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区活动方案

时间:2022-12-02 13:36:22 幼儿园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幼儿园科学区活动方案(通用10篇)

  为了确保活动取得实效,通常会被要求事先制定活动方案,活动方案是活动的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那么大家知道活动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科学区活动方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科学区活动方案(通用10篇)

  幼儿园科学区活动方案 篇1

  设计意图:

  水的特性是一种物理知识,幼儿掌握物理知识依靠的是作用于事物的动作。因此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在玩水的活动中充分感受水的特性,再此基础上再让幼儿带着问题边玩边思考,提高幼儿感受的有意性。激发幼儿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的意识。

  一、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了解水的特性,培养幼儿对自然物的.兴趣。

  2、了解水的特性,知道要节约用水。

  二、活动重难点:

  1、重点:让幼儿通过活动感受水的特性,知道节约用水的方法和重要性。

  2、难点:理解水是透明的,会流动的特性。

  三、活动准备:

  1、材料:

  各种玩水的容器。(塑料瓶子,盖子,勺子等)

  2、环境创设:

  来园或者自由活动时让幼儿玩水。

  四、活动过程:

  (1)自由玩水:为幼儿提供各种玩水的容器和会沉入水底的材料,如石头,弹珠铁块,让幼儿在来园或自由活动时玩水。

  (2)玩玩想想:自由玩水后让幼儿带着问题在玩水。

  问题:一直往瓶子里灌水会怎么样?水能不能抓住?水底的东西能看见吗?为什么?

  (3) 教师小结水的特性:水的流动性。

  2、通过小实验归纳理解水的特性。

  (1)灌水比赛:两个幼儿各自往漏的杯子里灌水,然后说说水到那里去了?还从那里看到水是流动的?

  (2)抓水比赛:让幼儿用抓水的办法往瓶子里灌水,然后讨论这种方法行不行?为什么?

  (3)在透明的两个杯子里一个灌水一个灌豆浆,然后同时放入弹珠,数一数放了几个,理解水的透明性。

  3.通过观察和讨论了解水的各种用途。

  (1)让幼儿说说水的用途,应该怎样节约用水。

  (2)让幼儿回家与父母讨论,水的用途,以及怎样节约用水。

  五、活动延伸:

  让幼儿回家用杯子装水然后放入冰箱后观察变化。

  幼儿园科学区活动方案 篇2

  一、幼儿园科学活动课程方案编制概况

  探究式学习,或称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立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情境。幼儿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其特点是自主性、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

  笔者在参与导师课题中,从对课题实验老师调查中了解到:教师们都能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合适操作材料,知道在操作活动应为幼儿提供数量充足、安全可靠操作材料;90%教师认为在为幼儿提供充足材料方面存在困难,主要原因是幼儿太多,家长不能很好地配合教师收集有关材料,收集过程缓慢;很多时候幼儿仅仅只对材料本身感兴趣,但持续时间不长,操作目性不强。由此可见教师在材料收集、选择、投放及如何引导幼儿与材料相互作用中主动学习方面存在困惑。然而材料提供直接影响着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究过程。

  (一)鉴于以上原因,该园制定了以下活动课程目标:

  1.探索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材料如何引发幼儿主动探究行为,激发幼儿探究兴趣。

  2.引导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积极主动地与材料互动,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

  3.利用家长资源及幼儿生边环境丰富材料,激发幼儿兴趣和求知欲。

  4.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幼儿科学情感及认真科学态度。

  (二)为达到以上目标,该园设计了以下课程实施方案:

  1.利用多种途径获得材料。

  (1)引导幼儿从自己生活环境里收集材料,变废为宝。

  (2)利用家长资源丰富材料。

  (3)充分利用户外材料。

  2.有效选择科学探究材料

  (1)选择贴近幼儿生活材料,激发、

  (2)保持幼儿探索欲望。

  (3)根据幼儿需要与兴趣选择材料。

  (4)把握材料所蕴含价值,准确地为目标服务。

  3.根据需要变换投放材料方式

  (1)正规科学教育活动中材料投放。

  (2)非正规科学教育活动中材料投放。

  4、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1)引导幼儿以自己方式记录、表达对材料感知。

  (2)耐心等待,满足幼儿与材料充分互动需要。

  从该园自己制定课程方案来看,制定步骤较为规范,但该方案制定过于笼统、范围过于狭隘,不能够更好彰显其在培养幼儿科学素养方面作用。再就该园在此课程方案基础上,其教师设计活动课教案来分析该园是否能将科学活动课作为培养幼儿科学素养主要途径来对在园幼儿进行教育。

