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心得体会

地理学习心得体会

时间:2022-06-23 15:15:11 其他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地理学习心得体会(精选20篇)

  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地理学习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地理学习心得体会(精选20篇)

  地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1

  作为一个刚上岗的地理老师,能有机会参加学校给我们提供的这次培训机会,我感到十分的荣幸。这次培训留给了我满满的收获和深深的思考。一个好教师还必须十分重视“言传”外的“身教”,要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懂得什么应为之,什么不可为,所以学习对于老师来说很重要。

  20xx年2月12日,学校组织召开了寒假培训。

  一、这次培训非常及时,使我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

  因为学校在下学期准备全面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而我在这方面总是感觉无所适从,觉得毫无头绪,所以我对下学期高效课堂教学感到很茫然。学校组织的这次培训可以说是雪中送炭,使我在迷茫的道路上看到了一丝希望。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通过聆听各位老师的发言,我才发现自己各方面的不足。比如,班级学习小组的建设,小组评价方案的确定,班级公约的制定,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地评价各小组及每个同学,如何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小组及个人评价机制如何保证对每位同学都有长久的吸引力、使他们还能时时保持兴趣和新听了各位老师的发言,我才认识到自己需要提高的方面还有很多。自身不足就需要提高,需要学习。

  二、通过这次培训我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

  这次学习培训我认识到了自己各方面的不足,而要想提高,必须要学习。通过不断地学习,才可以弥补自己各方面的缺陷,培训是一种学习,但这毕竟非常有限;大部分内容的学习还需要自学,需要看书,需要在网上学习,所以,我们需要在思想上提高认识,在行动上积极主动地学习。这就需要转变一些行为习惯,比如,暑假的时间,我以前总是无所事事,白白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没有用在学习上,使自己延误了自身的提高,这些损失是无法计量的,等于说是耽误了自身的提高。今后我一定抓紧一切时间学习,使自己尽快提高,尽快成长起来。

  三、学习的理论知识必须要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方法,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每次培训,我总是感到理论易学,但真正用到实践中还是存在一定距离的,这就必须要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消化吸收,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方法,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这样才能巩固所学,强化自身技能,提高运用能力,为实行课堂教学改革服务。

  创建高效课堂,我总觉得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这就需要我们不遗余力地学习、提高、创新,为实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而不懈努力,把这条课改之路坚定地走下去。毕竟,我们向往的是有幸福感的生活,而真正做好了此次课改有助于我们的幸福生活的实现。

  地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2

  时间过得很快,学习《物流地理》这门课也有一个学期了,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获益匪浅。在刘老师的带领下,既学习到了书本上的内容,也懂得了许多课本以外的知识。现在就对这门课程做个梳理和总结吧!

  一开始接触这门课的时候,对于本来地理就不太强的我来说以为会很难,但是通过慢慢的学习和探索,发现这门课程其实很有趣也很有用。物流地理是一门地理学和物流学相交叉的边缘学科,既具有经济地理学的某些特征,又具有物流学的某些特征。课本将这门复杂的新兴学科分为了两大部分:国内和国际物流地理。在国内物流地理中分了8个章节,分别是:物流环境、物流基础设施、综合运输、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布局。而在国际物流地理中又分为5个章节:国际物流概述、国际物流环境、国际海上运输布局、国际航空运输布局、国际多式联运及陆路运输。由此看来,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按部就班的学习这些内容后,就把物流地理这门看似困难但实际简单有趣的课程给完成了。

  在学习这门课的过程中,老师会根据情况给我们布置相应的“画地图”作业。可别小看了这“画地图”,其实这里边大有学问呢!要想把广东、中国和世界地图画好,不仅需要掌握好地理知识,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在画地图的过程中,让我真正体会到了如何把书本知识付诸于实践的道理。比如画“八纵八横”,不仅要知道是哪八纵八横,还要在地图上准确的找到位置并用不同颜色的画笔区分地画出来,画完之后,也就对“八纵八横”这一个知识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于“画地图”这个作业,我是放了很多心血在里面的,都是我自己亲自查找资料再一笔一划得仔细画出来的,老师对我作业的表扬让我也感到很开心很鼓舞。因此,我觉得“画地图”的这一部分是我在这门课程里印象最为深刻的!

  在这个学期期中的时候,老师还邀请到了交通局的局长给我们上了一堂课。周局长从深圳港的概况、建设历程、建设经验以及港口展望四个方面给我们介绍了深圳港口的发展历史还有深圳港口的未来规划。在这堂既难得又特殊的课上,不仅大大的开拓了我们的视野、增长了我们的见识,而且使我们更加的了解到深圳港口的发展状况及未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程。

  由于这门课不用进行期末考试,“画地图”作业和做专题报告就成为了期末的考核标准。我所做的专题报告是以小组为单位的,我和另外四名同学共同完成了“我国主要工业布局调查”的专题,而我所负责的则是“20xx年我国铁矿石进口情况调查,进口量及港口布局”这一部分。其实,做专题报告是一项挺锻炼人的事情。要想做好专题报告,就必须先上网查找资料,再整理出有效的信息,最后再制作成一个完整的PPT。由于我们的是团队作业,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仅学会了团队的沟通及合作,也学习到了做好一个专题所需要的思维及方法。真可谓是一举两得啊!

  一个学期的时间真的很快,从一开始拿到课本到现在课程的即将结束,都显得那么的不真实。但是在《物流地理》的这门课上,我确实是实实在在的学到了很多,在刘老师的耐心指导下,从课本到课外,我们学到的不仅仅只有知识,更多的还有学习的方法和研究的思维方式。在此,衷心的感谢刘老师的悉心教导!总而言之,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在这门课程所学到的知识将会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当中!

  地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3

  随着地理新教材的不断普及,新教材越来越显示出其科学性、独特性、新颖性。这次地理新教材的改革,其教学目标、结构体系 、编写手法、教学要求、版式设计等方面都焕然一新,这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研究性,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这次地理新教材的改革,主要有以下这些方面的特点: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学地理教材按照地理科学体系来安排教学内容,对于我们地理学科而言,科学体系庞大 ,内容广泛,对于旧教材的选材有很多的不足,比如说内容多、难点多,重点不突出,实用性差,往往给教与学带来诸多的不便。这次地理新教材的改革,逐步建立了新的知识结构体系,地理新教材注重传统的知识结构体系,并进行了很多的改革,做到了简化知识、综合考虑、突出重点。地理必修上册主要是自然地理,从宇宙环境分别来概述地理相关地理知识。地理新教材注重实际,有很多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题目、讨论可以启发学生思维,同时又注重创新性,以全新的思维和方法建立一种崭新的知识结构体系。

  人地关系是现代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这次地理新教材,始终把人地关系放在首位,教材的编写,始终是在人地关系的思想指导下,不十分强调地理知识的系统性,而是从人地关系的角度来选取教学内容,这次的新教材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三方面的知识不再是系统的,整体的,而是作为人地关系的基础知识,在提出问题时,始终离不开人地关系,从不同的浓度和广度来选取内容,地理新教材也突出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全球人类共同面临的人口问题,发展总是等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关注地球 ,关注未来。

  地理新教材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多方面合格的人才,很注重其实用性、新颖性,把学生新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密切联系实际,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地理新教材十分注重个案分析与研究,将地理学的知识与具体问题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阐明了地理的基本观念、基本原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注重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同时地理新教材也注重对地理现象,地理过程的剖析,对于现象过程从时间、空间来进行分层、分角度剖析,培养学生学多角度、多方位来思考问题,联系国内、国际多种重大实际,调动 学生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发展。

  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地理教学中,改变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把教和学有机结合起来,变学生被动 接受知识为主动接受知识,教师和学生装共同完成教学过程,教学中。对于教材的处理,要非常注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能力。 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教材编写得生动活泼,有利于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为教师提供各种 不同的教学方法。教材在选材时,在主体课文的基础上,联系实际,提供很多趣味性、阅读性 的材料给同学们学习,同时在习题的设计中也十分巧妙,练习安排了很多活动、问题可供大 学分析、讲座从不同方面来培养学生能力,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地理新教材中,一改以往老教材图像信息的功能,增加了很多的插图、附图、图型等等,对于地理事物有些难的用 语言文字来完整形象的表示出来,有些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地理过程运用合理的示意图,能够很形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地理新教材在图形方面的运用比较合理,合理设计安排了很多图像信息,围绕图像,编排文字,地理新教材中运用了大量的示意图、地图、统计资料图、景观照片、框架图等等,设计多种新颖的图像,来 很好的说明课文内容、知识,起了鲜明,直观的效果。对于学生学起来就比较轻松愉快,教师教起来比较 得心应手,这些图像信息,对于学生牢实的掌握知识有很大的帮助,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次地理新教材的编写,确实从多方面 体现了"新"的特点,无论是从内容、结构、要求, 还是目的、设计等方面都能体现出来。当然新教材中还有许多值得去研究,去学习的地方,需要全体师生去共同探讨研究!

