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大全

顾城的诗读后感

时间:2022-11-25 10:42:06 读后感大全 我要投稿

顾城的诗读后感(精选11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顾城的诗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顾城的诗读后感(精选11篇)

  顾城的诗读后感 篇1

  周末在书城翻阅书目。不经意间一句话映入我的眼帘。“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此时原本以为要结束今天平淡的书城之行的我。却被这如吸铁石般的一句话深深的所吸引…心中仿佛有股无名的躁动。令我不禁遐想联翩。在黑夜中。无声。无光。一人被黑夜包围。而这黑夜也赋予了他黑色的眼睛。可他坚毅的眼神。有力的凝视前方…

  正回过神来。无尽的遐想更加深了我对这本书的兴趣。于是信手拿起这本书。翻开。阅读。书页。一页接着一页。从一到十再到一百。最后。我竟然一口气看完了。此时我对这句话的意思。也更深了一层次。也许黑夜便是作者所处的社会。而这社会也给予了他如此的生平。可固执的他。却不安现状。对社会不满。正如他自己所说。自己就如一个任性。叛逆的孩子,可这个孩子却固执。却坚毅。我想黑夜给了他黑色眼睛。同时也给了他一只黑色的笔。在那个黑暗文革时期。他呐喊。他彷徨、他斗争、他注定要用这支笔书写那一代人的心声!

  可如今文革时期以不复存在。现在的我们拥有着光明的一切:光明的白昼,光明的眼睛。我是否应该为此感到庆幸。我不如顾城有令我不满的社会。我也无需去撰写文章去对祖国评头论足。白昼给了我光明的眼睛我要让自己成为什么?去完成什么?我想,我虽不如顾城那般勇敢,虽不如他那般坚毅。但是我却有我自己的梦想。有我自己的追求。

  如果你问我,你的理想你的追求是什么。我会回答,我要做一名老师。平凡的人民教师。在大家看来。这个职业不怎么被看好,既无多大用处。也无丰厚的薪金。甚至有时这份薪金也不够养活一家子。有的只是天天与书卷打交道,加深几分书卷气而已。而我却想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不仅是因为我愿意时刻保持这份书生气。愿意在课堂上,闻着书香,听着书声,将我所学的知识传授给我的学生。与学生们畅谈着这节课的体会。

  也因为,我可以享受做一名名学生可以在我的调教下变成一名有用的人的过程。我可以为国家献上自己的一分绵薄之力。

  更是因为着一句话——“师者,医心也”一名老师,他可以在生活上给予一定的帮助,也可以在心理上予以一定的引导,倘若学生的心理有些歪曲。就要对他进行教育让他不至于误入企图,前途变得黑暗…

  如今白昼已给了我光明的眼睛。我会让自己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顾城的诗读后感 篇2

  在我的印象里诗人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并且也是多愁善感的。有一种“罗纱轻遮伊人面,眼目含情似无情。樱唇欲语又还羞,婷婷袅袅似烟飞。”的神秘气质。

  顾城也不例外,可能有很多人都会问:“他为什么走到哪儿都会带着一顶帽子?”顾城的帽子是用他的一条牛仔裤的裤腿做的,在访谈录中张穗子也曾问过顾城:"为什么你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永远戴着这顶帽子?"顾城说:"当我完全不在意这个世界对我的看法时,我就戴着这顶帽子,也就是说,我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这顶帽子确实是我和外界世界的一个边界,戴着它给我一种安全感。它像我的家。戴着帽子我就能够在我的家里走遍天下。"这是为了避免尘世污染的思想,也是想持续自己有一颗纯洁,干净的心。

  一首《远和近》最触动我的心灵。虽然只有短短的两段,简简单单的两个表示距离的用词,却能确切地表达出,人心与人心之间的距离,和社会的现状。就如作者所说:“这首诗很像摄影中的推拉镜头……”在实际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要比人与云之间的距离要近很多,但却是”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可见人心与人心之间的戒备,信任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此刻的人们都是为了利益拼搏,自私得甚至不惜伤害身边的人,原本一颗单纯,懂得信任的心,在镜头的推拉中,渐渐地,越来越模糊,越来越扭曲,甚至失去了当初的模样。信任已无存,何来单纯?就像一块纯洁无暇的碧玉,在战火纷飞的战场,被摔得支离破碎,又被烟熏得乌黑,变得一文不值。戒备心也是如此恐怖:它带走了人性的美,带来了人性的恶;它带走了纯洁的友谊,带来了笑里藏刀;它也代替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苦短,每一天如此勾心斗角,不如快快乐乐的过,多去为别人着想着想,收获心灵的快乐,这也不尝是给自己最大的回报。

