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忌

沧州清明节习俗和禁忌

时间:2022-03-17 16:25:28 禁忌 我要投稿

沧州清明节习俗和禁忌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沧州清明节习俗和禁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沧州清明节习俗和禁忌

  一、孕妇避免扫墓

  孕妇最好避免清明的扫墓活动,这不仅仅是阴气重的影响。从别的方面来说,清明时节是非常拥挤的,为了胎儿的安全,并不建议孕妇去参加,再者扫墓的气象和周边的环境均不利孕妇的健康。此外是女性有例假,也要避免此类活动。

  二、不可在墓地照相

  大家扫墓的目都是为了祭祀祖宗,而非玩乐。举头三尺有神明,大家扫墓的时候,最好心怀敬意,专心谨慎,千万不要在墓地合影,甚至随意的照相,否则引来了不好气场,就有阴阳失衡的可能,会损害个人的运势。

  三、忌穿大红大紫

  清明节是不能穿的大红大紫去上坟的,相信大家也不会穿这样的衣服去参加此类活动的。不过总有人会疏忽大意,在佩戴或是内衣上不经意使用了红色。当然本命年是例外,内衣可穿红色。

  四、外人不要参与他人的扫墓

  清明的时候作为外人的身份去参与扫墓是比较忌讳的,容易招致不必要的麻烦。毕竟不是一家人,各自加持的气运也不同,可能会造成气场的紊乱,导致不协调而走霉运。

  五、身体不佳,时运不济者避免扫墓

  一个身体正处于生病状态,或是虚弱状态的,或者最近运气不佳,诸事不顺的人最好不要去参加扫墓活动,因为此类人正处于总体运势低迷的状态,极易招致晦气,说的难听点就是邪灵上身,因为阴晦之物最喜气运低迷的人,这种人缺乏人气,容易侵犯。

  六、坟头长草必需修整

  坟墓上长植物的,必需要清除,万万不可使其长出气候。这一点最重要不过,要知道,所谓扫墓,就是让你清扫不利于墓地的东西,坟头的草木会对家族的成员造成伤害,包括了气运和健康,都是大大不利的。

  七、发不遮额忌买鞋

  事实上,清明节也算是鬼节,当然在发型上是需要注意的,尤其头发不能遮住额头,额头是人身体的神灯所在,是不可盖住的。同时鞋子也不要在当天购买,因为鞋同邪,有点常识的朋友大多不会在这天购买鞋子的,以免不吉利。

  八、忌嬉骂,非议先人

  扫墓完毕后,有人带着孩子去的,可能刚开始还算肃穆,一结束就开始打打闹闹,嘻嘻哈哈了。这是要注意的,要知道坟地毕竟是阴灵沉睡之所,嬉笑怒骂会滋扰阴灵,是大不敬,可能会招致报复,非议先人就更不可取了,假如你路过他人的墓地,对逝者品头论足即是亵渎的行为,届时麻烦上身就怪不得谁了。

  清明节简介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清明节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拓展内容】

  天津清明节禁忌

  ·不带隐形眼镜,烧纸钱时护好眼:

  医生说,烟灰、粉尘入眼,会引起眼部过敏、角膜炎等症状。万一出现症状,要及时用清水洗眼。另外,扫墓时不要戴隐形眼镜。

  ·不要过度悲伤,控制情绪,防心病:

  医生提醒,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血压偏高的人,扫墓时要注意稳定情绪,需带上急救药品,身旁最好有亲人陪伴。

  ·警惕花粉过敏:

  眼下正是花粉传播的时期,花粉飘浮在空中,被人吸入体内后,常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鼻腔及全身发痒等过敏症状。医生提醒说,有花粉过敏史的人出游前应带抗过敏的药物,并戴口罩、手套等“防护装备”。

  ·不吃野菜,防中毒:

  扫墓、踏青后,挖野菜带回家也成为不少人的选择。

  医生提醒,市民如果误食有毒的或被污染的野菜,要进行人工催吐,并及时送医院诊治。

  ·不空腹,适当添衣物防感冒:

  清明节前后,早晚温差大。医生建议,扫墓、踏青时出门不宜过早,不要空腹上路;不要过度劳累,更要注意增添衣物保暖。但“春捂”须有度,如果“捂”过了头,易诱发中暑招惹“春火”。

  天津清明祭扫习俗

  一、"鬼令"去上坟

  天津民风自古淳朴,天津人缅怀逝去的家族先辈亲人,非常重视祭祀的仪式,每年在三个“冥节”中,最首要、最马虎不得的当数清明节了(另两个“冥节”是指夏历七月十五中元节和“十月一,送寒衣”日)。天

  津人俗称清明节为“鬼令”,在清明前后各10天祭祖,最好的日子是在清明节这一天去扫墓(天津人曾普遍称扫墓为“添坟”,后来又改称“上坟”),系天津地区传承下来的重要风俗。

  清明祭祀过程大体是这样:

  生者来到先人坟前,先把墓碑前的空地清扫干净,仔细擦拭墓碑,然后毕恭毕敬地供上新鲜的水果、糕点,焚香燃蜡烛,烧纸钱,洒酒。对着坟墓述说这一年来对亡人的思念和家中的大事小情、亲友变故等等,并拜托长辈逝者护佑全家安康,福祉绵长,财源广进。人们往往还要许下几桩心愿,祈求逝者显灵。那种絮絮叨叨,轻言细语,仿佛亲人没有辞世,此刻正与自己进行对话交流。

  如果亡者生前吸烟,上坟者还会点燃一支香烟摆放在坟前。祭奠之后,磕头站起,再铲除墓上杂草,往坟的上面培添新土,象征为先人修房,以防夏天雨大屋漏(有的则是先锄杂草添新土,然后再祭拜。顺序不同,无关紧要)。

  在培土时,人们往往还要在坟茔四角压上用锡纸制作的假银锭子,祈求家庭常年有钱花,日子越过越富有。大多数还要燃放一挂鞭炮以示驱赶小鬼别来纠缠,让亡者灵魂安宁。

  二、寒食禁火用冷饭

  “寒食不举火”。南朝人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载:立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但在天津城区,仅部分农村,有此风俗。

  流行于天津静海县的一首《时令歌》歌谣:“……正月元宵吃粘蛋,寒食禁火用冷饭,重阳切糕端阳粽,初伏应吃避暑面,佛爷出家腊八日,离尘扫舍八宝饭,中秋吃的饼如日,过年当吃团圆饭。”

  这里的“冷饭”,主要指的并不是冷米饭,而是凉的馒头、窝头等面食,伴以酱制肉货、茶鸡蛋、咸鸭蛋(富裕家庭)或腐乳、咸菜等下饭,就可以把这一天对付下来了。

  三、种树踏青,亲近自然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播种的大好时节。天津民间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俗谚。天津地区会在清明前后开始广泛地植树造林。清明习俗的“折柳入土”,虽说一开始是晋文公为怀念介子推的悲痛举动,但发展衍变,到现代成为了植树造林、绿化大地的美好动员。

  清明节简介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沧州清明节习俗和禁忌】相关文章:

天津清明节习俗和禁忌12-22

大寒时节的习俗和禁忌09-15

除夕的习俗和禁忌有哪些02-08

关于春节的禁忌和习俗有哪些11-03

正月初四的禁忌和习俗02-11

中元节的习俗和禁忌有哪些08-24

清明节扫墓习俗八大禁忌介绍07-26

2022清明节的传统习俗及禁忌03-08

德国留学的文化习俗介绍和生活禁忌介绍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