  地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4

  近两年来,中学地理新课程教学的实施,大大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地理教学走上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新的地理课程标准强调,地理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进行初中地理教学呢对此我浅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1.深入学习、研究课程标准,转变观念。 中学教师尤其是过去经验丰富的、具有娴熟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的教师,一定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技术,完善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重新认识教育教学的目标与目的,不能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和应试教育所谓的学以致用。为了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教师必须正确把握教育改革与发展方向,在“创新”两字上狠下功夫,从革新教育观、学生观、价值观、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积极思考和实践。

  2.怎样才能提高地理教师的素质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第一、加 强师德修养,提高思想素质,具备奉献精神。只有这样才能爱岗敬业,勤于钻研;才能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第二、加强继续教育,提高业务素质。继续教育能使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产生持久的发展,所以通过博览、培 训、进修、函授学习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充实和强化教师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各 种职业技能。第三、加强教育研究,提高教研素质。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而持久的工程,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 断摸索、完善和发展。“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只有走教研结合之路,才能在教学与育人方面有更 大的作为。第四. 深入分析、挖掘教材,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教材的分析决不是简单的教材体系和知识结构的分析,而是教师优化教学过程的方法与手段。改革后的教材内容同以前相比,淡化、粗化了具体知识。地理教师更要精心地去备课,不但要备教材内容本身,还要备自己、备学生个体。通过反复钻研、感悟去挖掘教材潜在的东西,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和学习情境,最大限度地向学生展现知识。要有意识地挖掘教育资源,及时捕捉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多用身边鲜活生动的材料因势利导,灵活恰当地根据学生反应与参与的状况调节教学节奏和教学内容。在开放式的地理教学中,更要体现教师的作用,教师要把握主方向,要收放有度,要引导学生多探讨有价值、有意义的话题,争取做到“控而不死,放而不乱”。

  二、 改变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

  1.地理新教材要求我们必须改变教学方法.传统的地理教学,只是把具体的知识要素作为重要内容 来讲授,忽视系统的知识结构和分析方法,这样很难使学生提高认识,培养能力,因此教学中要重点分析知识 结构体系,并引导学生捕捉知识要素,使其各得其所,实现要素和结构的有机统一,使学生获得分析、综合、 评比、概括、比较等各种能力。要切实加强地理素质教育,就一定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研究学生的 心理特点与求知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教学策略,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努力培养他们的地理意识、能力与 创新精神。

  2.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 培养创新人才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改革的重大问题之一。初中生活泼、好动,具有丰富的情感,活跃的思维,是一群身心不断发展的青少年。学生不单纯是抽象的学习者,更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不同,他们所接触到的事物就有所不同。要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把他们培养成一个充满活力、富有个性和善于学习创造的人。当然,我们绝对不是完全放任学生,而是在理解学生的前提下,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克服不足,从而促进学生有机和谐地发展和进步。

  我觉得地理课应有自己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也是学生发展的基石,是实现学习过程的载体。因此,课堂教学中应以知识为中心,以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活化、优化课堂的途径。只有

  3.充分开发、利用地理课程资源来丰富地理课程内容。 我们所说的地理课程资源,并不单纯是指地理教科书的内容,它的范围相当广泛,包括学生的经验及其所在生活环境校内外的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等等,都可以是课程的范围。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离不开教师,从这个角度上讲,教师本身就是最有潜力的课程资源。 新标准强调课程的开放性,作为教师,我们要改变过于注重教科书的倾向。教师需要明确的一个问题是“教材”不局限于教科书,而是指与教科书有关的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教材”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点的汇集。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内容载体,掌握知识点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某种程度上说,教材是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发展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

  三、不断总结、认真反思

  教师必须经常有意识地反省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要有意识地虚心听取他人对自己教学工作的评价。每上完一节课,首先自己进行自我评价,看这节课成功与失败的地方在哪里,并查找出原因,做出课后记录发现漏洞及时纠正;其次通过批改作业发现存在的问题;第三听取学生意见,上完课后,分别叫几个优等生中等生和稍差的学生,听听他们对本节课的看法.通过自我总结和积极借助他人的反馈来分析自己的学习需要,进而不断充实自己教与学的知识库。另外,教师还要积极参加科际间的评课、观摩、研讨等活动,虚心学习,努力提高。

  地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5

  这学期上了陈朝萌老师的《物流地理》一课,我们学到了很多的知识,通过老师的课程,我也体悟到很多的道理和学习方式。使我感受良多。

  在他的教导下,我最大的感受是,陈老师对事业和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老师对学生的爱,可以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溶化学生心头的冰霜,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听了陈老师的讲座,让我对课堂教学有了一种新的思考:传统课堂上,我们教师常常是站在成人的立场上,以成人的思维来备课、上课,“把自己清楚的‘说给’学生清楚、明白”,学生被动学习,而且不会有创新思维。新的教学理念是以发展学生的终生成长为理念,完全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以开发学生学会学习为主导,教师装作什么也不明白,让学生自由自主的学习。而陈老师正是这种新的教学理念,发了一张张案例分析给我们,让我们讨论并上台发言,这一举动,不但锻炼了我们演讲的能力,总结的能力,还让我们努力克服怯场的不良习惯,为了全组,我就得做好充足准备。

  在我看来,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本人在地理课堂学习中,看到陈老师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陈老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师生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对教学而言,交流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流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流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仅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陈老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学生具有好奇心,这正是追求知识的原始动力,是求知欲的嫩芽。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往往会对某一事物特别感兴趣,并由兴趣发展为热爱,由热爱进一步发展为对真理的探索和追求。也由此会提出各种各样看似无稽实有深意的问题。这时,陈老师应顺应学生的心理,正确地引导他们多问的习惯,作饶有风趣的讲解,并以丰富的感情色彩去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使我们更深入的学习知识并理解他们。

  课堂上一个寓意深刻的实例,如孪生姐妹竟有妹妹比姐姐还大一天的怪事;一个耐心寻味的设问,“如向西越过一百八十度经线时期一定要加一天吗”;正午站在北回归线以北的人的影子是否永远朝北”: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假如向比邻星打个电话,八年半才能听到回音;一段绘声绘色的描述,如对哈雷彗星发现过程的描述;加上教具、图表、照片大合理使用;陈老师过硬的基本功,课内外幻灯、录像的放映;教室楼道地理图片和地图大布置等等,这些学习情境的设置,能使我们沉浸在地理情境之中,情随境生、情缘物发,使我们不仅在情感上同时在美感上也受到熏陶,产生满足感、回味感、维持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保持旺盛的求知情绪。

  地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6

  经过一个学期对自然地理的学习之后,了解了许多关于这方面的知识。之前还没有接触这门课程的时候,还以为自然地理知识单纯的讲地理知识,因为自己以前地理方面比较薄弱,所以会觉得这会是门枯燥的课程。

  其实不以为然,在老师的讲课过程中通常会穿插许多的相关知识,也正因为这样我们学到的东西也就更多了,并不是局限。特别是做了地理这个网络小组的组员之后,因为平时偶尔整理下交流论坛,逛多了这个网站的论坛之后,对这门课的有了明显的知识拓展。大家有心搜集回来的资料,可是十分珍贵的,能被自己吸收可以说是件好事。

  学期快结束了,回想起来,我这个学期到底学了什么

  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具有一定厚度的圈层,即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区间内的一个特殊圈层。它是在太阳辐射能、地球内能和生物能作用下形成的,比地球的其他圈层的特征要复杂得多。在这里各种固体、液体、气体状态的物质同时稳定地存在并且相互渗透。只有在地球的这一部分才具有生物产生和繁衍的条件,并成为生物圈进一步发展的强大因素。人类出现后,又成为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环境。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内容随着学科的发展越来越广泛,但主要还是研究各自然地理成分的特征、结构、成因、动态和发展规律;研究各自然地理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彼此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与转化的动态过程;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研究各个区域的部门自然地理和综合自然地理特征,并进行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评价,为区域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受人类干扰、控制的人为环境的变化特点、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寻求合理利用的途径和整治措施。