  笔者对该园教师活动课设计进行了择选和比较,发现大部分教案都是《好玩球》《有趣图形》《神器声音》《我小手最灵巧》此类以认知以及生物或物理性了解常识基础上,而对于培养幼儿形成科学价值观和在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策略上则表现出明显不足。

  二、从该园体现出科学活动课程方案编制主要问题

  该幼儿园已经能够结合《指南》以及《纲要》来制定活动方案,并能够从“材料”入手进行科学活动课程设计,但是在制定活动方案时仍能反应出很多问题。

  (一)课程结构单一,复合材料体现较少

  笔者在对该园课程计划于各教师活动设计比对上发现其教案中结构非常单一。以课为时,一个课时一个内容,几乎没有太多延伸。例如在活动设计教案《我小手最灵巧》中设置活动目标为:

  1.尝试用各种方法打开各种瓶子和盒子。

  2.能用语言描述自己打开瓶子和盒子方法。

  3.萌发探究事物兴趣,并体验成功快乐

  贯穿整个课堂过程即如何打开瓶子,结构单一,对于其他材料开发不够。虽然是以解决问题为最终目,但是此课局限于方法传授单一性。因复合材料少,教师灵活性创造性缺乏,很难在此课基础上进行横向延伸与拓展。

  (二)以知识传授为主,忽视科学态度培养

  在该园整体探究式课程设计方案中其最主要传授内容是以知识为基础常识学习,所有活动教案中包括目标与活动重点在内都主要是以知识摄入为目。如《好玩球》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1.尝试探索球多种玩法

  2.能与同伴合作完成运球活动,增强身体协调能力

  3.体验与同伴共同玩球乐趣

  活动重点:尝试用身体控制球,探索球多种玩法。

  其中没有一点是提到怎样辨别球类及其材质是否对幼儿有害,也未让幼儿对玩球时间以及对球类运动对自己价值以及判断哪种球更适合自己,在何种情况下玩球比较好,在何种情况下不应该玩(例如下雨天)等等科学对待身边事物态度。

  活动方案设置只为粗浅让幼儿获取表层知识,更不触及价值观、人生观构建,这样幼儿教育势必不会走得长远。

  (三)以培养认知为主,对科学策略运用不够科学

  科学素养是指对人全面培养,促进人整体素质全速提升,具备科学基本常识、拥有科学人生态度以及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综合能力。

  幼儿园科学区活动方案 篇3

  一、研讨背景:

  教研组将继续深入学习《纲要》精神,加强教研组的范式管理,以有效教学为抓手,以教师的发展为根本,坚持在幼儿科学教育研究中落实反思性教学策略,强化教研活动过程,提高教研活动实效。在研究中,我们将以教学活动作为基点,围绕不同年龄段科学活动进行有效教学的研究;同时积极学习相关理论,提升教师在科学领域教学方面的基本素养和技能;关注科学区域活动的开展;并注重教研活动过程中成果的收集与推广。

  二、活动安排:

  1、活动主题:幼儿园科学领域

  2、活动目标:

  (1)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熟悉本学科的活动目标、指导要求。

  (2)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写出一篇优秀的科学教案,并在教学中运用。

  (3)注重研究在科学活动中教师导与幼儿学的关系,探索发展幼儿思维的有效途径,让幼儿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活动时间:20xx年11月7日

  4、活动地点:多媒体室

  5、活动主持人:张波

  6、参加对象:全体教师及行政人员

  三、研讨内容:

  1、现场观摩科学活动《好玩的报纸》。

  2、科学活动的.目标、教育要求。

  3、科学活动的组织。

  四、活动过程:

  1、通过理论学习,巩固科学领域的目标及教育要求。

  2、以报纸作为主要材料,各年级组老师探讨出一篇优秀的科学教案。

  3、分组3个小组讨论

  (1)教师在组织与指导科学活动时,需注意哪些?

