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习惯

风俗习惯作文

时间:2022-03-20 17:11:25 风俗习惯 我要投稿

【必备】风俗习惯作文锦集7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风俗习惯作文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必备】风俗习惯作文锦集7篇

风俗习惯作文 篇1

  “新年好啊!新年好呀!祝福大家新年好……”伴随着愉悦的歌声,我们不知不觉来到了新的一年。

  过年的习俗有很多,比如: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等,但是我最喜欢贴春联和放鞭炮。(Www.uj.coM)今年,我就和妈妈一起贴春联,和爸爸一起放鞭炮,过年真好!

  我先是和妈妈贴春联,我们一点一点的把上面的小纸抠下来,使图案变得好看。在贴到合适的位置就大功告成了!接着,我和爸爸又去放炮了。爸爸让我来点火,我就浑身发抖,因为我的胆子很小,所以我只好让爸爸点火。着了!那炮噼里啪啦的声音吓的我连连退后,过了一会儿,炮终于停了,我的心也踏实了。

  放完炮,我们吃着饺子喝着汤,嗑着瓜子看着春晚,过了一个圆满的羊年!在这里,我祝愿大家新年快乐!

风俗习惯作文 篇2

  满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我最喜欢的民族。

  满族在全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均有分布,主要集中聚居在辽宁省,共有550万人,占满族总人口的51%。另外,满族人口在100万左右的地区还有吉林、黑龙江、北京、河北、内蒙古。满族在全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均有分布,主要集中聚居在辽宁省,共有550万人,占满族总人口的51%。另外,满族人口在100万左右的地区还有吉林、黑龙江、北京、河北、内蒙古。

  满族人孝敬长辈,注重礼节,在路上遇见长辈,要侧身微躬,垂手致敬,等长辈走过再行;不但晚辈见了长辈要施礼,在同辈人中年轻的见了年长的也要施礼问候。亲友相见,除握手互敬问候外,有的还行抱腰接面礼。过春节时要拜两次年,年三十晚上拜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叫迎新春。

  满族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其服饰高雅华丽,在中国民族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并对中国的服饰文化发展产生过很大影响。

  由于寒冷的生活环境和射猎生活的需要,过去满族人无论男女,均多穿“马蹄袖”袍褂。努尔哈赤建立八旗制度以后,“旗人”的装束,便成为“旗袍”(满语称“衣介”)。

  清初,旗袍的式样一般是无领、大襟、束腰、左衽、四面开衩。穿着既合体,又有利于骑马奔射。出猎时,还可将干粮等装进前襟。这种旗袍有两个比较突出的特点,一个是无领。努尔哈赤为统一衣冠,曾厘定衣冠制,规定“凡朝服,俱用披肩领,平居只有袍”。即常服不能带领子,只有入朝时穿的朝服方可加上形似披肩的大领;二是在窄小的袖口处还接有一截上长下短的半月形袖头,形似马蹄,俗称“马蹄袖”。平时绾起来,冬季行猎或作战时放下,使之罩住手背,既起到了类似手套的保暖作用,又不影响拉弓射箭,故又称之为“箭袖”(满语称之为“哇哈”)。满族入主中原以后,“放哇哈”成为清朝礼节中的一个规定动作,官员入朝谒见皇上或其他王公大臣,都得先将马蹄袖弹下,然后再两手伏地跪拜行礼。

  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日”。当日晨,满族人家把灶灰撒在院中,灰道弯曲如龙,故称“引龙”。 然后在院中举行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全家人还要吃“龙须面”和“龙鳞饼”。妇女们这天不能做针线活。

风俗习惯作文 篇3

  西藏是以藏民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的民族自治区。藏民族有一些独特的风俗习惯,进藏游客应尊重。献哈达是藏民族最普遍也是最隆重的一种礼节。当好客的藏族主人向客人敬献哈达时,客人应躬腰接受;走进普通藏民的家,切记不可用脚踩门槛;要称呼人名时,一般在名字后面加“啦”字,以示对对方的敬重、亲切。主人如请就坐,可盘腿而坐,切勿伸直双腿,脚底向人。此外,不能随便用手去抚摸藏族人的头顶。

