伍后放弃了与妻儿团聚的机会,坚持留下来,与当地百姓一起建造公路。在他的带领下,项目克服了重重障碍,公路建设一点点向前推进。“路”是整部影片的主线,从吞噬人畜性命的危险山路到新时代宽阔平整的盘龙古道,体现几代戍边人在艰苦的自然条件下,一次次突破生命的极限,将不可能变成可能,为子孙造福。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小拉齐尼兴高采烈地跑去项目地,准备告诉红军叔叔一个好消息:他的妻子带着襁褓中的儿子从外省来提孜那甫村与他团聚了。可就在这时,他身后的巨石突然滚落,刘红军一个箭步冲上去,推开小拉齐尼,自己却被石块砸中,不幸牺牲。这一高尚人物的塑造,配以感人至深的情节,反映出在高原艰苦的生活条件下,军民一家亲的和谐环境,更营造出边防军人以守护家园、保卫人民生命财产为天职的思想和精神氛围,而这恰恰奠定了现实中拉齐尼·巴依卡坚毅善良、乐于助人的品格。

  饰演成年拉齐尼的塔吉克族小伙库提鲁克江·艾沙胡加与故事主人公竟有几分相像。据了解,在拍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之前,提鲁克江并没有表演经历,但他的父亲和多位长辈都是护边员,十分熟悉影片所要表现的情节和人物的精神气质,因此,他近乎完美地再现了拉齐尼·巴依卡的生前事迹。

  影片中,刘朝渴望沿着父亲的足迹,像一位边防战士那样走一趟吾甫浪沟。这里是边防全线唯一需要骑牦牛巡逻的边防线,也是牦牛死亡率最高的区域。拉齐尼拗不过刘朝,只好瞒着父亲巴依卡,偷偷从家里牵出两头牦牛,担当起了刘朝的私人向导兼救护员。路上,兄弟二人谈起了很多往事,刘朝问拉齐尼在塔吉克语中是什么意思,后者骄傲地说:“雄鹰。”

  在父辈的影响下,拉齐尼长大后征兵入伍,光荣地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2003年从部队复员后,他从父亲手中接过牦牛皮鞭,继续义务为红其拉甫边防部队巡逻带路,守卫神圣国土、捍卫祖国尊严。

  位于慕士塔格峰西南方向的红其拉甫平均海拔超过5000米,氧气含量不足平原的一半,风力常年在七级以上,最低气温超零下40摄氏度,被称为“死亡之谷”。就在这片生命禁区,拉齐尼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救助巡逻战士。一次巡逻时,战友不慎掉入冰窟,拉齐尼奋力施救。战友得救了,他自己的身体却多处冻伤,在医院昏迷了十多天。

  2021年1月4日,正在喀什大学进行培训的拉齐尼与舍友准备去餐厅吃午餐,忽闻从校园人工湖传来的一阵阵哭喊声。他急奔过去,看到一个小孩在湖中央挣扎,无助的母亲在湖边哭喊求助。危急时分,拉齐尼不假思索,踏上冰面,以最快的`速度靠近落水儿童。他俯下身,趴在冰上,伸出双臂,就在快要拉住孩子的一瞬间,身下的冰面“啪”地破碎了,他也一同落入水中。隆冬腊月,他在冰冷刺骨的湖水中挣扎了足足10分钟,拼尽全力将孩子托出湖面,而他却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年仅41岁。

  英雄生命里的最后一刻在电影中得到了充分演绎。作为该片的英文审校,我必须了解故事背景,多次观看特定场景,细细揣摩人物话语中的情感,反复修改对应的英文表达,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每每看到这一幕,我都会为之动容。

  在影片结尾,一只雄鹰从帕米尔高原腾空跃起,掠过一片纯净的湛蓝,飞向一轮暖阳。

  英雄走了,可他们不怕吃苦、不畏艰险,不求物质丰腴、生活安定,只为他人托举起生的希望,哪怕牺牲自我也在所不惜的精神,长存。

  何为英雄?美国作家约瑟夫·坎贝尔给出了一个简单明了的答案:“英雄是为超越自我的事业而奉献生命的人。”同样,我国明朝建文年间重臣、文学家、思想家方孝孺有云:“君子之为利,利人;小人之为利,利已。”“超越自我”“利人”,从本质上说都是对他人不分高低贵贱的尊重,尤其是生命的敬意。拉齐尼对一个幼小生命近于本能的救助,就是对这些释义最有力的当代注解。

  其实,英雄从未离开,他的生命会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延续。那是放下一点点自我后,工作中每一个奋进的脚步,逆境中每一份寻找出路的勇气,生活中每一次对同胞关切的言行,危难中每一刻对大爱的守护。这样的力量多一些,再多一些,便能共同构筑起国家的脊梁。

  拉齐尼·巴依卡生命里的最后一句话——“别怕,叔叔来救你”,最让我动容。雄鹰依旧翱翔在那片纯净的天空。我看到了,你呢?