  随着自然地理学的发展以及与许多自然科学发生联系,形成了众多的分支学科。按研究的特点,自然地理学可分为综合性的和部门性的两组分支学科。 综合性的分支学科有综合自然地理学、区域自然地理学、古地理学和历史自然地理学等。 综合自然地理学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的综合特征的学科。 区域自然地理学是研究某一特定地区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结构、发展变化的学科,也是区域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古地理学是研究和重建地质时期地球表面自然地理现象的学科。历史自然地理学是研究近一万年来人类历史时期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及其规律的学科,也是历史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另外,有普通自然地理学,它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组成、结构特征形成和变化规律的学科,也有人认为它是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分支学科。部门性的分支学科有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生物地理学、冰川学、冻土学、化学地理学和医学地理学等。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

  生物地理学是在研究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的基础上以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一成分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组成、结构、动态及分布等特征和规律。它们的形成与某些自然科学有关,是自然地理学与相邻的其他科学的边缘学科。地貌学又称地形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是自然地理学与地质学的边缘学科。气候学是研究气候特征、形成、分布和演变规律,以及气候与其他自然因子和人类活动的关系的学科,是自然地理学与大气科学的边缘学科。水文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各类水体的性质、形态特征变化与时程分配,以及分布规律的学科,是自然地理学与水文学的边缘学科。土壤地理学是研究土壤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的学科,是自然地理学与土壤学的边缘学科。植物地理学是研究植被空间分布规律的学科,是自然地理学与植物学的边缘学科。动物地理学是研究动物在地璋表面的分布及其生态地理规律的学科,是自然地理学与动物学的边缘学科。以独特的自然综合体或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一方面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有:冰川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各种自然冰体的形成、特征、发育及其分布规律的学科。冻土学是研究冻土的形成、特征、发育及其分布规律的学科。化学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化学组成和化学元素的分布、迁移转化规律的学科,是自然地理学与化学的边缘学科。医学地理学是研究人群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地理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医疗保健机构和设施地域合理配置的学科。它既是地理学与医学的边缘学科,也是应用地理学的分支学科。

  此外,还有环境地理学、海洋地理学、荒漠学、河流学、沼泽学等分支学科。现代自然地理学不断加强定量分析、生态化和应用研究的同时,还注意吸收其他学科的新成就和研究方法,开始进行地理预测研究,并将更加重视全球环境问题。同时,自然地理学研究与人文地理学研究将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当然这些知识都是基本的,也就是说大家的起点都是一样的,这一丁点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我认为不管是学习什么,兴趣都是很重要的,因为是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所以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明显的增大很多,对于接受这方面的知识来说也是会广纳接收并且也能好好的运用。

  地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7

  这学期我们多了一门专业课----物流地理,作为港航专业的专业课之一,物流地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刘念老师带领我们学习这门科目。

  在这门专业课中,很多以前我们忽略了的交通要道竟然都是我们所要了解的重点,“八纵八横” “五纵七横”“两纵两横”等专业词汇让我们花了眼,在老师的悉心教导下,我们慢慢才知道“八纵八横”包括京哈、沿海、京沪、京九、京广、大湛、包柳、兰昆和京藏、煤运北、南通道、陆桥、宁西、沿江、泸昆、西南出海,“五纵七横”指的是公路国道主干线,,“八门”指的是虎门、虎跳门、蕉门、横门、崖门、磨刀门、鸡啼门、洪奇门等等。

  在学期初,老师就要求我们自己上网查资料,在一幅幅地图中画出铁路、公路、水陆、八大经济区等等,在这期间让我们磨破了头,开始对着地图不知所措,到慢慢的得心应手,最后当一大沓地图展现出来时充满了自豪感,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们在这个过程中确实记住了不少东西,让我们对知识的了解不局限于书本,并随时间的发展不断更新自我了解,就如刘念老师一样,每年都在教书,每年都在学习新知识。

  后来,老师让我们自己做专题,作为历年的热点问题,这些专题相对而言专业性比较强,对我们的要求也比较高,在做专题PPT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说资料过旧,甚至是错误信息的存在让我们耗费了很多时间,所以在这期间我和张爽花了不少时间才弄出一个样板进行最后的修改,在做PPT的过程中我们不但了解了自己专题的知识,顺带还了解了很多别的方面的知识,让我们的见世面更广了。

  当然,只有理论是没有用的,所以刘念老师也带我们到蛇口、盐田码头进行了实地考察,现场观看码头的工作流程,生动活跃的教学内容让我们获益匪浅,遍地的集装箱、工作中的岸吊龙门吊、几百米长的集装箱船无一不让我们大开了眼界,并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专业知识以后来这里工作!

  一学期又过去了,专业课也即将结束,学到的知识可能我们现在还用不上,但我相信一定会有大施其用的时候,感谢老师的悉心教导!

  地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8

  关注学生必备的地理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索质,不但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地理事实、慨念、原理等知识,更重要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具备地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需避免向学生传输说教式的、纯理论性的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学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使学生的观念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如让学生关注身边环境的变化、城市的建设及全球资源状况等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发他们学习的使命感。在地理学习情感转化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利用掌握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去获取与生活密切关联的信息,同时教会他们如何处理、分析、加工这些信息。

  满足不同学生的地理学习需要学生群体的差异性,决定了教学过程、要求的多元性。新课程标准从侧重生活的地理、侧重文化的地理、侧重科学的地理提出了必修课程三个模块和选修课程七个模块的课程要求。由于教学对象是全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更需要教师掌握全体学生学习地理的思想动态,运用联系生活、启发兴趣、淳淳善诱的方法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选修课程内容突出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与应用价值,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索养。由于教学对象是对地理学科有兴趣的学生,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高而主啊动性强。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重视对他们进行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满足他们求知欲和探索欲。

  学生是教的活动的对象,是学的活动的主体。怎样检验学习主体的学习成效?新课程提出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举措,更加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地理学习。通过质疑求异活跃度评价,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掌握。

  如在地球的公转对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的影响教学中,通过与学生互动教学,及时地了解学生对正午太阳高度角时空分布规律的掌握,再通过质疑求异活动过程,让学生探讨不同地区的太阳高度与建筑设计关系等生活实例,提高他们对复杂问题的应变能力。由于地理学科关注的是全球问题及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因而对学生参加探讨活动的评价,更能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综合能力。

  地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9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在国际竞争加剧的同时,国际之间的合作也得到了加强。面对国际国内经济、文化、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现代公民的要求体现出了新的时代特征。党的十九大强调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同时随着地理科学的持续发展,新的理论与研究给高中地理课程带来新的学科资源与发展活力。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的风向标、主基调,素养导向的教学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中地理课程是与义务教育课程相衔接的基础学科课程,体现地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涵盖四个方面:人地协调观(一种重要的自然观和发展观)、综合思维(一种认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区域认知(一种认识地球表面复杂性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地理实践力(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新理念、新实践、新思维在地理课堂中不断涌现,地理课堂的教学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因此,各具特色,兼具别样优势的方法使地课堂精彩纷呈。不论什么样的形式,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注重学生在课堂的参与程度。研读新课程标准,回归课堂,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我们有更加清晰准确的学习的方法与教学策略。

  第一,精心研究、明确方向。“方向比努力更重要”,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任务量大,而时间较为紧张。研读新课程标准,理解课程目标从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转变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体现教学由“教书”到“育人”的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我们只有对这些内容研究透彻,在指导学生学习及复习备考的环节中,才能做到明确思路,做到知识无遗漏,能力有侧重,避免简单教教材,使有效资源最大化。

  第二,素养导向,课堂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概念,如何与学科知识结合,这是实践教学中面临的问题。教学活动离不开学科知识,但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不止于知识。学科知识是形成学科核心素养的载体,知识的学习提升、转化为学科核心素养。因此,我们需合理优化课堂内容,丰富教学资源,源于课本而不限于课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