  人心与人心之间的距离遥远,但“你看云时很近”。这云代表的是大自然,可见人们对大自然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恋,对大自然的崇敬。大自然的鸟语花香,能够使人抛开一切凡尘俗世的杂念,来净化心灵的圣地,它能够让你敞开心扉,大声倾诉自己的心声与难以说出口的苦衷。站在原地,让鸟儿的歌声来安抚你的心灵,把疲惫的双脚伸进凉爽的清泉,抚平浮躁的心,微风带来一阵阵花朵的清香,时刻围绕着周围,就像一片片柔软的花瓣,轻轻地落在身上,尽情的把自己融入大自然,放松情绪,这世界就与你无关了。

  《一代人》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是一种对黑暗的抗衡,对光明的渴望。黑暗想要吞噬光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但这黑暗反而激起眼睛要寻找光明的渴望这是一种叛逆,这是一种反抗,对光明的向往。黑暗与光明的对立,可见顾城的清澈,纯净的心,是一种与生俱来,也是对心灵上的光明的憧憬,就像泥土对水分的憧憬;就像花朵对阳光的憧憬;就像大人们对童真的憧憬。

  尘世纷杂,便多给自己留一席清净之地吧。

  顾城的诗读后感 篇3

  顾城,也算是个伟大诗人了,可是他却和很多伟人一样,自己拿着生命的花瓶,摔在了地上。

  他的诗集一,我最喜欢,孩子与母亲,母亲和孩子,孩子犯了错,母亲从不手软,孩子有困难,母亲从不袖手旁观,这首诗,那么轻盈、乐观。但是我完全想象不到,他却杀了自己的妻子,自己又自杀身亡。也许他事业受挫,也许是不受关注,更也许是没能摆脱阴影,可是,他为什么不能把他诗中乐观开朗带到生活中,这样一颗文学明星也许就不会熄灭,继续放射明亮的光芒,照亮黑暗的人间。

  再想想我们自己,我们也许也没有把自己写东西的情感,真用在生活中,伟大永远是口头禅,文章中写得惊天地、泣鬼神的感情生活却很难做到,何不从现在开始,打开心扉,吸取自己所产生的精华,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实兵演练,所有人都做个“伟大的人”。

  顾城的诗读后感 篇4

  初次接触顾城的诗是因为那首“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后来,“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也让我印象中的顾城多了一份浪漫气息。但直到我真正看完了他的诗集后,我才对他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从他诗中我能够感受到他丰富而温柔的内心。他的诗就像是一个孤单而又笨拙的小孩。不论是《野草》中略带寂寞的无名小花,又或是《远和近》中因为感情而苍凉的心思,还是《结束》中悲壮的被上帝藏进浓雾的砍残的月亮,都看得到他如同晶石般在不断低吟,呐喊的心。

  这本新的诗集带给我的是另一个顾城,一个写着古体诗和寓言叙事诗的顾城。他的不少古体诗会让人惊讶,才高凌天庭,狂歌万世行。自嫌天地小,却到山海空。词若清泉酒,命如黄花消。尘世葬千回,诗魂总轻飘。字里行间透着一股子同李白一般的飘逸与洒脱。写朦胧诗后,古体诗变得少了,也依然断断续续地写着,味道却和他晚期的现代诗一样,有一种澄清的悟性。诗集中后半部的寓言诗写得十分生动,想象丰富又鞭辟入里。

  顾城认为诗是理想之树上闪耀的雨滴,他要用心中的纯银,铸一把钥匙,去开启天国的.门,去表现纯净的美。他在用稚气的理想拯救天地,他要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悲凉又崇高,崇高又圣洁。一语洞悉了大世界的斑驳,用孩子般的梦想诉说这一切大概比成人的呐喊更具震撼。