  电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观后感 11

  “勇敢的鹰啊,燃尽一生化作不灭的光……”高亢而苍劲的片尾曲缓缓结束,观众用掌声和泪水向“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致敬。10月9日,根据拉齐尼·巴依卡事迹改编的电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在乌鲁木齐首映。

  拉齐尼·巴依卡生前是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的一名护边员,今年1月4日,他为救落入冰窟的儿童英勇牺牲。

  影片从边防军人刘红军的儿子刘朝来到塔什库尔干,与拉齐尼·巴依卡见面,希望重走父亲当年的巡边路讲起。在回忆与现实间,再现了拉齐尼·巴依卡一家三代在帕米尔高原与解放军官兵一同戍边的感人故事。

  “这是一部人物传记片,我们要突出的是人物的关键事迹和精神原点。拉齐尼·巴依卡的精神原点就是自小从爷爷和父亲身上耳濡目染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代代相传守卫祖国边境线的执着信念,这也是影片的创作灵魂。”影片编剧、天山电影制片厂厂长高黄刚说。

  饰演成年拉齐尼·巴依卡的演员是来自塔什库尔干的小伙子库提鲁克江·艾沙胡加,虽然他之前没有表演经历,但他的父亲和多位长辈都是护边员,很熟悉影片所要表现的精神力量。

  在暴风雪中为哨所的解放军官兵送物资,在悬崖边、冰河里和战士们一起巡逻……拉齐尼·巴依卡承袭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的智慧和勇气,在巡边路上出生入死的画面,感动了所有观众。

  “巡边十几年的白牦牛汗恰在路上断了脊椎,拉齐尼·巴依卡哭泣着与它告别的情节,特别打动我。影片最出彩的地方就是这些有血有肉、接地气的细节描写,让观众看到英雄身上真实的情感,让我们的文艺作品更贴近群众、贴近现实。”新疆音乐家协会工作人员迪丽娜尔说。

  “有人问,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和拉齐尼·巴依卡一样的护边员,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坚持代代守边,其实在影片中可以找到答案。影片中走出大山的路修好了,崭新的'房子盖好了,就像巴依卡·凯力迪别克所说,如果没有解放军战士守边,就没有我们的家,哪里会有我们的牛羊?只有祖国安全,百姓才能安宁。”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文物安全监督处工作人员孙凤齐说,这部影片生动地诠释了家国情怀。

  片中扮演刘朝的演员贺刚,与父亲贺代斌一同来到首映式现场。贺代斌是一名老铁道兵,上世纪70年代曾在和静县参与南疆铁路的修建。

  “看影片时,我一直在流泪。拉齐尼·巴依卡的父亲、刘朝的父亲,和我当年的那些战友一样,把守卫祖国、造福人民看得比命都重。虽然时隔40多年,但从像拉齐尼·巴依卡这样的‘时代楷模’身上,我看到了一种不变的精神,就是扎根边疆、奉献边疆。”贺代斌说。

  在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进程中,涌现出拉齐尼·巴依卡、布茹玛汗·毛勒朵、库尔班·尼亚孜、艾热提·马木提等先进人物,他们为新疆的稳定发展汇聚起磅礴的精神力量。

  “我们的文艺工作者要以这些先进人物和事迹为素材,通过电影、电视剧、舞台剧等形式,创作更多致敬英雄的优秀文艺作品,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讲好中国新疆故事。”新疆文联工作人员杜梅说。

  电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观后感 12

  影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以时代楷模护边员拉齐尼·巴依卡为原型,讲述了他们一家三代守边护国的故事。展示了少年拉齐尼·巴依卡从小耳濡目染着爷爷凯力迪别克·迪里达尔、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义务守边护边,长大后参军戍边,复原后接过了父亲手里的牦牛鞭,继承了爷爷和父亲的护边事业。