  例如,《农业区位因素》这节课,要求学生对影响农业的诸多要素一一厘清,并条分缕析。而因为知识面的限制和实际生活经验的缺乏,多数学生只把这节内容作为理论课来学习,对其认识只是停留在知识层面上的空洞概念。因而感觉枯燥乏味,兴趣索然,难以理解掌握。学习这节课时,可以借助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辅助学生理解、认知,构建知识体系。或是结合乡土地理的案例,如焦作地区的山药种植作为素材,借助身边的例子,帮助学生思考、总结,以达到厘清要素联系、落实生活体验、自主探究的目标,从而落实对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第三,主体体现,积极自主。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发、鼓舞。”兴趣是意识的“内动力”,它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满腔热情地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素养导向的教学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传统的课堂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听”,学生能够听懂老师所讲的内容,就算是达到目标,完成学习任务。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角。从知识掌握的角度来看,自主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能提升课堂的效率。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随之提升。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教学品质。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通过其主观能动性达到预期目标,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参与课堂的形式,如:课前展示、问题探究等。教师设计好课堂环节,学生分析问题,表述观点,动手演示,小组讨论、总结发言。通过学生积极参与,让课堂有效并且高效地进行。创造和谐、有序的学习环境,实现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进步,学生乐学会学,课堂和谐高效。

  总而言之,教学实践中,应更好的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我们需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落实主干核心知识,注重地理图表资料的分析应用,把更多的社会实例、生活实际的应用于地理学习中,将地理学科特色与学科核心素养紧密结合,关注地理学科思维品质、地理实践力等,真正地启发思维、启迪智慧,提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地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10

  在高中的各门课程中,地理与其它学科相比,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文理交融。它既有理科的严密性与逻辑性,又具有文科的形象生动与灵活。因此,学习高中地理就要针对不同的内容,分别采用理科或文科的学习方法。下面主要介绍高中地理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规律。

  一、文理交融,学法兼用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上册部分),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主要属于理科内容。特别是其中的地球运动及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各种日照图以及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等内容,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需要较多的逻辑思维。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下册和选修教材一)和区域地理(选修教材二),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学习时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习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二、图文结合,易学好记

  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必须重视地图,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

  例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内容,必须结合“二分二至日全球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图像来学习,才能阐述清楚,理解透彻,遇到相关知识的试题时才能灵活运用,顺利解答,脱离了地图是难以弄懂和解答这类问题的。又如,“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内容,结合“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图”和“上海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展图”学习,使我们比较容易地理解城市化的概念,记住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运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是最准确、最牢固、最有效的记忆方法。地理内容纷繁复杂,但几乎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源于它在相关图上的位置。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绘图),“图不离手”(每次看几分钟也行),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当我们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地球运动”,“大气分层”,“山河分布”,“洋流流向”,“国家位置”,“铁路干线”,“工业中心”……于是,我们就可以从中准确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从容作答。有的同学可能会认为,看图太费时间,不如看书来得快。殊不知落实到图上的知识印象深刻,经久难忘,便于运用,避免了死记硬背文字造成的多次重复耗时,枯燥无味,知识容易张冠李戴等弊病。因而从整体效果上看,图文结合实际耗时并不多,效果却很明显。同学们学习地理,应该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培养读图用图的能力,只要胸有成“图”,定能事半功倍。

  三、知识联系,融会贯通

  高中地理的学科特点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

  1.学习的侧重点是掌握“有什么规律?”“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

  初中地理更多的是学习“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事物”“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因此不可避免的涉及大量的记忆性的内容,因此其学习方法的侧重点就是解决怎样科学地、高效地记忆这些地理事实材料。

  而高中地理侧重解决的是地理事物的规律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探究这些规律的形成原因来为形成人类的相应对策服务。也就是说,应侧重于通过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归纳那些繁杂的地理事实材料,从中推导出一些规律,从本质上掌握其成因,最后形成人类生产生活的相应对策。可见,高中地理的学法核心是理解而非记忆,是应用而非记忆。

  2.无论自然地理或是人文地理都表现为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显著特点,几乎所有的地理问题都跟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地理必须紧扣这条主线。

  3.许多地理问题都有知识与能力的跨学科特点。自然地理部分主要与数学、物理、生物学科联系较多,人文地理主要与政治联系较多。对于我们面临的高考大综合考试意义尤其重大。

  4.我们知道,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区域地理基础之上的,初中地理中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高中系统地理,特别是人文地理的基础。因此,具备必要的初中地理知识是学好高中地理的保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同学的初中地理知识已经淡忘,影响到高中地理的学习,因而有必要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适当复习一些初中地理的知识。一是可以抽点时间(读报刊杂志的时间即可)浏览一下初中地理教材,主要是地球地图知识、大洲大洋的分布、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基本情况、中国分区地理等内容,加深这些基础知识在头脑中的印象。二是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当涉及初中知识时,及时查找区域地图或复习初中相关内容,注意高初中知识的有机联系,把系统地理知识落实到具体的地理区域中去理解、分析、解决问题,使知识得以融会贯通。

  四、小结: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规律介绍

  1.哪些内容应成为学习的重点内容

  ⑴地理基本概念。

  ①能说明某种特点地理现象的特定概念。如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低气压、高气压、地球的自转、公转等

  ②反映某种地理事物类别的特定概念(对这类概念特别要注意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分析)

  ⑵地理基本规律与基本原理。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分析。

  ⑶地理基本技能。如等值线的分析应用、各类经济图表的绘制与判读、各种地理示意图的绘制与判读、图文转换与图图转换能力等等。

  ⑷地理内容的文字逻辑表达能力

  ⑸收集、整理地理资料的能力

  2.怎样高效地掌握上述学习重点内容

  ⑴用理科思维的方法学习自然地理。

  ①充分运用图解法,从三维空间的角度理解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

  ②用跨学科的知识解决地理问题

  ⑵注重各类地理图表的表达功能及其相互之间的转换关系

  ⑶用文科思维方法学习人文地理。

  所谓人文地理主要指下册的内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与自然地理的学习有较大的差异,它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社会生产活动,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各社会生产部门是怎样发展起来的,为什么会沿着这样的轨迹发展,人类目前面临的怎样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从经济的角度多因素的分析各社会生产部门布局的合理性、科学性,这部分可能与政治课的内容有较多的联系,同学们应该把政治课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地理学习上来。

  地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11

  接触地理两年,我在学习当中,积累了一些学习方法。与大家分享分享:

  一、首先,我们一定要打好坚实的基础。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不能忽视基础。首先,要仔细地阅读课本,掌握课本上所有的知识点。在阅读课本时我们可以这样做:

  1、阅读课文标题,明了课文所讲的主干知识,在心中构建最基本的框架。

  2、阅读正文,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点

  3、然后阅读注释以及地图,让它们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我们无论在课前预习还有复习时都可以这样做。其次,在必要时我们可以参考资料,帮助我们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但是,课本是“本”,资料是“末”,我们不能“本末倒置”,一切资料都是为了课本服务的。会考后我们很多学生就得到惨痛的教训——会考的内容以课本基础为主,“本末倒置”就失分咯。

  1、书上的图必须一一理解,学会分析、应用。

  2、充分利用填图册,按要求和规格填写地理事物。

  3、无论是平面图、立体图,还是示意图、景观图,能画出大体轮廓,加深印象和记忆。 总之,要熟练地掌握地理的读图、填图、绘图的基本技能。

  二、思维要活跃,认真听课,紧跟老师思路。上课认真听讲比自己课外埋头攻读效率更高。还有老师上课要讲很多内容,讲课速度很快,一定要紧跟老师思路,不然会懵懵懂懂。不要受“笔记心理”的牵制。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做好笔记,懂就行,不需要一字一句照抄,那会花费很多精力和时间,而且会错过老师很多精彩的讲评;不需抄太漂亮,要掌握“快速、精辟、清楚”“三”管齐下。

  三、需要做一定量的习题。我们不是经常说“熟能生巧”嘛。我们要通过练习巩固我们学到的知识,另外,练习有助于我们在考试做题时很快地找到入手途径。在练习时我们要注意掌握一般题目的做法,同时也要注意一些新颖的题目,以拓展我们的思维。可是,练习对题目一定要有选择性,不能一味地追求难题,绝大多数时间我们还是要拿来攻克基础。