  (2)探讨有效的指导策略促使幼儿自主探究。

  幼儿园科学区活动方案 篇4

  活动目标:

  a、在游戏活动中引导幼儿按物体的形状进行分类。

  b、在体育活动中,帮助幼儿复习按物体的一个特征(大小、颜色或形状)分类。

  c、发展幼儿的协调性,让幼儿愉快地参加活动。

  活动准备:

  a、三角形、方形、圆形的图形娃娃挂牌若干。

  b、三角形、方形、圆形的图形纸板若干。

  c、红、黄、绿的大小蘑菇若干(垫板剪)、篮子若干。

  d、海绵垫子e、录音机磁带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引出课题幼儿每人挂一块图形牌扮图形宝宝,妈妈(说说你是什么宝宝)a、教师:呀,今天天气真好,妈妈带宝宝一起去学本领吧。

  b、放音乐《天天做操身体好》,宝宝跟着妈妈一起跳舞做准备动作。

  二、玩一玩分一分--游戏:铺路

  a、教师:你们想学什么本领?(讨论)

  b、教师:妈妈这里准备了许多砖,想请你们来铺三条路。(出示纸板图形)

  c、请宝宝每人拿一块砖,拿好了赶快坐到妈妈身边。

  问:你拿的是什么形状的砖?(分别请幼儿举起各种形状的砖)

  d、教师指着三角形的路标问:这条路该用什么形状的砖来铺?哪些宝宝拿的砖可以铺?(先请幼儿把与路标一样的砖举起,再把它铺到路上。)

  e、接着指圆形路标问:这条路又是用什么形状的砖铺的?哪些宝宝拿的砖可以铺?(方法同上)

  f、最后指着方形的路标问:最后一条路该用什么砖来铺呢?(方法同上)

  g、教师:呀,这些路还没铺完,妈妈请宝宝每人再去拿一块与自己胸口形状一样的砖接着铺。(提醒幼儿铺好后到妈妈身边来)

  2幼儿园小班亲子游戏方案:钻纸箱游戏

  提醒:游戏时要注意安全活动目标:

  学习沿曲线走、爬、钻。发展敏捷、灵活的行动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带一个纸箱。在纸箱的任意两面由父母帮助挖个洞(可容幼儿自由钻爬)。教师用胶带连接纸箱,将洞口与洞口对接。

  教师在活动室、地板上可用彩色即时贴剪制两条弯弯绕绕的线条,长度可根据活动室大小自由选择。

  活动过程:

  弯弯走。

  --地上有两条弯弯曲曲的'线,让我们一起在线条上走一走吧!

  --幼儿和教师排好队,一起沿着地上的线条行走。

  --看!我们的队伍弯成什么了?(弯曲的蛇、长龙、蚯蚓等)--除了在这两条线上走,我们还可以怎样玩呢?(还可以在线条上爬行)绕绕爬。

  --幼儿分成两组,在线条的两端分别站好。听到口令声,立即双膝着地向前爬。要求沿着线条的弯曲形状爬行,最先爬完的一组为胜者。

  --让我们比一比,看哪一组最先爬到终点。

  弯弯洞里绕绕钻。

  --教师带幼儿来到已用胶带连接好的纸箱"长龙"前,引导幼儿有秩序地在纸箱中钻爬。

  --你在纸箱中钻来钻去,心里感到怎样?(纸箱中光线很暗,好像山洞一样,在里面东拐西弯、钻来钻去很有趣,等等)--游戏可根据幼儿兴趣反复进行。

  幼儿园科学区活动方案 篇5

  设计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虽然许多科学的奥秘,原理,现在还不被孩子们所理解,但是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会成为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的巨大推动力。《会变化的影子》是通过教师讲故事《树荫》,激发孩子探索影子活动的兴趣。然后让孩子们自己动手进行操作,自己亲身实践到小实验中,有助于拓宽孩子的探索思路,在反复操作和比较中,使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都得到很好的发展。活动的重点:让孩子知道物体都有影子,但影子的产生必须要有光的`照射,而且物体必须是不能透光的。活动的难点:通过让孩子做影子的小实验,然后让孩子自己动手操作。领会影子变化的原因,是光线来自不同的方向。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影子是随着光源的移动而移动等方位变化特征,学会简单的测量方法。

  2、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幼儿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想象力。

  活动准备:

  物质材料准备:

  1、小电筒每人一个,玩具、胶水瓶、不倒翁娃娃每组一个;

  2、水彩笔每组一只、小镜子每组一面、记录纸每组一张。

  经验准备:

  幼儿已有的对影子的认识与了解。

  活动过程:

  1、教师讲故事《树荫》导入主题,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为什么太阳火辣辣的,小熊躺在树荫下却很凉爽?后来被什么东西烫醒了,你们能告诉小熊它遇到的问题吗?(激发孩子探索影子的奥秘。)

  2、教师通过小实验让孩子观察,使孩子懂得影子产生的条件,初步了解影子是随着光源的移动而移动的。

  (1)教师在事先准备好的桌子上放一个“不倒翁”娃娃、玩具、胶水瓶, 用电筒从玩具的左边照射过去,让孩子知道影子产生必须要有光的照射物体。而且物体必须是不能透光的。

  (2)将电筒的光线从左边移动到玩具的右边,顶部,请孩子们一边观察,一边讨论影子的变化过程。让孩子初步领会影子是随着光线的移动而移动的。

  3、运用各种操作资料,让孩子自己动手操作。

  孩子每人拿着小电筒,充分运用各种操作材料来寻找影子,进一步理解影子产生的条件及变化的特点。孩子们在操作过程中发现了影子的许多秘密。(如:影子一会儿在前面,一会在后面,一会在左,一会在右等等)。

  4、帮小熊解决问题

  孩子通过小实验,帮助小熊想出了许多好办法(如叫小熊在树荫下睡觉时,要定时换位置,或搭个小帐篷等)。

  5、游戏:捉影子,测量影子 教师带领孩子们到户外,把孩子们分6个小组,每组选一名能力强的孩子用镜子反射阳光,照在墙上、地上,其他小孩用手捕捉,用脚踩。之后用水彩笔去测量影子的长度,看看捕捉的影子有几支水彩笔那么长,并做好记录。

  6、活动延伸

  (1)、教师带领孩子观察幼儿园内的大树,早上、中午、下午的影子,然后用粉笔将其影子的轮廓画下,再作比较。

  (2)、布置孩子们回家和父母一同玩影子的游戏,使孩子们能发现更多有关影子的知识。

  #附故事:树荫#

  火辣辣的太阳,凉爽爽的树荫。小熊躲在树荫里,睡得又香又甜,呼呼,呼呼

  突然,小熊被一团火辣辣的东西烫醒了。他马上跳了起来,揉揉眼睛,一看,呦,树荫跑开了,是谁在开玩笑?小熊很生气,他问小树,小树摇摇树枝说:“我不知道啊!” 他问小鸟,小鸟扇扇翅膀说:“我也没有看见!” 一只小狗走过来,小熊又问小狗,小狗说:“你自己想一想!”

  小熊抬头望望太阳,太阳也正笑嘻嘻地看着小熊呢,小熊又低头望望树荫,树荫又跑到另一边去了。小熊拍拍脑袋:“喔,我知道了,是太阳在开玩笑!”

  小熊拿来锤子、钉子,找来绳子,搬来木桩,开始钉起树荫来,心想:哼,我要把树荫牢牢钉住,看它还往哪里跑!

  完工后,小熊又美美地跑到树荫下去睡觉了。 不一会儿,小熊又被火辣辣的东西烫醒了。 小熊生气地跳起来,边跳边对着太阳挥拳头:“你真坏,你真坏!”

  幼儿园科学区活动方案 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瓢虫的外形特征,初步了解瓢虫的命名方式。

  2、学习用目测撕的方法撕出瓢虫的外形特征,锻炼手部动作的灵活性。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各色手工纸,糨糊,抹布,瓢虫图片若干。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学习制作瓢虫。

  活动难点:瓢虫的命名方式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

  出示图片

  1、提问:你们看,今天老师请来了谁(瓢虫,先出示7星,介绍完之后再引出它还有很多朋友,我们来看看它们长的什么样?)