  电影开篇以拉齐尼接待父亲巴依卡生死兄弟刘红军的儿子刘朝为引,以回忆的方式展开。童年拉齐尼听到爷爷凯力迪别克讲述世代传承守边护边的重要意义,看到父亲巴依卡与解放军叔叔的生死情义,他立志要成为像爷爷、爸爸一样的人。长大后拉齐尼接过父亲的牦牛皮鞭,继续守护祖国的边防线。刘朝在了解父亲和拉齐尼一家的故事后,继承父亲遗志继续修建帕米尔高原山里人世代期盼的盘龙古道,并最终留在帕米尔高原。盘龙古道通车后,在喀什大学学习培训的拉齐尼因救落水儿童不幸壮烈牺牲,他的英雄事迹在神州大地久久传颂。

  常年在海拔4000米以上、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区的48%、年平均气温在摄氏零度以下的帕米尔高原上守边护边是一件异常艰苦的工作。“三头牦牛一口锅,三根木柴搭地窝,储冰融雪当水喝”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生活环境铸就了边防军民“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的三特精神。影片中战友们开心的用冰雪做成的生日蛋糕为拉齐尼·巴依卡庆生;风雪中带着牦牛在“死亡之谷”吾甫浪沟巡边;与陪伴十几年巡边的牦牛“汗恰”离别等场景令人难忘。“我们的哨位就是祖国的眼睛,我们的身体就是祖国的界碑,领土神圣不可侵犯。”“没有界碑的地方,你们就是移动的界碑”这些掷地有声的话语凝聚着一代又一代边防军民的青春和热血。

  为了能最真实展示高原护边员与解放军战士们为守护边防和家园安宁的勇敢无畏精神和军民互助、齐心协力建设家园的奋斗历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剧组克服了难以想象困难。一百六十余人的拍摄团队,每天都跋涉在平均海拔4500米左右的帕米尔高原上,稀薄的氧气,恶劣的风雪天气,崎岖的山路和冰河,艰险的死亡之谷,前后七十余天的现场取景拍摄,几乎每一位演职人员都出现了强烈的高原反应,头痛头晕是常态,恶心呕吐流鼻血在现场时有发生。剧中除了北京来的几位演员是专业演员,塔吉克族的演员们都不是专业演员,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演员们不断地跳入刺骨的冰河,还要牵着牦牛穿过茫茫雪域高原。其中有一场戏,为了真实还原高原孩子们曾经的上学之路,小演员们在崎岖的悬崖牧道上攀爬,脚下就是深不见底的河谷,让所有现场的拍摄人员,屏住呼吸,泪流满面。

  导演和剧组的演职人员都感动于拉齐尼一家和无数守护边防的军民们的无私奉献、勇敢无畏精神,一边吸氧一边坚持拍摄,个中惊险和艰难,高空飞翔的雄鹰们知道,负重前行的牦牛也知道,太阳月亮知道、风雪砂石知道……伴随着豪迈而悲壮的背景音乐,以史诗般的情怀,烘托着这片离太阳最近的土地上这群勇敢无畏的人们,他们身上那纯粹的高尚情操透过荧幕让千千万万的人们感同身受。

  这部情感丰富的少数民族英雄题材影片,包涵了军民鱼水情、跨越民族的兄弟情怀、乐观坚持、勇敢无畏的爱国情怀。英雄拉齐尼·巴依卡不仅是二十一世纪的“时代楷模”,他的精神更是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展示,是以身作则,孝悌忠信的一脉相承,从祖父自愿为解放军护边开始,到拉齐尼接过过父亲的鞭子成为护边员,守边护边的艰辛虽然让他们失去了很多陪伴家人的时间,但三代人的努力实现了守护边防的安宁,盘古大道的顺利开通,边地军民的安居乐业,实为大孝。而代代护边都是父辈们的最大心愿,即使因为护送物资而未能赶上父亲的葬礼,也依然是儿子心中最伟大的父亲。影片中拉齐尼一家与守护边防的解放军战士长期的相处,感情深厚,总是能在最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救助他人,心存大爱。印证了两千多年前《论语·颜渊》一文中“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精神内涵。“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拉齐尼巴依卡就是这样,心中有大爱,并且时刻准备着帮助他人的好榜样。