  三口一杯是藏民族在会客时最主要的一种礼节。三口一杯的程序大概为这样:客人先用右手无名指沾点酒,向空中、半空、地上弹三下,以示敬天、地和祖先(或者敬佛法僧三宝),然后小喝一口,主人会把杯子倒满,再喝一口,主人又会把杯子倒满,这样喝完三次,最后把杯子中的酒喝完。

  在西藏,马肉、驴肉和狗肉是从来不吃的。有些地方的藏民连鱼肉都不吃。因为藏族人认为狗和马是通人性的,是不能吃的;而驴被视为一种很不干净的东西,也不会食用。所以,在西藏千万不能提起吃驴肉、狗肉等事情。

  西藏主要的旅游景点是寺庙。目前,西藏对游客开放的很多寺庙都是藏传佛教寺庙,藏民族普遍信仰藏传佛教。所以,在转经时一定要按顺时针方向行走,切不可逆时针方向行走。很多藏族老者在转经的时候,身后会跟着一些挂着红绸子的羊,这种羊被称做“放生羊”,不可对这些羊进行骚扰。同时,在寺庙佛殿之内,不可大声喧哗和随意触摸佛像,在没有允许的情况下,更不能在佛殿内录像、照相等。

  藏族人伸舌头是一种谦逊和尊重对方的行为,而不是对他人不敬。双手合十表示对客人的祝福!

风俗习惯作文 篇4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藏族就是其中之一。藏族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及青海海北、海南、黄南、果洛、玉树等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东地区。

  藏族服饰无论男女至今保留完整。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服饰。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妇女冬穿长袖长袍,夏着无袖长袍,内穿各种颜色与花纹的衬衣,腰前系一块彩色花纹的围裙。藏袍是藏族的主要服装款式。藏袍较长,一般都比身高还长,穿时要把下部上提,下摆离脚面有三、四十公分高、扎上腰带。藏袍可分牧区皮袍、色袖袍、农区为氆氇袍,式样可分长袖皮袍,工布宽肩无袖、无袖女长袍和加珞花领氆氇袍,男女穿的衬衫有大襟和对襟两种,男衬衫高领女式多翻领,女衫的袖子要比其他衣袖长40公分左右。跳舞时放下袖子,袖子在空中翩翩起舞,姿态优雅。

  藏族有着各种各样的礼仪。献哈达是藏族待客规格最高的一种礼仪,表示对客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敬意。哈达是藏语,即纱巾或绸巾。它以白色为主,亦有浅蓝色或淡黄色的,一般长约1。5米至2米,宽约20厘米。最好的是蓝、黄、白、绿、红五彩哈达。五彩哈达用于最高最隆重的仪式如佛事等。

  这就是藏族,一个少数民族。

风俗习惯作文 篇5

  彝族支系繁多,各地服饰差异大,服饰区别近百种,琳琅满目,各具特色。妇女一般上身穿镶边或绣花的大襟右衽上衣,戴黑色包头、耳环,领口别有银排花。除小凉山的彝族穿裙子外,云南其他地区的彝妇女都穿长裤,许多支系的女子长裤脚上还绣有精致的花边,已婚妇女的衣襟袖口、领口也都绣有精美多彩的花边,尤其是围腰上的刺绣更是光彩夺目。

  滇中,滇南的未婚女子多戴鲜艳的缀有红缨和珠料的鸡冠帽,鸡冠帽常用布壳剪成鸡冠形状,又以大小数十、数百乃至上千颗银泡镶绣而成。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对彝族青年,女的长得像妮尾绿(一种美丽的山花)一样美丽。男的长得像金竹一样标致。他们在一个月夜。()来到森林中约会,被森林中的魔王发现了,小伙子被杀死,姑娘不愿遭受魔王的****而逃走。当姑娘跑到一个山寨时,寨中突然雄鸡高叫,魔王听到鸡的叫声,才停止追赶,美丽的姑娘才幸免落入魔掌。后来,姑娘知道魔王怕雄鸡,就抱着一只雄鸡来到他们约会的地方。这时,雄鸡高叫,她的情人立即苏醒复活。他们结为夫妻,过着美满幸福的生活。