  四、做地理题一定要掌握做题技巧,掌握并且运用规律,节省时间,同时提高准确率和效率。在做自然地理题目时,我们要运用一些基本规律,掌握了这些规律,我们会比较容易地攻克那些平时看起来很难的题目。在做人文地理的题目时,我们可以掌握一般的思路,就按照这思路分析,“照猫画虎”。就说地理分析题,我们常会因为分析不全面而失去该得的分数。我们在分析地理位置、资源优势以及开发条件、自然条件时都就可以如此炮制.。我们首先应该把握课本,弄清楚课本的分析角度;其次在做题时我们按照课本的角度去回答。如果这样,就会分析得全面,很容易漂亮得分。

  总之,学习地理没有捷径。我们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全身心地投入。不管怎么样,我们都需要刻苦努力,一点一滴地积累,相信你的耐心和恒心会得到回报,到会考就稳操胜券了。还有,千万别抱侥幸心理,永远不要想着“临时抱佛脚”的事儿,否则到考试会乱了阵脚,拿到考砸的成绩单只能认命咯。世上无后悔药,不要浪费可以学习的每一分一秒。

  学无止境,地理对我们来说没有“过去式”。生活中无处没有地理,不单是为了应试,我们还要努力把地理运用到生活当中去!篇三:地理学习心得

  地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1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刻不容缓。党的十九大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的教育方针,高中地理课程承载着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教育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法和教学方向,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一定的感悟。

  一、教学设计新颖

  新课标解读中给了一系列案例,其中《水循环》一节给我很大的感悟,教学分四个环节,分别为:创设驱动式问题情境;发现并提出地理问题;项目合作,寻找地理解决方案;成果展示,总结评价。

  问题情境以济南“七十二名泉”展开,先叙述济南因泉城而美,又叙述泉水开发矿泉水后,过度开发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泉城已经快名不副实,泉水停喷的次数越来越多,停喷的时间越来越长……;进而提出问题:泉水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济南的泉水主要分布在哪里?济南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泉水,泉水是如何形成的?泉水对人们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泉水为何会停喷?我们应如何保泉护泉?一系列问题的提出,贴近生活,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开展探索性学习;项目合作,寻找地理解决方案中,以“水滴的旅行”“探泉之成因”“感泉城发展”展开,设计一系列问题与探究,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体现了地理核心素养中的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成果展示中,学生对水循环的过程、环节和原理等问题及泉的相关知识等都有了深刻的理解,既完成了教学目标中内容的学习,又完成了对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的培养,感悟颇深。

  二、教学内容灵活

  近段时间,辅导学生做练习题时,碰到过这样一道题,学生出现问题比较大,看似一道简单的问题,结果却是问题百出,问题如下:

  哈尼族主要聚居在红河、澜沧江沿岸和无量山、哀牢山地带。他们勤劳勇敢,善于开垦梯田。下图为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这一生态系统被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据此完成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森林的主要功能是( )

  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②净化地表径流

  ③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④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该生态系统中村寨都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这是因为( )

  A. 可以减轻劳动强度

  B. 可以避免洪涝灾害

  C. 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

  D. 可以观赏梯田美景

  3.下列哈尼族文化习俗中,对农业生态起着重要作用的是( )

  A. 新年祭祀树神

  B. 长街酒宴庆新年

  C. 稻田养鱼

  D. 土司制度

  这道题简单的从哈尼梯田的生态系统着手,分析其生活中可持续的发展理念,看似简单,却蕴含一定的地理问题。我正好研修新课标解读时,碰到类似的问题,触类旁通。新课标地域文化中以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景观为例,进行分析。

  第一步,确定梯田景观的基本功能是农田。

  第二步,确定该景观分布在云南省红河州的许多山地上。

  第三步,确定梯田景观所在的地域范围有两个尺度,较小尺度的地域是红河州,较大尺度的地域是中国西南地区。

  第四步,确定该景观体现了红河州山区,乃至中国西南地区山区农业土地利用的重要形式。

  第五步,红河哈尼梯田象征着当地人民勤劳的品质,梯田中的水渠系统闪烁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光芒。保护这样的景观,不但是当地人的愿望,也是世界人的共同愿望,因此,哈尼梯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景观遗产。

  这不禁让我进行了反思,教学中教学目标不变,但是可多选取有代表意义的事例景观进行分析,系统条理的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分析问题的思路,然后,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去研究生活中的地理,既体现了核心素养的培养,也能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地理”的学习

  新课标的学习还在进行,希望在学习中能不断给与我启发和思考,提高教学能力,以此共勉!

  地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13

  本次“国培”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培训过程中精典的专家讲解和精彩的教师作课,让我感受到了,这是一次真正为我们一线教师服务的培训。现结合自我教学实践现小结如下。

  通过专家讲解,让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新课程标准规定,初中地理的目标是通过7——8年级地理课程的实施,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本次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就是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地理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之一“过程与方法”的重要出发点,一改以往片面注重结果,关心结论的做法,对学生在探索、体验的学习过程,对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过程给予高度的重视与肯定。

  对于新课程的教学,我认为应面对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培养创新人才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初中生活泼好动,具有丰富的情感,活跃的思维是一群身心不断发展的青少年。学生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因此我们不能用一个模式去塑造和评价学生,我们要看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

  地理教材中有些内容对某些学生来说是熟知的,容易理解的,而对另一些学生来说是陌生的,难以理解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删、增、替换例子,调整教法。要研究每个学生成长的需要,不能只把他们看做一种知识的容器。要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初中地理新教材突出了实践性和探究性,注重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而其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学生活动为重要形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活动,通过活动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活动中自己掌握知识,并逐步培养与提高能力。教师的作用主要是领导与调控,教师如何引导,如何调控关键在于对教学内容的导入上。恰如其分的导入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并使学生的活动更广泛更深入的开展,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更深刻,为开拓思路,提高能力作好铺垫。因此恰如其分的导入是地理教学艺术水平的重要体现。

  我必须经常有意识地反省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要有意识地虚心听取他人对自己教学工作的评价。通过自我总结和积极借助他人的反馈来分析自己的学习需要,进而不断充实自己教与学的知识库。

  地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14

  在本次地理国培学习中,通过专家视频讲解,我有机会聆听到各个专家阐述的观点,及时更新了自己的教学模式,深感受益匪浅。下面,我谈谈参加国培学习以后的几点心得:

  1、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新课程标准规定,初中地理的目标是通过对七、八年级地理课程的实施,让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2、增长了专业知识。

  通过在线视频,我们学习了现代地理理论基础知识,对新课标的理解,对新世纪培养人才的要求,对如何改变以前的应试教育的模式,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何使教学面向全体,如何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等方面都受益匪浅。

  比如,在学习七大洲四大洋时,教材安排主要是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其面积大小,如果只讲这些就太过于简单肤浅,还应该通过读图,深挖教材,从而掌握一些必要的知识,如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大洋分别是什么?赤道穿过的大洲有哪些?太平洋周围的大洲有哪些?印度洋周围的大洲有哪些?等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从而牢固掌握地理知识。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通过学习,我认为在完成教育教材教学任务的同时,要密切联系地理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让地理走进生活,让生活融入地理;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动机,提供最适合学生的的知识加工法则,激励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建立友善、关爱、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学习环境。所有这些,为我以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3、教给学生有用的地理知识。

  课本是知识框架,是理论基础,但是仅限于课本还远远不够,因此还要教给学生有用的地理知识。这就意味着,一方面要教育学生学以致用,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比如,为什么四川汶川、青海玉树等地容易发生地震?教师就应该原因讲给学生,主要因为地处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进而交给学生一些防震知识;另一方面,还要结合乡土地理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他们走出家乡时,如何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他们面对的生活困难。例如交给学生怎样选择交通工具,将来如何选择学习、生活环境,等等,都很有帮助。

  4、以终身学习为目标。

  作为教师,我体会到只有终身学习,才能不断更新自己。所以平时要勤读书、勤思考、勤动笔。我们要讲好课,创建学生喜欢的课堂,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从本质上说,教材只是工具,只有当教师拥有渊博的知识时,才有可能深入浅出地将呆板的教科书变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实际上,作为基层教师,我们平时工作在教学第一线,都忙于应付上课,更多考虑的是如何把具体的教学任务完成,而无暇顾及其他,更谈不上系统的理论学习。这次国培,是我有机会及时更新了自己固有的知识体系,对我触动很大。通过国培学习,我深刻感受到,只有及时地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己,才能从容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压力,才能不会被社会所淘汰。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今后,我要不断学习,勇做一名与时俱进的地理教师。

  借此机会,感谢上级部门给我们提供这样一次有用的国培学习机会!