  电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不仅是时代楷模拉齐尼一家的守边护边史,更是一部中华民族团结奋斗、共同进步,创造美好未来的建设史。就像万里长城是几千年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奋进不止、铸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具象征意义的标识之一,融入了无数仁人志士的鲜血和精神。盘龙古道上的639个弯就像是帕米尔高原上各族人民历经千难万险的`建设历程,是万里长城的另一种延续,融入了无数个刘红军和拉齐尼们的青春和生命,是中华民族共体意识凝结而成的最好见证。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红得好像燃烧的火……”这首老歌总让人想起经典电影《冰山上来客》的情景,都是发生在帕米尔高原的故事,都是关于塔吉克人民热爱和帮助解放军驻守边防的故事,半个多世纪的间隔,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进步,路越来越宽广,生活越来越富足,人们的精神面貌也都焕然一新。而帕米尔的冰山雪峰依然如故,帕米尔雄鹰依旧在高高的天空中展翅翱翔,边防哨所依然依然矗立在严寒中,忠诚的守护着祖国的大门。当年歌颂友情和爱情之歌,如今唱出的是保卫祖国家园的大爱和孝悌忠信的情怀“帕米尔是你的胸膛/昆仑是你的脊梁/冰山不惧风雪/你在离太阳最近的地方……”,这情怀跨越时间、跨越地域、跨越民族、跨越语言。花开花谢,生生不息,这火红的颜色在岁月洗礼中一片一片铺满中国大地……

  电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观后感 13

  “我来到喀什大学后,认识了中语学院的刘老师、马老师、杨老师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贾老师。在这里学习听力课、阅读课和口语课,提高了自己的国家通用语言水平……”

  这是拉齐尼·巴依卡手写的《一个月以来在喀什大学学习生活的心得体会》中的一段文字,内容质朴真诚,一如他的为人。

  一直以来,拉齐尼·巴依卡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故事是——“一头牦牛,三代护边”,从爷爷到父亲再到他,祖孙三代都是优秀护边员,接力在帕米尔高原上戍卫边疆。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爱国拥军模范……这些年,身份多了,拉齐尼·巴依卡的初心却从未改变。2004年入党以来,无论是在雪山深谷巡逻戍边,还是在人民大会堂里为民建言,拉齐尼·巴依卡一直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神圣使命。

  “知识水平不够的话,怎么起模范带头作用?怎么提成熟的议案?怎么带领村民过上更好的日子?”这是拉齐尼·巴依卡经常问自己的几句话。

  为了提高知识水平,3个月前,拉齐尼·巴依卡来到喀什大学培训,重点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拉齐尼·巴依卡的练字本上,一笔一画写得极其认真。偶尔出错的地方,老师批改后,他都会练习好几遍。

  “他是个好学生,虽然性格内向话不太多,但是能吃苦,很努力,很认真。”喀什大学中国语言学院教师刘局红感慨地说,“他经常说自己还年轻,以后的路还长,所以想在各方面都能有所提高,更好地为巡边、护边作贡献,还希望把自己的儿女教育得更好……失去这样一个好学生,我感到非常痛心。”

  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拉齐尼·巴依卡的英雄壮举在寒冷的冬日,给了人们太多感动和无限怀念。

  “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遇到这样的事情,一定会出手相助,这就是我的爸爸。”说这话时,拉齐尼·巴依卡13岁的'女儿都尔汗·拉齐尼努力忍住不让自己的眼泪掉下来,以免让爷爷奶奶看到痛心,长长的睫毛上挂满细密的泪珠。在她心里,英雄的父亲并没有离开,而是化作了天空那颗最闪亮的星星,守护着更多人。

  电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观后感 14

  一生当中看过无数次电影,时至今日,对电影本身的认识早已不再是简单的好看不好看,而更多关注的是每一部电影所传递的内在震撼力的真实感受。我再也不是随随便便就为某个电影潸然泪下的生涩青年。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电影艺术的追求和鉴赏力日渐增长,传统意义的评判标准早已超越了当年,我作为一个从事文学艺术工作的亲历者,见证了中国电影这些年来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艺术表现力也更强,而新疆电影的发展成就近年来也有质的突破。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部电影最让人感动的就是,这部电影用最真实的画面,再现了那些普普通通的护边员们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护边事业上,几代人默默守护在祖国的边防线上,用生命谱写了最伟大的爱国篇章,也让拉齐尼这样一个英雄人物的形象变得更加高大。

  从这部电影的整体效果看,主创团队付出了巨大努力,他们不只是为了拍摄而拍摄,可以说从编剧导演到每一个演职人员,他们用尽了全部智慧和努力,就是为了这一朵花开的灿烂芬芳,开出生命的火焰,开出民族团结的血肉情感,也开出了祖国西部边防线上那些各族护边人对祖国无比真挚的爱,只有这样的花才永远这样红。