  居住在山区的彝族,过去无论男女,都喜欢披一件擦耳瓦--羊皮披毡。它形似斗篷,用羊毛织成,长至膝盖之下,下端缀有毛穗子,一般为深黑色。彝族少女15岁前,穿的是红白两色童裙,梳的是独辫,满15岁,有的地方就要举行一种叫沙拉洛的仪式,意即换裙子、梳双辫、扯耳线,标志着该少女已经长大****,15岁以后,要穿中段是黑色的青年姑娘的拖地长裙,单辫梳成双辫,戴上绣满彩花的头帕,把童年时穿耳的旧线扯下换上银光闪闪的耳坠。

  彝族男子多穿黑色窄袖且镶有花边的右开襟上衣,下着多褶宽脚长裤。头顶留有约三寸长的头发一绺,汉语称为天菩萨,彝语称为子尔。这是彝族男子显示神灵的方式,千万不能触摸。外面裹以长达丈余的青或蓝、黑色包头,右前方扎成拇指粗的长锥形的子尔汉语称英雄髻。男子以无须为美,利用闲暇把胡须一一拔光,耳朵上戴有缀红丝线串起的`黄或红色耳珠,珠下缀有红色丝线。

风俗习惯作文 篇6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是啊!我们中华民族地大物博,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五十六多民族之花竞相开放,美不胜收。下面,我就想大家介绍一只美丽的“花”——傣族。

  在傣族的众多的风俗习惯中,最吸引人的就是傣族的饮食。

  傣族以大米为主食,尤其喜欢吃糯米。以竹筒饭为代表。傣族把一节竹子一端挖通后装米。这些米要洗干净泡水后才能装。再用竹叶把竹筒口塞紧,要使米掉不出 来,但同时也要留些空隙,才能使米更柔软。装好以后,放温火上烧烤,待竹筒表面烧焦后饭也就熟了。剖开后是香喷喷的竹筒饭。用酸菜、酸笋配上这带有竹子香 味的米饭,百吃不厌,令人满口留香。

  除了主食竹筒饭以外,傣族人的副食酸味儿食品、水产和昆虫菜也是别有风味。

  酸味食品是傣族人的最爱,像什么酸笋、酸菜、酸蚂蚁……这些几乎每家每户都有。

  而水产,如鱼类、青苔、蛙类也是傣族人无法割舍的食品。

  最特别的是昆虫菜。这一特色符合傣族人的一句话:“只要是静的都是菜,只要是动的都是肉。”无论是较小的田鳖、蜘蛛、蚂蚁蛋,还是较大的竹虫、蝉、沙蛆、竹蛆只要一加佐料就能立刻变为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

  傣族的食品还有苦瓜、苦笋,甜米酒,槟榔、酸肉、狗肉……而且个个美味无比。

  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已经垂涎三尺了呢?那赶快去傣家的竹楼中好好过瘾一番吧!

风俗习惯作文 篇7

  我们家乡清明的习俗也以祭祖扫墓为主,与苍城相比也有不同。

  时间一定是清明前后。又多数是在清明前三天完成,不会过清明后三天,如果清明前老是下雨就是例外另当別论了。

  杂居在村里的独姓人家,祭祖显得清静,大户人家或是大家族人家的祭祖就热闹了。特別值得书写的就是做清明酒。

  我们胡姓人家在村里人口算多的,20多年前胡姓人口在村里第一多,现在锐减可能是第三多了,刘姓李姓追了上来。人丁兴旺,清明摆酒很有面子。

  做清明酒席,是要湊份子钱,有点像现在人的AA制。不过有些人做生意,愿多出点钱,显得有气派,別人也高兴多些钱办得会体面些。

  三十年前,大约我读高一,我村的胡姓人家和六公里外的胡姓人家共同祭祖,那里是我们的远祖,我们拥有共同的祖先。那一年我们共同祭祖。家族中德高望重的人安排好去山上扫墓的人员,我村有人去他村,他们村有人来

  我们村,其乐融融,一片兴旺团结的景象。下午三点左右,去山上各处扫墓的人都陆续回来,留在家里厨饭做饭的人也准备好了。祠堂大厅里摆了十几张八仙桌,司仪把首席二座等重要位置安排好,家族中的小字辈就随意落座。上菜是吃完一个再上一个,不是摆好八九个一桌吃。有专门几个走堂提着酒壶来添酒,吃到第五碗菜是方砖肉,有肥有瘦,肥肉炒得出了油,酱油红辣椒的颜色全上到了肉的表面,过了春节大鱼大肉的日子也有那么久了,肚里是可以承受油脂了。有的酒席男人多,酒量大,主人又给多几瓶,于是有人提议打通关,有人提议划拳,猜点数。猜点数现在喝酒时已经很少有人玩了。两人手里最多总共8粒瓜子或花生等豆类。猜对方手里出几粒加上自己要出的猜中了没酒喝,没猜中的罚喝酒。