  北岛呼喊着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时,顾城却在执著的画着笨拙的自由,他让小河快乐,让长满淡淡的茸毛的丘陵相爱。他没有诅咒黑暗,而是把自由和光明搬进诗中,就像一场暴风雨后,一切都十分平静,世间甚至没有一星半点的尘埃飘动,受了洗礼般变得干净,心也不染风尘。在物欲横流的人寰世界里,会出现一个十分无辜的小孩,便是顾城。我很长一段时光无法理解顾城最终杀妻后又自尽的行为,我父亲说正是顾城到末了也没有看透人情与世故,才没有舒婷一样的超然与恬淡。此刻想来顾城大概是看透了的,但最终也无法理解和妥协。正是看透了,所以黑暗更加黑暗,正是因为与生俱来的高洁才更加憎恶丑恶吧,终究是无法容忍了,于是有了精神分裂的结局。

  可是无论最后结果怎样,从顾城的诗中却始终都能感受到他清澈、纯净的心,裹这一种与生俱来,对心灵上的光明的憧憬。尘世纷杂,便多给自己留一席清净之地吧。

  顾城的诗读后感 篇5

  早就知道顾城是当代的朦胧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忙于工作一直没有拜读过。这次仔细的品味了几首诗,确实如此,诗中表现出一种纯稚风格、梦幻情绪,用直觉和印象式的语句来咏唱童话般的少年生活,心中浮想联翩,特别是名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唤醒了我对童年的回忆,充分表达了我们那一代人的忧伤,觉醒后的忧伤,是觉醒的一代人看到眼前现实而产生的忧伤。

  回想我们走过的路,孩童时期梦想着成为华罗庚式的科学家,成为黄继光和雷锋式的英雄……,充满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正如“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幻想而挣扎、奋进、努力拼搏,表达的正是龙的传人的精神血脉,表现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渴望。“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愿意编织美好的画,画下未来,去寻找光明的前程。

  但现实的路并不是想象中的美丽,所有的幻想就像肥皂泡一样,一个一个的破灭,“我只有我,我的手指和创痛,只有撕碎那一张张,心爱的白纸”。现实的生活需要自己付出十倍百倍的努力才能够实现,从来就没有嗟来之食,需要脚踏实地学习和工作,经历生活风雨的磨炼,最终才是美丽的彩虹。“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不断地画,不断地努力,最终会寻找到我的归宿,虽然许多的梦想破灭,但实现了人生的价值,传承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我是“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每当读到这一句时,我就想呼唤:祖国-我伟大的母亲。

  联想到当代,社会进步非常大,生活条件优越,不能坐吃山空,依靠前人的成果,更应该大力倡导和弘扬我们民族的精神血脉,发扬中华龙的优秀传统,任性地坚持、任性地传承,为民族永远的屹立在东方添砖加瓦。我任性,“一个被妈妈宠坏的孩子”,这是一个伟大民族的脊梁。

  顾城的诗读后感 篇6

  顾城的诗很难懂,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诗人的心。

  这是诗人的一个梦,顾城试图通过诗将梦重现:我将铁链理解为阳光(一节节阳光的铁链),因为此梦和水有光,所以出现一系列意向:泉水、大海、鱼——而有水则有岸则有“台阶”,大海同"晴空"一样都是青色,鱼与‘鸟’相恋象征宿命的绝望。

  白马从森林深处踏着闪烁的阳光奔来,开遍鲜花。青色的大海翻滚的海浪便是我的火焰,是这晴空最强的兵,它们可以冲破一切束缚夺向自由。在海中,我望见飞鸟与鱼相恋,我想起了你……然而这阳光确如铁链般沉重,我的自由只在梦中。

  这是一曲对心中美好的颂歌与哀歌,表达了诗人对真善美的追求(或许是爱情),我所有的花都从梦里出来,我所有的梦都从水里出来,面对大海,我低声说了声你的名字。——我所有的花只为你开。表达的爱慕之意溢于言表,然而字里行间却充满绝望与孤独——我们都在阳光的铁链下行走,你我的结局逃不了飞鸟与鱼的宿命。