  地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15

  地理不同于政治历史有那么系统的知识框架,地理知识较分散,所以不容易记忆,但有良好的学方法是有很好的帮助的!下面就是我在高中时的学习方法!

  地理作为一门学科,学法上有着与其他学科许多共同点。如:科学的学习态度;勤动脑、勤动手、勤动口;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等;同时还有它独特的学法。其实我们版块一直强调的就是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思维方法。

  一、地理学习的支柱——教材的理解

  1、利用课本,学会举一反三

  做到举一反三,寻找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在复习中要跳出教材的局限,适当拓宽知识面,在思考问题时,有一定的铺垫,能触类旁通,思路灵活。

  2、依纲据本,掌握地理原理、规律

  ①先将书读厚:在书上作读书笔记,加上自己的理解或找出自己的疑点。

  ②再将书读薄: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指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是把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思考、交流与表达。它是由节点、连线组成的知识网络图,其中节点表示概念,连线表示概念之间的联系,用节点和连线组成的网络知识结构表示某一个主题及其层次。

  3、利用课本总结和归纳,掌握地理学习的规律。如:

  区域地理(大洲或国家):位置、范围、人口、地形、气候、河湖、资源、工农业、交通、城市。

  高中地理:分布(区位选择)、成因、特点、问题、解决措施

  4、巧妙记忆地理知识

  ①谐音记忆法。例: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自然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

  ②口诀记忆法。例: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云贵福吉安;川西二宁青甘陕,内重台海北上天,港澳特别行政区,一国两制已实现。

  地理是人类最古老的学科之一。开天辟地之初,大自然就在不知疲倦地塑造着地球的沧海桑田,也带给了古老的人类无穷的好奇与想象。忽忽数十个世纪,人类一直在感受着自然造物的神奇,并通过人与自然的往来交流中,地理学不断被拓展出新的意义与内涵。时至今日,地理事物与现象变成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的话题,不仅仅局限于经典意义上的山川面貌、星辰运行等自然地理的内容,而且更多地融入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旅游等人文层面的印记。由此延伸,进而折射出社会风貌真实的投影。上至宇宙空间,下到地球内部,还有我们生活的人类社会,这些都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都属于地理学的研究范畴。地理学还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地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在生活中观察到许多有趣的地理现象,在生活中学到许多有用的地理知识。不仅如此,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中还需要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起着重要作用。

  既然地理如此重要,我们怎样才能学好地理呢?首先,我们得明确,为什么学地理?学地理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帮助。其次,要清楚地理学习有三个层次:是什么、在哪里、为什么。很多进入高一的学生,会觉得地理很难学,原因是高中地理与初中的内容相差很大,初中多为“是什么,在哪里”,而高中是“为什么”,尤其高一上册的自然地理,学习时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科思维,理解难度大;刚进入高中的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如学生对四季更替,边远地区乡村学生对工业布局都缺乏感性认识。其实地理很简单,学习地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二、收集信息理论联系实际

  现代社会是个信息社会,生活中处处蕴含着信息,如电视新闻、报刊杂志、媒体网络、旅游科技、综艺体育等,经常为人们提供大量的知识信息,这些信息中很多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鲜活生动的地理知识和敏感具体的地理问题,我们要善于收集和处理,不断补充丰富地理知识。课外同学们也要注意博览群书,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如走进图书馆,访问互联网站,参加社会实践调查等,及时查阅收集、检索处理地理信息。这不仅是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也是同学们收集资料、获取信息、充实知识、丰富阅历的有效途径。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知识,要使自己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不断提高自己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勇于实践、创新学习的意识。

  地理知识内容十分丰富,实践性强,应用性广,学习时要紧密结合、密切联系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当地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国内外的等,让学习更贴近生活实际,更为鲜活有趣。还要尽可能地走进大自然、走入社会,亲身感受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和现象,将书本、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在野外观察和社会活动中得到应用,培养观察分析、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实践创新的能力。

  相信经过努力,同学们一定会喜爱地理并学好高中地理的祝你们成功!

  三、地理学习的灵魂——地图的利用

  1、学会分类地图包括日照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地理景观图、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漫画图、地理数据图、地理结构图、地理等值线图等。

  2、学会读图①先读图的主题②看清图例③注意细节④联系实际

  3、学会变图①图图转换(剖面图转换为平面图)②图文转换

  4、学会用图①用图归纳总结地理规律或特点②用图记忆

  复习中国地理:可看10方面地图,即: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气温、降水量)、中国水系图、中国资源图(森林、矿产、水能、旅游资源等)、中国农作物分布图、中国工业分布图、中国人口、民族、城市、商业中心图、中国交通图、中国自然保护区图等。逐一看图、记图,甚至画图,中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就掌握了。

  学习世界地理:

  1、在经纬度跨度不超过十度范围内描一幅轮廓图,说出其中的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并问一个为什么?这样你会发现你开始“脑”中有“图”,“心”中有“理”了,地理不再是单调的文字)

  2、找出十条线穿过地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3、要在十条线上下功夫(五条经线、五条纬线)。

  四、注重学习的几个环节

  学习地理与学习其它科目一样,要注重学习的几个环节:预习、上课、练习、复习,特别是容易忽略的预习、复习两个环节。根据记忆规律,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也是很有必要的,通过预习可以提前知道教材内容概貌和自己不懂之处,便于上课分配注意力,因为上课时间每一分钟注意力都很集中是做不到的,上课有明显的节奏感,必须将劲用在刀刃上,把精力最旺盛的时间放在重难点上。学习地理决不能等全部学完后再回头复习,这样你是决不会理解课本知识的,你会发现学地理很难。可是如果你把地理当天的内容当天就理解消化,那就又是另一番景象了。你每理解一点知识就在你脑子里更明确一些,日积月累就会培养成为你的地理思维,那么学习地理就会易如反掌了。高考虽然是能力立意,但注重基础,地理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基本原理和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等,因此,复习中应多看书。实践证明,自觉做到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可以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

  (一)学会阅读和使用地图

  地理学习的灵魂是地图的阅读和使用,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地图是我们获得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地理学习不能够离开地图。

  第一、“图文结合易学好记”,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绘图),“图不离手”,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当我们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于是,我们就可以从中准确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从容作答,即形成“脑图”。在历次高考地理试卷中,都有许多无图考图的题目,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十分重视构建“脑图”的训练。

  第二、抓"读图"明"空间",地图具有形象、直观的作用,可以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可以进一步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组合。从历年高考地理试题中,可以看到有很多试题直接或间接考查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知识。在区域地理学习中更应重视地图的运用。

  第三、地图学习要学会分类、读图、变图、用图。

  学会分类,包括日照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景观图、原理示意图、漫画图、数据图、结构图、等值线图等。

  学会读图,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①先读图的主题,即图名;②看清图例、比例尺和方向;③注意细节,知道该图表现的主要内容、范围等,再观察图的具体内容,观察要仔细全面,不要漏掉每一个信息;④联系实际。学会变图,如图图转换(剖面图转换为平面图),图文转换等。

  学会用图,如用图归纳总结地理规律或特点,用图记忆等。用图记忆就是记的时候,应该直接把文字放到图上记,当涉及到这个知识点的时候,你的脑子里反映出来的是有文字的图片而不单是文字,你便可以象读图一样回答各种问题了,不管是文字题还是读图题都可以解决。

  学习地理要学会掌握使用地图的方法,养成读图、用图和收集地图的好习惯,“左书右图,图文并茂”,从地图中获取知识信息,发现知识、提高技能。地图是工具,也是最好的老师,同学们学会了使用地图的方法和习惯,学习地理就会学得轻松、学得有趣,才能学好地理。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用图习惯,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课的最重要的工具。

  (二)要学会阅读理解地理教科书

  地理学习的支柱是教材的阅读理解,地理不同另两个文科之处在于,对教材知识点必须理解记忆而不要死记硬背,要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积极思考。上课时间有老师的引导,可以少走弯路,特别是进入高中以后地理中常识所占比例较初中小了,但知识更深,更系统化,更加复杂,理解难度增大;地理在如今所渗透的范围越来越广,学习地理需要的课外知识也多,所以,一定抓紧学习的主阵地课堂。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上册),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第一、抓"概念"重"消化"。在学习地理时,要重视概念的学习,要对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夹生饭。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才能正确无误。要把那些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一一对比其差异,诸如:天体、天球;恒星日、太阳日;时区、区时等。当然,概念学习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

  第二、抓"原理"重"理解"。从基础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地理原理"关。如: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生态平衡的条件等。掌握了这些原理、法则和规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说服力做就能做到举一反三,寻找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规律。

  第三、总结和归纳,掌握地理学习的规律。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指用联系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是把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思考、交流与表达。它是由节点、连线组成的知识网络图,其中节点表示概念,连线表示概念之间的联系,用节点和连线组成的网络知识结构表示某一个主题及其层次。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是下册、选修教材一和选修教材二),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学习时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习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地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16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多、更广泛、更容易地学到终身受益的知识。那么,什么才对学生终身有益呢?除了人文,地理知识经验和观察想象、探究思索等心理能力外,文化的品质和素养应是一种更加可以让人终身受益的东西。文化可以使人超越于生活的表层领域,不为技术经验或工具理性拘检、束缚,进入人格自我完善的境域,充满睿智和灵性地观照世界,应答世界,表现世界。文化人格是人格的深层结构,是个体全部生活的精神之"根"。地理教学应当有这样的文化追求,应当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精神底蕴!