  2、你们仔细看看,他们长得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哪些地方是不一样的?(形状一样,背上的花纹不一样)

  3、小结:瓢虫是一类非常漂亮的甲虫,圆圆的身体,鞘翅光滑或有绒毛,通常黑色的鞘翅上有红色或黄色的斑纹,或红色、黄色的鞘翅上有黑色的斑纹,但有些瓢虫,鞘翅黄色、红色或棕色,没有斑点;体长通常在1-15毫米之间。

  4、逐一介绍瓢虫:这只背上的花纹是怎么样的----它叫xx瓢虫(7星是益虫,其它都是害虫)。

  5、教师小结:我们见到或捉到瓢虫时,往往会数一数鞘翅上的斑点数,随后会说几星瓢虫,有时这种方法真的管用。因为瓢虫的种类很多,不易记住名字。一般只要数一数鞘翅上的斑点或条纹,说几星或几条瓢虫就可以对69.2%。不管怎么样,我们看到瓢虫时,还是要数一数它的星点数。

  (二)制作瓢虫

  1、讲解方法:

  (1)教师出示范例作品:

  ――“看看这只是什么瓢虫?”

  “这张作品看上去和平时的剪纸作品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议论,教师告诉答案是用目测徒手撕的作品,所以瓢虫的边线不像用剪刀剪出那样光滑。

  2、尝试新方法:

  (1)教师讲解目测徒手撕瓢虫的方法:

  可以将纸对折撕出完整瓢虫身体。

  可以将瓢虫的身体分开表示在飞。

  撕贴完成后,添上瓢虫的花纹、眼睛、触角。

  (在粘贴瓢虫时,要呈现瓢虫的不同方向,使画面生动。为表示瓢虫在飞时,可以粘住瓢虫一半的翅膀,另一半翅膀向外翻折。)

  (2)幼儿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欣赏

  幼儿介绍自己作品,欣赏同伴作品。

  (这只是谁做的,这叫什么瓢虫,哪里最可爱,我们给他取个好听的名字)

  活动目标:

  1、能大胆观察蜗牛,学习用多种方法来观察。

  2、敢于探索,发展观察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每组观察工具若干:小棒、玻璃片、瓶子、木片等

  2、记录纸笔若干

  活动过程:

  1、谈话:春天的小动物

  ――让孩子们讲讲自己对春天的动物的认识

  2、户外:找蜗牛

  3、观察蜗牛

  A:引导孩子们观察蜗牛。

  ――让孩子们用眼睛看,用各种工具来观察,并把自己的发现及时的记录。

  B:分享个自的经验

  4、介绍“我知道的关于蜗牛的知识”

  5、讲讲“我对蜗牛一些的问题”

  6、小结

  幼儿园科学区活动方案 篇7

  设计意图:

  种子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幼儿对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非常感兴趣。他们已有一些种子发芽的相关生活经验,但是却并没有真正实验过。他们普遍认为种子发芽的条件是:阳光、水(土壤)、空气,三者缺一不可,于是我们决定让幼儿做一次种子发芽的实验,以此让他们证实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我们所开展的这一系列种子发芽的实验活动,目的是让幼儿真正了解到了种子发芽所必需的条件,培养幼儿做事认真负责的态度。从另一个侧面,幼儿通过做实验而进行小结、反思,让自己尝试当一回小科学家,充分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中的乐趣。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种子发芽的条件,尝试做种子发芽的观察记录。

  2,培养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物质材料准备:

  各种不同的种子(黄豆、绿豆、花生、蒜头、南瓜籽),幼儿自带的各种容器,幼儿观察记录本。

  经验准备:

  对种子发芽已有的认识。

  活动过程:

  (一)播种种子

  1,认识各种种子和种子发芽的条件。

  (1)教师出示各种不同的种子,让幼儿识别并说出不同种子的名称。

  (2)教师引导幼儿回顾以往的经验,说出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师提问:你见过种子发芽吗?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呢?

  2,选择种植条件进行种植。

  (1)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地选择希望种植的种子。

  (2)幼儿将自己选择的种子依据自己认为应有的种植条件,种在不同的`容器内。 有的孩子选择把种子种在水里,有的孩子选择种在土壤里。有的孩子把种好的种子放在阳光能晒到的地方,有的孩子将其放在阴暗角落里。

  (二)做观察记录

  为了方便幼儿记录,为每个幼儿制作一个观察记录本。幼儿像小科学家一样,每天都在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种子发芽的情况,并随时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1,幼儿每天观察两次种子,并进行必要的辅助管理(换水、浇水)。

  2,引导幼儿根据观察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记录(绘画)。帮助幼儿用文字进行辅助记录。

  教师提问举例:

  (1)你把种好的种子放在了什么地方呢?

  (2)为什么把它种在水(土壤)里呢?

  (3)今天你观察到了什么?