  顾城的诗读后感 篇7

  黑暗的夜给了我黑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顾城

  很早就买过顾城的诗集,印象里的是人应该是执着于“黑暗的夜给了我黑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的朦胧诗人。他就像一个纯粹的艺术家,将心中那些倏忽而至的意象与色彩转化为飘忽、绚丽的诗句,童话般明媚,还带着些许忧伤。我始终记着形容他的那句话:“当代仅有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说的很矫情,却又很妥帖。

  大众印象里的顾城总是戴着一顶用裤腿改造成的帽子,为什么呢?按照他的解释,是为了避免尘世污染了他的灵魂。因为他的灵魂告诉我们,他的诗歌告诉我们,他眼中的世界总会蒙上一层层薄薄的灰尘,而他的高洁却是与生俱来的。拿顶帽子,让他远离了世界,也亲近了世界。

  顾城的诗读后感 篇8

  读顾城的诗歌总是让人感到一种挑战想象力的快意,因为他笔下的世界是与我们所在的世界完全不一样的童话世界,是一泓透明的心之湖泊倒映出的天上的虹影,让你在五彩斑斓之间忘记了现实。他的诗里,所有的令人欲解不得又欲罢不能的奇幻活泼的想象,并非诗人刻意为之的技巧,事实上,真正的诗人是拒绝技巧的,诗人所描述的是用眼睛触摸本真的感觉,他只是在记录,而不是在创造。

  换句话说,诗不是他灵感的产品,诗是对面飞来的精灵,她可能来自丛林,可能来自溪水,可能来自蝴蝶轻轻舞动的翅膀,可能来自神秘的时光深处。

  《许多时光,像烟》这一首诗,也会就会唤醒我们的这种奇妙的感觉。时光,以及与时光相关的往事,当我们站在某一个地方蓦然回首的时候,常常能有烟波浩渺之感。秦观的《满庭芳》中有“多少蓬莱往事,回首处,烟霭纷纷。斜阳外,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之句,不知令多少时光里的浪子为之唏嘘不已。

  西沉的落日,万点的归鸦,无语东流的水,藏在大山里的小村,一切都被朦胧的烟霭中轻轻地裹着,仿佛是一幅以追忆逝水年华为主题的水墨,让人想来就有无涯的落寞。

  而与这种落寞紧紧地绾结在一起的,就是时光。时光是永恒的,但是与往事相关的时光又是飘忽不定的。而我们生活的每一分钟又都在变成往事,这就是我们的命运,每一刻都生活在烟云笼罩之中。

  “许多烟从花草中出发,小红眼睛们胜利地亮着”这一句就让我们见到一幅诗人独对火堆的剪影。夜色降临,一堆火轻轻地燃起,那些温和的火苗里,袅袅的白烟静静地升腾。在诗人的眼中,那闪闪烁烁的火苗,就是烟的眼睛。诗人反复地叹惋“有些晚了”,因为那些美丽的火苗,都要变成“美丽的图案,烛光中精致的水瓶”,火将要熄灭了,我们也就应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在火将熄未熄的时候,那柴草上闪烁的火星有着另外的一种摄人心魄的美感。

  这种美不是静止的镜像,但诗人却用“精致的水瓶”这一个比喻将其传神地描绘了出来。那将而那袅袅地升腾的白色的烟雾,如花一样覆盖下来,随之而来的是第二天的黎明。而昨日所发生的一切,已经成了为与烟有关的记忆。昨日是什么?有着“子弹击中铜盘”的响亮的声音,有明亮的火光,也有着与甜蜜有关的狂欢。

  这些,在这天都只是留下了一些必将沉入港口的碎片。“有点晚了”,我们又一次听到了诗人的叹息,因为在时光里,很多的东西都已经成为无法拯救的旧事,那以前如此真实的一切,包括感情与理想,包括成功与失败,都已经变成时光里的尘埃。这天,悬浮在梦想之上的这天,必将是另外的情形。

