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黍离彼黍离离原文|翻译|赏析

时间:2022-09-26 10:19:33 赏析 我要投稿

黍离(彼黍离离)原文|翻译|赏析

  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黍离(彼黍离离)原文|翻译|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注释

  ⑴黍:古代专指一种子实叫黍子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去皮后叫黄米,有黏性,可以酿酒、做糕等。

  ⑵离离:繁茂貌。

  ⑶稷:谷子,一说高粱。黍的一个变种,散穗,子实不粘或粘性不及黍者为稷。

  ⑷行迈:道上走。

  ⑸靡靡:迟迟、缓慢的样子。

  ⑹中心:内心。

  ⑺摇摇:心神不宁。

  ⑻谓:说。

  ⑼悠悠:遥遥,形容天之无际。

  ⑽此何人哉:这(指故国沦亡的凄凉景象)是谁造成的呢?

  ⑾实:籽粒。

  ⑿噎:食物塞住咽喉,这里指哽咽。

  译文

  那黍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生出苗儿来。缓慢地走着,心中恍惚不安。了解我的人说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遥远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那黍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抽出穗儿来。缓慢地走着,心中如酒醉般昏昏沉沉。了解我的人说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遥远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那黍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结出粒儿来。缓慢地走着,心中难过,哽咽难言。了解我的人说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遥远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

  赏析:

  这首诗在抒发对西周灭亡的沉痛时,首先出现的是生长茂盛的农作物,而庄稼生长的地方曾是宗周的宗庙公室。这种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自然使诗人陷入悲哀之中,行进的脚步变得迟缓。三章反复出现“行迈靡靡”的诗句,用脚步的迟缓引出心情的沉痛。昔日气派恢宏的王宫,转眼之间已是苔痕遍地,黍稷杂生,曾经拥有的辉煌,犹如明日黄花;鼎盛的人群,而今已如鸟兽散去。独有我孤独地踯躅在昨日风采的遗迹面前。质问苍天,为何如此对我?却得不到任何回答,只有独自黯然垂泪,任那亡国之痛一泄千里。

  这首诗采用的是递进式的写景抒情笔法。出现的景物依次是“彼稷之苗”、“彼稷之穗”、“彼稷之实”,农作物的部位暗合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先有苗、再有穗、最后有了颗粒。作者抒发沉痛之情时,依次是“中心摇摇”、“中心如醉”、“中心如噎”,变得越来越强烈,也更加痛苦。

  作者忧国忧民,伤时悯乱,最后向天发问:这种历史悲剧是谁造成的,由谁来承担西周灭亡的'历史责任,诗的作者非常清楚。他不把问题的答案明确说出,而是采用质问的方式,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更加强烈,并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

  创作背景

  关于《王风·黍离》一诗的背景,《毛诗序》说:“《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从此诗序于王风之首,可见其为编诗者之意旨。但历来争讼颇多,三家诗中韩、鲁遗说与毛序异,宋儒程颐更有臆说以为“彼稷之苗”是彼后稷之苗。近人读诗,新说迭出,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将其定为旧家贵族悲伤自己的破产而作,余冠英则在《诗经选》中认为当是流浪者诉述他的忧思。还有蓝菊荪的爱国志士忧国怨战说(《诗经国风今译》),程俊英的难舍家园说(《诗经译注》)等。说法虽多,诗中所蕴含的那份因时世变迁所引起的忧思是无可争辩的,虽然从诗文中无法确见其具体背景,但其显示的沧桑感带给读者的心灵震撼是值得细加体味的。另一方面,从诗教角度视之,正因其为大夫闵宗周之作,故得列于《王风》之首,此为诗说正统。若要弄明白闵宗周之诗何以列于《王风》之首,先得弄清何为《王风》。《郑笺》云:“宗周,镐京也,谓之西周。周,王城也,谓之东周。幽王之乱而宗周灭,平王东迁,政遂微弱,下列于诸侯,其诗不能复《雅》,而同于《国风》焉。”可见《王风》兼有地理与政治两方面的含义,从地理上说是王城之歌,从政治上说,已无《雅》诗之正,故为《王风》。作为京畿之地,其从容大度的尊贵之气、朴素雅致的平民之风、平王东迁王室衰微的无奈和悲怨交织在一起,形成独具风尚的文化心理。此诗若如《毛诗序》所言,其典型情境应该是:平王东迁不久,朝中一位大夫行役至西周都城镐京,即所谓宗周,满目所见,已没有了昔日的城阙宫殿,也没有了都市的繁盛荣华,只有一片郁茂的黍苗尽情地生长,也许偶尔还传来一两声野雉的哀鸣,此情此景,令诗作者不禁悲从中来,涕泪满衫。因这样的情和这样的景,故化而为诗。

  名家点评

  宋代朱熹《诗集传》:“黍之离离,与稷之苗,以兴行之靡靡,心之摇摇。既叹时人莫识己意,又伤所以致此者,果何人哉?追怨之深也。”“稷穗下垂如心之醉,所以起兴。”“稷之实,如心之噎,故以起兴。”

  清代牛运震《诗志》:“悲凉之调,沉郁顿挫。”

  清代方玉润《诗经原始》:“三章只换六字,而一往情深,低回无限。此专以描摹虚神擅长,凭吊诗中绝唱也。”

  清末吴闿生《诗义会通》:“起二句满目凄凉。结句含蓄无穷,欷歔欲绝。”

  清末陈继揆《读风臆补》:“开口着一彼字,见他凄凉满目。结尾着一此字,见他怨恨满怀。”

  后世影响

  《王风·黍离》历代流传,影响很大,后世文人写咏史怀古诗,也往往沿袭这首诗的音调。后世历次朝代更迭过程中都有人吟唱着《王风·黍离》诗而泪水涟涟:从曹植的《情诗》到向秀的《思旧赋》,从刘禹锡的《乌衣巷》到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无不体现着《王风·黍离》的兴象风神。而“黍离”一词也成了历代文人感叹亡国触景生情常用的典故。

【黍离彼黍离离原文|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黍离(彼黍离离)原文,翻译,赏析07-24

黍离原文及赏析07-21

《黍离》原文及赏析09-07

王风黍离赏析01-28

《诗经·王风·黍离》的赏析02-28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原文及赏析05-22

登洛阳故城(禾黍离离半野蒿)原文及赏析08-18

登洛阳故城(禾黍离离半野蒿)原文、赏析10-21

《离思》的原文及赏析05-25