  这部电影的主要特点在于:

  并非特效固有的刻板。作为一个观看者,全过程我没有看到任何一处有电脑特效的印痕,所有都是真实画面,真实的冰山,真实的场景,真是的悬崖牧道,真实的情感以及真实的生活所特有的温度和气息,给人以真实的体验和情感冲击。

  并非巨资打造的宏大场面。整部电影全部是真情实感带来的阵阵冲击波,似乎那些陡峭山崖、刺骨冰河、护边牧道以及风雪岁月都在观众脚下,那一块块边防战士和几代护边员用生命守护的高大界碑,俨然成为爱国的'主题,并营造出无法用资金打造的宏大场面,这也是这部电影的一大亮点。

  并非虚构的剧情人物。拉齐尼·巴依卡这一鲜活的人物形象曾经就是一位护边战士,他用自己的平凡及超凡给这部电影以足够的真实剧情,电影所创造的艺术品质本身就来源于真实的生活,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生活在帕米尔高原的民族用生命诠释伟大的爱国精神,那里的每一座山、每一棵草、每一条河流、每一顶毡房、每一张笑脸以及每一个激情瞬间都是真实的,我想当这部电影真正与观众见面的时刻,我相信每一个观众留下的真实的眼泪以及被震撼的心灵,绝对是这部电影的最高票房。

  电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观后感 15

  拉齐尼·巴依卡勇救落水孩童献出宝贵生命,是当之无愧的英雄。可是在这里,在他的家,他是一个儿子,一位父亲。

  年近七旬的巴依卡·凯力迪别克老人听闻儿子牺牲的噩耗,失声痛哭,一步一顿走进陈放一家三代巡边护边照片、荣誉证书的展览馆。他拿起儿子的照片轻轻擦了擦,仔细地端详,身体不时颤抖。十几分钟过去了,老人依然伫立在那里,双眼含泪,紧盯着照片中的.儿子,目光久久不愿离开。

  英雄魂归故里。在遗体告别仪式上,看着抱着儿子遗像的孙子脸上透出的那种熟悉的坚毅神情,踏遍千里边防线、经历万般艰险的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再次老泪纵横。

  老人记起17年前,他把年轻的拉齐尼·巴依卡叫到身边:“解放军日夜巡逻是为了保家卫国,我们是这里土生土长的边民,给他们带路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你爷爷把这份责任传给了我,现在轮到你了。”拉齐尼·巴依卡听完,神情坚毅,重重地点了点头。

  2004年,拉齐尼·巴依卡光荣入党。也是从那年开始,他沿着父亲的足迹,义务为红其拉甫边防连官兵当巡逻向导,被边防官兵和当地牧民称赞为云端上守边护边的“帕米尔雄鹰”。

  “这么多年,他把这份职责完成得很好。如今,又做了一件如此伟大的事,他是我的好儿子。”巴依卡·凯力迪别克擦拭着眼泪。

  电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观后感 16

  人们称他是“帕米尔雄鹰”。鹰,是塔吉克族的图腾,他们认为鹰是英雄和正义的化身。

  他是拉齐尼·巴依卡,两个孩子的父亲,一位共和国的护边员,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一名优秀的全国人大代表,一名忠诚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2021年1月4日,新疆喀什塔吉克族护边员拉齐尼·巴依卡为救落水儿童不幸牺牲,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年仅41岁。

  作为一名守卫祖国西部边陲的共和国护边员,拉齐尼·巴依卡16年来勤恳敬业,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神圣使命。在他工作的地方,留下了很多动人的故事:在那条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长年与风雪为伴的边境线上,他会迎着暴虐的.风雪,把自家牦牛聚集在一起,形成厚厚的墙壁,为巡逻官兵抵御严寒;他会在接到边境管区牧民那西尔江 塔西坎迪的电话后,顶风冒雪,将牧民患急病的母亲送到医院直到老人恢复健康;他会舍命营救掉进雪洞的解放军战士,却丝毫不顾自己的安危,以至于在医院被紧急抢救3小时才挽回生命……他的足迹踏遍帕米尔高原边防线上的每一块界碑、每一条河流、每一道山沟。善良、正直、无私是对他的评价,忠诚、勇敢、无畏是他的标签。

  2018年,拉齐尼·巴依卡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从此,每当巡边时,他不仅帮助边境线上的牧民,尽力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还会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把祖国边境线上的声音带到两会上。在两会结束后,他还主动宣讲两会精神,把党和国家的声音真真切切地传递到基层。