  与昨夜相关的时光,已经像随风漂走的烟的花朵一样消失了,带走的还有诗人无法挽留旧梦的叹息。但是,对于生命来说,光是一条永远流淌的溪流,已经走了千年之久,而且还将永远的行走下去。既然如此,拥有光的人们,还有必要为昨夜的逝去而叹息吗?青葱的岁月,金色的年华。

  如烟的往事,清晰的今日。生命中有太多的色彩令我们不忍割舍。正如我们在童年的夏天里,赤脚行走在水里的清凉,或者在狂暴的风雨里骑着自行车疯狂地奔驰和放歌。正如年轻时候和心爱的姑娘所牵手走过的绿荫,共同拥有的月色,以及无数次的误会与眼泪,还有无言相对的身影。

  这都是我们在昨夜燃起的火光,然而其实即使在火苗最美丽最温暖的时候,让人忘记时光的时候,我们也没有奢望过,它能一向伴我们走过如此富有诗意的长夜,我们只是看着空中绽放的烟的花朵,祈祷着,能在黎明后的某一个时候,拥有一个有你的梦。

  我们已经成熟了。有时候想来,成熟真是一个让人感到苍凉的词语,当你说自己成熟的时候,就意味着你把自己完全交给了现实。我们能够用各种各样的美丽而又庄重的词语包装它,比如善良、职责、忠诚等,我们一任自己被现实的水磨平自己的棱角,一任自己逐渐地适应各式的面具,自如地扮演各样的主角。

  生活里不再有看星星的情绪,我们只是在有的时候,看着镜子里不再年轻的面容,看着渐已萧疏的头发,心里悄悄地掠过一丝的凄凉。因为,那我们不曾在意的风,已经把我们送进了秋季。应对这个我们不喜欢的世界,逃离的冲动似乎也不复存在。

  我们以前是那只小蝌蚪,想着终生都能够生活在水中,想着会像一条鱼那样活泼泼地活着,但是时光却让我们变成了青蛙,这个世界不是给蝌蚪准备的,它存在的唯一的命运就是,长大,就是,失去自己,变成另外的一副丑陋的身躯,以完全不一样的方式活下去。直到最后。在稻香里歌唱的时候,还会想起那个梦吗?

  也许真的,有点晚了。但是,当整个世界的阳光都照在我的身上,我依然能够清晰地回忆起,那天晚上,烟的形状。

  顾城的诗读后感 篇9

  朦胧诗在诗人顾城的手上,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有时如水清澈,有时似云无垠,但当一切寂静无声,反复阅读它,便会读出其中最真挚、最富有哲理的东西。

  读到《自信》时,是期末考试的前一周。寒风嗖嗖地吹着,透进围巾的缝隙,使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这像是在告诉我期末考试,将会像潮涌般袭来并无声覆盖。而我的数学也将会卷进这场风暴中。这摆在眼前的事实,让我的心情一落千丈。我翻开了《顾城诗选》,知道只有这些小诗才能让我抛开烦恼。

  第一次读到《自信》时,还不是特别理解,但当再一次读时,便有了自己的体会。脑海中出现了一个小男孩,他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用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成功,骄傲的在前面走着,面带微笑。而另一个与他长得一模一样,但却是虚幻的,他皱着眉头,像是要哭了,这个是他的命运。多么形象的一首诗,简洁但又富有真理。

  是啊!人的命运是要靠自己掌握的,正如英国丁尼生所说的:“人就是人,是他命运的主人”。我们不能盲目的相信宿命,认为一切都是天注定的,更不能去相信那些算命先生,看所谓的手相、面相。如果他们真的会算命,为何不去为自己算一卦呢?又为何依然坐在街头等待生意呢?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去反省、去思考吗?