  (三)实验总结

  1,引导比较、尝试分析

  引导幼儿比较同一品种的种子在相同的种植条件下发芽情况的异同,并让幼儿尝试分析其中的原因。

  教师小结:同一品种的种子在相同的种植条件下,也会有所不同,这是由种子本身的差异及后天的管理造成的。

  (1)比较种子在土壤(不浇水)和水中发芽情况的异同。

  教师小结:水是种子发芽的必备条件。

  (2)比较种子在有空气的条件和无空气的条件下发芽情况的异同。

  教师小结:空气是种子发芽的必备条件。

  (3)重点比较阳光下和阴暗角落里种子的发芽情况。

  教师小结:阳光不是种子发芽的必备条件。

  2,实验总结:空气、水分是种子发芽的必备条件,而阳光则不是。

  (四)活动延伸

  1,发动幼儿收集种子,并将所收集的种子分类用透明袋装好,投放在实验角,大家一起辨别,增长有关种子的知识,并讨论不同种子的由来。

  2,可将幼儿收集的一些种子(西瓜籽、黑豆等),投放在美工区,让幼儿用种子来进行创意贴画。

  3,选择几种不同的较大的种子,分类投放在计算区,让幼儿尝试按不同的方法有序地排放种子,或者用种子来做分类游戏。(教师可变换不同的要求,如按形状、按能否食用等。)

  幼儿园科学区活动方案 篇8

  设计意图:

  在贯彻《规程》、《纲要》的过程中,我们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改革从常识教育逐渐过渡到幼儿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改变了以往一味地灌输、传授的方式,让科学教育赋予孩子们以操作和探索,让科学活动成为孩子们喜欢的活动,但是科学探究并不是盲无目的,而是要适当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以引发幼儿既动手又动脑,通过自己探究去解决问题。

  本次设计的活动就是遵循这样一种教育方向。活动前让幼儿初步感知球体、圆柱体能滚动的现象,然后在本次活动中抛出一个需要幼儿去解决的问题,就是让不能滚动的东西,也能滚动起来,这就需要幼儿将已有的形体认识运用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将已有的动手能力发挥出来。而在探究的过程中,也将会生成出新的问题,这个新问题也就是下一阶段孩子们可以探究的内容了。如此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解决不断的生成新问题,就可以不断地引导幼儿深入地探究学习。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运用各种方法,使长方形的牙膏盒和纸张滚动起来。

  2、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幼儿的探索欲望。

  准备:

  1、教具:

  易拉罐、皮球、牙膏盒、纸张、记录表

  2、操作材料:

  牙膏盒、纸张、VCD光盘、圆形玩具、彩色卡纸、小球、铅笔、剪刀、胶带座、

  过程:

  一、引题

  1、老师依次出示易拉罐、皮球,复习滚动的概念。

  2、 2、出示牙膏盒、纸张,引导思考皮球和易拉罐为什么会滚动?

  二、提出问题:

  请小朋友将不会滚动的牙膏盒和纸张变得也能滚动起来。

  提示:可以改变它们的形状,也可以用老师提供的卡纸、小球、VCD光盘、圆形玩具、铅笔帮忙,让它们滚动起来。

  要求:可以先帮助牙膏盒,也可以先帮助纸张变一变,做好一个后要放在地上滚一下,如果成功了,就放到自己的椅子前面,然后再去拿另外一个。看谁今天想出来的办法最多。

  三、幼儿操作,师巡视指导。

  四、集中分享:

  1、依次请有代表性的幼儿上台展示自己的成果,根据他们出示的作品记录。

  2、同样作品的幼儿一起感受成功的喜悦

  幼儿园大班环保教案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小猫搬家的原因,树立保护水质等环境意识.。

  2.培养幼儿爬,走平衡木等动作的灵敏性。

  3.对幼儿进行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

  二、活动准备:

  1.小猫头饰若干,自制钓鱼杆,与幼儿人数相等。

  2.木马(代表小山),平衡木(代表小桥)体育器材。

  3.电话机(玩具)、录音机

  4.“保护河水,此处严禁堆放垃圾”牌子一块。

  三、活动过程:

  (一)引导入题:

  1.师问:小朋友,小猫最喜欢吃什么(小鱼)

  师:小鱼生长在哪里(水里)

  2.师问:老师带小朋友到××河和×河边看到什么

  (幼儿答:河水清,有小鱼,树木,居民住房,×河边堆放垃圾,河水混浊,没有小鱼……)