  “这辈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永远守护好祖国的边境线……”这是拉齐尼·巴依卡生前常说的一句话。而今,数九隆冬,英雄已逝,这铮铮誓言将永远传颂在帕米尔高原的天地之间,传颂在共和国西陲千里的边防线上,“帕米尔雄鹰”拉齐尼·巴依卡的精神也将世代相传。

  电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观后感 17

  几天前,苗苗同学发来一条微信,说她在微博上看到一则热搜新闻:三胞胎女儿早产进ICU,90后父亲一夜愁白了头。关键在于推文下有很多网友留言,建议父母放弃孩子。她感言:“这两天的热搜新闻看着挺不舒服,将健全人的傲慢与偏见展现得淋漓尽致,好像我再多努力都抵不过一句‘当时就不该活下来’。“

  如果将人的生命比作不同的地貌,那么苗苗一定就是自然条件异常严酷的雪域高原。她因早产罹患重度脑瘫,颈部、四肢及躯干严重痉挛,全身唯一能完全自主运动的只有眼球,生活不能自理。在父母精心的照料下,她仅仅靠活动受限的左脚,利用朝下勾着的脚尖打字,成为中国斯诺克大师丁俊晖的专职写手,同时书写着自己的独立与顽强。

  无独有偶,今年早些时候,有位亲戚当面对我说:“要是我有个像你这样的病孩子,早就把你给扔了。”也许说话人和那些网友一样,并无恶意,可显然,衣食无忧的她不希望我和日渐年迈的父母打扰她的生活。我的心随之坠入了冰窟。

  不知为何,我又想到了巍峨的雪山,想到了展翅的雄鹰,想到了影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中拉齐尼在他生命里说的最后一句话:“别怕,叔叔来救你!”

  影片开头,只见一座形似馒头的山峰刺破云雾,白雪映衬着蓝天,纯净肃穆。此乃青藏高原北缘第二大高峰——海拔7509米的慕士塔格峰。在维吾尔语中,慕士塔格可用国际注音系统拼读成“MuztaghAta”,其中“muz”是冰的意思,“tagh”为山峰,“ata”为父亲,即“冰山之父”。地形上主要分为南山脊、西山脊、西北山脊、东北山脊。北坡和东坡十分险峻,西坡地势平缓,但沟壑较多。这件大自然的神来之作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陶县与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交界处,屹立于帕米尔高原之上,故事的脉络由此展开……。

  “这么多年终于把你找见了!”喀什机场外,拉齐尼·巴依卡见到工程师刘朝,激动地给了他一个大大的熊抱,致以最诚挚的问候。然后,兄弟两人驱车向帕米尔高原驶去。刘朝欣赏着沿途壮美的高原雪山景观,父辈的经历仿佛昨日般一幕幕闪现在眼前。

  在刘朝出生那年,身为边防连队队长的父亲退伍了。“一声‘到’,一辈子‘到’!现将连队最艰险的山口交给你们,希望你们继续发扬连队的传统精神,以三头牦牛一口锅,三根木头搭地窝,储冰融雪当水喝的豪迈气概,扎根于帕米尔高原,在喀喇昆仑的天路云端,挥洒你们的青春热血,在吾甫浪沟的生命禁区,彰显你们的男儿本色,我们的哨位就是祖国的眼睛,我们的身体就是祖国的界碑,领土神圣不可侵犯!”饰演刘红军的贺刚端着长枪,站在哨所前,慷慨激昂地说下这段令我印象深刻的台词。

  现实中,帕米尔高原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屯垦戍边的任务需要请当地人作向导,由此渐渐形成了一支独具特色的护边员队伍。他们没有军装,没有正式编制,却和解放军一样承担起保卫边疆的责任,为当地的安定与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正是在这种合作下,解放军与当地的护边员及广大百姓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其中包括小拉齐尼的爷爷凯迪拜克和爸爸巴依卡·凯力迪别克。父子相继接力,足迹踏遍帕米尔高原边防线的每一块界碑、每一道山谷、每一条河流,遇到的艰难险阻不计其数。护边数十年,家里牺牲了上百头用于运送物资的牦牛。