  雨果说过:“当命运递给我一个酸的柠檬时,让我们设法把它制造成甜的柠檬汁。”是的,每个人的命运都不相同,在他们刚出生时,就像是拥有了一幅新的画卷,这画卷也就是他们的人生路程,至于最后是暗淡无光,还是绚丽多彩,就看他们自己是怎样涂写的了。所谓:“是燕雀,是鸿鹄,就在一念之间”。

  贝多芬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屈服”我觉得现代社会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无论你是男是女,是贫穷或富有,是白种人,黄钟人或黑种人,都有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美国黑人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凭着自己的努力和自信,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打破了美国黑人当总统候选人的纪录,创造了自己的奇迹。过去的社会由于严重的种族歧视,黑人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地位卑贱,但现在,事实证明,只要愿意付出努力,敢于掌握自己的命运,就能成功。

  我突然想到了我自己,在我的数学成绩频频“创造新的纪录”时,我想到的不是努力去克服它,而是想用我的强科去弥补我不高的数学成绩。这种听天由命的学习态度是我总分被拉下的主要原因。我开始庆幸我现在明白了这一点,虽然时间不多了,还剩下一周,但我相信只要我肯去努力,肯去改变现实,就一定会有进步。

  冬天的阳光是温暖的,柔和的,像是逆境中的一丝希望,启示人们不要放弃,前面就是光明……手中的《顾城诗选》被撒满了阳光,我忍不住再读了一遍,感谢它在我迷惘时给予我一条通往成功的路。

  顾城的诗读后感 篇10

  “死了的人是美人”,“死了的人都漂亮”。1992年,顾城离开人间世的前一年,他在《鬼进城》一诗中,写下了这样惊悚而艳绝的句子。

  死亡似乎是终于解决了一切的难题。死亡终于使一切的不确定性都固定了下来。死亡的整容术精心修饰了死者体面的尊严和悲伤。死亡和已经丧失存在价值的敌意言和。死亡带来了所有朋友和敌人的轻易的谅解。死亡消解了蒙蔽在传说中的一切云遮雾绕的悔涩和怪癖,穿透了一切虚华表面的不实之词的形容和浅薄的推崇。死亡呈现出诗人玻璃般透明清丽而无用的特质,使我们心存敬畏,警慎犹豫,而更加难以言说。

  感谢江苏文艺出版社为我们奉献的这厚重而沉郁的两大卷《顾城诗全集》,使我终于能更全面而准确地去理解一个天才诗人在尘世中挣扎和受难的真实生命,思考他缠绕纠结的诗学理想所触发的矛盾冲突和悲剧。《顾城诗全集》中绝大部分的诗篇,我都是现在第一次读到,我不能不感受到心情复杂的叹息和扼腕。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那是诗人们狂欢的节日,天才的闪光层出不穷,新的思潮狂飚突进,喜剧和闹剧至今还延续在纷然出演,舞台的帷幕迟迟不肯落下,诗人们表演的冲动即使在遭遇物质现实世界的无情嘲弄和冷眼,也依然澎湃汪洋,没有人愿意谦卑地退后。但是诗人们中最纯洁的一位,却过早地燃烧尽他的激情,将自己放得更低,低到泥土和灰烬,低到尘埃落定。

  一切的毁誉其实都已是多余。一个天才的诗人就是这样在诗篇中将生命孤注一掷。人民渴望英雄,诗人渴望神性。神也许是太孤独了,他需要寻找人间最精致华美的牺牲和祭品。是命运也是自己的选择,顾城就是这样献祭出他的诗篇和短暂而凝缩的人生。

  我一次一次地翻阅这两大卷《顾城诗全集》。我看到语言的飞翔、冲锋和交战,透明和纯净的品质,还有无数纷繁难解的隐喻、暗示,可怕的谶言,我再次确认了二十多年前读到顾城诗歌的那种感受,超凡脱俗而又让人不忍和抗拒。

  将顾城贴上童话诗人这样俗气的标签,无疑是浅薄和幼稚的,是缺乏思考的似是而非。童话只是一种对梦境简单和庸常化的表达,它具有一种过分的明确性,有的只是一种世俗梦想的幻美和欲望的直接呈现。在多年来我读到诸多对顾城诗歌的评述中,我发现评论家们都容易去强调顾城诗歌的意象和神秘直觉,强调他对梦幻的诉求和秘密的愿望。然而,我更想指出的是,作为一个天才的诗人,顾城的诗歌最能让我们敬佩和动心的是,他敢于承担的那种在诗歌语言上执着于简单的风险。