  我们家族很多年没有摆清明酒了。

  自己一个小家庭清明祭祖,小有小的好,简单清静。 带上祭祖的用品:鞭炮香纸猪肉酒水糍粑,还有扫墓用的锄头镰刀等等。

  祭祖的猪肉和酒水要温热,虽然有时去到山上已经冻,但也不用计较了,因为已经温过了,如果想到反正到山上酒肉会冰冷,干脆不煮,那是不行的,最重要的对神心中要有敬意,不能怠慢了祖先。猪肉是取些象征意义,

  有一斤就够了,要有皮的,切有些讲究,切成一个正方体,实际上是一砖猪肉。前年我一个在开平工作的同乡,回乡祭祖,他向他的哥哥说去烧一头猪来拜祭,即刻招到他哥哥的强烈反对,“千万不能这样做,我们的祖先承受不起。我们钱不够别人多,官不够别人大,不要出洋相。”可见人人都要遵守风俗,败坏风俗会引来无穷无尽的麻烦。

  提上东西,老老少少,浩浩荡荡的队伍去山上扫墓。经常是“雨纷纷”的天气,穿过田野,走进山里,会看见东一丛西一束的红杜鹃。有的把杜鹃花叫成映山红,真是名不虚传。那怒放的杜鹃,张扬出耀眼的红色。摘一朵红花,去掉花蕊,送入口中,嚼一嚼,体会到了一股淡淡的甘甜。

  来到了一处先人的坟前,过了一年又一个清明来到,坟头坟前周围都长满了各种植物,有一些还枯黄的杂草,有一些茅柴多数是20厘米高,有一些一米多高的杂树。大家开始动手,拿着镰刀上去坟头割草、砍柴。有人拿着镰刮铲除坟前的杂草,铲坟前杂草还是一个技术活,要铲平,坑坑洼洼积水会引起坟堂崩塌,要铲平,等下摆酒肉酒杯糍粑等祭品。过去还在坟上插上三根棍像个三角架一样的,在顶端包上几张纸钱,小时不明白这样做的含意,现在人们扫墓去铺头买上几支塑料花,插在坟头,等到第二年塑料花还光鲜亮丽,真是万古常青啊。

  可以开始祭拜了,先点燃香,九根香分成三柱每柱三根一字摆开,摆上祭品酒和糍粑,然后分成一辈一辈先后来拜,三鞠躬,同时许愿,可以说出来,也可以心里默默的说。这作揖许愿很有意义,千万不能简单粗暴地说成是迷信。这是人们祈求先人保佑,这也是人们在祖先的灵前,立下誓言, “保佑我今年考上重点大学 ”,“保佑我媳妇生个男孩”,“保佑我做成和肖老板的那档大生意”,诸如此类,不一而足,这些许愿,这些祈福,表明了人们的理想和愿望。仿佛是要让山川作证我就要发愤图强了,所以勤奋的人许下的心愿多会实现,传开来又说哪个人家的祖宗管事风水好。

  完成扫墓了大家有说有笑回家去。喜欢吃野菜的,大自然有慷慨地馈赠----蕨,路边有,树丛中有。不过坟周围长的蕨菜要注意了,那是苦的,我舅舅的解释是:“他们吸收了鞭炮香纸的元素。”

  清明祭祖也是亲人们的一次团聚,从前年开始国家规定清明放假一天,这更为团聚提供了时间保证。扫墓归来大家喝酒吃肉,无比开心。

【【必备】风俗习惯作文锦集7篇】相关文章:

【必备】风俗习惯作文锦集5篇01-11

【必备】风俗习惯作文锦集9篇01-08

【必备】风俗习惯作文锦集六篇08-17

风俗习惯作文锦集6篇09-03

风俗习惯作文锦集五篇08-30

风俗习惯作文锦集5篇12-07

风俗习惯作文锦集四篇12-06

风俗习惯作文锦集7篇10-02

风俗习惯作文锦集9篇07-19

有关风俗习惯作文锦集六篇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