  什么是人文地理?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兴起的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日益成为地理学的研究重点,它以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其分支学科主要有人口地理学、聚落地理学、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行为地理学、旅游地理学、军事地理学等。

  为此,人文地理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指不包括经济地理学的人文地理学,广义的则是指包括经济地理学的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主要特征是社会性、区域性以及综合性。社会性是指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社会性较强的地理学科;区域性是指人文地理学包含了区域研究的特性,重视了区域特征的差异性和相似性;综合性的特点来源于地理事物的多样性、整体性,是指人文地理学在综合研究一个区域的人口、经济、社会、文化、政治、聚落等各方面形成发展的条件、特点、分布规律和人地之间地相关以后,在一个更高地层次上发现问题,提出解决矛盾的构思。

  地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17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课程的设置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对于地理学科来说,必须变革“学科中心”“知识本位”下的地方志式的地理课程,努力创设一种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作为学习载体的地理课程,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中学地理教育的使命。

  一、 对地理课程性质的理解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性质与社会科学性质的综合性科学。第二,地域性。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规律。第三,重要性。地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二、 对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的理解

  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反映全球变化形势,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使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

  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和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4.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地理课程要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从而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5.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

  6.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地理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

  三、 对地理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的理解

  1、地理要素采用单独列出和与区域地理结合两种方式。例如,世界地理的自然部分只列出气候,地形、自然资源等不再单独列出,而是放在地区和国家的学习中,减少内容的层次和难度。无论是中国地理还是世界地理,均大幅度减少部门地理的内容,重点突出能够说明地理问题和实现区域地理教学目标的内容。

  2、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分区部分,只列出区域的基本要素和学习区域地理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及必选区域的数量,而不再规定必须学习哪些区域。具体区域的划分和选择由教材编写者和老师决定,以增强课程的开放性和弹性。

  3、提倡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学生可以通过收集身边的资料,运用掌握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进行以环境与发展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性实践活动。

  四、新课标要求教师选择多种多样的地理教学方式和方法

  1、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学校条件,选择地理教学方式方法。

  如:在学习经纬网知识时,教师可以采用“问题解决”式的教学方式。

  1)将学习内容转化为“问题”。教师提出问题:一艘海上遇难船只如何向别人报告自己所在位置?并在一个球体表面上标出假想遇难船只的位置。

  2)理解“问题”。让学生边观察边议论。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这实际上就是“如何在地球表面确定一个点的位置”的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经验,提出确定某一学生在教室里的座位或者在电影院里找座位的方法。

  3)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确定“座位”的方法概括为利用“行”和“列”定点的方法。把已找到的方法运用到“问题”解决的实际情境中。学生会联想到可在空白球面上通过“遇难船只”这一点画两条十字交叉的线。但怎样向别人描述这两条线的交点是一个新问题。教师由引出经纬线、经纬度和经纬网的知识。学生观察地球仪并阅读课本,理解经纬线、经纬度和经纬网等概念。

  4)“问题”的解决。遇难船只报告它所处经纬度(船上配有显示经纬度的仪器),让别人知道其在茫茫大海上的位置。

  2、提倡探究式学习,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重视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和教学媒体的利用

  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教师应重视利用地理图像,通过阅读、使用地理图像和绘制简易地图,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对地理图像和地理事物的理解、想象、分析等思维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如:关于“世界人种”的教学,可指导学生运用计算机网络查询资料,整理并制作成展示作品。

  1)学生自愿组成小组,在网络上分别查找和整理三大人种资料。

  2)将查找到的资料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做成计算机展示作品。

  3)学生轮流演示、讲解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点评。

  4、重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需要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地理教学的开放性,鼓励学生对所学地理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保证教学的弹性,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条件。

  地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18

  关注学生必备的地理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索质,不但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地理事实、慨念、原理等知识,更重要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具备地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需避免向学生传输说教式的、纯理论性的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学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使学生的观念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如让学生关注身边环境的变化、城市的建设及全球资源状况等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发他们学习的使命感。在地理学习情感转化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利用掌握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去获取与生活密切关联的信息,同时教会他们如何处理、分析、加工这些信息。

  满足不同学生的地理学习需要学生群体的差异性,决定了教学过程、要求的多元性。新课程标准从侧重生活的地理、侧重文化的地理、侧重科学的地理提出了必修课程三个模块和选修课程七个模块的课程要求。由于教学对象是全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更需要教师掌握全体学生学习地理的思想动态,运用联系生活、启发兴趣、淳淳善诱的方法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选修课程内容突出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与应用价值,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索养。由于教学对象是对地理学科有兴趣的学生,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高而主啊动性强。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重视对他们进行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满足他们求知欲和探索欲。

  学生是教的活动的对象,是学的活动的主体。怎样检验学习主体的学习成效?新课程提出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举措,更加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地理学习。通过质疑求异活跃度评价,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掌握。

  如在地球的公转对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的影响教学中,通过与学生互动教学,及时地了解学生对正午太阳高度角时空分布规律的掌握,再通过质疑求异活动过程,让学生探讨不同地区的太阳高度与建筑设计关系等生活实例,提高他们对复杂问题的应变能力。由于地理学科关注的是全球问题及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因而对学生参加探讨活动的评价,更能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综合能力。

  地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19

  经过一个学期对物流地理的学习之后,了解了许多关于交通运输方面的知识。

  之前还没有接触这门课程的时候,还以为物流地理知识单纯的讲地理知识,因为自己以前地理方面比较薄弱,所以会觉得这会是门枯燥的课程。

  其实不以为然,在老师的讲课过程中通常会穿插许多的相关知识,也正因为这样我们学到的东西也就更多了,并不是局限于“物流地理”。

  特别是做了物流地理这个网络小组的组员之后,因为平时偶尔整理下交流论坛,逛多了这个网站的论坛之后,对这门课的有了明显的知识拓展。大家有心搜集回来的资料,可是十分珍贵的,能被自己吸收可以说是件好事。

  学期快结束了,回想起来,我这个学期到底学了什么?

  我了解到了我国的运输发展状况,了解了运输布局和一些基础设施。

  这门课程还很好的与实操结合在一起,每当讲到重点的时候,老师都会布置下去在相关的地图上标明重要的港口、航线等等。课上老师的讲解加上课下的地图实践操作,真的是学会了不少。以前不会看世界地图的,现在也知道了四大洲五大洋的位置了。

  在不久之前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参观盐田国际。平时也只是听师兄师姐及老师在口中提到,却未曾近距离的了解它。有幸能有这个机会去到盐田港参观,实属一次宝贵的经验。

  自1994年开港以来,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在短短的十多年间,已成为世界发展最迅速的一个港口。经历十多年的发展,盐田国际年吞吐量从1994年的1.3万标箱增长至20xx年的766万标箱.货量快速增长,促使盐田国际加快了扩建工程的建设步伐。扩建工程完工后,盐田国际占地面积将增至344公顷,拥有集装箱深水泊位15个,岸吊及龙门吊设备也分别增至71台和286台,盐田国际将以更加高效的码头操作服务于华南地区进出口商。