  3.总结幼儿回答情况,问幼儿,小朋友,×条河边被居民倒垃圾,水变脏了,小鱼没了,小猫钓不到鱼吃怎么办?谁能替小猫想办法(加以总结)(幼儿讨论:给小猫搬家,买小鱼给小猫吃,爬到树上去让爸爸开大卡车把垃圾运走,找环保叔叔……不让倒垃圾……)

  (二)进入游戏活动

  1.师:小朋友们真聪明,知道××河里没有垃圾污染,那里的鱼多,我们先帮小猫把家搬到那条河边去住,好让小猫能钓到鱼吃,小朋友扮演小猫,把钓竿子带上好不好(好)待小朋友的爸爸把×条河边的垃圾运走后再搬回来。

  2.向幼儿讲清游戏规则玩法:全班分成6队,每队人数相等,每队第一个幼儿头戴小猫头饰,手拿钓鱼竿,要翻过小山,走过小桥(注意安全)鱼竿和头饰不准丢,到小猫新家后站好(每队前一个幼儿到“家”后,后一个幼儿才能“搬家”。看哪队幼儿搬得快,先结束的一队是优胜者,选出前三名)

  3.老师作示范表演后,幼儿开始游戏,不该“跑”的幼儿喊“加油”。

  4.第一次搬完后总结发奖,这时电话铃声响起,教者接电话:

  内容:小猫原来的家小河的垃圾运走了,居民们不再倒垃圾,河水清了,小鱼又游回来了(表扬小朋友环保意识强)

  5.把消息告诉幼儿后,再把“家”用同样方法搬回去(放音乐,增加幼儿高兴的气氛)

  6.总结游戏情况,出示“保护河水人人有责,严禁乱倒垃圾”的牌子,课程结束。

  幼儿园科学区活动方案 篇9

  活动目标:

  1、过幼儿的实践操作,感知和探索沙的特点。

  2、通过玩沙给幼儿带来愉快的情感体验,培养幼儿建构能力。

  3、培养幼儿合作、交往的良好品质和科学探索精神。

  活动准备:

  1、盛水的杯子每人一个,围裙每人一条,小棒若干。

  2、活动前检查沙坑安全及卫生。

  活动过程:

  1、感觉游戏

  带领幼儿到室外脱下鞋袜在水泥地上跑一跑、跳一跳,说说是什么感觉?

  (很硬,脚踩上去不舒服,摔在地上很疼。)

  请幼儿再到沙坑里跑一跑、跳一跳,说说是什么感觉?

  (很软,很舒服,摔倒了都不会疼。)

  与幼儿共同讨论得出结论:沙很软。

  2、发现游戏

  ①让幼儿用手玩一玩干沙,鼓励幼儿自己去探索、自己去感知,看看有什么发现:

  (沙很轻,不用费劲儿就可以拿起来。

  沙会跑,它会从手指缝里掉下去,说明它很细。

  沙没有味道。

  干沙不能粘在一起……)

  ②发给幼儿每人一个杯子,让幼儿到水池里取水,自由活动。鼓励幼儿将新发现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把一杯水全倒进沙里,水倒得太多,就能看见沙的上面有很多水,水上面还有几粒沙浮在上面。

  把水慢慢地倒进沙里,水就不见了。

  把沙放进杯子里,沙不会溶解。

  沙变湿了可以捏东西……)

  师生共同总结沙的特点。

  3、建构游戏

  引导幼儿运用小棒进行建构游戏(也可用小棒在沙上面画画)对自己在沙坑周围获取材料进行活动的幼儿加以肯定。

  4、欣赏游戏

  共同欣赏每位幼儿的作品,给每位幼儿以肯定和鼓励。

  5、收拾、整理材料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后,看看什么地方有沙,它们是用来干什么的。次日告诉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说说沙的'用途。

  活动点评:

  本活动以发现教育为契机,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使幼儿的探索欲望得到满足。培养了幼儿的求实精神,提高了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幼儿园科学区活动方案 篇10