  在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年举办的《顾城诗全集》首发会上,应邀的几位成都诗人分别做了发言,然后各自朗诵了一篇顾城的诗作。我不能不说这是一种神秘的巧合,我随手翻开《顾城诗全集》的上卷,竟然是停留在第489页,那里赫然在目的是我们曾经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热烈讨论过的最耳熟能详的一首诗:《弧线》。“鸟儿在疾风中,迅速转向少年去捡拾,一枚分币葡藤因幻想,而延伸的触丝海浪因退缩,而耸起的背脊”。我朗诵了这首诗,我说:“这是为了纪念顾城,也是为了纪念我们八十年代的诗歌。”在我之后是朗诵的是诗人柏桦。再一次神秘的巧合让柏桦讶异不已,他当时就承认,他本来也是想选择这首诗来朗诵的。

  如果说《弧线》在语言的张力中还体现了“朦胧诗”特有的对象征和意象的着迷,那么我的朋友,诗人吉木狼格选择背诵的《远和近》这首诗,就特别能指明我们对顾城诗歌语言所推崇的诗学理想和趣味。“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这首诗品质的纯粹和可贵,不在于一般的评论家所谓的“新颖深刻的表现力”,“人与自然事物的关系更近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0世纪中国文学史孔范今主编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对‘远’、‘近’的感受实际上是对生命存在的评价、对人的评价”等坐实之词,而在于对语言本身纯粹的美感的发现。这种异质的刀法和技艺,与传统师承的学习无关,它来自与诗人冷暖自知的秘密操练和惊喜发现。这同样也使顾城在他的那一代“朦胧诗”人中显得另类和卓尔不群。

  然而,顾城终于还是不能摆脱他的悲剧。与其说顾城的诗歌是逃避在极端的梦幻之中,不如说他是逃避在语言的朴素和本真之中。也许顾城已经秘密地认识到,这个让他困惑不安难以融入其中的尘世,其实本身就是纷繁复杂难以确定和把握的语言所呈现出来的世界。那么,回归到语言的简单和纯粹之中,也就成为顾城抗拒和反叛世俗和平庸的一种非常手段。

  在那个时代的“朦胧诗”人当中,顾城无疑是一个天才的异端。他的诗歌的语言风格,如此的呈现出一种异质,太过明显地区别于其它的那些朦胧诗人,这甚至会让他自己都感到困惑,也许这才是他最大的孤独和难题所在。他是生不逢时,他被误解和误读,错误地置身于并不属于他的文学潮流之中。

  他似是而非地游离于“朦胧诗”潮的边缘地带,内心却有一种巨大的鸿沟,将他置身事外,也将他置身于独创的荣耀之中。当他的那些貌合神离的“朦胧诗”人同志,在诗歌的语言上无可复加地做加法的时候,他却因命运的指引,身不由已地独自尝试着进行减法的运算。他的语言因为难以承受之轻而获得一种特殊的重量。他一方面为之欣喜和迷狂,另一方面却因为独创的重力而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这其中到底有什么样奇怪的宿命,也许现在很难加以细细分辨。但我更愿意以这样的方式来理解顾城。他的痛苦和迷茫,表面上是因为离群索居与现实的隔离,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却是他在诗学理想上的分裂和错乱,他因自身的天才而已觉察到了一种独享的荣光,但他却最终无法解放自己,挣脱那个时代已经溶入他骨髓中的观念的束缚。

  “看到那么大的月亮,我知道我要死了,安排好最后的事,每一刻都有无限的时间,书架和孩子”这是顾城在辞世两个月前写下的诗:《睡眠是条大河》。死亡让尘世的有限变成无限。死亡让错乱和疯狂变得简单、清沏而透明。死亡使梦想的矛盾和纠结穿越了思想花园的交叉小径。死亡使诗人回归到永恒,使他摆脱了幻觉和迷醉。死亡呈现出一种神性般的寓言,让我们这些依然在语言的迷宫中挣扎和寻找突破的凡人,在困惑中停下了脚步,犹豫地四下张望,寻求暂时的喘息,然后继续怀疑。