  影片中的“红军叔叔“心里放不下当地翻山越岭上学的孩子们,退伍后放弃了与妻儿团聚的机会,坚持留下来,与当地百姓一起建造公路。在他的带领下,项目克服了重重障碍,公路建设一点点向前推进。“路”是整部影片的主线,从吞噬人畜性命的危险山路到新时代宽阔平整的盘龙古道,体现几代戍边人在艰苦的自然条件下,一次次突破生命的极限,将不可能变成可能,为子孙造福。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小拉齐尼兴高采烈地跑去项目地,准备告诉红军叔叔一个好消息:他的妻子带着襁褓中的儿子从外省来到提孜那甫村与他团聚了。可就在这时,他身后的巨石突然滚落,刘红军一个箭步冲上去,推开小拉齐尼,自己却被石块砸中,不幸牺牲。这一高尚人物的塑造,配以感人至深的情节,反映出在高原艰苦的生活条件下,军民建立了一家亲的和谐环境,而这恰恰奠定了现实中拉齐尼·巴依卡坚毅善良、乐于助人的品格。

  饰演成年拉齐尼的塔吉克族小伙库提鲁克江·艾沙胡加与故事主人公竟有几分相像。据了解,在拍摄《花儿》之前,提鲁克江并没有表演经历,但他的父亲和多位长辈都是护边员,十分熟悉影片所要表现的.精神力量,近乎完美地再现了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的生前事迹。

  影片中,刘朝渴望沿着父亲的足迹,像一位边防战士那样走一趟吾甫浪沟。这里是边防全线唯一需要骑牦牛巡逻的边防线,也是牦牛死亡率最高的区域。无奈,拉齐尼拗不过刘朝,只好背着父亲巴依卡,偷偷从家里牵出两头牦牛,担当起了刘朝的私人向导兼救护员。路上,兄弟二人谈起了很多往事,刘朝问拉齐尼在塔吉克语中是什么意思,后者骄傲地说:“雄鹰”。

  在父辈的影响下,拉齐尼长大后征兵入伍,光荣地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2003年从部队复员后,他从父亲手中接过牦牛皮鞭,继续义务为红其拉甫边防部队巡逻带路,守卫神圣国土、捍卫祖国尊严。

  位于慕士塔格峰西南方向的红其拉甫平均海拔超过5000米,氧气含量不足平原的一半,风力常年在七级以上,最低气温超零下40摄氏度,被称为“死亡之谷”。就在这片生命禁区,拉齐尼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救助巡逻战士。一次巡逻时,战友不慎掉入冰窟,拉齐尼奋力施救。战友得救了,他自己的身体却多处冻伤,在医院昏迷了十多天。

  2021年1月4日13时55分,正在喀什大学进行培训的拉齐尼与舍友刚做完常态化核酸检测,准备去餐厅吃饭,忽闻从校园人工湖传来的一阵阵哭喊声。他急奔过去,看到一个小孩在湖中央挣扎,无助的母亲在湖边哭喊求助。原来,孩子在结冰的湖上玩耍时,冰面突然破裂,孩子掉入了湖中。

  危急时分,拉齐尼不假思索,踏上冰面,以最快的速度靠近落水儿童。他俯下身,趴在冰上,伸出双臂,就在他快要拉住孩子的一瞬间,身下的冰面“啪”地破碎了,他也一同落入水中。隆冬腊月,他在冰冷刺骨的湖水中挣扎了足足十分钟,拼尽全力将孩子托出湖面,而他却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年仅41岁。

  英雄生命里的最后一刻在《花儿》中得到了充分的演绎。作为该片的英文审校,我必须了解故事背景,多次观看特定场景,细细揣摩人物话语中的情感,反复修改对应的英文表达,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每每看到这一幕,我都会为之动容。

  在影片结尾,一只雄鹰从帕米尔高原腾空跃起,掠过一片纯净的湛蓝,飞向一轮暖阳。

  英雄走了,而这个世界仍有太多冰冷的无助、无奈、无解。纵然,在许多人的眼中,生命内在的价值或抵不过安逸的享乐,或扛不住私利的欲望,可有些人则不同,他们不怕吃苦,不畏艰险,不求物质丰腴、生活安定,只为他人托举起生的希望,哪怕牺牲自我,也在所不惜。

  何为英雄?美国作家约瑟夫·坎贝尔(JosephCampbell)给出了一个简单明了的答案:“英雄是为超越自我的事业而奉献生命的人(Aheroissomeonewhohasgivenhisorherlifetosomethingbiggerthanoneself)。”同样,我国明朝建文年间重臣、文学家、思想家方孝孺有云:“君子之为利,利人;小人之为利,利已。”

  其实,英雄从未离开,他的生命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延续。那是放下一点点自我后,工作中每一个奋进的脚步,逆境中每一份寻找出路的勇气,生活中每一次对同胞关切的言行,危难中每一刻对大爱的守护。这样的力量多一些,再多一些,便能共同构筑起国家的脊梁。

  雄鹰依旧翱翔在那片纯净的天空。我看到了,你呢?

