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晋]陶渊明《饮酒其十七》原文、注释、赏析

时间:2022-08-16 16:03:10 赏析 我要投稿

[晋]陶渊明《饮酒(其十七)》原文、注释、赏析

  《饮酒(其十七)》是晋末宋初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组五言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晋]陶渊明《饮酒(其十七)》原文、注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晋]陶渊明《饮酒(其十七)》原文、注释、赏析

  原文: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1。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2。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3。

  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4。

  注释:

  1、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比喻贤人怀其德而有待于圣明。幽:隐也。幽兰:《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问诸子侄:‘弟子亦何预人事,则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车骑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霈案:幽兰本生于山谷,不染尘俗。其生于前庭者,比喻贤者不隐于山林,而出仕以预人事。薰:香气。清风:《诗·大雅·烝民》:“穆如清风。”传:“清微之风,以养万物者也。”

  2、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意谓倘有清风吹来,则幽兰即可见别于萧艾之中矣。此二句乃设语,希望中之事,非真有清风至也。幽兰生于前庭本欲待清风以见别于萧艾,然清风未至。贤人出仕本欲待圣明,然圣明未至。故后四句有觉悟念还之意。萧艾:野蒿,臭草。《楚辞·离骚》:“户服艾以盈腰兮,谓幽兰其不可佩。”“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脱:或许。《吴子·励士》:“君试发无功者五万人,臣请率以当之。脱其不胜,取笑于诸侯,失权于天下矣。”

  3、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意谓行行而迷失故路,遂任其道而行,或能通达,但终非良计也。故下言“觉悟当念还”,应再回至故路耳。故路:旧路,此指平素之人生道路,亦即渊明《咏贫士》其一“量力守故辙”之“故辙”。失故路:意谓未能坚守故辙而迷路矣。任道:听任道路之所通,继续向前。此“道”字承上“故路”,意谓道路,非“道德”之道。

  4、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意谓任道虽或能通,但既已觉悟则当以还归为念,岂不知鸟尽而良弓藏耶?《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载范蠡遗大夫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又,《淮阴侯列传》:“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赏析:

  前四句以幽兰为喻,后四句以行路为喻,前后若两诗,其实不然。前以幽兰生于前庭,比喻贤人之出仕,后遂就出仕而言。贤人出仕犹失去故路也,继续任道而行或亦能通,但应以还归为上,鸟尽弓废是为诫也。前四句中有一“脱”字,后四句有一“或”字,皆假设之辞。其实,清风难至,任道难通,幽兰终当处幽谷,贤人终当隐田园也。

  注释

  (1)这首诗以幽兰自喻,以萧艾喻世俗,表现自己清高芳洁的品性。诗末以“鸟尽废良弓”的典故,说明自己的归隐之由,寓有深刻的政治含义。

  (2)薰:香气。

  (3)脱然:轻快的样子。

  (4)行行:走着不停。

  (5)鸟尽废良弓:《史记·越王句践世家》:“蜚(飞)鸟尽,良弓藏。”比喻统治者于功成后废弃或杀害给他出过力的人。

  创作背景

  陶渊明的组诗《饮酒二十首》并不是酒后遣兴之作,而是诗人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为了在当时十分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迫害。他在第二十首诗中写道“但恨多谬误,君当恕罪人”,可见其用心的良苦。

  陶渊明的时代,是门阀士族的时代,政治黑暗,官场腐败,且易招来杀身之祸,他痛感世道的险恶,生活的艰辛,又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终于在义熙元年(405年),他四十一岁时,当了八十余日的彭泽令后弃官归隐,长归园田,不再出仕,亲执耒耜,躬自劳作。由于社会的长期分裂和动荡不安,再加上统治者的荒淫奢侈,许多敢于批评朝政的士大夫文人,动辄被无辜杀戮。因此,当时文人们惧谈政治,尽是躲开政治,有的以游山玩水,隐逸不仕,酗酒放浪,玄学清谈等方式来表示自己没有政治野心,免得被统治者猜忌,以招来人身伤害。横祸难料的黑暗现实造成的这种畸形的社会风气,不能不影响破落贵族出身的陶渊明。他从二十九岁第一次出仕江州祭酒到四十一岁解去彭泽令,前后几仕几隐,实际做官时间不到三年,他的理想火花就这样在黑暗现实里稍纵即逝。因此,他借“醉人”的语言,指责黑暗社会,揭露政治危机,鄙弃虚伪世俗。

  组诗《饮酒二十首》前有小序,这是研究陶渊明的.思想和创作的重要资料。“闲居寡欢”、“顾影独尽”,可见诗人是在极度孤寂、痛苦的心境下写《饮酒》诗的。“纸墨遂多,辞无让次”,可见这中间有个由少到多,逐渐积累的过程,并非一时所作,而是诗人把他平时积聚在胸中的所想所感,借“既醉之后”这个最恰当的时机抒发出来的。

  关于《饮酒二十首》的写作年代,至今尚无定论。历来大致有六种说法:元兴二年癸卯(403年)说、元兴三年甲辰(404年)说、义熙十年甲寅(414年)说、义熙二年丙午(406年)说、义熙十二三年(416、417年)说、义熙十四年戊午(418年)说。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晋朝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祖父作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陶渊明一生大略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28岁以前,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公元393年(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他29岁到公元405年(晋安帝义熙元年)41岁。第三时期,归田时期,从公元406年(义熙二年)至公元427年(宋文帝元嘉四年)病故。归田后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田园诗一体。陶诗的艺术成就从唐代开始受到推崇,甚至被当作是“为诗之根本准则”。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后人编为《陶渊明集》。

【[晋]陶渊明《饮酒其十七》原文、注释、赏析】相关文章:

[晋]陶渊明《饮酒(其十一)》原文、注释、赏析09-27

《饮酒·其十七》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04-13

[晋]陶渊明《饮酒(其二)》原文、注释、赏析09-28

[晋]陶渊明《饮酒(其一)》原文、注释、赏析09-27

[晋]陶渊明《杂诗(其九)》原文、注释、赏析09-29

饮酒·其五_陶渊明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8-04

陶渊明饮酒其五赏析02-18

[晋]陶渊明《有会而作》原文、注释、赏析10-29

[晋]陶渊明《杂诗(其四)》原文、注释、赏析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