  一、设计思路

  基于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观察结果发现,几乎所有的幼儿对沙石都特别的感兴趣,一堆沙石足以让幼儿兴奋地玩上一整天。于是,我想以沙石为研究对象,创设情境,设计问题,进行一次幼儿科学观察与测量的活动,通过对沙石的认知和探索过程,激发幼儿对周围熟悉的事物产生兴趣和探索欲望,并在一种幼儿自由,主动的课堂氛围中获得新的科学认知,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该活动还可以更进一步促进幼儿感知觉,创造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培养幼儿浓厚的科学探究兴趣,为今后的科学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活动目标

  1、以幼儿熟悉的事物为探究对象,从而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究的主动性,在老师的指导下更好的进行动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2、使幼儿充分的认识沙石的'特性及他们的用途,使他们对沙石更加喜爱,同时也对身边的其它事物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3、通过观察沙石的分离操作和体积测量,让幼儿获得简单的观察测量方法和初步的科学经验,并且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知识迁移能力,用同样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

  三、活动准备

  1、幼儿搜集相关的材料(两个同样大小有刻度的杯子,分别装着石头和沙子);

  2、幼儿已有的关于事物体积和容积的认识经验;

  3、教师课前所拍摄的沙石的照片,网上搜集的图片及教学课件(PPT);

  4、教室里事先准备好一些沙石和若干个沙漏斗。

  四、活动过程

  (一)认识沙石,交流经验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位有趣的新朋友,它们的名字分别是小黄沙和小石头。它们还真是本领大,为我们做了不少事情。老师想请小朋友来告诉我,你们觉得它们都能干什么呢?”

  让小朋友自由大胆发言,调动起每位儿童的积极性和表现欲望,并且用开发性提问的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

  (二)欣赏图片,再度认知沙石的用途,表达感受

  然后老师引导小朋友看屏幕上的图片和照片,“小朋友们刚才的回答都很棒,可是老师也看到了好多沙石兄弟的贡献,下面,请小朋友们仔细的看屏幕上的这些图片,然后再请小朋友告诉老师,你都发现了什么?”

  老师跟据不同的图片,引导幼儿说出沙石的各种不同的用途,最后老师再稍作总结。

  (三)互动交流并动手操作分离沙石混合物

  “接下来,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想请小朋友帮我想想办法了。小朋友仔细听,有一天啊,一堆小黄沙和一堆小石头在一起玩耍,玩着玩着不知怎么的,就突然抱在了一块,分也分不开,想请小朋友想想办法,怎样可以最快的将他们分开呢?”

  老师向小朋友呈现一盆沙石混合物,旁边放着若干个沙漏斗。先让小朋友用自己的方法尝试的去分离沙和石,然后老师再引导小朋友观察沙漏斗,“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它呀,可神气了,它的名字叫沙漏斗,别的本事没有,可是专有一个本领,就是可以快速的把小黄沙和小石头分离出来。老师先示范下,小朋友仔细看好了噢。”

  老师示范过后再让小朋友们分组,然后各自示尝试下这个方法。

  (四)测量沙石的体积

  “好棒,小朋友今天又学到了一件本事——分离沙石,下面呢,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小黄沙和小石头的体积呢?”

  老师取出一个有刻度的透明杯子,先往杯里注入a毫升的水,记录在纸上,然后往杯里加入小黄沙,水面上升至b毫升刻度,那么老师告诉小朋友,刚才加的黄沙的体积就是(b-a)毫升。

  “老师请小朋友用刚才的方法测量下小石头的体积,然后把你们的答案写下来,告诉老师。”

  老师知道幼儿完成操作,然后引发小朋友思考“还有那些不规则的东西,可以用这个办法测量呢?”然后请小朋友各自尝试,并记录下自己所测量物品的体积测量结果。(如:橡皮,小刀------)

  注意点:

  (1)加入物品后水不能溢出杯子外面;

  (2)所加物品必须沉入水中或悬浮。

  五、活动延伸

  准备三个同样大小的杯子,其中两个分别放了半杯石头,半杯沙子,若把沙子和石头放在同一杯子里,请小朋友开动脑筋想一个好办法,使沙子和石头放进去同一杯子更省空间。

【幼儿园科学区活动方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方案(大全)06-27

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方案(精选13篇)12-20

幼儿园科学区角活动方案(精选11篇)05-25

幼儿园数学区角方案02-27

幼儿园数学区角方案4篇02-14

幼儿园数学区角方案(通用10篇)06-30

精神科护士活动策划方案06-14

小班数学区活动教育随笔02-14

大班数学区的区域活动观察记录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