  顾城的诗读后感 篇11

  一个令人神往、不可思议的艺术空间,一个理想的童话世界。只是,这童话的结局却是不可承受之重。

  童话的世界总让人向往,都是自然界那些美好、纯净而明媚的事物,一直生活在自己编织的童话世界里。顾城就是如此,小时的他,在充满诗意的家庭里,因此对诗歌有了追求。

  六岁,写下了人生第一首诗,“星星在闪耀,月亮在微笑,我的姐姐呵,等着爸爸回来了”。这是自然的一切,抬头便能看到高挂于天空的星星与月亮,一个孩童等着爸爸回来的期盼。我喜欢那时的你,无忧无虑,天真无邪,跟着姐姐去游玩。还记得那年秋天,你搬家了,之前看昆虫记的兴趣使你对大自然与小昆虫的热爱达到极点。搬家前的你是很高兴的,但搬家后狂热的心却冷了下来,你的幻想世界被残酷的现实打败了。

  在那的三年,你变成了个放猪娃,还给每头猪取名字。真是可爱,充满着童真。还记得吗?那首《生命幻想曲》:风吹起晨雾的帆,我开航了,没有目的,在蓝天中荡漾。让阳光的瀑布,洗黑我的皮肤。顾诚的诗是美的,是童话的,是富有色彩的话语。尽管在每天放猪拾柴下,但没有放弃这写作爱好,我可以亲切地感受到在田野上,阳光拂摸着我的脸颊,嗑睡虫在我的脑海中浮现,那是多么真切。

  顾诚写道“睡吧!合上双眼,世界就无关”。这是逃避现实,还是减轻压力,这是对自己的安慰,但在李心田看来却是思想不够进步,得批判。郭小川读后认为是“艺术的没落,政治的死亡”。即使时局动荡,他还向往着自由、童趣的世界。残酷的现实往往让人心生忧郁,这些小诗也许是和慰藉。但在他的世界,他是孤独的,不被世俗所理解,生活在孤城中。

  走进正文的第一页,《一代人》中,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在混沌的世界里。保持一颗清澈的心,去寻找正和光明,黑夜的色彩,去增添另一份颜色。

  他说,命运不是风来回吹,命运是大地,走到哪里你都在命中。

  顾城是个任性的孩子,北岛和顾城,顾城离不开北岛,北岛到哪里,他就到哪里,他是个需要保护和带领的大孩子。也许上天给了他才华,却剥夺了他独立的能力。在自己的童话世界孤独地活着。

  在这么多的小诗集里,我仿佛看到了诗歌里的孩子——顾城。在不断创作中,成功源于尝试,顾城虽极具才华,最初的创作鞋也少不了屡战屡败的投稿。但面对挫折和失败,他没有放弃,依然前行。人生的磨难,是前进的阶梯,身为中学生的我是否前进了,更加上进了。也许,残酷的现实,让你的意志越挫越勇。

  成年的顾城,也开始了他自己的爱情,1983年,顾城和谢烨在上海登记结婚,但这喜厌的场面在顾城口中却像小孩子间的过家家。

  顾城,他永远是生活里的那个童话孩子,永远用他童真的思维看着外面向世界。我觉得他其实很可怜,真的很可怜。

  他在诗歌中孜孜专达“本真”,传达美与爱,现实生活中却是个渴望被爱却吝啬付出或者说丝亳不懂得爱的孩子。最终发生了家庭惨剧,承担了杀妻的罪名,这个任性的爱无能的孩子,把太多爱灌注在自己的世界里。

  在初中,我们也还是个不懂事的小家伙,不懂那些深奥的道理,在书中我又体会到了童真、自然、哲埋。诗是优美的,现实是残酷的。需要靠自己的奋斗,坚将不懈,从而达到自己的目标,过程是慢慢的,收获却是丰厚的。

  孤城中的童话诗人,不需要怨天尤人,上天给了你才华,却要你变得内向。这是场平等的交易。上帝为你关闭一扇窗,也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

  致天国的童话诗人。愿你不在孤城中度过。

【顾城的诗读后感】相关文章:

顾城的诗的赏析06-22

顾城的诗感觉赏析04-27

顾城部分诗赏析06-22

读《顾城的诗》有感04-15

顾城诗《你和我》赏析06-22

顾城诗山影赏析10-19

顾城的远和近诗赏析06-22

顾城诗集读后感06-21

顾城诗集 读后感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