  1994年7月20日,盐田国际迎来第一艘靠港集装箱货轮马士基的“阿尔基西拉斯”号,这是盐田国际的开始。在20xx年10月15日,世界最大集装箱货轮“艾玛—马士基”试航盐田,该船全长397米,载箱量达到11000标箱。当天盐田国际首创调配十台岸吊同时为其作业,在不到8小时内完成装卸了6421标箱,10台岸吊整体操作效率达到545.41吊次/小时,盐田是其在中国大陆停靠的唯一港口,这是盐田国际的光荣事迹,并且盐田国际还创了两个记录。盐田国际之所以现在有那么好的成就,不光靠它的硬件设备先进,注重人才的发展,视人才发展为世界级码头的重要目标也是他成功的关键。

  在参观盐田国际的时候,经由上次参观妈湾、赤湾的参观之后,也有了少许的认识,对一些港口的机械设备也能粗略的说出他们的名称了,我想这就是一种进步。在没有亲身参观之前,老师讲的基本上都是一些类似样离、图片之类的东西,虽然看到图片上的东西能知道叫什么名字,要是真正见到了也不一定了叫出那些机械设备的名字来。如今不同了,由于是自己亲身的体验,也看到过真实的机械设备,所以就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些机械设备的名字也能牢牢的记住了。这又是我获得的宝贵的知识。

  当然这些知识都是基本的,也就是说大家的起点都是一样的,要想进盐田国际,或者其他诸类的码头公司,这一丁点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而且老师能教给我们的也只是学习的方法而已,最重要还是要靠我们平时的努力。

  在经过一个学期的物流地理及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下,我已经建立了对港航这个专业的兴趣,我认为不管是学习什么,兴趣都是很重要的,因为是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所以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明显的增大很多,对于接受这方面的知识来说也是会广纳接收并且也能好好的运用。

  这次参观我的感受远远大于上次参观妈湾、赤湾的时候,因为那个时候,是第一次去所以觉得很新鲜,好奇心也是很大的,在看设备的时候找不到门路来看,也不知道该看什么。这次参观还有一个收获就是,盐田港还发了类似杂志的宣传给我们这些“小师弟”看,最重要的是还能带回来,这样就可以更加详细,更加仔细的了解盐田港。

  多亏了老师,给我们带来这次宝贵的机会,让我见识外面的世界,谢谢老师开了这么一门对专业如此有帮助的课,要是能有机会多能出去外面见识见识,那就更好了。

  地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20

  在这学期学的所有的专业课里,我最喜欢的,收获最多的都是在《物流地理》这门课上。一眨眼,这门课已经接近了尾声,心里充斥了不舍……

  刚一听说要开《物流地理》这门课的时候,我是对这门课又爱又恨的。恨,是因为我在高中时的地理基础就不扎实而又不得不学;爱,是因为我想更好地了解我们国家,了解我们世界,至少,我觉得一个中国人最起码要了解我们国家的地理状况。而《物流地理》这门课正为我们提供了渠道。

  还记得老师第一次布置下来的作业是让我们买三张地图: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广东地图。一时间我就慌了,一个不懂地理的人拿着这三张地图该怎么办啊?但是,在接下来的每一节课里,有老师的耐心讲解再加上我对地理的兴趣,我开始相信自己真的能学好这门课。

  每一次老师布置我们画地图时,我们都会开玩笑说,我们要去“趴”地图了。之所以用这个“趴”,是因为我们的空间范围有限,而地图却很大张,所以我们才起了这样一个形象的说法。所以每次老师布置了作业后,我们都会找个“空旷”的地方,静静地去画地图,静静地领会每一块地方的神韵。“趴”在地图上,我们有种说不出的自豪感,原来我们国家是真的那么辽阔,原来我们世界是那么宽广。我们完成了一次作业后都会有种打胜仗的感觉——我们又成功占领了一个领域,所以我们都变得特别容易满足。人,不是应该要学会满足,学会感恩吗?

  在《物流地理》这门课上,我接触到了全新的专业知识。五纵七横,国际多式联运,物流园,物流中心,保税区,航区,航线……一个个专业名词出现在课堂上。在课下,我们则必须用更多的时间去了解这些名词背后更丰富的内涵。也是因为在这门课上,我们知道了原来我们与其他地方的差距是那么大的。一直以来,我们听到的新闻都是报喜不报忧的,我们只知道深圳很好。是的,深圳确实很好,但是要知道还有更好的其他城市,其他国家。

  在我国已建成了五纵七横的公路运输网,并且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已成为拉动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我国公路运输目前存在设备利用率低,经济效益差和缺少市场信任体制的问题,我们应该抓住我国有大面积的内陆和适应发展中长距离运输能力的特点,改进基础设施和交通法规向高效率、高效能、低耗费、低排放的方向发展。水运运输能力大,投资省,能耗和占地少,成本低,适宜于中长途大宗散货的运输,在对外贸易中占85%-90%;我国水运运输系统的基本框架是“两纵两横”,两纵指京杭运河和沿海地区,两横指长江和西江。它准确地反映了我国国土资源、经济实力、及开发潜能。我国的水运资源丰富,东部濒临四海一洋,外通全球,江河湖泊众多,源远流长,正因为如此我国拥有八大水系和一条南北纵向的人工河,为水运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有利的条件,同时孕育了许多重要的港口和主枢纽港,分区域港口的出现,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航空运输速度快,舒适性好,建设周期短,是大城市间和和边远地区长途客运和特种物资运输的重要力量。我国的航线网络结构形式主要是城市对式和辐射式,多以大、中城市为中心向外辐射,呈南北分布,并且我国的国际航线是亚太地区航空运输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我国民航只占整个交通运输方式总量的0.55%……在课堂上,老师为我们带来很多外面的世界;在课下,我们则更主动去了解关于我们专业的资讯。

  我们的经济还有待发展,是因为物流设施的不完善。利用国际多式联运则可以实现低运费、高效率的国际贸易方式。因为国际多式联运的优点,国际上对国际多式联运会越来越重视;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促进了国际物流的发展,同时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为国物流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的调整要求我国物流系统与之适应,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为我国物流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可能性,跨国公司在全球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物流带来了更大需求。是因为有《物流地理》这门课,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开拓了我们的视野,拓展了我们的知识面。

  去港口参观,一直是我们最最期待的事情,在11月6日,在老师的多方协调下,我们终于来到了盐田国际,这个我们一直想到的地方。在盐田国际这里,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是国际化水准。盐田国际的装卸设备已具备了世界级水平,这个公司已经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做了很大贡献。盐田国际的事业不仅仅在中国发展,在世界范围内他拥有一百三十几个港口的股份。盐田国际的航线范围广,装卸效率高,服务管理质量好,在参观之后,我们也为我们国家有这样一个企业而自豪。

  在盐田国际这里,我们跟几艘万吨级的船舶的距离是如此接近。马士基,韩进,超巴拿马船型,这些平时只能在课堂上提及到的,我们在那天都亲眼目睹了他们的“英姿”,这些巨大的船舶出现的时候,心里有说不出的激动。还有让我们钦佩的是坐在40米高空中的集装箱装卸操作人员。坐在40米漏空的高台上,要对准托集装箱的车把集装箱准确地放在上面,这需要胆量需要技术,这种技术人员不正是我们深圳紧缺的技术性人才吗?

  经过这次的港口之旅,我们懂得了更多关于港口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和港口实际性操作的知识,这些都是在书本上学不到的。最重要的是我们懂得了书本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我们知道我们能来港口参观老师肯定是要吃不少苦的,但是老师为了让我们能有最直观的最深刻的渠道吸收专业知识,老师是一句怨言都没有,只是她一个人在默默地付出着……我要在这里说一句:老师,您辛苦了!

  在大学期间像刘老师这么用心、耐心的却实没有几个。从上学期的《船舶概论》到这学期的《物流地理》,这教材对我们来说都是太难了,再加上我们的专业知识面不够,学起来确实有点吃力,但是老师没有嫌弃我们,而是耐心讲解耐心给我们分析,直到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懂为止。老师的用心良苦,我们都看在心里。是因为有老师的努力给了我们十足的信心,让我们相信自己。

  通过《物流地理》这门课,我们的专业知识更加丰富,感谢刘老师的辛勤付出,你带给我们的知识将是终生受用的。

【地理学习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地理学习心得体会03-17

初中地理学习心得体会(通用6篇)03-02

地理研修心得体会04-24

地理培训心得体会05-03

地理实习心得体会03-28

地理教师心得体会03-21

地理培训心得体会06-11

地理野外实习心得体会03-26

地理教师培训心得体会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