  电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观后感 18

  拉齐尼·巴依卡,男,塔吉克族,新疆塔什库尔干人,1979年4月生,2004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系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护边员,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全国劳动模范。2021年1月4日,为抢救落水儿童,英勇牺牲,年仅41岁。

  拉齐尼·巴依卡同志对党绝对忠诚、对伟大祖国无限热爱,驻守边关始终牢记使命,奉献一生始终初心不改,是坚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先锋模范,是坚定守卫边疆安全的忠诚卫士,是坚持人民至上的时代楷模。他扎根雪域高原、弘扬爱国传统,把为国护边当作毕生事业追求。12岁跟随父亲巡边,25岁接过父辈传承55年的护边“接力棒”,16年如一日守卫在我国海拔最高的红其拉甫边防线上,每年巡边12次、行程1500多公里,每次都要冒着生命危险翻越8座雪山达坂、蹚过42条冰河,穿越经常雪崩的“死亡之谷”,家里随他巡边的牦牛累死了7头,在帕米尔高原书写了“一家三代人、护边七十年”的传奇故事。他退役不褪本色,密切鱼水深情,把人民子弟兵当作亲人对待。从边防部队复员后,立志“一辈子做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义务为边防部队巡逻当向导,遇到危险总是冲在前面,为救起掉进雪洞的战士曾被冻得昏迷过去,为探出一条安全的山路曾被滑落的石头砸晕在悬崖边上,多次帮助巡逻部队化险为夷,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我们守在云端的'雄鹰”。他牢记根本宗旨,恪守代表职责,把维护群众根本利益作为神圣天职坚守。担任全国人大代表不足3年,就围绕群众所难所盼提交建议、议案12件。今年1月,在喀什大学参加培训的拉齐尼·巴依卡听到落水儿童母亲的呼救声,第一时间赶到、奋不顾身抢救,在冰冷幽深的湖水即将夺走自己生命的最后关头,拼尽全身力气将孩子托出水面,把生的希望让给了别人,谱写了一曲新时代共产党人舍己为人、感天动地的英雄赞歌。

  电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观后感 19

  根据“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的真实事迹和人生经历改编的电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3月18日起在英吉沙县幸福影城播放。连日来,观影干部群众络绎不绝,并引发了热烈反响。

  3月23日下午,100余名干部群众在观影过程中,完全被影片的故事情节、鲜活的人物形象所震撼。电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以“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的真实人生经历为创作蓝本,生动还原了拉齐尼·巴依卡一家三代守边护国70余年的故事,并重现了拉齐尼·巴依卡为救落入冰窟的儿童而英勇牺牲的`光荣事迹。影片深深打动了每一位观影群众,大家纷纷表示,要学习拉齐尼·巴依卡爱党爱国、无私奉献的精神,扎实做好本职工作。

  “拉齐尼·巴依卡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崇高精神永在,而且会散发出愈加璀璨的光芒,照亮更多人前行的路。”英吉沙县青少年活动中心教师李静思说,将守教育初心、担教育使命,用实际行动坚守为民情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今后将进一步学习宣传拉齐尼·巴依卡同志先进事迹,引导学生要向拉齐尼·巴依卡同志学习,学习他乐于助人、甘于奉献的精神品质。”

  整部影片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始终在传递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英吉沙县幸福影城也加大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排片率,进一步满足各族干部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传递榜样力量,弘扬社会正能量。

  “这是一部弘扬不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家国情怀的优秀影片。拉齐尼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用生命谱写了对党的忠诚与无限热爱。”英吉沙县艾古斯乡党委委员、宣传干事姑丽米热·阿布来提说:“作为一名党员,我深受激励,要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全心全意投入到为人民服务中。”

【电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观后感】相关文章: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08-03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学设计07-04

电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心得体会(精选14篇)07-24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电影心得体会(精选5篇)04-16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案(精选10篇)11-03

观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电影的心得体会(精选6篇)04-16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初二作文(精选52篇)06-01

电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观后感(精选8篇)03-25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电影观后感(精选5篇)04-17

教师观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电影心得体会(精选11篇)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